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曆是不是公曆?
公曆是不是陰曆
不是 公曆是現在國際通用的歷法,又稱格列歷,通稱陽曆 陰曆,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執行超過一週)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曆法。 以太陽視運動為依據設定的歷法,叫“太陽曆”,簡稱“陽曆”;月亮為“太陰”,以月亮的視運動規律為依據設定的歷法,稱為“太陰曆”,簡稱“陰曆”。真正意義上的陰曆,只有伊斯蘭曆一種。即十二個陰曆月為一年,不管季節變化。陰曆主要用來指導他們的宗教節日等,因此穆斯林的齋戒節有時在夏天,有時在冬天。但伊斯蘭教國家另設一種陽曆指導世俗生活。
公曆農曆是什麼意思?公曆是不是農曆
陰曆(農曆,舊曆,古歷,夏曆),
陽曆(新曆,國曆,西曆,公曆),
農曆是陽曆還是陰曆?
中國的一種曆法,是陰陽曆的一種,一般就叫陰曆。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月大,哪一月小,年年不同)。由於平均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裡設定七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便於農事。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這種曆法相傳創始於夏代,所以又稱為夏曆。也叫舊曆。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15163.html
陽曆是不是農曆
陽曆(國曆,公曆,新曆,西曆)
陰曆(農曆,古歷,舊曆,夏曆,老歷)
陰曆和陽曆的區別
通俗的講:陽曆就是日曆中講的幾月幾日。也就是上學上班等所按照的日曆。
陰曆就是平常講的幾月初幾,或者是算節氣或者傳統節日時所按照的日曆。
若要知道陽曆與陰曆的科學解釋,下面附上百科網址:
陽曆:baike.baidu.com/view/284.htm
陰曆:baike.baidu.com/view/23598.htm
陽曆、陰曆、農曆是什麼意思?
農曆是中國目前與格里曆(即公曆)並行使用的一種曆法,人們習稱“陰曆”,但其實是陰陽曆的一種,即夏曆,並非真正的“陰曆”。 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年年不同)。由於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所以採用設定閏月的方法使這幾年的平均日數儘量的接近365.2422日。因1迴歸年為12.368個朔望月,368/1000=46/125,所以在一百二十五年中應設定四十六個閏年,但因為這樣設閏太過複雜,經推算,7/19最接近0.368,故一般的,在19年裡中設定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以利於農業種植等活動。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這種曆法相傳創始於夏代,所以又稱為夏曆。也叫舊曆。
人們因為二十四節氣對於農業生產有重要意義,因而常把夏曆稱為“農曆”,但二十四節氣應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而決定,應該屬於太陽曆部分。因此把夏曆稱為農曆是不恰當的。
陽曆在天文學上,指主要按太陽的週年運動來安排的歷法。它的一年有365日左右。陽曆是根據太陽直射點的執行週期而制定的,其平均歷年為一個迴歸年,其歷年有兩種,一種是平年,一種是閏年,閏年和平年僅差一天。
通常所說的陽曆,即格里曆,為現行公曆。基於一年有365.242199174 日,而並非剛剛好的365 日,故每四年有一次閏年,即二月多了第二十九日。經過四年一閏後,已修正為365.25,但仍有誤差,故每一百年就會減一個閏年,即1700,1800,1900年等均沒有閏年,再修正後為365.24。最後每四百年加回一個閏年,即1600年、2000 年、2400年 等均有閏年,最後修正為365.2425。仍有0.0003 誤差,需要約3000年才會出現一天誤差,所以已經很準確了。
太陽曆又稱為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太陽曆的歷年近似等於迴歸年,一年12個月,這個“月”,實際上與朔望月無關。陽曆的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較好地符合,根據陽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顯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情況;但在每個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兩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曆就是一種陽曆,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公曆的歷年平均長度與迴歸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積3300年才差一日。
目前世界通行的公曆,是人們最熟悉的一種陽曆。這部曆法浸透了人類幾千年間所創造的文明,是古羅馬人向埃及人學得,並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基督教的興起而傳播於世界各地。 陰曆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1]週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執行超過一週)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曆法。在農業氣象學中,陰曆俗稱農曆、殷歷、古歷、舊曆,是指中國傳統上使用的夏曆。而在天文學中認為夏曆實際上是一種陰陽曆。
以太陽視運動為依據設定的歷法,叫“太陽曆”,簡稱“陽曆”;月亮為“太陰”,以月亮的視運動規律為依據設定的歷法,稱為“太陰曆”,簡稱“陰曆”。
陰曆定月的依據是月亮的運動規律:月球執行的軌道,名曰白道,白道與黃道同為天體上之兩大圓,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繞地球一週,出沒於黃道者兩次,歷二十七日七小時四十三分十一秒半,為月球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謂之“恆星月”。唯當月球繞地球之時,地球因公轉而位置亦有變動,計......餘下全文>>
公曆是不是陽曆?農曆是不是陰曆?哪個日子過的快?哪個日子過的慢?
公曆=陽曆,農曆=陰曆,快慢應該都差不多吧,怎麼都是一年,沒有比較過。
農曆和陽曆有什麼區別
陽曆,即太陽曆,是以四季迴圈的迴歸年(地球繞太陽一週)為基本週期,與月相變化無關。太陽曆歷年的平均長度等於迴歸年,歷月的日數和年的月數是人為規定。
陰曆,即太陰曆(月球我國古代稱太陰),以月球圓缺的週期朔望月為基本週期。歷月平均長度29.5天,規定單數月30天,雙數月29天,12個歷月為1年, 共354天。規定30年內增加11個閏日,安置在第2,5,7,10,13,16,18,21,24,26,29各年的12月底。目前太陰曆只在伊斯蘭教國家和地區使用。(注意跟我們有的陰曆不是一個概念)
公曆,公共曆法簡稱。現行世界通用曆法,真名格里高利曆(羅馬教皇制定頒佈),太陽曆的一種。天天在用就不具體說了。
農曆,中國傳統曆法,屬陰陽曆(我們經常簡稱為陰曆,這裡一定要與前面所說的太陰曆區別)。以月相變化週期朔望月作為歷月的基礎,同時又考慮迴歸年的週期,採用加閏月的方法使歷年的平均長度和迴歸年的長度接近。以朔日作為第個歷月的初一,兩朔日之間的時間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年設 12個月,共 354或355天。為使歷年平均接近迴歸年,在19個歷年中加入7個閏月,有閏月的那年有13個月,共384或385天,叫作閏年。19個歷年和19個迴歸年的長度幾乎相等,7個閏月一般在第3,6,9,11,14,17,19年。具體安置在哪一個月,這和二十四節氣的中氣有關。二十四節氣實際是由12個節氣和12箇中氣組成(是不是出你意外),二者相間排列,每月都有它固定的中氣,如含有中氣雨水的月為正月。19個迴歸年中有19*12=228箇中氣和節氣,但有235個朔望月,顯然有7個月沒有中氣,7個月沒有節氣。陰陽曆規定沒有中氣的月份作為這一年的閏月
另外有一點,我們現在說的農曆一詞是在建國後才出現的。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歷的稱法,但統稱是干支紀年法。一般現在都用農曆一詞了,但在一些專業文獻中會有另外稱法。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夏曆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
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稱十二地支。
干支還是陰陽之分: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
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天干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配陽支,陰乾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乾不配陽支),共有六十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迴圈起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干支紀年法
如甲子為第一年,乙丑為第二年,丙寅為第三年……六十年為一週。
一週完譁,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迴圈下去。
例如1929年是農曆己巳年,1930年是農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農曆己巳年。我們在日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紀年這種方法排列下來的。陽曆年份除以60的餘數減3便得該年農曆干支序號數,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紀。如果序號數小於、等於零則於支序號數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餘11,年干支序號數=11-3=8。查干支表知該年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餘3,干支序號=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該年為癸亥。
干支紀月法
干支紀月法未普遍實行,主要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其方法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為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餘下全文>>
公曆和陽曆一樣嗎
公曆 也叫陽曆 是公元紀年法 西方人發明的以耶穌出生的那天算起
農曆 陰曆 我國傳統的紀年法
公曆指的是新曆還是農曆?那陽曆是什麼意思?
陰曆是中國傳統的歷法,是以月亮的週期進行計算的;陽曆也就是公曆,是以太陽為週期進行計算的,是從近代在我國才開始使用的歷法陽曆,即太陽曆,是以四季迴圈的迴歸年(地球繞太陽一週)為基本週期,與月相變化無關。太陽曆歷年的平均長度等於迴歸年,歷月的日數和年的月數是人為規定。陰曆,即太陰曆(月球我國古代稱太陰),以月球圓缺的週期朔望月為基本週期。歷月平均長度29.5天,規定單數月30天,雙數月29天,12個歷月為1年,共354天。規定30年內增加11個閏日,安置在第2,5,7,10,13,16,18,21,24,26,29各年的12月底。目前太陰曆只在伊斯蘭教國家和地區使用。(注意跟我們有的陰曆不是一個概念)公曆,公共曆法簡稱。現行世界通用曆法,真名格里高利曆(羅馬教皇制定頒佈),太陽曆的一種。天天在用就不具體說了。農曆,中國傳統曆法,屬陰陽曆(我們經常簡稱為陰曆,這裡一定要與前面所說的太陰曆區別)。以月相變化週期朔望月作為歷月的基礎,同時又考慮迴歸年的週期,採用加閏月的方法使歷年的平均長度和迴歸年的長度接近。以朔日作為第個歷月的初一,兩朔日之間的時間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年設12個月,共354或355天。為使歷年平均接近迴歸年,在19個歷年中加入7個閏月,有閏月的那年有13個月,共384或385天,叫作閏年。19個歷年和19個迴歸年的長度幾乎相等,7個閏月一般在第3,6,9,11,14,17,19年。具體安置在哪一個月,這和二十四節氣的中氣有關。二十四節氣實際是由12個節氣和12箇中氣組成(是不是出你意外),二者相間排列,每月都有它固定的中氣,如含有中氣雨水的月為正月。19個迴歸年中有19*12=228箇中氣和節氣,但有235個朔望月,顯然有7個月沒有中氣,7個月沒有節氣。陰陽曆規定沒有中氣的月份作為這一年的閏月公曆就是指陽曆10月25日、天蠍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