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坎坷的人淨空法師?
淨空法師:為什麼人品很爛的人命運卻很好
沒這個說法。走什麼路都是自己選的,一旦選擇,不論結果如何,都要勇於承擔。不能之前肆無忌憚,過後怨天尤人。
淨空法師:佛家承認有命運,但不是定命,為什麼
淨空法師---佛家承認有命運,但不是定命,為什麼?你每天行善它就加分,你作惡就減分,天天有加減,做大善就乘,做大惡就除,加減乘除天天不一樣。
釋迦如來當年在世,為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只有一個目的,幫助我們這些眾生個個成佛。這經上講的「一切皆成佛」,這還得了!他成佛的方法跟諸佛不一樣。諸佛教學真的是無量劫,像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生生世世,不是一世。這一生我們看到的,做大官的、發大財的,那是修什麼因來的?一個人發財都是命裡有,命裡沒有發不了財。人要相信命運,「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強求來的就是災難。我們看到這個人他得到財富,不正當手段得來的,他還是享受,那是什麼?命裡有的。如果命裡沒有,他這個財到手,他就生病,這個錢全部花在醫藥費上,花光了,這就說明什麼?他命裡沒有這個財。要不然就出禍,災禍,會把這個錢丟掉,命裡沒有。這是說不正當的手段。不正當手段命裡財富打折了,命裡頭你有一百個億,你用不正常的手段得來的,你命裡就少了一半,就五十個億,打對摺了;再造作一些罪孽,又打折扣了,五十個億可能以後就變成十個億。十個億覺得自己很不錯,其實你是百億富翁,現在才十億算什麼?虧吃大了,但是沒有人曉得,他還自己很得意。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地位也是如此。升官,我年輕時在臺灣遇到這麼一樁事情。一位將軍,少將升中將,聽說上面長官批准了升中將,這個命令沒釋出,裡面內部的朋友傳給他。他高興得不得了,請朋友,慶賀他升中將,就在這個宴會當中,他喝酒酒醉,倒下去就死掉了。大家說他命裡只有個少將,沒有中將,加一顆星就壓死了。在宴會當中就死在桌子上,沒那個命!他要沒有升中將那回事情,他就沒事,他就不會遇到禍事。古人所說「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你命中有多高的地位就是那樣,如果你想高的時候也行,積善修德。你看《了凡四訓》,袁了凡先生十五歲遇到一個算命的先生,算得非常準。他母親很相信這個算命先生,雲南人孔先生,讓他給了凡算終身流年,就是一生的命運。這個算命先生告訴他,你這個小孩是做官的,是仕途中人,要好好唸書,去參加考試。他將來官做到什麼程度?做到一個縣長,小縣分的縣長在四川。壽命五十三歲,五十三歲他還在做官,就告訴他,五十三歲那年你就辭職,你回老家壽終正寢,你壽命到了。命裡面只有秀才,舉人、進士都沒有,這叫沒有功名,命裡頭沒有兒女,生活還能過得過去。他每年參加考試考多少名,每年國家給他的糧食,那個時候是給糧食,大概是八、九十石,每年跟孔先生算的完全準確,一點都不差。
二十年,他十五歲到三十五歲,他完全相信人真有命運,二十年不差錯一點。他爭取功名那個念頭就死掉了,不跟人競爭,真正做到佛法上所說的,「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他不需要求,我命裡有的,不用求,到時候一定得到;命裡沒有,我求也求不來,他心就定了。三十五歲那年,跟雲谷老和尚在禪堂裡面坐了三天三夜,他沒有一個念頭。老和尚非常佩服他,一個人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這個功夫很高。就問他,你怎麼修的?他就告訴禪師,他說我沒有修。那你怎麼三天不起心?我的命給人算準、算定,我想也沒用,所以乾脆就不想了。老和尚聽了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有相當好的功夫,原來你還是個凡人。他就問為什麼?他說你二十年來,你的命運一點都沒有轉,完全照單行事,你不是凡夫,誰是凡夫?他向老和尚請教,那命運能改嗎?老和尚告訴他,命是你自己造的,你自己造的你怎麼會自己不能改?當然能改。說明你這二十年也沒作善,也沒有作惡,所以就那麼準。作惡就減分,行善就加分,每天都有加減乘除,了凡先生每天都不動的,不作惡也不行善。雲谷禪師就告訴......餘下全文>>
淨空法師說人不能跟命爭 20分
佛法承認命運,但是佛法不是宿命論。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佛應化在世間講經說法,就是讓眾生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幫助我們改變命運。
首先你要明白命運是怎麼來的?命運是過去生造的善因惡因。善因有善報,惡因有惡報。造了惡,不想得惡報,可不可能?回答是肯定的。從因到果報其間還有一個緣,雖造惡因,只要斷掉惡緣,惡報就不會現前。並不是說我有得精神病的命,好了!聽之任之,我就在精神病醫院住一輩子!這叫什麼話?若是這樣觀世音菩薩也不必救苦救難了,你已經定了,他來了有什麼用?不可以這樣理解。
我們說不跟命爭,是講生活要隨緣。儒家講,素富貴安於富貴,素貧賤安於貧賤。你生活貧賤,過去生沒有修福嘛!怎麼跟哪個修了大福報的人比呢?不跟命爭是這個意思。你想過富貴的生活,修福,以後就會得富貴。而不是羨慕別人,嫉妒別人。
淨空法師談如何改變命運(上)
因果皆是方便門 有網友將淨空法師在鳳凰臺講《了凡四訓》的電子版發給我,看後推薦給更多朋友。熟悉中國佛教歷史的朋友們會知道,中國禪宗廟宇“百丈清規”的創始人,著名的百丈和尚。根據他的指示,佛教並非“不落因果”,而是“不昧因果”。這個世界上需要修佛的是凡人,而不是佛。佛已不需要修佛,凡人需要修佛。而凡人只要在世間言行做事,就必落因果。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好象一個人做了損人利己之事,他不可能不遭別人仇恨,也不可能內心完全不歉疚。今天欺世盜名佔了便宜,明天就可能青天白日摔個大跤。對於一般大眾,解脫人世苦惱,最初只能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入手,以此逐步改變自己舊的熏習。而真正修到超塵拔俗的高境界的,那就“不昧因果”了,也即完全不在乎因果了。做盡善事,也沒想到一絲一毫善報。再到了更徹底的程度,根本不分別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了。一切都任心自在,隨心所欲,但一切作為都自然而然在利眾生。那時就如禪宗四祖道信和尚說的了:“一切因果皆如夢幻”,根本不在視野裡了。然而一上來就講這樣的徹底解脫之道,肯定離我們一般人太遠了。絕大多數人可能望而止步。淨空法師講《了凡四訓》,從因果入手,算是一個方便法門。佛教開悟眾生講方便。特別在當今物慾橫流的消費時代,這樣講有其當機之處。這也是他的講話能夠流傳較廣的原因。當然,在佛教修為中達到較高境界的人,可能對《了凡四訓》不以為然,以為那不夠“究竟”。然而,一人之究竟抵不上萬人入門之方便。淨空法師的苦心該得到理解和尊敬。如果有更多的人因此多善而少惡,這總是好事。 柯雲路信箱:[email protected] >>>>>柯雲路書友圈 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上)淨空法師 一、立命之學 本書共分四篇,第一篇‘立命之學’。立命是說命運決定有,但是命運是可以改造的。什麼人主宰命運?自己。自己主宰命運,自己當然能改造命運,這是立命之學的原理。 餘童年喪父。老母命棄舉業學醫。謂可以養生。可以濟人。且習一藝以成名。爾父夙心也。 ‘餘’,了凡先生自稱。‘舉業’,讀書求取功名。了凡先生童年時,父親很早過世,家境並不富裕,母親勸他不要念書,希望他能學醫,這樣既可以養活自己,也能救濟一些病苦之人,而且這也是他父親的心願。人能有技術謀生,在物質生活上就不會缺乏。如果醫術精明,成為一代名醫,也可以說是大善知識。 古時候唸書,目的是考取功名,志在為社會大眾服務,這是好事情。如果沒有天分,沒有福報,沒有緣分,這也是不能強求的。 宋朝名宰相范仲淹,童年的時候遇到一位算命的老先生,他問算命先生:‘你看我將來能不能作宰相?’ 算命先生就笑他:‘你年紀輕輕,過分自負!’ 范仲淹把話題一轉,說:‘你再看看,我能不能作醫生?’ 算命先生覺得很奇怪,怎麼一下從作宰相掉到作醫生,就問他:‘這是什麼意思?’ 范仲淹說:‘唯有宰相跟醫生能夠救人。’ 算命先生送他一句話:‘你有這種心,真宰相也。’ 後來,他果然做了宰相。由此可知,范仲淹從小立志是以救天下為己任,所以勤奮好學,目標不是為自己,是為幫助社會、國家,幫助世人離苦得樂。 從這個故事就能體會到古人讀書志在聖賢。何謂‘聖’?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與因果道理通達明瞭的人,這是聖人,在佛門稱為佛菩薩。所以,佛菩薩是人,不是神,也不是仙,是個明白人。凡夫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不清楚,是個糊塗人。所以,佛勸導眾生要學佛,學佛就是學做個明白人,不要做糊塗人。 後餘在慈雲寺。遇一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餘敬禮之。 ‘慈雲’,比喻佛陀的教誨、教學。‘慈’是愛,‘雲’代表無心,就是無私心;‘慈雲’就是無私......餘下全文>>
淨空法師談如何改變命運(下)
因果皆是方便門 有網友將淨空法師在鳳凰臺講《了凡四訓》的電子版發給我,看後推薦給更多朋友。熟悉中國佛教歷史的朋友們會知道,中國禪宗廟宇“百丈清規”的創始人,著名的百丈和尚。根據他的指示,佛教並非“不落因果”,而是“不昧因果”。這個世界上需要修佛的是凡人,而不是佛。佛已不需要修佛,凡人需要修佛。而凡人只要在世間言行做事,就必落因果。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好象一個人做了損人利己之事,他不可能不遭別人仇恨,也不可能內心完全不歉疚。今天欺世盜名佔了便宜,明天就可能青天白日摔個大跤。對於一般大眾,解脫人世苦惱,最初只能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入手,以此逐步改變自己舊的熏習。而真正修到超塵拔俗的高境界的,那就“不昧因果”了,也即完全不在乎因果了。做盡善事,也沒想到一絲一毫善報。再到了更徹底的程度,根本不分別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了。一切都任心自在,隨心所欲,但一切作為都自然而然在利眾生。那時就如禪宗四祖道信和尚說的了:“一切因果皆如夢幻”,根本不在視野裡了。然而一上來就講這樣的徹底解脫之道,肯定離我們一般人太遠了。絕大多數人可能望而止步。淨空法師講《了凡四訓》,從因果入手,算是一個方便法門。佛教開悟眾生講方便。特別在當今物慾橫流的消費時代,這樣講有其當機之處。這也是他的講話能夠流傳較廣的原因。當然,在佛教修為中達到較高境界的人,可能對《了凡四訓》不以為然,以為那不夠“究竟”。然而,一人之究竟抵不上萬人入門之方便。淨空法師的苦心該得到理解和尊敬。如果有更多的人因此多善而少惡,這總是好事。 >>>>>柯雲路書友圈 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下)淨空法師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餘好潔。宜無子者一。和氣能育萬物。餘善怒。宜無子者二。愛為生生之本。忍為不育之根。餘矜惜名節。常不能捨己救人。宜無子者三。多言耗氣。宜無子者四。喜飲鑠精。宜無子者五。好徹夜長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無子者六。其餘過惡尚多。不能悉數。 大地雖然很骯髒,但是土地肥沃會生長很多東西;水清就沒有魚。他有潔癖,這是沒有兒子的第一個原因。‘和氣’非常重要,諺語常言‘家和萬事興’,一個國家上下能和睦相處,哪有不強盛的道理!不和即是衰敗的預兆。他喜歡發脾氣,這是不和;換言之,貢高我慢,狂妄自大,目中無人,這是第二個原因。 ‘愛’,慈愛。‘忍’,殘忍。慈愛是生生之本,他沒有愛心,心地殘忍,殘忍乃不育之根。他愛惜自己的名節,常不能捨己救人,這是第三個原因。他很愛說話,愛發牢騷,喜歡諷刺、挖苦、捉弄別人,常在大庭廣眾之下讓別人下不了臺,這是第四個原因。嗜好飲酒,傷害自己的精神體力,這是第五個原因。偏愛徹夜長坐,晚上不睡覺,不知道保養元神,這是第六個原因。反省之後,毛病過惡實在太多了。 ‘徹夜長坐’,在佛家有‘不倒單’,這是禪定功夫。打坐在定中是清醒的,不是睡眠。若是用打坐代替睡眠,不如躺著睡舒服,坐著睡多難過!真正大修行人,心境空明,沒有自私自利、五欲六塵這些陰氣之侵襲,所以常在定中,智慧念念增長。心地清淨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斷除睡眠。‘財色名食睡’這是五欲,欲界才有,色界與無色界沒有。由此可知,睡眠可以斷除。如果煩惱習氣沒有斷除,勉強坐在那裡睡覺,對身體決定有害,這是很不健康的生活。所以,在修行場合千萬不要好面子,自己做不到勉強去做,最後把身體毀壞了,這是愚痴。 雲谷曰。豈惟科第哉。世間享千金之產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天不過因材而篤。幾曾加纖毫意思。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孫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孫......餘下全文>>
淨空法師:學佛障礙多壽命短,怎樣快速改命,或延壽
法師開示:
你要想延長壽命不難。為什麼?壽命不是天註定的,不是上帝註定的,也不是閻羅王註定的,什麼人註定的?自己註定的。每個人都有命運,命運從哪裡來的?你過去生中所造的業,這一生中你所感得的報,叫因果報應。過去生中造得善業,你這一生來是享福,你有福報;過去生中沒有修善業,那這一生當中就要過很辛苦的日子。你要是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會心安理得,不怨天,不尤人。為什麼?自己造的!自己造自己可以改。算命看相給你算,算得很準,他不懂得,不知道幫你改,那有什麼用處?可是真正遇到好的算命看相的,提醒你,那我們自己知道怎樣改。
改造命運的方法,在中國自古以來太多了,例子太多了。但是把改造命運寫出來,寫成文字流傳下來,最容易明瞭的是《了凡四訓》。這個書我們這裡很多,也有光碟,也有電視劇表演出來,這邊都有。現在我們在中國找影劇界給我們拍《了凡四訓》,拍二十集連續劇,現在大概剛剛在開拍。希望大家知道之後,自己就能夠掌管命運。沒有福報的,我能求福報;沒有聰明智慧的,我能求聰明智慧;沒有健康長壽的,可以求健康長壽。
你看了凡先生,那個孔先生算命是很了不起,算到他每年的收入,簡直是準確極了。他是個唸書人,每年去參加考試考第幾名,考完之後一發榜果然不錯。那時候他就相信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偶然有一次到寺院裡面去參訪雲谷禪師,跟雲谷禪師在禪堂裡面坐了三天三夜,他在那裡靜坐,一個念頭都不起。雲谷禪師很驚訝,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念頭,這個功夫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就問他:你是怎麼修行的,如何有這樣的定功?他說,我沒有修行,我命給人算定了,想也是妄想,沒用,所以乾脆不想了。雲谷禪師聽到之後就哈哈大笑,我以為你是有功夫的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
以後教他改造命運的方法,應當要斷惡修善,把自己不善的毛病要找出來,天天改,積功累德,他的命運全都轉過來了。以後再參加考試,跟孔先生算的不一樣了。孔先生算他,這次考試得第三名,他得第一名,就不一樣了;每一年的收入跟命運裡頭的增加了;壽命是五十三歲,他也沒有求長壽,他活到七十四歲,多活二十年,這都是自己修來的。在佛法裡面,有比袁了凡更殊勝的,你要能懂才行。最殊勝的,你看看佛門裡面常講“乘願再來”,你們修行證果之後到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證到菩薩果位就行了,就可以乘願再來。實際上不必到極樂世界,現在就可以乘願再來。
了凡先生壽命五十三歲,後面二十年就是乘願再來,那是他的願力,是他的善行。如果我們發願為佛法、為苦難眾生做出犧牲奉獻,我活在這個世間不是為自己,為別人,自己壽命縱然完了,你這個願心感動天地,感動佛菩薩,你的壽命自然延長。我在初學佛的時候,我的壽命也是短命相,算命先生給我算命,活不了四十五歲,我也沒有求壽命,反正四十五歲也好,就定在四十五歲就念佛求往生。四十五歲那一年生了一個月的病,以後就好了,現在八十歲了,你看,願力,四弘誓願。願力超過你的業力,你的壽命就延長了。
到極樂世界打個轉再來,又要來投胎,要耽誤多少年?你看現在世界這麼亂,眾生這麼苦,不能耽誤了,就用這個身體好了,再多住幾年,行。真正功夫成熟了,想什麼時候走,行,可以走得了,想再多住幾年也行,一點都不礙事,這叫生死自在。這樁事情都能夠做得到,其他的豈不叫雞毛蒜皮的小事嗎?你說求財富、求聰明智慧,都是小事,這是大事,大事能得到,小事是附帶的。
所以人不能不發願,在佛法裡面叫發心,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的四弘誓願,四弘誓願就是修行的次第,先發大願,捨己為人。捨己為人,如果自己沒有德行,沒有學問,你那個願是空願,你自己救自己都救不了,你怎麼能救人?所以第......餘下全文>>
淨空法師:常念阿彌陀佛,什麼壞運都能轉過來
淨空法師---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什麼樣的壞命運都能轉過來
我們每個人在一生當中,有五年最好的運,也有五年最壞的運。所以年輕的時候運氣不好,要能扛得住;好運要是早享掉了,晚年享壞運,那就很悲慘!
說實在的話,真正要想命好,就要修德。積功累德,決定可以改造命運。命是自己造的,命自己可以改,要找別人來給你改命運,那是錯誤的、是假的。佛法是破除迷信,破迷開悟,我們要有智慧,千萬不要迷信!你要想真正改變命運,佛法是最好不過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懂得理論、懂得方法,如理如法地求,有求必應;你不懂理論、不懂方法,盲修瞎練,決定求不到。
總而言之,一切法裡面,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全都包括,這妙極了!可是這個事情幾個人肯信?沒有人相信。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什麼樣的壞命運都能轉過來,可是很少人能相信,很少人能照做,他不曉得這一句佛號功德之大!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下面是念老的話,「蓋言,持名心無散亂者」,這個心無雜亂現在要養成,到臨終來不及,平時就要養一個不散亂的心。怎麼不散亂?心裡面有阿彌陀佛,口裡頭有阿彌陀佛。對於唸佛,一定要知道唸佛功德。你在世間幹什麼樣的好事,《金剛經》上的比喻好,以大千世界七寶佈施,這還得了,不是一個地球,大千世界。
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單位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有十億個單位世界,換句話說,十億個銀河系的七寶你拿去佈施做好事,不如四句偈功德大。可以說無量四句偈法佈施的功德,不如念一句阿彌陀佛。我這個比喻是真的不是假的,沒人知道,所以大家把唸佛疏忽了,多可惜!佛門古代裡面文字的記載,多少學佛人在急難的時候,一句阿彌陀佛,化解了,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災消了。這些記載的文字很多,不是假的,不是騙人的。為什麼不肯唸佛?
你在我這個會上,我們是無量壽法會,真正把這個意思聽懂、聽明白了,你的問題解決了,講到最後,就是一句佛號。你問我,我早晚散步,一步一聲佛號,沒有白走路。無論幹什麼事情,不用頭腦的,幹事情也念佛號,心裡頭默唸,不出聲音。得真幹,分秒必爭。我這一秒鐘沒有唸佛,這空過了,這多可惜!這一句佛號裡頭含藏無量功德,為什麼?它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通號,念這一聲佛號就是所有諸佛如來全唸到。
這句佛號裡頭,裡面包含的是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無量劫所修習的功德,一個也不漏,沒人知道,沒人講。學佛不念佛就錯了,大錯特錯!一生的法佈施,抵不過一句阿彌陀佛。句句是實話,千萬不要看輕,千萬不要胡思亂想,胡思亂想是造輪迴業。我們的目的是出離輪迴,求生淨土,造輪迴業,臨命終時怕有障礙,你去不了,這比什麼都要緊。
改造命運 心想事成 是淨空法師什麼時候講的
南無阿彌陀佛
什麼時候都在講,就看你你什麼時候聽淨空法師的話開始真修實幹了
====================================
淨空法師---現在認真修,來得及來不及?來得及,永遠來得及。
前面跟諸位提示過,一個人在世間不能沒有福報,經上我們看到諸佛如來,有些佛教化的國土很大很大,福報大;也有的佛他教化的國土很小,一個大千世界,那個福就薄。福為什麼有厚薄?在因地上修積不同。好像我們現在到這個人間來,在這個時間、在這個地區我們都得人身,生活在一起,引業是相同的,引導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引業相同,過去世修的有五戒十善這個善因。可是滿業不一樣,滿業是什麼?過去生中每個人修的福慧不相同,有的人富貴,有的人貧賤,就不一樣,不是老天爺不公平,是我們各人修的不一樣。所以總而言之,遍法界虛空界裡,所有一切眾生的依報跟正報,沒有一個不是自作自受。真懂得了,就搞清楚了,再不會怨天尤人,過去世疏忽了沒有認真修,現在明白了,現在認真修,來得及來不及?來得及,永遠來得及。現在我們希望財富,修,修因,修財佈施肯定就得財富,我們希望聰明智慧咱們修法佈施,希望健康長壽就修無畏佈施,沒有得不到的,很快就得到,只要你真幹。大家都修,得的也不一樣,這是什麼原因?信心不相同,願力不一樣。有人修半信半疑:真的嗎?試試看,會得一點小的;有人一點都不懷疑,他一修真的大富大貴就得到,用心不一樣。這個心就是念頭,念頭念念都不相同。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一二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