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的民俗?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7日

驚蟄有什麼習俗?

中國傳統曆法將全年分為四季二十四節氣,四季就是春夏秋冬,節氣則是立春、清明、立秋、冬至等,驚蟄是春季節氣之一。按字面的解釋,「蟄」是冬眠,而「驚蟄」的意思是:春天到了,春雷初響,大地萬物開始萌芽生長。那些在嚴寒冬天時躲進土壤內或在石洞裡蟄伏起來的動物被春雷驚醒後,也開始甦醒、活動,迎接春天的來臨。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這天,便是「驚蟄」的日子,在這天,民間習俗是有祭白虎及打小人的儀式。祭白虎冬眠的動物睡醒,便進行覓食。按廣東民間傳說,凶神之一的白虎也於這時覓食。為著平安,驚蟄那天要祭白虎。拜神婆先準備紙造老虎在壇前,這些紙老虎一般是黃色而身上帶有黑色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豬血喂之,使之吃飽後不再傷人,並以肥膩的生豬肉作為「小禮」,抹在紙製老虎咀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傷人。打小人打小人在全年都可進行,但在驚蟄那天打小人則特別多,因為小人也在驚蟄那天出口傷人。打小人用品:小人衣紙一份包括一對男女紙人、一隻白老虎、金銀、香燭及祭品。祭品包括豬肉(用來祭祀白虎)、花生、生果、酒水、雞蛋及五色豆等。亦有一些打小人的,會用紅紙剪成一些紙鎖鏈、紙剪刀及紙尖刀等,用來懲治小人。打小人儀式:先將用品放在路邊,將香燭燃點著;取出男女小人衣紙,將這些小人衣紙剪成你心目中那小人形狀,並寫上小人姓名、時辰和八字;將紙老虎折成立體狀,以祭品拜祭;跟著就脫下鞋子,用鞋底將小人拍打;拍打一頓後,再在小人的口舌上放上紙剪刀,意思是將小人舌頭剪傷,以令他不再搬弄是非;接著在小人肚上放一把紙刀,意思是將小人的腹部剖開,挖出其黑心;之後再在小人腳上用紙鎖鏈鎖上,意思是不準小人四圍亂走;其後再以鞋將其毒打,而口中再念著一些化解小人的說話,如「打你個小人頭,等你有氣無得抖,打你只小人手,等你有手無得鬱,打你只小人腳,等你有腳無得走....」等等;完成上述儀式後,就用紙老虎壓著紙小人,連同小人衣紙以火燃燒,並將五色豆擲向焚燒中的衣紙,整個儀式便完成了。此外,部份的打小人者會準備貴人紙,將小人紙和貴人紙一起貼在牆上,貴人紙頭上腳下,而小人紙則是頭向下腳向上地貼在貴人紙下,象徵著貴人將小人踏於腳下,加以控制。中國傳統曆法將全年分為四季二十四節氣,四季就是春夏秋冬,節氣則是立春、清明、立秋、冬至等,驚蟄是春季節氣之一。按字面的解釋,「蟄」是冬眠,而「驚蟄」的意思是:春天到了,春雷初響,大地萬物開始萌芽生長。那些在嚴寒冬天時躲進土壤內或在石洞裡蟄伏起來的動物被春雷驚醒後,也開始甦醒、活動,迎接春天的來臨。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這天,便是「驚蟄」的日子,在這天,民間習俗是有祭白虎及打小人的儀式。祭白虎冬眠的動物睡醒,便進行覓食。按廣東民間傳說,凶神之一的白虎也於這時覓食。為著平安,驚蟄那天要祭白虎。拜神婆先準備紙造老虎在壇前,這些紙老虎一般是黃色而身上帶有黑色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豬血喂之,使之吃飽後不再傷人,並以肥膩的生豬肉作為「小禮」,抹在紙製老虎咀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傷人。打小人打小人在全年都可進行,但在驚蟄那天打小人則特別多,因為小人也在驚蟄那天出口傷人。打小人用品:小人衣紙一份包括一對男女紙人、一隻白老虎、金銀、香燭及祭品。祭品包括豬肉(用來祭祀白虎)、花生、生果、酒水、雞蛋及五色豆等。亦有一些打小人的,會用紅紙剪成一些紙鎖鏈、紙剪刀及紙尖刀等,用來懲治小人。打小人儀式:先將用品放在路邊,將香燭燃點著;取出男女小人衣紙,將這些小人衣紙剪成你心目中那小人形狀,並寫上小人姓名、時辰和八字;將紙老虎折成立體狀,以祭品拜祭;跟著就脫下鞋子,用鞋底將小......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今天是驚蟄,民間有打小人的風俗傳統

“打小人”也是驚蟄當天南方仍然存留的習俗之一。人們在紙上畫好類似人形的東西,以之代替內心痛恨的人,同時以小棒槌等物進行擊打,寓意趕跑小人,終年便不會再有什麼黴運。為何驚蟄要“打小人”

“小人”是指那些喜歡挑撥離間,惹是生非的人,亦可象徵無故惹來的是非或惡運,而通過打小人的儀式,以祈求消災解困,化險為夷。打小人的用品,主要有小人衣紙一份包括一對男女紙人、一隻白老虎、金銀、香燭及祭品,祭品包括:豬肉(用來祭祀白虎)、花生、生果、酒水、雞蛋及五色豆等。

贊助廣告

此外,亦有一些打小人的,會用紅紙剪成一些紙鎖鏈、紙剪刀及紙尖刀等,用來懲治小人。此外也印有豬、蛇,朱雀、銷鏈及掃帚的影象各一。據說豬是懶惰小人的象徵,蛇是心腸狼毒的象徵,虎是殘暴小人的象徵,朱雀是搬弄是非的象徵,銷鏈是用以將小人銷著,而掃帚是用以將小人掃掉。

驚蟄“打小人”的最佳時間

打小人的最佳時間是驚蟄日傍晚七點,地點則一般在陰暗的地方進行,例如橋底。在香港,銅鑼灣及灣仔之間的鵝頸橋便成為了打小人的熱門聖地。每逢驚蟄,都有不少神婆前往當地的土地廟、橋底進行打小人活動。

驚蟄“打小人”的目的

打小人就其目的而言可分為事前預防的消極性巫術與針對特定人士的積極性巫術,就其儀式則為模擬巫術與接觸巫術之混合。

奉神:準備好所需的物品之後,就把它們放在路邊,之後就可以開始打小人了。首先燃點香燭對神供奉,假如適逢酬神的日子,人們亦會帶備金豬、燒肉、雞、紅雞蛋等供品來酬神。打小人的神婆多邀請觀音菩薩,以企望觀音附身,使打小人變得更為有效。

稟告:接著把男女小人衣紙取出,並剪成心目中那個小人的形狀,講究的話,可剪貼上眼睛、鼻子及口舌等。在小人身上寫上小人的姓名或時辰八字及地址,如有照片或衣服物作更佳。

打小人:利用各種象徵物如委託者或施術者之鞋、宗教象徵武器甚至是香枝或香菸等毆打、傷害小人紙。小人紙分為小人紙、男人丁、女人丁、五鬼紙等。

祭白虎:若在驚蟄日打小人則須祭白虎。以黃色的紙老虎代表白虎,紙身畫有黑色斑紋,口角則畫有一對獠牙。祭祀一般是使用小塊生豬肉沾上豬血,放入紙製白虎口中(喂紙老虎),當老虎吃飽後便不會再傷害人。

化解:將一切汙衊、災害等象徵物如芝麻、豆子等小物體或燒紙船、百解靈符等火花,以消災解厄。一般是打完小人後,就把紙老虎壓住紙小人,連同小人衣紙一同火化,把五色豆撒向燃燒中的小人衣五鬼紙中,或撕爛撤向山坡下公路旁或埋於泥土中,整個打小人的過程就完成了。

驚蟄有好多習俗,這個 吃蟲子?還 有打小人是驚蟄的習俗嗎?有什麼故事呢?

“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氣溫開始回升,雨水增多。

“春雷驚百蟲”:春雷從南方開始響起來,北方從清明前後也開始響春雷。草長,蟲生。

“冷驚蟄,暖春分”:驚蟄時節正值乍寒乍暖之際,早晚多添衣物。

▼吃“蟲子”

驚蟄之日起,氣溫回暖,萬物生長,蟲子甦醒,許多地方為了防害蟲便以各種食物來代表蟲子並吃掉它們,表示消滅害蟲,保佑一年無蟲害。

驚蟄:打小人

“平地一聲雷,四起爬蟲走蟻。”

古時,人們會用清香、艾草等薰香來驅趕蚊蟲,久而演變成驅趕黴運的方法,這就是“打小人”的由來。

後來有婦人用木拖鞋拍打紙製小人,並唸唸有詞,比如“打你個小人頭”等,祈求新的一年事事順心。

教你打小人!

據說,“額平、眉稀、鼻凹、頰貧”的人容易命犯小人。

怎麼做呢?

用紅色的紙紮一個小人,紙上寫上小人的名字,用鞋子狂打小人。

打完小人之後,各種撒芝麻、綠豆、茶葉,意在把四面八方的小人都驅走。

關於民俗的諺語

千人千脾氣,萬人萬模樣。

謙虛的人學十當一,驕傲的人學一當十。

前三十年睡不醒,後三十年睡不著。

強扭的瓜果不甜。

強中更有強中手,能人背後有能人。

巧言不如直道,明人不必細說。

親不過父母,近不過夫妻。

秦嶺山脈一條線,南吃大米北吃麵。

勤能補拙。

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

擒龍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擒賊先擒王。

清官難斷家務事。

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

情人眼裡出西施。

窮家難捨,熟地難離。

全是生薑不辣,全是花椒不麻。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人愛富的,狗咬窮的。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不虧地皮,地不虧肚皮。

人不缺地的工,地不缺人的糧。

人不在大小,馬不在高低。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

人多出韓信,智多出孔明。

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人多智謀廣,柴多火焰高。

人各有能有不能。

人各有心,物各有主。

人合心,馬合套。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人活七十稀,請教不為低。

人急投親,鳥急投林。

人家誇,一朵花;自己誇,人笑話。

人敬有的,狗咬醜的。

人老眼昏,鷹老爪鈍。

人怕餓,地怕荒。

人怕話多,活怕人做。

人怕沒臉,樹怕沒皮

人怕傷心,樹怕剝皮。

人怕信心齊,虎怕成群。

人強人欺病,人弱病欺人。

人勤病就懶,人懶病就勤。

人勤地長苗,人懶地長草。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人是實的好,薑是老的辣。

人是鐵,飯是鋼,地裡缺肥莊稼荒。

人是鐵,飯是鋼,三日不吃餓得慌。

人瘦臉皮黃,地瘦少打糧。

人投人,鳥投林。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人微言輕。

人無笑臉休開店,會打圓場自落臺。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

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

人心齊,泰山移。

人要實心,火要空心。

人有人言,獸有獸語。

人有失手,馬有失蹄。

人越嬉越懶,嘴越吃越饞。

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

人在世上煉,刀在石上磨。

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

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

日長事多,夜長夢多。

日裡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日裡閒遊,夜裡熬油。

日日行,不怕千萬裡;常常做,不怕千萬事。

日圖三餐,夜圖一宿。

若要不怕人,莫做怕人事。

若要斷酒法,醒眼看醉人。

若要好,大讓小。

若要好,問三老。

若要健,天天練。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若要人下水,自己先脫衣。

若要身體壯,飯菜嚼成漿。

撒網要撒迎頭網,開船要開頂風船。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三分吃藥,七分調理。

三分靠教,七分靠學。

三分種,七分管。

三裡不同鄉,五里不同俗。

三年不喝酒,家裡樣樣有。

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三人四靠,倒了鍋灶。

三人同心,黃土變金。

三人同行,必有我師。

三早抵一工,三補抵一新。

砂鍋不搗不漏,木頭不鑿不通。

山大無柴,樹大空心。

山大壓不住泉水,牛大壓不死蝨子。

山高樹高,井深水涼。

山裡孩子不怕狼,城裡孩子不怕官。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山有高低,水有深淺。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閃光的不全是金子。

善惡不同途,冰炭不同爐。

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

上頓不吃飽,下頓省不了。

燒的香多,惹的鬼多。

少不惜力,老不歇心。

少吃多滋味,多吃壞腸胃。

奢者富不足,儉者貧有餘。

捨不得苗,抱不到瓢。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身不怕動,腦不怕用。

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餘下全文>>

節氣和節日的區別?

完全不同。

節氣可作兩個意思理解:一、二十四氣中的一類。從小寒起,太陽黃經每增加30°,為另一個節氣。計有小寒、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稱十二節氣。二、二十四氣的泛稱。節氣一般是按陽曆算出來的。

地球每365天5時48分46秒〔精確〕,圍繞太陽公轉一週,每大24小時還要自轉一次。由於地球旋轉的軌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陽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來講,太陽直射在北緯23.5度時,天文上就稱為夏至;太陽直射在南緯23.5度時稱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經到了夏、冬兩季的中間了。一年中太陽兩次直射在赤道上時,就分別為春分和秋分,這也就到了春、秋兩季的中間,這兩天白晝和黑夜一樣長。 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齊稱“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反映天氣現象的有: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節氣都是指的時刻,即太陽黃經等於15度時,便是清明節。[編輯本段]【起源】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太史公自序》的矗論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漢武帝時,落下閎將節氣編入《太初曆》之中,並規定無中氣之月,定為上月的閏月。

二十四節氣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個節氣和12箇中氣,一一相間。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在公曆中它們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二者前後不差1~2日。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應了季節、氣候現象、氣候變化三種。反應季節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稱八位;反應物候現象的是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反應氣候變化的有雨水、穀雨、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編輯本段]二十四節氣時間

現代人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準確地確定了二十四節氣的具體時間:

春季

立春 太陽位於黃經315度,2月2-5日交節

雨水 太陽位於黃經330度,2月18-20日交節

驚蟄 太陽位於黃經345度,3月5-7日交節

春分 太陽位於黃經0度,3月20-22日交節

清明 太陽位於黃經15度,4月4-6日交節

穀雨 太陽位於黃經30度,4月19-21日交節

夏季

立夏 太陽位於黃經45度,5月5-7日交節

小滿 太陽位於黃經60度,5月20-22日交節

芒種 太陽位於黃經75度,6月5-7日交節

夏至 太陽位於黃經90度,6月21-22日交節

小暑 太陽位於黃經105度,7月6-8日交節

大暑 太陽位於黃經120度,7月22-24日交節

秋季

立秋 太陽位......餘下全文>>

一年十二個節氣

不是十二節氣,應該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週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為了便於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氣歌訣: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七言詩

地球繞著太陽轉,繞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節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這些就是交節日,有差不過一兩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

隨著中國曆法的外傳,二十四節氣已流傳到世界許多地方。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餘下全文>>

30個歇後語

白紙黑字——黑白分明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阿拉伯數字8字分家——零比零 按著牛頭喝水——勉強不得

阿公吃黃連——苦也(爺) 按雞頭啄米——白費心機

阿斗當皇帝——軟弱無能 矮子推掌——出手不高

阿斗的江山——白送 矮子爬坡——貪便宜

案板底下放風第——飛不起來 按老方子吃藥——還是老一套

庵廟裡的尼姑——沒福(夫)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軟不吃硬

矮子騎大馬——上下兩難 暗地裡耍拳——瞎打一陣

矮子坐高登——上下兩難 暗室裡穿針——難過

矮子坐高凳——夠不著 安祿山起兵——反了

矮子放屁——低聲下氣 案板上砍骨頭——乾乾脆脆

矮子上樓梯——步步高昇 岸邊的青蛙——一觸即跳

按著葫蘆挖籽——挖一個少一個 捱了棒的狗——氣急敗壞

按著腦袋往火炕裡鑽——憋氣窩火

巴掌穿鞋——行不通;走不通 拔了毛的鳳凰——不如雞

芭蕉開花——一條心;緊相連 把臉裝進褲襠裡——見不得人

芭蕉葉上壘鳥窩——好景不長 霸王別姬——奈何不得;無可奈何

疤瘌眼長瘡——壞到一塊了 白骨精化美女——人面鬼心

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白骨精說人話——妖言惑眾

八個老漢划拳——三令五申(伸) 白蠟材結桂花——根子不正

八個歪脖坐一桌——誰也不正眼看誰 白了尾巴尖的狐狸——老奸巨猾

八十老人吹燈——喘不上氣;上氣不接下氣 白娘子遇許仙——千里姻緣一線牽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略顯其能 白天盼月亮——甭想;莫想;休想

八賢王進宮——好難請 百貨大樓賣西裝——一套一套的

八月十五的月亮——年年都一樣;正大光明 百斤重擔能上肩,一兩筆桿提不動——大老粗

八月十五吃元宵——與眾不同 百萬雄師下江南——興師動眾

寫一條有關雪的諺語

大雪滿弓刀 (唐·盧綸)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清·納蘭性德)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 (宋·周邦彥)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

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 (宋·蘇軾)

相關問題答案
驚蟄的民俗?
關於驚蟄的民俗?
維吾爾族的民俗文化?
璋字的民俗五行屬什麼?
描寫驚蟄的詩句?
芒種的民俗?
苗族的民俗是什麼?
雲南的民俗文化?
驚蟄的含義是什麼?
漢族的民俗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