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七月半是鬼節?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6日

為什麼會有七月半過鬼節 是怎麼來的

七月十五是又叫中元節.

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盂蘭盆會」.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盂蘭會」.盂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

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盂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中元」是道教的說法: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是「上元」,為天官賜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為水官解厄日.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因此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民間都會準備豐富的牲禮,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贊助廣告

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民間的重要的節慶.在古代,民間在這一天以剛收成的新谷祭拜祖先,而佛教的盂蘭盆節,及道教的中元節亦在同一天.又相傳農曆七月是鬼月,在這個月當中間,「好兄弟」們都會來到來人間受人祭拜,由種種的由來融合成今日的「中元普度」.

臺灣在中元節這一天,家家戶戶皆殺豬宰羊,準備極為豐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與陰間鬼魂.各地並有許多傳統的普度活動,尤以基隆的中元祭最具特色.

中元節的傳說

有關中元節的傳說很多,最主要的有—閻羅王於每年農曆七月初一,開啟鬼門關,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 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關鬼門之前,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所以七月又稱鬼月. 目蓮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犍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嚥.目犍蓮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說:「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盆羅百味,供巷僧眾,功德無量,可以憑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這便是臺灣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

贊助廣告

從有關中元節的傳說中,可深切體認到中元節的祭祀具有雙重的意義在,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一是發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這全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很有人情味.所以,我們在慶贊中元的同時,應該跳脫鬼的角度,期勉互愛.

中國人相信,人死後會變成鬼魂,悠遊於天地之間.中元普度祭拜無子嗣的孤魂野鬼,讓它們也能享受到人世間的熱忱,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博愛」的延伸.而結合目蓮救母的故事,亦有助於孝道的宣揚.因此,中元節可說是一個具有正面意義的節慶.

自從政府提倡改善民俗,節約拜拜,各地普度的盛況和規模已大不如昔,但由中元節原來所欲強調的觀點來看,現代的中國人所要努力的, 應是減少浪費,發揚中元普度的善道.

農曆七月是「鬼月」.閻羅王於每年農曆七月初一開啟鬼門關,稱

「開鬼門」,冥府的地獄門將開啟,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直到七月三十才「關鬼門」.所以七月又稱鬼月.

在普度之中,分成由廟宇舉辦的「公普」和民眾自辦暢「私普」兩種,基隆中元祭則屬於公普.公普正式展開之前, 都會「樹燈篙」以便招魂,為替孤魂野鬼照路,部份地區還會掛起「普度公燈」,而溺斃的水鬼,則利用「放水燈」引導其上岸.

完整的祭典活動,自十二日「送燈敬獻」開始,七月十五日舉行隆重的普渡祭典,祭典中會舉行「火燒大士爺」,「搶孤」等活動.在敲鑼打鼓的野臺戲和香菸氤氳,虔誠的祭拜中,中元普渡以「跳鍾馗......餘下全文>>

為什麼農曆七月半稱為鬼節?

七月十五是又叫中元節.

中元節的由來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盂蘭盆會」.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盂蘭會」.盂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

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盂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中元」是道教的說法: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是「上元」,為天官賜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為水官解厄日.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因此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民間都會準備豐富的牲禮,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民間的重要的節慶.在古代,民間在這一天以剛收成的新谷祭拜祖先,而佛教的盂蘭盆節,及道教的中元節亦在同一天.又相傳農曆七月是鬼月,在這個月當中間,「好兄弟」們都會來到來人間受人祭拜,由種種的由來融合成今日的「中元普度」.

臺灣在中元節這一天,家家戶戶皆殺豬宰羊,準備極為豐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與陰間鬼魂.各地並有許多傳統的普度活動,尤以基隆的中元祭最具特色.

中元節的傳說

有關中元節的傳說很多,最主要的有—閻羅王於每年農曆七月初一,開啟鬼門關,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 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關鬼門之前,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所以七月又稱鬼月. 目蓮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犍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嚥.目犍蓮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說:「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盆羅百味,供巷僧眾,功德無量,可以憑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這便是臺灣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

從有關中元節的傳說中,可深切體認到中元節的祭祀具有雙重的意義在,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一是發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這全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很有人情味.所以,我們在慶贊中元的同時,應該跳脫鬼的角度,期勉互愛.

中國人相信,人死後會變成鬼魂,悠遊於天地之間.中元普度祭拜無子嗣的孤魂野鬼,讓它們也能享受到人世間的熱忱,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博愛」的延伸.而結合目蓮救母的故事,亦有助於孝道的宣揚.因此,中元節可說是一個具有正面意義的節慶.

自從政府提倡改善民俗,節約拜拜,各地普度的盛況和規模已大不如昔,但由中元節原來所欲強調的觀點來看,現代的中國人所要努力的, 應是減少浪費,發揚中元普度的善道.

農曆七月是「鬼月」.閻羅王於每年農曆七月初一開啟鬼門關,稱

「開鬼門」,冥府的地獄門將開啟,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直到七月三十才「關鬼門」.所以七月又稱鬼月.

在普度之中,分成由廟宇舉辦的「公普」和民眾自辦的「私普」兩種,基隆中元祭則屬於公普.公普正式展開之前, 都會「樹燈篙」以便招魂,為替孤魂野鬼照路,部份地區還會掛起「普度公燈」,而溺斃的水鬼,則利用「放水燈」引導其上岸.

完整的祭典活動,自十二日「送燈敬獻」開始,七月十五日舉行隆重的普渡祭典,祭典中會舉行「火燒大士爺」,「搶孤」等活動.丹敲鑼打鼓的野臺戲和香菸氤氳,虔誠的祭拜中,中元普渡以「跳鍾馗......餘下全文>>

為啥民間有七月半和十月半是鬼節的說法

其實,中國有三大鬼節: 清明節、中元節(七月十五)、寒衣節(十月初一)。

中國人不僅對人有人情味,對鬼都有人情味,突出的表現就是農曆七月十五的鬼節。中國鬼節──正名“盂蘭節”就是指道教的中元節,

這一天也是佛教舉行盂蘭盆會的日子。據說在這一天,地藏王菩薩要大開地獄之門,地獄裡的鬼都會出來接受超度和享受祭祀。這一天,每家

每戶都要祭祀死去的親人。

道家說法:「中元」是道教的說法: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家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道經以正月十五是「上元」,為天

官賜福日;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七月十五是「中元」,為地官赦罪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

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旱日安息。十月十五是「下元」,為水官解厄日。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是

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在法事中,他們不單隻超度亡魂,而且更為無主孤魂和那些為國捐軀,戰死沙場的死難者施予救儕。而在法事中得的

香油錢,主要是用作購買祭品之用。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因此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民間都會準備豐富的牲禮,祭拜地官

大帝及祖先。盂蘭節的起源是博愛的表現。

佛教典故: 盂蘭節原意是敬賀和感恩的意思,最早起源是公元前五世紀的印度。據佛經《枷藍經》《盂蘭盆經》《目蓮救母》所載,相

傳佛祖釋迦牟尼在世時,收了十位徒兒,其中一位名叫大目犍蓮(目連或者說木蓮)的修行者,是佛祖座下神通力最強的弟子。是個很了不起的大孝子,他在修證佛法的過程中開發出了智慧和身體的潛能,有“神通第一”的美稱(即有了特異功能),能夠用“天眼”觀察世界。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於掛念死去的母親,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親在地府生活的情況,原來他們已變成餓鬼,吃的、飲的都沒有,皮骨相連,日夜苦悶相續,境況堪憐。於是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可惜飯菜一送到口邊,就立即化為火焰,目連心痛,於是向佛陀請示解救的方法。佛祖教訓說,他的母親在世時,種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後就墮入阿鼻無間地獄,受無間苦,在餓鬼道中萬劫不復,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夠化解的,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七月十五日眾僧自恣時(印度雨季期間,僧眾結夏安居三個月,此日是安居結束的日子),以百味飲食置於盂蘭盆中以供養三寶,就是佛法僧,以這樣的功德使七世父母和現生父母在厄難中者,脫離餓鬼道,到人世或天界享樂。於是「目連」就聯同一眾高僧,宴請十方僧侶齋食,舉行大型的祭拜儀式,等十方僧侶為母親誦經超度,也為騷擾木蓮母親的冤魂超度,讓母親可以得到安寧。

“盂蘭盆”三個字都是梵語譯音,意為救倒懸。盂蘭盆會是每年七月十五日舉行超度歷代宗親的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

ULLAMBANA)也就是盂蘭會」因為七月十五接近收穫的季節,重要也是一年中既不熱也不冷的時候,所以最適合超度遊離的冤魂。 後世便跟相

仿效,統統在七月十五這一天齋宴十方僧侶,希望自己的先祖死後得到超度安寧。這個故事和習俗自達摩先師傳到中國。中國人卻出奇地想到

,與其請僧侶齋食,倒不如把供品供奉那些纏繞先祖的冤魂。慢慢地,七月十五的盂蘭節經中國人改變為七月十四的鬼節。在這一天,每家每

戶都擺開供品,祭祀祖先,也供奉附近的冤魂,希望家宅和順,先祖安寧。

在中國,“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盂蘭盆會」。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

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餘下全文>>

七月半為何稱為鬼節 30分

中元節

俗稱鬼節,盂蘭盆節.它是在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

清代文人王凱泰的詩《中元節有感》便描寫了福建一帶過中元節的習俗。

中元節有感

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

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

農曆七月十五這天,同是佛道兩家總結批評的日子,兩家都相應的考籍講評活動;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彙報指向民眾,即校籍辰。佛家的總結講評則在內部進行。不管是對外的校籍辰還是內部的批評會,都說明佛道兩家對七月十五日的重視。或者說明這個日子在佛道節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間的所謂鬼節,這個時日更顯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僅只是這個時節俗活動中極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薦新、放燈照冥、盂蘭盆會等在一年中也屬重要的節俗活動。

盂蘭盆會是佛教歲節儀規中重要的儀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舉行,因此中元節也有“盂蘭盆節”之稱。

儘管經過千餘年主動的順俗和被動的歸化,佛教的蹤影還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眾的中元節俗活動中。首先是那名目。盂蘭是梵語的音譯,是“倒懸”意思,盂蘭與盆合起來是救器,即“救倒懸器”;另外,盂蘭盆也可以解釋為“救倒懸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飯食”的特點。

清代詩人龐塏的《長安雜興效竹枝體》一詩形象描繪了中元夜兒童持荷葉燈結伴遊樂的情景。

長安雜興效竹枝體

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兒競把青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

照佛門的盂蘭盆會儀規來看,放河燈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節目,並不顯得多麼要緊。而在民間的中元節俗活動中,放燈則是比較重要的。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現代女作家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託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託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託著一盞河燈,就得託生”。大概從陰間到陽間的這一條路,非常黑,若沒有燈是看不見路的。所以放燈這件事是件善事。可見活著的正人君子們,對著那已死的冤魂怨鬼還沒有忘記。

中元節

俗稱鬼節。民間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還要舉行家宴,供奉時行禮如儀。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畢,閤家再團坐,共進節日晚餐。斷黑之後,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一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用石灰撒一圓圈,表示禁區。再在圈內潑些水飯,燒些紙錢,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迴轉“陰曹地府”。過去,民間在七月初七就要通過一定儀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飯,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為止。現在,逐漸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為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

中元節

中元節,定於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宋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一種植物的葉子,有香氣),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巢兒,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講究孝道的中國人,例要向先祖報告,並且請老祖宗嘗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五臘日主要的內容是祭祀先祖。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後來隨著道教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飢......餘下全文>>

所謂的“七月半”鬼節是什麼?

漢語中用“鬼”組成的詞如“鬼雄、鬼魅、鬼才”之類舉不勝舉,民間關於鬼的傳說更無法蒐集窮盡。我國的鬼文化源遠流長,達到幾近完美的程度。

在上古神話中難以見到死後世界的描繪,“鬼”字最初也並不是現在的意義。甲骨文中“鬼”本是會意字,下面是個“人”字,上面是個可怕的腦袋,意即像人的怪物。後來逐漸演化成人死之後所變之物。《禮記•祭義》已說得很明確:“眾生必死,死必歸士,此之謂鬼。”《禮記•祭法》則進一步指出:“庶人庶士無廟,死曰鬼。”那就是達官貴人死後有廟供奉,終年有人祭祀,則成了神,普通百姓死後無廟享祭,四處飄泊,才是鬼。我國第一部辭書《說文》中解釋的“鬼,人所歸為鬼”就是現在的含義。先秦典籍中涉及到“鬼”的的文字很多,孔夫子有名句“敬鬼神而遠之”,可見儒家是信奉鬼神的,但只是“敬”而已。後來雖有東漢王充的無鬼論,但總還無法動搖國人對鬼神的迷信。到了清代蒲松齡筆下,雖有凶神惡煞般的厲鬼,但更多的是重情意、懂禮儀年輕漂亮的女鬼,讀了《聊齋》之後,不但不覺得鬼可怕,反而覺得十分可愛。

我國鬼文化的完善和充實得益於佛道兩教。道教是我們地產,佛教是漢魏時從西土傳人,融入儒家文化和世俗文化,人死後的陰間世界(佛家也稱冥間),也就是鬼們生活的世界逐漸構建起來。道家的主要建築是豐都城,並在四川東部長江之濱的平都山上具體演示。風景秀美的平都山本是道家的七十二福地之一,西漢的王方平和東漢的陰長生都曾在此修煉,後得道成仙。豐都的由仙而鬼,與兩位仙人的姓氏有關,王、陰倒讀便是陰王,遂成了“陰間之王”,經過歷代的演繹,加上《西遊記》《鍾馗傳》等神魔小說的渲染,豐都便被營建成一座陰森可怖的鬼城,於是有了奈何橋、鬼門關、陰陽界、天子殿、無常殿、城隍廟等陰間地面和各級官府。比之於道教的陰間,佛教的冥間要完整系統得多。佛教有所謂“十界”之說,也就是世界上存在著十種境界,分別是佛、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惡鬼、地獄。前四者稱“四聖”,即已經超凡入聖,脫離了生死輪迴之苦,後六者叫“六凡”,要在穢土中不盡地輪迴,最後三者又叫“三惡道”“三惡趣”,是更為不幸的境界,而地獄則是不幸之最。說起地獄,叫人不寒而慄,且有十八層之多,越往下層,苦難越深重。地獄中不但有閻羅、判官、鬼卒等凶神惡煞,還有刀山、油鍋、碾盤、鋸解、石磨種種酷刑,因此人死後最怕的是進入十八層地獄。

鬼文化的的構成要素除了鬼世界外,當然還離不開鬼節。我國重要的鬼節有兩個:清明和農曆七月十五。

清明祭掃墳塋和喪葬禮俗有關。據載,我國古代“激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因此無從祭掃。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祭墓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後漢書•明帝記》引《漢官儀》雲:“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寢於墓側,漢因而不改。諸陵寢皆以晦、望、二十四氣、三伏、社、臘及四時上飯。”皇帝幾乎是逢節便祭,一般官吏和普通百姓沒那麼多時間和金錢,便逐漸定格在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屆時,官府允許官吏請假祭掃,民間也“田野道路,士女遍滿,卑吏傭丐,皆得上父母丘墳。”到了唐代,祭掃之舉已將寒食、清明合二而一了,時值春暖花開,可以挑擔載酒,熱熱鬧鬧去上墳,清明不但是祭祀的鬼節,也成了踏青遊樂的日子。

至於七月十五,包容的節俗比較複雜,既是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僧道俗三流合一。道教有所謂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這三位是玉帝派駐人間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間的善惡,向上天彙報。三官分別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誕辰,這三個......餘下全文>>

為什麼七月半被稱為鬼節?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是中元節,又稱鬼節。

中元節又稱“七月節"或盂蘭盆會",為三大鬼節之一。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根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除、清、九)等三節,都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道藏》載:"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選眾人,分別善惡……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當時解脫"。民間則多是在此節日懷念親人,並對未來寄予美好的祝願。

佛教典故

相傳目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後變成了餓鬼,目連知道後十分傷心,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可飯一到口邊就化為灰焰,佛祖釋迦牟尼告訴他,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於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濟度,目蓮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後來這一傳說形成一種民間習俗,並逐漸演變,從供養僧人演變成供養鬼魂。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用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為禍人間。久而久之,就有了盂蘭節這一節日。

道教說法

道家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

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

七月十五日便稱“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旱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相傳七月地獄大門開放一個月,所有的無主孤魂全從陰間出來,到陽間找東西吃,因此各地方都紛紛在這一個月舉行“普度”的祭祀儀式。從前,各地輪流進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滿滿的,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毆鬥事件﹔後來的普度便統一在七月十五日舉行。

民間祭祖

民間的祭祖活動一般在七月十五之前進行,並不侷限於特定的一天。民間通過一定儀式,夜晚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飯,直到送回為止。送回時,燒錢紙封包,稱燒“包衣”,或者還有法事(或佛或道)。在有些地方(如湖南),中元節是比清明節更重要的祭祖的日子。

為什麼七月十五是鬼節?

陰曆7.15是鬼節(傳統風俗,各地不一)

中國鬼節有三:清明、中元、寒衣。

1、清明(農曆4月5) 要上墳,同時有踏青的習俗,把新土往墳上揚,添墳。

2、中元(農曆7月15) 本是民間祭祖的日子,後定為地宮聖誕,而地宮掌管地獄之門,這一天地宮開啟地獄之門,也是地獄開門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又是鬼節,是中國三大冥節中最重要的一個,設有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觀舉行盛大法會祈福吉祥道場,內容是為死者的靈魂超度。佛教這一天是盂蘭盆會的日子,內容也是為亡靈超度。

3、寒衣節(農曆10月1日) 上墳祭祖,最主要是制冥衣,買紙紮成,包起來唬上在門前燒。

為什麼7月半是鬼節

老家有一句話“七月半的鬼,六月二十四的水”,意思是到那一天,這兩樣東西是一定會日期而至的。農曆七月半,叫鬼節,接祖,送祖,就是接鬼,送鬼;農曆六月二十四,是老家楚雄彝族傳統盛大節日“火把節”,此時已是夏末,無論之前如何幹旱,這一天,或者火把節期間,一定會下大雨。 明天又是七月半鬼節了。我不相信有鬼。但是老人們,是相信或者說惟願鬼是會來的,回來享受給他們的祭品,燒給他們的紙錢。當然,老人們只迎送自己家祖先的鬼魂。 七月半,或者提前一天,黃昏,很多人家就會在院外、路邊、河邊送鬼。一些老奶奶,蹣跚著纏過或者沒纏過的小腳,提著或大或小一提籮東西,酒肉、水果、麥芽等祭品,領著個半大孫兒,或者小媳婦,到路邊去送鬼。 忽明忽暗的火,照得他們的表情十分可怕。其實,跟在老奶奶身後的半大孩子,或者年輕小媳婦,往往也現出害怕的樣子。 一袋袋大大的包封裡,包滿金銀定,金黃金黃的金銀定,紙折的金子樣子,現出一錠錠銀子的模樣,十分好看。不過活人千萬不能喜愛和眼紅。 我高中政治老師的老伴,一位迷信的老奶奶,常年四季就是折這種金銀定賣。平時,買的人不多,清明節和七月半鬼節前買的人很多。她家住在古老的街道米市街,摺好了金銀定,和打好花印的紙錢,新式的冥幣一起,一摞摞,一篩篩,擺在街邊,和其他古老小店的鋤頭犁鈀、爐子木桶、鏟子火鉗、鍋碗瓢盆、草煙煙筒、篾帽草帽、竹籮篩子一起,作為商品賣。 其實送鬼,是要先迎鬼的。 小時候,常住外婆家,我記得每年七月初,就要把祖宗的鬼魂接回家來,叫做接祖。外婆做得很認真。六月底,就買好各種紙,折金銀定的金黃紙,列印冥幣的土黃草紙,包封金銀定的包封袋。接祖時只擺酒飯水果等祭品,在門外插上香,在祭祀的供桌前,也要插上幾把或者幾柱香。貧窮農家,沒有香爐,外婆一般都是把香插進一個矮點的酒瓶口,或者在一個大碗裡盛滿灶坑裡的火灰,把香插在碗裡,有時也把香插在一個大蘿蔔上。 外婆對祖宗很虔誠,怎樣貧窮,七月接祖回來,都要給祖宗鬼魂吃肉喝酒,準備豐盛的飯菜。每天吃飯前,必定要恭恭敬敬地站在供桌前,擎著點燃的香,虔誠祭拜,有時她會讓我跟她一起上香,祭拜。我聽見她很虔誠地呼喚著一個個我根本不認識的祖先的名字,叫他們回家來,來享用祭品。她還向有的祖先鬼魂道歉,表達感情,說是常去看他們的住房墳墓的,不過由於貧窮和忙碌,沒有經常維修他們的住房墳墓,可能致使他們的墳墓陰宅漏雨漏風,並且給他們許願說,一定會在什麼時候幫他們培土、修繕一下。然後外婆還會趁機委婉地埋怨他們,已經燒給他們足夠的紙錢了,每個節氣都祭拜他們,為什麼還要來糾纏家裡的活人,為什麼不保佑家人無病無災。我在一旁或者後面,聽著外婆跟我根本看不見的鬼魂說話,她含糊陰森的聲音,叫我心驚膽戰,我以為她看見了一個個作古已久的鬼魂飄飄而來。看著繚繞飄渺的青煙,烏黑低矮、陰暗陰森的農家瓦房,我經常全身毛骨悚然,甚至心驚膽戰。 祖先鬼魂,當然不會真的來把祭品吃掉。我觀察過無數次,不敢問外婆。有一次,終於憋不住了,問外婆,祖先為什麼沒有把祭品吃掉。外婆說不清楚。不過,祭祀完之後,她就會很快把水果拿一個給我。外婆疼我,知道我想什麼。那時貧窮得很,鄉村裡很少能吃到水果,祭祀的水果,一般是很好的紅梨,有時還會有蘋果和香蕉,鄉村裡更難見。 接祖前,要焐麥芽,我不明白是什麼意思。麥芽長在一個個大碗裡,或者小盆子裡,長得很高,撐住了碗邊,甚至可以提著高高的嫩綠麥芽,把碗也提起來。麥芽放在供桌上,不知道是不是象徵子孫興旺,醞釀一種生機勃勃的氣息,還是因為知道祖宗都是農民,忘記不了莊稼,因此擺幾碗旺盛的麥芽在......餘下全文>>

七月半鬼節的忌諱

又到七月半,民間傳說,七月半,鬼門開,據說在這天地府眾多陰魂鬼魅都將出來,在鬼差的押解下來陽間活動一至數日,類似於監獄中的放風,一年只開一次鬼門,若那年有閏七月,將以前一個七月半為準,鬼門在哪開呢?全國各地都有,公認的是四川豐都,其它地方一般為無人之處,且野獸不至之處,此時他們會從全國無數處這類的鬼門中湧出,次日雞叫之前歸返地府。

七月半一般普通人家都會於門外擺上供品,燒些錢紙,以供他們享用,切忌在家中擺,這樣等於引鬼入室,亦有某些心懷不正之徒,想借助他們的力量幫助自己,就於家中擺下供品,若他們進來此人會以特定的方法困住他們,(方法不透露,以免有人效仿)而且跪倒在地許下某願或要求他們幫助,眼看是哀求,求則威脅,因為雞叫若他們還不返回,便會有鬼差將他們魂魄打滅,最輕也是歸地府後再受苦若干年。作為我們人類,七月半會碰到什麼與往常不一樣的事情或者說東西?七月半要注意些什麼?七月半有些什麼風俗習慣?聽我慢慢道來。

首先,七月半這段時間內,火焰低的人會夢到自己已故的親人託夢,這是很正常的,大家不要過於害怕,而且一般已故親人會在夢中向自己訴苦:比如錢不夠用,衣不夠穿,在下面受其它鬼欺負,沒房子住等等,有些會在夢中說放心不下誰誰誰,想帶過去自己好照顧。對於訴苦的,滿足他的要求,比如它說沒錢用,多燒些紙錢,沒衣穿,燒幾個“衣箱”,沒房子住,燒一棟房子,沒女人- -$燒幾個丫鬟(壽服店或寺奄附近都有賣),對於後者,放心不下誰誰,想帶去的,千萬要一口拒絕,如果在夢裡沒有拒絕或是記不清了,燒包的時候就告訴他們,上面一切安好,請他老人家放心之類的。

其次,正確的燒包方法。民間每到七月半會向已故的親人“燒包”可能各地叫法不同,總的來說就是燒些紙錢之類,而這些紙錢又套入類似信封的紙袋中,上面會書上人的名字,比如一家三口,向已故的兩位親人燒包,就須寫六個包,分別是,丈夫,妻子,小孩,給已故的二位親人燒的包,一般來說,每到七月半,如果直系親戚多的,都會定在一家人家中,將所有人的包都寫好,選個時辰燒,比如我家裡,我父親有九兄弟姐妹,最大的姑媽又有三個兒女且都成家立業,有自己的兒女,而我爺爺奶奶均已過世,好傢伙,我家寫包書就得花一整天時間,父輩九兄弟姐妹,加上自己的丈夫(妻子)就是18人,加上子女,孫子等,一共好幾十人,然後給爺爺和奶奶寫包,包可以堆成小山似的,此時也會引來外人嫉妒,羨慕的眼光,我家人丁興旺,那時都會抬頭挺肚,別說多神氣。燒包的時候注意,先用米撒成一個圈,將包放入圈內,然後在點燃包之前,在圈外燒些紙錢,稱作“燒野錢”,就是燒給孤魂野鬼,讓他們不要搶包的,米的作用也就是防止這些無家可歸的鬼進來搶包,然後在這途中親人可以跪下磕頭,逐一向已故的親人許願,比如保佑小孩子健康成長了,學業有成了,保佑大人工作順利,萬事如意了等等。最後等包燒完,應留一人守在此處,一來防止火患,二來要讓包灰被風吹走,千萬不要用水澆滅。等風將包灰全吹走,地府的親人就能收到你燒的包了,燒包儀式也就結束完成。

燒包的幾點注意:一,包要用毛筆沾墨水書寫,二,包寫好後,要宰殺一隻雄雞,將雞血淋於包上,三,燒包的時候一定要用米撒成一個圈,將包放入圈內燒燬,四,燒包過程中一定要不斷在外面燒些散碎的錢紙,也就是燒野錢。五,若之前有夢到親人慾帶誰下去,燒包的時候一定要跟親人說,上面一切安好,讓他放心欲帶走之人。

七月半也是陰氣最勝之時,火焰低的注意這段時間不要出去,就算出去也應早早歸來,一般女人與小孩火焰低,女人在經期,產後,術後更甚,就算不幸碰到也無須害怕,七月半......餘下全文>>

為什麼七月份會被稱為鬼節

農曆7月15

百度百科

七月十五日,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節,民間舊稱鬼節。

俗稱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七月十五日又是佛教盂蘭盆節。「盂蘭盆」乃梵語音譯,原義是解倒懸.傳說佛的徒弟目健連,苦於其母生前作惡,被罰下地獄深處,無由解脫,去問佛有什麼解救法門,佛告訴他,於僧徒解制日(在中國是七月十五)齋僧,可救鬼魂脫離地獄之苦。依佛教儀軌,四月中開始坐夏,即入寺院清修,日間不準外出,七月十五日結束,叫做解制日,可以出來接受信眾佈施,所以有此一說。中國佛教徒為之造出《盂蘭盆經》宣揚其事,後來形成設斛食祭鬼的習俗。這樣一來,中元節的特點,是道佛兩教之義相融,例行中元祭祖、祀孤魂、超度亡靈、設食祭鬼的活動,在民間成為最大的「鬼節」。

中元的民俗活動,圍繞著祭祖、祭野鬼,有城隍出巡祭厲(橫死鬼魂),道觀和佛寺舉辦普度法會,超度亡靈,民間則多上新墳。隨著華人來到東南亞等地區,也將中元節的風俗帶到那些地方。馬來西亞檳城的中元活動具有很廣的群眾基礎,遠近聞名。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七月半是鬼節?
七月半是什麼日子?
七月半是什麼時候?
初七月半是指什麼生肖?
七月半是什麼節?
為什麼正月是虎月?
為什麼最近老是右眼跳?
為什麼小三都是水瓶座?
為什麼天蠍座是啪神?
為什麼二月二龍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