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節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7月03日

阿昌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節日概述

除宗教節日外,戶臘撒的阿昌族,一年較大的幾個節日,如趕擺、蹬窩羅,會街節、嘗新節、潑水節、進窪、出窪等,都與鄰近的傣族相同。此外還有火把節、換黃單、燒白柴、澆花水、窩羅節、等節日活動。 其中以火把節和窩羅節的規模較大,活動內容較多。

阿昌族過什麼節日

我是地地道道的阿昌族,但是說到過節日我們自己本民族的節日就很多特別是趕擺當然這些都不是特別出名只有我們那裡過我們的阿露哦羅節是所有節目當中最熱鬧,最隆重的節目之一,並且我們還過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也過,反正節日很豐富。有機會來我們美麗的德巨集來體驗體驗。

贊助廣告

阿昌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阿昌族傳統節日——會街。

阿昌族信小乘佛教,耍白象迎接他們最信奉的“個打馬”菩薩的靈魂回到人間。解放後,阿昌人民自己改革了會街,把會街集中到國慶期間三天中來過。盛大的封建宗教集會,變成耍白象歡慶佳節的活動。

白象用木料做架,紙糊身,布做鼻、帶有滑輪的繩子,象鼻就會上下左右甩起來。一拉就是半天,很能鍛鍊人的臂力和持久力。而繞著白象跳象腳鼓舞的人,比拉象鼻子的人更能鍛鍊身體。這種兼有音樂、舞蹈、體育活動的象腳鼓舞,阿昌族跟傣族、景頗族、崩龍族跳法不同,各有特點。阿昌族跳得最為激烈,跳不上半刻鐘就滿頭大汗。

贊助廣告

白族,彝族的節日是什麼?阿昌族是什麼節日?壯族是什麼節日?傣族是什麼節日?回族是什麼節日?

白族:”繞三靈“ ”三月街“ ”耍海會“

彝族:”火把節“ ”彝族年“

阿昌族:”窩羅節“ ”火把節“ ”潑水節“

壯族:”春節“ ”三月三“ ”陀螺節“

傣族:”潑水節“ ”開門節“ ”關門節

回族:”開齋節“ ”古爾邦節“ ”聖紀節“

阿昌族的生活習俗

阿昌族的春節慶祝活動,從臘月到正月,是富含獨特民族傳統,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年俗活動。大年三十戶主抬祭祀品、疊紙錢,率領兒女祭祀寨神,先祭祀寨頭,再祭祀家堂祖宗,最後舉家共進團圓年飯。除夕晚上,主婦挑燈到菜園挖坑,點一蓬瓜,點一窩豆。傳統觀念認為,除夕晚上搶栽的瓜豆、瓜秧和豆苗,更易豐收。除夕老人熬夜守歲,凌晨童男吟誦財門調,從大門外到堂前,逐戶開財門。

初一女人休息,男人凌晨爭挑第一擔水,老人清晨供齋祈福。初一不能舂碓,要給農具、果樹、牛馬貼紅紙條,早飯後全體青壯年村民敲鑼打鼓去遠山砍秋杆。初二闔村舉寨樹秋架、祭秋神,當晚在秋場舞獅子,說四句,唱燈調。當年安排要玩春燈的鄉村,所有參加玩燈者,要淨身淨手,清一色男性躲到鄉村小樹林,熟悉彩排戲文臺詞,以準備在初二晚上,在鄉村秋場戲臺上,閃亮登場。春燈表演從滿天星空的大年夜,持續表演到皓月當空的小年正月十六,才曲終人散。初二開年後,新媳婦回孃家拜年,按家族“割道”,一家家吃春客。阿昌族男女老少,穿著節日豔麗盛裝,高高興興過新年,姑娘小夥走村串寨,談情說愛,風雪迎春。直到正月十六,秋頭戶主邀約寨人拆下秋架,謝送完秋神,議定好來年的秋事社祭活動後,春節宣告結束。

祭寨神

祭寨神是阿昌族春節的傳統年俗、古老民俗。阿昌族崇尚原始宗教、崇拜自然。自然崇拜的核心是萬物有靈,多神崇拜。寨神,是神格最高的神靈。用阿昌族語言,梁河縣叫“瓦當”,“瓦嘎”;隴川縣叫“色曼”“色勐”。每年春節大年三十,需要舉寨出動,家家戶戶都要敬拜。寨神,一般設在寨頭村邊,通常是一棵大樹古樹老樹。在阿昌族社會生活裡,有寨神駐足的地方,一草一木,都具有神聖的神靈附體,因此,全體族群成員,都自己自覺的維護鄉村寨神附近的古樹古木,把寨神依附的大樹叫神樹。村村寨寨,家家戶戶,男男女女,誰都無權亂砍濫伐,並且人人都有保護其原生態的義務。這是中國鄉村最震懾人心的村規民約。

春節祭祀寨神祭祖的古老歷史傳統習俗,千百年來,一直在鄉村盛行。阿昌族的寨神祭祀活動,是一件原始而莊嚴、虔誠而神聖的事情。由德高望重的男性寨中長輩領銜祭祀。女性不能到場參加。阿昌族的傳統觀念中,有濃重的性別意識。在祭祀神靈的原始宗教活動中,或多或少地帶有世俗的觀念,去奉獻神奇的崇拜物件,去喜悅至高無上的神靈。因此,在原始祭祀場,幾乎清一色是男子,爺爺率領兒孫,父親帶領兒子。沒有男人在家的戶主,女人準備好祭品,請血緣相近的家族男子幫助帶往寨頭祭祀寨神。

祭秋神

阿昌族地區的廣大鄉村,有春節祭祀鞦韆神的習慣。每年的春節,村村寨寨,都要虔誠祭祀秋神。每年春節初一,去砍清一色的慄樹,初二舉寨樹立秋杆,一直到正月十六撤秋,送謝秋神止。祭祀秋神儀式,相當繁瑣,十分隆重,非常具有民族民俗、歷史人文、傳統文化價值。滇西阿昌族地區,當年有兒子結婚的人家,約定俗成是當年組織祭祀秋神活動的秋頭。春節除夕,秋頭要逐家逐戶,去敬菸邀請大家幫忙助力。初一清晨,秋頭要準備好祭祀品,置辦好謝山神的鮮肉一小塊、糖兩坨、粑粑幾塊、米酒一小瓶,紙錢、香燭一對。組織鄉村父老敲鑼打鼓,將鄉村扛秋男子歡送出寨門,前往遠山砍秋杆。初二,由秋頭邀請寨長、寨中長輩,組織父老鄉親,樹秋架,祭祀秋神。樹秋時,阿昌男子沒有使用任何安全保護裝置,赤手空拳,在高高豎立起來的鞦韆架上,操作自如,令人肅然起敬。祭祀秋神活動,通常是在寨佬、寨長,或者在男性長者主持下,敲鑼打鼓,殺雞備酒,伴隨全套禮儀和精美祭祀辭,舉寨進行。

阿昌族原始宗教的觀念中,秋神看不見、摸不著,只在各自心中。秋神的駐足處,是......餘下全文>>

阿昌族的中秋節是怎麼過的

民族婚姻禮俗。居於我國中南部鄂、湘、粵、桂、滇、黔及四川的苗族同胞,自古即有通過“跳月”互相選擇配偶的風俗。大多在仲春時節舉行,至時,各村寨男女青年酣歌狂舞,各擇所歡,相愛以後,始遣媒論婚嫁。明王圻《續文獻通考》:“苗人休春,刻木為馬,祭以牛酒。老人之馬箕踞,未婚男女,吹蘆笙以和歌詞,謂之跳月。”清趙翼《簷曝雜記邊.郡風俗》:“粵西士民及滇、黔苗、倮風俗,大概皆淳樸......每春月趁墟唱歌,男女各坐一邊,其歌皆男女相悅之詞。其不合者,亦有歌拒之,如‘你愛我,我不愛你’之類。若兩相悅,則歌畢輒攜手就酒棚,並坐而飲,彼此各贈物以定情,訂期相會,甚有酒後即潛入山洞中相暱者。”清陳鼎《黔遊記》:“跳月為婚者,立標於野,大會男女。男吹蘆笙於前,女振金鐸於後,盤旋跳舞,各有行列。謳歌互答,有洽於心即奔之。越月送歸母家,然後遣媒妁、請聘價等。”

阿昌族的風俗習慣

阿昌族熱情好客,尊老愛幼。待客有勸飯習俗,勸飯時,無論已飽否都應伸雙手捧碗相接,不過,通常勸飯是象徵性的,通過勸飯講情說意,乃至唱勸飯山歌抒情,表示歡迎客人才是真正的緣由。遇敬酒倒茶,忌不禮讓就接受。在勸酒、勸茶時,無論會喝酒、喝茶否,忌諱客人不接受。雙手接遞或起身行禮,視為恭敬。

阿昌族過去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在梁河、潞西一帶的阿昌族主要奉行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出窪(開門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具有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其中以火把節和窩羅節的規模較大,活動內容較多。

關於阿昌族的資料?

族名:

阿昌族

achang zu

Achang ethnic minority group

別名:“峨昌”、“娥昌”、“莪昌”或“阿昌”、“萼昌”

民族概況

中國56個少數民族之一。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阿昌族人口數為33936人,主要居住在雲南省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和梁河縣,潞西、盈江、騰衝、雲龍等縣也有少量分佈。阿昌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阿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分為梁河、隴川、潞西3個方言。由於長期和漢族、傣族雜居,大多數阿昌族人兼通漢語和傣語,習用漢文和傣文。有豐富的口頭文學。歷史上與景頗族、漢族、傣族、白族等關係密切。

阿昌族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古代漢文史籍中的“峨昌”、“娥昌”、“莪昌”或“阿昌”、“萼昌”等,都是不同時期對阿昌族的稱謂。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的意願,統稱為阿昌族。 他們聚居在高黎貢山餘脈的丘陵山地、峽谷平壩。這裡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為阿昌族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阿昌族自古即以擅種水稻而聞名。阿昌族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很發達,尤以善於打製長刀而聞名於世。

歷史記載

據清王鳳文《雲龍記往》載,雲龍“俄昌”人,自其首領早慨始傳至元末,已有35代。早慨制定“鐵印券”,規定酋長以長子繼承,開始了世襲制。早慨以後十餘世,“俄昌”人日益強盛,與金齒、僰國皆通商。約10世紀,受大理王段氏封誥。當時外來商人教會阿昌人民種田,農業逐步發展。元、明設雲龍州,大量白族、漢族人民相繼遷入,這裡的“俄昌”人,部分西遷至騰衝一帶,部分融合於白族、漢族中。

今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騰衝一帶,元以前即有“莪昌”人居住(《元史地理志·金齒宣撫司》),明正德《雲南志》認為即唐代的“尋傳”人。那時“尋傳”人屬南詔的鎮西節度管轄,還過著“俗無絲纊”、“散漫山中無君長”的原始生活。“尋傳”人在發展過程中至元明時期已逐漸分化為阿昌族和景頗族中的一部分。

明洪武十六年(1383)左納率部歸順明朝。洪武年間,明太祖敕賜漢人段保為雲龍州掌印土知州,阿昌族降為被統治民族,並向西南遷至德巨集境內,漸失本土。

阿昌族聚居的戶臘撒,明初屬麓川宣慰使司。15世紀中葉,明將王驥三徵麓川后,屬隴川宣撫司。王驥分封其屬官賴羅義和況本為把總,分別掌管戶撒、臘撤,成為世襲領主。阿昌族人民從駐守邊疆的漢族屯兵那裡學會了耕種水田、打製鐵器的技術,促進了阿昌族農業和手工業的分工,商品經濟有了初步發展。

清初承襲了明代的土司制度。吳三桂把戶臘撤地區改為“勳莊”。康熙三十一年(一六九二年),廢“勳莊”,仍歸原先賴、況兩家承襲。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年),戶臘撒地區歸騰越州管轄。乾隆年間,南甸土司轄區的阿昌族,除了向傣族封建領主交納貢稅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農民淪為附近漢、傣地主的佃戶。同時受封建領主、地主的雙重剝削。民國時期,雲南軍閥在隴川、梁河等地建設治局,推行保甲制,但封建土司制度延至建國前夕,統治阿昌族達500餘年之久。阿昌族每年除固定向土司交納“三大款”(官租、大煙款、地基銀子)外,各寨還負擔專門的勞役。

社會經濟

新中國成立前,阿昌族地區主要是封建領主經濟,同時封建地主經濟也有了一定的發展,普遍發生典當、抵押和買賣土地現象。不少阿昌族人民淪為附近漢、傣族地主的佃戶。在阿昌族地區,農業、手工業較為發達,戶臘撒菸草聞名於滇西,遠銷緬甸;“阿昌刀”為滇緬邊境各民族所喜愛,是必備的生產工具。甘蔗、茶葉等經濟作物,刺繡、編織品等手工業品也都很有名。

新中國成......餘下全文>>

各民族的傳統節日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節日

民族 主要節日 時間 民族 主要節日 時間

阿昌族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五日 德昂族

潑水節 農曆四月十五日

會街節 農曆九月初十 東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潑水節 農曆二月二十九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撒神 農曆七月初一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嘗新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 侗族

蘆壟節 農曆六月至九月

白族

三月街 農曆三月十五日 侗年 農曆十一月十九日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鬥牛節 農曆二月

漁潭會 農曆八月十五日 吃新節 農曆六月至七月

保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獨龍族

卡崔哇 農曆十月中下旬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俄羅斯族

復活節 公曆三、四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鄂倫春族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布朗族

開門節 傣歷十二月十五日 鄂溫克族

米闊魯節 農曆五月二十二日

關門節 傣歷九月十五日 高山族

新年祭 農曆十二月

潑火節 農曆二月十九日 仡佬族

燈杆節 農曆正月初一

布衣族

六月六 農曆六月初六 仡佬節 農曆三月初三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嘗新節 農曆六、七月

四月八 農曆四月初八 拉祜族

庫扎節 傣歷三月

朝鮮族

元日 農曆正月初一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節 農曆正月初五 嘗新節 傣歷十二月

寒食節 農曆四月初五 黎族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 僳僳族

收穫節 農曆九月

哈尼族

十月節 農曆十月初一 澡塘節 農曆正月初三

六月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過年節 農曆正月初一

哈薩克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刀杆節 農曆二月初八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珞巴族

旭獨龍節 藏曆二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隆德節 藏曆四月

赫哲族

赫哲年 農曆正月初一 滿族

頒金節 陰曆十一月十三日

回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廟會 農曆四月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景頗族

目腦節 農曆正月十五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克爾克孜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基諾族

打鐵節 農曆一月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火把節 農曆六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京族

哈節 農曆六月初十 諾勞孜 農曆正月初一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阿昌族節日?
阿昌族的傳統節日?
阿昌族的傳統節日照片?
阿昌族的節日有哪些?
阿昌族最大的節日?
阿昌族的傳統節日風俗?
阿昌族的節日?
雲南阿昌族中秋節活動?
彝族節日?
傣族節日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