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有什麼節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土家族有那些傳統節日

一、過年

過年,過年是土家族最大的節日,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到正月十四、十五結束。過大年的時間比漢族提前一天。

『土人度歲,逢月在以二十九為歲,月小則以二十八日』,『相傳土司出兵,正值除日,全民間先期度歲,後遂以為常。』過年的方式很特別:『是日土民供已故土司某神位於堂上,陳以酒醴魚肉,而置亡祖先木主於門後。祭時將牛馬雞太藏諸洞中,老幼男女各屏息以待,謂某神在堂,不敢驚也。』土家人殺年豬後,把豬放在門角後,用蓑衣蓋上,一人持刀守候。若有人從門前經過,即拿刀追趕。趕上了就拉到家裡吃一頓肉。過年時,肉不細節,吃大塊肉,菜不分炒,吃『合菜』,吃大碗酒,年飯用大蒸籠蒸好,吃數日,團年時,關上門,抓緊吃喝,不許說話。大年三十要吃團圓飯,並徹夜守歲。正月初一還要四處拜年。

贊助廣告

正月間最熱鬧的是跳擺手舞。『每歲正月初三至初五六,夜鳴鑼擊鼓,男女聚齊,搖擺吶喊,名曰擺手』。擺手時間:『或正月、或三月、或五月不等』。但大多在正月進行。由於地區家支姓氏不同,有跳三夜、五夜、七夜,也有跳十幾夜的,有的白天黑夜都跳。每個自然村有一個專供跳擺手舞的擺手堂,擺手堂裡設有土王廟,廟前是空曠的坪場,坪場中栽有杉樹,樹上掛有彩燈。擺手人圍著古杉樹轉圈跳舞,其基本動作是單擺、雙擺、迴旋擺三種,其特點是手腳順擺,擺左手出左腳,擺右手出右腳,俗稱『同邊手』。擺手幅度不大,腰膝微曲,擺手的人『男女相攜,蹁躚進退』踩著鼓點跳舞。鑼鼓掛在中央的古樹上,由一人敲打。擺手舞分為大小兩種,大擺手以地區為單位進行,時間長,規模大,內容多,套數全;小擺手則以自然村為單位進行,時間、規模均不如大擺手。大擺手不單是進行擺手活動,還有文武大表演和物資大交流,活動多種多樣,其內容之豐富、規模之巨集大在其他民族中是少見的。

贊助廣告

從正月初一前兩天開始過,第一天稱大年,第二天稱小年。除夕夜,農村人家,戶戶都要在火壟裡架起大火,烤的人面紅耳赤。火壟裡燃燒的大樹兜子叫『火主』,是事先在前幾個月都準備好了的。城鎮人家則多燒白炭。『紅火』預示興旺。這個風俗大約是遠古時的火崇拜的遺風。圍坐聆聽老人講故事。守歲到天亮。

一年之中最鮮亮最激動人心的活動,是從子時交庚時的『除夕』緊接新正開門的『出天行』祈福開始的。接財神、迎喜神、祭祖先、逐癘疫都在這一時刻進行。頓時,鞭炮聲起,山鳴谷應。節日期間,土家人要吃象徵吉祥如意,富富有餘(魚)的『紅曲魚』和大鍋燴菜(或稱合菜)。正月初舉行古老的『擺手舞』會。『擺手舞』又稱『舍日巴』,土家族男女青年身著絢麗多彩的『西蘭卡普』(錦被),打著繡龍鳳的吉祥彩旗,抬上木鼓、在二胡、嗩吶、牛角等樂器的伴秦下起舞,常伴有詩歌,舞姿古樸,曲雅,優美,包括狩獵、軍事、農事、宴會等七十多個動作,形象鮮明,有顯著的民族特點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參加者達萬人之多,場面盛大。此外,耍龍燈,耍獅子,燈會,戲劇,武術等活動為歡樂的土家人帶來無限情趣。

長陽土家人特別重親緣,重友誼,春節時期正是聯絡感情的大好時期。拜年首先是男女依次拜長輩,長輩對晚輩特別是幼輩分別給『打發』,俗稱『壓歲錢』,故俗諺有『大人愛種田,伢們愛過年』之說。趁時,人們走親訪友,相互拜賀,俗話又有『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之說。

在眾節日中,以『過趕年』最具特色。土家族過春節,一般比漢族提前一、兩天,也有提前六、七天的,稱為"趕年"。"趕年"的時間,因姓氏宗支而異。以酉陽縣為例;老寨鄉彭姓,臘月二十九過"趕年";後溪鄉彭姓,臘月二十......餘下全文>>

土家族有哪些屬於他們自己的特別的節日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有:趕年,哭嫁節

土家族的節日

土家族很注重節日活動,全年幾乎每月都有特定的節日,並伴隨許多饒有風趣的民俗活動。

(1)趕年:土家有過趕年的習俗,即比漢族提前一天,月小臘月二十八,月大臘月二十九,吃團年飯,到臘月三十同樣除夕守歲,因此有土家過兩個年的說法。

(2)二月初二:土地菩薩生日,這天以酒和粑粑敬土地神,家家戶戶住屋的當頭,都有一座土地廟,也叫當坊土地,有“不怕客人來得遠,也服當坊土地管”的說法。這一天,人們對天氣晴雨十分關注,農諺有云:“土地公公晒出汗,一碗蕎子打一石;土地公公打了傘,一斗蕎子打一碗”。

(3)清明節:上墳掛青,節日這天,一般的家庭,都要吃豬腦殼肉,有“清明酒醉,豬腦殼有味”的說法。

(4)牛王節:四月十八日這天,傳說是牛王菩薩生日,耕牛要放假休息一日,並給牛喂好料,如黃豆等,打掃牛欄,人們還要殺雞、宰豬,祭祖先。

(5)端午節:有頭、二、三端陽之分。即初五、十五、二十五,以頭端午最為隆重,這天一般都要推豆腐包粽子,接出嫁的女兒女婿回家“過端午”。所謂“有心拜年,端午不遲”,說明這個節日的重要。過端午節,各家都要採集艾蒿、菖蒲、風藤等懸於門首,用這些草藤燒水洗澡,可以去風溼,治皰瘡。因而有“艾葉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劍納千祥”的聯語。喝雄黃酒,給小孩身上抹雄黃,以及繞井宅撒雄黃也是端午節的重要民俗事項,因為雄黃有防蚊蟲蛇蠍的功能。

(6)六月六:晒龍袍,也叫吃新節或嘗新節。土家人在這天將家裡的被子衣服拿出來晒。另外,這天也叫嘗新節,瓜果穀物有的開始成熟,可以吃了,叫做嘗新,要用包穀酒敬神。

(7)月半節:節日時要燒紙錢,所謂月半紙,祭祖先,據說月半前後,死了的祖宗都回來,因而也有人形容月半為鬼節,所謂年小月半大。

鶴峰土家族又把月半節當作女兒節,到了農曆七月十二、十三這兩天,父母要接出了嫁的女兒回家團聚,參加祭祀祖先的活動。也因為這天出門的女子多,到聚居區鄉鎮“趕場”,觀看遊藝活動的姑娘和年輕媳婦多,故又被稱叫作“女兒會”。一般在這天都穿戴打扮格外漂亮,青年男女,自由交往,談情說愛,為青年人的盛會,而且已不僅僅限於某一個少數民族的男女參加。

(8)重陽節:有大重陽小重陽之分。大重陽十九,小重陽初九,上山拾菌子,即所謂撿重陽菌。

(9)洗神:舊時土家族除信奉白 虎神外,還供奉“大、二、三神”(家神),每年冬月初一殺豬宰羊,男女老少著本民族服裝參加“洗神”,擺三牲祭品,由老師(即男巫)手執司刀、令牌、吹牛角招神,跳舞驅邪。然後由一班男女耍火棍(用三尺長的一根竹竿,畫上紅綠顏色,打通竹節,灌上桐油,塞上布條點燃)左右盤旋,跳民族舞蹈。

土家族有什麼特別的節日

元宵節什麼的,不懂就別亂說。

土家族特色節日,有吃新節,牛王節,洗神節,花朝節等等。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是?

土家族節日民俗較多。從節日內容看,有祭祀節日、紀念節日、慶賀節日、社交娛樂及生產性節日五類。其宗教信仰有對自然崇拜和信仰,如土地、岩石、山、河、水等皆為崇拜物件。動植物崇拜:牛、羊、狗等,圖騰崇拜,如鷹、白虎圖騰,特別是以白虎為祖先神,各地都有白虎廟,立有白虎神位,經常祭祀。還有對祖先、鬼神等崇拜。

牛毛大王節 土家人以四月七或十七,四月八或十八為中毛王節。這天一定要殺豬,做大坨肉祭祖,擺筵席招待親友及出嫁姑娘,當地流行講"牛毛大王的故事",傳說古時農民刀耕火種,所獲無幾,餓屍遍地,牛王據實稟告玉皇大帝,大帝看牛王勤儉刻苦,命令牛王下凡到人間傳旨,只准三日一餐,牛王到凡塵瞭解到三日一餐難以活命,於是改為一日三餐。牛王返回覆命,下帝聽了大怒,立即貶牛王為民耕田,終日食草。牛王為民出力,土家人稱其為牛毛大王。據傳牛王下凡時間是四月七或十七,有的則過四月八或十八,作為牛毛大王的生日。每到這天,牛不耕田。用最好的飼料餵養。

趕年節是土家族傳統節日,以“趕年”最為隆重。土家人過大年時間比漢族提前一天,小月為臘月二十八,大月為二十九。為什麼要提前,有幾種傳說:為了抗侯寇打仗而提前。在明嘉靖年間,其先民隨胡宗憲徵矮。於十二月二十九大犒將士,除夕矮寇不備,遂大捷,後人沿之,遂成家風。關於抗倭立功符合歷史事實,《明史》有載。還有關於為了打仗而提前。過趕年節要作糯米粑,殺豬祭祖、煮酒。除夕之夜還要“守年”、“搶年”,即吃過團年飯後,手執吹火筒在房前屋後轉一圈,名曰“出征”,有的手持獵槍上山走一趟曰“模營”,以紀念先人。雖提前一天“趕年”,大年三十晚上還照樣過除夕。有的地方是“初一拜家神,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拜友鄰”。還有各種文娛活動,“玩龍燈”、“盪鞦韆”、“踩高蹺”、“唱難戲”等等。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

我國傳統節日有八個,下面按照公曆日期排列(說明:公曆日期按照2010年。因傳統節日習慣上按農曆計算,所以公曆日期每年會有差異)。

1. 除夕——農曆十二月三十(公曆2月13日)。

2.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公曆2月14日)。

3.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公曆2月28日)。

4. 清明節——農曆二月廿一(公曆4月5日)。

5.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公曆6月16日)。

6.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公曆8月16日)。

7.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公曆9月22日)。

8.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公曆10月16日)。

各個民族都有哪些節日

我國56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 3、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4、侗族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 5、白族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它和“火把節”(又稱星迴節)等民族節日饒有特色。其他主要節慶活動還有大過年、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 6、獨龍族 唯一的傳統節日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絡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7、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曆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8、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0、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採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 13、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節)、端午節、秋夕(中秋節)。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餘下全文>>

土家族有些什麼文化活動

一、居住區域:土家族主要分佈在湖南省西北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的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以及四川省石柱、秀山、酉陽、黔江等縣,與漢、苗等族雜居。

二、風土人情和風俗習慣

1、服飾。土家族女裝為短衣大袖,左襖開襟,滾鑲2~3層花邊,鑲邊筒褲;男裝為對襟短衫。“過趕年”,即提前l~2天過年,是其重要節日。土家族男子穿琵琶襟上衣,纏青絲頭帕。婦女著左襟大褂,滾兩三道花邊,衣袖比較寬大,下著鑲邊筒褲或八幅羅裙,喜歡佩戴各種金、銀、玉質飾物。

2、 住房。土家族愛群居,愛住吊腳木樓。建房都是一村村,一寨寨的,很少單家獨戶。所建房屋多為木結構,小青瓦,花格窗,司簷懸空,木欄扶手,走馬轉角,古香古色。一般居家都有小庭院,院前有籬笆,院後有竹林,青石板鋪路,刨木板裝壁,松明照亮,一家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寧靜生活。

3、習俗。 (1)婚姻:男女多經對歌相愛結婚。有“哭嫁習慣”習慣。女子在出嫁前7-20天開始哭,哭嫁歌有“女哭娘”、“姐哭妹”、“罵媒人”等。開始是輕歌唱,越接近嫁期越悲傷。直到哭的口乾舌噪,兩眼紅腫。他們把是否善於哭嫁作為衡量女子才德的標準。

(2)喪葬。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實行火葬。土司制度時期至今實行土葬,葬禮由土老司主持操辦,土老司祭祀亡人時,將天視窗的紡車倒紡三下,唸經送亡人過天橋上天廷。然後假扮亡人,圍繞“哈哈臺”轉圈出門,死者子女跟隨土老司哭喪,土老司唱喪歌,吹牛角,頓時火炮連天,哭唱哀鳴,極為悲痛,歷時幾天幾夜。然後將裝好遺體的棺木抬上山埋葬。改土歸流至民國時期,土家族喪葬由道士主持,停屍三、五、七日後,由道士根據主人家境做不同等級的道場,有“小十王”、“大十王”、“隔夜素堂”、“一豎桅”、“二豎桅”、“七豎桅”等名稱。一般道場都履行下柳床、開路、薦亡、交牲、上熟、散花辭解、解燈、打燒棺、辭靈、掃堂等具體操作程式。死者親屬披麻戴孝,跟隨道士行喪禮,還請人唱孝歌,以哀弔亡人。新中國成立後,土老司、道士停止活動,以開追悼會唱喪歌代替道場。

3、宗教信仰。受漢族影響在宗教方面,主要迷信鬼神,崇拜祖先。這些神不是他們自己的神。過去有巫師驅鬼。有的地方通道教。每逢年節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進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豬頭、團饊、粑粑、雞鴨和五穀種等。有的在每餐飯前,先用筷子夾少量的菜插在飯上敬默一會兒,表示請已故先人先吃,然後自己才開始食用,農曆六月六日為祭土王,每個村寨都要設擺手堂,將豬頭、果品等祭品放擺手堂前。十月朔日祭冬,宰雞鴨設筵宴客。此外,土家族還敬灶神、土地神、五穀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時祭魯班,祭品除酒肉外,還要一隻大公雞。

白虎崇拜:白虎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土家族自稱是“白虎之後”。相傳,遠古的時候,土家族的祖先巴務相被推為五姓部落的酋領,稱為“廩君”。廩君率領部落成員乘土船沿河而行,行至鹽陽,殺死凶殘的鹽水神女,定居下來。人民安居樂業,自然廩君也深受人們的愛戴。後來廩君逝世,他的靈魂化為白虎昇天。從此土家族便以白虎為祖神,時時處處不忘敬奉。每家的神龕上常年供奉一隻木雕的白虎。結婚時,男方正堂大方桌上要鋪虎毯,象徵祭祀虎祖。 除了進行宗教式的虔誠敬祭,土家人的生活中也隨處可見白虎的影子。其意用虎的雄見來驅惡鎮邪,希翼得到平安幸福。

4、飲食習慣。土家族平時每日三餐,閒時一般吃兩餐;春夏農忙、勞動強度較大時吃四餐。如插秧季節,早晨要加一頓“過早”,“過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湯圓或綠豆粉一類的小吃。據說“過早”餐吃湯圓有五穀豐登、吉......餘下全文>>

土家族六月六日是什麼節日

土家族的六月年:

“六月年”是因土家人歷史一次重要的遷移,完成遷移的這一天是農曆六月二十五,在落居后土家人決定先過一次年,就在這天宰牛祭神,慢慢形成了過“六月年”的習慣。“十月年”是土家人在遷移後為迎接新家園第一個豐收季節而進行的,十月初一,土家人組織起慶祝活動,殺豬喝酒,互相拜年,因而形成了“十月年”。張家界市區域內的白族人在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五有舉行火把節的傳統風俗,這是一個與掃除害蟲、保護莊稼有關的活動。在這天,白族人會舉行預祝莊稼豐收、牲畜肥壯的慶祝儀式。主要活動有祭祖、拜火把、耍火把、點火把、跳火把等。

相關問題答案
土家族有什麼節日?
土家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土族有什麼節日?
保安族有什麼節日?
傣族有什麼節日?
俄羅斯族有什麼節日?
藏族有什麼節日?
布依族有什麼節日?
雲南彝族有什麼節日?
鄂溫克族有什麼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