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姓羅的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歷史上的名人中哪些姓羅啊?

歷史名人

先古

羅 珠:字懷漢,號靈知,稱大農令,又稱洪崖先生,君用次子;黃帝一百0八世孫,鄶公四十一世孫。生於湖南瀏陽,後徙豫章(江西南昌),卒於漢景帝丙戌二年九月十八日辰時,壽九十一,葬南昌新建縣大平鄉西山大嶺山。為羅姓始祖。

晉代

羅 友:兩晉時期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人,晉室南遷後深受器重,任襄陽太守。 羅企生:晉代政治家,豫章南昌人。多才多藝,曾任武陵太守,為官剛正為人忠直,“企生盡忠”為一代佳話,與其弟的羅遵生被世人稱“忠孝一門”,是最早為羅氏贏得巨大聲譽的人。

唐代

羅士信:唐代軍事家,即隋唐演義中的羅成,濟南歷城人。少年英雄,隋唐之際的一大虎將,在演義評書中,將羅士信描寫成可與神人般的李元霸打個平手的人物,足以看出後人對羅士信這名少年虎將的喜愛程度之深。

贊助廣告

羅 通:唐朝軍事家,隋朝鎮守遼東名將羅藝之孫,為唐抗擊外敵立下赫赫戰功,傳下“羅通掃北”的佳話,贈封護國舍人,一生故事多編劇為中國各地方戲武戲表演,且廣為民間道教立廟祀神至今。

羅 隱:唐代文學家,餘杭人。所作散文小品,筆鋒犀利,魯迅謂其所著〈讒書〉"幾乎全部是抗爭和憤激之談"。

羅 鄴:唐代詩人,餘杭人。有"素有英姿,筆端超絕"之譽,號"詩中虎",為唐代"三羅"之一。

宋代

羅從彥:宋代理學家,字仲素,號豫章先生,南沙劍州劍浦人,閩學四賢之一。 羅 存:宋代畫家,今河南開封人。喜作小景山水畫,極有韻致,時人評價他的畫作,"披圖便知登高望遠,魚鳥往還,浩然有江湖之思"。 羅 點:宋代政治家,江西崇仁人。官至代理兵部尚書。淳熙二年(1175)舉進士第二名,即謂“榜眼”。初授定江軍節度推官,受到漕運使趙汝愚的賞識,薦為太學博士。

贊助廣告

明代

羅洪先:明代理學家,江西吉水人。為嘉靖八年狀元,傳承“王學”之說的儒學家。著有《念庵集》二十二卷,《冬遊記》一卷。

羅 牧:明末清初著名畫家,江西寧都人。工詩文、書畫,喜飲酒,善製茶。其畫林壑森秀,筆法多變,水墨清潤淋漓,畫風深沉粗獷,是“江西畫派”的創始者。

羅貫中:元末明初傑出小說家,今山西太原人。相傳他一生作過"十七史"演義,現存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等,其中代表作《三國演義》(簡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羅 聘:清代著名畫家,為江蘇甘泉(今江都)人。畫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蘭、竹等,無所不工。其筆調奇創,超逸不群,別具一格,為"揚州八怪"之一。其子允紹、允纘,均善畫梅,人稱"羅家梅派"。

近現代

羅隆基:近代著名政治活動家,江西安福人,字努生,又名國琅,筆名生輝、野度。他是中國民主同盟創始人之一,也是最終沒有得到正式平反的六位右派之一。羅先生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奇人,他是唯一一個敢於反抗兩黨威權統治的人。

羅榮桓:現代軍事家,政治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立人和領導人之一。

羅瑞卿:四川省南充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早期著名領導人之一,多次參加並領導著名戰役,戰功卓著,歷任我軍重要職位,建國後被授予“大將”軍銜。 羅盛教:不朽的國際主義戰士,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

羅青長:原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祕密戰線上的傳奇人物。

羅大佑:華語流行樂教父

羅文:流行歌手,被稱為“歌聖” ......餘下全文>>

姓羅的名人歷史上有哪些?

【歷史名人】  羅貫中:元末明初傑出小說家,今山西太原人。相傳他一生作過"十七史"演義,現存有《三國志通俗演義紶、《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等,其中代表作《三國演義》(簡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羅 聘:清代著名畫家,為江蘇甘泉(今江都)人。畫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蘭、竹等,無所不工。其筆調奇創,超逸不群,別具一格,為"揚州八怪"之一。其子允紹、允纘,均善畫梅,人稱"羅家梅派"。羅 存:畫家,今河南開封人。喜作小景山水畫,極有韻致,時人評價他的畫作,"披圖便知登高望遠,魚鳥往還,浩然有江湖之思"。羅 隱:唐代文學家,餘杭人。所作散文小品,筆鋒犀利,魯迅謂其所著〈讒書〉"幾乎全部是抗爭和憤激之談"。羅 鄴:唐代詩人,餘杭人。有"素有英姿,筆端超絕"之譽,號"詩中虎",為唐代"三羅"之一

歷史上姓羅的名人有哪些

羅士信(約600年―622年),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隋末唐初時期猛將。

羅士信原為隋朝齊郡通守張須陀部將,隨其征討農民起義軍,後歸降瓦崗軍,被授以總管之職,在與王世充交戰時重傷被俘。後因不恥王世充,率部降唐,被拜為陝州道行軍總管,槍刺王玄應,智取千金堡,隨李世民平定洛陽,進封絳州總管、剡國公。

武德五年(622年),羅士信在洺水之戰中城破被俘,被劉黑闥殺害,諡號勇,葬於北邙山。

羅藝(?—627年),字子延,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隋末唐初將領、軍閥,寓居京兆雲陽(今陝西涇陽)。隋末任虎賁郎將,駐守涿郡。619年歸唐後,賜其姓李,初封燕公,後晉封燕郡王,助唐擊敗劉黑闥,統領天節軍,鎮守涇州。唐太宗登基後,進封開府儀同三司,位比三公。

羅姓起源100字簡介,歷史上羅姓名人,羅姓的排名。

主要有二

一、是出自壇姓 以國為姓,為顓項帝之孫祝融氏之後裔。

1.句芒發明了捕鳥的“羅”

在古代神話裡,伏羲又叫太嗥,是東方木德之帝,木神句芒是他的輔佐,手裡拿著圓規,共同管理著春天。句芒,鳥的身子,臉面像人一樣五官齊全卻又方方正正的,穿著白色素服。據說,這句芒是少嗥金天氏的兒子,名叫“重”,“佐木德之帝,死為木官之神”。因為重是“立木之官”,《禮記》註疏說:“木初生之時,句屈而有芒角,故云句芒”。句芒輔佐伏羲,管理著12000餘里的東方土地,還從伏羲發明漁網中得到啟發,親自發明瞭捕鳥的“羅”。

2. 遠祖祝融

古代文獻中記載的“祝融”有兩個:一在前,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被尊為赤帝,與伏羲氏、神農氏同為“三皇”(《史記》),或與赫胥氏、尊盧氏同為“三王”(《六韜·大明篇》)。《山海經·海內經》中說:“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沃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禮記·月令》也說:“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另一個“祝融”在後,是顓頊之孫,老童之子黎和吳回。黎和吳回為火正之官,“祝融”則是火正這種職務的名稱。

“祝融氏,號也;祝融,職也,本非人名。黎為祝融,回為祝融,皆職。” (《路史·前紀八》注)現代史學家楊寬在《古史辨·黃帝之制器故事》中認為,古者野蠻之族,恆有守火之司,“祝融”蓋即火正之名,其後因以為氏。史學家羅元鯤主修的新化《羅氏通譜·源流考一》也是這樣說的:“我姓(日方)(起始)自祝融。按祝融有二,皆司火神。一為火帝……一為火官……《急就篇》謂羅為顓頊後,是則老童之子祝融官,非古帝祝融也。”

3. 羅部落

在河南羅山一帶,活動著一個以織網捕鳥為生的羅部落。這個羅部落,便是羅姓的最初先民。這個羅部落,相傳是夏商時代羋部落穴熊的一個分支,與荊楚同祖。大概在穴熊活動於有熊氏之墟 (河南新鄭縣)和熊山(河南郾城縣東35裡)的時候,羅部落便活動於熊山之南280裡的羅山。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載:“羅山,在(羅山)縣南十里,峰巒環抱,隋因以名縣,亦謂之龍山,又名小羅山。縣南百里又有大羅山。”羅山縣的命名,並非小羅山的“峰巒環抱”,而是因羅部落最早活動於這一帶地方而得名。大羅山亦同樣因此而得名。

《左傳,昭公五年》載:“楚子以駟至於羅油”。又說:“吳敗楚於鵲岸,楚子濟於羅油”,次於萊山。俞正燮在《癸已存稿》中認為羅山就是古羅油,為古羅人活動之地。羅部落活動的範圍,有可能到達今湖北羅田縣。羅田與羅山相距不遠,中隔大別山脈,也正是鳥類密集的地方,也成了羅人圍獵鳥獸的理想之地,羅田也因此得名。

到了商代中葉,殷高宗武丁等歷代君王,大肆征伐屬於夏朝殘餘勢力範圍的荊楚,羅是荊楚的分支,自然也遭到同樣的打擊,便隨著荊楚部族躲避而西遷。當荊楚遷到今陝西渭水流域的荊山、楚水時,羅人也遷到楚的北面(今甘肅正寧縣附近)的羅山、羅水一帶。

4. 羅子國

《左傳·桓公十二年》杜預注:“羅,熊姓國。”疏:“《正義》曰:‘羅,熊姓’,《世本》文也。”《世說新語·方正》注引《羅府君別傳》說:“(羅)蓋楚熊姓之後,啟土羅國,遂氏族焉。”其它還可作為佐證的,有“蓋楚君皆以熊為號,疑熊姓,楚所分也”(張樹

注《世本》)。“羅,熊姓羅君也”(《路史·國名紀丙》)。“羅,熊析也”。“濮、羅、歸、越、責、滇、麇、麋、半蠻,皆半分也”(《後紀八》)。

關於壇姓,《說文解字》說:“祝融之後,姓也。”《通志·氏族略》說:“(雲阝)氏,亦作壇,亦作鄖,又去邑作雲。贏姓,子爵,祝融之後,封於羅,號子。”

熊是荊楚的圖騰。穴熊生鬻熊,羅姓子孫由此分支而出。楚君之名每帶一“熊”字,“王名......餘下全文>>

歷史上的羅姓名人

歷史名人

先古

羅 珠:字懷漢,號靈知,稱大農令,又稱洪崖先生,君用次子;黃帝一百0八世孫,鄶公四十一世孫。生於湖南瀏陽,後徙豫章(江西南昌),卒於漢景帝丙戌二年九月十八日辰時,壽九十一,礎南昌新建縣大平鄉西山大嶺山。為羅姓始祖。

晉代

羅 友:兩晉時期襄陽(今湖北省襄樊)人,晉室南遷後深受器重,任襄陽太守。 羅企生:晉代政治家,豫章南昌人。多才多藝,曾任武陵太守,為官剛正為人忠直,“企生盡忠”為一代佳話,與其弟的羅遵生被世人稱“忠孝一門”,是最早為羅氏贏得巨大聲譽的人。

唐代

羅士信:唐代軍事家,即隋唐演義中的羅成,濟南歷城人。少年英雄,隋唐之際的一大虎將,在演義評書中,將羅士信描寫成可與神人般的李元霸打個平手的人物,足以看出後人對羅士信這名少年虎將的喜愛程度之深。

羅 通:唐朝軍事家,隋朝鎮守遼東名將羅藝之孫,為唐抗擊外敵立下赫赫戰功,傳下“羅通掃北”的佳話,贈封護國舍人,一生故事多編劇為中國各地方戲武戲表演,且廣為民間道教立廟祀神至今。

羅 隱:唐代文學家,餘杭人。所作散文小品,筆鋒犀利,魯迅謂其所著〈讒書〉"幾乎全部是抗爭和憤激之談"。

羅 鄴:唐代詩人,餘杭人。有"素有英姿,筆端超絕"之譽,號"詩中虎",為唐代"三羅"之一。

宋代

羅從彥:宋代理學家,字仲素,號豫章先生,南沙劍州劍浦人,閩學四賢之一。 羅 存:宋代畫家,今河南開封人。喜作小景山水畫,極有韻致,時人評價他的畫作,"披圖便知登高望遠,魚鳥往還,浩然有江湖之思"。 羅 點:宋代政治家,江西崇仁人。官至代理兵部尚書。淳熙二年(1175)舉進士第二名,即謂“榜眼”。初授定江軍節度推官,受到漕運使趙汝愚的賞識,薦為太學博士。

明代

羅洪先:明代理學家,江西吉水人。為嘉靖八年狀元,傳承“王學”之說的儒學家。著有《念庵集》二十二卷,《冬遊記》一卷。

羅 牧:明末清初著名畫家,江西寧都人。工詩文、書畫,喜飲酒,善製茶。其畫林壑森秀,筆法多變,水墨清潤淋漓,畫風深沉粗獷,是“江西畫派”的創始者。

羅貫中:元末明初傑出小說家,今山西太原人。相傳他一生作過"十七史"演義,現存有《三國志通俗演義》、《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等,其中代表作《三國演義》(簡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羅 聘:清代著名畫家,為江蘇甘泉(今江都)人。畫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蘭、竹等,無所不工。其筆調奇創,超逸不群,別具一格,為"揚州八怪"之一。其子允紹、允纘,均善畫梅,人稱"羅家梅派"。

近現代

羅隆基:近代著名政治活動家,江西安福人,字努生,又名國琅,筆名生輝、野度。他是中國民主同盟創始人之一,也是最終沒有得到正式平反的六位右派之一。羅先生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奇人,他是唯一一個敢於反抗兩黨威權統治的人。

羅榮桓:現代軍事家,政治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立人和領導人之一。

羅瑞卿:四川省南充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早期著名領導人之一,多次參加並領導著名戰役,戰功卓著,歷任我軍重要職位,建國後被授予“大將”軍銜。 羅盛教:不朽的國際主義戰士,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餘下全文>>

古代人都是怎麼取名字的?

古代人的名字有姓、氏、名、字、號五個部分組成。

姓、氏、名、字、號的歷史由來及演變情況。 一、姓 許慎《說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從女、生,生亦聲。”班固《白虎通德論》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稟天氣所以生者也。” 《左傳·隱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這都說出了“姓”的本義是“生”。因此人們普遍認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緣、血統、血族關係的種族稱號,簡稱族號。作為族號,它不是個別人或個別家庭的,而是整個氏族部落的稱號。據文獻記載,我們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為了“別婚姻”,“明世系”、“別種族”。它產生的時間大約在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時期。 姓是怎麼來的?人們推測,姓的由來與祖先的圖騰崇拜有關係。在原始蒙眛時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圖騰崇拜物,比如說麥穗、熊、蛇等都曾經是我們祖先的圖騰,這種圖騰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標誌。後來便成了這個部落全體成員的代號,即“姓”。由於古代氏族部落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可數的,所以,純正的遠古時代留下來的姓是很少的。 後人據《春秋》整理出來的“古姓”有:媯(今河北涿鹿有媯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風、贏(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歸、曼、羋(楚姓)、隗(原北方少數民族姓)、漆(瞞)、允等22個姓。這些姓中近半數帶女字旁。所以,人們推測,姓的產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會。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學者又從《說文》、《山海經》、甲骨文、金文等較古的文獻中整理出幾十個古姓(約59個,章太炎得52個,他人又從金文中得嫘等7個),這樣加上原有的也不過80幾個,可以想見,這只是遠古實際存在的姓中的一部分,原有的姓肯定不止這些。其他的已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時候的姓決沒有我們今天講的“姓”多。我們這裡可以羅列幾個從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關於姓的數字。 ①北宋以後的封建社會,長期作為兒童識字讀物的《百家姓》(北宋錢塘無名氏編),共收入502個姓氏(其中單姓342個,複姓60個。開頭曰:“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②宋代鄭樵《通志·姓氏略》中統計古代姓氏共有1745個。③明代翰林院編修吳沈等人據當時戶部所藏戶籍編成《皇明千家姓》,收姓氏1968個。(開頭曰:“朱奉天運,富有萬方,聖神文武,道合陶唐……”)④清代康熙帝親自審定《御製百家姓》,(開頭曰:“孔師闕黨,孟席齊樑,高山詹仰,鄒魯榮昌,冉季宗正,遊夏文章……”)⑤清人張澍《姓氏尋源》、《姓氏辨誤》中說古姓氏有5129個。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陸學者閻福卿等曾編輯出版過《中國姓氏彙編》共收姓氏5730個。其中單姓3470個,雙字姓2085個,三字姓163個,四字五字姓12個。臺灣省也出版過《中華姓符》共收姓氏6363個,但裡面有異體字重複收入的情況。⑦據中國語言文字改革工作委員會漢字處1984年的抽樣調查及有關專家的估計,直到今天還在使用的姓氏在3000個以上。(氣象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王大良編《當代百家姓》據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認為:目前,我國常用的姓約400個,按當時人口數算,前100個姓是: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羅,樑宋鄭謝韓唐馮於董蕭,程曹袁鄧許傅沈曾彭呂,蘇盧蔣蔡賈丁魏薛葉閻,餘潘杜戴夏鍾汪田任姜,範方石姚譚廖周熊金陸,郝孔白崔康王丘秦江史,顧侯郎孟龍萬段雷錢湯,尹黎易常武喬賀賴龔文。這100姓佔全國總人口的87%以上。其中李王張劉陳5姓就有3億多人口。李8700萬、王8000萬、張800萬、劉6000萬、陳5000萬。全國各城市的大姓情況也不一樣,如上海前10名的姓是:張王陳李徐朱......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歷史姓羅的名人?
歷史姓王的名人?
歷史姓高的名人?
歷史姓林的名人?
歷史姓杜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姓權的名人?
歷史姓呂的名人?
歷史姓吳的名人?
歷史姓曹的名人?
歷史姓唐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