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的主要節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3日

畲族有什麼節日、習俗或活動呢

畲族節日主要有農曆的三月三、農曆四月的分龍節、七月初七、立秋日、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另外,每年農曆二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都是畲族的祭祖日。

畲家很重視傳統節日,重視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為祭祖日,信奉鬼神。祭祖時要以兩杯酒、一杯茶、三葷三素六碗菜,加上不同時節的餜。在節日期間除酒肉必不可少外,每個節日吃什麼都有一定的傳統習慣。但不論過什麼節日都要做餈粑。成年人過生日除殺雞、宰鴨外,也要做餈粑。

“三月三”是畲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行,其主要活動是去野外“踏青”,吃烏米飯,以緬懷祖先,亦稱“烏飯節”。烏米飯就是用一種植物的汁液把糯米飯染成烏色。相傳在唐代,畲族首領雷萬興和藍奉高,領導著畲族人民反抗當時的統治階級,被朝廷軍隊圍困在山上。將士們靠吃一種叫‘嗚飯”的野果等充飢度過年關,第二年三月三日衝出包圍,取得勝利。為紀念他們,人們把三月三日作為節日,吃“烏米飯”表示紀念。節日期間,附近幾十裡同宗詞的畲族雲集歌場,自晨至暮,對歌盤歌,內容為歌頌盤瓠,懷念始祖。整個畲山,沉浸在一片歌的海洋之中。晚上,各家吃“烏米飯”。深夜,進行祭祖活動。

贊助廣告

此外,畲族也過春節。過春節時除宰雞殺豬外,還要做餈粑,祝願在新年裡有好時運,日子年年(粘粘)甜。初一早上,全家叩拜“盤古祖先”,老人講祖先創業的艱難,過後舉家團聚,唱山歌,送賀禮。青年男女則走鄉串寨,以歌傳情,互敘友情。

畲族最有代表性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三月三,烏飯節。

畲族傳統節日的“二月二”

又稱會親節,是畲族僅次於春節的傳統節日。主要流行於閩東的福鼎、福安等縣。所謂“會親”,係指原由福鼎雙華、福安阪中分爐至浙南、閩東各地的畲族於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回祖地相聚,舉行會親活動。福建雙華“會親節”規模最大,遐邇聞名。節日這一天。畲家門前都升起白底紅邊的三角形族旗和頗似古時“華蓋”的圓傘,從雙華分支出去的各地族人都盛裝打扮回到祖地會親。人群熙熙攘攘,歌聲笑聲不絕於耳,寧靜的山村頓時成歡樂的海洋。特別是夕陽西下,夜幕降臨,松明火照耀得如同白晝,增添了節日的熱烈氣氛,歌會進入了高潮,人們引吭高歌,嘹亮的歌聲在山野迴盪,越唱興致越濃,通宵達旦,熱鬧非凡。

贊助廣告

畲族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畲族三月三又稱“烏飯節”,是畲族人民紀念本民族英雄同反動統治階級鬥爭取得勝利的節日。

相傳,在唐高宗總章年間,畲族英雄雷萬興領導義軍反抗唐王朝,被官軍圍困在大山裡,糧斷援絕,處境十分艱難,眼看有全軍覆滅的危險,時值隆冬季節,天寒地凍,山裡各種植物都已脫葉落果,唯有一種叫烏稔的野生植物,枝條上還掛有串串甜果。畲軍採集回營,雷萬興嘗後覺得香甜可口,便傳令全軍四出採集。軍糧解決了,雷萬興便於三月初三殺出重圍,取得了反圍剿的勝利。

又是一年的三月初三,雷萬興想吃當年的烏稔果,讓畲軍入山採摘,可是這時烏稔剛吐芽抽葉,士兵只採回葉子,加入糯米蒸制,飯呈藍黑色,同樣香噴可口,後來畲民為分享雷萬興抗擊官軍勝利的喜悅,每年三月初三出門“踏青”,採集烏稔葉,蒸制烏米飯,世代相沿,衍成風俗。

如今,各地畲民為紀念民族英雄雷萬興,每年“三月三”都要蒸制烏米飯,閤家共餐,饋贈親友。舉辦舞會,集體對歌,歡度節日。

少數民族的節日(介紹)

少數民族兄弟傳統節日大全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的傳統節日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的傳統節日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的傳統節日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的傳統節日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的傳統節日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塔塔爾族的傳統節日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藉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回族的傳統節日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淨身

,室內焚香,齋戒半日。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裡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滿族的傳統節日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曆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曆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杆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盯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蟲蛀。

黎族的傳統節日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納西族的傳統節日

納西族人民的節日有許多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春節的活動內容卻與漢族不同,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許多民......餘下全文>>

各個民族的節日介紹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塔塔爾族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藉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回族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淨身

,室內焚香,齋戒半日。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裡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滿族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曆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曆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杆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蟲蛀。

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納西族

納西族人民的節日有許多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春節的活動內容卻與漢族不同,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許多民族一樣,納西族也有火把節。而本民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是騾馬會、農具會、龍王會和朝山會。

撒拉族......餘下全文>>

畲族的標誌的名字.代表人物的名字.語言.節日.服飾.飲食.各種習俗.與眾不同之處和其他

山歌是畲族文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多以畲語歌唱的形式表達。所以畲族文學基本上是民間口頭文學。

畲族武術以畲拳最著名,棍術次之。畲拳乃畲族獨創,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創編者名叫雷烏龍,人閃尊稱為“烏龍公”。

景寧山區有一種珍貴的綠麴酒,綠麴酒是畲族人民的智慧結晶,據說相傳於唐永泰二年(766),距今約有1200多年曆史。

畲族的傳統服飾,斑斕絢麗,豐富多彩。畲族服裝崇尚青藍色,衣料多為自織的麻布。現在畲族男子服裝與漢族無異,而閩東、浙南的部分畲族婦女,服飾仍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衣領、袖口和右襟多鑲花邊,有穿短褲裹綁腿的習慣。

反正百度百科有,你去看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們的服裝了(其實現在就記得他們頭上有個纏頭的圍巾什麼的東西),因為我那臨近的鄉鎮就是畲族聚集地,以前每星期趕集的時候都可以看到穿的花花綠綠的畲族人。。。

中國的少數民族的各種傳統節日 10分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塔塔爾族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藉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回族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淨身,室內焚香,齋戒半日。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裡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滿族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曆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曆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杆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蟲蛀。

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納西族

納西族人民的節日有許多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春節的活動內容卻與漢族不同,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許多民族一樣,納西族也有火把節。而本民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是騾馬會、農具會、龍王會和朝山會。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爾......餘下全文>>

布依族藏族朝鮮族哈尼族京族黎族滿族蒙古族苗族畲族土家族瑤族壯族侗族回族仡佬族。16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中國56個少數民族名稱、節日和風俗習俗

白 族

侗年 農曆十一月十九日

鬥牛節 農曆二月

漁潭會 農曆八月十五日

吃新節 農曆六月至七月

白族人民主要節慶活動有大過年、三月街(農曆三月十五日)、繞三靈、火把節(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節饒有特色。

傣 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滿 族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曆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曆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杆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蟲蛀。

苗 族

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

怒 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漢 族

漢族的節日很多,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等等。過“春節”又稱為過年,是漢族人千百年來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

黎 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農曆三月初三)。

回 族

回族三大節日,即開齋節(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淨身,室內焚香,齋戒半日。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裡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京 族

唱哈節 農曆六月初十

諾勞孜 農曆正月初一

京族歲時習俗中隆重的民族節日為“唱哈節”,包括祀神、祭祖、文娛和鄉飲四項重要活動。“唱哈節”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頭兩地在農曆6月初十,山心在8月初十,紅坎在正月十五。“唱哈節”在哈亭內舉行。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選用上等木料,有獨特的民族形式。

羌 族

羌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羌歷新年,羌語稱“日羌節”,時間是農曆十月初一。另一年節日是“祭山大典”,又稱祭山會、山神會等。

水 ......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畲族的主要節日?
仡佬族的主要節日?
藏族的主要節日有哪些?
白族的主要節日?
彝族的主要節日?
少數民族的主要節日?
傣族的主要節日有哪些?
蒙古族的主要節日?
回族的主要節日?
壯族的主要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