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的民族服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3日

漢族為什麼沒有民族服裝

漢族有民族服裝,叫漢服,從夏朝開始就有了,後面每個朝代都有變化。但是1644年明朝滅亡滿清入關後,滿人強制漢族剃髮易服,造成漢服斷代200餘年,再加上民國成立後新文化運動的全盤西化,所以漢服也沒能系統性的恢復。直到近幾年才在中國大陸逐漸復興,重拾漢家霓裳:

古裝電視劇中的衣服是從漢服設計變化而來,服從劇情和藝術的需要,但是絕大多數古裝劇中的衣服是非常不嚴格的,也就是和真正的漢服有很大出入。上圖中才算是真漢服。電視劇中比較嚴謹的近期來看也就是《女醫明妃傳》,穿衣基本和明朝完全一致。

贊助廣告

另外,平時人們提到的唐裝和旗袍,是根據清朝馬褂和旗袍改良而來,和漢服沒有關係,屬於滿族服飾的改良品。

漢族服裝有什麼特點

漢族服裝,就是漢服。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繫帶。主要有衣裳、深衣、袍衫、襦裙、襦袴等幾種型別。根據用途分為常服和禮服。常服重實用比較簡單 隨意,禮服則是大方華麗。幾千年的服飾體系是非常完整的,基本上什麼特色都會有。

怎麼漢族人不知道自己的民族服裝?

從一開始,人們就把漢服定義為了電視劇中的各種古裝,首先,電視劇裡的衣服都不是漢服,而且拍的各種寫真用的古裝只有極少數的漢服,所以一定觀念下的漢服比較繁瑣不如時裝來得方便簡單。

贊助廣告

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為什麼只有漢族沒有自己的節日服裝?

中國56 個民族中,藏族、蒙族、維族等均有自己的民族服裝,唯獨漢族卻沒有自己的民族服裝。漢族沒有自己的民族服裝,在不少情況下顯得比較尷尬。比如1964年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10元券,俗稱“大團結”,票面上的各民族穿著各自的民族服裝,漢族卻穿著中山裝。再比如1987 年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描繪了中國人口總數在百萬人以上的各民族的圖案,其它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族服裝,唯獨10元券上面的漢族和1角券上面的滿族,卻穿著同樣的服裝。甚至不少中國人有這樣的印象:穿民族服裝是少數民族的象徵。

其實漢族並非自古以來就沒有自己的民族服裝,相反漢族古時的民族服裝還是非常有特色的。春秋戰國時代,漢族的民族服裝基本定型,這就是寬衣肥袖的漢式服裝。寬大的衣袖是漢式服裝區別於其他民族服裝的最大特點,除此之外,肥大的衣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兼作衣袋,把東西往衣袖裡一塞,用手捏住袖口東西就不會掉出來,和西裝的衣袋相比,漢式服裝的衣袖可以放更多的東西。

古時有個著名的孝子(名字一時想不起來),是個窮書生,到一個財主家做客時,財主請他吃橘子,他乘人不備就偷了幾個橘子藏在衣袖裡。可是他臨走前向財主作揖告別時,忘了衣袖裡面還有偷藏的橘子,沒有用手捏緊袖口,結果一作揖橘子就滾落出來。旁人都嘲笑他偷橘子,他卻面不改色心不跳,振振有詞地說:“我家老母從來還沒有吃過這樣美味的橘子,我不敢一人獨享美味,所以想拿幾個回去讓老母嚐嚐。”旁人聽後立即由嘲笑轉為肅然起敬,盛讚該書生孝心可嘉,偷橘子也成為人們孝行的美談。可惜今人不象古人那樣孝順了,現在如果有人偷了橘子後以同樣的藉口解釋,不會被人們當作“孝子”來讚歎,而是當作 “笑子”來嘲笑。

漢族服裝的另一個大特點就是不用衣釦。但由於沒有衣釦,所以必須用一根寬腰帶把衣服束住,才不至於敞胸露懷。當時直接從事體力勞動的勞動階層穿“短衫”,上身穿的叫“ 衣”,下身穿的叫“裳”。現代漢語中仍有“衣裳”一詞,但口語中已把下身穿的改稱“褲子”。對於那些有錢有地位的人,以及不直接從事體力勞動的讀書人,一般則穿“長衫”,即上衣下裳連為一體的袍服。從漢代起袍服被用於朝服,此後唐、宋、明等各朝代,均沿用衣袖寬肥、不使用衣釦的典型漢族服裝作為朝廷官員的正式服裝,寬衣大袖的服裝也成為中原地區漢民族文明的一種象徵。

寬衣大袖的漢族服裝,也反映了漢族對生活的人生觀,即追求悠閒清淨的安祥生活,不喜歡搞激烈冒險的活動。寬衣大袖的服裝,對於觀月賞花、吟詩作畫、撫琴下棋的悠閒生活是再合適不過,但穿這樣的服裝搞騎馬打獵等激烈活動就非常不便了。自古以來中原周圍的少數民族,多采用窄袖緊身的服裝,以適應他們喜歡騎射冒險的生活方式。戰國時趙武靈王曾經想推行窄袖緊身“胡服”,但由於傳統勢力太大並沒有取得多大成果。唐代開元、天寶年間窄袖緊身的胡服也曾風行過一時,但並沒有對傳統的漢族服飾造成很大影響。

寬衣大袖的漢族傳統服裝到了清代時突然絕跡。這倒不是漢人主動拋棄了自己的傳統服裝,而是在屠刀下被迫改飾易服。滿族入主中原後,開始推行強制性的剃髮易服運動。漢族男性傳統上一直是把頭髮盤在頭頂上梳作一個髮髻,用髮簪來固定。杜詩云:“白頭搔更短,混欲不勝簪”,意思是說每天因為發愁而搔掃抓發白的頭髮,以至於頭髮越來越少到了卡不住髮簪的地步。滿族人入關後,除了用“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方式強迫漢族男性按照滿人的習俗剃髮梳辮外,還禁止漢族男性穿戴傳統的寬衣大袍,強制推行滿族的緊身長袍馬褂。至此延續了兩千多年漢族的寬衣大袍傳統服飾從此滅絕,漢族成了沒有自己傳統服裝的民族。

滿人統治......餘下全文>>

漢族的服飾有哪些

漢族是我國也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民族。其歷史源遠流長、文化輝煌燦爛。   縱觀幾千年的歷史,漢族的服飾,在式樣上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連兩種基本的形式,大襟右衽是其服裝始終保留的鮮明特點。不同朝代、不同歷史階段,又各有不同的特點。   五種正色   在服飾的色彩上,漢族視青、紅、皁、白、黃等五種顏色為"正色"。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漢赤,唐服色黃,旗幟赤,到了明代,定以赤色為宜。但從唐代以後,黃色曾長期被視為尊貴的顏色,往往天子權貴才能穿用。   神祕的中國術   服飾的原料,主要有麻布、絲綢、棉布、毛呢、皮革等。漢族的染織工藝,以其歷史悠久、技術先進、製作精美而在世界上獨樹一幟、享有盛譽。古代染織,特別是絲織方面,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世界上獨有的。古代的染色技術也極為卓越和先進,不僅顏色種類多,色澤豔美,而且染色牢固,不易褪色,被西方人譽為神祕?quot;中國術"。其方法大體可分為織花、印染、刺繡、書花四大類。   由抽像到寫實的衣服圖案   漢族服飾的裝飾紋樣上,多采用動物、植物和幾何紋樣。圖案的表現方式,大致經歷了抽像、規範到寫實等幾個階段。商周以前的圖案,與原始的漢字一樣,比較簡煉、概括,抽像性強烈。周朝以後至唐宋時期,圖案日趨工整,上下均衡、左右對稱,紋樣佈局嚴密。明清時期,已注重於寫實手法,各種動物、植物,往往被刻畫得細膩、逼真、栩栩如生,彷彿接採擷於現實生活,而未作任何加工處理,充分顯示了漢族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漢族的民族服飾真的不能恢復嗎?

你們好像都很有學問的,我是少數民族,對漢族歷史瞭解不多,據我所知,漢族從他誕生的漢朝起就沒有屬於自己的民族服裝。漢族的先民穿的褲子就像是一個面口袋,是不分叉的,因為漢人的先民生產是農耕,打仗用戰車。北方的少數民族就不一樣,他們是遊牧民族,放牧需要騎馬,打仗也需要騎馬。後來漢人的祖先也學會了騎馬打仗,這時的褲子才開始分叉(不相信可以查查“胡服騎射”),到漢朝的時候沿襲了這些服裝,雖然漢朝有漢人了,也穿漢服了,其實漢服也是少數民族的服裝,只不過被漢族人拿過來了,漢族人天生的就是拿來主義者。到了唐朝的唐裝也不能算是漢族人的服裝,因為連李世民都不是漢族人。至於後來嘛,一個朝代一個裝束。現在漢族人穿的衣服是民國以後的服裝了,30年前北方農村的漢族人穿的褲子還叫笨裝褲子,褲子不用褲帶,在褲腰的位置捲起來就可以了,褲子掉不下來的,褲子前面不開衩,小便也要脫褲子,就這樣的褲子還是參照少數民族的褲子仿製出來的呢。民國時期參照西服創造了中山裝,至於現在的衣服嘛,一點漢族人服裝的影子都沒有,女人穿的裙子、旗袍都是山寨貨,連飛機坦克都是山寨的。放眼中國上下五千年,真正屬於漢族人的東西太少太少,不過也好,好的拿過來,差的扔出去,中國會越來越發達了,只是有些中國漢族人的優良傳統和倫理道德扔了實在是太可惜了,山寨來的西方倫理道德,價值取向實在是太齷齪了。

漢族的傳統民族服裝是什麼?

少數民族和漢族的服飾樣式的區別 10分

華麗的民族服飾特徵,更復雜,色彩鮮豔,裝飾繁多,如苗族銀飾服飾,整機顯得莊重,明亮,華麗,藏族服飾也更飾品,款式也更加複雜。事實上,參考漢代的歷史是由55個民族服裝的主流服裝,一點一點的改變,加上其地域叮點,逐步演變,最後定型。

漢族有自己的民族服裝嗎

據我所知,有

5000年的民族連件衣服都沒有,逗誰呢?

baike.baidu.com/view/4514.htm

漢族的民族服裝是什麼??

漢服經歷了歷史的封殺,要恢復確實需海時間,不過這是歷史的必然。我認為當今的漢人,甚至所有認同漢文化的人都可正正當當穿上漢服,而漢服並不都像古裝劇裡那樣寬袍大袖,窄袖的日常款也是很多的,親可以找靠譜的網店定做,讓自己和孩子都穿。

相關問題答案
漢族的民族服裝?
漢族的民族風俗?
白族的民族服飾?
漢族的民族節日有哪些?
漢族的民族風情?
回族的民族風俗?
土族的民族風俗?
白族的民族風俗?
土家族的民族節日?
維吾爾族的民族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