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賣身節是什麼時候?
賣身節的介紹
賣身節又稱遇仙節,翻身節,是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的漢族民俗和民間宗教節日。賣身節起源於明末清初,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就是賣身節,這個節日已經成為東莞市地方的一個特色文化節日。在東莞東坑鎮,每年的這一天都會舉行隆重的節日慶典,學校也會放假,很多人都會到街上去遊玩。
08年東莞東坑“賣身節”具體時間和專案
賣身節
東坑“二月初二賣身節”,起源於明末清初。美麗的傳說和歷史足以說明,東坑之所以形成“二月初二”這個奇特的節日,是因為東坑有著“農耕年代”的輝煌。
在東坑,有“盧家地,謝家田”的著稱。連線寒溪江畔,一條青鶴小河得天獨厚地成為當時貫通省城的運輸大動脈。廣州、東莞、石龍、惠州等貨船常到東坑。東坑麻石街賣糖墩成為農副產品。、生活用品的中轉碼頭。蠶桑種養、蔗糖加工、穀米加工、榨油加工,相繼興起。尤其夏收夏種之後,一河兩岸,鬥蟋蟀的蟋寮,連綿一片。
其賭館、煙館、妓館昌盛。省港粵劇紅伶頻臨東坑鬧市,載歌載舞,燈紅酒綠,人稱為“小澳門”。特定的運輸環境,特定的農耕需求,譜寫成了一曲“二月初二”。傳說,“賣身節”是出自東坑塘脣村,有一姓盧的大戶,趕著明清之前開耕,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在塘脣村前,貼出僱請農耕長工啟事。
自此之後,形成習慣,沒有田地的青壯年鬥在“二月初二”這天,坐在塘脣村前的圍籬上,頭戴斗笠、身披粗布巾,以示“賣身”。接著,這快人傑地靈的寶地於是傳出了很多《遇仙記》。傳說著天上仙人下凡,到東坑觀看“賣身”,並行善事、普救眾生云云。比如,《曲磨臂》、《直魚鉤》、《金色的鋤頭》、《‘東仔’故事》、《糖不甩》、《連天陰天、天必半晴》。神乎其神,真有仙人下凡相助的事。所以,“賣身節”,也有人叫“遇仙節”。越傳越神奇。於是乎,“二月初二”這一天,小河岸邊、木橋兩側,真是人山人海,遠近商賈雲集東坑。遠者,省、佛、陳、龍從水路乘船以至,近者周邊鄉里,步行而來,說要遇仙,真是盛會空前。走時,人人都要買一件物帶回去,以示遇到了仙人,帶回去好運。明清以來,一直至今。
東坑“二月初二”它曾幾經滄桑,這個名為“賣身節”又名“遇仙節”,後改為“翻身節”。近年來,遊人愛在大街上用玩具水槍射水作樂,故又名“射水節”。“二月初二”來趁歡樂的人們都希望在這一天,讓東坑之水灑一身吉祥,帶回去一身好運。
東莞有哪些特色節日?
東坑潑水節,道滘端午手信美食節,望牛墩乞巧節~洪梅花燈節,樟木頭小香港旅遊文化節等等幾乎每個鎮街都有他的特色節~!
東坑賣身節和潑水又有什麼關係?
東莞賣身節又叫東坑潑水節,所以它們是一種活動的不同說法。
賣身節又稱遇仙節,翻身節,是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的漢族民俗和民間宗教節日。起源於明末清初。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就是賣身節,這個節日目前已經成為東莞市地方的一個特色文化節日了。在東坑鎮,每年的這一天都會舉行隆重的節日慶典,學校會放假,很多人都會上街去玩。
賣身節”源於明末清初,是中國嶺南地區流傳最早的“勞務集市”,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近年來,每逢“賣身節”,遊人中的年輕男女,總愛在大街小巷用玩具水槍射水作樂。眾多美麗的傳說和深厚的文化積澱,讓眾人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集聚東坑,今天的“賣身節”也成為東莞參與度最高的節慶活動,前來射水狂歡的遊客,都希望在這一天射水祈福,帶回一身好運。因為潑水狂歡,所以現在叫做潑水節。
身邊的歷史----東莞
東莞是我的家鄉,作為一名東莞市民,我為東莞而感到驕傲。
歷史悠久的東莞,人傑地靈,山川秀麗,民風淳樸,值得一提的,是東莞的特產水果——荔枝,傳統的民風民俗,以及蓬勃發展的IT高新技術科技產業製造基地——東莞的矽谷——松山湖科技產業園。
特產水果——荔枝
從萬里稻海到四季果香,從蔗林連片到菜尨縱橫,從個體散養到現代化養殖場,我們看到了東莞農業的迅速發展……
東莞土地肥沃,光、熱、水豐沛,配合協調,既有利於發展糧食生產,又有利於種植經濟作物,發展農業條件十分優越,素有“魚、米、果之鄉”的美稱,嶺南佳果荔枝、香蕉更是久負盛名。
按照東莞市的地形分佈特點,可以大致區分為東南部、中南部、東北部與西部四個區域。而中南部以丘陵為主,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地勢起伏不大,坡度較緩,土層較厚,宜於種植果樹。這裡的荔枝種植歷史悠久,是東莞市荔枝的重要產區,以大嶺山為中心,糯米餈、桂味果質優良,飲譽國內外。這裡還種植龍眼、菠蘿、黃皮,是東莞重要的水果生產基地。
據說有條村叫“基崗村”。很久以前,村裡有一戶窮苦農家,主人叫陳大圓,妻子叫劉惠珍,小兒叫陳桂美。一家三口,過著貧苦的日子。陳大圓經常出村替人打雜賺錢,惠珍在家除了做些家務之外,有時到地裡種些蔬菜。一日,惠珍帶了六歲的桂美到地裡鋤草。桂美年幼,在樹蔭下追捉蝴蝶。追呀,追呀,不覺追到村霸陳貴顯的荔樹下,蝴蝶高飛,竟飛在荔枝樹上。桂美抬頭一望,望見樹上鮮紅的荔枝,便忘記追蝴蝶而伸手在低垂的樹椏上摘了兩顆荔枝。
剛好陳貴顯(地主)巡園路過,便大喝:“大膽,何方小盜,竟敢在光天化白日偷我荔枝!”這聲音似晴天霹靂,嚇得桂美驚魂失措,轉身便逃。陳貴顯瘋也似地追上前去,一手抓住桂美的衣領,一手去奪回荔枝。
誰知桂美死死捏住荔枝不放,並且拼命哭叫:“我要荔枝!我要荔枝!”陳貴顯火了,張開手掌,連向桂美打了幾個耳光,然後抓住桂美的胸膛向地一推,桂美跌了個仰面朝天,隨著貴顯又起腳踢去。正在這時,桂美媽媽聞聲趕到,見此光景,急急撲上去,一手抱住孩子,哭著向貴顯求饒道歉:“大老爺,恕我管教孩子不嚴,偷摘你的荔枝,我回家一定重責他,請你息怒。”桂美見到母親,緊抱母懷,又驚又怕,拼命哭叫:“我要吃荔枝,我要吃荔枝!”母親見孩子滿身泥汗,又心疼又憐惜,悶悶不樂地抱他回家。
第二天,桂美因受了一場驚嚇,便發高燒,終日昏迷不醒,茶飯不思,還時常叫吃荔枝。夫婦十分憂慮,一連煎了幾服湯藥給他吃,但病情有增無減,日見嚴重。惠珍見此,心如刀割,含淚對丈夫說:“唉,孩子的病因,都是為了吃荔枝而引起的,不如你去仙村,買些荔枝回來,以息他終日思憶的心願,病情或會好轉。”大園依了妻子,到仙村買了幾顆荔枝回來,拿到兒子面前說:“美兒,你看,媽給你幾顆又大又紅的荔枝。”
桂美聽了荔枝兩個字,微微睜開雙眼,見到了幾顆鮮紅的荔枝,笑了笑,便顫抖著手,接過了荔枝,輕輕放在胸前。突然兩眼一黑,小手一垂,頭一歪,悽慘地離開了人世。大園夫婦忍著悲痛,將孩子埋葬在後山的一個土丘裡,並將那幾顆荔枝也放在墳裡。
第二年的清明節,孩子的墓前長出幾珠荔枝苗。大園很愛惜,小心地把荔枝苗挖起,栽種在孩子的墳墓前左右,並給澆水施肥。十年後,荔枝長大了,此地竟成了一個翠綠茂盛的小荔園。荔樹開花,結出了紅紅的荔枝果。這荔枝不但特別清甜,且又爽口。
為紀念兒子,大園把小荔園改名為桂美園。自此有桂美荔枝問世。至於後來人們把桂美寫成了桂味,可能是因為地方方言的“美”與“味”的讀音相近演變而成。
我的外婆是大嶺山人,她有一片......餘下全文>>
東莞介紹
東莞簡介
◆區號:0769
◆郵編:523000
東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北接廣州,南連深圳。1985年9月撤縣建市,1988年升格為不設縣的地級市,下轄32個鎮區,市人民政府駐地為莞城。面積2465平方公里,人口150萬,來自全國各地在莞工作的暫住人口600萬人,此外,還有港澳臺同胞70多萬人,海外僑胞20多萬人,是著名的僑鄉。
地處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的東莞,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市區距廣州白雲機場和深圳機場均不到一小時車程,距離香港不足100公里,水路、鐵路、公路,路路暢通。虎門港是國家一類口岸,對外國籍船舶開放,每天都有客貨輪直達香港。位於常平鎮的東莞火車站是南方鐵路樞紐,廣九鐵路、廣深準高速鐵路、廣梅汕鐵路與大京九鐵路在這裡交匯。東莞市公路更是四通八達。
東莞外向型工業發達。目前,全市有外商投資企業13800多家。東莞也是我國臺商投資比較多的地方。今天的東莞,已從一個農業縣通過農村工業化,初步實現了城鄉一體化,一座繁榮興旺的組團式現代化工業城市正在崛起。近年外貿出口總值在全國大中城市排列第三位。
東莞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旅遊資源豐富,在中外聞名的虎門鴉片戰爭古戰場有鴉片戰爭博物館、威遠炮臺、沙角炮臺等著名景點,而由我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大型懸索橋一一虎門大橋,以及新建的海戰博物館,更為中國服裝名城虎門鎮增添了亮麗的風景線。在莞城,有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可園;在篁村區有集生態旅遊、科研、三高農業於一體的綠色世界和新建的鳥語林、西湖樂園;常平鎮的隱賢山莊、清溪鎮的山水天地、東城區的旗峰公園和虎英郊野公園、塘廈鎮的亞洲影視城、茶山鎮的南社明清古民居、樟木頭鎮和清溪鎮濃郁的客家風情,石龍鎮的加勒比水城和金沙灣、厚街鎮的海月岩、橋頭鎮的蓮湖、長安鎮的鷺鳥天堂、石排鎮的燕嶺、石碣鎮的袁崇煥紀念館、沙田鎮的景文水上樂園和遊艇俱樂部、大嶺山鎮的連豐農業觀光旅遊區、東坑鎮的“賣身節”潑水活動……構成了東莞各地具有特色旅遊觀光活動的壯麗圖畫,而近年來建成的7個高爾夫球場以及東莞文化廣場、長安鎮中心廣場、樟木頭鎮東城文化廣場等大批市政工程的竣工,更為東莞城鄉面貌和旅遊大環境增色不少,為市民和遊客增添了休閒度假的好去處。現在,以“近代歷史第一頁,改革開放新篇章”為主題、寓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於旅遊之中的“東莞之路”旅遊品牌,正把東莞旅遊業帶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每年前來東莞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的中外遊客達數百萬人次,東莞已由國內著名的客源輸出地變為理想的旅遊目的地。
探討東莞風俗習慣 高懸賞
東莞風俗很多,下面是我找的資料,我都看了很準的舞獅(龍、麒麟、鳳)
東莞民間以動物造型的舞蹈豐富多采,有龍舞、鳳舞、獅子舞、麒麟舞……特別是獅子舞,技術精湛,演技非凡,揚威四海。東莞市的長安鎮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龍獅之鄉”。舞麒麟則以清溪鎮、樟木頭鎮較為出色。每年元宵節,市政府均組織大型群獅賀元宵活動,數百臺醒獅、金龍、綵鳳、麒麟參加,萬人空巷。荔枝節東莞荔枝有“嶺南第一品”、“果王”之美稱,每年六月至七月荔枝成熟之際,全市各鎮都相繼舉辦“荔枝節”,節日期間有大型文體活動,商貿活動等。最引人的是遊人和客人親身到荔枝園採嚐鮮荔枝,別有一番風趣。其中大朗鎮、寮步鎮、大嶺山鎮、常平鎮等主要產區最有特色。三 禾 宴東莞的水鄉片,以種植水稻為主,每年夏秋之交,禾花飄香,稻穀金黃,以禾花、稻穀為食物生存的禾蟲、禾花鯉魚、禾雀到了這個季節,都長得肥胖鮮嫩。人們將禾蟲、禾花鯉魚、禾雀捉來,烹飪,擺上宴席,招待客人,俗稱三禾宴,其風味別具一格。其中以道窖(Daojiao)鎮的“三禾宴”最為著名。
客家山歌
東莞清溪、樟木頭等鎮的客家人唱山歌早就有名,每逢節日,經常舉行各類山歌表演或比賽,熱鬧非凡。臘月十六開始大掃除
“舊時東莞,一般從農曆臘月十六開始,就可以打掃衛生準備過年了。”張鐵文告訴記者,臘月十六這天要吃未瑪(未牙),未瑪是指拜神用的祭祀品,如牛肉羊肉等,吃未瑪之後,大戶人家就給長工放假,這樣大家才有時間打掃家裡的衛生東莞人的鴨蛋民俗
小孩出生前後鴨蛋的動用:小孩未生前,用鴨蛋十二枚請男巫先生解六甲以便催生。小孩產生後,用一碗菜祀神,這碗菜是有鴨蛋的,名叫"落地段"。如果初生孩子,親的宗族要分送"落地段"的。生第二位時可以不送了。
產後的婦人,是要戒口的,鹹鴨蛋是最好的食品了。親友多有送鹹鴨蛋,及豬肉等物與產婦。
古時煮菜送親屬,菜中有鴨蛋,與"落地段"同。小孩剃頭,要送紅鴨蛋給親友。滿月還神要送紅鴨蛋該親友,送外婆的要一百或幾十個!
結婚時鴨蛋的功用:定婚或聘禮有時用鴨蛋一百或二百枚。大概有十個或二十個是畫人物或花卉在上面的。最高興不過的是小孩,得到了這一個花鴨蛋了!此外女家送男家的禮物,"抬祖段",自然少不了米及鴨蛋。
生日用的鴨蛋:賀人生日,鴨蛋也是需要的,伴著豬肚及豬肉,自然是很好的禮物了。
祭神用的鴨蛋:鯪魚、豬肉、鴨蛋,名為"三牲"。是祀神及祭祖時用。公祭祖先後,丁男除分得豬肉外,可分得鴨蛋一枚。
除夕鴨蛋的功能:除夕,小孩用香一炷,熟鴨蛋一枚。香是插在鴨蛋上的,唱道:"賣懶仔,賣懶兒,賣俾廣西王大姨。"行至門外,將香拋去,將蛋吃完,來年便不懶了。
東莞的檳榔風俗
聘禮:以染紅的檳榔若干,以乳金寫上雙喜、百子千孫、百年好合、五世其昌等吉祥話,同茶時之類一齊送至女家,名曰"過禮"(即納聘)。女家接受後,除回禮外,最少須取出一套吉祥語給男家。
結婚時:凡賓客到,無論長幼,新婦必須立奉檳榔(幹檳榔剪成片)。又命大妗(即隨新婦的僕人)捧檳榔一盤(盤用錫制的),往接親戚及伴娘等。新娘奉檳榔時,如見老人家,則說:"食了檳榔日老日福,福子蔭孫"。見了青年男子,則說:"食了檳榔勤書執筆,步步高昇"。見了女子,則說:"食了檳榔聰明伶俐,繡花繡朵"。見了小孩則說:"食了檳榔長命百歲"......餘下全文>>
東莞歷史文化
東莞是廣東歷史文化名城。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建郡,是嶺南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中國近代史的開篇地和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民族英雄袁崇煥、抗日名將蔣光鼐、著名畫家鄧白、舉重冠軍陳鏡開等都是東莞籍人,著名的嶺南畫派也發端於東莞可園。
東莞歷史源遠流長。史載:新石器時代,其境內東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輩20世紀的夏代,東莞屬南交地。春秋戰國時,東莞屬"百粵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東莞屬南海郡番禺縣地。東漢順帝時,分番禺立增城,東莞屬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東官郡。入晉,廢東官郡,東莞分屬番禺、增城。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東莞立縣,初名寶安。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更名東莞,縣治置於湧(今莞城)。以東莞作縣名由此始,相傳因境內盛產水草(莞草)而得名。東莞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60多年前,林則徐在東莞虎門銷煙,寫下中國近代史的光輝篇章。抗戰時期,東莞是東江縱隊的抗日根據地之一。民國期間,先後隸廣東省粵海道、粵中行政區、第一行政區和第四行政區。
東莞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以廣州方言演唱的粵曲、粵劇在東莞有悠久歷史,它是本土民間音樂吸融中原文化,並借鑑西方演奏技巧的產物,現為當地民間流傳最廣的地方音樂和戲劇,東莞素有粵曲、粵劇之鄉的美譽。中國曲藝之鄉、東莞木魚歌、東莞木偶戲。
賽龍舟
2001年,東莞市提出打造“文化新城”的戰略,並大力發展社會公益文化;2008年東莞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2009年深受群眾喜愛的百子論文公益文化活動被評為“中國文化創新品牌”;2010年,東莞制定文化強市戰略,全力打造文化名城。 東莞的繪畫,受嶺南畫派先驅居巢和居廉的影響,注重寫生,吸收西方素描運用色彩的技法,為嶺南畫派的奇葩。
東莞有什麼特產?
東豐龍眼
觀音綠荔枝
東莞荔枝
廣東省東莞市的地理位置是位於該省的中南部區域,海拔為30到80米之間,當地地貌症狀是以丘陵臺地、沖積平原為主,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22.7℃。
東莞米粉是廣東省東莞市的特產。東莞米粉以道滘米粉最為出名。東莞米粉可湯可炒可蒸著吃,香滑、細膩、柔韌、不斷,很有特色。莞是漁米之鄉,米粉是它的一大特產。
鮮蝦荷葉飯
早年荷葉飯以東莞太平鎮製作的最為著名,因這一代盛產荷葉和優制的絲苗白米。鮮蝦荷葉飯清淡爽口,有荷葉的清香味,向來為廣州各茶樓酒家著名的點心食譜之一。
鬆糕年二十五炊鬆糕,祈求來年高升。鬆糕亦用糯米粉做,將糖粉和入糯粉中,棲入鬆糕格內。到一半時,放人花生米碎與糖粉。然後再棲滿糯粉,蒸熟。新鮮時鬆軟香甜,美味可口。
鹹丸鹹丸是東莞人在冬至、除夕、元宵都吃的。表示閤家團圓之意,東莞鹹丸用料精細、講究、糯米粉製作,隨意捏成團,不加餡。用雞作,佐以魷魚、蝦米、冬菇、臘肉碎粒、鹹菜鮮甜美味,是東莞傳統美食。
豬紅粥莞城賣豬紅粥,數東門和陽橋頭那間最出名。早晨,遠近群眾都慕名前去品嚐。
中堂槎滘魚包中堂槎滘魚包由魚肉做成的表皮包著魚肉餡料,距今有七、八十年曆史。
碌堆碌堆以糯米粉加糖漿,做成團,中空,吹以氣,表面沾些芝麻,油炸而成,形似禾碌(沙田柚)。
荷葉飯荷葉飯又稱荷包飯,以荷葉包裹米飯和肉餡蒸制而成。荷葉碧綠,飯糰鬆散,飯粒軟潤而爽鮮,有荷葉的清香。
冼沙魚丸冼沙魚丸是地道的東莞水鄉菜。魚丸是東莞的傳統美食,尤其以高埗鎮冼沙村的魚丸最為出名,也就是洗沙魚丸。
萬江龍船飯龍船飯是東莞水鄉片的常見食品,其來源是賽龍船,萬江龍船飯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水鄉每年端午都要賽龍船,劃龍船的小夥子要在船上吃飯,船會晃動,夾菜不方便,所以就把菜和飯混到一起,就成了現在的龍船飯。另一方面划船的人要吃飽吃好才有力氣,龍船飯裡蝦米、魚丸等水鄉特產是必不可少的,其它的配料不同的地方不盡相同,多是雞蛋、燒鵝、查哨、豆角、香菇等,反正以好吃為宜。
虎門麻蝦
另外呢當然要數海鮮了。我們東莞臨江面海,水產特別豐富,海鮮也是我們這裡飲食的一大特色了。東莞除了出名的膏蟹,還有重殼蟹、賴尿蝦、石斑魚等等。 清人《竹枝詞》有云:“西風報道明蝦美,還有膏黃蟹更淝”,此為“食家”之語。 麻蝦,形似彎月,細長勻稱,大者如食指,有透明感,呈褐色而名。
虎門膏蟹
宋人蘇東坡曾戲稱蟹為 無腸公子 ,古人有 把酒持螯 ,細嚼慢斟之雅興。每年秋風起,正是 九雌十雄 的品嚐膏蟹和肉蟹的最佳時節。蟹宴席上,斛杯交錯,鐵螯相鉗,如此品蟹把酒,閒逸中淺斟低酌,亦是人生一樂事。
糖不甩
這“糖不甩”的由來 , 據傳還跟八仙有關哩。 清朝道光十九年 , 東坑鎮一帶吸食鴉片之人甚多。初春二月二 , 由於流毒氾濫 , 民不聊生 , 趕往東坑過“賣身節”受財主僱傭的男丁精壯無幾,大都是面黃肌瘦 , 勞力退減。上天大八洞神仙呂洞賓聞說後連忙打製治癮靈丹,普渡眾生。但良藥苦口,再者私自下凡,乃冒犯天條。於是呂仙人把仙丹藏於熟糯粉丸內 , 配以糖漿煮成甜滑、可口的“糖不甩”( 取之“糖粉粘丹不分離”之意 )
蟛蜞醬,道滘人俗稱蟛蜞鹹扒,含有豐富的鈣、鐵等礦物質和天然維生素,有補血養顏之功。用蟛蜞鹹扒蒸豬肉,是佐膳佳品,坐月婦女常食有補養的功能,炒豆角放上少許蟛蜞醬,色、香、味一流,與眾不同。
道滘禾蟲
道滘的禾蟲肥大著稱,含有豐富的......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