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姓在白家姓排第幾位?
楊姓在百家姓排第幾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 馮陳諸衛 蔣沈韓楊 第16位
楊氏起源什麼時候?百家姓中排在第幾位?按中國人數又排在第幾?
2005 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顯示,民族構成是:全國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18295萬人,佔總人口的90.56%。楊姓為中國第六大姓氏,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3.08%,在全國分佈極廣,尤以長江流域的省份多楊姓。楊氏人口大約是4千萬
楊姓在百家姓中是排行第幾位的?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 馮陳諸衛 蔣沈韓楊
百家姓“楊”在第幾位
趙 錢 孫 李 周 吳 鄭 王 馮 陳 褚 衛 蔣 沈 韓 楊
楊排第16位。
楊姓起源主要有三:
一、出自姬姓
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黃帝的直系後裔,因此,楊姓的起源,要從黃帝說起。
1世,黃帝:世嗣少典氏。少典氏為諸侯(有熊國君)。母曰附寶,視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有孕,24個月,生帝於軒轅之丘,因名軒轅。國於有熊,故號為有熊氏。長於姬水,故又以姬為姓。納4妃,生25子。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昌意、玄囂、龍苗;二妃方累氏,又名白節,生休及清;三妃彤魚氏,生妃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惡而德充,生蒼林、萬陽。其眾妾之子 16人而已;已得姓者14人,為12姓。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橋山,年110歲,傳子玄囂。
2世,玄囂:名摯,黃帝次子。母螺祖,感大星如虹,下臨華清之祥而生帝。黃帝之世,降清江水,邑於窮桑,故號窮桑氏。國於青陽,因號青陽氏。以金德王天下,遂號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84年崩,壽100歲,葬於雲陽,故後世又曰云陽氏。生子曰嬌極。傳位於兄昌意之子高陽,是為顓頊。
3世,嬌極:玄囂子,未繼位。生子麥嗣位,是為帝嚳。
4世,帝嚳:嬌極子,名(俊-亻)。生而祥靈,年15,佐顓頊帝受封於辛。年30,以水德代高陽氏為天子。以其肇於帝,故號高辛氏,都於亳。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女原),與帝禮祀上帝而生稷;陳鋒氏女曰慶都,有赤龍之祥,孕14月,而生堯于丹陵;有娥氏女曰簡狄,祈於高襟,有飛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儀,生子摯。帝嚳在位70年崩,年105歲,葬於頓丘。子摯嗣立。
5世,后稷:名棄,母有邵氏女,曰姜螈,為帝嚳元妃。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悅而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闢而不踐;徙置平林,適會山林
多人遷之;又棄之渠中冰上,飛鳥以翼覆之。姜螈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因初欲棄之未果,因名為棄。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其遊戲好種樹麻菽,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民皆則之。帝堯聞之,舉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封於邵,號曰后稷,別姓姬氏。后稷卒,子檠璽立。
6世,檠璽:后稷子,襲父職,務稼穡。
7世,叔望:檠璽子,襲父職,務稼穡。
8世,不窟:叔望子,當夏太康政衰失國,不窟不務稼穡,遂失其官,逃竄西北戎狄間。生子曰鞠。
9世,鞠:不窟子。生子曰公劉。
10世,公劉:鞠子,雖在戎狄間,復修后稷之業。鹹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遷國於豳,百姓懷之,多從而保焉。周道之興,實自此始。公劉卒,子慶節立。
11世,慶節:公劉子,國於豳。慶節卒,子皇樸立。
12世,皇樸:慶節子,嗣位豳國。
13世,弗差:皇朴子,嗣位豳國。
14世,毀喻:弗差子,嗣位豳國。
15世,公非:毀喻子,嗣位豳國。
16世,闢方:公非子,嗣位豳國。
17世,高圉:闢方子,嗣位豳國。
18世,侯侔:高圉子,嗣位豳國。
19世,亞圉:侯侔子,嗣位豳國。
20世,雲都:亞圉子,嗣位豳國。
21世,太公:雲都子,嗣位豳國。
22世,組紺:太公子,嗣位豳國。
23世,諸益:組紺子,嗣位豳國。
24世,公叔祖:諸(幸攵皿)子,嗣位豳國。
25世,古公直父:公叔祖子。復修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因薰鬻、戎狄攻擾,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於岐山之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幼,盡歸古公於歧下。及其傍國,聞古公賢,亦多歸之。古公有長子曰泰伯,次日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太任生子昌,有聖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泰伯、次......餘下全文>>
楊姓在百家姓的排名
2007年04月25日全國戶籍人口統計結果顯示:楊姓在我國姓氏排名第6位,人口3400萬左右。 楊姓來源有五: 一、楊侯苗裔說。據《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載,楊出自姬姓,晉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孫)時封次子伯僑於楊(今山西洪洞東南範村東古城一帶),稱楊侯,其子孫以國為姓。 二、女吉姓楊國說。此說不見於傳世文獻,而見諸出土文物(據李學勤《中華姓氏譜》),女吉姓楊據說要早於姬姓楊。 三、羊舌後嗣說。姬姓楊國滅於晉,楊地成為晉大夫羊舌氏的食邑,這樣楊也成為羊舌氏的姓;另說羊舌氏為楊侯伯僑之子,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 四、楊孫孑遺說。據《左傳》記載,秦穆公有大夫名楊孫,因失職而奔於宋,其後裔孫姓楊。 五、出自賜姓或他族他姓改楊姓而來。如三國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部分人姓楊;鮮卑莫胡盧氏被北魏孝文帝改楊姓,福建寧化有林姓遷廣東梅州後改姓楊,另據《北史》記載,楊義臣本姓尉遲氏。 [王( 1)、李( 2)、張( 3)、劉( 4)、陳( 5)、 楊( 6)、]
楊 在百家姓中排第幾
楊姓是當今中國大陸第六大姓,人口眾多,分佈廣泛,在臺灣排名第十,
楊姓譜牒修撰的歷史相當悠久。
漢代劉歆在《七略》中提到與他同時的楊雄有《家牒》,而一些古代地方誌中摘引的《家牒》片斷涉及楊雄身後世。《世說新語》劉孝標註提到數十種南朝士族家譜,其中有《楊氏譜》。《隋書經籍志·譜系類》錄有:《楊氏血脈譜》2卷,《楊氏家譜狀並墓記》1卷,《楊氏支分譜》1卷,《楊氏譜》1卷。此外,古籍中還提到北齊有佚名的《楊愔家傳》。以楊姓和王姓等為多,南北朝時的楊姓大族,已有編撰家譜之風。宋至元明時期,私修的楊姓家譜為數不少。元末戰亂,楊氏衰落,譜也殘缺。明初,分別任司倉、通判的楊氏兄弟罷官家居,商量採擷文獻重修家乘,但不久即相繼去世。為繼承先輩遺志,楊士奇與從兄楊思貽遍訪博求,雖為片紙也謹慎過錄,積十多年努力,編成《楊氏家乘》。《楊氏家乘》第一部分為族譜,以示尊重本始;第二部分為家譜,以示尊重親人;以後依次為楊氏人物事實、哀鞔文字、楊氏人物遺文、贈答之作;末附有助於旁考楊氏行事的名賢文字,總共20卷。清代為私修家譜的大發展的時代,雍正皇帝撰寫了《聖諭廣訓》,下令在各地方宣講,敦促各宗族“修族譜以聯疏遠”,各級官僚及地方士紳起而應之,各宗族聞風仿效,家譜之盛,遂為空前。民國時期,篤宗族、勤譜事之風未曾稍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修譜之風稍歇,20世紀80年代後,因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推動,許多族姓又興起續修、重修之風,如重慶萬州、湖北荊門等地的楊姓組織了不少修譜委員會或理事會,分別致書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國,請同鄉同姓寄去生平業績,以便輯人族譜。這時的家譜,傳統的功能已相當淡化,聯絡感情、光大族姓、多途徑發展鄉里經濟,成為新修家譜族譜的主要目的。久離鄉里的楊姓成員,則通過參與修譜來寄託慎終迫遠的尋根情懷,當然也不排斥衣錦還鄉的驕傲之情。家譜修好後,要定期續修,一則續上後出子孫,二則根據家族內部調節和整合族人的需要,適當修改族規。續修家譜,並不單是循例而行,也是調整族內關係的需要。家譜儲存族譜印好後,譜版安置在小宗祠內,各版片之間用紙搪隔,以免損傷,外用木箱封裝,擱置在高架上,以免受潮。族中如有需要加印族譜的,要經管理小宗祠者問清來歷,如果確是嫡派子孫,備辦好紙張後即到祠中印刷,不得搬到別處,以防版片散失。各房領出家譜多少本,管理小宗祠者要作登記,註明領取時間及領譜人,以便稽查。各家領回的家譜要用木匣裝載,置放在香火之上,或密藏於書房之中,每逢伏天取出晒晾,不能讓其稍有蛀爛之跡。凡逢歲時祭祀,各家帶上原本,到小宗祠集中驗看一次,如發現有鼠齧、油汙、墨浸及磨壞字跡等現象,族中長輩,要在祖宗牌位前對持譜人嚴厲申飭,並當眾罰銀三兩,歸人祠內,以充日後修譜之資。拒不從命的,不得參與祭祀。家譜不得謄抄,不能傳與外人,更不能出售,如有不肖子孫瞞眾覓利,族眾共同驅逐他,從此不許人祠。這類規定,在不少楊姓家譜中,都有或詳或略的交代。
家譜的內容體例根據現存的楊氏家譜來看,主要包括:1.譜序,主要記述族姓的來源,先世德行、宗族的遷徙和本家譜的編修、續修情況。譜序一般由本族名人或請當時的社會名人執筆,詳細敘述族姓的起源、發展和遷徙的全過程。以使後代子孫知道祖先源流和他們輾轉遷徙的艱辛。2.譜例,也稱凡例,說明家譜編修的基本原則,家譜的作用和編修家譜的必要睦。3.世家,記述本族的名人事蹟。4.誥敕,記錄當朝政府對本族人的旌獎文書。5.像贊,收集本族先祖、名人的畫像,在其後寫上讚語,歌頌其功德。6.世系,這是家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自本家族的一世祖以下,每代每人的女名都按輩分......餘下全文>>
百家姓楊姓的來歷
楊姓起源主要有三:
一、出自姬姓
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黃帝的直系後裔,因此,楊姓的起源,要從黃帝說起。
1世,黃帝:世嗣少典氏。少典氏為諸侯(有熊國君)。母曰附寶,視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有孕,24個月,生帝於軒轅之丘,因名軒轅。國於有熊,故號為有熊氏。長於姬水,故又以姬為姓。納4妃,生25子。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昌意、玄囂、龍苗;二妃方累氏,又名白節,生休及清;三妃彤魚氏,生妃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惡而德充,生蒼林、萬陽。其眾妾之子 16人而已;已得姓者14人,為12姓。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橋山,年110歲,傳子玄囂。
2世,玄囂:名摯,黃帝次子。母螺祖,感大星如虹,下臨華清之祥而生帝。黃帝之世,降清江水,邑於窮桑,故號窮桑氏。國於青陽,因號青陽氏。以金德王天下,遂號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84年崩,壽100歲,葬於雲陽,故後世又曰云陽氏。生子曰嬌極。傳位於兄昌意之子高陽,是為顓頊。
3世,嬌極:玄囂子,未繼位。生子麥嗣位,是為帝嚳。
4世,帝嚳:嬌極子,名(俊-亻)。生而祥靈,年15,佐顓頊帝受封於辛。年30,以水德代高陽氏為天子。以其肇於帝,故號高辛氏,都於亳。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女原),與帝禮祀上帝而生稷;陳鋒氏女曰慶都,有赤龍之祥,孕14月,而生堯于丹陵;有娥氏女曰簡狄,祈於高襟,有飛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儀,生子摯。帝嚳在位70年崩,年105歲,葬於頓丘。子摯嗣立。
5世,后稷:名棄,母有邵氏女,曰姜螈,為帝嚳元妃。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悅而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闢而不踐;徙置平林,適會山林
多人遷之;又棄之渠中冰上,飛鳥以翼覆之。姜螈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因初欲棄之未果,因名為棄。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其遊戲好種樹麻菽,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民皆則之。帝堯聞之,舉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封於邵,號曰后稷,別姓姬氏。后稷卒,子檠璽立。
6世,檠璽:后稷子,襲父職,務稼穡。
7世,叔望:檠璽子,襲父職,務稼穡。
8世,不窟:叔望子,當夏太康政衰失國,不窟不務稼穡,遂失其官,逃竄西北戎狄間。生子曰鞠。
9世,鞠:不窟子。生子曰公劉。
10世,公劉:鞠子,雖在戎狄間,復修后稷之業。鹹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遷國於豳,百姓懷之,多從而保焉。周道之興,實自此始。公劉卒,子慶節立。
11世,慶節:公劉子,國於豳。慶節卒,子皇樸立。
12世,皇樸:慶節子,嗣位豳國。
13世,弗差:皇朴子,嗣位豳國。
14世,毀喻:弗差子,嗣位豳國。
15世,公非:毀喻子,嗣位豳國。
16世,闢方:公非子,嗣位豳國。
17世,高圉:闢方子,嗣位豳國。
18世,侯侔:高圉子,嗣位豳國。
19世,亞圉:侯侔子,嗣位豳國。
範0世,雲都:亞圉子,嗣位豳國。
21世,太公:雲都子,嗣位豳國。
22世,組紺:太公子,嗣位豳國。
23世,諸益:組紺子,嗣位豳國。
24世,公叔祖:諸(幸攵皿)子,嗣位豳國。
25世,古公直父:公叔祖子。復修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因薰鬻、戎狄攻擾,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於岐山之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幼,盡歸古公於歧下。及其傍國,聞古公賢,亦多歸之。古公有長子曰泰伯,次日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太任生子昌,有聖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泰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二人乃亡如荊蠻,文身斷髮,以讓季歷。古公卒,季......餘下全文>>
楊姓的姓氏文化
上聯典指北宋哲學家楊時。 八言及以上通用聯立雪表恭,摘星見志,以望立堂。關西堂:東漢時有關西人楊震,博覽明經,登山臨水觴詠;身外無長物,布衣素食琴書;村紀關西舊世家。 七言通用聯關西世第弘農郡;河內家聲光裕堂。 全聯典指楊姓名郡名堂;雲中旭日吊英賢。故而得名。四知堂:楊震當荊州刺史時;千金詩賦重鐘山。 祠開苕左新門第,他和王勃、駱賓王、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 五言通用聯佳氣生朝夕,非常清廉。拒絕行賄者時說:“天知、地知。 是何意態雄且傑。 此聯為明代楊繼盛自題聯。 程門立雪尊師道。此外,楊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光裕堂、賜書堂、崇本堂、清白堂、務本堂、紹興堂、瑞本堂、紹先堂、河東堂、棲霞堂、秦和堂、鴻儀堂、安陽堂、鴻山堂、新楊堂、道南堂、信海堂、北山堂、洪洞堂等。眼裡有餘閒。 此聯為清代抗日名將楊載雲廟聯。 忌我何嘗非賞識;欺人畢竟不英雄。 此聯為清代名將楊芳自題聯,太祖朱元璋曾稱讚他的《鐘山》詩“值千金,姑且賞賜五百。”載福勳名垂宇宙。 上聯典指東漢楊震,列三公之位。下聯典指楊炯。 上聯典出北宋文學家楊時、你知、我知。下聯典指東漢的楊震。 上聯典出明代楊士奇。 三相才華齊鳳闕,傳說其講堂前,有冠雀銜三鱣魚至,楊億。下聯典指東漢楊震,怎麼說沒人知道呢!”後世遂以“四知”為堂號。 此聯為清代書法家楊賓撰書聯。 四言通用聯三公澤世;四傑傳芳;清言見古今、楊榮、楊溥三宰相。下聯典出明代楊廉夫,能詩,是楊姓先人杼公興旺發祥之地,古為陝西之弘農縣,今為陝西之華陰縣;不露文章世已驚,存半點天理積子積孫 郡望 主要有弘農郡、天水郡、河內郡等;修己、克己安分守己;鱣堂集慶,雀館呈祥;孔聖傳家立美名。 堂號 弘農堂。 忍人、讓人莫去害人:弘農,地名,有“程門立雪”傳說,時人稱他是“關西孔子”,行一片公道增福增壽。 此聯為浙江省湖州楊氏宗祠聯。 此聯為清代書法家楊沂孫自題聯。 關西孔夫子,英雄人物宗風範;北宋楊家將,文武衣冠祖廟光。 此聯為江西省上猶縣楊氏宗祠聯
楊姓的天敵是什麼姓氏
姓潘
楊姓的歷史
楊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6。是現時中國第六大姓氏,根據戶籍管理部門的“全國公民身份資訊系統”(NCIIS),楊姓也是第六大姓。1977年中國史學家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關“姓氏”的論文上指出,楊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在做自我介紹時,通常會將“楊”稱作“木易楊”;其實這是錯的,實際上“楊”字的右邊並非“易”,而是“昜”(yáng、音同陽)。
出自姬姓。楊姓出自黃帝之後西周王族.周滅唐(其地約在今山西翼城西)後,周成王把唐地封給他的弟弟唐叔 (唐叔,姬姓,名虞,字子平),並賞給他懷姓九宗。唐叔的兒子燮繼位後,改唐國為晉國,這樣唐叔就成周代晉國的始祖。晉武公(唐叔虞十一世孫)時封次子伯僑於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
出自姞姓。姞姓楊國位於今山西省洪桐縣附近。周宣王滅狄,同時滅姞姓楊國尚父為楊侯。晉獻公滅楊,後封晉悼公之弟於楊,號楊幹。晉平公時,楊又成為叔向的采邑,叔向子羊舌石以邑為氏,改姓楊氏。
少數民族楊姓,氐族楊氏,氐有楊氏,世居仇池
出自揚姓。古時楊揚不分,以邑為氏。古時有「揚氏邑」
源於冒姓,屬於因故改姓為氏。姓氏變化中另一種最普遍的現象,是他姓之人因為養父或主人姓楊而轉從其姓。
源源於變姓,屬於因故轉姓為氏。今浙江省諸暨市的概浦楊氏,本為倪氏所改,望出千乘郡,派接浦江倪氏盈公大宗。倪盈第八世孫倪炤,仕宋為龍圖閣學士,因反對王安石的變法,遭流新訂。當時,倪炤的幼子倪順尚在襁褓之中,匿概浦外家。官府勾之,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得以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