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郭姓的來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3日

郭姓的來歷

郭姓起源

相傳,早在上古夏后氏部落領袖禹的時代(約公元前21世紀),郭姓就已得姓開基。郭姓人的得姓,有相當古老的淵源。

出自夏代的郭支和郭哀之後

古書記載“禹乘二龍,郭支之御”。“上古有郭侯,夏朝的禹即有馭手郭哀。”郭支與郭哀是中國有史籍記載的最早的郭姓人。因此,我國曆史上建都陽城(今河南登封東)等地的夏代人郭支與郭哀,都被後人認為是郭姓人的始祖。

出自商代郭崇之後

據《三一經》記載:商有郭崇。可知商代繼夏代之後也有郭姓。因此,商代郭崇,也被認為是郭姓人的另一位始祖。

出自姬姓

周代虢國的子孫後代是當今郭姓最大、最主要的一支,他們以郭為姓,淵源自姬姓,又多半與河南、山西有關。

贊助廣告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發封文王姬昌的弟弟虢叔於東虢,東虢地址在今天河南省滎陽市東北。到了西周末年,周王室衰微,申侯勾結犬戎作亂,周幽王被殺於驪山,周王室被迫東遷。當時,鄭武公與晉文侯輔佐周平王東遷洛陽,立下汗馬功勞,深得平王依重,同時把鄭國從陝西遷到河南虢(即東虢)、鄶之間。為興建鄭國,鄭武公於周平王二年(公元前769年)滅鄶國,平王四年(公元前767年)又吞併東虢。從此,鄭國日漸強盛,引起各諸侯國的不滿。楚國趁機起兵向周平王問罪,率陸渾(地在河南省嵩縣東北)之師,逼近洛陽。周平王大懼,於是把虢叔裔孫虢序封於陽曲(地在今山西太原市北),號曰“虢公”。因虢、郭音同,“虢公”又稱“郭公”,於是,其後代遂成郭姓。

贊助廣告

以封地為姓

史載,郭姓始祖有以封地“虢”為姓的,又因虢、郭同聲之轉,故虢、郭二姓互通。

以居處命氏

中國古代有些居住在城、郭、園、池的人,分別以“城”、“郭”、“園”、“池”為姓。其中居住在郭(即外城,古代“郭”字的字義為外城)的人,以居住地為姓氏,形成郭姓。

郭氏由來故事

郭姓起源參考之一

郭源出於姬姓。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的弟弟姬仲被封在東虢(今河南滎陽東北)。公元前767年,鄭武公因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周平王就把虢地賞給他。這時南方的楚國正想向中原擴張勢力,就以周王無故滅虢為藉口,興師問罪,一直打到京城洛邑附近。周平王很害怕,就把姬仲的後裔姬序找來,封在北虢(今陝西東南李家窯),以平息矛盾。公元前 655年,晉國俯道虞國滅掉北虢。姬序的後人稱為虢氏。古時虢與郭二字通用,虢氏後來轉為郭氏。郭子儀,唐朝大將,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為平定“安史之亂”最主要將領。唐肅宗即位後,郭子儀任關內河東副元帥,他聯合回紇兵馬收復長安、洛陽,因功升中書令,進封汾陽郡王。他一生為國家屢建戰功,唐德宗尊稱他為“尚父”。郭守敬,元朝天文學家、水利學家和數學家,順德邢臺(今屬河北)人。他與王恂、許衡等人共同編制了比過去準確的《授時歷》,施行達360年,是我國曆史上施行最久的歷法。他擅長製造儀器,創造和改進了10多件觀測天象的儀器,並組織了大規模的土地測量工作,重新觀測了二十八宿及其他一些恆星的位置,測定了黃赤交角,達到較高的精確度。

郭姓起源參考之二

郭氏是中國的大姓之一,在全國100大姓中名列第18位,擁有人中佔漢族人口的1%以上。郭氏姓源主要有三:一支出夏代郭支、商代郭崇之後。郭支、郭崇得姓因由不詳,但卻是有史記載的最早的郭姓,因此被後人認為是郭姓之始祖。另一支以居住地為姓氏,如城、郭、園、池之類。郭,意為外城,即在城的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住在外城的人以居處為姓。另一支出自姬姓,為周王族後,因封國名(虢)轉音而成郭姓,這是郭氏最大的一支。

虢國是周朝分封的姬姓諸侯國, 有東虢、西虢、北虢之說,其中、東虢、西虢均系周王姬發所封,開國君主都是周文王姬昌的弟弟。周平王東遷時,鄭武公護駕有功,平王就把虢地賞給了他。這時南方的楚國逐漸強盛起來,楚王正想向中原擴張勢力,就以周平王無故滅虢為名,興師問罪,一直打到洛邑附近。平王大為恐懼,只好找來虢仲的後裔姬序,把他封在北虢(在河南陝縣東南李家窯),號稱郭公(郭、虢古代同音通用)。後來虢被晉國攻滅,子孫便稱為郭氏。

春秋戰國時期,郭氏除留居於今河南,山西、陝西省者外,已播遷於山東、河北。此外,郭氏在漢代又有移居於今內蒙、甘肅、、四川、安徽者。唐代初與唐末,河南郭氏曾兩次向福建遷徙。1127年,宋高宗趙構南逃,大批中原人隨之到了江南,居於江蘇、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兩廣,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遷居臺灣,後展成為臺灣十大姓之一,並有部分人遠徙歐美及東南亞。

在中國歷史舞臺上,郭姓歷代人才濟濟,名人輩出,既有文臣武將,又有王侯皇帝,還有享譽中外的科學家、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等等。對中國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三國時有曹操重要謀士郭嘉;元代有天文學家、水利學家、數學家郭守敬;元末有江淮地區紅巾軍首領郭子興;另外近代最著名的人物還有著名作家、詩人、歷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著名社會活動家郭沫若先生;還有解放戰爭中華東戰鬥英雄郭繼等;當代,美國有著名華人律師郭麗蓮。

於此可見,郭姓英才輩出,代不乏人。

郭姓起源參考之三

郭姓是當今中國第十八大姓,在臺灣排名第十四,總人口占百分之一以上。郭姓出自姬姓,是由虢姓轉化來的。西周初年,周武王封文王的弟弟姬叔於虢,建立了虢國。到西周末年,因為國家弱小,被鄭武公以武力佔領,並聲稱是由於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陽有功。楚莊王因此出兵討伐周朝,周平王因此找到姬叔的後裔姬序,並封他為虢國國君。虢國......餘下全文>>

姓郭的起源?

1、源於姬姓。西周時期,武王封其叔虢仲於西虢(虢通“郭”)。周平王東遷時,西虢遷於河南,改稱南虢,春秋時滅於晉。留在原西虢者史稱小虢,春秋時為秦所滅。周武王封其叔虢叔於東虢,在今河南滎陽北。周平王東遷後,把東虢之地給予東遷有功的鄭國,東虢虢序北遷山西南的平陸,史稱北虢,後滅於晉。後裔徙居太原北的陽曲,號郭公。四個虢國和郭公之後均有郭姓,郭公之後的郭姓是郭氏的主要支派。

2、源於任姓。黃帝封禺虢於任,任氏族也是黃帝時代12個重要氏族之一,地處東臨東夷族,禺虢是任氏族的首領,任姓之祖。禺虢的後裔在夏朝建立了郭國,中山郭氏即出自古郭國。

3、源於地名,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郭,外城,古代在城牆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居於外城的遂以為郭氏,也有以居城郭不同方位而姓東郭、南郭、西郭、北郭,其後代多改姓單姓郭氏。這類郭姓主要發生在先秦時期的北方地區,也無法弄清其族源和姓屬。

4、源自少數民族

①回族,回族郭姓的祖先是西域波斯人伊本·庫斯·德廣貢·納姆,漢名叫做郭廣德。,“庫斯”與“郭氏”諧音,這就是回族人漢字姓的由來。泉州和惠安回族以及遷居在各地的郭姓回族,多為郭廣德的後裔。

②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郭爾羅斯氏、郭爾羅特氏、郭齊里氏,其漢化姓氏均為郭氏。

③源於滿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郭琿氏,源於金國時期女真貴益昆部落,漢義“鉤子”,居黑龍江流域,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漢姓為郭氏。其他還有滿族郭佳氏、郭勒本氏、托勒佳氏、郭齊里氏等。

郭姓的來歷

郭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任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東周初年的虢序為郭姓得姓始祖。

郭姓來源是什麼,誰是第一個郭姓氏

郭氏來源有五: 一、“禹乘二龍,郭支之馭”,相傳大禹有兩個護衛馭手叫郭哀和郭支,他們是有史記載的最早的郭姓人。《姓氏考略》:\"夏有郭支,見《抱朴子》。商有郭崇,見《三一經》,...

郭姓最早的來源

郭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任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東周初年的虢序為郭姓肇姓始祖。

關於姓郭的來源

郭姓的由來

一、得姓淵源

1、出自夏、商時代郭支與郭崇的後代。據《姓氏考略》記載:"夏有郭支,見《抱朴子》。商有郭崇,見《三一經》,此郭氏之始。"看來,郭姓早在我國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

2、以居處為氏。拒《風俗通》上記載:"氏於居者,城、郭、園、池是也。"郭,字義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為氏。在我國大多數的姓氏起源中,這種現象是比較少的。

3、來自炎黃,出自姬姓,古代"郭"與"虢"兩字相通,郭氏即為虢氏,為黃帝姬姓後裔。周武王時封文王弟虢叔(一說虢仲)於西虢,虢仲(一說虢叔)於東虢。周平王時,鄭武公功滅鄶和東虢,建立鄭國,都今河南新鄭,此時平王也不得不認可,併名正言順地將虢叔之地分封給鄭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諸侯王的不滿,於是,位於南方的楚國,從楚莊王時起不斷髮動對周的戰爭,兼併了周圍許多國家。被分封給鄭國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將東虢叔的裔孫序封於陽曲作為補救。由此,號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稱"郭公",其後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稱成虢,在西周滅亡之後,也向東遷移,建都上陽,史稱南虢。後被晉國所滅。西虢東遷時,還有虢國支族留居原地,史稱小虢。後被秦所滅。這些虢國的後代,均以郭為姓。

4、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後梁有成納,後冒姓郭氏;後晉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漢姓;後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隨母適郭氏,故改姓郭。

5、出自古郭國。

二、遷徙分佈

春秋戰國時期,郭氏除留居於今河南、陝西、山西省外,已播遷於山東、河北。至秦、漢時,郭氏有部分人徙居江南。漢代及其以後的較長時期內,太原一直是郭氏的發展繁衍中心。此外,郭氏在漢代又有居於今內蒙、甘肅、四川、安徽者。

三國時吳國有富春人(今屬浙江)郭成。晉代有武昌人(今屬湖北)郭翻,聞喜人(今屬山西)郭璞於西晉末避亂徙居建康(今江蘇南京)。唐初與唐末,河南郭氏曾兩次向福建遷徙:一是唐總章年間光州固始人郭淑翁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闢漳州,在龍溪郭埭鄉安家落戶,又有將將佐郭益,亦隨陳氏父子入閩;一是郭嵩隨王審知從弟王想入閩,家於新寧,子孫傳衍於仙遊、莆田及南安之蓬島鄉。

1127年,宋高宗南逃,大批中原人隨之逃到江南,居於江蘇、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兩廣,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遷居臺灣,後散居彰化、嘉義、高雄等縣,後發展為臺灣十大姓之一,並有部分人遠徙歐美及東南亞。

三、郡望堂號

【堂號】

"尊賢堂":戰國時燕昭王招賢,郭隗對他說:"你有招賢,先從我開始。你對我當賢人尊重,比我賢的人就會找你來了。"於是昭王給他建了宮室曰金臺,並把他當作老師來尊重。於是樂毅、鄒衍、劇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皆來歸附燕國。燕國於是強大起來。

郭姓另外還有"太原"、"華陰"、"馮翊"、"汾陽"等堂號。

【郡望】

太原郡:戰國時置郡。此支郭氏,為漢郭全之族所在。

華陰縣:漢時置。此支郭氏為太原郭氏分支。

汾陽縣:西漢時置。此支郭氏為華陰郭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郭子儀。

馮翊郡:三國時置郡。此支郭氏為太原郭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東漢馮翊太守郭孟儒。

昌樂郡:漢時置郡。此支郭氏為太原郭氏分支,其開基始祖為東漢郭泰之後。

西平郡:東漢置郡。其屬西虢故地的郭氏族人遷徙而去。魏晉時期西平郭氏因郭皇后而顯赫......餘下全文>>

郭氏姓氏來源

1、源於姬姓。西周時期,武王封其叔虢仲於西虢(虢通“郭”)。周平王東遷時,西虢遷於河南,改稱南虢,春秋時滅於晉。留在原西虢者史稱小虢,春秋時為秦所滅。周武王封其叔虢叔於東虢,在今河南滎陽北。周平王東遷後,把東虢之地給予東遷有功的鄭國,東虢後裔虢序北遷山西平陸,史稱北虢,後滅於晉。趙簡子開拓晉陽前後(即公元前497年前後),虢序後裔輾轉徙居晉陽及以北地區(今山西太原至忻州、原平一帶)。西虢、東虢、南虢等三國和北虢郭公(虢序,郭序)之後均有郭姓,但郭公之後的郭姓是中華郭氏最大和最主要的支派。[3][4]

郭氏始祖

2、源於任姓。黃帝子部落禺虢為任姓,任氏族也是黃帝時代12個重要氏族之一,地處東夷族。禺虢生禺京,其後裔在夏朝建立了郭國,公元前670年被齊滅掉。中山郭氏即出自古郭國。[5]

3、源於地名,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郭,外城,古代在城牆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居於外城的遂以為郭氏,也有以居城郭不同方位而姓東郭、南郭、西郭、北郭,其後代多改姓單姓郭氏。這類郭姓主要發生在先秦時期的北方地區,也無法弄清其族源和姓屬。[6]

4、源自少數民族

①回族,回族郭姓的祖先是西域波斯人伊本·庫斯·德廣貢·納姆,漢名叫做郭廣德。“庫斯”與“郭氏”諧音,這就是回族人漢字姓的由來。泉州和惠安回族以及遷居在各地的郭姓回族,多為郭廣德的後裔。[7]

②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郭爾羅斯氏、郭爾羅特氏、郭齊里氏,其漢化姓氏均為郭氏。

③源於滿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郭琿氏,源於金國時期女真貴益昆部落,漢義“鉤子”,居黑龍江流域,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漢姓為郭氏。其他還有滿族郭佳氏、郭勒本氏、托勒佳氏、郭齊里氏等。

郭姓氏的來歷?

【郭氏簡介】  郭是以所居住的地域在城裡命名族稱的。

根椐古籍《尚書·堯典·禹貢》記載,大禹的父親鯀首次創造了“城郭”,據此推論郭姓可能是崇拜鯀的。

郭像四方的城樓的整體形狀,以此為圖騰標誌。居住在東城的稱東郭,居住在西城的稱西郭,居住在南城的稱南郭,居住在北城的稱北郭。

郭姓之郭,特指齊國首都。郭姓始祖禺虢,周文王弟虢仲虢叔,以虢為郭,姬姓別支。

郭姓得姓始祖:城郭得姓 始祖虢公

相關問題答案
關於郭姓的來源?
關於曾姓的來源?
關於鄒姓的來源?
關於鄭姓的來源?
關於趙姓的來源?
關於許姓的來源?
關於何姓的來源?
關於程姓的來源?
關於黃姓的來源?
關於李姓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