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的傳統節日圖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29日

壯族的傳統節日

壯年在壯語中叫“將也益”,而春節叫“將昆”即漢族節。壯年以農曆十二月為歲首,十一月末日為除夕,習慣叫“崴誼久”,意為過二九(不管月大月小,都如此稱謂)。是日,全寨集資買豬,(有的村寨按戶輪流專門餵養社豬)宰殺敬祀社王,祈求保佑五穀豐登。 相傳古時曾殺人祭社,後來以豬代之,社王棚一般設於村邊大樹腳下,祭時,由摩公主持,婦女和家有孕婦的男子均不能參加,在社棚前宰豬敬供,集體叩拜,莊嚴肅穆,不許喧譁說笑,忌穿白色、花衣,否則當年收成不好,禽獸為患。祭畢,將煮熟的豬肉按戶均分,各得一串,帶回家裡作“接魂”敬祖主要供品。從除夕到初三,即敬土地公之前,嚴禁內外人出入。過年十天之內為節日活動期間,村村寨寨敲鑼打鼓,吹笛彈琴,縱情歡娛。親友互訪道賀,青年玩山串寨對歌作樂。有的還給周圍兄弟民族送年禮,近鄰的苗、侗、瑤、漢等族,前來作客,有的還鳴炮、擊鼓、吹笙,表示慶賀,到處喜氣洋洋,充滿著民族團結氣氛。

贊助廣告

壯族的傳統節日有什麼

壯族的傳統節日是歌圩節(三月三)、隴端節、中元節。

壯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壯族(舊稱僮,壯文:Bouxcuengh),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國內主要分佈在廣西、雲南、廣東和貴州等地。傳統節日主要有三月三、陀螺節、隴端節等,有的節日跟各族一致。

三月三。是廣西漢、壯、瑤、苗、侗、仫佬、毛南等族最隆重的節日,2014年確定為廣西傳統習慣節日並放假兩天。其中“三月三”歌圩普遍流行於壯族地區,其中尤以紅水河、左右江流域最為常見。歌圩人數少則幾百人,多則數千甚至數萬人。比過春節還隆重。

贊助廣告

春節。壯族的春節從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但初三至初五仍算春節期。它是壯族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一般從臘月二十三起就開始做準備,家家戶戶搞衛生、縫製衣褲、購買年貨、張貼對聯、製作糕點、殺豬、包粽子、放鞭炮、穿特殊的服裝。

初一初二。凡來客必吃粽子。壯家的粽子是較高貴的食物。粽有大有小,大的一二斤重,小的二三兩,還有一種叫“風莫”(特大粽子)的,重達一二十斤。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

陀螺節。在廣西壯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舉行一次有名的體育盛會——陀螺節。時間是由舊曆年除夕前兩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歷時半個多月。陀螺,壯語叫“勒江”,它有大有小,有輕有重。據說打陀螺自興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隴端節。是雲南文山富寧縣及附近壯族的傳統節日。“隴端”(壯語,趕田壩之意),是壯語譯音,意為到寬闊平坦的地方去相聚。相傳這個節日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原是為了紀念民族英雄儂智高於公元1052年4月起兵反對宋王朝的事蹟。隴端節從農曆三月二十五日開始,歷時三天。

壯年。壯年在壯語中叫"將也益",而春節叫"將昆"即漢族節。壯年以農曆十二月為歲首,十一月末日為除夕,習慣叫"崴誼久",意為過二九(不管月大月小,都如此稱謂)。是日,全寨集資買豬,(有的村寨按戶輪流專門餵養社豬)宰殺敬祀社王,祈求保佑五穀豐登。過年十天之內為節日活動期間,村村寨寨敲鑼打鼓,吹笛彈琴,縱情歡娛。親友互訪道賀,青年玩山串寨對歌作樂。

此外還有個別壯族地區自己發展起來的節日:如吃立節、婭拜節。

壯族的什麼節日

壯族的傳統節日是歌圩節(三月三)、隴端節、中元節。

壯族節日有什麼?

你好!壯人每月都有自得其樂的節日。其中比較盛大的有春節、螞拐節、三月三月歌節、牛魂節、莫一大王節、中元節和霜降節等。

壯族的節日是什麼?

壯族的傳統節日包括:年三十晚、春節、春社節、花王節、清明節、廟會、三月三歌節、花炮節、端午節、嘗新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慶豐節、冬至節、送灶節。

少數民族節日的壯族

侗、壯、仫佬族傳統節日。流行於廣西三江、龍勝和湖南通道等地。各地節期不一,有正月初三,也有正月十五、二月初二、二月十五和三月初三。以三江侗族自治縣富祿花炮節最為熱鬧。主要活動是各村寨組織搶花炮。花炮是用紅布(或紅綢)纏繞的小鐵環,將其置於鐵炮頂端,然後點燃放炮,小鐵環衝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預定人員即奮力爭搶,奪到花炮並送到指定地點為優勝。搶到花炮則意味著吉利幸福,可獲得豬、羊、紅蛋、酒和鏡屏等獎勵。花炮分頭炮、二炮、三炮,有的地方還有四、五炮。搶花炮僅限於男子,常以一家、一族、一村組隊,也可跨村寨自由組隊。搶花炮原為還願求嗣的民間宗教儀俗,現已發展成為群眾性文體活動,並列入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競賽專案。

壯族的民居特色,服飾,風俗習慣,節日

我就唬壯族的,不過我家還真沒什麼特別的,基本都被漢化了,風俗的話, 就是過年時差不多家家要殺豬,包粽子,比較重視的節日有 三月三,七月十四,九月九,這三個節日都跟鬼神之說有關的

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三月三”是怎麼得來的

壯族三月三歌節

是壯族人民盛大的傳統節日,因以唱歌為其活動的主要內容而得名。舉辦的時間各地不一而稱呼也不盡相同。壯族歌圩之俗源遠流長,文字記載始見於南朝,後歷代均有史書述事,到了清代和民國時期,有關歌圩的圖書記錄更為翔實,歌圩的內容和形式與現代差不多。青年男女對唱山歌是歌圩的主要活動。對歌分組有男對男,女對女,男對女三種,以第三種最吸引人。每組起碼有歌師一人,專司編歌之責;歌手2人以上,多可達10餘人,專司引吭高歌(其中也有配音的)。若無歌師,歌手亦編亦唱,身兼二職。各地對歌的程式大同小異,常見的有遊歌、相見歌、求歌、初交歌、深交歌、盤答歌、離別歌。歌圩期間,除對唱山歌外,還有拋繡球、碰蛋、搶花炮、打扁擔、演壯劇、唱師公戲或唱採茶等項傳統專案。現代歌圩還增加了物資交流、文娛體育比賽和經貿洽談等活動。歌圩普遍流行於壯族地區,其中尤以紅水河、左右江流域各壯族聚居地最為常見。百色、田東、田陽、平果、凌雲、德保、靖西、天等、崇左、寧明、龍州、憑祥、馬山、都安、大化、巴馬等縣(市、自治縣)相當流行。每場歌圩人數多者可達數萬。198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作出決定,將每年農曆三月三日定為壯族統一的民歌節。而南寧市的民歌節已發展為“國際民歌節”,常有國內外著名歌手參加,成了很有影響的大型民族歡歌盛典。(

壯族有什麼節日,在幾月幾日,慶祝方式是什麼?

1、三月三

農曆“三月三”這一天,家家戶戶製作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殺雞宰鴨,喝酒慶賀,採取不同方式歡度這個節日,有些地方比過春節還隆重。

2、春節

是壯族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從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春節期間,除了走親訪友,男女青年多去參加對歌、打陀螺、跳舞、賽球、演戲等文娛體育活動。

3、陀螺節

時間是由舊曆年除夕前兩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歷時半個多月。比賽打陀螺以示慶祝。

4、隴端節

雲南文山富寧縣及附近壯族的傳統節日。隴端節從農曆三月二十五日開始,歷時三天。姑娘們穿上衣角、袖口鑲著銀排和繡有花邊圖案的無領斜襟上衣和蠟染統裙,戴上壯錦胸兜,腳穿繡花鞋,各個花團錦簇,美不勝收。英姿勃勃的小夥子與姑娘們相聚,載歌載舞,直到日落。仍有餘興者還可隨姑娘進寨繼續對歌。

5、吃立節

是廣西龍州縣、憑祥市一帶壯族特有的節日。正月三十日。節日期間,人們舞獅子、耍龍燈、唱歌跳舞,熱鬧非凡。

6、婭拜節

雲南省富寧縣剝隘鎮者寧、索烏一帶的壯族,每年四月屬兔那一天,都要殺一頭牛、一口豬、兩隻雞和四十八尾魚,到婭拜山去,奠祭壯族婦女婭拜。

7、壯年

壯年以農曆十二月為歲首,十一月末日為除夕。過年十天之內為節日活動期間,村村寨寨敲鑼打鼓,吹笛彈琴,縱情歡娛。親友互訪道賀,青年玩山串寨對歌作樂。有的還給周圍兄弟民族送年禮,近鄰的苗、侗、瑤、漢等族,前來作客,有的還鳴炮、擊鼓、吹笙,表示慶賀,到處喜氣洋洋,充滿著民族團結氣氛。

相關問題答案
壯族的傳統節日圖片?
赫哲族的傳統節日圖片?
朝鮮族的傳統節日圖片?
哈尼族的傳統節日圖片?
景頗族的傳統節日圖片?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圖片?
彝族的傳統節日圖片?
苗族的傳統節日圖片?
瑤族的傳統節日圖片?
壯族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