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學說基本內容?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哪些

就我所知道的來說,五行學說是對自然界的能量性質的歸納與總結,是—種哲學思想,如:木曰曲直,水曰潤下……具體地要了解可以去看易經,中醫的黃帝內經。

陰陽五行學說在語文課本上有沒有這方面的教學內容?

陰陽五行學說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在這個體系裡主要有陰陽、五行、天干、地支及其五運六氣等基本概念。如果我們精通了陰陽五行學說的妙諦,就會發現,其不僅整合了現代哲學的三大基本規律,而且利用一定的物象把其焊接成一個完整嚴密的理論體系。

這種學說對中國古代宇宙觀、醫學有著深遠的影響,促進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贊助廣告

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陰陽五行學說的經典書籍

陰陽五行學說的原典著作應該是<尚書·洪範>。後代有很多學者做過註釋,你可以選一些大家的來看,像朱熹、二程之類。

至於更復雜的,過於牽涉玄學的,我也不大清楚,大概主要應該集中在道藏裡。現代的嘛,因為這些東西已經不被視為正經的學問弧,所以真正能成為經典的著作恐怕還真沒有,一些江湖騙子寫的亂七八糟的入門性讀本倒有不少

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是金、木、水、火、土 五種的運動。五行學說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條件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同時,還以五行之間的生、克關係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相生、相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調平衡。這即是五行學說的基本涵義。這種觀點中是建國以後,老中醫為了表明中醫思想具有唯物主義特徵而註釋的。 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運動方式。我國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中醫用五行來解釋生理病理上的種種現象。預測未來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剋來推算人的命運(當下還沒有大量可靠的證據證實五行相生相剋來推算人的命運是否準確)。在這一觀點中,“行”被理解成運動。《糖尿病行為醫學技術指南》作者、天津醫科大學王英博士,撰著了《儒醫理論與心身疾病治療》,對陰陽五行學說進行了全面訓詁和重新解析。引起學術界重視。鄭玄《洪範注》:“行者,順天行氣也。”《春秋繁露》解釋說:“行者,行也。”五行的“行”首先是動詞,然後轉化成描述“動”的名詞。五行,也就是五種基本走勢。所以接著就用了五種運動方式來說明木火土金水。可見漢代儒家理解的木火土金水,是基於陰陽運動方式作出的定義,而不是五種基本物質。至於《左傳》中才出現“五材” ,這並不表示五行就是五材。“行”字在古代從來就沒有“材”的含義,把“五行”解釋成“五材”也就沒有任何根據。這種把不同的文獻的內容沒經過文字訓詁而硬放到一起解說的做法,在學術上是不嚴謹的。 第一種觀點這種觀點起源於《洪範》。今人多理解為:木的特性:日出東方,與木相似。古人稱“木曰曲直”。“曲直”,實際是指樹木的生長形態,為枝幹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為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木。火的特性:南方炎熱,與火相似。古人稱“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溫熱、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為具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火。土的特性:中原肥沃,與土相似。古人稱“土爰稼穡”,是指土有種植和收穫農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為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土。故有“土載四行”和“土為萬物之母”之說。金的特性;日落於西,與金相似。古人稱“金曰從革”。“從革”是指“變革”的意思。引申為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金。水的特性:北方寒冷,與水相似。古人稱“水曰潤下”。是指水具有滋潤和向下的特性。引申為具有寒涼、滋潤、向下執行的事物,均歸屬於水。第二種觀點這種觀點起源於當代學者聶文濤對《素問》的訓詁。五行的性質應從“平氣”、“不及”、“太過”三方面考慮。平氣時, 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備化,金曰審平,水曰靜順;不及: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監,金曰從革,水曰涸流。太過:木曰發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堅成,水曰流衍。從這三面考慮之後,才能體會出中醫學思維中對生命自我維護的理解。對人體能力的不同理解,正是中西醫學的差別所在。第三種觀點木,生髮、條達、主仁,其性直,其情和。火,炎熱、向上、主禮,其性急,其情恭。土,長養、化育、主信,其性重,其情厚。金,清淨、收斂、蕭殺、主義,其性剛,其情烈。水,寒冷、流動、向下,主智,其性聰,其情善。 ①歸類法:事物的五行屬性是將事物的性質與五行的特性相類比得出的。如事物與木的特性相類似,則歸屬於木;與火的特性相類似,則歸屬於火等等。例如:以五臟配屬五行,則由於肝主升而歸屬於木,心陽主溫煦而歸屬於火,脾主運化而歸屬於土,肺主降而歸屬於金,腎主水而歸屬於水。以方位配屬五行,則由於日出東方,與木的升發特性相類,故歸......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五行學說的相關學說

陰陽五行學說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它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是在陰陽二氣作用的推動下孳生、發展和變化;並認為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的物質是構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這五種物質相互資生、相互制約,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這種學說對後來古代唯物主義哲學有著深遠的影響,如古代的天文學、氣象學、化學、算學、音樂和醫學,都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協助下發展起來的。我國古代醫學家,在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將陰陽五行學說廣泛地運用於醫學領域,用以說明人類生命起源,生理現象,病理變化,指導著臨床的診斷和防治,成為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極為深刻的影響。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四個方面。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著陰和陽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而對立的雙方又是相互統一的。陰陽的對立統一運動,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所以說,陰陽的矛盾對立統一運動規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運動變化固有的規律,世界本身就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運動的結果。事物的陰陽屬性,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這種相對性,一方面表現為在一定的條件下,陰和陽之間可以發生相互轉化,即陰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另一方面,體現於事物的無限可分性。陰和陽,既可以表示相互對立的事物,又可用來分析一個事物內部所存在著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一般來說,凡是劇烈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著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屬於陰。以天地而言,天氣輕清為陽,地氣重濁為陰;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潤下屬陰,火性熱而炎上屬陽。任何事物均可以陰陽的屬性來劃分,但必須是針對相互關聯的一對事物,或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這種劃分才有實際意義。如果被分析的兩個事物互不關聯,或不是統一體的兩個對立方面,就不能用陰陽來區分其相對屬性及其相互關係。在中醫學理論體系中,處處體現著陰陽學說的思想。陰陽學說被用以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並用於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一、金形之人。金形之人,從體形上看多較削瘦,骨態較露,節突出。頭,肩,腹,手,腳都較小。從五官看,臉形偏方,膚色較白.金形之人,較強悍,多心急,能當機立斷。但也能沉穩歡察事態發展。金主肅殺,嚴而有威。因此,金形人多官將之材。金耐寒,畏火,不耐暖熱,所以,要特別小心春. 二、木形之人。木形之人,從體形上看如樹型,身材多挺直瘦長,頭較小,身背較寬。手足也小,面板略青.木形之人屆於勞碌型,命中多操勞,有任勞任怨之佳行.木喜春夏,畏秋冬。所以,木形之人如感風邪極易傷肝,而且多在秋冬季。因為肝屬木,故木形之人在秋冬時,一定要加強肝的保護,注意營養,不要過於疲勞,以防染上肝疾。 三、水形之人,適合於秋冬,秋冬之季,金水相生.春時,木洩水氣顯枯;夏時,火蒸水氣呈涸。所以,春夏時,水形之人容易染病,而且多屬腰腎,不可不防。 四、火形之人。從體型上看,火形人面尖頭小,肩背寬,身體強壯,手足也較小.火形之人膚色偏紅。火形之人,脾氣易暴躁,不重視錢財,變化無常,信用較差,能從全面考慮問題,但缺乏做的勇氣,耐力較差。火喜春夏,不耐秋冬。夏火懼冬水,一旦秋冬感子外邪,容易生心臟方面的病症。心臟病的人多怠於秋冬,與此有關。 五、土形之人肉飽滿,四肢勻稱。土形人臉圓頭大,膚色較黃。土形人,心地溫和,不喜歡趨炎......餘下全文>>

什麼是五行學說?什麼是陰陽學說?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

五行學說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同時,還以五行之間的生、克關係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相生、相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調平衡。這即是五行學說的基本涵義。

這種觀點中是建國以後,老中醫為了表明中醫思想具有唯物主義特徵而註釋的。

[第二種觀點]

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運動方式。我國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中醫用五行來解釋生理病理上的種種現象。預測未來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剋來推算人的命運。在這一觀點中,“行”被理解成運動。

陰陽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樸素的辨證唯物的哲學思想。因此,古代醫學家借用陰陽五行學說來解釋人體生理、病理的各種現象,並用以指導總結醫學知識和臨床經驗,這就逐漸形成了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的祖國醫學理論體系。

陰陽學說是以自然界運動變化的現象和規律來探討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變化,從而說明人體的機能活動、組織結構及其相互關係的學說。

任何事物均可以陰陽來劃分,凡是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屬於陰。我們把對於人體具有推進、溫煦、興奮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統歸於陽,對於人體具有凝聚、滋潤、抑制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歸於陰,陰陽是相互關聯的一種事物或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

陰陽學說認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現象都包含著既相互對立,又互根互用的陰陽兩個方面。陰陽是對相關事物或現象相對屬性或同一事物內部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陰陽學說認為: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並不是處於靜止和不變的狀態,而是始終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陰陽者,有名而無形”――《靈樞·陰陽系日月》。“一陰一陽之謂道”――《易傳·繫辭》 道:指“道理”、“規律”“陰陽者,天地之道,萬物之納紀,變暢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什麼是陰陽學說?

陰陽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樸素的辨證唯物的哲學思想。因此,古代醫學家借用陰陽五行學說來解釋人體生理、病理的各種現象,並用以指導總結醫學知識和臨床經驗,這就逐漸形成了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的祖國醫學理論體系。

陰陽學說

一、陰陽學說的基本概念

陰陽學說,認為宇宙間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對立又統一的陰陽兩個方面,經常不斷地運動和相互作用。這種運動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源。古人把這種不斷運動變化,叫做“生化不息”。《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對立統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則),萬物之綱紀(一切事物都不能違背這個法則而存在),在變化之父母(事物的變化是由事物本身陰陽兩個方面,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殺之本始(事物的生成和毀滅都是來自於這個根本法則),神明之府也(這就是自然一切奧妙的所在),故治病必求於本(所以要想治好病,就必須從這個根本問題-陰陽上求得解決)”。闡明瞭宇宙間一切事物的生長、發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陰陽兩個方面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因而,陰陽學說也就成為認識和掌握自然界規律的一種思想方法。醫學屬於自然科學範圍,認為人體生理活動,疾病的發生發展,也超越不出陰陽這個道理。因此,我們想要掌握疾病的發展過程,探求疾病的本質,從而獲得滿意療效,就必須探求人體的陰陽變化情況。

陰陽的含意及普遍性:古代思想家認為,宇宙間一切事物都是由互相對立又互相依存的兩個方面構成的。這兩個方面就稱為陰陽。

一般來說,陽代表事物具有動的、活躍的、剛強的等屬性的一方面,例如,動、剛強、活躍、興奮、積極、光亮、無形的、機能的、上升的、外露的、輕的、熱的、增長、生命活動等。陰代表事物的具有靜的、不活躍、柔和的、等屬性的另一方面,例如,靜、柔和、不活躍、抑制、消極、晦暗、有形的、物質的、下降的、在內的、重的、冷的、減少、肉體等。

當兩件事物發生一定聯絡時,可以把它們分為陰陽。例如,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火為陽、水為陰、男為陽、女為陰;白天為陽,黑夜為陰……。

若是以一個動物為例,則它的肉體為陰,生命活動為陽;它內在的臟腑為陰,外露的皮毛為陽;它向下的腹為陰、向上背為陽……。

由以上例子說明,陰陽是指宇宙間萬事萬物,最基本的也是最高度的區別和概括。

二、陰陽變化的規律

陰和陽之間,並不是孤立和靜止不變的,而是存在著相對,依存、消長、轉化的關係。現分述如下:

(一)陰陽的相對性:陰陽是說明事物的兩種屬性,是代表矛盾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是自然界相互聯絡的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的概括。如天為陽、地為陰;白天為陽、黑夜為陰;上為陽、下為陰;熱為陽、寒為陰;陽電與陰電等。諸如此類,說明了不論任何事物,都是對立存在宇宙間的,但是,事物的陰陽屬性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必須根據互相比較的條件而定。就人體而言體表為陽,內臟為陰;就內臟而言,六腑屬陽,五臟為陰;就五臟而言,心肺在上屬陽、肝腎在下屬陰;就腎而言,腎所藏之“精”為陰,腎的“命門之火”屬陽。由此可見,事物的陰陽屬性是相對的。

(二)陰陽的互根:古代醫學家稱為“陰陽互根”。中醫學有“陽根於陰,陰根於陽,”,“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和“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等論點。意思是說,陽依附於陰,陰依附於陽,在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資生、相互依存的關係――即任何陽的一面或陰的一面,都不能離開另一面而單獨存在。以自然界來說,外為陽、內為陰;上為陽,下為陰,白天為陽、黑夜為陰。如果沒有上、外、白天,也就無法說明下、內、黑夜。以人體生理來說,......餘下全文>>

紫禁城內建築在哪些方面體現了陰陽五行學說?

紫禁城建築佈局謹嚴,秩序井然,其佈局與形制均嚴格按照封建禮制和“陰陽五行”學說設計與營造,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

紫禁城宮殿位於北京城中心,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佔地面積餘平方米(一說為780,000平方米),周圍環以10米高的城牆和和52米寬的護城河,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南名午門,北稱神武門,左右為東、西華門,其中午門和神武門現專供參觀者遊覽出入。城內古建築總面積約16萬平方米(一說為163,000平方米).

=========================================================

陰陽五行與紫禁城

宮殿建築的規劃必然有其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明代營建紫禁城時除了遵循儒家禮制,也充分運用了陰陽五行學說。

陰陽說在紫禁城建築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宮殿佈局 :外朝為陽,內廷為陰。外朝建築佈局疏朗,氣勢雄偉,體現陽剛之美;內廷建築佈局嚴謹,內簷裝修纖巧精美,體現陰柔之美。為突出外朝的陽剛之氣,午門前的中軸線上依次佈置了大明門、承天門、端門,又在奉天門東西配置文華殿、武英殿作為左輔右弼,使外朝氣勢恢弘、雄偉壯麗。

數目奇偶: 奇數為陽,外朝反覆運用三、五、九等奇數。縱軸線上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坐落於“三臺”上;橫軸線上為文華、奉天、武英三殿;奉天殿以南安排有五門;大殿面闊9間、進深5間,暗示天子“九五之尊”。此外,外朝的踏垛級數、臺基和坎牆的磚皮層數也多用奇數。與之相對應的,內廷中多用偶數。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是乾清、坤寧兩宮,兩側分佈十二宮、十所,以象徵星辰拱衛。建築的坎牆、臺明、山牆、簷牆和宮牆下肩的磚皮層數以及踏垛級數多為偶數。

建築命名: 大多使用對偶之詞,強調陰陽互補與調和,如乾清宮與坤寧宮、日精門與月華門,等等。

紫禁城中有許多“禮象五行”之處,則是五行說在宮殿中的鮮明體現。

東方屬木,為青色,主生長,故明代“太子視事之所”文華殿和清代皇子居住的擷芳殿(南三所)安排在東華門內,建築屋面用綠色琉璃瓦。南方屬火,為赤色,所以午門採用獨特的紅色彩畫。西方屬金,生化過程為“收”,太后居住的宮室因此安排在內廷西側。北方屬水,中軸線盡端的欽安殿北面正中石欄板則用水紋雕飾(其它欄板為穿花龍雕飾)。中央屬土,為黃色,設計者巧妙地將三臺平面做成“土”字形狀,並大面積使用黃琉璃瓦,以此象徵王者居中統攝天下。凡此種種,以靈活多樣的手法,充分展示了五行方位、色彩、生化過程相互間的關係。

五行學說中還有“相生相剋”的說法,因此三大殿多用紅色牆壁和油飾體現“火生土”的規律,儘量少用綠色,也不種植樹木,就是為了防止“木克土”。

=========================================================

陰陽

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為二,這就是陰陽。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五行

五行相生、相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天干地支與陰陽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陰天干:乙、丁、己、辛、癸

陽天干:甲、丙、戊、庚、壬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陽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陰地支:醜、卯、巳、未、酉、亥

五行與干支......餘下全文>>

如何評價《內經》中的陰陽五行學說

自西醫學傳入我國,陰陽學說作為方法論在近現代對中醫學是否還具有意義,在學術界就有爭議。五十年代,在中醫科學化的背景下,這一問題更發展成為一場較大規模的爭論。“文革”中,有關教材對陰陽學說大多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樸素唯物主義和自發的辯證法給予定位。“文革”後,隨著新的文化“啟蒙”運動,國外自然科學界的最新觀念被迅速介紹,在中醫界這一事件被作為重新認識中醫的契機。以多學科(如高能物理、模糊數學、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耗散結構理論、混沌理論等)研究中醫為名義,對陰陽學說的意義有趨於積極方向的評價。至九十年代,工作仍在繼續。

作為生理、病理、診療模式的陰陽學說研究:陰陽的對立統一模式,在中醫髒象、生理、病理、診斷、治療、預後等方面均有明確的運用。“人生有形,先別陰陽。”“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陰陽的對立消長,依存互根,相互轉化規律在以前易被認為只是一種思辯理論。陰陽模式的現代研究開展較多的是從cAMP/cGAP來研究其物質基礎。1973年,國外學者Goldbeig首先提出人體資訊傳遞的第二信使系統cAMP/cGAP兩種環核苷酸之間存在著類似陰陽的關係,一般以cAMP為陽,cGAP為陰。上海內分泌研究所鄺安坤1978年在《中華內科雜誌》上發表“陽虛病人內分泌,免疫和環核苷酸變化的初步觀察”,經20多種疾病的研究,證實了這一學說,從而引起對陰陽學說關係模式的重新肯定。1979年上海第二醫學院夏宗勤在《中醫雜誌》發表“中醫‘虛證’理論的初步探討(陰虛和陽虛病人血漿環核苷酸含量變化的比較)”一文,指出陰虛時,cAMP含量明顯增高,cAMP/cGAP比值無明顯降低;而陽虛病人,cGAP含量明顯增高,cAMP/cGAP比值明顯降低。1980年陳奇在江西中醫藥雜誌上發表“cAMP、cGAP與中醫陰陽學說”的文章。隨後在各類證候如陰陽虛證,氣血虛證,寒熱證等開展了與cAMP/cGAP變化的相關研究。在對臨床辨證為陰虛、陽虛的病人所作大量工作表明,陰虛時主要為cAMP升高;陽虛時主要為cAMP/cGAP的比值降低。

作為有特定生理、病理、診療含義的陰陽學說的研究:即一般稱為陰氣、陽氣的研究。這方面又有整體的陰氣陽氣和具體臟腑的陰氣陽氣的區別,後者可參見證候研究部分。二者的本質是一致的,從具體的研究內容看,整體的陰氣陽氣和具體臟腑的陰氣陽氣之分往往只是見仁見智之別。此外,寒熱的研究與陰陽學說研究也有密切關係,可參照。

五行學說是古代漢族人民樸素的辨證唯物的哲學思想。將古代哲學理論中以木、火、土、金、水五類特性及其生剋制化規律來認識、解釋自然的系統結構和方法論運用到中醫學而建立的中醫基本理論,用以解釋人體內臟之間的相互關係、臟腑組織器官的屬性、運動變化及人體與外界環境的關係。“五行”與“五臟”、“五志”之間存在著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密切關係。當五行不能維持相生相剋生理平衡狀態時,生克關係即轉為乘(乘虛侵襲,剋制太過)侮(被克強勢,反欺侮主)關係,產生相應的關聯性病變。將“五行學說”運用於心身疾病的治療,通過調理情志、巧妙配伍用藥,可促進心身疾病的康復。

五行學說的研究主要是著眼於其方法論意義,而作為生理、病理、診療模式和有特定生理、病理、診療含義的五行學說的研究較少。其發展歷程與陰陽學說同步。五、六十年代對五行學說的研究主要也在於闡述其哲學意義,但已有從控制論角度論述五行學說的論文,如當時的《中醫——世界科學史上的奇蹟》一文在八十年代有較大影響。在“文革”後的多學科中醫研究中,有關控制論原理與五行學說原......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陰陽五行學說基本內容?
陰陽五行學說詳解?
陰陽五行學是什麼意思?
陰陽五行八卦基礎知識?
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陰陽五行基本知識?
學陰陽五行的基礎知識?
陰陽與五行學說的關係?
解說陰陽五行與風水?
八字陰陽五行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