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姓來源?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7日

郝姓的起源和由來? 40分

郝姓的由來

郝姓起源參考之一

「郝」源出 :

一 :以邑名為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商王帝乙時,子期受封於郝鄉(山西太原),其後以邑名為氏。

二:少數民族的姓氏。據《舊唐書.南蠻傳》所載,唐王朝南方土蠻有郝,楊,劉三大姓。又漢代烏桓有郝氏。

家族名人

郝隆, 字仕治,晉代人,官荊州刺史桓溫的南蠻參軍。農曆七月七日,人們都在晒衣服,唯有郝隆睡在院中,有人問他為甚麼,他答道:「晒我腹中的書罷了。」

地望分佈:山西太原郡,陝西京兆郡。

郝姓起源參考之二

郝姓在大陸是第七十一大姓,但是在臺灣郝姓並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之列。郝姓的遠祖起源於商代。據史書記載,商湯建立商朝以後,傳了數代到帝乙,帝乙封兒子期於郝鄉(今山西太原一帶),後來,期的子孫便以地名為姓氏,姓郝。因此,郝姓起源於商王朝的王室之姓,子姓。除了上述這一支外,郝姓還有幾支出於少數民族之後,據姓氏考略記載,漢魏時期活動在我國北方的少數民族烏桓族中,就有一些以郝為姓的人供唐代時候,南方某地的少數民族有郝,楊,劉三個姓氏。另外,據某些郝姓家譜記載,在我國南方還生活著一些由其他姓氏改姓而來的郝姓氏族,屬於郝姓的另外支派。在郝姓的發展過程中,從商朝王室“期”而來的郝姓氏族還發展出了“太原”和“京兆”兩大郡望,歷史上大多數郝姓名人也都出自太原和京兆,世稱太原望,京兆望。通志氏族略雲:出於郝胥氏,商帝乙時封子期於太原郡郝鄉,因以為氏。

贊助廣告

郝姓的起源

郝姓,源出複雜,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 源於姜姓,出自炎帝神農氏又稱郝骨氏(又稱郝省氏或赫胥氏),屬於複姓省文簡改為氏。《新唐書·宰相世系》所記載:“郝氏出自郝省(骨)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孫期封於太原之郝鄉,因以為氏。”據史籍《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相傳,在炎帝神農氏又叫郝骨氏,為太昊(伏羲氏)的輔佐大臣,曾幫助太昊治理部落。郝氏家譜關於郝鄉的記載,在南朝梁武帝時任江夏郡太守的郝廻寫的“丹陽郝氏源流總序”一文中稱:“郝氏出於赫胥,為太昊佐臣,曰郝省。”“本風姓,商帝乙之世,裔孫期初封大原於郝,為邦國,後因以為氏,凡郝皆其後也。至春秋時郝為小國,迨隸盩厔之終南,徙幷州之太原,週末自終南徙巴蜀漢中。”赫胥氏也稱華胥氏,屬伏羲母華胥氏族,屬於風姓的一支(伏羲氏族為風姓)。到了商朝晚期,郝骨氏有個裔孫叫作郝骨期,被商王武乙封在郝邑(今山西太原),於是郝骨期的後代就以封地名為姓氏,亦稱郝氏。到了殷商末期,郝邑被姬姓周族首領古公亶父所佔有,成為周族生息之地。古公亶父,就是周太王。周太王率族人居住在郝邑,周邊的北狄族人常來侵犯,周太王為了避免流血衝突,遂率部離開郝邑,向西南遷徙到歧山腳下(今陝西寶雞歧山一帶),在渭水平原地區開始逐漸壯大起來。傳到周太王之孫姬昌,成為殷商四大諸侯中的西伯侯,最後其子周武王成功地推翻了殷商王朝的統治,建立了西周王朝,到周成王封其弟叔虞於晉國,郝邑歸晉侯所有。 源於子姓,出自殷商第二十七代帝王帝乙之子子期的封地郝鄉,屬於以居邑名為氏。相傳契為商的始祖,帝嚳(高辛氏)之子。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為司徒,掌管教化,賜居於商(今河南商丘)。相傳其母因吞玄鳥(烏鴉或燕子)卵而生下他,故被賜姓子。商族後來不斷的壯大,終於在契的十四代孫湯的領導下,推翻了夏桀的統治,建立了子氏為王的商王朝。商王朝在第二十七代帝王商康丁子囂即位時,將他的兒子子期封於郝鄉(今陝西周至),稱郝伯。公元前十一世紀,商王朝被周武王滅亡之後。亡國後,在郝伯子期的後裔子孫中,有人便以封邑名稱為姓氏,稱郝氏,是為山西郝氏或陝西郝氏;另有的則以國名為氏稱商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郝氏被史稱郝氏正宗,族人皆尊奉商康丁、郝伯子期為得姓始祖。關於郝氏源流於子姓(古稱好姓)是比較可靠的,如果追溯到上古傳說,反而為謬,那時候連赤字都不存在,何來郝之說,而那些傳說的神話人物,經過後人杜撰,也多不可考。甲骨文記載有“辛亥卜赤王受侑”,意思是要問“赤”這位先公會保佑商王嗎?赤字甲骨文上為人或大或天,下為火,意思是祭祀尊敬的先人,而赤字即是郝字前身。先祖契為火正,也稱閼伯,商王氏族給後人取名有以齒序排列之規律,即給有貢獻的王族或子孫賜以某位功業顯著的先公之名的情況。先商時期商部族擅於製陶和冶銅,商族人制作的陶器和銅器賣到周邊許多方國,所以先公名多有陶唐之謂,帝嚳的”嚳“其形與唐字極相似,嚳字是後來演變。商太祖成湯甲骨文就稱”唐“、”成唐“,子姓後人多尊為”赫“君,古譜有”赫赫成湯,我祖唯揚,世澤郝氏,千古留長“。 源於匈奴族,出自十六國時期胡夏(大夏)武烈帝赫連·勃勃,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史書記載:“上黨、盧水、汾州郝氏出自匈奴。”匈奴族郝氏出自匈奴鐵弗部。在史籍《魏書·鐵弗劉虎傳附屈孑傳》中記載:“劉虎之曾孫屈孑恥原姓鐵弗,改為赫連耳,自雲徽赫與天連;又號其支庶為鐵伐氏,雲其宗族剛銳如鐵,皆堪伐人。”1998年5月,在陝西省延安市延長縣黑家堡鎮瓦村忘臺莊,出土了一通隋大業九年(公元613年)的《郝伏願墓誌》。這些長期留居陝北各地的匈奴郝氏部落,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與......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郝姓是怎麼來的

“郝”在百家姓中排第77個

郝姓源流 郡望堂號

郝--南蠻參軍語驚人,萬卷詩書藏腹中。

一、 姓氏起源

郝姓來源有三:

1、 出自子姓,其始祖為帝乙。相傳契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

功,被舜任為司徒,掌管教化,居於商(今河南商丘南)。相傳其母

因吞玄鳥(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賜姓子。商族後來不斷的壯大,終

於在契的14代孫湯的領導下,推翻了夏桀的統治,建立商朝。據《通

志·氏族略》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所載,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

即位時,將他的兒子子期封於太原郝鄉(今山西太原),其後子孫也

以地為氏,稱郝氏。一說郝鄉在今陝西西矮附近,史稱郝氏正宗。至

於郝氏何時得姓,據有關史料所載,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滅亡(前11

世紀)之後。按當時的習慣,子期的後裔便有的以地為氏稱郝氏,有

的以國為史稱商氏,是為山西郝氏或陝西郝氏。

2、 出自複姓。據《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相傳炎帝神農氏有稱

郝骨氏者,為太昊(伏羲氏)的輔佐,其後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

氏這一支的。

3、 為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姓氏。據《舊唐書·南蠻傳》所載,唐代南

蠻有郝、楊、劉三姓。

二、 郡望堂號

1、 堂號

“晒書堂”:晉朝時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陽下

晒,以防發黴或蟲蛀。郝隆為桓溫南蠻參軍,他脫了衣服,跑到太陽

下摩著肚皮晒太陽。人家問他幹什麼,他說:“晒書啊!--我的書都

在肚子裡。”

2、 郡望

太原郡:戰國秦莊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

太原西南)。秦時相當今山西五臺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區。

北魏復為郡,相當今陽曲、交城、平遙、和順間的晉中地區。

郝姓人口有多少還有來源

郝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八十二位,屬於大姓系列,人口約三百三十二萬三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21%左右。

始於商末的郝姓,傳了一千多年,至漢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帶為其繁衍地區。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雖說已分佈於北方大部分地區,但主要還是以中原地區為其繁衍的中心地帶。至於郝姓南遷,也是比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現 了郝姓人家。這也是導致明、清兩代,郝姓仍以我國北方分佈居多的主要原因。總之,歷史上郝姓著實是我國一個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始於商末太原郝鄉的郝姓,傳了一千多年,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帶為其繁衍中心。秦漢之際,郝姓人已逐漸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陝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內繁衍播遷。晉末,由於官職調遷,郝姓有一支自太原徙居潤州丹揚(今安徽當塗縣東北小丹陽),傳七世有郝回,在南朝梁任江夏太守,又自丹陽徙至安陸(今屬湖北)。兩晉南北朝時,雖社會動盪,但居山西之郝姓由於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之郝姓有避戰亂而遷山東者,河南之郝姓有遷安徽者。隋唐之際,社會安定,郝姓在陝西京兆一帶繁衍壯大,並形成郝姓歷史上的第二大郡望——京兆郡。並有郝姓徙湖北、四川者。北宋滅亡後,郝姓有南遷江南者,而世居汾州(今山西汾陽)的著名畫家郝章為避戰亂,兵火後遷居閬州(今四川閬中)並落籍當地。唐宋以前,郝姓主要還是以中原地區為其繁衍的中心地帶,至於郝姓南遷,較他姓要晚,規模也要小的多。唐宋之際,南方的一些地方才出現了較多的郝姓人家。元末時,災疫不斷,農民起義軍四起,後互相攻伐,導致中原、華東、華中人口銳減,明初洪武年間,郝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河北、北京、山東、天津等地。明清之際,郝姓在南方各地的分佈漸廣,湖南、福建等省都有載入史冊的郝姓人物;同時在東北的遼寧等省也有了郝姓的聚居點。清代時,世居山西北部的郝姓跟隨走西口的風潮,有遷內蒙、甘肅者;而居於福建的郝姓則有渡海赴臺,進而入南洋新加坡等地者,因為戰爭,有部份族人遷徙至四川雅安名山,後有一部份人因生存而遷稈徙到漢源使得四川也有了郝姓的分支。但是,此期郝姓仍是以北方為其分佈繁衍的中心。

如今,郝姓在全國分佈甚廣,尤以河南、山西、河北三省為多,這三省的郝姓約佔全國漢族郝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

郝姓的來源

郝姓來源(1)以邑名為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商王帝乙時,子期受封於郝鄉,其後以邑名“郝”為氏。(2)少數民族改姓。據《舊唐書.南互傳》所載,唐代南方土蠻有郝、楊、劉三大姓。又漢代烏桓有郝氏。

郝姓家譜的姓氏起源

起源

一說郝鄉在今陝西西矮附近,史稱郝氏正宗。至於郝氏何時得姓,據有關史料所載,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滅亡(前11世紀)之後。按當時的習慣,子期的後裔便有的以地為氏稱郝氏,有的以國為史稱商氏,是為山西郝氏或陝西郝氏。

出自複姓。據《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相傳炎帝神農氏有稱郝骨氏者,為太昊(伏羲氏)的輔佐,其後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這一支的。為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姓氏。據《舊唐書·南蠻傳》所載,唐代南蠻有郝、楊、劉三姓。

為古代烏桓國姓氏。古代烏桓國以太陽為圖騰,其都城後來也以赤色為記,即今內蒙赤峰一帶。烏桓國後來與其他民族融合,接受漢文化,其人有以圖騰顏色起漢姓稱赤或赫,有以地為姓稱郝,其中赫、郝又多誤記誤傳,混淆起來。

直系初祖

據《史記》記載可推知郝氏的初祖為軒轅氏黃帝,但疑點太多,而經現代研究可推定郝氏初祖為契(xie4)。“子期”父為“帝乙”,“帝乙”先祖為“天乙(湯)”相隔16代,雖經父子、兄弟交替傳承王位,但子期的直系祖先清晰可辨,每代都有據可考:28世子期,27世帝乙,26世帝太丁,25世帝武乙,24世帝庚丁,23世帝祖甲,22世帝小乙,21世帝祖丁,20世帝祖乙,19世帝河亶甲,18世帝太戊,17世帝太庚,16世帝太甲,15世太丁(未立而卒),14世天乙(帝湯名履)。 與夏朝並列發展的是先商時期的殷契的世系,“契”,在“堯”時即入朝為官。“舜”時“禹”為司空,“皋陶”為大理,“契”為司徒(相當於後來的“聖人”)……。“契”封於商,其後世孫“相土”被封於商,“冥”官為司空,也受商人祭祀。所以歷史對湯的世系的記載也比較詳細,從“契”到“湯”歷14世曾未間斷,“湯”的直系祖先為“契”是確定的,所以郝姓的祖先可追溯到“契”。14世湯,13世主癸,12世主壬,11世報丙 ,10世報乙,9世報丁,8世微(上甲),7世振(王亥),6世冥,5世曹圉(糧圉yǜ),4世昌若 ,3世相土,2世昭明,1世契。據此可知郝姓之直系祖先為“契”,而不能簡單的認為初祖是帝乙或子期。至於初祖是否為黃帝或啟昆,有侍進一步研究。

初祖世系表

根據以上考證,就我們所知,尚不能認黃帝為郝姓初祖。僅能尊契為郝姓的直系祖先(初祖),以契為1世,湯為14世,期為28世。姓郝的第一人(始祖)應為本世系表的29世或30世。

1世 契(禼)

2世……昭明

3世………相土

4世…………昌若

5世……………曹圉(糧圉yǜ)

6世………………冥

7世…………………振(王亥)

8世……………………微(上甲)

9世 …………………… 報丁

10世 ………………………報乙

11世………………………… 報丙

12世………………………… 主壬

13世…………………………… 主癸

14世……………………………… 天乙(帝湯名履)

15世…………………………………太丁(未立而卒)

16世 ………………………………… 帝太甲

17世………………………………………帝太庚

18世…………………………………………帝太戊

19世……………………………………………帝河亶甲

20世………………………………………………帝祖乙

21世………………………………………………帝祖丁

22世………………………………………………帝小乙

23世…………………………………………………帝祖甲

24世……………………………………………………帝庚丁

25世………………………………………………………帝武乙

26世…………………………………………………………帝太丁(文丁)

27世……………………………………………......餘下全文>>

細說百家姓有郝姓的嗎

百家姓有郝姓的。郝姓來源(1)以邑名為氏。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商王帝乙時,子期受封於郝鄉,其後以邑名“郝”為氏。(2)少數民族改姓。據《舊唐書.南蠻傳》所載,唐代南方土蠻有郝、楊、劉三大姓。又漢代烏桓有郝氏。郝姓名次:郝姓在2007年4元24日公佈為當代中國第88姓,在2008年統計公佈列為第82姓,共有270多萬人。

歷史上有姓(郝)的名人嗎?郝姓的來歷是什麼?

一、姓氏源流

郝(Hǎo)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為其始祖為帝乙之子子期之後,以封地名為氏。相傳契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為司徒,掌管教化,居於商(今河南省商丘南)。相傳其母因吞玄鳥(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賜姓子。商族後來不斷的壯大,終於在契的14代孫湯的領導下,推翻了夏桀的統治,建立商朝。據《通志·氏族略》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所載,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時,將他的兒子子期封於太原郝鄉(今山西省太原),其後子孫也以地為氏,稱郝氏。一說郝鄉在今陝西省西矮附近,史稱郝氏正宗。至於郝氏何時得姓,據有關史料所載,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滅亡(公元前11世紀)之後。按當時的習慣,子期的後裔便有的以地為氏稱郝氏,有的以國為史稱商氏,是為山西郝氏或陝西郝氏。

2、出自複姓郝骨氏所簡改。據《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相傳炎帝神農氏有稱郝骨氏者,為太昊(伏羲氏)的輔佐,其後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這一支的。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數民族中有郝姓:

① 如上黨、盧水、汾州郝姓出自匈奴。

② 遼西郝姓出自東漢時烏恆人。

③ 唐時南蠻有郝姓。

④ 西夏人中有郝姓。

⑤ 元時都嚕別族漢姓為郝姓。

⑥ 今土家、滿、蒙、回、錫伯等民族均有郝姓。

得姓始祖:帝乙。相傳契為商的始祖,帝嚳(高辛氏)之子。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為司徒,掌管教化。商族後來不斷壯大,至契的十四世孫湯時,推翻了夏桀的統治,建立商朝。殷商的第二十七代君王為帝乙,他將兒子子期封於太原郝鄉。公元前十一世紀,商朝被周所滅,按當時的固有習慣,子期的後裔便以居地為氏,稱郝姓。他們尊帝乙為郝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佈

始於商末太原郝鄉的郝姓,傳了一千多年,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帶為其繁衍中心。秦漢之際,郝姓人已逐漸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陝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內繁衍播遷。晉末,由於官職調遷,郝姓有一支自太原徙居潤州丹揚(今安徽省當塗縣東北小丹陽),傳七世有郝回,在南朝梁任江夏太守,又自丹陽徙至安陸(今屬湖北省)。亥晉南北朝時,雖社會動盪,但居山西之郝姓由於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之郝姓有避戰亂而遷山東者,河南之郝姓有遷安徽者。隋唐之際,社會安定,郝姓在陝西京兆一帶繁衍壯大,並形成郝姓歷史上的第二大郡望——京兆郡。並有郝姓徙湖北、四川者。北宋滅亡後,郝姓有南遷江南者,而世居汾州(今山西省汾陽)的著名畫家郝章為避戰亂,兵火後遷居閬州(今四川省閬中)並落籍當地。唐宋以前,郝姓主要還是以中原地區為其繁衍的中心地帶,至於郝姓南遷,較他姓要晚,規模也要小的多。唐宋之際,南方的一些地方才出現了較多的郝姓人家。元末時,災疫不斷,農民起義軍四起,後互相攻伐,導致中原、華東、華中人口銳減,明初洪武年間,郝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河北、北京、山東、天津等地。明清之際,郝姓在南方各地的分佈漸廣,湖南、福建等省都有載入史冊的郝姓人物;同時在東北的遼寧等省也有了郝姓的聚居點。清代時,世居山西北部的郝姓跟隨走西口的風潮,有遷內蒙、甘肅者;而居於福建的郝姓則有渡海赴臺,進而入南洋新加坡等地者。但是,此期郝姓仍是以北方為其分佈繁衍的中心。如今,郝姓在全國分佈甚廣,尤以河南、山西、河北三省為多,這三省的郝姓約佔全國漢族郝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郝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

三、歷史名人

郝 隆:字仕治,晉代人,官荊州刺史桓溫的南蠻參軍。農曆七月七日,人們都在晒衣服,唯有郝隆睡在......餘下全文>>

甘肅、白銀的郝姓來自哪裡

郝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七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三。始於商末的 郝姓,傳了一千多年,至漢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帶為其繁衍地區。就是到了宋

代, 郝姓雖說已分佈於北方大部分地區,但主要還是以中原地區為其繁衍的中心地帶。至於 郝姓南遷,也是比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現了 郝姓人家。這也是導致明、

清兩代, 郝姓仍以我國北方分佈居多的主要原因。總之,歷史上 郝姓著實是我國一個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

郝姓的起源是出自商末的地名。

傳說遠古時代的太昊,相傳即伏羲氏(又傳說他是古代東夷族的首領)。太昊的佐臣 郝骨氏,輔助太昊治理部落。到了商朝末期, 郝骨氏的裔孫期,被商帝乙封在太原 郝鄉。於是期

的後代就以封地名為氏,就是 郝氏。

此即《新唐書·宰相世系》所記載:“ 郝氏出自 郝省(骨)氏,太昊之佐也。商帝乙之世,裔孫期封於太原之 郝鄉,因以為氏。”

除此之外, 郝姓中還有一些少數民族血統。據《姓氏考略》記載“烏桓有 郝氏,又唐時土蠻有 郝、楊、劉三姓。望出太原、京兆”。烏桓也作烏丸,古族名,東胡族的一支,秦末東

胡遭匈奴擊破後,部分遷烏桓山,因以為名。烏桓族以遊牧射獵為生,漢武帝以後歸附漢,活動在我國北方。烏桓族中就有一些以 郝為姓的人。唐代南方蠻族中也有以 郝、劉、楊為姓氏

的。可見,除了商朝末期以地名為姓氏的 郝氏外,古代北方及西南的少數民族中也有 郝姓。

相關問題答案
郝姓來源?
韓姓來源?
梁姓來源?
張姓來源?
秦姓來源?
魏姓來源?
百家姓張姓來源?
楊姓來源?
劉姓來源?
尹姓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