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二龍抬頭禁忌?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8日

龍抬頭有什麼禁忌

民間有個禁忌“正月裡剃頭死舅舅”,所以,男小孩就選擇在二月二“龍抬頭”這天剃頭。而婦女們在這一天則要停止做針線活,以免誤傷龍眼。這被視為龍抬頭這天民間的重要禁忌。

什麼是龍抬頭:

龍抬頭,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漢族有,其他民族也有。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我國農村的一個傳統節日。人民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故“龍頭節”流傳至今。

為什麼2月2要剪頭(龍抬頭是什麼意思啊)

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贊助廣告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昇天,興雲佈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明代已見此俗。沈榜《宛署雜記》記載:“宛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明人於奕正、劉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記載:“二月二曰龍抬頭,煎元旦祭餘餅,薰床炕,曰薰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古時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徵,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龍抬頭”這句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

贊助廣告

【二月二龍抬頭的傳說】農諺“二月二,龍抬頭”,傳說古時候關中地區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東海小龍前去播雨。小龍貪玩,一頭鑽進河裡不再出來。有個小夥子,到懸崖上採來了“降龍水”,攪渾河水。小龍從河中露出頭來與小夥子較量,小龍被擊敗,只好播雨。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

“二月二”還有一種說法叫春龍節。許慎的《說文解字》記載:“龍,鱗中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這大概就是“春龍節”習俗的最早記載。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捱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晒金黃的玉米種子,猛然想起,這玉米就象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裡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

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裡用灶灰撒成一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於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其意是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節日時,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這一天,其它習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樑,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樑,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不動針線,怕傷了龍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從科學角度看,農曆二月初二還是“驚蟄”前後,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農民告別農閒,開始下地勞作了。所以,古時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於我國民間的春龍節,在古時又稱“春耕節”。據說,這一天如果還沒有醒的話,那轟轟隆隆的雷聲就要來呼喚它了。

至於剪頭髮,則是因為正月內剪頭不吉利,而一個月不理髮又很難受......餘下全文>>

二月二龍抬頭習俗:龍抬頭和理髮有什麼關係

舊時民俗禁忌甚多,“正月裡不許剃頭”即為一例。夏曆第一個月裡,任憑男孩毛髮瘋長,卻絲毫不能侵犯,否則對舅舅不利。“正月裡剃頭,死舅舅。”多嚇人的一份責任,舅舅的安危全繫於外甥的頭頂之物。直至夏曆二月初二,男孩才有了剃頭的自由。外甥的頭髮因何與舅舅的性命有了瓜葛?實在費思索。社會學家考證人類是從母權社會一步一個跟頭鬥才到父權社會的。在女人說了算的母系氏族社會,孃家人的重要代表——舅舅,自然不可小覷。

民國二十四年版的《掖縣誌》卷二《風俗》揭出了習俗的謎底:“聞諸鄉老談前清下剃髮之詔於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變,民間以剃髮之故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沿既久,遂誤作‘死舅’。”正月不剃頭,原是“思舊”。正月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個月不剃頭,以緬懷傳統。鄉老將“剃髮令”的時間記錯了,不是順治四年正月,是順治二年六月。那時候攝政王多爾袞就下令在北京的前門、地安門、東西四牌樓等主要的路口設立蓆棚,免費給來往的行人剃頭。“剃髮令”規定官軍民一律剃髮,遲疑者按逆賊論,斬!朝廷以死要挾漢人歸依滿人的髮式,使漢人驚恐萬狀。但這驚恐瞬間化作滿腔怒火,他們寧死也不剃髮,甚至高呼:“寧為束髮鬼,不作剃頭人。”但是,脖子畢竟硬不過鋼刀,漢人為了項上頭顱被迫剃髮。然而反抗並沒有停止,正月不剃頭即是一種反抗形式。1644年至1650年(順治元年~七年)間,義大利人衛匡國寫下《韃靼戰紀》,記錄了中國南方軍民為保衛頭髮而戰的情況:士兵和老百姓都拿起了武器,為保衛他們的頭髮拼死鬥爭,比為皇帝和國家戰鬥得更英勇,不但把韃靼人趕出了他們的城市,還把他們打到錢塘江,殺死了很多韃靼人。實際上,如果他們追趕過去,也許會收復省城和其他城鎮,但他們沒有繼續發展勝利,只滿足於保住了自己的頭髮。為剃頭不惜掉頭,這是義大利人很難理解的。漢族男兒自古就蓄髮,“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妄動。剃頭簡直就是剔命。“去發”的髡刑不在五刑之內,但也是一種刑罰。三國曹操割發代首就是明證。此習自隋、唐以後已廢止:未成丁的孩童,頭髮覆頸披肩;成年後,總髮為髻。那時候,清朝為了統一全國的服飾,強迫漢人學滿人的樣子,剃頭留辮子。滿族人原是狩獵部族,為了實用方便,從額角兩端引一直線,直線外的頭髮全部剃去,僅留顱頂發編成辮子。習俗有極強的傳承性,也會因時因地而變。滿族入主中原後,大量接納漢族士大夫參加政權,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等高官顯位,都是滿漢各半。在這“滿與漢,共天下”的局面下,滿漢民族矛盾逐漸減弱,日久天長,漢人也奉“滿清”為正統了,剃髮漸成習慣。這樣,正月不剃頭以“思舊”就失去了賴以存在的文化心理基礎,由諧音訛傳為“死舅”。為了反抗滿族的統治,漢人就編造出正月剃頭死舅的說法。正月一個月不剃頭,意味著一年沒有剃頭,以此來緬懷祖宗,緬懷傳統。而舅舅在中國人的傳統中,是公正的象徵,一般家庭分家都是由舅舅主持公道。

江蘇淮陰等地民俗說這個傳說始於秦始皇贏政,為避諱,民間就把每年的第一個月改稱為正月,也形成了不“剃頭”的習俗,否則就有血光之災。而四川建始縣人說,正月不剃頭,否則叫“正無發(法)”。居住在東北的滿族人正月也不剃頭,大都等二月二這天剃頭,其名曰“剃龍頭”。年年剃龍頭,長大成人定會龍騰虎躍、金榜題名有出息,他們認為“正月裡剃頭妨害舅舅”。可見這是人類古俗的孑遺,不過在民族矛盾加劇時卻賦予了新的內容,以舊俗假託故國之思罷了

為什麼二月二以前不可以理髮!?

農曆“二月二”是傳統的“春龍節”,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民間一直有“理髮去舊”的風俗.據說在這一天理髮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

正月不能理髮的風俗影響很大,人們普遍是在臘月理一次髮,然後等到二月二“龍抬頭”才會再進理髮店。我回答道:“一種迷信說法罷了。”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個貧窮的理髮匠很愛自己的舅舅。然而到了正月,理髮匠卻為沒有錢給舅舅買一件像樣的禮品而發愁。串親的日子到了,理髮匠靈機一動,挑著剃頭挑子來到舅舅家,精心為舅舅剃頭刮臉。等到舅舅出現在酒席前時,親朋們互不誇讚理髮匠手藝高超,說舅舅看上去年輕精神了許多。舅舅很高興,說這是送給他最好的過年禮物,還約定每年正月給他來理髮,看看手藝是否有新的長進。多年後,舅舅去世了。每到正月,理髮匠對著剃頭挑子淚如雨下,他為不能再向舅舅盡孝而傷心……”

聽到這兒,我突然明白了老闆娘的意思:“你是說,故事原本講的是正月剃頭思舅舅。”

“沒錯”,老闆娘說,“不知何時以訛傳訛,‘思’變成了‘死’,一字之差,害苦了多少人呀!”

2015年二月初二龍抬頭的諺語

1、二月二,龍抬頭,風調雨順好年頭;打好囤,備好梯,豐衣足食無憂愁。

2、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3、二月二,龍抬頭,天子耕地臣趕牛, 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 春耕夏耘率天下,五穀豐登太平秋。

4、“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

5、二月二,龍抬頭,農家忙著修犁頭。

6、仲春二月二,谷種好落地

7、二月二,龍抬頭,家家門腦貼"甘露",精耕細作多流汗,今年又是大豐收。

8、二月二,不吃窩,去到地,打了鍋。

9、二月二,不喝茶,去到地,打了鏵。

10、二月二,敲樑頭,大囤滿,小囤流。

11、二月二,敲案桌,打得糧食沒處擱。

12、二月二,敲鍋臺,大小元寶滾出來。

13、二月二,敲門墩,坐下不動也生金。

14、二月二,敲門堖,大的領著小的跑。

15、二月二,照房樑,蠍子蜈蚣無處藏。

16、二月二,撒石灰,蠍子、蚰蜒死成堆。

17、二月二,敲瓢叉,蠍子蚰蜒往外爬。

18、二月二,灑把灰兒,蠍子蚰蜒靠牆根兒。

19、仲春二月二,谷種好落地。

20、二月二打房樑,蠍子蚰蜒不下牆。

21、二月二掃鍋底,省柴省火不費米。

22、二月二掃炕蓆,清清爽爽到年底。

二月二龍抬頭這句歌詞是哪首歌的

歌曲: 二月二龍抬頭 歌手: 群星 專輯: 《北京童謠》

二月二 龍抬頭

天子耕地臣趕牛

正宮娘娘來送飯

當朝大臣把種丟

春耕夏耘率天下

五穀豐登太平秋

二月二 龍抬頭

天子耕地臣趕牛

正宮娘娘來送飯

當朝大臣把種丟

春耕夏耘率天下

五穀豐登太平秋

二月二 龍抬頭

天子耕地臣趕牛

正宮娘娘來送飯

當朝大臣把種丟

春耕夏耘率天下

五穀豐登太平秋

二月二 龍抬頭

天子耕地臣趕牛

正宮娘娘來送飯

當朝大臣把種丟

春耕夏耘率天下

五穀豐登太平秋

二月二忌不忌洗衣服

二月二不忌洗衣服

二月二龍抬頭有哪些禁忌,

1.女子結婚後,忌在孃家過二月二。

2.婦女不得在孃家分娩。

3.女子結婚選女送客和嫁娘忌用孕婦。“回頭”和寡婦。

4.從春節到二月二不得空鍋。

5.走親訪友。看望病人忌初一。十五,下午不探望病人。

6.商店忌說“關門”,晚上關門叫“靠門”。

7.造房木材忌用桑木(“桑”諧音“喪”)。槐木(“槐”諧音“壞”)。

8.為人賀喜忌穿白鞋,忌扎白腿帶或白腰帶。父母死後,一月之內不能為人賀喜。

9.漁民或船戶忌說“翻過來”,稱“滑過來”。

10.忌說“吃醋”,叫“用忌諱”。

11.春節下餃子忌說“破哩”,叫“掙哩”。

12.到茶館打水忌說“白開”,叫“白水”。

13.肩挑小販忌邁扁擔(因“邁”諧音“賣”)。

14.借用水桶送還主人時,不得擔空桶入門,應一手提空桶,一手拿扁擔,或挑擔水送去。

15.借用熬中草藥的銚子,送還時須押上點食品。有的地區不準送還,等用者來取。

16.給客人倒茶。斟酒,壺嘴不能朝向客人。

17.向陌生人問路,不得尊稱“大哥”。

18.進行交易忌說“買相應”。

19.中年人忌說41歲,百歲老人忌說“百歲”。

20.兄與娣忌詼諧,忌以別人的姐妹為笑料。

21.結婚忌遇出殯。

22.吃飯忌面向人背,忌背朝鍋臺。飯桌。

23.有舅父在世,忌正月剃頭。

農曆2月初二龍抬頭的傳說

農曆二月初二,是俗稱龍抬頭的日子。據易經中的說法,這一天之前,雖然已屬春天,但還蟄伏著,稱之為“潛龍在淵”。這一天之後,陽氣上升,春意隱約可見,故曰“見龍在田”。顧名思義,龍出現了,一切都開始嶄露頭角。到了這一天,北方的迎春花開始露出笑臉,彷彿在告訴人們:春天真的來了。

相傳當年女皇武則天自立周朝,面南稱帝。玉帝遂降旨龍王三年不許周界有雨。龍王心慈,不忍見生靈受苦,甘犯天威,降了一場大雨,玉皇大怒,將其拿下治罪,壓于山下。後因百姓日日為其祈禱,感動玉帝,將龍王釋放。這一天剛好是二月二。於是,以後就有了“二月二,龍抬頭”的典故

二月二龍抬頭的故事!

【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昇天,興雲佈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明代已見此俗。沈榜《宛署雜記》記載:“宛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明人於奕正、劉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場記載:“二月二曰龍抬頭,煎元旦祭餘餅,薰床炕,曰薰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古時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徵,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龍抬頭”這句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

【二月二龍抬頭的傳說】農諺“二月二,龍抬頭”,傳說古時候關中地區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東海小龍前去播雨。小龍貪玩,一頭鑽進河裡不再出來。有個小夥子,到懸崖上採來了“降龍水”,攪渾河水。小龍從河中露出頭來與小夥子較量,小龍被擊敗,只好播雨。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

“二月二”還有一種說法叫春龍節。許慎的《說文解字》記載:“龍,鱗中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這大概就是“春龍節”習俗的最早記載。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捱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晒金黃的玉米種子,猛然想起,這玉米就象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裡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譁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

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裡用灶灰撒成一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於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其意是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節日時,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這一天,其它習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樑,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樑,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不動針線,怕傷了龍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從科學角度看,農曆二月初二還是“驚蟄”前後,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農民告別農閒,開始下地勞作了。所以,古時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於我國民間的春龍節,在古時又稱“春耕節”。據說,這一天如果還沒有醒的話,那轟轟隆隆的雷聲就要來呼喚它了。

至於剪頭髮,則是因為正月內剪頭不吉利,而一個月不理髮又很難......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二月初二龍抬頭禁忌?
二月二龍抬頭禁忌?
二月初二龍抬頭出生?
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
二月初二龍抬頭啥意思?
二月初二龍抬頭?
二月初二龍抬頭剪頭髮?
二月初二龍抬頭理髮?
龍年二月初二出生的人?
二月初二出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