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氏的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5年02月12日

姓鄭的名人明星偉人

鄭嘉穎、鄭秀文、鄭元暢、鄭爽、鄭容和、鄭源、鄭秀晶 鄭燮 鄭成功 ,鄭源,鄭中基,鄭伊健 鄭少秋 鄭希怡 鄭則仕 鄭少秋、 鄭嘉嘉、 鄭則仕、 鄭希怡、鄭宇成

鄭玄、鄭用、鄭芝龍、鄭板橋

鄭梗潔、鄭亞旗、鄭東漢、鄭乾龍、鄭回、鄭建龍

求歷史上所有的鄭氏文化名人

鄭桓公  鄭國時期 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鄭地即鄭桓公。後來,鄭桓公 的子孫以國為姓,從此就開始有了“鄭”姓。鄭桓公就是鄭姓的始祖。

鄭武公

鄭桓公子,東遷始祖。

鄭莊公

鄭武公子,春秋初年,王室衰弱,諸侯崛起,競相爭雄。鄭莊公繼位後,首先安定國內局面,然後利用巧妙的外交戰略和高超的軍事謀略,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由此拉開了春秋霸主政治的序幕,促使中國進入了大國爭霸時期。鄭莊公墓位於河南省新密市。1987年3月4日,鄭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贊助廣告

燭琺武

晉文公聯合秦穆公圍攻鄭國,燭之武用繩子從城牆上墜下去。見到秦穆公,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就要滅亡了!越過其他國家而在遠方設定邊邑,您知道這是很困難的。哪能用滅鄭來加強鄰國呢?鄰國實力雄厚,就等於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滅鄭國而使它成為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貴國使臣來往經過,供應他們的食宿給養,這對您也沒有壞處。”秦伯很高興,與鄭國訂立盟約,率軍回國。

叔詹

周囊王十二年,鄭國受晉國圍攻,為了讓晉軍撤走,鄭伯派謀臣叔詹往見晉侯。晉侯見了叔詹,歷數他的罪狀,命令左右馬上備鼎,要烹叔詹。叔詹面不改色,請求讓他說完話後再殺。晉侯應允,叔詹說,以前他曾對鄭伯說,晉公子賢明,將來在諸侯中一定很有威望。現在鄭國面臨大禍,鄭伯不願讓他往見晉侯,但他引用“主辱臣死”之古訓,自願請求被殺,來挽救滿城大難。接著,他就說:“夫料事能中,智也;盡心謀國,忠也;臨難不避,勇也;殺身救國,仁也。仁智忠勇俱全,有臣如此,在晉國之法固宜烹矣!”晉侯聽了,大吃一驚,立刻決定不殺叔詹,並且款待他。

贊助廣告

弦高

鄭穆公元年(前627),秦國偷襲鄭國,當秦國軍隊行至滑地時,被鄭國商人弦高發現。弦高趕著自己的牛群,冒充鄭國使臣,前來犒賞秦軍,並派人回國告急。秦國軍隊以為鄭國已有所準備,便放棄偷襲鄭國的打算,返回秦國。

子產

(?~前522),

複姓公孫,名僑,字子產,又字子美,鄭稱公孫。是我國春秋時期鄭國著名的政治家。鄭簡公十二年(前554)為卿,二十三年執政。當時鄭國處於晉楚兩強之間,國內強族交訌,兵革頻臨。子產為政,內修法度,寬猛相濟,安撫百姓,抑制強宗,保持國內政局長期穩定;外應諸侯,周旋於列強之間,卑亢得宜,數以辭令折服強敵,使鄭國免遭兵革之禍。曾整頓田地疆界、溝洫,以利農業生產和社會安定。後又創立按“丘”徵“賦”制度,並把刑書鑄在鼎上予以公佈。不毀鄉校,以聽取“國人”意見。這些改革使鄭國在內政和外交方面取得了成效。子產還提出“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反對迷信活動。子產“知人善用,擇其能者而使之”。子產為政數十年,政績顯赫,內外交譽。“為相一年,豎子不戲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賈;三年,門不夜關,道不拾遺;四年,田器不歸;五年,士無尺籍,長期不令而治。”鄭定公八年(前522)子產卒,孔子驚聞子產死,泣曰:“古之遺愛也。”子產墓位於新鄭市西南17公里陘山頂上,墓冢高約5米、周長約50米。據《新鄭縣誌》載:“子產墓累石為方墳,東有廟”。又據《水經注》載:“魏襄王六年,敗楚於陘山者也。山上有鄭祭仲冢,冢西有子產墓,累石為方墳,墳東有廟,並東北向鄭城。1987年3月4日,鄭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秦漢時期。鄭姓的多重發展。

鄭旦

春秋晚期吳、越時的巾幗人物,即西施。經過訓練,到吳國作內應。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滅吳。

鄭國

......餘下全文>>

歷史上的鄭姓名人

鄭旦,春秋越美女。

鄭袖,戰國時楚懷王夫人。

鄭國,戰國末水利家。

鄭興,東漢經學家。

鄭玄(127-200),東漢經學家。

鄭和(1371-1433),明宦官、航海家。

鄭成功(1624-1662),明清之際收復臺灣的名將。

鄭燮(1693-1765),清書畫家、文學家。字克柔,號板橋。

歷史上的鄭姓名人

鄭板橋:清朝書畫家,善畫蘭竹,秀麗蒼勁,亦工書法,所創"板橋體"獨具風格,號

稱"三絕",是"揚州八怪"之一。

鄭成功:明末名將,唐王賜姓朱名成功,授總統使、詔討大將軍,時人稱"國姓爺"。

鄭 和:明航海家,本姓馬,小字三寶,回族。明入宮為宦官,後從燕王起兵,有

功,賜姓鄭,曾奉命率艦隊七下西洋,途經三十餘國,最遠曾達非洲東岸、

紅海和伊斯蘭聖地麥加。

鄭 國:戰國時代的水利家,韓國人。出任關中史官,開鑿灌溉渠,稱為"鄭國渠"。

鄭光祖:元朝著名劇作家,他和關漢卿、馬致遠、白樸被譽為"元曲四大家",有代表

作《倩女幽魂》。

鄭虔:唐朝學者、畫家。詩詞、書法、畫俱佳,尤以山水畫見長,玄宗皇帝為之題

字"鄭虔三絕"。

鄭 旦:春秋晚期,吳、越時的巾幗人物。鄭旦即西施,經過訓練,送到吳國作內

應,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滅吳

鄭氏名人

歷史名人

鄭成功 民族英雄,收復臺灣

鄭板橋 揚州八怪

……

影視名人

鄭爽、鄭秀妍等

望採納 謝謝

歷史上的鄭姓名人?

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   鄭桓公:

鄭國時期 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鄭地即鄭桓公。後來,鄭桓公的子孫以國為姓,從此就開始有了“鄭”姓。鄭桓公就是鄭姓的始祖。

甲申年遙祭鄭姓始祖鄭桓公文

維公元二○○四年,歲在甲申。鄭氏兒女,桓公子孫,遙祭鄭姓始祖華山之麓,渭水之濱,華縣城內,鄭桓公陵,謹以遙祭,聊表至誠之心。恭祭我人文初祖鄭桓公曰:赫赫吾祖,功德何隆!創千秋之偉業,啟萬世之文明。鄭國以降,爰至近世,仁人志士,民族精英,惟大業是勤,惟祖德是崇。為家康泰,為族振興,秉承祖訓,至誠至忠。凝聚智慧,屢建曠世豐功。巍巍姬鄭,血脈永承!

世紀更新,姬鄭振興。輝煌史冊,譜寫新聲。錦繡家園,再振雄風。發展經濟,再造秀美,煥發生機,民安家寧。煌煌姬鄭,自立自強。民族復興,神人共襄。仰吾祖之英靈,致兆民於阜康。

大禮告成,伏惟尚饗。

鄭武公:

鄭桓公子,東遷始祖。

鄭莊公:

鄭武公子,春秋初年,王室衰弱,諸侯崛起,競相爭雄。鄭莊公繼位後,首先安定國內局面,然後利用巧妙的外交戰略和高超的軍事謀略,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由此拉開了春秋霸主政治的序幕,促使中國進入了大國爭霸時期。鄭莊公墓位於河南省新密市。1987年3月4日,鄭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燭之武:

晉文公聯合秦穆公圍攻鄭國,燭之武用繩子從城牆上墜下去。見到秦穆公,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就要滅亡了!越過其他國家而在遠方設定邊邑,您知道這是很困難的。哪能用滅鄭來加強鄰國呢?鄰國實力雄厚,就等於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滅鄭國而使它成為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貴國使臣來往經過,供應他們的食宿給養,這對您也沒有壞處。”秦伯很高興,與鄭國訂立盟約,率軍回國。

叔詹:

周囊王十二年,鄭國受晉國圍攻,為了讓晉軍撤走,鄭伯派謀臣叔詹往見晉侯。晉侯見了叔詹,歷數他的罪狀,命令左右馬上備鼎,要烹叔詹。叔詹面不改色,請求讓他說完話後再殺。晉侯應允,叔詹說,以前他曾對鄭伯說,晉公子賢明,將來在諸侯中一定很有威望。現在鄭國面臨大禍,鄭伯不願讓他往見晉侯,但他引用“主辱臣死”之古訓,自願請求被殺,來挽救滿城大難。接著,他就說:“夫料事能中,智也;盡心謀國,忠也;臨難不避,勇也;殺身救國,仁也。仁智忠勇俱全,有臣如此,在晉國之法固宜烹矣!”晉侯聽了,大吃一驚,立刻決定不殺叔詹,並且款待他。

弦高:

鄭穆公元年(前627),秦國偷襲鄭國,當秦國軍隊行至滑地時,被鄭國商人弦高發現。弦高趕著自己的牛群,冒充鄭國使臣,前來犒賞秦軍,並派人回國告急。秦國軍隊以為鄭國已有所準備,便放棄偷襲鄭國的打算,返回秦國。

子產(?~前522),

複姓公孫,名僑,字子產,又字子美,鄭稱公孫。是我國春秋時期鄭國著名的政治家。鄭簡公十二年(前554)為卿,二十三年執政。當時鄭國處於晉楚兩強之間,國內強族交訌,兵革頻臨。子產為政,內修法度,寬猛相濟,安撫百姓,抑制強宗,保持國內政局長期穩定;外應諸侯,周旋於列強之間,卑亢得宜,數以辭令折服強敵,使鄭國免遭兵革之禍。曾整頓田地疆界、溝洫,以利農業生產和社會安定。後又創立按“丘”徵“賦”制度,並把刑書鑄在鼎上予以公佈。不毀鄉校,以聽取“國人”意見。這些改革使鄭國在內政和外交方面取得了成效。子產還提出“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反對迷信活動。子產“知人善用,擇其能者而使之”。子產為政數十年,政績顯赫,內外交譽。“為相一年,豎子不戲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賈;三年,門不夜關......餘下全文>>

鄭氏家族有哪些名人? 30分

鄭氏名人太多了。

鄭武公

鄭莊公

鄭旦

鄭吉

鄭玄

鄭虔

鄭注

鄭板橋

鄭和

鄭成功

歷史上鄭姓的名人

鄭成功 鄭觀應 鄭和 鄭燮

古代山東省鄭氏名人

舜帝,山東諸城人。三皇五帝之一,古代名君。

姜尚周代齊國的始祖,軍事家、政治家。姜姓,呂氏,名望。西周初年輔佐武王滅商有功,俗稱“姜太公”。兵書《六韜》,相傳是他的著作。姜太公

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潁上(潁水之濱)人。春秋初期政治家,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今傳《管子》一書,系後人依託之作。安徽阜陽潁上縣人,現有管鮑祠。

晏嬰(?~前550)字平仲,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春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傳世《晏子春秋》一書,系戰國時人蒐集有關他的言行編輯而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至聖先師”。

魯班(約公元前507年——前444年),姓公輸,名般,是春秋末期魯國人。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土木建築工匠和發明家。被後人尊為“匠師之祖”。

曾參(前505——前435),今山東平邑縣人,亦稱曾子。編著了《大學》、《孝經》兩書,對教育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後世稱為“述聖”。

齊桓公(?~公元前643),春秋初期齊國國君,軍事統帥。姜姓,名小白。開創春秋五霸之首。

孫武 字長卿。齊國人。春秋末期軍事家。其著作《孫子兵法》,是我國傑出的兵書。

左丘明 魯國人。春秋末期史學家。相傳曾著《左傳》,又傳《國語》亦出其手。

墨子 (約前468~前376)名翟。古小邾國(今滕州市)人。春秋戰國之際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創始人。現存《墨子》五十三篇。

孫臏 (前378——前301年左右),今山東陽谷縣人。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著有《孫臏兵法》一書

孟珂 (約前372——前289年),即孟子。今山東鄒縣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稱為“亞聖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宋國蒙人。著名思想家和文學家,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莊子》一書傳世。

荀子(約前313~前230)名況。趙國人,一生在山東地區活動,今蒼山蘭陵鎮東南有荀子墓。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著有《荀子》一書。

扁鵲 姓秦,名越人。齊國渤海盧(今山東長清)人。戰國時醫學家

吳起(?~前381)衛國左氏(今山東定陶西)人。戰國時軍事家。現存《吳子》六篇

東方朔 (前154——前93),西漢大文學家。今山東陵縣人

孔融(153——208年),今山東曲阜人,孔子20世孫。東漢末學者,“建安七子”之一,有個典故叫孔融讓梨,就是他四歲那年乾的。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蜀漢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著作有《出師表》《隆重對》《諸葛亮集》等。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臨沂人。東晉大書法家,被譽為“書聖”。

王獻之(344~386)字子敬。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王羲之第七子。東晉書法家,存世墨跡有行書《鴨頭丸貼》,小楷刻本有《十三行》。

劉勰(約465~約532)字彥和,原籍東莞莒縣(今屬山東)。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著有《文心雕龍》五十篇

賈思勰 益都(治在今壽光)人。北魏農學家。著有農學名著《齊民要術》。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祖籍琅琊臨沂(今臨沂市)。唐大臣、著名書法家。傳世名作甚多,有《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祭侄稿》等。

李清照(約1084~1151)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章丘)人。南宋女詞人。《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均已散佚。後人輯有《漱玉詞》。今人輯有《李清照集》。

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宋徽宗時為宮廷畫家。清明上河圖作者

辛棄......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鄭氏的名人?
鄧氏的名人?
歷史上關於鄭姓的名人?
趙氏的名人?
張氏的名人?
歷史上李氏的名人?
關於鄭姓的名人?
羅姓氏的名人有哪些?
楊氏的名人?
古代鄭姓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