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服飾特點?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2日

畲族服飾的介紹

畲族男女服飾基本類同於當地漢人。但人口相對集中的閩浙兩地畲族服飾尚存一定的民族特色,尤以閩省畲家婦女特色顯著,並因地域、婚姻狀態而紛呈異彩。閩東北畲族婦女髮式稱為鳳凰髻,16歲前少女用紅絨纏辮子,盤繞頭上,額前留留海,畲族稱為布妮頭。成年已婚婦女髮式畲族稱為山哈娜頭,隨地域不同略有差異。流行於閩侯,福州,古田,連江,羅源和寧德南路飛鸞一帶髮式稱為鳳頭髻。流行於福安和寧德大部分割槽域的髮式稱為鳳身髻,流行於福鼎和霞浦西路髮式稱為鳳尾式。閩南,閩西有的畲村婦女髮式也不同於當地漢人,如漳平,華安,漳浦,長泰等縣畲族婦女髮式為龍船髻。閩北畲族婦女以百根銀簪並配以紅繩,料珠,裝成扇形髻。浙西南畲族婦女髮飾稱為笄。2008年6月7日,畲族服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贊助廣告

畲族服飾的服飾樣式

畲族男子一般穿著色麻布圓領、大襟短衣、長褲。冬天套沒有褲腰的棉套褲。老年男子扎黑布頭巾,外罩背褡。結婚禮服為青色長衫,祭祖時則穿紅色長衫。畲族婦女服飾以象徵萬事如意的“鳳凰裝”最具特色,即在服飾和圍裙上刺繡著各種彩色花紋,鑲金絲銀線;高高盤起的頭髻扎著紅頭繩;全身佩掛叮叮作響的銀器。畲族最喜歡藍色和綠色,紅、黃、黑也頗受歡迎。服飾條紋圖案排列有序,層次分明,衣領上常繡一些水紅、黃色的花紋。畲族服飾特色主要體現在婦女裝扮上,叫鳳凰裝。閩東畲族男子傳統服裝為青黑或藍色的大襟布衫,夏天穿用的大襟麻布衫,耐汗、耐磨、通風透氣效能好,其款式為對襟、無領,用藍布鑲領口,兩肩上襯有棉布“搭肩”。冬天畲族男子穿的大襟布衫,多用棉布縫製,故又稱棉布衫。男婚禮服裝是紅頂黑緞官帽,類似清代官帽,青色或紅色長衫,其襟、胸前繡花紋飾,外套龍鳳馬褂,長衫的襟口和胸前有一方繡有龍的花紋圖案,腳案白色布襪,圓口黑麵布底鞋。 畲族男子的服裝式樣有兩種,一種是平常穿的大襟無領青色麻布短衫;另一種是結婚或祭祖時穿的禮服,紅頂黑緞官帽,青色或紅色長衫,外套龍鳳馬褂,長衫的襟口和胸前有一方繡有龍的花紋圖案,腳案白色布襪,圓口黑麵布底鞋。由於長期以來與漢族雜居,這兩種服裝已經很少有人穿了,他們的裝束已與漢族沒有什麼差別。 畲族婦女的服裝獨具特色,大多是用自織的苧麻布製作,有黑藍兩色,黑色居多,衣服是右開襟,衣領、袖口、右襟多鑲有彩色花邊,一般來說,花多、邊紋寬的是中青年婦女的服裝。她們均系一條一尺多寬的圍裙,腰間還束一條花腰帶,亦叫合手巾帶,寬四釐米,長一米餘,上面有各種裝飾花紋,也有繡上“百年合好”、“五世其昌”等吉祥語句的。還有的是用藍印花布製作的,束上它別有一番風采。衣服和圍裙上亦繡有各種花卉、鳥獸及幾何圖案,五彩繽紛,十分好看。 別外,有些地區的畲族婦方系黑色短裙,穿尖頭有穗的繡花鞋;有的喜愛系入幅羅裙;裙長及腳面,周圍繡有花邊,中間繡有白雲圖案;還有的不分季節,一年到頭穿短褲,褲腳鑲有鋸齒形花邊,裹黑色綁腿,赤腳。畲族婦女的裝飾要數髮式最為引人注目。特別是已婚婦女,她們有將頭髮從後面梳成長筒式髮髻,像一個雞冠形的帽子扣在後腦勺上,發間用紅絨線環束。有的是在頭頂上放一個五六釐米長的小竹筒,把頭髮繞在竹筒上梳成螺形,顯得很別緻。梳頭時,不僅要用茶油和水抹,還要摻以假髮,所以顯得高大、蓬鬆而且光亮。結婚時,小竹筒要用紅布包裹,上飾以銀釵、銀牌,盤繞著石珠串。有的前頂還用銀質頭花圍成環狀,頭花下沿有無數銀球、銀片之類的裝飾品垂落在眼前。未婚少女的髮式比較簡單,只將頭髮梳平繞在頭的周圍,用紅線束緊即可。不過,不少畲族姑娘也剪短髮或梳辮子了。 畲族婦女多帶大耳環、銀手鐲和戒指,外出時戴精緻的斗笠。斗笠是畲族著名的編織工藝品,做工精細,上面有各式細巧的花紋,用二百多條一毫米粗的細竹絲編成,造型優美,再配上水紅綢帶、白綢帶以及各色珠子,更加精緻美觀,成為畲族婦女最喜愛的裝飾品。 畲族服飾特色主要體現在婦女裝扮上,被稱為“鳳凰裝”:紅頭繩扎的長辮高盤於頭頂,象徵著鳳頭;衣裳、圍裙(合手巾)上用大紅、桃紅、杏黃及金銀絲線鑲繡出五彩繽紛的花邊圖案,象徵著鳳凰的頸項、腰身和羽毛;紮在腰後飄蕩不定的金色腰帶頭,象徵著鳳尾;佩於全身的叮噹作響的銀飾,象徵著鳳鳴。已婚婦女一般頭戴“鳳冠”。它是在精製的細竹管外包上紅布帕,懸一條30多釐米長、3釐米寬的紅綾做成的。冠上有一塊圓銀牌,下垂3個小銀牌於前額,稱為“龍髻”,表示是“三公主”戴的鳳冠。畲族婦女的服裝大多是用自織的苧麻布製作,有黑藍兩......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畲族以誰為本民族的祖先,其傳統服飾為什麼

民族起源

瑤族說:關於畲族來源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主張畲瑤同源於漢晉時代長沙的“武陵蠻”(又稱“五溪蠻”),與瑤族同源,持此說者比較普遍。[10] 自古畲族的他稱和部分自稱中都有“畲瑤”、“瑤”、“瑤家”、“山瑤”、“瑤人”等等跟瑤族密不可分的稱呼。

其它說法:此外,畲族族源還有“越族後裔說”、“東夷後裔說”、“河南夷的一支”和“南蠻族的一支”等多種說法。總之,眾說紛紜的畲族族源反映了畲族在其歷史曲折發展和民族形成過程中,同蠻、越、閩、夷以及漢等各族群體彼此互動、混化、交融的關係。

畲族族源歧見很多,但概括起來有外來說和土著說兩種。外來說者認為畲族源於漢晉時代的“長沙武陵蠻”。持這種觀點的主要論據是“武陵蠻”和畲族有共同的盤瓠圖騰信奉。土著說者認為畲族源於周代的“閩”人。“閩”是福建的土著,福建最早的主人,其遺裔就是今天的畲族。“閩”、“畲”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淵源關係。此說的主要論據是“閩”、“畲”之間有著密切的內涵聯絡,即“閩”——“蠻”——“僚”——“畲”一脈相承。

此外,還有人認為畲族源於古代河南“夷”人的一支,是屬於高辛氏近親的一支氏族部落。有的認為畲族源於河南,其祖先是“龍麒”,等等。

總之,關於畲族的來源,目前尚有爭議。

畲族服飾

畲族男女服飾基本類同於當地漢人。但人口相對集中的閩浙兩地畲族服飾尚存一定的民族特色,尤以閩省畲家婦女特色顯著,並因地域、婚姻狀態而紛呈異彩。閩東北畲族婦女髮式稱為"鳳凰髻",16歲前少女用紅絨纏辮子,盤繞頭上,額前留"留海",畲族稱為"布妮頭"。成年已婚婦女髮式畲族稱為"山哈娜頭",隨地域不同略有差異。流行於閩侯,福州,古田,連江,羅源和寧德南路飛鸞一帶髮式稱為"鳳頭髻"。流行於福安和寧德大部分割槽域的髮式稱為"鳳身髻",流行於福鼎和霞浦西路髮式稱為"鳳尾式"。閩南,閩西有的畲村婦女髮式也不同於當地漢人,如漳平,華安,漳浦,長泰等縣畲族婦女髮式為"龍船髻"。閩北畲族婦女以百根銀簪並配以紅繩,料珠,裝成"扇形髻"。浙西南畲族婦女髮飾稱為"笄"。

畲族服飾美術教案

活動目標:

1、教師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讓幼兒通過觀察、發現菜被小青蟲吃了。

3、通過幼兒的討論瞭解小青蟲的外形特徵。

活動準備:

幼兒園種植園

56個民族的服飾特點

苗族:苗族分佈較廣,支系眾多,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繡工藝。裙子則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飾的用料、顏色、款式、刺繡等方面,都極具民族風格。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苗族的銀飾在各民族首飾中首屈一指。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充分顯示了苗族的聰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布衣族:布依族男子上穿對襟或大襟的短衣,下著長褲,也有穿長衫長褲,纏青色或花格頭巾。色調以青藍色或白色為主。婦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著長褲。衣襟、袖口等處鑲彩色花邊,褲腳處也鑲著花邊,頭纏青色或花格頭巾,或將白色印花頭帕搭在頭上,青年女子的胸前還掛著繡有漂亮花紋圖案的圍腰。布依族婦女喜歡佩戴銀質手鐲、耳環、項圈、足蹬尖鼻繡花鞋,布依族服飾整體色調淡雅樸素,與自然界保持著天然的和諧。

侗族: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對襟、左衽和右衽三種,下著長褲,裹綁腿。纏頭布為三米長的亮布,兩斷用紅綠絲線繡著一排鋸齒形的圖案。盛裝時戴“銀帽”,並佩戴其它銀質飾物。女子穿裙時,上身以開襟緊身衣相配,胸部圍青色刺繡的剪刀口狀的“兜領”,裹綁腿;穿褲時,以右衽短衣相配。盛裝時,婦女多穿雞毛裙。也有穿右衽無領上衣,以銀珠為扣,環肩鑲邊,足蹬翹尖繡花鞋。侗族婦女喜歡佩帶銀花、銀帽、項圈、手鐲等銀質飾物。侗族的衣料多為自織自染的“侗布”,有粗紗、細紗之分。侗族婦女擅長刺繡,手工技藝精湛。

瑤族:瑤族各支系服飾存在較大差異,男子服裝以青藍色為基本色調,以對襟、斜襟、琵琶襟短衣為主,也有的穿交領長衫,配長短不一的褲子,扎頭巾、打綁腿,樸實無華。婦女服飾有穿大襟上衣,束腰著褲的;有穿圓領短衣,下著百褶裙的;還有穿長衫配褲的。瑤族服飾的挑花構圖風格獨特,整幅圖案均為幾何紋。瑤族頭飾特點更為突出,有“龍盤”形、“A”字形、“飛燕”形等。瑤族染織業發達,服裝均用自染土布製作,有一套完整的藍靛印染技術。色彩常用紅、綠、黃、白黑五種,服飾製作採用挑花、刺繡、織錦、蠟染等工藝。

白族: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的包頭,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褲子都喜歡用白色和接近白色的淺綠、淺藍等色。白族婦女常將色彩豔麗的圖案繡在掛包、裹背、腰帶、包頭布、鞋等飾物上。淡雅樸實,色調和諧,審美境界高雅。大理的白族男子身著白色對襟上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頭纏白色或藍色頭帕,肩掛手繡掛包。婦女多穿白色或穿淺藍色右衽上衣,下著白色或淺藍色寬褲,腰繫繡花或綴有繡花飄帶的短圍裙,足蹬繡花鞋。

京族:京族服裝服飾特點鮮明,簡便飄逸。男子一般都穿及膝長衣,坦胸束腰,衣袖較窄。婦女則內掛菱形遮胸布,外穿無領、對襟短上衣,衣身較緊,衣袖很窄,下著寬腿長褲,多為黑色或褐色。外出時,外套淡色旗袍式長外衣,衣袖仍然很窄。婦女染黑齒、結"砧板髻"的習俗依然存在於少數婦女當中。京族最有特色的裝飾是他們的斗笠。

壯族:壯族男子多穿對襟的上衣,鈕釦以布結之。胸前縫一個小兜,與腹部的兩個大兜相配,下襬往裡折成寬邊;下短而寬大,有的纏綁腿;扎繡有花紋的頭巾。婦女穿藏青色或深藍色矮領、右衽上衣,衣領、袖口、襟邊都繡有彩色的花邊;下著黑色寬肥的褲子。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有彩色刺繡,下有彩色布貼,色彩絢爛耀眼。扎布貼、刺繡的圍腰,戴繡有花紋圖案的黑色頭巾。節日或趕墟歌場穿繡花鞋。披戴繡花墊肩。婦女的髮式各地有所不同。壯族服飾一般都用自織的土布製成。

黎族:黎族男子一般穿對襟無領上衣和長褲,纏頭巾插雉翎。婦女服飾有地區差異,有些穿黑色圓領貫頭衣,衣服的飾物很多,領口用白綠兩......餘下全文>>

畲族的風俗習慣

畲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散居在我國東南部福建、浙江、安徽、江西、廣東省境內,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廣大山區。

baike.baidu.com/view/2739.htm

中國傳統民族服飾的來歷和特色

中國傳統民族服飾基本上是以華夏族服飾為參考,在日上生活中又添加了自己體現民族心理素質。及在特定的社會生活及自然環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意識。其民族特徵主要表現於服裝的造型、款式撫色彩、材料和服飾件等方面。

怎樣製做一份畲族服裝的手工作品

上網搜

哪裡有賣畲族服飾

你在浙江畲鄉文化保護中心能買到。

相關問題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