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燒紙?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4日

清明節為什麼燒紙錢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尋,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清明節燒紙好不好

我不知道你們老家的習俗是怎麼樣的,我只給你說我們家裡燒紙的注意事項,因為不是上墳

1、要在馬路上燒,傳說這裡燒紙下面的人收到的快,但是不宜挑選車較多和人較多的馬路,那裡陽氣重;

2、燒之前取兩張,燒給孤魂野鬼,要不會佔去你圈的地;

3、圈地的時候清楚唸叨親人的姓名,圈子不可缺口;

4、燒的時候準備好棍子之類,一定要讓燒的紙燃燒完全;

5、祭品在燒完之後倒入火中,在圈子之外也要適當拋灑,這在我們那裡叫破散;

6、紙錢不能一下子全放,要一張一張或者兩三張的放,讓紙錢在手中燃燒的差不多時再丟;

贊助廣告

7、過程中或跪或蹲,嘴裡要念叨你給親人說的話,一定要強調讓他們不要想,你們一切安好;

8、在燒的過程中如果有風千萬不要去管他,圈中沒有燃燒盡的要用木棍挑撥燃盡,要不親人收到的是不完整的,風吹走代表的是取走了;

9、燒的紙錢的面額適中,過大和過小的都有,要不底下找不開;

10、風大時一定要給周圍多燒幾張,太大的話建議換個地方,搶錢的人太多;

11、注意燒紙時的防火安全。

清明節燒紙錢的講究?

1.買燒紙時,不要買那種成摞的印刷品,一張就好幾億,那錢不實,太毛了。

2.要買黃草紙,鋪開後拿一張一百元的真錢在紙上壓,要感覺這一百元是個戳子,由右至左,由上至下,一排一排的蓋上去,直到把整張紙鋪滿。這樣的燒紙在下面才是硬通貨。錢才實成,揣在兜裡才有面子。

3.疊好燒紙,一刀燒紙分成七八份,分別以對角線折兩次,不然一摞紙想要它燃燒起來是很費事的。疊起來燒會很方便。

4.準備去燒紙前,你最好預備好火機(最好是防風的,七月十五陰氣重,風大)和一根小棍。這樣方便你在燒紙的時候拔起壓在一起的燒紙,讓空氣流通,方便燃燒。

5.要燒紙前,在要燒的地面畫個圈,注意,不要把自己圈到裡面,西北角要留個缺口,方便下面的親人進來拿錢。

6.燒紙時要表情嚴肅,不要嘻笑打鬧,既然來都來了,你就恭敬點。

7.給親人燒紙前先點燃兩張扔到圈外,答對一下沒有親人送錢的孤魂野鬼。

8.燒紙時要念念有詞,如:XXX,給您送錢花來了。今天孫男弟女都來看您來了云云。

9.一定要堅持看著把紙燃盡才可以走,這樣既可以防止火災,又能防止風把紙吹出來,被其他路過的拾去,惹老人不高興。

當然了,祭拜中燒香也是很講究的,香也是很重要的,燒香是一種通道:就是人們在頂拜之前跟誰(也就是拜誰)先接通的一根如電話線一樣的一種形式。

香點著之後的煙是向上去的,就是與你要拜的魂接通,這樣你就可以與你所要拜的魂或佛溝通。所以,請一款好香作用是非常之大的,有心的話,

建議你可以到無相銅爐上請幾盒祈福香,更能傳達你的誠孝之心,讓先人倍感欣慰,從而保佑家宅平安。

清明節給去世的親人燒錢燒紙有什麼用啊? 20分

清明上墳燒紙錢一是為了悼念,主要是心理上的因素,人是感情動物,如果不燒的話只能說明你對那個你不想去燒紙錢的人沒感情呀

清明節一天中那個時間燒紙好

清明燒紙有什麼講究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詩人杜牧對清明節的寫照。從今天開始,就進入了為期三天的清明小長假。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清明到,街邊巷尾又開始飄蕩縷縷青煙。清明節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作為我們為數不多還能保持民俗和本義的節日,我們實在應該複習一下清明那些事。清明燒紙,您是否燒對了?本文將普及一下有關清明的知識。

歷代清明都啥樣:

漢代

清明的誕生時代,開始只流傳於太原上黨等地區,六朝之後演變成為了全國性的節日。此時為寒食節,要求是在這期間不起灶火,冷吃之前做好的食物。最初的寒食節不過是旌表、紀念被焚於綿山的介子推而已,並沒有祭奠祖先的含義。

唐代

根據《癸辛雜識》記載,唐代清明時,太學要放假三日(清明小長假原來是歷史慣例),武學一日。山西地區要禁火(不開灶做飯)七天,在喪亂的亂世也要禁止三天。因為全國禁止起火,並且在清明節后皇帝會頒佈法令讓全國人民重新鑽木取火成為新火,故唐代是不燒紙錢的。根據《全唐詩》中描述清明的詩歌記載,唐代清明節會舉辦踢足球、大毛球,盪鞦韆、拔河等文體活動。

宋代

宋代寒食節為期三天亦稱“百五節”、“禁菸節”,為全國重要性的節日。在現山西省地區最為盛行。宋代寒食節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三年當中任何一天都可以上墳祭祖,只是不設香火,將紙錢掛在墳周圍的樹上就行。

元代

元代清明節前一天或者前兩天為寒食節。在元代有禁用煙火、只食用之前做好的冷食的習俗。元朝規定寒食節放假3天。也就在元代寒食節和清明節正式和認為以。習俗同宋代相同。

明清

明清時期寒食節同清明節相結合,清明節的主要民俗活動就是掃墓踏青。明代男女攜帶酒食祭品、紙錢上先人的墓地祭掃。在墳旁焚燒紙錠,並在墳頭壓一疊紙錢。掃墓之後男女並不直接回家,而是在墓地附近去踏青。踏青的活動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盛。清代清明節在明代基礎之上會放風箏。同時佩戴新柳(柳枝)在頭上。清代在祭祖之時,無論貧富都要準備祭品,並正式稱清明與七月半、十月朔為鬼節。《清嘉錄》之中記載蘇州地區的習俗是在祖先墳墓前挑新土、燒紙錢、祭山神、奠墳鄰。注意:清明節終於和鬼掛上鉤了。

根據一年三個鬼節的相應要求(即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及不同特徵,我們可以得知,清明節是祭奠祖先,給先亡的親人送去金錢等用品使得它們在冥界生活正常;中元節是鬼門關大開放假,先亡的親人回到陽間完成自己生前沒能完成的願望的日子,故而多點荷燈,或者在自家祭祖告訴祖先一切安好;寒衣節以給先亡的親人送寒衣,燒紙錢的同時,更要去燒一些做成布、衣服、被子的燒品。

那麼我們為什麼清明一定要燒紙錢呢?要知道漢代、唐代、宋代皆不燒紙錢,到宋代也最多就是把紙錢掛在樹上而已。到了明代不同了,由於捎和燒字同音,明代之後開始焚燒祭品以示給先亡的親人捎過去東西。明代在墳旁焚燒紙錠,並在墳頭壓一疊紙錢。清代、民國時期挑新土、燒紙錢、祭山神、奠墳鄰。當代以改革開放為界,以前不燒紙錢,只三鞠躬。改革開放後,在二十世紀階段,清明節燒紙以燒紙錢、紙幣為主;在二十一世紀到來時增加了諸如銀行卡、手機、汽車等拉風的現代時尚用品,甚至在近年來有燒紙製iphone手機、ipad的了。

清明燒紙也有講究,那應該怎麼燒?

一、什麼時候燒?

清明節前三天、後四天範圍內,選擇單日進行相應活動最佳。時間當然是天......餘下全文>>

清明節沒發回家上墳,想給故人燒紙怎麼辦?

我不知道你們老家的習俗是怎麼樣的,我只給你說我們家裡燒紙的注意事項,因為不是上墳

1、要在馬路上燒,傳說這裡燒紙下面的人收到的快,但是不宜挑選車較多和人較多的馬路,那裡陽氣重;

2、燒之前取兩張,燒給孤魂野鬼,要不會佔憨你圈的地;

3、圈地的時候清楚唸叨親人的姓名,圈子不可缺口;

4、燒的時候準備好棍子之類,一定要讓燒的紙燃燒完全;

5、祭品在燒完之後倒入火中,在圈子之外也要適當拋灑,這在我們那裡叫破散;

6、紙錢不能一下子全放,要一張一張或者兩三張的放,讓紙錢在手中燃燒的差不多時再丟;

7、過程中或跪或蹲,嘴裡要念叨你給親人說的話,一定要強調讓他們不要想,你們一切安好;

8、在燒的過程中如果有風千萬不要去管他,圈中沒有燃燒盡的要用木棍挑撥燃盡,要不親人收到的是不完整的,風吹走代表的是取走了;

9、燒的紙錢的面額適中,過大和過小的都有,要不底下找不開;

10、風大時一定要給周圍多燒幾張,太大的話建議換個地方,搶錢的人太多;

11、注意燒紙時的防火安全。

人死幾年才能在清明節燒紙

在兩廣地區,去世頭三年(即新山墳)上墳時間與舊山是不一樣。

一、新山第一年不過社;

二、第二年不過清;

三、第三年正清。

第四年與舊墳一樣清明後拜祭,現在我們清明節放假,新舊墳很多都在清明節拜祭了。

我國很多地方有“新墳不過社”之說。指的是給新墳(先年或當年新亡故的人,有些地區指新亡三年內)掃墓要在春社前。如《施南府志》載:“新葬之墳,則在社前祭之,本家男婦及內戚皆往。”據我這非常有限的閱歷,湖南、湖北、江西、廣東等大部份地方都有此習俗。那麼為什麼“新墳不過社”,也就是說為什麼要在春社前給新墳掃墓掛青,而不能到清明節與老墳一同祭祀呢?一般祭祖多在三月清明和七月半鬼節,尤其是清明掃墓掛青,我國大部份地區都有此習俗。意在緬懷祖宗和先人,給他們獻上祭品。而對於去世未久的人來說,則認為他們剛到陰曹地府舉目無親,孤獨無依,勢單力薄。陽世親人捎去的祭品總會被別的野鬼搶奪。據說社前是冥界的法定的接收日,在這段法定的時間,給新亡的人所捎去的祭品,新亡人才能悉數收取。

清明節已經過去兩天了 還能給親人燒紙錢嗎?紙錢都買好了

可以,也就是明天最後一天了,清明前三天,清明後三天,

相關問題答案
孕婦夢見清明節燒紙?
夢見清明節燒紙?
清明節燒紙?
清明節為什麼要燒紙?
清明節什麼時候燒紙?
清明節是農曆幾月幾日?
清明節有關的生肖?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
夢見清明節去掃墓?
清明節是每年的哪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