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姓餘的?

General 更新 2024年09月02日

歷史上姓餘的名人有哪些

姓餘的歷史名人

餘棟臣:

著名的反洋教英雄。1890年、1898年兩次在四川舉行反帝起義,焚教堂,打擊反動教士,影響30餘縣,震動朝野。

餘象鬥:

福建建安人,著名的通俗小說編著者和刊行者,經他編著和刊行的小說有《四遊記》、《列國志傳》、《全漢志傳》、《三國志傳評林》、《東西晉演義》、《大宋中興嶽王傳》等。

餘靖:

曲江(今屬廣東)人,官至工部尚書。他以敢直言著稱,在宋仁宗天聖年間,與歐陽修、王素、蔡襄並稱“四諫”。范仲淹被貶時,朝野百官不敢吭聲,惟有他出來為范仲淹主持公道,結果一同被貶。後任右正言,多次上書建議嚴賞罰,節開支,反對多給西夏歲幣。他又曾三次出使遼國,因用契丹語做詩被劾。不久又被起用,加集賢院學士,官至工部尚書,著有《五溪集》。後來,廣州設有一座“八賢堂”,餘靖即為“八賢”之一。

贊助廣告

餘 深:

福建省福州人,北宋元豐年間進士,依附蔡京,結為死黨,蔡京之陰謀詭計多出自餘深,後雖貴為宰相,但屢遭彈劾。

餘 靖:

韶州曲江(今屬廣東省)人,北宋名臣,進士及第,通曉契丹語,曾三次使遼,在南海為帥十年,不載一物歸,官至工部尚書,於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病逝,享年六十五歲。英宗念其輔先皇有功,諡號“襄”,後人稱他為餘襄公,有《武溪集》二十卷遺世。他是嶺南繼張九齡之後的又一揚名之士,是北宋時期的一位政治家、外交家。後人建風采樓、以風采為路名紀念他。著有《武溪集》等。

餘 深:

福建省福州人,北宋元豐年間進士,依附蔡京,結為死黨,蔡京之陰謀詭計多出自餘深,後雖貴為宰相,位屢遭彈劾。

贊助廣告

餘 闕:

廬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元代監察御史(先祖為唐兀人),居河西武威(今屬甘肅省),曾任都元帥,與紅巾軍相拒數年,著有《青陽集》。

餘 懷:

福建省莆田人,清代文學家,詩文為王士禎等推許,有《味外軒文集》、《研山堂集》、《秋雪詞》及筆記《板橋雜記》。

餘 集:

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詩畫家。乾隆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善寫山水,兼長畫卉禽鳥,無不入妙,尤工仕女,有《秋室集》。

餘 非:

湖南省平江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加入中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歷任戰士、宣傳員,師政治部組織幹事、青年科科長,團宣傳隊長、俱樂部主任,紅四方面軍前總政治部文娛科長,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參加了中央根據地一至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團政治處副主任、主任,團政治委員,旅供給部政治委員,參加了守衛黃河和山西等地的游擊戰以及大生產運動。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旅副政治委員、處長等職,參加了淮海、渡江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後,歷任西南軍區司令部航空處處長、西南軍區空軍政治委員、武漢軍區空軍政治委員等職。他發揚戰爭年代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積極探索和指導部隊建設,為加強空軍部隊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他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他是黨的七大候補代表,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餘 明:

安徽金寨人,1914年出生,原名餘嗣明。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次年轉入中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5軍特務隊隊員、光山縣便衣隊指導員、鄂東北叄路遊擊師手槍隊指導員、鄂東北獨立團手槍隊指導員。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和叄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四支隊9團連指導員、7團政治處主任、第二師4旅12團政委、6旅16團政委、第七師1......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餘的有什麼大人物

很多,我比較熟的就這個 餘靖

(1000~1064)曲江(今屬廣東)人,官至工部尚書,加集賢院學士。他以敢直言著稱,在宋仁宗天聖年間,與歐陽修、王素、蔡襄並稱“四諫”。著有《五溪集》。後來,廣州設有一座“八賢堂”,餘靖即為“八賢”之一。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姓餘的名人

餘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餘姚縣,中國著名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作家、散文家。

1966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1980年陸續出版了《戲劇理論史稿》《中國戲劇文化史述》《戲劇審美心理學》。1985年成為中國大陸最年輕的文科教授。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學術精英。1987年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的榮譽稱號。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姓餘的名人

餘玠(?- 1253年),字義夫,號樵隱,蘄州(今湖北蘄春東北)人,南宋名將。嘉熙年間任知招信軍,於汴城、河陰戰敗蒙古軍。淳祐元年(1241年),赴援安豐,敗蒙古軍,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四川總領,兼夔州路轉運使。從淳祐三年到四年,餘玠與蒙古軍大小36戰,戰果顯著。

姓餘在中國歷史做大官

餘昭元

字君章,生於東漢三國時的中後期,魏國人;卒年不清,大約在西晉惠帝時。其先祖在東漢為官。餘昭元驍勇善戰,他東征西伐,南征北戰,屢建奇功,武帝司馬炎封鎮海大將軍。昭元公為司馬氏奪取曹魏江山,統一全國,建立西晉王朝,立下過汗馬功勞。因此敕賜姓佘。是佘姓公認的得姓始祖之一。

餘良

長茅餘氏始祖。良公,字寧仲,約生於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甲戌,卒於五代後周廣順二年(952年)壬子,享年九旬有八,唐敬宗寶曆丙午進士,初任分林縣宰,德政彪炳,轉遷洪州刺史,理獄輒活數千人,封工部侍郎,後封工部尚書未任。宋時又贈刑、禮二部尚書。餘氏後人多傑出,“兩門六太守,四代十尚書”,“九子同登龍虎榜”等成為餘氏美談。

餘懃

(681-753年)字南澗,江西餘干大慈南鄉(今餘干古埠南塘村)人。歷任節度使、左廂兵馬使、持節刺史、工部尚書兼御使大夫,最後勳封上柱國。餘懃從小天資聰穎,學習刻苦。傳說他在深夜讀書時為了防止打瞌睡,常以牧童的獨腳凳作坐具。每當睡意襲來,獨腳凳失去平衡,把他摔醒,便繼續發憤讀書。功夫不負有心人,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一說是神龍二年)餘懃考中進士,次年,餘懃任饒州右教練使,尋訪山水時來到餘干大慈鄉南塘一帶,發現此地層巒曲水,修竹茂林,風景優美,便決定在此定居。餘懃居官期間,清正廉明,體恤民情,為百姓辦了不少實事,深受百姓的敬仰。

天寶四年(745年),餘懃年邁不仕,以玄宗所賜安車輕騎,遍遊天下,後回到餘干南塘。南塘附近田園風光美不勝收,當時有所謂“八景”,分別為:前溪夜月,掩映雙橋,東嶺朝曦,南山橫瑟,北陂部鼓,梵閣鳴鐘,高石懸巖,洞門鳥噪。餘懃曾寫下《詠南塘八景》一詩:

南塘勝地古今稱,古樟喬枝聳翠青。

鐵嶺朝雲雲淡淡,金山夜月月明明。

雞籠精舍回光影,龍窟香泉水吐清。

黃畈農歌時作息,青崗伐木斧丁丁。

據《南塘餘氏宗譜》載,天寶年間,杜甫曾來餘干探望餘懃,並一同遊覽觀賞當地的美麗田園風光。

餘深

(約1050—1130年),字原仲,北宋時期羅源人,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進士,官位太宰(副宰相),進拜少保,封豐國公,再封衛國公加太傅。一生兩次封相。《宋史》、《八閩通志》、《福州府志》、《羅源縣誌》皆有傳。名列中國人事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宰相全傳》中。他因由奸臣蔡京引薦,故多遭時人非議,如《宋史》。但後人多給辯解,到了明朝的《大明一統志》就將他列入“人物傳”中,並稱其忠諫。

餘靖

(1000~1064)曲江(今屬廣東)人,官至工部尚書。他以敢直言著稱,在宋仁宗天聖年間,與歐陽修、王素、蔡襄並稱“四諫”。范仲淹被貶時,朝野百官不敢吭聲,惟有他出來為范仲淹主持公道,結果一同被貶。後任右正言,多次上書建議嚴賞罰,節開支,反對多給西夏歲幣。他又曾三次出使遼國,因用契丹語做詩被劾。不久又被起用,加集賢院學士,官至工部尚書,著有《五溪集》。後來,廣州設有一座“八賢堂”,餘靖即為“八賢”之一。

餘端禮

(1135~1201)衢州龍遊(今浙江省衢縣)人,南宋宰相。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歷知湖州烏程縣,孝宗召為監察御史,遷大理少卿、太常少卿,進吏部侍郎,出知太平州,奉祠。光宗紹熙四年(1193),召拜吏部尚書,擢同知樞密院事(《宋史》卷二一三《宰輔表》四)。與趙汝愚共贊寧宗即位,進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慶元元年(1195),拜右丞相,二年,遷左丞相,尋出判隆興府,改判潭州,移慶元,復為潭帥。嘉泰元年卒,年六十七。事見《誠齋集》卷一二四《左丞相餘公墓誌銘》,《宋史》卷三九八有傳。

餘玠

(?~1253)字義夫,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僑居蘄州(治......餘下全文>>

姓餘的家族歷史?

姓名起源:余姓起源有三:1、 據《風俗通》載,余姓為“由余之後,世居歙州,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吳興”。春秋時,秦國有個臣醫叫由余,他的祖先是晉人,避亂於西戎。由余本來在西戎為官,後奉命出使秦國,見秦穆公賢德大度,就留在秦國為臣。他為穆公謀劃征伐西戎,使秦國成為西方霸主。他的後代子孫以其名字為姓,有的姓由,有的姓餘,同出一宗。2、 出自赤狄族,為隗姓之後。據《國語》載,“潞、洛、泉、餘、滿五姓,皆赤狄隗姓。”3、 系鐵木複姓所改,為元太祖成吉思汗(鐵木真)的後代,出自鐵穆氏宰相之家。相傳鐵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聽信讒言,要捉拿鐵穆宰相的五個兒子。五子星夜出城,逃至貴州,見太祖親領追兵前來,就躲在鳳錦橋下。追兵到來時,有人見橋下水波動盪,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細查,隨口說:“江中有水,水中有魚,何必大驚小怪,快快繼續向前追趕。”鐵穆氏五兄弟逃脫後,原想改鐵穆氏為金氏,最後決定改為餘氏。“餘”比金字少一橫,又是“水中有魚”的魚字的諧音,堪稱一字雙關。

世系表 : 十八世祖 興和 陳

十九世祖 福輝 林 樑

二十世祖 捷芳 廖

二十一世祖 經祥 黃 陳

二十二世祖 增紅 利

二十三世祖 景河 賴

◎ 祖譜中後面的姓氏,是女方的姓氏,也就是祖先們的老婆的姓氏。

這是我們餘家從廣東梅縣遷到臺灣後的家族譜,根據爺爺的說法,我們祖先是從廣東梅縣直接遷居到屏東內埔,定居下來。但我們家並沒有族譜的記載,主要是根據在墓碑上的刻文來判斷。以上這是到我爺爺這一代,還沒有加上我爸爸這代,但輪到我爸爸這代是文字輩的,例如:文雄、文輝….等,也就是中間的名來判斷輩份,但一般來說主要是以男生為主,可是我們家女生也有,而爸爸這代女生是麗,例如:麗珠、麗玉,而我這一輩女生是餘什麼慧,例如:千慧、雋慧、良慧….等,而男生是志字輩,例如:志巨集、志斌,但因為時代的變遷,現在有所謂的算命或改運之類的,爺爺說:「已經慢慢很少人會遵循所謂的祖譜。」

而到我這一代,應該算是第八代了,我小時候住了十幾年的三合院,已經一百伐多年,算是個百年古蹟了,所以爺爺他們經過日據時代也經過光復時期,爺爺說:「我們現在的生活是最好的,沒有經過什麼艱難的日子,要我們惜福。」

我們的祖堂,並不是真的,爺爺說我們家真正的祖堂,好像已經沒有了,所以說我們現在的祖堂的祖牌平時是面對著牆的,只有過年、端午節、中元節,我們的祖牌才會翻過來,而掃墓的話,主要是清明、土地公生日<農2月2日>之後就可以去掃墓了,並沒有特別的規定,但每年都是必須掃的。

而爺爺有說過我們餘、徐、塗、佘,本一家,後因戰亂還是某種原因要被抄家滅祖,所以趕快分家,而原本有三姓宗祠<餘、徐、塗>,但現在卻沒有了。

◎ 餘徐塗佘俞五姓聯宗,系出於余姓祖先避禍改姓的史實。據臺灣基隆市餘徐塗佘俞姓宗

親會的資料介紹,秦時有餘振魁仕秦,得罪秦王,秦王欲誅餘氏家族。餘夫人乃率靖寧、景宋、端寧、起寧四子出逃,並改立徐、塗、佘三姓,共分四姓(俞姓情況不詳),餘居下邳,徐居東海,塗居南昌,佘居新鄭。自此餘氏三族,支分派別,繁衍於後世。

目前三代:爺爺這代,在我有記憶以來,爺爺是賣魚的,小時後常常有魚可以吃,爺爺、奶奶經過日據時代,有說過在空襲時的情形,很多轟炸機,丟子彈、掃射,如果沒有立刻跑進去防空洞,等過去的時候,人也就死了,可能都無法保留全屍。而且被要求學日語,而小時候的路都是泥巴濘,凹凸不平,光是要去上學的路程可能一走都兩、三個小時,還沒有天亮就的出發上課。而國民政府搬來臺時,......餘下全文>>

姓餘的明星有哪些

姓餘的明星有很多,以下列出其中幾位:余文樂、余男、餘安安。

余文樂:1981年11月13日生於香港,中國香港影視男演員、流行樂歌手。

余男:1976年9月5日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中國內地電影演員。199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1999年主演電影《月蝕》,獲得第4屆法國多維爾亞洲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餘安安:1959年10月22日生於香港,祖籍廣東開平,中國香港女演員、歌手。

歷史上的余姓名人

歷史名人

餘靖(1000~1064):

曲江(今屬廣東)人,官至工部尚書。他以敢直言著稱,在宋仁宗天聖年間,與歐陽修、王素、蔡襄並稱“四諫”。范仲淹被貶時,朝野百官不敢吭聲,惟有他出來為范仲淹主持公道,結果一同被貶。後任右正言,多次上書建議嚴賞罰,節開支,反對多給西夏歲幣。他又曾三次出使遼國,因用契丹語做詩被劾。不久又被起用,加集賢院學士,官至工部尚書,著有《五溪集》。後來,廣州設有一座“八賢堂”,餘靖即為“八賢”之一。

餘端禮(1135~1201):

衢州龍遊(今浙江省衢縣)人,南宋宰相。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歷知湖州烏程縣,孝宗召為監察御史,遷大理少卿、太常少卿,進吏部侍郎,出知太平州,奉祠。光宗紹熙四年(1193),召拜吏部尚書,擢同知樞密院事(《宋史》卷二一三《宰輔表》四)。與趙汝愚共贊寧宗即位,進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慶元元年(1195),拜右丞相,二年,遷左丞相,尋出判隆興府,改判潭州,移慶元,復為潭帥。嘉泰元年卒,年六十七。事見《誠齋集》卷一二四《左丞相餘公墓誌銘》,《宋史》卷三九八有傳。

餘 玠(?~1253):

字義夫,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僑居蘄州(治今湖北蘄春東北),南宋名將。嘉熙年間任知招信軍,於汴城、河陰戰敗蒙古軍。淳佑元年(1241),赴援安豐,敗蒙古軍,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四川總領,兼夔州路轉運使。從淳佑三年到四年,餘玠與蒙古軍大小36戰,戰果顯著。後又率軍北攻興元府(今陝西漢中),還擊退進擾成都、嘉定(今四川樂山)的蒙古軍。寶佑元年(1253),宋廷聽信讒言,召餘玠回朝。餘玠聞召不安,七月,突然死去。

餘玠領導的抗蒙山城防禦體系特別是釣魚城堡壘,成功阻止蒙軍第3次西征,使宋室延續20餘年,緩解了蒙軍對歐、亞、非等的威脅,在世界史上佔據重要一頁。

餘 闕(1303-1358):

廬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元代監察御史(先祖為唐兀人),居河西武威(今屬甘肅省),曾任都元帥,與紅巾軍相拒數年,著有《青陽集》。

餘象鬥(生卒年不詳):

福建建安人,著名的通俗小說編著者和刊行者,經他編著和刊行的小說有《四遊記》、《列國志傳》、《全漢志傳》、《三國志傳評林》、《東西晉演義》、《大宋中興嶽王傳》等。

餘 懷(1616~1696):

福建省莆田人,清代文學家,僑居南京,因此自稱江寧餘懷、白下餘懷。晚年退隱吳門,漫遊支硎、靈巖之間,徵歌選曲,與杜浚、白夢鼎齊名,時稱“餘、杜、白”。詩文為王士禎等推許,有《味外軒文集》、《研山堂集》、《秋雪詞》及筆記《板橋雜記》。

余三勝、餘紫雲、餘叔巖:

湖北省羅田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余三勝於道光初年進京搭徽班演唱,他對老生唱腔頗多創造,與程長庚、張二奎齊名,並稱梨園三鼎甲。在前三鼎甲中,從唱腔來看,宗余三勝的最多,後來做出劃時代貢獻的譚鑫培,他的唱腔也是在余三勝的唱腔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余三勝的後人裡,其子餘紫雲是著名的旦角,為“同光名伶十三絕”之一,其孫餘叔巖是著名的老生,並積百家之長,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世稱“餘派”。

餘棟臣(1851~1912):

重慶市雙橋區人,著名的反洋教英雄。1890年、1898年兩次在四川舉行反帝起義,焚教堂,打擊反動教士,影響30餘縣,震動朝野。

姓餘的歷史名人

餘深:福州人,北宋元豐年間進士,依附蔡京,結為死黨,蔡京之陰謀詭計多出自餘深,後雖貴為宰相,但屢遭彈劾。餘靖:韶州曲江(今屬廣東)人,北宋名臣,進士及第,通曉契丹語,曾三次使遼,在南海為帥十年,不載一物歸,官至工部尚書,有《武溪集》。餘允文:宋代建安(今福建建甌)人,讀書精研正學,見司馬光等對孟子有毀詞,作《尊孟辯》以應。餘端禮:衢州龍遊(今浙江衢縣)人,南宋宰相。曾與趙汝愚共同商請太皇太后垂簾,策立了嘉王趙擴,一一九六年正式任左丞相。餘闕:廬州(今安徽合肥)人,元代監察御史(先祖為唐兀人),居河西武威(今屬甘肅),曾任都元帥,與紅巾軍相拒數年,著有《青陽集》。餘象鬥:建安人,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說的編著者和刊行者,其編著和刊行的小說有《四遊記》、《列國志傳》、《全漢志傳》、《三國志傳評林》、《大宋中興嶽王傳》等。餘懷:福建莆田人,清代文學家,詩文為王士禎等推許,有《味外軒文集》、《研山堂集》、《秋雪詞》及筆記《板橋雜記》。余三勝、餘叔巖:湖北羅田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余三勝對老生唱腔頗多創造,與程長庚、張二奎齊名。其孫餘叔巖積百家之長,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世稱“餘派”。餘重謨:福建將樂人,清代書畫家。善飛白,大者如蓋,宗朱熹、蘇軾法,楷草似祝允明,兼工墨竹,精弈棋,又精古文辭。餘集: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詩畫家。乾隆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善寫山水,兼長畫卉禽鳥,無不入妙,尤工仕女,有《秋室集》。餘昂霄: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朝畫家,舉人出身,居官廉潔,善繪事,山水臨文徵明,有《健鬆堂集》。余光中:福建永春人,出生於南京,一九四九年赴臺,曾赴美留學,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著述甚豐,有《舟子的悲歌》、《五陵少年》、《天狼星》等十幾部詩集,散文集有《逍遙遊》、《鄉的牧神》等,評論集有《掌上雨》。餘秋裡:江西吉安人,著名政治家,獨臂中將,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部主任、國務院副總理等職。

姓餘的將軍

餘秋裡 解放軍少將,人稱獨臂將軍

相關問題答案
歷史上姓餘的?
歷史上姓喬的名人?
歷史上姓尤的名人?
歷史上姓程的人有哪些?
歷史上姓趙的壞人?
歷史上姓袁的名人?
歷史上姓嚴的名人?
歷史上姓肖的名人?
歷史上姓金的明星?
歷史上姓谷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