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生相剋與中醫關係?

General 更新 2024年10月06日

請問中醫的五行相生相剋是怎麼一回事?謝謝

中醫的五行相生相剋是中醫的基礎,中醫的靈魂。它指導著中醫的一切。現在新中醫已不講這個了,只講化學成份,中國藥典也是以化學成份去主導中藥,實在是誤導。為什麼不以陰陽五行去主導西藥呢?本人在十多年的中醫臨床中,發現陰陽五行的偉大,不能隨便糟蹋。 追問: 我很贊同你的看法,西醫講究實證,中醫講究辨證。但是現在的中醫卻遷就西醫探討化學成分, 殊不知 如果單單探討化學成分的話就根本上喪失了中醫的巨集觀 整體性 把握的辨證施治的原則,也就失去的方子的平衡性作用,搞成了西醫的實證醫學去了。何況有些東西我們講究的是配伍,要是按照化學成分分析的話很多是無法徹底解釋清楚的。其實我們並不聰明,反而要用我們很有限的 化整為零 的分析方法去分析這個最全面精確的大自然的規律,把五行中的相生關係膚淺的認為是一種 組合關係 是多麼的 愚昧 ,我深刻的認識到 國學 的偉大,認識到我國古代先賢們利用 自然規律 的聰明方法,確實比現在 高明 很多!!! 回答: 其實不僅是醫學, 陰陽五行 也應用到生活上,在子平算命術,風水術方面,我也有一定研究,運用陰陽五行的這些學術能更好地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可惜,現在還有很多人戴有色眼鏡去看待這問題。

贊助廣告

中醫五行相生相剋原理

《素問》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更貴更賤,以知生死,以決成敗。"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含義:

木生火,是因為木性溫暖,火隱伏其中,鑽木而生火,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暢因為火灼熱,所以能夠焚燒木,木被焚燒後就變成灰燼,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因為金需要隱藏在石裡,依附著山,津潤而生,聚土成山,有山必生石,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因為少陰之氣(金氣)溫潤流澤,金靠水生,銷鍛金也可變為水,所以金生水。

贊助廣告

水生木,因為水溫潤而使樹木生長出來,所以水生木。

五行相剋含義:

是因為天地之性

眾勝寡,故水勝火。

精勝堅,故火勝金。

剛勝柔,故金勝木。

專勝散,故木勝土。

實勝虛,故土勝水。

五行生剋制化宜忌:

金:金旺得火,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強金得水,方挫其鋒。

金能克木,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必為砍折。

金賴土生,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金多土變。

火:火旺得水,方成相濟。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強火得土,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必見銷熔。

火賴木生,木多火熾;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水:水旺得土,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木多水縮; 強水得木,方洩其勢。

水能克火,火多水乾; 火弱遇水,必然熄滅。

水賴金生,金多水濁;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

土:土旺得水,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金多土變; 強土得金,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水多土流; 水弱逢土,必為淤塞。

土賴火生,火多土焦; 火能生土,土多火晦。

木:木旺得金,方成棟樑。

木能生火,火多木焚; 強木得火,方化其頑。

木能克土,土多木折; 土弱逢木,必為傾陷。

木賴水生,水多木漂; 水能生木,木多水縮。

地支與五行:

亥子------水

寅卯------木

巳午------火

申酉------金

醜辰未戌--土

方位\五行\四季\地支(分別相互對應)

東——————南——————中——————西——————北

木——————火——————土——————金——————水

春——————夏—————————————秋——————冬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醜

中醫五行中的相生,相剋,相乘,相侮怎麼理解,可否舉例說明

這麼說吧。相生。相剋為正常關係。五行中當相剋出現異常時。就稱為相乘。相侮了。所謂相乘。就是剋制太過的意思。打個例子。如木克土這個屬於正常的相剋關係。但當木過於強大而土相對虛弱之時。木過度去剋制土。這個就稱為相乘了。臨床上五行相對應五臟。所以常有肝木乘脾土的說法。而相侮也很好理解。打個例子。本來金是克木的。但由於金因某種因素變鼎弱小了。而木又過於強大。本來是金克木的。卻反過來讓木去剋制金了。這個就稱為相侮了。

中醫是講究辨證的,那麼陰陽的相生相剋是怎麼辨證關係

中醫,即中國傳統醫學,發源於中國,根植於傳統,有著與西醫同樣悠久的歷史,更有與西醫不同的自己的理論體系。然而,年淫代遠,中國傳統醫學的“本”雖正而“末”已繁,“源”雖清而“流”已渙。於是,對中醫理論體系的“本”與“源”之梳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當中醫面臨“中醫是否科學”以及“一百年後中醫是否存在”等等質問的時候,更是如此。

其實說到“正本清源”,並不一定就是要翻舊帳冊,更非鑽故紙堆,而只是為了奠定一個更堅實牢固的理論基礎,為了使臨床中“日用而難知”的陰陽五行理論,經絡藏象體系,更加有理可據。“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中醫學術之清如許的境界,也只有從“正本”與“清源”中來。那麼,中醫的“本”與“源”,在哪裡呢?曰:本在漢前醫學經典中,源自中國傳統文化裡。

一、在本與源中,陰陽所指是什麼?

首先,從字源上看,“陰陽”都有一個“左阝”,這個“阝 ”,就是古文的“阜 ”字。在《說文解字》中,“阜”是指的一種沒有石頭的土山(“阜 ,大陸也,山無石者,象形”),也就是說,“陰陽”都是對這個無石之山“阜”的一種描述。創字之初,“陽”就是指的“阜”的日光可以照見的一面,故“從日,昜聲”;“陰”則相反,指的是“阜”之未被日光照射到的一面,故其字“從雲,今聲”。

毫無疑問,“陰陽”的原意,是就部位而言的。不過,這時候的“陰陽”,還常常是變幻不定的。因為,這樣確定的陰陽,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

早晨的時候日光照在山的東坡上,這時候“山的東坡”叫作“陽”(《詩經》中確實就稱“山之東坡”為“朝陽”:

鳳皇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大雅·卷阿》

傍晚的時候陽光又落在了山的西坡上,這個時候,“山的西坡”就又成了“陽”(《詩經》中稱之為“夕陽”:

度其隰原,徹田為糧。度其夕陽,幽居允荒。

——《大雅.公劉》

由於這樣確定的“陽”,其部位因朝夕的變化而變化(“陰”也同理),就沒有“定”義可言,所以也就不適合在學術體系中作為術語使用。

那麼,如此說來,“陰陽”是不是就沒有定義可言了呢?當然不是了。事實上,在中醫學術的經典著作,陰陽早已經有了“固定”的含義,有了“陰在內”、“陽在外”的規定性。

陰陽的這種“定”義,在《素問》、《靈樞》中,可以說俯拾即是。擇其要者可有:

故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岐伯曰:外者為陽,內者為陰。然則中為陰……

——《素問·陰陽離合論篇第六》

好了,我們知道了這種以“內外”分陰陽的說法。然而,我們不禁要問,古人為什麼要以“內外”來定義陰陽,而不是以“上下”來界定陰陽呢?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也是原則性的問題,必須加以說明。

其實只要靜心的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種以“內外”定義的陰陽,與以上下或者前後左右界定的陰陽,確有不同:這樣一來,“陰陽”就不會隨體位的變化而變化了——所以才能作為“定”義被《內經》使用!這就是說,對於一個形體而言,這種以“內外”定義的陰陽,總是固定不變的!大家可以想象,太陽照射過來的時候,光線只能照射到人體或者某個物體的一個面,如果以左右分陰陽,或者以上下前後分陰陽,那麼,陰陽就可以隨著人體的體位變化而變化,也就是說,陰陽是變的,這哪能行?面向太陽的時候,“前胸”為陽,背對太陽的時候,“後背”又成了陽;站著的時候“頭為陽”,翻個跟斗,則又成了“腳為陽”!這樣的陰陽,怎麼能作為“定”義來使用?古人聰明得很,定義以“內為陰、外為陽”,......餘下全文>>

中醫五行的五行的基本規律

相乘與相侮,是五行關係在某種因素作用影響下所產生的反常現象。乘,即乘虛侵襲。侮,即恃強凌弱。相乘,即相剋的太過,超過了正常制約的力量,從而使五行系統結構關係失去正常的協調。此種反常現象的產生,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襲者乘其虛而凌其弱。二是乘襲者亢極,不受它行制約,恃其強而襲其應克之行。應當說明,相剋與相乘是有區別的,相剋是正常情況下的制約關係;相乘則是正常制約關係遭到破壞以後的過度克伐,是反常現象。在人體,則前者是生理狀態,後者則為病理狀態。相侮,即相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統結構關係失去正常協調的另一種表現。同樣也有兩種情況:一是被克者亢極,不受制約,反而欺侮克者。如金應克木,若木氣亢極,不受金制,反而侮金,即為木(亢)侮金。二是克者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反侮之。如金本克木,若金氣虛衰,則木因其衰而侮金,即為木侮金(衰)。所以說: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即是說,五行若某一行之氣太過,則對其所勝(我克)之行過度制約,而發生相乘。而對其所不勝(克我)之行發生相侮,即反克。若某一行之氣不足,則克我之行必過度制約而乘之。而己所勝者,即我克之行必因我之不足而反克相侮。例如臨床所見的支氣管擴張病證,病位在肺,每因肝氣鬱結,氣急上逆,化火灼肺,而見咳血,則為木火刑金(即木旺侮金);肝鬱氣滯,影響脾胃消化吸收,則為木鬱乘土。溼熱型高血壓,多因溼熱困脾,引發肝失疏洩,肝陽亢逆,則為土侮木。至於金乘木(虛)證候,臨床則為少見。 在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的聯絡規律,所謂相生,即相互資生、促進、助長之意;所謂相剋,即相互制約、克服、抑制之意。生克是五行學說用以概括和說明事物聯絡和發展變化的基本觀點。五行相生的規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的規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其關係見下圖:在相生關係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兩方面的關係,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所以,相生關係又稱之為母子關係。在相剋關係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我克兩方面關係,我克者為我所勝,克我者為我所不勝,所以,相剋關係又稱為所勝、所不勝的相勝關係。事物內部系統結構的五個方面之間的相生、相剋關係,構成了事物正常情況下的迴圈運動,因而經常處於運動發展之中,是不平衡的。然而就五行整體來看,相生與相剋又都是在總和中表現出相對的動態平衡。而五行中的每一行,由於既生別行,又被別行所生;既克別行,又被別行所克,故在整體上也呈現動態均勢。可見,五行所達到的平衡,不是絕對的靜止,而是建立在運動基礎上的動態平衡。 五行系統結構之所以能夠保持動態平衡和迴圈運動,主要在於其本身客觀存在著兩種自行調節機制和途徑。一種是正常情況下的制化調節;一種則是在反常情況下的勝復調節。制,即制約。化,是生化。所謂制化調節,主要是指五行系統結構在正常狀態下,通過相生和相剋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調節作用,又稱為五行制化。首先,從五行的整體作用可以明顯看出,任何兩行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的。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關係,所以才能保證制化關係的正常。即是說,木能克土,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從而使木不亢不衰,故能滋養火,而使火能正常生化。火能克金,金能生水,水又能克火,從而使火不亢不衰,故能滋養土,而使土能正常生化。土能克水,水能生木,木又能克土,從而使土不亢不衰,故能滋養金,而使金能正常生化。金能克木,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從而使金不亢不衰,故能滋養水,而使水能正常生化。水能克火,火能生土......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相生相剋與中醫關係?
出生時間與命運關係?
出生年月與五行關係?
中醫相生相剋圖?
中醫五行相生相剋原理?
中醫五行相生相剋圖?
中醫五行相生相剋?
中醫五臟相生相剋?
中醫五行相生相剋表?
中醫五行相生相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