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所說的五行指的是?
乘字的五行屬性怎麼不是木? 20分
『乘』 異體字:乗椉
拼音:chéng shèng 注音:ㄔㄥˊ ㄕㄥˋ
部首:丿 部首筆畫:1 總筆畫:10
康熙字典筆畫( 乘:10; )
五筆86:TUXV 五筆98:TUXV 倉頡:HDLP
四角號碼:20901 UniCode:U+4E58 規範漢字編號:1941
◎ 民俗參考
漢字五行:金 吉凶寓意:吉 是否為常用字:是
姓名學:姓,多用男性
◎ 字形結構
[ 首尾分解查字 ]:禾北(hebei) [ 漢字部件構造 ]:禾丬匕
[ 筆順編號 ]:3122113534
[ 筆順讀寫 ]:撇橫豎豎橫橫撇折撇捺
◎ 康熙字典解釋弗
【子集上】【丿字部】 乘; 康熙筆畫:10; 頁碼:頁83第09(點選檢視原圖)
〔古文〕??【唐韻】食陵切【集韻】【韻會】神陵切,?音繩。【廣韻】駕也,登也。【易•乾卦】時乘六龍以御天。 又因也。【孟子】不如乘勢。【老子•道德經】乗乗兮若無所歸。 又治也。【詩•豳風】亟其乘屋。 又勝也。【周語】乘人不義陵也。 又計也。【周禮•夏官•槀人】乘其事,試其弓弩,以下上其食而誅賞。 又姓。漢煮棗侯乗昌。 又【廣韻】【韻會】實證切【集韻】石證切,?音剩。車也。【詩•小雅】元戎十乘,以先啟行。 又物雙曰乘。【左傳•僖三十三年】弦高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揚子•方言】雙鴈曰乘。 又物四數皆曰乘。【禮•少儀】乘壺酒。【孟子】發乗矢。 又乗丘,地名。【爾雅•釋地注】乗丘,形似車乘也。 又草名。【爾雅•釋草】望乘車。【注】可為索,長丈餘。 又【韻會】乘者,載也。取載事為名。【孟子】晉之乗。◎按《韻瑞》引晉乘入平聲,誤。今宗譜曰家乘,義與史乘通。 又【傳燈錄】禪有淺深階級,一小乘,一大乘。頓悟自心無漏智,此心卽佛,曰最上乘。【宋沙門契嵩•原敎篇】五乘皆統之於三藏。一人乗,二天乗,三聲聞乗,四緣覺乘,五菩薩乘。後三乘導其徒出世也。前二乗以欲不可輒去,就其情而制之也。皆去聲。 又【集韻】諸應切,音證。姓也。 【說文】本作椉。
◎ 音韻參考
[ 上古音 ]:蒸部床三母,dji?ng
[ 廣 韻 ]:食陵切,下平16蒸,chéng,曾開三平蒸船
[ 平水韻 ]:下平十蒸·去聲二十五徑
[ 唐 音 ]:jhiəng,jhiə̀ng
[ 國 語 ]:chéng,shèng
[ 粵 語 ]:sing4sing6
[ 閩南語 ]:sang7,seng7
◎ 索引參考
[ 故訓彙纂 ]:40|0118.6
[ 康熙字典 ]:頁83第09(點選檢視原圖)
[ 漢語字典 ]:卷1頁0040第01
[ 辭 海 ]:卷4頁7501第
漢字的五行屬性,不能靠直覺來判斷,要找出依據才行。希望對你有幫助。
諸子百家中的“諸子”是指哪些?“百家”是指哪些?
【解釋】諸子:指孔子、老子、莊子、荀子等;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後來對先秦學術思想派別的總稱
諸子百家簡介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論語》、《孟子》、《荀子》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莊子。作品:《道德經》、《莊子》
道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又稱「道德家」。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創始人為墨翟。
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相傳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志。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巨(鉅)子」。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後,分裂為三派。至戰國後期,匯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遊俠。
四、法家:
代表人物:韓非、李斯。作品:《韓非子》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戰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至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集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
這一學派,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專制,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其學說為君主專制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根據和行動方略。
《漢書·藝文志》著錄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書》和《韓非子》。
五、名家:
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和桓團。作品:《公孫龍子》
名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從事論辯名(名稱、概念)實(事實、實在)為主要學術活動而被後人稱為名家。當時人則稱為「辯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為惠施和公孫龍。
六、陰陽家:
代表人物:鄒衍
陰陽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因提倡陰陽五行學說,並用它解釋社會人事而得名。這一學派......餘下全文>>
五穀雜糧是哪5種
《黃帝內經》中認為五穀即“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而在《孟子滕文公》中稱五穀為“稻、黍、稷、麥、菽”,在佛教祭祀時又稱五穀為“大麥、小麥、稻、小豆、胡麻”,再而後便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穀類有33種,豆類有14種,總共47種之多。
現在通常說的五穀雜糧,是指稻穀、麥子、大豆、玉米、薯類,而習慣地將米和麵粉以外的糧食稱作雜糧,所以五穀雜糧也泛指糧食作物。故通常認為,五穀是糧食作物的統稱。
“五穀”這一名詞的最早記錄,見於《論語》。根據《論語》的記載:二千四百多年以前,孔子帶著學生出門遠行,子路掉隊在後面,遇見一位用杖挑著竹筐的老農,問他:“你看見夫子嗎?”老農說:“四肢不勞動,五穀分不清,誰是夫子?”
五穀的意思是指五種谷。比《論語》更古的書如《詩經》、《書經》等裡面,只有“百穀”,沒有說“五穀”的。從百穀到五穀,是不是糧食作物的種類減少了呢?不是的。當初人們往往把一種作物的幾種不同品種一個個起上一個專名,這樣列舉起來就多了。而且“百”字在這裡不過是用來指多的意思,也並不是真有一百種。五穀這一名詞的出現,標誌著人們已經有了比較清楚的分類概念,同時反映當時的主要糧食作物有五種。
“五穀”之說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但解釋卻有不同,一說是黍、稷、麥、菽、稻;一說是黍、稷、麥、菽、麻。這二種說法的主要區別在於稻麻的有無,之所以出現分歧,是因為當時的作物並不止於五種,“百穀”、“六穀”和“九穀”說的存在就是一個明證海而各地的作物種類又存在差異所致。“五穀”說之所以盛行,顯然是受到五行思想的影響所致。因此,籠統地說來,五穀指的就是幾種主要的糧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