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的禁忌?

General 更新 2024年07月04日

滿族人禁忌什麼?

滿族

滿族忌諱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在滿族家中做客,不能隨便坐西炕.

蒙古族

蒙古族厭惡黑色,認為黑色是不祥的顏色。在飲食上,蒙古族忌食蝦、蟹、魚、海味等。

蒙古人忌諱別人(包括客人)騎著馬在蒙古包門口下馬和騎馬闖進羊群,忌諱手持馬鞭進入氈房。客人不經允許不可擅自進入包內,在蒙古包內不能隨便就坐,不能蹲、不能將腿伸向西北方或爐灶。不能從主人的衣帽、被褥、枕頭上跨過,不能在包房內吐痰,出包房不能踩門檻。蒙古族人還忌諱別人用菸袋、刀剪、筷子等指頭部。

藏族

藏族人忌食魚、蝦、騾、馬、驢、狗肉;一般還比吃海味。他們不吃雞、鴨、鵝等家禽。因為按藏族傳統,食用的是偶蹄動物,視其它動物為惡物,而雞鴨鵝是五爪,是奇數,因而不食用。

贊助廣告

藏族人視佛像、佛供、寺廟中的經書、鐘鼓,一般人佩戴的佛珠為聖物,不可觸模。他們還忌諱在寺廟附近砍伐樹木,高聲唱歌,釣魚、捕魚。在牧區,進室後男的坐左邊,女的坐右邊,忌諱混雜而坐。家門口生火、帖紅布條、插樹枝獲門口木杆倒立,表示家裡有人生病或婦女生育,忌諱他人進內。

在西藏民間,天葬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喪葬形式。對於天葬,民間有許多禁忌,包括禁忌生人觀看。

天葬令旅遊者充滿肅穆、神祕之感。好奇心和探祕感驅使,想見識一番為人之常情,但旅遊者應充分認識到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重要性,不要到天葬場觀看天葬。

苗族

贊助廣告

苗族人民忌諱其它民族稱他們為“苗子”,而喜歡他們的自稱“蒙”。 黔東南等一帶的苗族在立春第一次春雷響後三天之內不能出工。

湘西苗族在陰曆每月初一、十五忌諱挑糞。

苗族人不喜歡吃羊肉,忌諱吃狗肉,禁止殺狗、打狗。在苗族吃餈粑,不能拍了灰再吃。和苗族人嬉鬧時,不能用繩子或布帶捆他們。苗族人在門口懸掛草帽或插青樹葉,或者苗族人在舉行婚喪祭祀等儀式時,客人不要進屋。路上遇到新婚夫婦,不能從他們中間穿過。

黎族

海南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種傳統居住房屋。您如果想去屋內參觀或想體驗當地民俗而住進船形屋,記住一定要尊重黎族風俗。

在船形屋內有禁忌:不得戴草笠進屋,不得在屋內吹口哨,不得在屋內扛鋤頭……若是人多生病,家畜不旺,據說是屋場“多陰”“鬼神佔地”,便要搬家等等。

傣族

西雙版納是中國小乘佛教集中之地,因此,傣族的風俗禁忌大多與佛教有關,到西雙版納旅遊應該注意的有以下幾點:遇上傣族群眾在祭祀寨神時,千萬別進寨子。不能摸小和尚的頭。進寺廟參觀一定要脫鞋。 進了傣族群眾家,千萬不能窺看主人的臥室,也不能從或堂的三角架上跨過。

壯族

壯族家有產婦時,門上懸掛草帽,外人不得入內。無論家人、客人都不能坐在門檻中間;不能扛著鋤頭或戴著斗笠走進家中。二月初二祭龍山帝王,不能砍伐山中樹木,不能在山中大小便。壯族人給人遞茶時,應雙手捧杯,忌諱單手遞送,夾菜時忌諱來回挑撿著吃。

朝鮮族

朝鮮族不喜歡吃鴨子、羊肉、肥豬肉。朝鮮族的老人地位很高,平時老人的飲食是單獨製作和用餐的,如果父子同席,兒子不能當著父親的面吸菸或飲酒。朝鮮族忌諱敲門,進訪者應呼叫主人。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最忌諱在戶外穿短褲,晚上睡覺時不能頭東腳西或四肢平伸。在維吾爾族家作客,洗手時不可將沾汙水的手亂帥;要待長者坐好方可就坐;吃抓飯時不要滿盤子亂抓或者將抓過的肉食再放入盤內;吃剩的殘骨不要亂扔,應放在自己面前的餐布上;用餐時外出不可從餐布上跨過或者從客人面前走;做客時不能當著別人的面吐痰。...餘下全文>>

滿人有什麼禁忌?

滿族禁忌

(1)狗忌。滿族最突出的禁忌為不準殺狗,禁吃駭肉,禁穿戴帶有狗皮的衣帽。據說,此禁忌習俗源於“義犬救主”的傳說。又說,狗在牲畜中智力發達,忠實主人,為獵人的好助手而忌殺之。

(2)祭祀禁忌。家堂中的祖先牌位禁忌亂摸亂動、甚至忌灰法落於上,否則,認為是對祖靈的侮辱。祭祖供品,忌用破鼻、破耳、破尾的雄羊;忌用雜毛豬,而要全黑、無雜毛的公豬。必須在西炕搓殺豬繩、磨殺豬刀;殺豬人忌右手持刀。祭祖時要燒香,並在大門掛穀草反,以備祖先蒞臨喂戰馬之用。草反附近嚴禁孕婦、寡婦和戴狗皮帽的人接近。該族對馬極為崇敬,有專供祭祀用的馬(“他合”馬)。此馬不事農務,不準騎乘(尤禁婦女騎乘)不打鬃,不剪尾。滿族奉貂為家神,捕貂前亦須祭祀貂神。捕貂時禁穿戴貂皮衣帽,獲貂後禁當場剝皮,走出百步之後方可。

(3)產忌。懷孕5月以上者,禁入馬棚,亦不準牽馬。產房內禁放玉器,產婦亦忌見玉器。故產前須把所有玉器拿出來產房或用紅布包好。

(4)婚忌。舊時滿族有不與漢人通婚的禁忌習俗。俗語云:“旗民不交產,滿漢不能婚”。此禁忌現已改變。

(5)喪葬禁忌。忌棺材從門而出,認為門是為活人所設,死人不可用,故有窗戶出棺之俗。孝子治喪後百日內忌剪髮,禁止參加宴會及娛樂活動。送葬後,親人不許在家哭,否則會再死人。禁外人(包括親友)穿孝孕婦進入住宅。

(6)忌老少無別。晚輩對長輩不準觸犯,進長輩房間,須面對長輩者垂手而立。長者賜座,只可半坐於北炕稍,雙手扶膝。晚輩不得與長輩同桌共餐。路遇長輩或兄長,須問安,並站立路邊,讓其先過,自己方能動身。

日常禮俗

打千兒 一般滿族人家有對老人三天請小安,五天請大安的禮俗。

請安,又稱“打千兒”。其動作是:先撞箭袖,袖頭朝下,左膝前屈,右腿後彎,頭與上身稍向前傾俯,左手貼身,右手下垂,介於作揖與下跪之間的動作。

頂頭禮 老年夫妻久別重逢時行此禮。相見時妻迎上前去用頭頂住夫的胸部,夫則輕輕地撫摸妻的頭部或背部。一個情深入懷,一個愛撫相慰。

半蹲禮 媳婦至公婆屋裡,早晚都要向老人請安,多行此禮。行禮時,要雙腿平行站立,兩手撫膝一弓腰,膝略屈成半蹲狀。

抱見禮 也稱“抱腰禮”,是滿族的大禮。至親相見,或貴賓來,或重要的交際場合,可行此禮。行禮時,行禮人右腿邁前一步,兩手張開,左膝著地,雙手抱住受禮者腰部,頭輕輕頂受禮者胸下,受禮者略彎腰,雙手輕撫施禮人的頭。

滿族有好客之風尚。聞客至,全家迎出門外表示歡迎,客人進屋後,主人幫助脫下大衣帽子,請炕裡坐。滿族有“內著不避”的禮節,要向客人介紹妻子、兒女,稱“出妻獻子”。主人陪客人飲酒吃飯時,要給客人基滿杯酒,倒茶時不能過滿,有“滿杯酒,半杯茶”之說。婦女也可向客人敬酒,並且客人只要沾脣就要飲盡,不可推辭。陪客人吃飯,主人不能先停筷,待客人吃完飯離開飯桌,方可收拾碗筷。為客人遞煙點火,要以輩份、職位依次進行為敬。

在滿族家庭中禮法最重,晚輩人見長輩人,必須行禮請安;在長輩人面前不許大聲說話,不許吸菸、喝酒。父子出門作客,“父子不能同席”。

媳婦在滿族家庭中是必須循規蹈矩的。新過門的媳婦頭一年不許上炕吃飯,對公婆要恭而敬之,百呼百應,有“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之說。媳婦每天早起給公婆送洗臉水、裝煙,然後再到廚房做飯。吃飯時,媳婦要站在地下侍候,稱“立規矩”。媳婦給公婆盛飯,要盛“作分滿”,吃完一碗馬上盛碗。公婆吃罷,要送上溫水漱口,並裝好煙,然後把剩下的飯菜端到廚房裡用飯。晚上要給公婆裝煙,送洗......餘下全文>>

滿族風俗的滿族禁忌

滿族禁忌較多。不允許褻瀆神靈和祖宗。比如滿族以西為貴,祖宗匣放在西炕上,西炕不許住人和放雜物,不能有各種不敬行為。不許打狗,更禁忌殺狗、食狗肉、戴狗皮帽子,也不允許外族人戴狗皮帽子進家。傳說努爾哈赤曾吩咐族人"山中有的是野獸,儘可以打來吃,但是,今後不準再吃狗肉、穿戴狗皮,狗死了要把它埋葬了,因為狗通人性,能救主,是義犬。"從此愛犬、敬犬便成了滿族的習俗。另外,滿族人不僅不食烏鴉之肉,還有飼餵烏鴉、祭祀烏鴉之俗。

滿族人最忌諱什麼

滿族人忌服狗皮,忌食狗肉,然而,要問起來他們的這個風俗是怎樣形成的,他們為什麼要忌食狗肉呢?對於這個問題,不論是滿族人自己,還是民俗專家,至今仍然是見仁見智。關於滿族人忌食狗肉的原因,目前主要有三種說法。 一是義犬救罕王說。此說源於滿族的民間故事,便說法亦不相同,一說努爾哈赤腳上有紅痣,被明遼東總兵李成樑所忌,欲殺之。努爾哈赤在李成樑小妾的幫助下騎青馬帶犬逃出,明兵隨後追來,先射殺青馬,努爾哈赤逃入河邊蘆葦中,因過度疲勞而睡去明兵找不到努爾哈赤,就放火燒荒,那狗見罕王不醒,就跳到河中浸透全身,再跑到他身邊,把葦草淋溼,狗反覆這樣做,罕王得救,而狗累死。罕王發誓,再不食狗肉。而春風文藝出版社的《滿族民間故事選》第二集中《義犬的故事》卻說:薩爾滸大捷後,罕王努爾哈赤大宴群臣將士,其叔龍敦早有篡權野心,乘機將罕王灌醉後送回大帳,龍敦見罕王大醉,而周圍又無人,拔鋼刀欲殺之,此時,罕王養的一條大黃狗,忽然竄到帳內,先咬醒罕王,再向龍敦撲去,咬傷龍敦後,被龍敦所殺,但罕王已醒,很快殺死了龍敦,平定了叛亂。於是老罕王厚葬了黃狗,並下令不準再吃狗肉、穿戴狗皮。 二是源於滿族先人的風俗說。趙巨集《略談滿族文化之飲食習俗》認為:“考諸史籍,實因滿族先人在古代長期的漁獵生活中,狗對人們的經濟生活起到過重要的幫手作用,後來人們不忍心殺食其肉,逐漸形成了忌食狗肉的習俗。” 三是圖騰崇拜說。孫文良主編的《滿族大辭典》中提到了此說:“狗是滿族氏族制時期圖騰崇拜之動物,故部人不得服其皮,食其肉。”

麻煩採納,謝謝!

為什麼滿族人忌諱葉赫氏

為什麼要忌諱葉赫氏?

葉赫氏只是居住在葉赫這個地方的一個家族,跟滿族其它氏族無冤無仇。

滿族的忌口/

據我所知,滿族沒有忌口,也沒有特別的忌諱,網上流傳著一些說法,僅供參考。

1. 滿族禁忌坐西炕,滿人以西為上,常放祖宗板案於西牆正中,故不得隨意坐臥蹬踏或放置雜物;

2. 滿族人禁忌以狗皮為服飾,外人進入滿人家裡也得將狗皮之類的服飾脫去,否則會被罰為是不受歡迎之客,而加以逐出;

3. 滿族人禁忌食用狗肉、鴉鵲肉,滿族人從來不傷害烏鴉和喜鵲,而且還會用碎肉或糧食來餵養;

4. 滿族的兒媳婦在農曆正月十五日晚上不能看孃家或者婆家的燈,要躲到姑母或者姨母家去住,否則看燈者的父親或公公就會死去。

當然,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滿族人的這些禁忌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滿族有什麼特別的習俗?

滿族的風俗 滿族的生育習俗與漢族的大體相同,但是由於地理環境、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的不同,滿族的生育習俗中又保留了一些本民族特有的風俗。 滿族信奉薩滿教,因此,若三十而無子,則要請薩滿求子。婦女懷孕時有諸多禁忌,不準坐鍋臺、窗臺、磨臺,不準參加他人婚禮,不準侍奉神祖等。孩子出生前,要請薩滿向佛託媽媽禱告。產房不能設在西屋。孩子出生時,炕上要鋪草,孩子生下來,叫“落草”。生的如果是男孩,則懸弧(樹條作成弓形,中間插一羽毛作箭)於門左,如果是女孩,則掛紅佈於門右。孩子生下第二天,,要請兒女多、身體好的婦女給他喂第一次奶,稱為“開奶”。然後,在第三天時為孩子行沐浴禮:用放了槐樹枝、艾蒿葉的水給孩子沐浴,並說一些祝福的話。再用薑片和艾蒿給孩子擦身,用新布沾茶水擦嬰兒的牙床,讓嬰兒大哭為大吉,稱“響盆”。用一根大蔥打嬰兒三下,是“一打聰明,二打伶俐,三打明明白白的”之意。孩子生下第七天,要抱進搖車,稱“上車日”。搖車,也叫悠車。“養活孩子吊起來”,是關東“三大怪之一”。悠車育兒方便工作而且安全,這是由於狩獵生活而遺留下來的育兒傳統。孩子滿一個月後,要做“滿月”,掛上長命鎖,下搖車,取名;滿百日時,孃家送饅頭一百,謂之“蒸(增)百歲”,送錢一百,謂之“百歲錢”。滿族有睡“扁頭”的習俗,即讓嬰兒仰臥,枕內裝小米或高粱米,各為“睡頭”,時間長了,後腦勺就變扁平了。孩子至一週歲時,有“抓週”之禮,以測試孩子將來的志向。往昔,滿族自孩子降生時起,要給他掛上豬牙,以求孩子體健身強,可早立世。孩子五歲前,必須“跳喜神”(家祭)。在這一天,殺雞做糕,祭祀祖先。 滿族還有一個習俗是“換鎖”。孩子降生時,懸於門外的弓矢和紅布條,待其滿月後收回拴在子孫繩上,放在西牆的子孫袋中。向佛託媽媽祭祀求福時,將子孫繩拉到院中柳樹上,薩滿用柳枝給孩子灑水,驅除邪魔。然後,將子孫繩上的五彩線套在孩子身體上,三天後,收回放到子孫袋裡,因五彩線俗稱“鎖線”,所以此俗稱“換鎖”。 滿族是一個重禮節的民族,俗稱“滿族禮大”。滿族先世古風中有尊上、敬老、好客、守信等美德,又接受了儒家思想,恪守“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道德,因而形成了一整套繁瑣、嚴格的禮儀。 尊上敬老是滿族的傳統美德。路遇老者必鞠躬垂手而問“賽音”(滿語的“好”之意)。平日裡對老人三天請小安,五天請大安。 請大安又稱“打千兒”,滿語稱“埃拉搭拉米”。動作是:先撣箭袖,袖頭伏下,左膝前屈,右腿後彎,頭與上身稍向前傾,左手貼身,右手下垂。 請小安就是問安,即垂手站立問好。婦女請安時,雙腿平行站立,兩手扶膝一弓腰,膝略屈如半蹲狀,俗稱“半蹲兒”。往昔滿族貴族之家,晚輩對長輩每天都要請安,謂之“定省”,分早安稱“省晨”和晚安。 抱腰禮是滿族大禮,也稱抱見禮。行禮時,行禮人右腿搶上一步,兩手張開,左膝著地,雙手抱住受禮者腰部,頭輕輕頂於受禮者胸下,受禮者略彎腰,雙手輕撫施禮人的頭。 擦肩禮是平輩相見時,“打千兒”後,互碰雙肩表示親近,俗稱碰肩膀頭。 叩拜禮是滿族大禮,也叫“叩頭”,一般在重大莊嚴的場合時施此禮,有頭撣袖、跪、叩頭等動作。祭祖跳神燒香時叩三個頭,見皇上則要三拜九叩。 拉拉禮是滿族婦女的常禮。一般兩個平輩婦女相見時,互拉雙手問好,稱“拉拉禮”。 撫鬢禮是滿族婦女拜見公婆或賓客、長者時施的禮。行禮時,婦女以右手指從眉上額頭至鬢角連撫三下,隨後點頭目視。 滿族有重小姑的習俗,滿族未婚姑娘在家中地位很高。 滿族人大方好客,有客人來均熱情招待,盡出所有,東北民間待客上菜仍以成雙碗碟為習,且內眷不避。 在滿族聚居的地方,鄰里之間......餘下全文>>

滿族人有什麼生活習俗

滿族有什麼風俗習慣

服飾

滿族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其服飾高雅華麗,在中國民族服飾文化中獨樹一幟,並對中國的服飾文化發展產生過很大影響。

由於寒冷的生活環境和射獵生活的需要,過去滿族人無論男女,均多穿“馬蹄袖”袍褂。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後,“旗人”的裝束,便成為“旗袍”(滿語稱“衣介”)。

清初,旗袍的式樣一般是無領、大襟、束腰、左衽、四面開衩。穿著既合體,又有利於騎馬奔射。出獵時,還可將乾糧等裝進前襟。這種旗袍有兩個比較突出的特點,一個是無領。努爾哈赤為統一衣冠,曾釐定衣冠制,規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領,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帶領子,只有入朝時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領;二是在窄小的袖口處還接有一截上長下短的半月形袖頭,形似馬蹄,俗稱“馬蹄袖”。平時綰起來,冬季行獵或作戰時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類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響拉弓射箭,故又稱之為“箭袖”(滿語稱之為“哇哈”)。滿族入主中原以後,“放哇哈”成為清朝禮節中的一個規定動作,官員入朝謁見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將馬蹄袖彈下,然後再兩手伏地跪拜行禮。

旗袍的外面還習慣套一件圓領、身長及臍、袖長及肘的短褂。因這種短褂最初是騎射時穿的,既便於騎馬,又能抵禦風寒,故名“馬褂兒”。清初,馬褂兒是八旗士兵“軍裝”,後來在民間流行起來,具有了禮服和常服的性質,其式樣、面料也更加繁多。滿族人還喜歡在旗袍外穿坎肩。坎肩一般分為棉、夾和皮數種,為保暖之用。樣式有對襟、琵琶襟、捻襟等多種。

而作為有清一代“時裝”的滿族女式旗袍,則多有發展。當初在北京等地曾盛行“十八鑲”的做法,即鑲十八道衣邊才算好看,樣式也變成寬袍大袖;辛亥革命後,旗袍樣式由肥變瘦;在20世紀30代初受西方短裙影響,長度縮短,幾近膝蓋,袖口縮小;30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開高衩,並突出曲線美;40年代又縮短,出現短袖或無袖旗袍,外為流線型。繼後,衣片前後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用料廣泛,棉、毛、絲、麻和各種化纖衣料均可。旗袍除有長、短袖之分之外,還分皮、棉、單、夾數種,便於在不同季節穿用。經過不斷改進的旗袍,一般樣式大致為:直領,窄袖,右開大襟,釘釦絆,緊腰身,衣長至膝下,兩側開叉;講究做工和色彩搭配,大多在領口、袖口和衣邊上繡有各色圖案的花邊。如此既襯托出女性身材之美,又顯得文雅大方。具有東方色彩的旗袍現已成為中國婦女普遍喜愛的中式服裝。

旗袍和“旗頭”、“旗鞋”等搭配起來,就構成了滿族婦女典型的傳統服飾裝束。

“旗頭”指的是一種髮式,也稱發冠。類似扇形,以鐵絲或竹藤為帽架,用青素緞、青絨或青紗為面,蒙裹成長約30釐米、寬約10多釐米的扇形冠。佩戴時固定在髮髻上即可。上面還常繡有圖案、鑲珠寶或插飾各種花朵、綴掛長長的纓穗。“旗頭”多為滿族上層婦女所用,一般民家女子結婚時方以為飾。戴上這種寬長的發冠,限制了脖頸的扭動,使身體挺直,顯得分外端莊穩重,適應於隆重場合。

“旗鞋”款式獨特,是一種高木底繡花鞋,又稱“高底鞋”、“花盆底鞋”、“馬蹄底鞋”等。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釐米左右,有的可達14-16釐米,最高的可達25釐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後鑲在鞋底中間腳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狀通常有兩種,一種上敞下斂,呈倒梯形花盆狀。另一種是上細下寬、前平後圓,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馬蹄。“花盆底”和“馬蹄底”鞋由此而得名。除鞋幫上飾以蟬蝶等刺繡紋樣或裝飾片外,木跟不著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繡或串珠加以裝飾。有的鞋尖處還飾有絲線編成的穗子,長可及地。這種鞋的高跟木底極為堅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無損,還......餘下全文>>

滿族人忌諱別人說他是猴子嘛?

滿洲人又不是廣東人,一點也不像猴子啊?我到是經常聽人說廣東人是猴幾(猴子)。

不過我不喜歡說廣東人,我更喜歡稱他們為南粵人。理論上講南粵人與滿洲人應該都不屬於支那人,但是孫文祖籍南粵卻說自己是支那人。

相關問題答案
滿族的禁忌?
回族的禁忌?
苗族的禁忌?
獨龍族的禁忌?
維吾爾族的禁忌?
哈尼族的禁忌?
土家族的禁忌?
家居風水中的禁忌?
古代起名的禁忌?
滿族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