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有什麼特點?
苗族有什麼特色?
銀飾
苗族最重要的是他們的銀飾
存錢就是為了婚嫁的時候全部打成銀飾佩戴在唬上,所以女孩子結婚的時候,全身上下有一兩百斤的銀飾
苗族銀飾有什麼特徵特點?
銀髮簪 苗族銀髮簪式樣極多,題材以花、鳥、蝶為主。雖然同樣是花,但單瓣、復瓣,或束或簇,繁簡密疏,造型大不相同。就風格而言,有的發譬纖巧細膩,靈秀生動,有的古拙樸實,渾厚凝重,各具特色。雷山西江苗族銀髮暫數十朵連枝銀花呈扇形展開,綠、黃、紅、白四色料珠裝飾花蕊。扇心有五隻銀風昂首欲鳴。其排列疏密有致。發暫平伸譬後,如雀尾般散開,很是美麗。凱里苗族的銀蝶發替三支為一套,五花銀暫插在譬頂,雙花銀暫分插左有。施洞苗族銀風發替造型生動,風頭冠雄嗓秀,風頸用銀絲編織,質感極強。王司苗族銀風替的造型則手法誇張。銀風背上滿布銀花,翅腹密垂燈籠穗、葉片穗。整暫以鳥身為中心,輔飾的銀片、垂穗呈輻射狀向四周伸展,恰似一團錦繡花簇。苗族銀飾所顯示出的不同風格及特徵,極大程度上同當地服裝繡染紋飾緊密相關。如與壬司苗族屬同一文化地域的丹寨苗族,其蠟染紋飾中也常見鳥背生蔓、蔓頭長魚、魚口吐枝、枝頭綻花的形象,表達了當地苗族罵信生命不滅、迴圈無窮的觀念。銀耳環 銀耳環是苗族銀飾家族中款式最多的一支,僅貴州省博物館不完全的收藏,已近百種。耳環分懸吊型、環狀型、鉤狀型、圓輪型四種,以懸吊型、環狀型較多。其多樣的款式,一是得益於仿生設計的大量運用。苗族耳環造型除了常見的花、鳥、蝶、龍等題材外,其他形象亦多有出現。湘西苗族的茄子形耳環,從對整體造型的把握,到茄柄、茄蒂等細節的處理,都忠於原型,力求逼真。流行於貴州都勻基場的蒜蔓耳環,將蒜蔓杆設計為環,一筆略過,著力喧染作為墜飾的蔓尖部分。整個耳環造型簡約,風格獨特。鬆塔形耳環以剝離後的松球為原型,自下而上,層層收斂,韻律感極強。塔尖處理成銅鼓紋圓頂,虛實結合,相得益彰。類似的設計還有牛角形耳環、釘螺墜耳環、催米蟲耳環、隋蜒耳環等等,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苗族銀匠師承自然、積極進取的創作精神。二是得益於相同題材不同的處理手法。如造型並不複雜的牛角形耳環,即有四稜柱、刻花挖槽四稜柱、刻花扁平形、絲編圓柱形之分。題材相同的墜朵花耳環,不同造型的更是不下數十種。另外,苗族銀匠還善於從生產、生活中捕捉靈感。都柳江流域水源充足,池塘、稻田養魚十分普及,流行黎平迫東一帶的墜魚罩籮耳環便是當地捕撈方式在銀飾上的反映。罩籮當地叫圓籮,無底,捕魚時先將魚罩在籮內,然後抓獲。墜魚罩籮耳環上段為籮,以銀絲編就,沿籮口為魚墜,魚頭朝籮,彷彿成群結隊的魚兒遊迸罩籮,寓意芋收。按照文化生態學的觀點,文化形態首先是人類適應生態環境的結果,作為銀飾,也離不開其獨特的地域,性,並直接受到它的影響。苗族耳環的款式如此豐富多樣,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苗族分支眾多。同一分支內,往往男女耳環不同,婚前婚後有異,而且與其他大件銀飾相比,耳環較少受到經濟因素的限制,因此,在所有苗族銀飾中以耳環分佈最廣,款式最多。手飾 手飾包括銀手錨、銀戒指銀手鐲 手鐲亦稱手圈,是苗族銀飾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造型不一,形式多樣。多數苗族分支的手鐲款式統一,婦孺老少皆然。苗族手鍍有空心筒狀型、絞絲型、編絲型、浮雕型、摟空型、簍花型、焊花型等等。不同型別及風格的手饋反映出苗族不同分支的審美差異。風格粗擴的手鑷光面無紋,碩太沉重;風格細膩的手饋用極細的銀絲編織或焊成空花,工藝精緻。浮雕型手饋以連續花枝紋或龍紋居多。龍紋手鐲雙龍盤旋,龍眼凸出,生動誇張。焊花型手鐲以網狀銀絲為面,以悔花或乳釘為紋,極富民族色彩。雷山獨南苗族的乳釘紋筒狀手饋造型最為特殊。其饋面頗寬,類似同古代盔甲配套的護腕。 苗族手鐲的佩戴方式也極具特色。貴州施洞苗族飾鑷不以一對為限,實際佩戴多達四五對。從江苗族則以五......餘下全文>>
回族和苗族有什麼特點
回族不吃豬肉,苗族傳統醫學發達
苗族服飾的特點
苗族少女黔東南苗族服飾不下200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服飾種類最多、儲存最好的區域,被稱為“苗族服飾博物館”。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繡、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繡,或者染中帶繡,或者織繡結合,從而使這些服飾圖案花團錦簇,溢彩流光,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從內容上看,服飾圖案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各種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識別族類、支系及語言的重要作用,這些形象記錄被專家學者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從造型上看,採用中國傳統的線描式或近乎線描式的、以單線為紋樣輪廓的造型手法。從製作技藝看,服飾發展史上的五種形制,即編制型、織制型、縫製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東南苗族服飾中均有範例,歷史層級關係清晰,堪稱服飾製作史陳列館。從用色上看,她們善於選用多種強烈的對比色彩,努力追求顏色的濃郁和厚重的豔麗感,一般均為紅、黑、白、黃、藍五種。從構圖上看,它並不強調突出主題,只注重適應服裝的整體感的要求。從形式上看,分為盛裝和便裝。盛裝,為節日禮賓和婚嫁時穿著的服裝,繁複華麗,集中體現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便裝,樣式比盛裝樣式素靜、簡潔,用料少,費工少,供日常穿著之用。除盛裝與便裝之分外,苗族服飾還有年齡和地區差別。
這也是苗族服飾是穿在身上的百科全書的原因。
苗家的姑娘最愛穿百褶裙,一條裙子上的褶有500多個,而且層數很多,有的多達三四十層。這些裙子從紡織布到漂染縫製,一直到最後繪圖繡花,都是姑娘們自己獨立完成,再加上親手刺繡的花腰帶,花胸兜,真是異彩紛呈,美不勝收。
說到“服”,不得不想到“飾”。
頭飾包括銀角、銀扇、銀帽、銀圍帕、銀飄頭排、銀髮簪、銀插針、銀頂花、銀網鏈、銀花梳、銀耳環、銀童帽飾。
伐 假若盛裝的苗族姑娘匯聚在一起,那一定會變成一個美麗的銀色世界。喜戴銀飾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們挽髮髻於頭頂,戴上高約20公分左右,製做精美的銀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齊的銀翹翅,上面大都打製著二龍戲珠、蝴蝶探花、丹鳳朝陽、百鳥朝鳳、游魚戲水苗族銀飾圖案。有的地區,銀冠上除插銀片外,還插高約1公尺的銀牛角,角尖系彩飄,更顯的高貴富麗。銀冠下沿,圈掛銀花帶,下垂一排小銀花墜,脖子上戴的銀項圈有好幾層,多以銀片打製花和小銀環連套而成。前胸戴銀鎖和銀壓領,胸前、背後戴的是銀披風,下垂許多小銀鈴。耳環、手鐲都是銀製品。只有兩隻衣袖才呈現出以火紅色為主基調的刺繡,但袖口還鑲嵌著一圈較寬的銀飾。苗家姑娘盛裝的服飾常常有數公斤重,有的是幾代人積累繼承下來的。素有“花衣銀裝賽天仙”的美稱。苗家銀飾的工藝,華麗考究、巧奪天工,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苗族的房屋特點 10分
通風
苗族的配飾有哪些特點
苗族有100多個支系,就有100多種服飾,可謂服飾紛呈,瑰麗多姿。按照苗族的分佈區域來劃分,苗族服飾可分為湘西型、黔東型、黔中南型、川黔滇型、海南型和若干式,以貴州苗族服飾最為出色,在貴州苗族服飾中,最華麗的要數施洞苗女的盛裝,其以刺繡多銀飾多而著名。
被稱為繡衣的施洞苗衣,兩袖和領襟、兩肩均有精美的刺繡圖案,因其後背、前襟、袖口、下襬鑲滿鏨花銀片、銀泡、銀響鈴等,又被稱為銀衣,這是苗裝中的精品。臺江巖扳苗女子身著右衽大襟短衣,下著自制的短裙達30—40條之多,裙厚近40釐米,以顯示自己的富有和聰明。其身前一條織花長圍腰,垂至腳面,腰間纏4--5條花腰帶,繫結飄於身後,裹綁腿,穿花鞋,服飾較奇。雷山橋港苗女子內穿青布緊身大襟衣,外套深紅緞對襟短衣,六寸長的細褶裙層層纏繞腰間,使臀圍顯得特別大。短裙外,前圍腰長及膝部,後圍腰長至腳跟。
系織花腰待,又垂八根花帶於身後,如孔雀尾羽。下著青布緊腿褲,腳穿翹尖繡花鞋,頭挽大髻,戴高大銀冠,身佩各種銀飾。安龍化力苗族女子身穿斜襟長袖短衣,寬大的筒裙周長達6米之多,穿時將裙褶打在身體兩側,裙的中段有精美的刺繡和蠟染。腰繫小圍腰,長長的腰帶垂於身後。
苗族男子的服裝主要有對襟短衣、對襟長衫、大襟長衫和長褲、短褲,少數民族穿寬大百褶裙褲,腰帶大都飾有繡、織花紋。六枝特區苗族青年男子的服飾是最具風采的,他們衣著白布長衫青布褲,腰繫黑白花格布帶,肩披寬大厚實、色調華麗、刺繡精美的坎肩,頭帶巍峨羽冠,當他們在花場上跳蘆笙時,真可謂儀態萬千。
苗族分佈較廣,支系眾多。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苗族的銀飾在各民族首飾中首屈一指。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充分顯示了苗族的聰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繡工藝。裙子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飾的用料、顏色、款式、刺繡等方面,都極具民族風格。
苗族房屋的特點
廣西苗族村寨有大有工,大者幾百戶,小者幾戶人家。房屋多幹欄"式木樓,也有泥牆結構的瓦房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屬於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由於遷徙頻繁,居住分散,造成各地語言和詞彙有較大的差異,形成幾種方言和土語侗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一個民族。分佈在貴州、湖南和廣西三省區的毗連地區,基本連成一片。侗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自己的文字。其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侗語分南北兩大方言,廣西的侗族同於南部方言區。侗族多聚族而居,一個村寨有一個至幾個大姓,大寨有幾百戶,小寨有幾十戶,村莊依山傍水,房屋以"幹欄"為主,樓下安放石礁、農具、雜物等,樓上住人。房屋中為廳堂,兩邊為火塘,兩頭為臥室;三樓為臥室和糧倉。鼓樓是侗族一村寨或一族姓的標誌,也是他們政治、文化活動的中心。
苗族的文化特色
苗族是我國僅有的幾個人口超過500萬的少數民族,也是我國最為古老的民族之一,其歷史要追溯到上古時代以蚩尤為代表的苗蠻集團,甚至是更早的九黎和三苗。
苗族,是一個勤勞智慧的民族。居住在靖州的苗族擁有本民族的光輝歷史和古老豐富的文化藝術遺產。如神話、傳說、故事等口頭文學以及歌舞、繡織等民間藝術,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郁的鄉土氣息。苗族人民在民間工藝美術方面也頗有造詣。他們製作的工藝美術品,種類繁多,如刺繡、編織、彩繪、蠟染、雕刻、剪紙等等都各有特色。
苗族刺繡,有著悠久的歷史。納雍的苗族刺繡也有數百年的膽史。自種、自紡、自染、自織、自繡、自用的線繡等工藝,普及整個納雍縣境內的苗村山寨。苗族刺繡和挑花多以大自然為題材,結合生活實踐,繡出風格優雅、充滿民族氣息的花紋圖案。苗族婦女隨手繡來,花樣百出,有平繡、盤繡、結繡、縐繡、牽線繡、布貼繡等多種繡法,圖案美觀大方,耐人尋味,凝聚著苗族婦女的才能和智慧,堪與其他繡種爭芳鬥妍。苗族姑娘無不都是飛針走線“挑、編、織、繡”的行家。苗族刺繡種類的繁多和工藝的精美,讓其他的刺繡種類望塵莫及。苗族刺繡不僅記錄節日、圖騰和英雄,還記載著苗族幾百年遷徙的歷史,在很多苗族刺繡圖案中,都有水波狀的花紋,苗族用這樣的符號表示他們的祖先曾經跋山涉水,渡過長江、黃河,最後才來到西南。
苗族的繡花技術主要是用各種顏色的紗線在自己的頭巾、腰帶和衣襟上繡上具有民族特色的花紋,別具風格。挑花歷史悠久,許多民族廣泛運用。挑花多以幾何化的形體挑繡,講究反挑正看,平滑細膩,樸素自然,無論在色彩、構圖等方面都極富審美情趣,用挑花繡制而成的裙子、披肩、圍腰、帽子、揹包等生活飾品在民族傳統工藝品中獨具特色,深受都會人青睞。,
來源:人人網;石越宇的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