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月年有什麼講究?
閏月年有哪些風水講究和禁忌
1、婦女喝閏月茶:武夷山地區有閏月喝茶的風俗,而且主要是婦女喝茶,男人不能參加,只有女性才有資格入席。設宴喝茶由村裡農家婦女輪流作東,並邀請近村來的女客入席。“茶宴”上以茶代酒,相互敬茶,邊喝邊聊,可起到融洽情感,增進鄰里和睦的作用。
2、送母親豬腳和麵線:在臺灣地區,閏月有這樣的習俗:已經嫁出去的女兒需要買一副豬腳和麵線給孃家的母親,通常是兩隻前豬腳和六把面線,面線上面綁紅絲線和春花。
3、忌遷墳:區域性地區有閏月忌遷墳的習俗,說閏月是多出來的一個月,這個月裡鬼門關不開,閏月去世的人要擱到下個月再安葬。
4、送父母閏月鞋:“閏月鞋,閏月穿,閏月老人活一千。”部分地區民俗中,逢閏年閏月,孩子要給父母買雙鞋,以報哺育之恩,祈求父母身體健康、平安。有的地區則是逢閏月年,出嫁的女兒要給母親買鞋。
5、回孃家吃閏月飯:“閏月飯”也叫“六親飯”,每逢閏年閏月,孃家把已經出嫁的女兒請回家中相聚就餐。父母在世時,由父母請;父母不在世的,則由兄弟請。
6、孃家送女兒雨傘、蕉扇:在有些地方,孃家還會在閏月送女兒送雨傘、蕉扇。寓意孃家是女兒的保護傘,祝福女兒早生貴子,為夫家招財,財丁兩旺。
閏月年有什麼說法
2014甲午馬年為閏月年,閏九月。
關於閏月年的習俗、說法不少,有些地方更是還有一些關於閏月年的禁忌,生生讓閏月年過出了和普通年份的不同來。
如果讀讀詩人李賀的《閏月》詩,“帝重光,年重時。七十二候迴環推,天官玉管灰剩飛。今歲何長來歲遲,王母移桃獻天子,羲氏和氏迂龍轡。”詩中道出的閏月年的吉祥寓意,倒更合天增歲月人增壽之意。
所以,在閏月年,愛父母、孝順父母的你,最應該做以下幾件事,既可以為父母增福增壽,也可以為自己帶來好運。
一、買閏月鞋,為父母增福增壽
很多地方,盛行閏月年為父母買鞋的習俗,並有俗話為佐證“閏月鞋,閏月穿,閏月老人活一千”。
所以,成年的子女,都會在閏月年為父母買鞋子,以表達對父母的孝順和祝福,祝福父母健康、平安、長壽。
關於買鞋的時間,各地有所不同。
有的地方,子女是在閏月前的一個月買,好讓父母在閏月的第一天就穿上,福壽延年。
有得地方,子女則是在閏月年前,或者在閏月年初,早早地把鞋子買好,放在家中,說這樣更可以為父母增福增壽。
二、為老人準備壽衣、壽材,祈福延壽
舊時,老人們很重視自己的壽衣、壽材(棺材),六十歲左右的老人就開始考慮這些問題,互相之間還要交流討論。
壽衣是很有講究的。從裡到外、從頭到腳,每件衣服的樣式都有說道,而且要把一年四季的都備齊。壽衣準備好後,老人們每年都會把壽衣拿出來晾晒,接觸陽氣。
壽材的材質、油漆的遍數,則是關注的重點。“某某的壽材已經油漆了幾十遍了”,是老人們很熱衷、羨慕的話題。
因此,只要有條件,壽衣、壽材是要及早著手準備的,才能備齊、備好。
而閏月年,因為比普通年份的十二個月多了一個月,“天增歲月人增壽”是很多地方說法中的共識,所以在閏月年裡準備的壽衣、壽材,祈福延年的效果更為顯著。
因此,有孝心的子女,往往選擇在閏月年為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早早準備好壽衣、壽材(棺材),為老人增壽。
而壽衣是否準備齊全,不僅是老人們所關心的,也是子女們孝心的表現。
三、為老人提前修墳建墓,延年益壽
以前的皇帝,幾乎是在繼位登基之初,就開始為自己建造陵寢,相傳陵寢越早建造好,越會為自己增壽。這種看法由皇帝影響到帝王大臣、富貴之家,後來只要有條件的人家,都會盡量在老人身體還很健康之時,就請高人選擇吉地,並擇日請能工巧匠建造墓地,以為老人延壽之用。
四、回孃家吃閏月飯,閤家團聚愉悅老人的身心
已出嫁女兒回孃家吃閏月飯的習俗,流傳已久。
以前,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出嫁從夫,行動要聽婆家的安排,回孃家也不能隨意,回去住幾天也要聽婆家的吩咐。而在多出來的這一個月裡,孃家就可以接女兒回來,讓嫁出去的女兒和孃家人團聚,也顯示我家女兒是有孃家撐腰的。
其實,這樣做的另一層意思則是,女兒可以得此機會與家人團聚,和父母說說知心話,做一些“貼心小棉襖”才做的事情,讓父母身心愉悅,自然身體健康。
特別強調的是:閏月年不能遷墳、閏月不能下葬的禁忌,有待商榷
有的朋友詢問,他們當地講究閏月年不能下葬的習俗,說閏月是多出來的一個月,這個月裡鬼門關不開,閏月去世的人要擱到下個月後才能安葬。這個禁忌有什麼專業上的解釋?
還有的朋友問:聽說閏月年忌諱遷墳合葬,這是有什麼說道嗎?
閏月的設定,就是為了解決陰陽曆日期與季節發生倒置問題的,每十九年就會有七個閏月,也就是幾乎不到三年就會有一年是閏月年,和普通年份區別不大。
而從專業的角度來講,閏月年並無不能遷墳、下葬的禁忌,這些說法只是流傳於部分地區而已。...餘下全文>>
農曆的閏月是不是四年一次.具體閏哪個月有什麼講究嗎?有規律嗎?
中國農曆作為陰陽曆的一種,每月的天數依照月虧而定,一年的時間以12個月為基準,平年比一回歸年少約11天。為了合上地球圍繞太陽執行週期即迴歸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個月,增加的這個月為閏月。在加有閏月的那一年有13個月,歷年長度為384或385日,這一年也稱為閏年。
農曆置閏月是為了協調回歸年與農曆年的矛盾。
迴歸年與農曆年有什麼矛盾呢?先記住:迴歸年的總長度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長度為29.5306日。
十二個朔望月構成農曆年,長度為29.5306×12=354.3546日,比迴歸年少10.88天即將近11天,每個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農曆年某年春節為大雪紛飛的冬天,第二年的春節就會在季節上提前11天,第16個農曆年就會出現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個朔望月構成農曆年,長度為29.5306×13=383.8978日,比迴歸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規定製定曆法,就會出現天時與曆法不合、時序錯亂顛倒的怪現象——這就是矛盾。
為了克服這一缺點,我們的祖先在天文觀測的基礎上,找出了“閏月”的辦法,保證農曆年的正月到三月為春季,四月到六月為夏季,七月到九月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為冬季,也同時保證了農曆歲首在冬末春初。
農曆年中月以朔望月長度29.5306日為基礎,所以大月為30日,小月為29日。為保證每月的頭一天(初一)必須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 需要通過嚴格的觀測和計算來確定。因此,農曆中連續兩個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還出現過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連續 四個月是大月的罕見特例。
那麼多長時間加一個閏月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求出迴歸年日數與朔望月的日數的最小公倍數:我們希望m個迴歸年的天數與n個朔望月的天數相等,也就是應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這個等式中我們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們的比例:
這個比例的近似值分別為:
在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迴歸年的數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數目。例如第六個分數式 表示19個迴歸年中必須加7個閏月。
19個迴歸年中加7個閏月的結果比較:
19個迴歸年=19×365.2422=6939.6118(天)
一個朔望月有29.5306天,235個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個迴歸年中加7個閏月後,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時9分多,這已經是夠精確的了。
所以,農曆就採用了19年加7個閏月的辦法,即“十九年七閏法”,把迴歸年與農曆年很好地協調起來,使農曆的元旦(春節)總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個朔望月稱之為“閏周”。
農曆置閏的方法可以使農曆年的平均長度接近迴歸年,而農曆中的月又有鮮明的月相特徵,保持了公曆和陰曆兩全其美的特點。
現在置閏的方法是兩個冬至之間,如僅有12個月則不置閏,若有13個月即置閏。置閏的月從“冬至”開始,當出現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這個月就是閏月,其名稱是在前個月的前面加一個“閏”字。
農曆閏哪個月?決定於一年中的二十四個節氣。
我國農曆將二十四個節氣分為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
農曆以月亮為週期(陰曆),十二個月曆總共約有354天;再配合年曆(陽曆),年曆則是根據地球公轉所形成的四季變化而得的週期所編制。而月曆較年曆短, 兩者相差了11天,因此,便要每19年加多7個閏月來填補誤差。而決定那一個月做閏月......餘下全文>>
關於閏年的說法
閏年(leap year),在公曆(格里曆)或夏曆中有閏日的年份,以及在中國舊曆農曆中有閏月的年份。地球繞太陽執行週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 365.24219天)即一回歸年(tropical year)。公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迴歸年短約0.2422 日,所餘下的時間約為四年累計一天,於第四年加於2月,使當年的歷年長度為366日,這一年就為閏年。現行公曆中每400年有97個閏年。夏曆的平年只有 354日,比12個朔望月短0.3671日,為使每月初一與月朔相合,規定每30年中有11年的年底增加1日,這一年的歷年有355日,即為閏年。中國舊曆農曆作為陰陽曆的一種,每月的天數依照月虧而定,一年的時間以12個月為基準,平年比一回歸年少約11天。為了合上地球圍繞太陽執行週期即迴歸年,每隔 2到4年,增加一個月,增加的這個月為閏月。在加有閏月的那一年有13個月,歷年長度為384或385日,這一年也稱為閏年。
按照每四年一個閏年計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這樣經過四百年就會多算出大約3天來,因此,每四百年中要減少三個閏年。所以規定,公曆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的才是閏年,不是400的倍數的就是平年。
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
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
閏年早立春有什麼講究
這個好啊,推薦 民諺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說法。春種秋收,關鍵在春。舊俗立春,既是一個古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 山西民間流行著春字歌:“春日春風動,春江春水流。春人飲春酒,春官鞭春牛。”講的就是打春牛的盛況。 舊俗立春前一日,有兩名藝人頂冠飾帶,一稱春官,一稱春吏。沿街高喊:“春來了”,俗稱“報春”。無論士、農、工、商,見春官都要作揖禮謁。報春人遇到攤販商店,可以隨便拿取貨物、食品,店主笑臉相迎。這一天,州、縣要舉行隆重的“迎春”活動。前面是鼓樂儀仗隊擔任導引;中間是州、縣長官率領的所有僚屬,皆穿官衣;後面是農民隊伍,都執農具。來到城東郊,迎接先期製作好的芒神與春牛。到芒神前,先行二跪六叩首禮。執事者舉壺爵,斟酒授長官,長官接酒酹地後,再行二跪六叩首禮。然後到春牛前作揖。禮畢,與來時一樣熱鬧,將芒神、春牛迎回城內。 第二天立春時分,地方長官仍率僚屬、農民鞭春。陰陽官先要舉行一定的傳統儀規。地方官主持迎春儀程,初獻爵、亞獻爵、終獻爵。然後執彩鞭擊打春牛三匝,禮畢回署。眾農民將春牛打爛。 現在,城裡已不再舉行鞭春活動,一些農村卻仍有打春牛的風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稱為春牛。婦女們抱小孩繞春牛轉三圈,舊說可以不患症病,今已成為娛樂。立春日,村裡推選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徵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著一年的農事開始。然後眾村民將泥牛打爛,分土而回,灑在各自的農田。呂梁地區盛行用春牛土在門上寫“宜春”二字。晉東南地區習慣用春牛土塗耕牛角,傳說可以避免牛瘟。晉南地區講究用春牛土塗灶,據說可以祛蚍蜉。 立春節,民間藝人制作許多小泥牛,稱為“春牛”。送往各家,謂之“送春”。主人要給“送春”者以報酬。更實質上是一種佳節售貨活動,然而卻是皆大歡喜。也有的地方是在牆上貼一幅畫有春牛的黃紙。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事,俗稱“春牛圖”。 立春節,女孩子剪綵為燕,稱為“春雞”;貼羽為蝶,稱為“春蛾”;纏絨為杖,稱為“春杆”。戴在頭上,爭奇鬥豔。晉東南地區的女孩子們,喜歡交換這些頭戴,傳說主蠶興旺。鄉寧等地習慣用絹製作小娃娃,名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晉北地區講究縫小布袋,內裝豆、谷等雜糧,掛在耕牛角上,取意六畜興旺,五穀豐登,一年四季,平安吉祥。
哪些年有閏月年
夏曆閏月1949 閏七月 1952 閏五月 1955 閏三月 1957 閏八月 1960 閏六月 1963 閏四月 1966 閏三月 1968 閏七月 1971 閏五月 1974 閏四月 1976 閏八月 1979 閏六月 1982 閏四月 1984 閏十月 1987 閏六月 1990飢閏五月 1993 閏三月 1995 閏八月 1998 閏五月 2001 閏四月 2004 閏仲春 2006 閏七月 2009 閏五月 2012 閏四月 2014 閏玄月 2017 閏六月 2020 閏四月公曆閏月公曆閏年的複雜盤算辦法(契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年份即為閏年)
1。能被4整除而不克不及被100整除。
2。能被400整除。 公曆閏月
閏年和閏月有哪些區別啊?
1。閏年是公曆的名詞。公曆規定每400年97閏,不逢百的年份能被4整除的,就是閏年,這一年的2月是29天;其餘年份的2月是28天。除了2月以外,其它月份的天數沒有平年和閏年的區別。
2。閏月是中國的農曆的名詞。農曆因為是陰陽曆,所以要兼顧月亮和太陽。由於每個月都要保證十五或者十六是滿月,所以每個月大約是29.5天。一般年份12個月就只有355天。這樣一年年累計下來,會和季節脫節(因為地球公轉週期是365天)。所以每三年左右要加一個月,使得農曆年在長期平均上與公曆年的長度一致,大約是365.2425天。加的這一個月就叫做閏月。農曆的閏月大概是十九年七閏。希望可以幫助你,謝謝!
上墳時有閏月年不動土的說法嗎
沒這回事........
有閏月年不能結婚這一說法嗎?
這是各個地方的封建迷信的說法,但在我們這裡可以結婚的。
閏年有犯月的說法嗎
沒有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