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對應五行?
四季有五行屬性?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在天代表四季,春屬木,夏屬火,秋屬金,冬屬水,因為土生萬物,所以流於四季,合為五行。
四季分十二月,寅卯辰屬春,寅卯為木,辰為土;巳午未屬夏,巳午為火,未為土;申酉戌屬秋,申酉為金,戌為土;亥子醜屬冬,亥子為水,醜為土。辰土為水庫,為溼土;未為木庫,為燥土;戌為火庫,為燥土;醜為金庫,為溼土。這樣土分配給季節轉換之月,至於古人為什麼這麼規定,是模仿四時的演化吧!想更深瞭解,對照一下羅盤,會發現更多天干地支八卦五行奇門的對應規律,易經本來就是千古之謎,源頭之事,更是迷中之祕了。天下很少有人說清楚的。
五行與四季有什麼關係
春季屬木,因為春季萬物生髮,與木行曲直相符;木生火,夏季屬火,因夏季炎熱與火行炎上相符;火生土,長夏屬土,與土性厚德相符;土生金,秋季屬金,與金行肅革相符;金生水,冬季屬水,與水行潤下相符。水又生木,冬盡春來。
五行相生相剋的四季五行
春天樹木發芽新生、生長,所以春天可以用木字來概括,春屬木。夏天特別炎熱,我們總是說,太陽真大呀,火球當頭,所以夏屬火。秋天總是一片金燦燦世界,形容秋天總是用金秋十月來形容,所以秋屬金。冬天會下很多雪,雪是水凝結成的,天氣也很冷,跟夏天相反,又聯想到水火不相容這一句,所以水可以用來襯照冬天,冬屬水(也可用其它字來代替水,但是水字較符合我們的固有印象和思維習慣)。人生活在大地上,四季又大地之上輪迴交替,所以人的身體中必有土,土一年四季在影響著人,是人體中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放在中間總攬四方,即夏秋之間,這段時間被命名為長夏,長夏屬土。春天過後是夏天,所以木生火,同理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四象的四象與五行
《子平真詮》:“天地之間,一氣而已,惟有動靜,遂分陰陽。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極動極靜之時,是為太陽太陰;少者初動初靜之際,是為少陰少陽。有是四象,而五行具於其中矣。水者,太陰也;火者,太陽也;木者,少陽也,金者,少陰也;土者,陰陽老少,木火金水衝氣所結也。” 道出了四象與五行的關係:水火即太陰太陽,金木即少陰少陽,土者木金水火所衝結。說明五行由四象演化而來,而這四象又是從陰陽衍生出的。於是乎,五行說雖然不見諸《周易》經文,但也是本乎陰陽。又有:“河圖之數,以一二三四五配六七八九十,先天之道也。故始於太陰之水,而終於衝氣之土,以氣而語其生之序也。蓋未有五行之先,必先有陰陽老少,而後衝氣,故生以土。終之既有五行,則萬物又生於土,而水火木金,亦寄質焉,故以土先之。”五行之土“土”位於四象中間,不包含在四象迴圈週期內,如何正確理解“土”的含義,是正確理解四象與五行的關鍵。《周易參同契》:“日月為易,剛柔相當,土旺四季,羅絡始終,青赤黑白,各居一方,皆秉中宮,戊己之功。”將五行對應時間和過程,《周易參同契》持“土旺四季”,持“土貫穿始終”之說。將五行對應地理四方,《周易參同契》持“土主中宮”之說。在這裡,“土”是太極,是可以分出陰陽的太極。我贊同《周易參同契》的上述觀點,持“土為太極”之說。“土旺四季,羅絡始終”。正是因為有了貫穿始終的“土”,有了時間和過程的始終,一年才可以劃分出“春夏秋冬”四象;生命才可以劃分出“生長老死”四個階段。《周易參同契》“皆秉中宮,戊己之功”。“土”指中央,有了中央,人們才可以區分“東南西北”四方,“東南西北”四方才可以長久存在。《周易參同契》“土旺四季”,因為有“土”,四季才可以周而復始,執行不息。中醫支援“土為太極”的說法。中醫藏象學說認為脾胃為土。人食五穀經過脾胃的運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之氣,即為後天之氣。傳統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 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脾胃之氣為後天太極,是生命所必需的。中醫有“補脾胃,養五臟”的治療法則。古代有土生萬物、土養萬物、土載萬物、土納萬物之說。這萬物自然是指可以歸類於“木火金水”四象的萬物。實質就是——土生木火金水,土養木火金水,土載木火金水,土納木火金水。“木火金水”的產生都來源於“土”,其繼續存在也依賴於“土”。“木火金水”的產生都來源於“土”——這個“土”是先天之“土”。“木火金水”的繼續存在也依賴於土——這個“土”是後天之“土”。將五行對應一年四季,“木火金水”分別對應“春夏秋冬”,土為陰陽——就是日月。日月分則為陰陽,合則為太極。有日月,才有春夏秋冬四季。將來,太陽月亮的壽命到了盡頭,日月沒有了,“春夏秋冬”自然就沒有了——這是因為後天太極變化了。將五行對應四方,“木火金水”分別對應“東南西北”,土為中央。中央可以無限小,小到一個點;可以無限大,大到與天地相同。“土”,可以理解為就是“天地”——有天地才有四方,沒有天地就沒有四方。其實,即使簡單的只將“土”理解為“中央”,四方也是由中央生髮的,沒有中央原點,根本無法劃分東南西北四方。在五行中,“土”為太極,太極分兩儀,就是陰陽(也可說是陰土,陽土),陰陽分四象,就是“木火金水”。“土”不一分為二時,是“太極”。“土”一分為二時,是“陰,陽”,是“陰土”和“陽土”。“土”可四分為“木火金水”,是太極(陰陽)分為四象;“木火金水”可以合為“土”,是四象統一回歸到太極。——這就是五行學說的實質,本質。
四季五行屬性與金命是否相生準確一點
四季五行:春木、夏火、秋金、冬水;陰曆三、六、九、十二月土旺。
金命生在陰曆三月、七月、八月、十二月,肯定是相生的,生在六月、九月視命局組合而定。
五行與四季的飲食保健!
中醫理論中最基本的也最為人所知的是五行理論。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在中醫理論上五行分別配比五臟,肺屬金,肝屬木,腎屬水,心屬火,脾屬土。而五行相互之間又存在著生克乘侮,相生相剋的關係,所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而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相對應的用五行來配比的五臟之間也存在著這樣生克乘侮的關係。所謂肺氣盛則傷肝,肝氣盛則傷脾等等,反之則相生。不過,如果相剋的雙方,處於被克地位的一方過盛,卻會反過來乘侮對方,比如肝氣過盛也會對肺臟造成不良影響,所謂肝火犯肺是也。與五行和五臟的配比相應的還有五味、五色、五志以及相應的五聲、五時、五體、五氣等。五味是指辛入肺,酸入肝,鹹入腎,苦入心,甘入脾。五色是肺金為白,肝木為青,腎水為黑,心火為赤,脾土為黃。五志是肺對應悲,肝對應怒,腎對應恐,心對應喜,脾對應思,五聲是肺為哭,肝為呼,腎為呻,心為笑,脾為歌。五時,肺金對應秋,肝木對應春,腎水對應冬,心火對應夏,脾土對應長夏。五體肺對應皮毛,肝對應筋,腎對應骨髓,心對應脈,脾對應肉。五氣肺為燥,肝為風,腎為寒,心為熱,脾為溼。與五臟互為表裡的還有五腑大腸、膽、膀胱、小腸、胃。《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中有很好的表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貳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閡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面板,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這裡就是告訴人們四季養生中日常生活起居的一些法則。
“五音”和“四季”“五方”和“五行”的配合關係
古人將五音和四季、五方、五行相配:
四季 春 夏 季夏 秋 冬
五聲 角 徵 宮 商 羽
五方 東 南 中 西 北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古人常把五音和四季、五方、五行相配。因此,在古書上常可見到寫某季節時連帶寫到和這個季節相配的音名和方位,如歐陽修《秋聲賦》:“商聲,主西方之音;……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就是把秋季、商音和西方相配合的。這種配合反映了古人對事物的認識。
參考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國古代音律常識
五行態勢,春夏秋冬和四季末季是什麼時候啊?
一年分為四季即是:春:正月(寅)、二月(卯)、三月(辰)。夏:四月(巳)、五月(午)、六月(丹)。秋:七月(申)、八月(酉)、九月(戌)。冬:十月(亥)、十一月(子)、十二月(醜)。一個季節為3個月,每個季節的最後一個月:即是四季末(就是辰月、未月、戌月和丑月)。這四個月的五行屬土,是土旺的月令!所以說“土旺於四季末”(即是說土旺於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 每季的最後一個月)。
五行在四季中旺衰
這些都是八字的基礎 也就是一部分 旺相休囚死 當然不能起到很大作用 結合得時 得地 得勢一起論。 就拿北方來說吧 屬水 冬季也屬水 其實也不符合實際 冬季都比較乾燥 按照中國來說 北方也比南方乾燥 。 所以很多論述都有盲點 。但是這些理論都是以前留下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