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尚的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5年02月07日

姓尚的有什麼名人啊 詳細點

歷史名人

尚可喜

尚 衡

尚結贊

尚小云

尚可孤

尚君長

尚讓

尚道長

尚野

尚達

尚之信

現代名人

尚可尚可喜,字震陽,祖籍山西,後至遼東。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生於遼寧海城。少年隨父從軍,為明朝戍守邊關。父親戰死後,繼承父業。19歲領兵作戰,駐防在海上。明朝末年,政治腐敗,黨同伐異,爭權奪利,生性耿直的尚可喜遭到奸人陷害。1643年率部起義,棄明投金,因戰功顯赫,部隊被封為“天助兵”。不久,尚可喜晉升為總兵官,繼而被封為智順王。隨清軍入關作戰,行軍3萬里,足跡遍及10餘個省,征戰70餘次,為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加封為平南王,很快又被加封為平南親王,鎮守廣東達20餘年。尚可喜一生戎馬,九死一生效忠清廷,歷太宗、世祖、聖祖三朝,功勳卓著,為清朝完成統一大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康熙十五年一月二十九日(1676年),尚可喜在廣州憂憤成疾而死,時年73歲。為紀念他的功績,清朝政府特意為他建造宗祠、寢園並撥付巨資、田產,封諡號為平南敬親王。有史學家評價說:縱觀尚可喜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叱吒風雲。尚可喜經歷了明、清兩個朝代。其中,最令尚可喜感動、尊敬的便是康熙帝。而讓尚可喜最痛恨的帝王便是崇禎,最令尚可喜鄙視的同僚便是吳三桂。明朝崇禎初年,遼東已經大部分落入後金手中,只有沿海一帶還在防守。作為海防將領,尚可喜曾不止一次上書崇禎,要求其重賢臣、遠小人,為救大明朝於水火而勤政,可崇禎不但依然故我,縱情淫樂,還受奸臣挑唆迫害尚可喜。萬念俱灰的尚可喜見大明氣數已盡,毅然轉戈投誠清廷以事明主,從此開始了他與大清王朝風雨同舟的33載春秋。此後,他深得皇太極、順治、康熙的重用。尤其是與康熙之間更是“情同父子,誼若手足”。因為“勇而善謀”,加之得到了康熙的賞識,至去世前夕,尚可喜官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贊助廣告

尚可喜一生中最鄙視的人便是吳三桂。在尚可喜晚年,駐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起兵反清,清王朝江山岌岌可危,駐守廣東的尚可喜在勢單力薄的情況下,堅決痛擊叛軍。在援軍未到之際,他幾次準備在兵敗時“舉火自焚”或“上吊自殺”,誓死抗擊吳三桂叛軍。康熙十五年,尚可喜已病入膏肓,臨終時,他叫家人攙著遙拜北方:“不能殺賊,死有餘辜。”

康熙十五年一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因病辭世,康熙聞訊,特遣國子監前往致祭,並御賜祭典、祭文,賜諡號為敬。可以說,這是歷朝政府對大臣的最高禮遇。今天,後人們在尚可喜的故鄉海城參觀其陵園時,該會有一種不同的心境吧。

贊助廣告

尚 衡:明朝人,弘治年間進士,官至工科給事中。曾上疏諫止造佛塔,有"臣可無此身,陛下不可有此過"之語。

尚結贊:唐代吐蕃大相。極有才略,伏兵禦寇,屢立戰功。

尚小云:尚小云系七房 之隆公後裔

尚小云(1899—1976),原名德泉,字綺霞。出生於河北省南宮縣,後遷居京師。漢軍旗籍人,為清平南王后裔。祖父尚志銓,曾任清遠縣令。父尚元照,在光緒年間充那王府總管。1905年其父病故,家無收項,生計漸窘,他與三弟尚富霞同投李春福(李洪春之父)門下學戲。工京劇老生。1909年李繼良(清末太監李蓮英之侄)、薛固久(藝名“十二紅”,梆子生角)、孫佩亭(藝名“十三紅”,梆子生角)在北京創立三樂班科(1913年更名“正樂杜”),尚小云兄弟經李春福介紹入三樂坐科。取名尚三錫、尚三霞,與芙蓉草(趙桐珊)、白牡丹(荀慧生)、王三黑、沈三玉、趙三鳳、龐三禿等為同科學友。

尚小云紀念網址:......餘下全文>>

姓尚的有那些名人?

尚可孤 : 唐代尚書右僕射。

尚結贊:唐代吐蕃大相。極有才略,伏兵禦寇,屢立戰功。

尚長道 :宋代詩人

尚仲賢:元代戲曲家。

尚 達:明代岳陽令。

尚 衡:明朝人,弘治年間進士,官至工科給事中。曾上疏諫止造佛塔,有"臣可無此身,陛下不可有此過"之語。

尚可喜:清初遼東人。明朝末年為廣鹿島副將。明亡後,歸服清朝,授總兵官。從徵宣化、代州。順治初從入關,剿李自成,平定湖南、廣東,封為平南王。

尚兆山:清代人。

姓尚的古代名人有誰?

歷史名人   尚可喜   尚 衡   尚結贊   尚小云   尚可孤   尚君長   尚讓   尚道長   尚野   尚達   尚之信   現代名人   尚可尚可喜,字震陽,祖籍山西,後至遼東。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生於遼寧海城。少年隨父從軍,為明朝戍守邊關。父親戰死後,繼承父業。19歲領兵作戰,駐防在海上。明朝末年,政治腐敗,黨同伐異,爭權奪利,生性耿直的尚可喜遭到奸人陷害。1643年率部起義,棄明投金,因戰功顯赫,部隊被封為“天助兵”。不久,尚可喜晉升為總兵官,繼而被封為智順王。隨清軍入關作戰,行軍3萬里,足跡遍及10餘個省,征戰70餘次,為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加封為平南王,很快又被加封為平南親王,鎮守廣東達20餘年。尚可喜一生戎馬,九死一生效忠清廷,歷太宗、世祖、聖祖三朝,功勳卓著,為清朝完成統一大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康熙十五年一月二十九日(1676年),尚可喜在廣州憂憤成疾而死,時年73歲。為紀念他的功績,清朝政府特意為他建造宗祠、寢園並撥付巨資、田產,封諡號為平南敬親王。有史學家評價說:縱觀尚可喜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叱吒風雲。尚可喜經歷了明、清兩個朝代。其中,最令尚可喜感動、尊敬的便是康熙帝。而讓尚可喜最痛恨的帝王便是崇禎,最令尚可喜鄙視的同僚便是吳三桂。明朝崇禎初年,遼東已經大部分落入後金手中,只有沿海一帶還在防守。作為海防將領,尚可喜曾不止一次上書崇禎,要求其重賢臣、遠小人,為救大明朝於水火而勤政,可崇禎不但依然故我,縱情淫樂,還受奸臣挑唆迫害尚可喜。萬念俱灰的尚可喜見大明氣數已盡,毅然轉戈投誠清廷以事明主,從此開始了他與大清王朝風雨同舟的33載春秋。此後,他深得皇太極、順治、康熙的重用。尤其是與康熙之間更是“情同父子,誼若手足”。因為“勇而善謀”,加之得到了康熙的賞識,至去世前夕,尚可喜官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尚可喜一生中最鄙視的人便是吳三桂。在尚可喜晚年,駐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起兵反清,清王朝江山岌岌可危,駐守廣東的尚可喜在勢單力薄的情況下,堅決痛擊叛軍。在援軍未到之際,他幾次準備在兵敗時“舉火自焚”或“上吊自殺”,誓死抗擊吳三桂叛軍。康熙十五年,尚可喜已病入膏肓,臨終時,他叫家人攙著遙拜北方:“不能殺賊,死有餘辜。”   康熙十五年一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因病辭世,康熙聞訊,特遣國子監前往致祭,並御賜祭典、祭文,賜諡號為敬。可以說,這是歷朝政府對大臣的最高禮遇。今天,後人們在尚可喜的故鄉海城參觀其陵園時,該會有一種不同的心境吧。   尚 衡:明朝人,弘治年間進士,官至工科給事中。曾上疏諫止造佛塔,有"臣可無此身,陛下不可有此過"之語。   尚結贊:唐代吐蕃大相。極有才略,伏兵禦寇,屢立戰功。   尚小云:尚小云系七房 之隆公後裔   尚小云(1899—1976),原名德泉,字綺霞。出生於河北省南宮縣,後遷居京師。漢軍旗籍人,為清平南王后裔。祖父尚志銓,曾任清遠縣令。父尚元照,在光緒年間充那王府總管。1905年其父病故,家無收項,生計漸窘,他與三弟尚富霞同投李春福(李洪春之父)門下學戲。工京劇老生。1909年李繼良(清末太監李蓮英之侄)、薛固久(藝名“十二紅”,梆子生角)、孫佩亭(藝名“十三紅”,梆子生角)在北京創立三樂班科(1913年更名“正樂杜”),尚小云兄弟經李春福介紹入三樂坐科。取名尚三錫、尚三霞,與芙蓉草(趙桐珊)、白牡丹(荀慧生)、王三黑、沈三玉、趙三鳳、龐三禿等為同科學友。   尚小云紀念網址:......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尚的名人有哪些

尚父:姜子牙。尚姓的始祖,可算做尚姓的最大名人。

唐朝時,尚姓名人有官任禮部尚書兼侍御史的濮陽人尚衡,以及衛州汲(今河南汲縣)人尚獻甫,還有唐末的農民起義首領尚君長、尚讓兄弟。

清朝有尚可喜,不過……

歷史上姓尚的名人有哪些?

蔣琬,東漢末年零陵郡人,蜀漢進尚書令,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後封為安陽亭侯,接替諸葛亮為丞相。 蔣廷錫,江蘇常熟人,曾任禮部侍郎、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太子太傅。 蔣立鏞,天門人。清嘉慶十六年(1811)狀元。歷任國史館協修及纂修,朝考閱卷官等。任河南鄉試副主考官,出任廣西鄉試主考官。 蔣夢麟,浙江餘姚人,北京大學校長。

歷史上有多少姓尚的名人

尚可孤常: 唐代 尚書 右僕射。 尚結贊:唐代 吐蕃 大相。極有才略,伏兵禦寇,屢立戰功。 尚長道 :宋代詩人 尚仲賢:元代戲曲家。 尚 達:明代岳陽令。 尚 衡:明朝人,弘治年間進士,官至工科給事中。曾上疏諫止造佛塔,有"臣可無此身,陛下不可有此過"之語。 尚可喜:清初遼東人。明朝末年為廣鹿島副將。明亡後,歸服清朝,授總兵官。從徵宣化、代州。順治初從入關,剿李自成,平定湖南、廣東,封為平南王。 尚兆山:清代人。

姓尚的現代名人?

尚小云:河北省南宮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四大名旦之一。他擅演藝高膽大、豪放豁達的古代婦女和少數民族婦女。解放後,歷任陝西省京劇院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等職,1976年病逝,終年76歲。尚派名劇有《梁紅玉》、《漢明妃》、《雙陽公主》、《墨黛》、《昭君出塞》等。   尚和玉(1873~1957),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派武生創始人。原名尚壁,字和玉,為了保護嗓子,尚和玉長期獨居,有人將他的名字倒置過來,稱其為“玉和尚”,有人還戲稱他為“尚老道”,一般人都尊稱他為“尚老將”。生於直隸天津寶坻(今屬天津市)大套村。1957年,尚和玉病故於北京。

中國有幾個人姓尚

姓尚的歷史名人: 尚 長:字子平,漢代名士。為子嫁娶畢,即不復理家事。見三國魏嵇康《高士傳》:“尚長,自子平,河內人。隱居不仕。為子嫁娶畢,敕家事斷之;勿複相關,當如我死矣。”後用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實。唐許渾《村舍》詩之一:“尚平多累自歸難,一日身閒一日安。”明張邦伊《沈嘉則有三楚之遊席上得分字》詩:“知爾尚平家累淺,逢人勝事好相聞。”

尚 讓:唐末黃巢起義軍將領。初從王仙芝起義,王仙芝死後,歸黃巢。大齊政權建立後,任太尉中書令。隨黃巢四處征戰,為黃巢的重要將領。黃巢死後,降唐。

尚 野:保定(今屬河北省)人,元代大臣、學者。累官至集賢侍講學士兼國子祭酒。為官廉介有為,決獄無留滯。文詞典雅,博聞強記,從學者甚眾。

尚 達:陝西省同州(今大荔)人,明代官吏。弘治初,以貢士任岳陽令,縣有澗水為患,尚達命令開渠灌田,時逢天旱,可謂兩得其便。

尚 衡:同州人,明代官吏。弘治年間進士,累官工科給事中,曾上疏諫議,停止建造佛塔,後卒於漢陽太守任上。

尚 雨:山陰(今浙江省紹興)人,清代畫家。善山水、雜畫,松石師郭熙,墨竹瀟灑可愛。

尚 鉞:河南省羅山人,著名歷史學家。1927年入黨,本著歷史為政治服務的原則,編寫了《中國歷史綱要》等多部著作。

尚可孤:唐代東部鮮卑族人,宇文之別種,世居鬆、漠間。初事安祿山,後附史思明。肅宗時降唐,封為神策大將。平叛有攻,累官至檢校尚書右僕射,封馮翊君王。

尚結贊:唐代吐功大相。極有才略,伏兵禦寇,屢立戰功。

尚君長:唐末王仙芝起義軍將領。公元874年與王仙芝同起於長垣,並隨王仙芝轉戰于山東、河南一帶。後被王仙芝派去同楊復光洽談投降之事,中途被唐將擒獲,不久被殺。

尚道長:名大伸,以字行。相州安陽(今屬河南省)人,宋代官吏、學者。以父蔭入官,因屢與上峰爭辨曲直,故抑壓不進。博古多聞,尤嗜《資治通鑑》,亦工詩。有《家集》、《和陶詩》。

尚可喜:遼東(今遼寧省遼陽)人,清初藩王。原為明廣鹿島副將,降後金後,受封智順王,隸漢軍鑲藍旗。順治六年改封平南王,率軍征討南明政權。後告老返鄉,因其子尚之信響應吳三桂叛亂,他受驚嚇而死。

尚之信:尚可喜之子。其父乞歸後,因未能襲爵,遂起兵響應吳三桂叛亂,被任為招討大將,後進號輔德親王。不久反正,襲平南親王之爵,從討叛軍。勝利後,被清廷所逮,賜死。

尚其亨:遼寧省海城人,清代大臣、學者。隸漢軍旗,光緒十八年進士,官至福建布政使。經史詞章以外,陰陽醫相、繪畫金石,均能窺其深奧。

尚小云:河北省南宮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四大名旦之一。他擅演藝高膽大、豪放豁達的古代婦女和少數民族婦女。解放後,歷任陝西省京劇院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等職,1976年病逝,終年76歲。尚派名劇有《梁紅玉》、《漢明妃》、《雙陽公主》、《墨黛》、《昭君出塞》等。

有誰知道姓尚的家譜

南昌瑤湖尚氏始祖尚仲禮,祖籍河南省衛輝府胙城縣。官至南宋兵部右侍郎,兼督兩廣。公老告歸朝廷,理宗念其父子有功,欽賜食邑瑤湖,乃瑤湖尚氏之始祖。

南昌瑤湖尚氏世系

五言律

仲均從好文

景伯永超仁

以宗中興德

大義紹聖明

輔國逢隆運

登朝建偉勲

經綸光典則

孝幼重家庭

述祖思周佐

芳徽定遠成

尚龍紅敬

姓尚的都有哪些歷史人物

歷史名人

尚可喜

尚 衡

尚結贊

尚小云

尚可孤

尚君長

尚讓

尚道長

尚野

尚達

尚之信

現代名人

尚可尚可喜,字震陽,祖籍山西,後至遼東。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生於遼寧海城。少年隨父從軍,為明朝戍守邊關。父親戰死後,繼承父業。19歲領兵作戰,駐防在海上。明朝末年,政治腐敗,黨同伐異,爭權奪利,生性耿直的尚可喜遭到奸人陷害。1643年率部起義,棄明投金,因戰功顯赫,部隊被封為“天助兵”。不久,尚可喜晉升為總兵官,繼而被封為智順王。隨清軍入關作戰,行軍3萬里,足跡遍及10餘個省,征戰70餘次,為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加封為平南王,很快又被加封為平南親王,鎮守廣東達20餘年。尚可喜一生戎馬,九死一生效忠清廷,歷太宗、世祖、聖祖三朝,功勳卓著,為清朝完成統一大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康熙十五年一月二十九日(1676年),尚可喜在廣州憂憤成疾而死,時年73歲。為紀念他的功績,清朝政府特意為他建造宗祠、寢園並撥付巨資、田產,封諡號為平南敬親王。有史學家評價說:縱觀尚可喜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叱吒風雲。尚可喜經歷了明、清兩個朝代。其中,最令尚可喜感動、尊敬的便是康熙帝。而讓尚可喜最痛恨的帝王便是崇禎,最令尚可喜鄙視的同僚便是吳三桂。明朝崇禎初年,遼東已經大部分落入後金手中,只有沿海一帶還在防守。作為海防將領,尚可喜曾不止一次上書崇禎,要求其重賢臣、遠小人,為救大明朝於水火而勤政,可崇禎不但依然故我,縱情淫樂,還受奸臣挑唆迫害尚可喜。萬念俱灰的尚可喜見大明氣數已盡,毅然轉戈投誠清廷以事明主,從此開始了他與大清王朝風雨同舟的33載春秋。此後,他深得皇太極、順治、康熙的重用。尤其是與康熙之間更是“情同父子,誼若手足”。因為“勇而善謀”,加之得到了康熙的賞識,至去世前夕,尚可喜官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尚可喜一生中最鄙視的人便是吳三桂。在尚可喜晚年,駐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起兵反清,清王朝江山岌岌可危,駐守廣東的尚可喜在勢單力薄的情況下,堅決痛擊叛軍。在援軍未到之際,他幾次準備在兵敗時“舉火自焚”或“上吊自殺”,誓死抗擊吳三桂叛軍。康熙十五年,尚可喜已病入膏肓,臨終時,他叫家人攙著遙拜北方:“不能殺賊,死有餘辜。”

康熙十五年一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因病辭世,康熙聞訊,特遣國子監前往致祭,並御賜祭典、祭文,賜諡號為敬。可以說,這是歷朝政府對大臣的最高禮遇。今天,後人們在尚可喜的故鄉海城參觀其陵園時,該會有一種不同的心境吧。

尚 衡:明朝人,弘治年間進士,官至工科給事中。曾上疏諫止造佛塔,有"臣可無此身,陛下不可有此過"之語。

尚結贊:唐代吐蕃大相。極有才略,伏兵禦寇,屢立戰功。

尚小云:尚小云系七房 之隆公後裔

尚小云(1899—1976),原名德泉,字綺霞。出生於河北省南宮縣,後遷居京師。漢軍旗籍人,為清平南王后裔。祖父尚志銓,曾任清遠縣令。父尚元照,在光緒年間充那王府總管。1905年其父病故,家無收項,生計漸窘,他與三弟尚富霞同投李春福(李洪春之父)門下學戲。工京劇老生。1909年李繼良(清末太監李蓮英之侄)、薛固久(藝名“十二紅”,梆子生角)、孫佩亭(藝名“十三紅”,梆子生角)在北京創立三樂班科(1913年更名“正樂杜”),尚小云兄弟經李春福介紹入三樂坐科。取名尚三錫、尚三霞,與芙蓉草(趙桐珊)、白牡丹(荀慧生)、王三黑、沈三玉、趙三鳳、龐三禿等為同科學友。

尚小云紀念網址:......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歷史上姓尚的名人?
姓尚的名人?
古代姓尚的名人?
姓圖的名人?
歷史上姓喬的名人?
姓秦的名人?
姓童的名人?
姓全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姓尤的名人?
搜尋姓常的名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