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姓的來源?
郭氏由來故事
郭姓起源參考之一
郭源出於姬姓。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的弟弟姬仲被封在東虢(今河南滎陽東北)。公元前767年,鄭武公因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周平王就把虢地賞給他。這時南方的楚國正想向中原擴張勢力,就以周王無故滅虢為藉口,興師問罪,一直打到京城洛邑附近。周平王很害怕,就把姬仲的後裔姬序找來,封在北虢(今陝西東南李家窯),以平息矛盾。公元前 655年,晉國俯道虞國滅掉北虢。姬序的後人稱為虢氏。古時虢與郭二字通用,虢氏後來轉為郭氏。郭子儀,唐朝大將,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為平定“安史之亂”最主要將領。唐肅宗即位後,郭子儀任關內河東副元帥,他聯合回紇兵馬收復長安、洛陽,因功升中書令,進封汾陽郡王。他一生為國家屢建戰功,唐德宗尊稱他為“尚父”。郭守敬,元朝天文學家、水利學家和數學家,順德邢臺(今屬河北)人。他與王恂、許衡等人共同編制了比過去準確的《授時歷》,施行達360年,是我國曆史上施行最久的歷法。他擅長製造儀器,創造和改進了10多件觀測天象的儀器,並組織了大規模的土地測量工作,重新觀測了二十八宿及其他一些恆星的位置,測定了黃赤交角,達到較高的精確度。
郭姓起源參考之二
郭氏是中國的大姓之一,在全國100大姓中名列第18位,擁有人中佔漢族人口的1%以上。郭氏姓源主要有三:一支出夏代郭支、商代郭崇之後。郭支、郭崇得姓因由不詳,但卻是有史記載的最早的郭姓,因此被後人認為是郭姓之始祖。另一支以居住地為姓氏,如城、郭、園、池之類。郭,意為外城,即在城的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住在外城的人以居處為姓。另一支出自姬姓,為周王族後,因封國名(虢)轉音而成郭姓,這是郭氏最大的一支。
虢國是周朝分封的姬姓諸侯國, 有東虢、西虢、北虢之說,其中、東虢、西虢均系周王姬發所封,開國君主都是周文王姬昌的弟弟。周平王東遷時,鄭武公護駕有功,平王就把虢地賞給了他。這時南方的楚國逐漸強盛起來,楚王正想向中原擴張勢力,就以周平王無故滅虢為名,興師問罪,一直打到洛邑附近。平王大為恐懼,只好找來虢仲的後裔姬序,把他封在北虢(在河南陝縣東南李家窯),號稱郭公(郭、虢古代同音通用)。後來虢被晉國攻滅,子孫便稱為郭氏。
春秋戰國時期,郭氏除留居於今河南,山西、陝西省者外,已播遷於山東、河北。此外,郭氏在漢代又有移居於今內蒙、甘肅、、四川、安徽者。唐代初與唐末,河南郭氏曾兩次向福建遷徙。1127年,宋高宗趙構南逃,大批中原人隨之到了江南,居於江蘇、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兩廣,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遷居臺灣,後展成為臺灣十大姓之一,並有部分人遠徙歐美及東南亞。
在中國歷史舞臺上,郭姓歷代人才濟濟,名人輩出,既有文臣武將,又有王侯皇帝,還有享譽中外的科學家、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等等。對中國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三國時有曹操重要謀士郭嘉;元代有天文學家、水利學家、數學家郭守敬;元末有江淮地區紅巾軍首領郭子興;另外近代最著名的人物還有著名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著名社會活動家郭沫若先生;還有解放戰爭中華東戰鬥英雄郭繼等;當代,美國有著名華人律師郭麗蓮。
於此可見,郭姓英才輩出,代不乏人。
郭姓起源參考之三
郭姓是當今中國第十八大姓,在臺灣排名第十四,總人口占百分之一以上。郭姓出自姬姓,是由虢姓轉化來的。西周初年,周武王封文王的弟弟姬叔於虢,建立了虢國。到西周末年,因為國家弱小,被鄭武公以武力佔領,並聲稱是由於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陽有功。楚莊王因此出兵討伐周朝,周平王因此找到姬叔的後裔姬序,並封他為虢國國君。虢國......餘下全文>>
郭姓的來歷
郭姓起源
相傳,早在上古夏后氏部落領袖禹的時代(約公元前21世紀),郭姓就已得姓開基。郭姓人的得姓,有相當古老的淵源。
出自夏代的郭支和郭哀之後
古書記載“禹乘二龍,郭支之御”。“上古有郭侯,夏朝的禹即有馭手郭哀。”郭支與郭哀是中國有史籍記載的最早的郭姓人。因此,我國曆史上建都陽城(今河南登封東)等地的夏代人郭支與郭哀,都被後人認為是郭姓人的始祖。
出自商代郭崇之後
據《三一經》記載:商有郭崇。可知商代繼夏代之後也有郭姓。因此,商代郭崇,也被認為是郭姓人的另一位始祖。
出自姬姓
周代虢國的子孫後代是當今郭姓最大、最主要的一支,他們以郭為姓,淵源自姬姓,又多半與河南、山西有關。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發封文王姬昌的弟弟虢叔於東虢,東虢地址在今天河南省滎陽市東北。到了西周末年,周王室衰微,申侯勾結犬戎作亂,周幽王被殺於驪山,周王室被迫東遷。當時,鄭武公與晉文侯輔佐周平王東遷洛陽,立下汗馬功勞,深得平王依重,同時把鄭國從陝西遷到河南虢(即東虢)、鄶之間。為興建鄭國,鄭武公於周平王二年(公元前769年)滅鄶國,平王四年(公元前767年)又吞併東虢。從此,鄭國日漸強盛,引起各諸侯國的不滿。楚國趁機起兵向周平王問罪,率陸渾(地在河南省嵩縣東北)之師,逼近洛陽。周平王大懼,於是把虢叔裔孫虢序封於陽曲(地在今山西太原市北),號曰“虢公”。因虢、郭音同,“虢公”又稱“郭公”,於是,其後代遂成郭姓。
以封地為姓
史載,郭姓始祖有以封地“虢”為姓的,又因虢、郭同聲之轉,故虢、郭二姓互通。
以居處命氏
中國古代有些居住在城、郭、園、池的人,分別以“城”、“郭”、“園”、“池”為姓。其中居住在郭(即外城,古代“郭”字的字義為外城)的人,以居住地為姓氏,形成郭姓。
姓郭的起源?
1、源於姬姓。西周時期,武王封其叔虢仲於西虢(虢通“郭”)。周平王東遷時,西虢遷於河南,改稱南虢,春秋時滅於晉。留在原西虢者史稱小虢,春秋時為秦所滅。周武王封其叔虢叔於東虢,在今河南滎陽北。周平王東遷後,把東虢之地給予東遷有功的鄭國,東虢虢序北遷山西南的平陸,史稱北虢,後滅於晉。後裔徙居太原北的陽曲,號郭公。四個虢國和郭公之後均有郭姓,郭公之後的郭姓是郭氏的主要支派。
2、源於任姓。黃帝封禺虢於任,任氏族也是黃帝時代12個重要氏族之一,地處東臨東夷族,禺虢是任氏族的首領,任姓之祖。禺虢的後裔在夏朝建立了郭國,中山郭氏即出自古郭國。
3、源於地名,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郭,外城,古代在城牆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居於外城的遂以為郭氏,也有以居城郭不同方位而姓東郭、南郭、西郭、北郭,其後代多改姓單姓郭氏。這類郭姓主要發生在先秦時期的北方地區,也無法弄清其族源和姓屬。
4、源自少數民族
①回族,回族郭姓的祖先是西域波斯人伊本·庫斯·德廣貢·納姆,漢名叫做郭廣德。,“庫斯”與“郭氏”諧音,這就是回族人漢字姓的由來。泉州和惠安回族以及遷居在各地的郭姓回族,多為郭廣德的後裔。
②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郭爾羅斯氏、郭爾羅特氏、郭齊里氏,其漢化姓氏均為郭氏。
③源於滿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郭琿氏,源於金國時期女真貴益昆部落,漢義“鉤子”,居黑龍江流域,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漢姓為郭氏。其他還有滿族郭佳氏、郭勒本氏、托勒佳氏、郭齊里氏等。
郭姓的來歷
郭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任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東周初年的虢序為郭姓得姓始祖。
郭氏的由來啊
【歷史淵源】 1、相傳,早在上古夏后氏部落領袖禹的時代(約公元前21世紀),郭姓就已得姓開基。郭姓人的得姓,有相當古老的淵源。
2、出自夏代的郭支和郭哀之後。古書記載“禹乘二龍,郭支之御”。“上古有郭侯,夏朝的禹即有馭手郭哀。”郭支與郭哀是中國有史籍記載的最早的郭姓人。因此,我國曆史上建都陽城(今河南登封東)等地的夏代人郭支與郭哀,都被後人認為是郭姓人的始祖。
3、出自商代郭崇之後。據《三一經》記載:商有郭崇。可知商代繼夏代之後也有郭姓。因此,商代郭崇,也被認為是郭姓人的另一位始祖。
4、出自姬姓,周代虢國的子孫後代是當今郭姓最大、最主要的一支,他們以郭為姓,淵源自姬姓,又多半與河南、山西有關。西周初年,周武王姬發封文王姬昌的弟弟虢叔於東虢,東虢地址在今天河南省滎陽市東北。到了西周末年,周王室衰微,申侯勾結犬戎作亂,周幽王被殺於驪山,周王室被迫東遷。當時,鄭武公與晉文侯輔佐周平王東遷洛陽,立下汗馬功勞,深得平王依重,同時把鄭國從陝西遷到河南虢(即東虢)、鄶之間。為興建鄭國,鄭武公於周平王二年(公元前769年)滅鄶國,平王四年(公元前767年)又吞併東虢。從此,鄭國日漸強盛,引起各諸侯國的不滿。楚國趁機起兵向周平王問罪,率陸渾(地在河南省嵩縣東北)之師,逼近洛陽。周平王大懼,於是把虢叔裔孫虢序封於陽曲(地在今山西太原市北),號曰“虢公”。因虢、郭音同,“虢公”又稱“郭公”,於是,其後代遂成郭姓。
5、以封地為姓,史載,郭姓始祖有以封地“虢”為姓的,又因虢、郭同聲之轉,故虢、郭二姓互通。
6、以居處命氏。中國古代有些居住在城、郭、園、池的人,分別以“城”、“郭”、“園”、“池”為姓。其中居住在郭(即外城,古代“郭”字的字義為外城)的人,以居住地為姓氏,形成郭姓。 [編輯本段]【遷徙分佈】 郭姓族人最初的發源地當是今天的河南、山西、陝西等地。先秦兩漢時期,郭姓族人繁衍之地仍以山西、陝西、河南為主,“太原”郡望在這一時期形成,併成為後來郭姓人繁衍播遷的主要支源,逐漸在陽曲、馮翊、華陽、京兆(今陝西省西安附近)、中山(今屬河北省)、彭城(今江省蘇徐州)、館陶(今屬河北省)、曲沃(今屬山西省)、河內、廣平、邯鄲、河東聞喜、敦煌等地形成望族;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為避戰禍的大批南下遷徙者,郭姓人開始在浙江、江蘇等地散居,南遷者尤以太原郭姓為多;隋唐時期,山西、山東以郭姓為第一大姓。這一時期,除戰亂使得郭姓入居浙江、江蘇、湖北等地外,還形成以華陰郭子儀為始祖的汾陽(今山西省靜樂一帶)望族。後汾陽郭姓後裔嵩入閩成為福建郭姓始祖;從五代到宋元時期,隨著金兵的入主中原及蒙古軍隊南下,迫使郭姓人再度南遷,由此,郭姓人遍佈大江南北;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遷居臺灣,後散居彰化、嘉義、高雄等縣,後發展為臺灣十大姓之一;並有部分人遠徙歐美及東南亞。明清時期,郭姓人已是散佈全國各地。如今,郭姓以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等省最多,上述五省郭姓約佔全國漢族郭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六。郭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十六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一點一。 [編輯本段]【郡望堂號】 1、郡望
太原郡:戰國時置郡。此支郭氏為漢郭全之族所在。漢末大司農郭全代居太原陽曲,生蘊,蘊生準、配、鎮。準,魏雍州刺史,生奕。配,城陽太守,其婿有裴秀、賈充。鎮,尚書郎、昌平侯。鎮七代孫祚,後魏左僕射、東光文貞公。曾孫士謙、士倫。士謙玄孫由為駙馬。士倫,唐倉部員外、深州刺史。曾孫珍,桂州都督。
華陰縣:漢時置。此支郭氏為太原郭氏分支。隋大將軍蒲城公郭榮,......餘下全文>>
郭姓來源是什麼,誰是第一個郭姓氏
郭氏來源有五: 一、“禹乘二龍,郭支之馭”,相傳大禹有兩個護衛馭手叫郭哀和郭支,他們是有史記載的最早的郭姓人。《姓氏考略》:\"夏有郭支,見《抱朴子》。商有郭崇,見《三一經》,...
郭姓最早的來源
郭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任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東周初年的虢序為郭姓肇姓始祖。
郭姓要怎麼自我介紹
可以根據姓氏來源進行介紹,以下是參考內容。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郭姓歷代名人397名,佔總名人數的0.87%,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八位;郭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63%,排在第四十位;郭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75%,排在第二十六位;郭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78%,排在第二十九位。
我國郭姓歷史悠久,名人志士,層出不窮。著名歷史人物有:西漢名俠郭解;東漢漁陽太守郭伋,廷尉郭躬,名學士郭泰;三國魏名謀士郭嘉;西晉哲學家郭象;東晉文學家兼訓詁學家郭璞;唐朝名相郭子儀、郭待舉、郭正一、郭元振,名臣郭震;五代後周太祖郭威;北宋畫家郭忠恕、郭熙;南宋琴家郭沔;元朝科學家郭守敬,紅巾軍首領郭子興;明朝畫家郭詡;清末外交家郭嵩燾,名將郭松林;當代作家、詩人、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家集一身的郭沫若,經濟學家郭大力,物理化學家郭燮賢,地球化學與礦物學家郭承基,力學家兼應用數學家郭永懷、郭仲衡,歷史學家郭廷以,眼科學家郭秉寬,心理學家郭任遠,文學家兼語言學家郭紹虞。
郭璞:河東聞喜(今山西省聞喜)人,東晉文學家、訓詁學家,博學多才。代表作為《遊仙詩》,著有《江賦》等著作。並註釋《爾雅》、《穆天子傳》、《山海經》、《楚辭》等典籍,為後世註疏家所推重。
郭守敬:順德邢臺(今河北省邢臺)人,元朝著名文學家、水利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主持編制了《授時歷》,施行達360年,為中國歷史上施行最久的歷法。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又名郭鼎堂,號尚武,化名吳誠、丁汝常等。四川省樂山縣觀峨鄉沙灣鎮人。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還是國家領導人和社會活動家。
我國郭姓歷史悠久,名人志士,層出不窮。著名歷史人物有:西漢名俠郭解;東漢漁陽太守郭伋,廷尉郭躬,名學士郭泰;三國魏名謀士郭嘉;西晉哲學家郭象;東晉文學家兼訓詁學家郭璞;唐朝名相郭子儀、郭待舉、郭正一、郭元振,名臣郭震;五代後周太祖郭威;北宋畫家郭忠恕、郭熙;南宋琴家郭沔;元朝科學家郭守敬,紅巾軍首領郭子興;明朝畫家郭詡;清末外交家郭嵩燾,名將郭松林;當代作家、詩人、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家集一身的郭沫若,經濟學家郭大力,物理化學家郭燮賢,地球化學與礦物學家郭承基,力學家兼應用數學家郭永懷、郭仲衡,歷史學家郭廷以,眼科學家郭秉寬,心理學家郭任遠,文學家兼語言學家郭紹虞。
姓郭的歷史名人
郭 沔:今浙江省溫州人,南宋時音樂家、琴家、浙派創始者。作《瀟湘水雲》、《泛滄浪》、《飛鳴吟》等曲。
郭 標:廣東省中山人,近現代史上知名海外人士,澳大利亞華僑領袖。
郭子儀:華州鄭縣(今陝西省華縣)人,唐代軍事家。在平息安史之亂,維護國家統一中功績卓著。
郭忠恕:洛陽(今屬河南省)人,宋著名畫家、文字學家。著有《佩 》三卷、《汗簡》等。
郭化若:又名郭俊英,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的軍事學家。曾任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1955年授中將銜,是位集詩人、學者與書法家於一身的將軍,是國內外公認的研究毛澤東軍事思想的
權威。郭化若原來文化水平很低,只上過5年學,全靠自學考入黃埔軍校,學完中學的數理化知識。他從1938年起便研究精深的孫子兵法及其他古代兵書。解放後,他將大量論文彙集成冊,成了
我軍研究軍事辯證法的專家。
郭小川:河北省豐寧人,現代詩人。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祕書長、《人民日報》特約記者。
郭鶴年:祖籍福建省福州,生於柔佛邦新山市,馬來西亞華人企業家,有“亞洲糖王”之稱。......餘下全文>>
郭氏姓氏來源
1、源於姬姓。西周時期,武王封其叔虢仲於西虢(虢通“郭”)。周平王東遷時,西虢遷於河南,改稱南虢,春秋時滅於晉。留在原西虢者史稱小虢,春秋時為秦所滅。周武王封其叔虢叔於東虢,在今河南滎陽北。周平王東遷後,把東虢之地給予東遷有功的鄭國,東虢後裔虢序北遷山西平陸,史稱北虢,後滅於晉。趙簡子開拓晉陽前後(即公元前497年前後),虢序後裔輾轉徙居晉陽及以北地區(今山西太原至忻州、原平一帶)。西虢、東虢、南虢等三國和北虢郭公(虢序,郭序)之後均有郭姓,但郭公之後的郭姓是中華郭氏最大和最主要的支派。[3][4]
郭氏始祖
2、源於任姓。黃帝子部落禺虢為任姓,任氏族也是黃帝時代12個重要氏族之一,地處東夷族。禺虢生禺京,其後裔在夏朝建立了郭國,公元前670年被齊滅掉。中山郭氏即出自古郭國。[5]
3、源於地名,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郭,外城,古代在城牆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居於外城的遂以為郭氏,也有以居城郭不同方位而姓東郭、南郭、西郭、北郭,其後代多改姓單姓郭氏。這類郭姓主要發生在先秦時期的北方地區,也無法弄清其族源和姓屬。[6]
4、源自少數民族
①回族,回族郭姓的祖先是西域波斯人伊本·庫斯·德廣貢·納姆,漢名叫做郭廣德。“庫斯”與“郭氏”諧音,這就是回族人漢字姓的由來。泉州和惠安回族以及遷居在各地的郭姓回族,多為郭廣德的後裔。[7]
②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郭爾羅斯氏、郭爾羅特氏、郭齊里氏,其漢化姓氏均為郭氏。
③源於滿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郭琿氏,源於金國時期女真貴益昆部落,漢義“鉤子”,居黑龍江流域,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漢姓為郭氏。其他還有滿族郭佳氏、郭勒本氏、托勒佳氏、郭齊里氏等。
郭姓的祖先是誰
郭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46位。郭姓來源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來源於虢氏,出自姬姓。郭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18位的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