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民俗文化?
回民有哪些習俗
飲食習俗
回民飲食禁忌較多,如禁食自死物,非宰殺而死的動物都被看作自死物。禁食動物血液,宰殺動物要放盡血。禁食豬肉,農戶亦不養豬。禁食凶禽猛獸,禁食無鰭水產品等。牛、羊、雞、鵝、鴨、鴿以及魚、蝦等是回民的主要食品。回民禁食非經阿訇宰殺的動物,所食畜禽要請阿訇宰殺。阿訇口唸“太思米”下刀,放盡血。這些禁忌根據主要出自《古蘭經》:“禁止你們吃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育非真主之名而宰殺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觸死的、野獸吃剩的動物……”《古蘭經》還說:“凡為勢所迫,非出自願,且不過分的人(雖吃禁物),毫無罪過。因為真主確是至善的,確是至慈的。”
衛生習俗
回民非常講究清潔衛生,這是伊斯蘭文化所倡導的。回民禁食自死動物、凶禽猛獸、動物血液,固有信仰上的因素,也有衛生上的原因。回民十分注意個人衛生,同時,為使空氣潔淨清香,家家都有香爐,常燃芭蘭香。穆斯林在禮拜前要行淨禮,包括沐浴、淨衣、潔處等,主要指淨身。清真寺耳房內掛有淨禮圖,讓青少年穆斯林學習淨禮的程式。寺內設有水房,供穆斯林禮拜前沐浴。淨禮分大淨和小淨,既是禮拜前的沐浴儀式,同時也是指一種身體潔淨狀況。小淨指用水洗身體的部分,大淨指用水清洗全身。以潔身的形式達到清除邪念疑慮,進而達到淨化心靈的目的。
婚姻習俗
歷史上曾有“回女不嫁漢男,回男不娶漢女”的現象,如今回漢團結進步,回漢通婚已不鮮見。但原則上要求雙方信仰一致,婚前漢人要敬(真)主信(伊斯蘭)教,由阿訇起經名(回名),生活習慣隨回。婚俗方面保留了一些伊斯蘭的特色,如婚前一日要請阿訇講經、炸油香待客。正日迎親不請樂班吹打。婚禮由阿訇主持,並由阿訇作證婚人。在阿訇主持下,男女雙方交換“口喚”,即用阿文寫的結婚證書,隨之由阿訇領一對新人讀“伊扎布”即證婚詞。婚宴豐盛,但不以菸酒待客。
喪葬習俗
回族提倡厚養薄葬,對老人生前孝敬厚養,歸真後一律簡易土葬。同時還提倡“速葬”,葬期一般不超過三天。出殯之日,首先為亡人沐浴淨身,裹以白布,然後將其移至經盒內,在阿訇的主持下眾親友為亡人作殯禮,再送遺體去墓地入土埋葬。回族主張節儉辦喪事,不用任何陪葬品,葬制平等,無富貴貧賤之分。也不為死者設靈堂,不掛遺像,不燒錢化紙,唯在屋內晝夜點燃芭蘭香。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10001018.html?fr=qrl3
回族的傳統文化都有哪些
回族分佈在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各地習俗也略有不同,但整體都有相同的習俗:
1.基本信仰伊斯蘭教,宗教的法規融合於民族傳統之中
2.圍繞清真寺而居,凡是有回族的地方一般都會有清真寺,供回族穆斯林禮拜真主。
3.按照教義同族同信仰的男女通婚,一般不與漢族等民族通婚。
4.吃清真食品,忌食豬、馬、騾、驢、狗、貓、猴等蹄子不分偶數瓣且不反芻的獸類等,自死而非阿訇宰殺的牛羊駝家禽等,以及動物的血液等。同時禁忌飲酒。回族小吃眾多,經常製作各種油炸麵食,以及拉麵、釀皮、烤餅、羊雜碎、泡饃等風味餐飲,西北地區回族喜歡喝八寶茶。
5.普遍說漢語,各地回族說各地方言,言語中保留大量來自阿拉伯、波斯和突厥的詞彙,尤其在解釋宗教文獻的時候使用頻繁。回族見面問候常說:“色倆木而來空”,回答問候則說:“瓦而來空色倆木”。
6.普遍使用漢字,部分西北地區回族還用阿拉伯文字母拼寫漢語,但此法已逐漸失傳。
7.衣著服飾普遍和漢族相同,男性帶白帽(也有黑、紅、綠等顏色帽子),女性戴白色的大帽子將頭髮全部包裹進去,也有在頭上別手帕蓋住頭髮,還有的女性戴蓋頭整個包裹頭部只露出面部,雲南和西北地區回族還穿長袍。
8.回族普遍為遜尼派穆斯林教徒,受蘇菲派影響而有四大門宦以及各種小教派。教派的區別大多在宗教活動中的行為表現上區分,唯有哲合忍耶教派的人戴的帽子非常特別可以一眼分辨出來。
9.回族的主要宗教節日為:開齋節(大爾地),古爾邦節(小爾地),聖紀(先知穆罕默德誕辰紀念日),阿舒拉日,登宵夜等。其中開齋節之前的一個月裡為齋月,齋月中回族成年健康男女要在太陽升起前封齋,太陽落山後開齋,在白天禁止一切飲食等。古爾邦節是麥加朝覲的最後一天,回族家庭會在古爾邦節這一天宰牛羊分發給親友、鄰居和窮人等。
回族的文化習俗?
回族是一個非常好客而熱情的民族,有著"持家從儉,待客要豐"的優良傳統,重視待客禮節。當家裡來了客人,主人立即起身相迎讓座,獻上香茶。當南主人與客人愉快交談時,女主人則到廚房準備豐盛飯菜款待客人。
就餐前,要先洗手。入席,謙讓年長者如坐上席。上飯菜之前,主人首先要上蓋碗茶。倒茶水時要當著客人的面將碗蓋揭開,然後盛水加蓋,雙手捧遞。這樣做,一方面表示這盅茶不是別人喝過的餘茶,另一方面表示對客人的尊敬。客人要起立,雙手接茶盅。進餐時,上席長者先動筷子,其他人才能進食。席間,不說汙言穢語,不挑剔食物,不要向碗裡吹氣,也不要用筷子在碗亂攪動,要小口進食。飲水時,不連線吞嚥,不能對著杯盞喘氣飲吮,要一口一口地慢飲。當客人道別時,回族總是滿臉笑容,並一再挽留,一直將客人送出自家大門。
在回族村寨,當別人請你作客時,要答應他,不能隨便謝絕。如有特殊情況不能應邀,要講清原因,表示謝意。
回族的飲食禁忌頗多,主要有:進入清真寺忌抽菸。忌食豬肉以及凡有犬齒且獵食其他動物的猛獸,忌食自死動物,忌食動物的血液。禁止飲酒。在語言上,對食用的畜禽忌說"肥",而說"壯";忌說"殺",而說"宰";忌說"肉",而說"菜",如"牛菜""羊菜"。相互之間不用禁忌物來比喻。
蘊涵於回族民居文化現象上的一些禁忌和禮儀,為我們揭示了雲南回族精神世界的底蘊。在許多回族家庭中尤其是老年人居住的房間裡,是絕對看不到任何有人或動物的圖畫、雕塑的。
回族建房是絕對不看陰陽、風水的,他們至多選擇一下民居的朝向:如喜好坐北朝南、背陰朝陽,喜好平坦、寬敞、乾燥,忌低窪潮溼和易遭山洪水流沖刷處。民居大門一般禁忌向西開,但也不是絕對的,在某種情況下(受到地形的限制),也可以變通。回族民居內部的佈局分配體現"以西為貴",西房通常為老年人居住,西牆是老年人在家禮拜時面對的地方。當老年人做禮拜的時候,切忌旁人從正在禮拜的老人面前走過。
2、節日與祭祀活動中的禮儀及禁忌:回族節日,主要有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三大節日。
開齋節,在伊斯冀湯亂蝗鍘=倘站旁攣攏庹?9日傍晚如見新月,次日即為開齋節;如不見新月,則再封齋1日,共為30日,第二天為開齋節。
古爾邦節,時間為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聖紀節,時間是伊斯蘭教歷的三月十二日。
回族民風民俗的資料
想知道回族民風民俗,很簡單的,我平時都是用一個微信服務號去查詢,叫一號查詢,關注就可以用了,查詢民風民俗,車次,旅遊都有,非常實用的查詢平臺,功能非常多。
回族有什麼傳統文化?
回族服飾是回族特有的文化現象,回族服飾文化是一個歷史悠久、絢爛多彩、積澱豐厚的寶庫。回族服飾的發展變化及多種形態,潛移默化地受到時代、地域以及周邊兄弟民族習慣等影響,但在根本上或者說整體上,是受到伊斯蘭文化對回回民族形成的深厚影響。人類服裝史權威、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布蘭奇·佩尼曾深有感慨的表示:“對服裝歷史的研究,可以說,等於從事一項探險活動,它涉及的領域很廣,而且饒著有興趣。”由於回族服飾是半隨著發展的節奏,就可以幫助我們從巨集觀上把握回族歷史發展的主脈。回族服飾的研究沒有侷限在衣飾、頭飾等直觀服飾的層面上,而是拓展視野,把回族的鞋飾、佩飾、婚禮與喪葬服飾、舞臺表演服飾及學生樣服都收納到考察範圍之內,從而豐富了回族服飾文化的研究內容。各民族服飾這所以千姿百態,除了受到地域環境的影響和社會變革的牽動,還由於各民族具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觀。文化、科學技術 回族人民在文化、科學技術方面的成就很大,對祖國的文化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元代,回回不僅帶來了西亞的天文學、醫學、建築學、音樂等方面的科學文化成就,而且在學習和傳播漢族科學文化技術方面也十分突出。中國的重大發明如造紙術、指南針、火藥等都是經回回商人的介紹傳播到歐洲大陸的。回族天文學家紮馬魯丁於至元四年(1267年)向元世祖忽必烈撰進《萬年曆》,頒行全國,並在北京建立觀象臺,製造渾天儀、敘緯儀、平偉儀、地球儀、方位儀、天球儀和觀象儀等七種天文儀器,在中國天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明代在欽天監裡仍設有“回回曆”專科。回回人亦黑迭兒丁是元代著名的建築學家,他是元大都(北京)宮殿和宮城的設計者和工程組織者,為以後北京故宮以及整個北京的城市建築發展奠定了基礎。 明代回族航海家鄭和,7次率領龐大的船隊遠航,先後到過亞非37個國家和地區。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哥倫布的遠航早半個世紀。航行中繪製的《鄭和航海圖》,是早期海洋地理學的珍貴地圖。 醫學 回回醫學也相當著名。回回醫術在外科和藥物使用上都有顯著療效。其醫藥也有自己的體系,回回醫學家收集改訂名醫藥方,著有《瑞竹堂經驗方》5卷,“以惠斯世”,流傳至今。 文學、哲學、音樂、書畫 在文學、哲學、音飢、書畫方面,回族也有許多創造。元代著名回回詩人、詞人,著有《雁門集》、《薩文錫逸詩》、《西湖十景詞》等詩、詞集,在當時十分有名。元代學者贍思不僅通經學、文史,還鑽研天文、地理、水利、算學等,被當時稱為百科式的學者。李贄是明代著名的回族大哲學家、思想家。他在哲學上認為世間都是實在的,宇宙以物質性的陰陽二氣為基礎·經過無數變化,生出萬物來,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在社會倫理道德上,他公開向封建倫理挑戰,批評男尊女卑思想,反對道家宣揚的“偽道統”。在文學上還提出“童心說”理論,主張創作抒發己見,反對復古摹擬。李贄是中國思想史上的一代大家。 回回的音樂,在元代十分流行。回回樂與西夏樂、中國樂一起,構成了元代宮廷音樂。在發展中,回回音樂成為中國音樂的一部分。元代著名曲作家馬九皋,是當時著名散曲家八人之一,與關漢卿齊名。回族畫家也不少,著名的有元代高克恭,清代改琦。他們的存世作品被視為稀世珍寶。 “花兒”是甘肅、青海等地流傳的民歌,過去當地回民常用“花兒”控訴黑暗、憧憬未來傾訴愛情,現在“花兒”增加了新內容,更為回民所喜聞樂唱
回族的民族習俗都有哪些?
回族主要從事農業,部分經商,與漢族經濟文化聯絡密切,酷愛養花,庭院中繁花似錦,屋內栽養盆花,講究清潔衛生。飲食方面,肉食只限於牛、羊、駝、雞、鴨、鵝、魚。禁食豬、驢、騾、狗等肉。飲食有自己的特點,家庭飲食一般以拉條子、拌麵、揪片子、蒸饃、烤餅和香豆子花捲為主,還有肉湯、羊肉泡饃、蒸肉、清湯牛肉麵、涼粉等獨具風格的食品,回族喜歡飲茶,主要喝磚茶、紅茶、青茶和沱茶。招待客人時,一般還在茶里加上白砂糖和廠棗。服飾方面,散居在城鎮的回族穿著基本上和漢族相同。在回族聚居區,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多戴小帽,穿白色襯衫,外套青色和棕色坎肩。青年婦女愛穿純樸素青的黑色大襟衫襖。已婚婦女一般都要盤頭,戴白色、青色布帽或頭巾。未婚少女一般都梳辮子,不戴頭巾。中青年婦女有佩帶耳環、戒指等金銀首飾的習慣。
回民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回族主要從事農業,部分經商,與漢族經濟文化聯絡密切,酷愛養花,庭院中繁花似錦,屋內栽養盆花,講究清潔衛生。飲食方面,肉食只限於牛、羊、駝、雞、鴨、鵝、魚。禁食豬、驢、騾、狗等肉。飲食有自己的特點,家庭飲食一般以拉條子、拌麵、揪片子、蒸饃、烤餅和香豆子花捲為主,還有肉湯、羊肉泡饃、蒸肉、清湯牛肉麵、涼粉等獨具風格的食品,回族喜歡飲茶,主要喝磚茶、紅茶、青茶和沱茶。招待客人時,一般還在茶里加上白砂糖和紅棗。服飾方面,散居在城鎮的回族穿著基本上和漢族相同。在回族聚居區,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多戴小帽,穿白色襯衫,外套青色和棕色坎肩。青年婦女愛穿純樸素青的黑色大襟衫襖。已婚婦女一般都要盤頭,戴白色、青色布帽或頭巾。未婚少女一般都梳辮子,不戴頭巾。中青年婦女有佩帶耳環、戒指等金銀首飾的習慣。
回族的特別風俗習慣
不吃肉,不抽菸,長的像新疆人,這是主要部分。
回族的文化習俗
回族是中國分佈最廣的少數民族,在居住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稱禮拜寺。公元7世紀中葉,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經海路和陸路來到中國的廣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內地的長安、開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紀,蒙古軍隊西征,西域人大批遷入中國,吸收漢、蒙古、維吾爾等民族成分,逐漸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民族——回族。
語言:回族的通用語為華語,第二語言為阿拉伯語,在回族群內部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 中國回族穆斯林少年日常交往及宗教活動中,回族保留了大量的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詞彙,在邊疆民族地區,回族人民還通曉並使用當地民族的語言,在日常語言表達上,大量使用語氣詞和帶有感情色彩的嘆詞等。城市回族通用漢語。
主要節日:回族有三大節日:開齋節(大爾迪)、宰牲節(小爾迪)、聖紀節,所有節日都與其他穆斯林保持高度一致有著密切的聯絡。
開齋節(大爾迪)
回族穆斯林的齋月,是伊斯蘭教歷九月(萊麥丹月)。回族穆斯林為什麼要封齋呢?據《古蘭經》載,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40歲那年(伊斯蘭教歷九月),安拉開始把《古蘭經》的啟示給他。因此,回族視齋月為最尊貴、最吉慶、最快樂的月份。為了表示紀念,就在每年伊斯蘭教九月封齋一個月。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現的日期而定。
齋月裡,回族穆斯林的生活安排得比平時要豐盛得多。一般都備有牛羊肉、白米、白麵、油茶、白糖、茶葉、水果等有營養的食品。
封齋的人,在東方發白前要吃飽飯。東方發曉後,至太陽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斷絕一切飲食。封齋的目的就是讓人們體驗飢餓和乾渴的痛苦,讓有錢的人真心救濟窮人。通過封齋,回族穆斯林逐步養成堅忍、剛強、廉潔的美德。
當人們封了一天齋,快到開齋時,齋戒的男子大多數都要到清真寺等候。聽見清真寺裡開齋的梆子聲後,就在寺裡吃“開齋飯”了。開齋時,若是夏天,有條件的先吃水果,沒有條件的喝一碗清水或蓋碗茶,而後再吃飯。這主要是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乾渴,而不是飢餓。若在冬天,有的人講究吃幾個棗子後再吃飯。相傳穆罕默德開齋時愛吃紅棗,所以回民現在也有這種習慣。 齋戒期滿,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之———開齋節。
開齋節要過三天,第一天從拂曉開始就熱鬧起來。家家戶戶都要早早起來,打掃院子巷道,給人以清潔、舒適、愉快的感覺。男女老少都換上自己喜愛的新衣服。回族群眾聚會和活動的場所——清真寺,節日裡也都打掃得乾乾淨淨,懸掛起“慶祝開齋節”的巨幅標語和彩燈。
節日中,家家戶戶炸饊子、油香等富有民族風味的傳統食品。同時,還宰雞、羊,做涼粉、燴菜等,互送親友鄰居,互相拜節問候。
新疆地區的回族穆斯林,在節前要掃塵,粉刷房屋。男人要理髮,男女都要沐浴、換新衣。全家吃“粉湯”。這種習俗,在全國各地都大體相同。 有許多回族穆斯林青年在開齋節舉行婚禮,使節日更加熱鬧,展示出絢麗迷人的色彩。
古爾邦節(宰牲節)
“古爾邦”,阿拉伯語音譯“爾德·古爾邦”,意為“犧牲”、“獻身”,故亦稱“宰牲節”、“忠孝節”。大部地區的回族稱為“小爾德”,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一般在開齋節過後七十天舉行。
回族為什麼要宰牲過古爾邦節呢?人類的古代先知之——易卜拉欣夜間受到安拉的啟示命他宰殺愛子伊斯瑪儀獻祭,考驗他的信仰。易卜拉欣把刀磨得閃閃發光,非常鋒利。並問他的兒子:“兒子啊,爸爸真的不忍心下手啊!你走吧。”但是,他的兒子儀斯瑪儀說:“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爸爸,我們是真主的僕人,來到這個世界只為拜萬能至大的主。”當伊斯瑪儀側臥後,易卜拉欣把刀架在兒子的喉頭上。這時他傷心痛哭,淚如溪流。這時,安拉派天仙吉卜熱依勒背來一隻黑頭羚羊作為祭獻,代替了伊斯瑪儀。這......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