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有哪些節日風俗?
回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節期是按伊斯蘭太陰曆計算出來的,節日在一年的哪一天,按日曆計算,年年都有變化。 回族節日主要是是伊斯蘭教的三個傳統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這些節日和紀念日都是以伊斯蘭教歷計算的。 開齋節回族穆斯林的齋月,是伊斯蘭教歷九月(萊麥丹月)。回族穆斯林為什麼要封齋呢?據《古蘭經》載,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40歲那年(伊斯蘭教歷九月),安拉開始把《古蘭經》的啟示給他。因此,回族視齋月為最尊貴、最吉慶、最快樂的月份。為了表示紀念,就在每年伊斯蘭教九月封齋一個月。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現的日期而定。 齋月裡,回族穆斯林的生活安排得比平時要豐盛得多。一般都備有牛羊肉、白米、白麵、油茶、白糖、茶葉、水果等有營養的食品。 封齋的人,在東方發白前要吃飽飯。東方發曉後,至太陽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斷絕一切飲食。封齋的目的就是讓人們體驗飢餓和乾渴的痛苦,讓有錢的人真心救濟窮人。通過封齋,回族穆斯林逐步養成堅忍、剛強、廉潔的美德。 當人們封了一天齋,快到開齋時,齋戒的男子大多數都要到清真寺等候。聽見清真寺裡開齋的梆子聲後,就在寺裡吃開齋飯了。開齋時,若是夏天,有條件的先吃水果,沒有條件的喝一碗清水或蓋碗茶,而後再吃飯。這主要是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乾渴,而不是恭餓。若在冬天,有的人講究吃幾個棗子後再吃飯。相傳穆罕默德開齋時愛吃紅棗,所以回民現在也有這種習慣。 齋戒期滿,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之開齋節。 開齋節要過三天,第一天從拂曉開始就熱鬧起來。家家戶戶都要早早起來,打掃院子巷道,給人以清潔、舒適、愉快的感覺。男女老少都換上自己喜愛的新衣服。回族群眾聚會和活動的場所清真寺,節日裡也都打掃得乾乾淨淨,懸掛起慶祝開齋節的巨幅標語和彩燈。 節日中,家家戶戶炸饊子、油香等富有民族風味的傳統食品。同時,還宰雞、羊,做涼粉、燴菜等,互送親友鄰居,互相拜節問候。 古爾邦節古爾邦,阿拉伯語音譯爾德·古爾邦,意為犧牲、獻身,故亦稱宰牲節、忠孝節。大部地區的回族稱為小爾德,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一般在開齋節過後七十天舉行。 回族為什麼要宰牲過古爾邦節呢?人類的古代先知之易卜拉欣夜間受到安拉的啟示命他宰殺愛子伊斯瑪儀獻祭,考驗他的信仰。易卜拉欣把刀磨得閃閃發光,非常鋒利。並問他的兒子:兒子啊,爸爸真的不忍心下手啊!你走吧。但是,他的兒子儀斯瑪儀說: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爸爸,我們是真主的僕人,來到這個世界只為拜萬能至大的主。當伊斯瑪儀側臥後,易卜拉欣把刀架在兒子的喉頭上。這時他傷心痛哭,淚如溪流。這時,安拉派天仙吉卜熱依勒背來一隻黑頭羚羊作為祭獻,代替了伊斯瑪儀。這時易卜拉欣拿起刀子,按住羊的喉頭一宰,羊便倒了。這就是古爾邦的來歷。其中那種對主的忠誠,以及孝敬父母的毅然決然,是後世人要學習的。是全人類學習的楷模 。 古爾邦節,還要舉行一個隆重的宰牲典禮,這就是節日裡,除了炸油香、饊子、會禮外,還要宰牛、羊、駱駝。一般經濟條件較好的,每人要宰一隻羊,七人合宰一頭牛或一峰駱駝。宰牲時還有許多講究,不允許宰不滿兩歲的小羊羔和不滿三歲的小牛犢、駱駝,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選體壯健美的宰。所宰的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親友鄰居,一份濟貧施捨。 宰牲典禮舉行後,家家戶戶又開始熱鬧起來,老人們一邊煮肉,一邊給孩子吩咐:吃完肉,骨頭不能扔給狗嚼,要用黃土覆蓋。這在古爾邦節是一種講究。肉煮熟後,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燴成菜。而後訪親問友,饋贈油香、菜,相互登門賀節。有的還要請阿訇到......餘下全文>>
回族傳統節日以及風俗習慣都是什麼?
回族分佈較廣,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寧夏回族偏愛麵食,喜食麵條、面片,還喜食調合飯。甘肅、青海的回族則以小麥、玉米、青稞、馬鈴薯為日常主食。油香、饊子是各地回族喜愛的特殊食品,是節日饋贈親友不可少的。民間特色食品有釀皮、拉麵、大滷麵、肉炒麵、豆腐腦、牛頭雜碎、臊子面等。多數人家常年備有發酵面,供隨時使用。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早餐習慣飲用奶茶。 肉食以牛、羊肉為主,有的也食用駱駝肉,食用各種有鱗魚類,如北方產的青魚、鰱魚、鰉魚等。鴿子在甘肅地區的回族中被認為是聖鳥,可以飼養,但不輕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徵得伊瑪目(宗教職業者)同意,可作補品食用。 回族長於以煎、炒、燴頂炸、爆、烤等各種烹調技法,風味迥異的清真菜餚中,既有用髮菜、枸杞、牛羊蹄筋、雞鴨海鮮等為主要原料,作工精細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貴品種,也有獨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西北地區的回族民間還喜食醃菜。 回族飲料較講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潔淨的水均不飲用。忌諱在人飲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汙水。回族也喜飲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區回族的蓋碗茶很有名。寧夏回族還飲用八寶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 回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清真萬盛馬糕點、羊筋菜、金鳳扒雞、翁子湯圓和綠豆皮等。青海省西寧市,回族著名的萬盛馬糕點影響很大。河北石家莊的金鳳扒雞、保定的馬家滷雞和白運章包子,遼寧瀋陽市的馬家燒麥,義縣的伊斯蘭燒餅,陝西的牛羊肉泡饃,湖南常德市的翁子湯圓、綠豆皮、牛肉米粉在當地都很有名氣。盛行於寧夏南部的清真筵席菜五羅四海、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等套菜馳名全國。“五羅”是指五種炒菜同時上齊,“四海”是指四種帶湯汁的菜餚一次上桌。“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分別是九碗、十三碗、十五碗菜的諡美之詞。
回族的節日和習俗
回族的傳統節日
回族的傳統節日是與伊斯蘭教分不開的。全國解放以後,人民政府規定開齋節、宰牲節、聖紀節為信仰伊斯蘭教各少數民族共同的民族節日,並規定節日放假1至3天。回族一年過的節日也主要是這三大節日。
節期是按伊斯蘭太陰曆計算出來的,節日在一年的哪一天,按日曆計算,年年都有變化。
開齋節,阿拉伯語是爾代·費土爾,爾代的漢意是“節”的意思。爾代·費土爾就是開齋節。在新疆地方,稱肉孜節或蘆仔節是波斯語的音譯,即齋戒封齋的意思。在伊斯蘭曆九月(來麥丹)封齋一個月,白天不吃不喝,夜晚才可飲水進食。一月過後,伊斯蘭十月初見新月而開齋不再封齋。
按規定,傍晚日落而食,東方魚肚白停止餐飲,是謂封齋(守齋、把齋)。慶祝開齋節則含有紀念艱苦、克服困難、取得勝利的意味。回回封齋控制飲食,律己憐貧,磨礪意志、耐力耐心。回族歷經坎坷,備受艱辛,依然能自立於當今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頑強的毅力和堅韌的耐力。在開齋節那天,穆斯林要穿著節日盛裝,點燃芭蘭香,到清真寺參加會禮,慶祝節日。這天廣大回族群眾舉行慶祝會,寧夏、甘肅,陝西、新疆穆斯林過節的氣氛極為熱烈。北京的回民中學和回民小學更是一片節日景象。回族青少年載歌載舞,歡樂開懷,慶祝自己的節日。各地的回族家庭都要香鍋,用香油(芝麻油)炸油香,炸饊子,炸薩目撒,熬杏仁羊肉粥,炸油香還要饋贈至親好友、鄉親鄰居,共話節日。
宰牲節,是阿拉伯語爾代·阿祖哈爾的意譯。又稱古爾邦節。伊斯蘭曆12月10日為古爾邦節,即自封齋日算起100天為古爾邦節。古爾邦、阿祖哈爾含有“犧牲”、“獻身”之意。回族隆重過這個節日,有提倡犧牲自我,獻身人類之精神的意思。宰牲節這一天穆斯林沐浴馨香,著節日盛裝,到清真寺參加會禮。回族群眾根據自己條件宰雞、宰羊、宰牛,然後分成“份肉”(一份一份的肉)接待賓客或分送親友。
宰牲節的源起是什麼呢?相傳北部阿拉伯人始祖易卜拉欣一日夢見安拉命他宰殺自己的兒子,以考驗其忠誠。當易卜拉欣正舉刀一瞬間,安拉派特使送來一隻綿羊,命其以羊代了。從此,在阿拉伯民族中形成一種每年宰牲獻祭的習俗。回族沿襲此習俗,每年都要隆重歡慶古爾邦節,以示紀念。
聖紀節,是伊斯蘭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紀念日。這一天又正好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這一天又稱做“聖忌”。中國的穆斯林習慣將聖忌和聖紀合併紀念,稱為辦聖會。在清真:寺誦經紀念,然後與會者會餐,炸油香,吃打滷麵全羊菜等。
回族是一個非常好客而熱情的民族,有著"持家從儉,待客要豐"的優良傳統,重視待客禮節。當家裡來了客人,主人立即起身相迎讓座,獻上香茶。當南主人與客人愉快交談時,女主人則到廚房準備豐盛飯菜款待客人。就餐前,要先洗手。入席,謙讓年長者如坐上席。上飯菜之前,主人首先要上蓋碗茶。倒茶水時要當著客人的面將碗蓋揭開,然後盛水加蓋,雙手捧遞。這樣做,一方面表示這盅茶不是別人喝過的餘茶,另一方面表示對客人的尊敬。客人要起立,雙手接茶盅。進餐時,上席長者先動筷子,其他人才能進食。席間,不說汙言穢語,不挑剔食物,不要向碗裡吹氣,也不要用筷子在碗亂攪動,要小口進食。飲水時,不連線吞嚥,不能對著杯盞喘氣飲吮,要一口一口地慢飲。當客人道別時,回族總是滿臉笑容,並一再挽留,一直將客人送出自家大門。 在回族村寨,當別人請你作客時,要答應他,不能隨便謝絕。如有特殊情況不能應邀,要講清原因,表示謝意。
回族的飲食禁忌頗多,主要有:進入清真寺忌抽菸。忌食豬肉以及凡有犬齒且獵食其他動物的猛獸,忌食自死動物,忌食動物的血液。禁止飲酒。在語言上,對食用的畜禽忌說"肥&quo......餘下全文>>
回族有哪些節日啊?
1、開齋節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圖爾的譯意。具體時間是伊斯蘭教歷的10月1日。我國新疆地區稱開齋節為肉孜節,這是波斯語蘆茨的轉音,也是齋戒的意思。 開齋節是伊斯蘭教重要的節日之一,全世界穆斯林都很重視這個日子。為了過好節日,還規定在會禮前有幾件可嘉行為需要做到。如忙吃一物(即在齋月內每天早晨不許吃東西時而吃了東西)、沐浴、刷牙。用美香、穿最潔美的衣服,去清真寺時低念讚詞,會禮前交開齋稅:一是交付一定數額的開齋稅,若按實物計算即半升小麥或一升棗子(一升相當於八磅),摺合人民幣交付也可以;二是舉行開齋節的拜功。是日穆斯林群眾於上午去清真寺舉行會禮儀式等慶祝活動,而後互祝節日快樂、幸福。 2、宰牲節 宰牲節一詞是阿拉伯語爾德·艾祖哈的譯意。又稱古爾邦節,意為獻牲,即宰牲獻祭的意思。時間是教歷的12月10日。·這個節日的來歷是這樣的。據說,有一天夜間伊布拉欣聖人夢見安拉,命令他親自宰殺自己的愛子易斯瑪儀勒作獻祭,以此來考驗他對安拉是否忠誠。第二天早晨,伊布拉欣決定將自己的兒子帶到麥加城的郊區米那山谷獻祭,以執行安拉的命令。當伊布拉欣向易斯瑪儀勒說明原委時,易斯瑪儀勒毅然地說:“爸爸!您執行真主的命令吧!我會忍受一切的。”但是,當伊布拉欣舉刀準備動手時,安拉及時派遣天仙拉來一隻黑頭白羊,使其代替易斯瑪儀勒作祭品並默示:“伊布拉欣啊!你已經忠實地執行了夢裡的指示。我就這樣慈憫一切行善的人。”為了紀念這一動人的歷史事蹟和感謝真主,伊斯蘭教規定每年教歷12月10日為宰牲節。這一天除宰牲獻祭外,還要到清真寺舉行會禮等節日活動。同時在這期間世界五大洲的數以百萬計的穆斯林雲集在聖城麥加,進行遊轉天房,在薩法與麥爾臥兩山之間奔跑,露宿米那山谷,站阿爾法特山和射石等朝覲儀式及宰牲等活動。 宰牲節,顧名思義宰牲,成了這一節日的重要功課之一。去朝覲的人宰牲,不去朝覲在家裡的人有條件的也要宰牲,而且每年每人一隻。宰牲的時間是教歷12月10、11、12這三天內均可。按要求一人拿一隻羊、七人合宰一頭牛或駱駝也可。最好是肥而美的黑頭白羊,其次是黃色、古銅色、棕色、斑白色和黑色。不需要給屠宰者費用,剝下的皮不能賣掉。宰得後將肉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出散貧窮的人,一份饋贈親友。因為安拉並不需要這些牲畜的肉。如《古蘭經》說:“它們的肉和血絕達不到真主,而你們的虔誠可能達到他”(22:37)。 3、阿舒拉日 “阿舒拉”一詞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意思是“十”,也就是伊斯蘭教歷的1月10日。不少國家的穆斯林很重視這個日子。稱此日為阿舒拉節。 4、聖紀 聖紀是指伊斯蘭教的復興者也是最後的一位使者穆罕默德的誕生紀念日。時間是每年的教歷3月12日。先知穆罕默德於公元571年4月20日,即阿拉伯太陰曆象年3月 12日晨出生在麥加城的一個古萊什族家庭中。穆罕默德這個名字是他的祖父阿十杜·蒙它利布為他命名的,意思是值得稱讚者。 中國穆斯林也稱這一天為聖忌,通稱為聖會。一般的紀念方式主要是舉行各種形式的聚會,講解穆聖的歷史及其偉大功績,宣揚穆聖高尚的品格等等,同時為穆聖誦讀《古蘭經》及多種贊聖詞。 5、登霄節 “登霄”一詞是阿拉伯語米爾拉吉的意譯。原意是階梯的意思。相傳先知穆罕默德在五十二歲時(公元621年)即伊斯蘭教歷7月27日夜間,由天仙哲布來依勒隨同穆聖乘仙馬,從麥加城的禁寺夜行到耶路撒冷的遠寺,在那裡身體和潔淨的靈魂(魯哈)一併升高到第七層天上。這是聖門第子和學者們一致公認的穆聖昇天後,憑藉安拉的特慈,親眼看見了真主的一切跡象和奧祕,並在哲布來依勒天仙的陪......餘下全文>>
回族所有的節日是什麼?
回族節日中有三大節日,即爾德節、古爾邦節、茂魯德節。這三個節日既是回族的民族節日,也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宗教節日。除此之外,還有小的節日和紀念日,如法圖麥節、登霄節、阿舒拉節等。這些節日和紀念日都是以希吉來歷( 伊斯蘭教歷)計算的。
希吉來歷,以月亮盈虧為準,全年為12個月,單月30天,雙月29天,平年354天,閏年355天,30年中共有1個閏年,不置閏月,與公曆每年相差11天,平均每32.6年比公曆多出1年。希吉來歷分太陰年和太陽年兩種,現在回族多用太陰年計算。
爾德節
爾德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回族有的稱其為“大爾德”,也有稱其為“小爾德”。與古爾邦節、茂魯德節並稱為回族的三大節日,並流行在全國十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中,但這十個民族在過節時又有許多本民族的特點和習俗。
爾德節是“萊麥丹月”的最後一天。由於希吉來歷是純陰曆,所以爾德節出現在每年的不同時期。
“萊麥丹月”為什麼要封齋呢?穆罕默德40歲那年(希吉來歷九月),真主把《古蘭經》的內容傳授給了他。因此,視萊麥丹月為最尊貴、最吉慶、最快樂的月份。為了表示紀念,就在九月封齋一個月。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現的日期而定。
初一的傍晚,太陽落山後,各地的回族有的到清真寺的宣禮塔上,有的到牆頭上或房屋頂上,有的站到眼界開闊的地埂和渠壩上,盯著西方的天空,細心尋找月牙兒,見月牙兒就入齋。如果大多數人都沒有看見,有兩個以上的人確實看見了,大家也都公認“見新月了”,可以入齋了。如遇到霧氣茫茫、黑雲翻滾、黃沙彌天等特殊的氣候條件,不能目睹新月,可推遲到初二、初三的晚上。現在,絕大多數回族都是按照這個習慣辦的。
這一月,回族的生活安排得比往常要好。
參加封齋的人,在東方發白前,要吃飽喝足。如果有的人起得晚了,來不及吃,那就不吃不喝,清封一天。東方發曉後,至太陽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斷絕一切飲食,無論是在炎熱的暑夏,還是在嚴寒的冬季,不管是口乾舌燥,還是飢腸轆轆,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都不準吃一點東西,也不許喝一口水。平時抽菸的人在齋月裡也要戒掉,做飯的人或搞飲食業買賣的人,可以品嚐,但不能嚥到肚子裡。
這樣封齋的目的,就是讓人們體驗飢餓和乾渴的痛苦,讓有錢的人真心救濟窮人。通過封齋,回族逐步養成堅忍、剛強、廉潔的美德。
開齋時,若是夏天,有條件的先吃水果,沒有條件的喝一碗清水或蓋碗茶,而後再吃飯。這主要是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乾渴,而不是飢餓。若在冬天,有的人講究吃幾個棗子後再吃飯。相傳穆罕默德開齋時愛吃紅棗,所以現在也有這種習慣。
以上這些,只是狹義的齋戒。廣義的齋戒是,不僅不吃不喝,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清心寡慾,表裡一致,對耳、目、身、心都要有所節制。要做到耳不聽邪,目不視邪,口不道邪,腦不思邪,身不妄邪。如果只禁飲食,挨飢餓,而兩面三刀,惡語中傷,橫行霸道,胡作非為,是不符合齋戒真諦的,也是不全面、不完美的。
至齋月二十七,是“蓋德爾夜”,也有的叫“坐夜”。
“蓋德爾”是阿拉伯語,即“前定”和“高貴”之意。回族群眾認為,在這一夜,安拉把全部《古蘭經》通過哲卜利勒天使下降給穆罕默德。在這一夜做一件好事,勝過平時一個月所做的事。因此,在這一夜,一般都要做些可口的開齋飯,特意送到清真寺裡讓大夥兒吃,有的還請一些人到家裡吃開齋飯,經濟條件較好的還設宴待客。吃完飯,可以到清真寺贊聖、誦經,也可以在家砸一些核桃,炒一些瓜子和花生,或煮一些羊骨頭,邊吃邊聊天。整夜不眠,通宵達旦。
有些地區在這一夜還張燈結綵,......餘下全文>>
回民有哪些習俗
飲食習俗
回民飲食禁忌較多,如禁食自死物,非宰殺而死的動物都被看作自死物。禁食動物血液,宰殺動物要放盡血。禁食豬肉,農戶亦不養豬。禁食凶禽猛獸,禁食無鰭水產品等。牛、羊、雞、鵝、鴨、鴿以及魚、蝦等是回民的主要食品。回民禁食非經阿訇宰殺的動物,所食畜禽要請阿訇宰殺。阿訇口唸“太思米”下刀,放盡血。這些禁忌根據主要出自《古蘭經》:“禁止你們吃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育非真主之名而宰殺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觸死的、野獸吃剩的動物……”《古蘭經》還說:“凡為勢所迫,非出自願,且不過分的人(雖吃禁物),毫無罪過。因為真主確是至善的,確是至慈的。”
衛生習俗
回民非常講究清潔衛生,這是伊斯蘭文化所倡導的。回民禁食自死動物、凶禽猛獸、動物血液,固有信仰上的因素,也有衛生上的原因。回民十分注意個人衛生,同時,為使空氣潔淨清香,家家都有香爐,常燃芭蘭香。穆斯林在禮拜前要行淨禮,包括沐浴、淨衣、潔處等,主要指淨身。清真寺耳房內掛有淨禮圖,讓青少年穆斯林學習淨禮的程式。寺內設有水房,供穆斯林禮拜前沐浴。淨禮分大淨和小淨,既是禮拜前的沐浴儀式,同時也是指一種身體潔淨狀況。小淨指用水洗身體的部分,大淨指用水清洗全身。以潔身的形式達到清除邪念疑慮,進而達到淨化心靈的目的。
婚姻習俗
歷史上曾有“回女不嫁漢男,回男不娶漢女”的現象,如今回漢團結進步,回漢通婚已不鮮見。但原則上要求雙方信仰一致,婚前漢人要敬(真)主信(伊斯蘭)教,由阿訇起經名(回名),生活習慣隨回。婚俗方面保留了一些伊斯蘭的特色,如婚前一日要請阿訇講經、炸油香待客。正日迎親不請樂班吹打。婚禮由阿訇主持,並由阿訇作證婚人。在阿訇主持下,男女雙方交換“口喚”,即用阿文寫的結婚證書,隨之由阿訇領一對新人讀“伊扎布”即證婚詞。婚宴豐盛,但不以菸酒待客。
喪葬習俗
回族提倡厚養薄葬,對老人生前孝敬厚養,歸真後一律簡易土葬。同時還提倡“速葬”,葬期一般不超過三天。出殯之日,首先為亡人沐浴淨身,裹以白布,然後將其移至經盒內,在阿訇的主持下眾親友為亡人作殯禮,再送遺體去墓地入土埋葬。回族主張節儉辦喪事,不用任何陪葬品,葬制平等,無富貴貧賤之分。也不為死者設靈堂,不掛遺像,不燒錢化紙,唯在屋內晝夜點燃芭蘭香。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10001018.html?fr=qrl3
回族人民過什麼節
開齋節 齋戒,是伊斯蘭教的五功(心有念功、身有禮功、性有齋功、財有課功、命有朝功)之一。伊斯蘭教的齋戒,重在信念。少數民族語言為“肉孜節”。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迪菲圖爾”的意譯,“爾迪”就是節日的意思,回族將開齋節視為最大的節日,因此將開齋節稱為“大爾迪”,但維吾爾族認為下面介紹的古爾邦節才是最大的節日。因為新疆是維吾爾自治區,所以政府規定古爾邦節為穆斯林放假3天,非穆斯林放假1天;開齋節為穆斯林放假1天,非穆斯林照常上班;其餘六大節日均不放假。 2、古爾邦節 亦稱“宰牲節”(阿拉伯語“爾迪古爾邦”的意譯,“爾迪”就是節日的意思),回族將宰牲節視為小節,因此將宰牲節稱為“小爾迪”。古爾邦節在肉孜節後70天舉行,即希吉來歷12月10日。此節日是根據古代阿拉伯地區的宗教傳說演變而來的 3、聖紀 1998年,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美國作家邁克爾的《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名列第一的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 聖紀就是紀念這位聖人的誕辰和逝世而舉行的群眾性活動,起源於埃及的法蒂瑪王朝(公元909年-1171年),此後,這種活動逐漸傳播開來。如今,是新疆清真寺必過的節日。 希吉來歷11年3月12日,即公元632年6月8日為穆罕默德的逝世日,這一天(公元570年的希吉來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的誕生日,因而將生日與忌日合併紀念,故稱“聖紀”。 4、白拉提節 “白拉提”,為阿拉伯語,意為赦免。 時間:希吉來歷8月1日至15日。 傳說凡是8月15日夜晚,誠心悔罪求饒者,均可受到赦免,因為紀錄人類善惡的天仙,這一晚將換用新文捲來紀錄,因此此夜又稱“換文卷夜”。這個機會倍受穆斯林的重視,以至於從8月1日就開始了準備工作 5、蓋德爾夜 時間:希吉來歷9月27日。 真主在9月的“蓋德爾夜”(阿文“命運”之意),將《古蘭經》降於鄰近的天上。“蓋德爾夜”為創立伊斯蘭教之開端。 “蓋德爾夜”在哪一天,無從考證。據推測和計算,為9月27日。有些地方為9月25日或29日。 《古蘭教》說,這一夜,天使和聖靈將降臨人間,是萬事萬物的命運之夜,勝過一千個月,因此穆斯林對此夜十分重視,紛紛前往清真寺守夜唸經,甚至徹夜不眠。 6、阿術拉節 時間:希吉來歷1月10日。 “阿術拉”,阿拉伯語“10”之意。 7、登霄節 時間:希吉來歷7月27日。 傳說,希吉來歷7月27日夜晚,穆罕默德在大天仙哲布拉伊的陪同下,在麥加的禁寺乘騎布拉格仙馬(筆者認為是飛碟),一夜抵達遠在1200公里之外的耶路撒冷的遠寺,在一塊岩石上登霄,遨遊了七重天。在每一層天看到古代先知和樂園的情景。黎明前安然回到麥加。 後來,穆斯林在這天夜間舉行會禮,視為“登霄節”。 8、法蒂瑪忌日 亦稱聖姑太節,即希吉來歷6月15日。 法第瑪,為穆罕默德之女、第四任哈里發阿里之妻,是伊斯蘭教五大傑出女性之一,享年27歲。端莊貞淑,道德高尚,故深受穆斯林婦女的敬仰。6月15日,是她去世的紀念日。這一天,世界各地穆斯林婦女會集在清真寺,聽阿訇講述法第瑪的懿德善行,並向清真寺捐獻財物,有的請阿訇到家中誦經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