藏族飲食禁忌?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3日

藏族人民風俗習慣和最忌諱的事情

藏族生活中的禁忌藏族是一個古老而熱情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生活中的禁忌。

1.接待客人時,無論是行走還是言談,總是讓客人或長者為先,並使用敬語,如在名字後面加個:"啦"字,以示尊敬和親切,忌諱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帶笑容。室內就坐,要盤腿端坐,不能雙腿伸直,腳底朝人,不能東張西望。接受禮品,要雙手去接。贈送禮品,要躬腰雙手高舉過頭。敬茶、酒、煙時,要雙手奉上,手指不能放進碗口。

2.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殺生,受戒的佛教徒在這方面更是嚴格。雖吃牛羊肉,但他們不親手宰殺。藏族人絕對禁吃驢,馬肉和狗肉,有些地區也不吃魚肉。

贊助廣告

3.吃飯時要食不滿口,咬不出聲,喝不出響。

4.喝酥油茶時,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雙手捧到面前時,才能接過來喝。

5.忌在別人後背吐唾沫,拍手掌。

6.行路遇到寺院、瑪尼堆、佛塔等宗教設施、必須從左往右繞行,信仰苯教的則從右邊繞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7.經筒,經輪不得逆轉。

8.忌諱別人用手觸控頭頂。

9.進寺廟時,忌諱吸菸、摸佛像、翻經書、敲鐘鼓。對於喇嘛隨身佩帶的護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動手撫摸;在寺廟內要肅靜,就座時身子要端正,切忌坐活佛的座位;忌在寺院附近大聲喧譁、打獵和隨便殺生。

10.忌用單手接遞物品。主人倒茶時,客人須用雙手把茶碗向前傾出,以表敬意。

贊助廣告

11.忌在拴牛、拴馬和圈羊的地方大小便。

12.進入藏胞的帳房後,男的坐左邊,女的坐右邊,不得混雜而坐。

13.忌將骨頭扔於火中。

14.藏族家裡病人或婦女生育時,門前都做了標記,有的在門外生一堆火,有的在門口插上樹枝或貼一紅布條。外人見到此標記,切勿進入。

15.藏族一般不吃魚嚇、雞肉和雞蛋,不要勉強勸食。但現在這類飲食習慣已有很大改變。

16.每人均有凶日和吉日。凶日中,一切事情都不能做,只能在家裡唸經或出去朝佛。人們相信藏曆的每一個地支終了、第二個地支開始時是一個凶年,如每個人的13歲、25歲、37歲、49歲(以此類推),都是凶年或"年關",要特別小心,只有多唸經、放佈施才能避免災難。

17.不能跨過或踩在別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別人的衣服上,更不能從人身上跨過去。

18.晾衣服,尤其褲子,襪子 內褲不能晾在人人經過的地方。

19.在使用掃把和簸箕時,不能直接用手傳遞,必須先放在地上,然後另一個人從地上撿起來。

20.吃飯的時候碗必須握在手裡,不能放在桌子上,彎下腰吃希望你能滿意

求藏族飲食禮儀與禁忌

藏族是一個十分講究禮儀的民族。民風純樸,禮讓謙恭、尊老愛幼、誠信無欺是自古傳下來的純良禮俗。敦煌古藏文文南中,在記述吐蕃歷史上第一代贊普從天而降作天下之主時這樣描繪了藏地和民風:“在天之中央,大地之中心,世界之心臟,雪山一切河流之源頭,山高土潔,地域美好,人知為善,心生英勇,風俗純良……以彎腰表致敬,以頂足為禮,對上等人用敬語說話……”。敦煌古藏文文獻中,有一份專門論述待上接物、處事修養的長篇倫理學文獻《禮儀問答寫卷》,提出了為人之道、為政之道、為友之道、為子之道的廣泛倫理關係。如在闡述為人之道時,《寫卷》雲: “弟問:何為做人之道?何為非做人之道?兄雲:做人之道為公證、孝敬、和藹、溫順、憐憫、不怒報恩 、知恥、謹慎勤奮。雖不聰慧機智,如有這些,一切人皆能中意,親屬亦安泰。非做人之道是偏袒、暴戾、輕浮、無恥、忘恩、無同情心、易怒、驕傲、懶惰。身上若有這些毛病,一切人皆不會中意。”

松贊干布制定的《十六淨法》中,把孝敬父母、恭敬有德、尊長敬老、誠愛親友、正直無欺等作為重要內容,對藏族的倫理禮儀習俗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藏族的飲食禮儀深刻地反映著藏族的倫理精神。平時,家人和鄰里和睦相處,尊老愛幼,誠信待人。家中釀了好酒,頭道酒“羌批”(酒新chang--phud)敬獻神靈後,首先由老人品嚐。每年收割新糧食,嘗新也是老人們的“專利”。日常家庭就餐,由主婦掌勺分發食物時,首先是為長者盛,然後全家圍聚火塘旁進餐,其樂融融。藏族人十分好客,待客熱情周道,若有賓朋登門,定會傾其所有,拿出好酒好茶好菜盛情款待。

藏族飲茶和飲酒禮俗很多。平時在家喝茶各自用自己的茶碗,不能隨便用他人的碗。喝茶時,碗中的茶不能隨便喝乾,而是喝一半或一大半,斟滿後再喝,最後結束喝茶時也不能全部喝乾,而要留下少許,表示茶永遠喝不完,財富充足,寓意頗深。若客人到來,女主人會取出珍藏的擦拭得光亮照人的瓷碗擺放於客人面前,端起茶壺輕輕搖晃數次(壺底須低於桌面),斟滿酥油茶後雙手端碗躬身獻給客人。客人接茶後不能急匆匆張口就飲,而是緩緩吹開浮油,飲啜數次後碗內留下約一半,將茶碗放於桌上,女主人會續滿,客人不能立刻端起就飲,而是在主人一次次敦請下邊同主人拉話邊慢慢啜飲。客人每次飲茶後主人會很快添滿,使茶碗保持盈滿狀態。客人至,一般需飲茶3碗,只喝一碗就不吉利,藏諺道:“一碗成仇!”喝茶時不能必出“唏、唏”的聲音,更不能將碗裡的茶部喝光,否則會被視為沒有教養。

藏族飲酒的禮儀和習俗極為豐富。每釀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後依循 “長幼有序”的古訓首先向家中的長才敬酒,其後家人才能暢飲。在節日婚慶或眾多人聚會場合,飲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長者敬獻,然後按順時外方向依次敬酒。敬酒者一般應用雙手捧酒杯舉過頭頂,敬獻給受酒者,特別對長者更是如此。而受酒者先雙手接過酒杯,然後用左手托住,再用右手的無名指輕輕地蘸上杯中的酒,向空中彈一下,如此反覆三次,有的人口中還要輕聲念出“扎西德勒平鬆措… …”等吉樣的祝詞,然後再飲。彈酒三次是對天、地、神的敬奉和對佛法僧三寶的祈祝。

飲酒時不能一飲而盡,而要遵循“鬆珍夏達”(gsum--sgron--zhobs--dag)的“三口一杯”制。在彈酒敬神後,受酒者應先飲一口,敬酒者續滿酒杯,受酒者第三次飲一口斟滿後將杯中酒一飲而盡。滴酒不剩者,才是最有誠意的。聚會飲酒時酒器是大家共用的,能在一起飲酒者,其關第可視為一家人,親同手足,因此飲酒時不能分用酒具,否則被視為外或瞧不起。在過去,屠夫、鐵匠、天葬師等所謂從事“下層職業”者一般不與大家共用......餘下全文>>

藏族的禁忌是什麼

根據藏族主要的禁忌事項,我們將藏族禁忌分為生活禁忌、言語禁忌和宗教禁忌等三大類。   一、生活禁忌 指除特殊場合禁忌之外的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禁忌。從社會角色、行為領域、人體、生存狀態四個方面劃分,基本包括飲食、服飾、居住、外出等衣、食、住、行方面的禁忌,婚姻、生育和死亡禁忌以及性別禁忌、等級禁忌、生產禁忌、人體禁忌、排洩物禁忌和姓名禁忌,等等。此外,有關天體、天象的禁忌,動物、植物的禁忌也可歸納入這類禁忌中。   二、言語禁忌 指某些語言在特殊場合下的禁用,它發展的極點便是對語言靈物的崇拜,如崇拜符、咒等。“符是一種奇特的圖畫,充當‘文字’代替語言力量,用來作避邪鎮妖之用。咒是口頭語言禁忌,一般情況下禁止使用,一旦使用,認為會置對方於死命”。   在藏族生活中常見的盟誓詛咒同樣可納入語言禁忌範疇。   三、宗教禁忌 是各類禁忌中最早的一種,指祭儀禁忌等。具體包括神聖實體的禁忌、祖先精靈的禁忌、崇拜物件的禁忌、崇拜場所的禁忌、儀式器物的禁忌、神聖時間的禁忌,等等。由於藏民族在各方面深受宗教影響,屬於宗教民俗範疇的禁忌無不擁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其他禮節    禁忌在別人後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瑪尼堆,佛塔等宗教設施,必須從左往右繞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經筒,經輪不得逆轉;   忌諱別人用手觸控頭頂;   忌諱觸控藏服。

藏族人民的飲食習慣

藏族的飲食文化 藏餐是人們對西藏及廣大藏區菜點的統稱,具體一點說,應該是以拉薩藏餐為代表的藏族餐飲的總稱。 藏族飲食文化的的發展歷史 公元6世紀,藏餐的烹調技術第一次發生較大變化。吐蕃因與中原內地和中亞各國通商,大量烹調原料和技法傳入西藏,使西藏的烹調技術得到了發展,尤其是文成公主入藏,開闢了藏漢兩族飲食文化交融的先河。這時人們開始注重博食和養食。博食,即烹呼叫的原料品種繁多,遍及糧食、畜乳、蔬菜、瓜果等門類;養食,“醫食同源”,“藥膳同功”。這充分說明當時的西藏醫藥事業在食補方面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四部醫典》給人們展示了西藏烹調原料的豐富資源,並從醫學理論上闡述與飲食有關的上千種本土植物、動物、礦物細化藥理功效。通俗地說,就是告訴人們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東西不能吃,以及怎樣吃;二是中西雅食文化的進入,使西藏藥膳製作漸漸興起,為西藏飲食烹調理論奠定了基礎。 西藏第二次藏式烹調發展階段是18世紀,這一時期是清朝光緒皇帝統治時期,清代筵席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其種類之多,規模之大,菜餚之豐盛,烹調之精美難以表述,當時出現了筵席之最——“滿漢全席”。後來隨著經濟文化交流,藏漢人員的往來,內地飲食文化不聲不響地傳入了西藏。當時藏族人稱“滿漢全席”為“嘉賽柳覺傑”,意思是漢食十八道。當時在拉薩、江孜、日喀則等藏區重鎮街面上的各種蔬菜、瓜果,廚具、器具開始多了起來,一些比較簡單的烹飪技術也流傳到民間,有力地促進了西藏烹飪技術的發展。 在這個時期,西藏的融食、娛、遊、樂於一體的飲食文化開始進入上層貴族家庭。但是由於特定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地理、交通以及資訊等諸多原因,不管是中原的美食佳餚或是從西方傳到南亞、北亞、西亞的西方飲食文化的影響範圍極其有限,只為少數西藏貴族及商人家庭所瞭解,而西藏廣大農牧區的人們仍靠原始而簡單的烹調方式打發漫長的歲月,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上世紀50年代。 西藏第三次藏式烹調發展階段是上世紀80年代。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動下,西藏的旅遊熱,使西藏飲食、烹調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在吃什麼,怎麼做,怎麼吃的最基本的問題上,開始朝著由簡至繁,由粗至精,由低階到高階的方向發展。新原料不斷補充,廚師地位得到提高,烹調技術不斷交流,甚至還出現了專門的烹調專著。次仁群培所著的《藏餐菜譜》、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藏族常用飲食辭典》、西藏拉薩飯店廚師次仁群培所著的《拉薩地區藏餐菜譜》慢慢揭開了西藏烹調的新篇章,使西藏這一“綠色飲食王國”名揚全國,聞名天下,並逐漸形成一個全新的飲食文化、飲食科學、飲食藝術、飲食禮教和藏民族的飲食特色。 四大藏餐風味 藏餐菜品不多,不分菜系、菜派,但不同地方的菜點風格各異。細細研究藏餐,大致可分為四大風味:以阿里、那曲為代表的羌菜;以拉薩、日喀則、山南為代表的衛藏菜,也叫拉薩菜;以林芝、墨脫、梓木為代表的榮菜;以過去王家貴族及官府中的菜餚為代表的宮廷菜,共有200多種。 羌菜,指高寒牧區的飲食,為高原牧區風味,其菜系風味特色是注重原汁原味,取料單一,重於鹹、淡、鮮、酸、香。具有調理適應高山寒涼氣候之功效。以乳酪、牛蹄、酸奶、酥油等為主要原料。 衛藏菜,指拉薩、山南、日喀則等地區使用的飲食。主要是農區或半農半牧區風味,其特色是:取料廣泛,除了奶製品、牛羊肉外,還有各種農作物,因此葷素配合得當,工於火候,調味以鮮鹹,淡爽。製作手段也比較豐富,重於煮、炒、燒、悶、炸。如:蘿蔔燉牛肉、手抓羊肉等,以秋瑞(奶豆腐)、生牛肉醬而著稱。 榮菜,指低海拔的藏東南地區飲食。取材於高山......餘下全文>>

藏族的飲食習慣

藏族的飲食文化

藏餐是人們對西藏及廣大藏區菜點的統稱,具體一點說,應該是以拉薩藏餐為代表的藏族餐飲的總稱。

藏族飲食文化的的發展歷史

公元6世紀,藏餐的烹調技術第一次發生較大變化。吐蕃因與中原內地和中亞各國通商,大量烹調原料和技法傳入西藏,使西藏的烹調技術得到了發展,尤其是文成公主入藏,開闢了藏漢兩族飲食文化交融的先河。這時人們開始注重博食和養食。博食,即烹呼叫的原料品種繁多,遍及糧食、畜乳、蔬菜、瓜果等門類;養食,“醫食同源”,“藥膳同功”。這充分說明當時的西藏醫藥事業在食補方面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四部醫典》給人們展示了西藏烹調原料的豐富資源,並從醫學理論上闡述與飲食有關的上千種本土植物、動物、礦物細化藥理功效。通俗地說,就是告訴人們什麼東西可以吃,什麼東西不能吃,以及怎樣吃;二是中西雅食文化的進入,使西藏藥膳製作漸漸興起,為西藏飲食烹調理論奠定了基礎。

西藏第二次藏式烹調發展階段是18世紀,這一時期是清朝光緒皇帝統治時期,清代筵席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其種類之多,規模之大,菜餚之豐盛,烹調之精美難以表述,當時出現了筵席之最——“滿漢全席”。後來隨著經濟文化交流,藏漢人員的往來,內地飲食文化不聲不響地傳入了西藏。當時藏族人稱“滿漢全席”為“嘉賽柳覺傑”,意思是漢食十八道。當時在拉薩、江孜、日喀則等藏區重鎮街面上的各種蔬菜、瓜果,廚具、器具開始多了起來,一些比較簡單的烹飪技術也流傳到民間,有力地促進了西藏烹飪技術的發展。

在這個時期,西藏的融食、娛、遊、樂於一體的飲食文化開始進入上層貴族家庭。但是由於特定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地理、交通以及資訊等諸多原因,不管是中原的美食佳餚或是從西方傳到南亞、北亞、西亞的西方飲食文化的影響範圍極其有限,只為少數西藏貴族及商人家庭所瞭解,而西藏廣大農牧區的人們仍靠原始而簡單的烹調方式打發漫長的歲月,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上世紀50年代。

西藏第三次藏式烹調發展階段是上世紀80年代。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動下,西藏的旅遊熱,使西藏飲食、烹調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在吃什麼,怎麼做,怎麼吃的最基本的問題上,開始朝著由簡至繁,由粗至精,由低階到高階的方向發展。新原料不斷補充,廚師地位得到提高,烹調技術不斷交流,甚至還出現了專門的烹調專著。次仁群培所著的《藏餐菜譜》、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藏族常用飲食辭典》、西藏拉薩飯店廚師次仁群培所著的《拉薩地區藏餐菜譜》慢慢揭開了西藏烹調的新篇章,使西藏這一“綠色飲食王國”名揚全國,聞名天下,並逐漸形成一個全新的飲食文化、飲食科學、飲食藝術、飲食禮教和藏民族的飲食特色。

四大藏餐風味

藏餐菜品不多,不分菜系、菜派,但不同地方的菜點風格各異。細細研究藏餐,大致可分為四大風味:以阿里、那曲為代表的羌菜;以拉薩、日喀則、山南為代表的衛藏菜,也叫拉薩菜;以林芝、墨脫、梓木為代表的榮菜;以過去王家貴族及官府中的菜餚為代表的宮廷菜,共有200多種。

羌菜,指高寒牧區的飲食,為高原牧區風味,其菜系風味特色是注重原汁原味,取料單一,重於鹹、淡、鮮、酸、香。具有調理適應高山寒涼氣候之功效。以乳酪、牛蹄、酸奶、酥油等為主要原料。

衛藏菜,指拉薩、山南、日喀則等地區使用的飲食。主要是農區或半農半牧區風味,其特色是:取料廣泛,除了奶製品、牛羊肉外,還有各種農作物,因此葷素配合得當,工於火候,調味以鮮鹹,淡爽。製作手段也比較豐富,重於煮、炒、燒、悶、炸。如:蘿蔔燉牛肉、手抓羊肉等,以秋瑞(奶豆腐)、生牛肉醬而著稱。

榮菜,指低海拔的藏東南地區飲食。取材於高山森林,以菌類野生藥材......餘下全文>>

西藏有什麼飲食禁忌嗎?

在藏民家喝茶時不能太急、太快,不能一喝到底,要先輕輕地吹開茶上的浮油,分喝數次,而且絕對不能發出“呼呼”的聲響,這是對主人不尊重。喝完茶後,碗底要留一點兒茶,表示禮貌,吃飯也是一樣。還有很多相關禮儀建議樓主到天上西藏看一看,他們有專門針對這方面的介紹。

去過西藏的朋友說一說西藏有什麼飲食禁忌嗎?

藏族人對吃大蒜也有較多的禁忌。大蒜作為調味品,平時人們也吃,但如果要去轉經拜佛朝拜神聖之地就絕對不能吃蒜,忌諱吃蒜後的臭氣玷汙和薰髒了聖潔之地。像這些如果事先不知道的話都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的。天上西藏上有這方面的詳細介紹,建議你一定要好好看一看。

藏族人民的飲食習慣

蒙古族人的主要飲食習慣 蒙古族人一般喜歡油多、肉多,吃稀飯也放肉。一般一日三餐,早餐為奶茶、饃饃和酥油,中餐不定時,晚餐多為吃肉。 烤肉、燒肉、手抓肉均為蒙古族家常食品;蒙古族的傳統食品分為白食和紅食,以白食待客是最高禮遇,而吃全羊則是宴請賓客的最佳食品。 蒙古人喜歡磚茶。飲料有馬奶、牛奶及奶茶,此外還有奶子酒。 牧區的蒙古族人以牛肉、羊肉、乳品為主食,以糧食為輔;農區蒙古族人的主食則一般以糧食為主,肉食為輔。 藏族人的主要飲食習慣 藏族人在飲食上忌食奇蹄五爪類禽獸類動物。 藏族牧區飲食多為一日四餐,午餐以食肉為主,晚餐以稀飯為主;農區農閒時一日三餐,農忙時為四至五餐,飲食以糧為主,蔬菜為輔。糌粑是藏族的日常食品,酥油茶是藏族時刻不可缺少的飲料佳品,青稞酒是藏族過節必備飲品。

我國藏族有哪些禁忌

根據藏族主要的禁忌事項,我們將藏族禁忌分為生活禁忌、言語禁忌和宗教禁忌等三大類。   一、生活禁忌 指除特殊場合禁忌之外的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禁忌。從社會角色、行為領域、人體、生存狀態四個方面劃分,基本包括飲食、服飾、居住、外出等衣、食、住、行方面的禁忌,婚姻、生育和死亡禁忌以及性別禁忌、等級禁忌、生產禁忌、人體禁忌、排洩物禁忌和姓名禁忌,等等。此外,有關天體、天象的禁忌,動物、植物的禁忌也可歸納入這類禁忌中。   二、言語禁忌 指某些語言在特殊場合下的禁用,它發展的極點便是對語言靈物的崇拜,如崇拜符、咒等。“符是一種奇特的圖畫,充當‘文字’代替語言力量,用來作避邪鎮妖之用。咒是口頭語言禁忌,一般情況下禁止使用,一旦使用,認為會置對方於死命”。   在藏族生活中常見的盟誓詛咒同樣可納入語言禁忌範疇。   三、宗教禁忌 是各類禁忌中最早的一種,指祭儀禁忌等。具體包括神聖實體的禁忌、祖先精靈的禁忌、崇拜物件的禁忌、崇拜場所的禁忌、儀式器物的禁忌、神聖時間的禁忌,等等。由於藏民族在各方面深受宗教影響,屬於宗教民俗範疇的禁忌無不擁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其他禮節    禁忌在別人後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瑪尼堆,佛塔等宗教設施,必須從左往右繞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經筒,經輪不得逆轉;   忌諱別人用手觸控頭頂;   忌諱觸控藏服。

藏族人民的飲食習慣簡要介紹.

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農忙或勞動強度較大時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習慣。絕大部分藏族以糌粑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細粉。特別是在牧區,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糧食製品。食用糌粑時,要拌上濃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一起食用;糌粑既便於儲藏又便於攜帶,食用時也很方便。在藏族地區,隨時可利身上帶有羊皮糌粑口袋的人,餓了隨時皆可食用。藏族過去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肉為主,豬肉次之。藏族食用牛、羊肉講究新鮮,在牛羊宰殺之後,立即將大塊帶骨肉入鍋,用猛火燉煮,開鍋後即可撈出食用,以鮮嫩可口為最佳。民間吃肉時不用筷子,而是將大塊肉盛入盤中,用刀子割食。牛、羊血則加碎牛羊肉灌入牛、羊的小腸中製成血腸,四川、雲南等地的藏族多將豬肉用來製成豬膘,便於儲存。肉類的儲存多用風乾法。一般在入冬後宰殺的牛、羊肉一時食用不了,多切成條塊,掛在通風之處,使其風乾。冬季製作風乾肉既可防腐,又可使肉中的血水凍附,能保持風乾肉的新鮮色味。

相關問題答案
藏族飲食禁忌?
滿族飲食禁忌?
回族飲食禁忌?
維吾爾族飲食禁忌?
土家族飲食禁忌?
蒙古族飲食禁忌?
少數民族的飲食禁忌?
苗族的飲食禁忌?
傣族的飲食禁忌?
回民飲食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