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的節日風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7月04日

維吾爾族節日習俗或禮儀含義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門忌朝西開。房屋呈方形,有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樹,打掃得十分潔淨。室內砌土炕,牆上掛壁毯,開壁龕,並飾以多種花卉圖案。飲食方面,他們以麵粉、大米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麵粉烤制的饢。飯菜種類很多,有抓飯。肉粥、拉麵、湯麵、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烤肉等。喜歡吃甜瓜、西瓜、葡萄、蘋果、梨、杏、石榴等水果,主要吃牛、羊肉以及雞、鴨、魚肉;禁食豬肉、驢肉、食肉動物及凶禽猛獸;禁食一切動物的血。 維吾爾族的傳統服裝為,男女老少均戴四楞小花帽。男子普遍喜歡穿對襟“袷袢”(長袍),內著繡有花紋的短衫。女子喜著連衣裙,外套黑色對襟背心,戴耳環、手錫、戒指、項鍊等裝飾品,姑娘多梳小辮,現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時裝。 維吾爾族人待人講究禮貌。在遇到尊長或朋友時,習慣於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後身體前傾,連聲問好。家裡來客都熱情招待。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舞蹈輕巧、優美,以旋轉快速和多變著稱,反映了維吾爾族人樂觀開朗的性格。維吾爾族以農業為主兼營牧業,有經商傳統,同時傳統手工業十分發達,而且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他們製作的地毯、刺繡、絲綢衣料、銅壺、小刀、民族樂器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贊助廣告

維吾爾族在新年有什麼習俗?

維吾爾族主要節日有肉孜節和古爾邦節。肉孜節意譯為“開齋節”。按伊斯蘭教教規,節前一個月開始封齋。即在日出後和日落前不準飲食,期滿30天開齋,恢復白天吃喝的習慣。開齋節前,各家習慣炸饊子、油香、烤制各種點心,準備節日食品。節日期間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節祝賀。肉孜節過後的第七十天是古爾邦節,意譯為“宰牲節”。有經濟條件的人家要宰羊,邀請親友鄰居來家做客。 以上兩個節日,各清真寺都打鼓、吹奏嗩吶歡慶,召喚維吾爾族男人們到各自所在地的清真寺內會禮,向真主祈禱。會禮功後,先上墳,然後各家請阿訇到家誦經。

贊助廣告

這是維吾爾族的教歷新年~

對於元旦和春節他們沒有什麼習俗

維吾爾族的春節習俗

諾魯孜節是一個十分古老的傳統節日。在新疆,維吾爾,哈薩克,克爾克孜,烏茲別克等突厥民族都慶祝這個傳統的節日。 “諾魯孜”一詞來自古伊朗語,意為“春雨日”。相當於伊朗古太陽曆的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也即公曆3月22日。

維吾爾族把一天的時間分為日出更、午時更、日落更、星現更、午夜更和黎明更等六更。諾魯孜節儀式在節日的黎明更開始。那一天,男女老少都要著民族盛裝舉行各種節日活動。各家的家長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燒起一堆松柏樹枝,將冒煙的樹枝在每人頭上轉一圈,預祝他們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快樂。然後,家長把冒煙的松枝帶到牲畜圈門口,讓畜群在煙上通過,祈求新的一年裡,牲畜膘肥體壯,迅速繁殖。

節日當天日出更以後,維吾爾人要做“諾魯孜飯”,家家戶戶用剩餘的糧食和食物,加上多種佐料(也加野生調味佐料)煮成稠粥,稱作“克缺”或“沖剋缺”(豐盛粥)。做這種飯時,不再宰牲畜。從當天午時更起,維吾爾人成群結隊地相互拜年。到日落更以後,每戶請客吃飯,男女老少分別跳舞和唱歌,盡興表達對新春的歡悅之情。

“諾魯孜”節過後,在農村,緊張的春耕生產就開始了。諾魯孜節距今至少已有3千年的歷史,內容與漢民族的春節相似。該節日形成初期,包括維吾爾族在內的突厥部落的先輩過著遊牧生活,他們在晚冬初春把晝夜時差持平之日稱之為“日生”、“年頭”,並把此日開頭的月稱之為“羊羔月”。此時正值冰雪消融、草木返青、大地復甦、牲畜產仔的時節,這時牧民們—面興高采烈歡度節日,一面清點安全越冬的牲畜,準備開始草原放牧。隨著以牧轉農、定居、城郭程序的發展,該節日增添了更豐富的內容。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史料上以“九回鶻”記載的西回鶻用塔吉克語稱此節為“諾魯孜節”。隨著時間的推移,該節在保留原始面貌的基礎上,增添了濃郁的“藝術節”色彩。

如今,每年的3月20日至22日,全世界有30多個包含維吾爾族在內的突厥民族在同一時間慶祝諾魯孜節。維吾爾族相傳至今的節日形式主要包括:(1)每年晝夜時差相等時分即3月20日——22日夜晚零點選打諾魯孜節鼓,普告天下節日來臨;(2)聽到鼓聲的人們自發地彙集到擊鼓地點唱歌跳舞,直至天明,這是諾魯孜節麥西萊甫開幕的標誌,第二天從日落開始至次日太陽冉冉升空為止。這是琴師、歌手、舞手顯示才能的最好舞臺;(3)次日,人們洗浴淨身,換下冬裝,吃諾魯孜節飯,鄰里間相互贈送諾魯孜節飯以示祝賀新年。原先有恩怨糾紛的人們相互間拜年諒解和好,甚至離異夫妻間協商破鏡重圓;(4)早餐後,鄰里中的男人匯聚到德高望重者家中,就幫助居住區內貧困殘疾者進行討論,自願捐助貧困者;(5)家家戶戶全部動員,對家裡戶外進行一次徹底的大掃除,拆洗衣物被褥; (6)為鳥雀築巢,為它們繁殖打基礎;(7)上墳,在親人墳頭上施灑穀物;(8)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維修或重建橋樑,清理池塘,做好引進春水的準備,並全面動員,植樹造林,美化環境;(9)該節也稱之為踏青節,家家戶戶連續諾魯孜節是維吾爾族歷史發展程序中產生出來的系統的迎新年節日,是為進入春耕生產,綠化、美化、淨化環境做準備的節日,是藝術的節日、體育的節日。

諾魯孜節上的叼羊比賽

新疆維吾爾族重要節日和習俗

“維吾爾”是維吾爾族的自稱,意為“團結”或“聯合”。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帶和阿克蘇、庫爾勒地區,其餘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建國後,推廣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現兩種文字並用。

維吾爾族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樂舞蹈史詩“十二木卡姆”、維族舞蹈等聞名中外。維族傳統舞蹈有頂碗舞、大鼓舞、鐵環舞、普塔舞等;維族民間舞蹈有賽乃姆、夏地亞納;民間樂器有“達甫(手鼓)、“都他爾”和“熱瓦甫”等。維吾爾民族醫學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俗

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饢、各種糕點、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後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吃完飯後,由長者領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離席。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時注意不讓飯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來放在自己跟前的“飯單”上。共盤吃抓飯時,不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進盤中。飯畢,如有長者領作“都瓦”,客人不能東張西望或立起。吃飯時長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飯前飯後必須洗手,洗後只能用手帕或布擦乾,忌諱順手甩水,認為那樣不禮貌。

婚俗

男女青年結婚時,由阿訇或伊碼目(均為宗教職業者)誦經,將兩塊幹饢沾上鹽水,讓新郎、新娘當場吃下,表示從此就像饢和鹽水一樣,同甘共苦,白頭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鋪上潔白的飯單,最先擺上饢、喜糖、葡萄乾、棗、糕點、油炸饊子等,然後再上手抓羊肉、抓飯。

食俗

日食三餐,早飯吃饢和各種瓜果醬、甜醬,喝奶茶、油茶等,午飯是各類主食,晚飯多是饢、茶或湯麵等。以麵食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種類有數十種。最常吃的有饢、羊肉抓飯、包子、麵條等。

維吾弗族喜歡飲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典型食品:維吾爾族最愛吃饢、抓飯、包子、麵條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風味菜餚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爾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還有:油饊子、銀絲擀麵(維吾爾語稱“玉古勒”)、哈勒瓦、羊雜碎、曲連、烤南瓜、黃蘿蔔(胡蘿蔔)醬等。

節慶

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初雪節等。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煮肉、趕製各種糕點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賣,除將羊皮、羊腸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職業者外,剩餘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過肉孜節時,成年的教徒要封齋1個月。封齋期間,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

房屋建築:住房一般為土木結構的平房,經濟條件好的住房講究,設有廊房,並雕花紋或繪圖案。

維吾爾族在肉孜節有哪些習俗

維吾爾族主要節日有肉孜節和古爾邦節。肉孜節意譯為“開齋節”。按伊斯蘭教教規,節前一個月開始封齋。即在日出後和日落前不準飲食,期滿30天開齋,恢復白天吃喝的習慣。開齋節前,各家習慣炸饊子、油香、烤制各種點心,準備節日食品。節日期間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節祝賀。肉孜節過後的第七十天是古爾邦節,意譯為“宰牲節”。有經濟條件的人家要宰羊,邀請親友鄰居來家做客。 以上兩個節日,各清真寺都打鼓、吹奏嗩吶歡慶,召喚維吾爾族男人們到各自所在地的清真寺內會禮,向真主祈禱。會禮散後,先上墳,然後各家請阿訇到家誦經。 這是維吾爾族的教歷新年~ 對於元旦和春節他們沒有什麼習俗

維吾爾族節日和風俗

維吾爾族的春節是諾魯孜節

節日當天日出更以後,維吾爾人要做“諾魯孜飯”,家家戶戶用剩餘的糧食和食物,加上多種佐料(也加野生調味佐料)煮成稠粥,稱作“克缺”或“沖剋缺”(豐盛粥)。做這種飯時,不再宰牲畜。從當天午時更起,維吾爾人成群結隊地相互拜年。到日落更以後,每戶請客吃飯,男女老少分別跳舞和唱歌,盡興表達對新春的歡悅之情。

新疆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

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等。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煮肉、趕製各種糕點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賣,除將羊皮、羊腸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職業者外,剩餘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過肉孜節時,成年的教徒要封齋1個月。封齋期間,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肉孜節意譯為“開齋節”。按伊斯蘭教教規,節前一個月開始封齋。即在日出後和日落前不準飲食,期滿30天開齋,恢復白天吃喝的習慣。開齋節前,各家習慣炸饊子、油香、烤制各種點心,準備節日食品。節日期間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節祝賀。

維吾爾族的節日.禮儀,含義

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

1.肉孜節:

肉孜節,也叫開齋節,它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伊斯蘭教法規定伊斯蘭教第9月是頌降天啟“古蘭經”經文之月,是一年12個月中最吉祥的月份,每一個成年穆斯林每年都要封齋一個月,在封齋期間每日兩餐,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吃喝、房事等。齋月的開始和結束均以見月為準。封齋的天數為二十九天或三十天。齋期滿後,節日的凌晨,人們淋浴盛裝,聚集在禮拜寺舉行規模盛大的禮拜。隨節日禮拜的結束,從高高的喚禮塔上“納各拉”鼓和哨納聲驟然而起,人們走出禮拜大殿自發的踏著歡快的樂曲聲,跳起“薩瑪”舞,彼此握手道賀。一般維吾爾族婦女不參加聚禮。在節日期間家家戶戶都備有豐盛的節日食品,如饊子、民族式點心、糖果、乾果、水果等。人們身著節日新裝走親訪友,路途相逢要相互拜年祝賀。在肉孜節期間民間有各種遊藝活動,“巴扎”即市場非常熱鬧。 關於肉孜節的起源,維吾爾民間有這樣一個宗教傳說:相傳古時候,有一次鬧災荒,孩子們由於飢餓啼哭不止。母親們無奈,把拳頭大小的卵石放進鍋裡煮,哄孩子們說:“媽媽給你們做‘兄古提麻克’(一種飯食,用玉米麵做成,形狀像窩窩頭,水煮,吃時帶湯)吃”並不時地用木棍戳一戳給孩子們看,讓孩子們相信還沒有熟,還太硬不能吃,需要耐心等待。一次又一次,孩子們再也沒有耐心等待了,鬧著非要吃不可。母親們沒辦法,只好揭開鍋蓋還想用木棍戳給孩子們看。不料,木棍竟然戳了進去。母親們很驚奇,仔細一瞧,原來鍋裡煮的卵石都變成了可以用來充飢的“恰瑪古”(即蔓菁)。人們相信這是神靈為了拯救他們而顯示的奇蹟。人們奔走相告,彼此祝賀得救,載歌載舞,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以各種娛樂的方式歡慶,感謝真主的恩典。從此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以同樣的方式紀念,久而久之相沿成習,流傳至今。

2.冒路德節:

冒路德節,又叫聖紀節。每年回曆三月二十日為紀念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日而舉 行的節日。伊斯蘭教徒為了紀念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的功德,在他誕生的那天舉行集會,以後逐漸演變為伊斯蘭教的節日。這個節日多由清真寺毛拉主持。節日當 天,虔誠的穆斯林紛紛到清真寺禮拜,聽阿訇們唸經,讚頌聖祖穆罕默德的功績。還有些人把阿訇和周圍的鄰居請到家裡舉行小形的聚會,並準備油餅,糖果和水果 等食物,正中間放一個盤子,盤子裡放一些灑了香水的棉花,阿訇邊唸經邊對著棉花吹氣,最後參加儀式的每一個人拿起一小團棉花聞一聞,便放進口袋裡。臨走時 還拿上一點糖果,回家後分給家裡人吃。

3.努吾若孜節:

努吾若孜節也叫“撒拉哈特曼節”。“努吾若孜”一詞是波斯語藉詞,表示“春雨日”,“春天的第一天”,即波斯古太陰曆每年3月21日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等突厥語系各民族的共同節日。它從古代流傳至今,它的內容是辭舊迎新,希望春天能帶來吉祥幸福。在過節這天人們身著節日盛裝,每一個村落的所有人集體做“庫節”即“努吾若孜飯”(幾家人一起做的也有)共同享受新年的喜悅。做“庫節”一般用往年剩餘的糧食加大米、小麥等7種穀物在大鍋裡熬成粥,以表示年年富足有餘。此外,節日裡,還舉行各種傳統的民間活動,比如,把一個男人打扮成“努吾若孜老人”,等表演一番之後,便脫掉棉衣,給他穿上單衣迎接春天的到來,同時還舉行麥西熱甫、賽馬、叼羊、拔河、摔跤、野遊、唱歌、賽歌、猜謎語、盪鞦韆、作遊戲等各種娛樂活動。到了晚上,年青人帶著火把,唱著“努吾藝孜歌”挨家挨戶的祝福,節日一般持續三天,過節後開始春耕播種。至今很多地方的維吾爾族仍在過此節日,尤其最近5、6年以來無論是政府方......餘下全文>>

維吾爾族的古爾邦節的習俗

一、古爾邦節簡介:

古爾邦節(拉丁文 Eid Adha),又稱宰牲節,爾德節。古爾邦節與開齋節(肉孜節)、聖紀並列為伊斯蘭三大宗教節日。

古爾邦節是我國回、維吾爾、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孜、撒拉、東鄉、保安等少數民族共同的盛大節日。“古爾邦”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德·古爾邦,或稱為爾德·阿祖哈。“爾德”是節日的意思。“古爾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犧牲”“獻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這個節日叫“犧牲節”或“宰牲節”。也譯作“庫爾班”。

二、古爾邦節習俗:

1、維吾爾族

中國新疆的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將古爾邦節音譯為“庫爾班節”。古爾邦節的時間在伊斯蘭曆十二月十日。過節前,牧區農區老百姓家家戶戶都把房舍打掃得乾乾淨淨,忙著精製節日糕點。節日清晨,穆斯林沐浴薰香,嚴整衣冠,到清真寺參加會禮。無論城市農村,都要在廣場上舉行盛大的麥西來甫歌舞集會。而廣場四周則有另一番景象:色彩繽紛的傘棚、布棚、布帳、夾板房內鋪設著各式各樣的木桌、板車、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備有花式繁多的小吃甜點。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烏茲別克等民族在節日期間還舉行叼羊、賽馬、摔跤等比賽活動。

節日的早晨,維吾爾人沐浴全身(大淨),然後盛裝到清真寺參加聚禮。聚禮之後,人們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宰牲。至於是宰牛宰羊宰駱駝還是宰馬,由各家經濟實力決定。通常人們把獻祭的牲畜宰好,大塊連骨肉燉到鍋裡後,男子們才開始互相串門。拜賀節日。婦女們則留在家裡擺上節日食品,燒茶備水,準備迎接客人。

節日第一天,先給發生過喪葬和家難的鄉親拜節,表示慰問;其是給夫妻雙方的長輩拜節;再次,給鄰居和長者拜節。在禮節性拜節活動中,除了給夫妻雙方老人拜節是夫妻同去外,其他拜節活動往往三五成群,男女分開進行。之後,才是同輩親朋好友之間的拜節。大家除了互相道賀,彼此問候之外,還要共餐痛飲,吹拉彈唱一起娛樂。維吾爾民間拜節是維吾爾人增強社會聯絡,嚴守禮尚往來這一準則的重要組成部分。

2、回族

寧夏山區的回族穆斯林將古爾邦節稱為“大爾德”。雲南、貴州等地的回族穆斯林則將古爾邦節稱為“小爾德”。都在開齋節過後第七十天舉行。節日屬於穆斯林朝覲功課的儀式範圍。

相關問題答案
維吾爾族的節日風俗?
維吾爾族的節日民俗?
維吾爾族的節日是什麼?
維吾爾族的節日文化?
新疆維吾爾族的節日?
維吾爾族的節日有什麼?
維吾爾族的節日有?
維吾爾族的節日?
維吾爾族的飲食風俗?
傣族的節日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