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姓起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8月31日

姓氏連的起源

一、姓氏起源

連氏的起源有三:

1 出自遠古顓頊高辛氏。顓頊的曾孫陸終的第三個兒子名叫惠連

,他的後代於是就以他們祖先的字作為姓,於是形成連姓。

2 從官職而得來。出自春秋時期的羋姓。楚國公族有連敖、連尹

的官職,後來這兩個官職就作為姓氏傳了下來。

3 出自姜姓。是春秋時期齊國公族的後裔。齊國大夫連稱的後代

以祖上的名字為姓,稱為連姓。

二、郡望堂號

郡望:

上黨郡:秦代置郡,所在地為今天的山西沁水以東的地區。《郡

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中有記載,連氏望出上黨郡。

堂號:

清凍堂:宋朝的時候,連庶、連癢兄弟兩人齊名。連庶很聰明,

贊助廣告

也很清廉,人們稱他為“連底清”。而連癢對事物看得很清晰、透徹

,象冰一樣透明,處理事物很嚴肅,象冰一樣叫人感到涼颼颼的,人

們稱他為“連底凍”。清凍堂也有稱為雙賢堂。

好文章就要收藏:

上一篇:茹姓起源

連姓的姓氏起源

連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330位。根據臺灣在2007年的統計,連姓排名為第73位,是少數沒有出現在中國百家姓中的臺灣首一百個姓氏。2008年來自公安部身份證資料庫的資料表明:連姓在全國有54萬,排名所有姓氏的第190位,約佔全國總人口的0.04%。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壩頭地區是全國最大的連氏聚居地,有22個鄉村是連氏所居。山東省臨沂市白彥地區為山東省連氏家族最大的聚居地。

贊助廣告

連(lián 連)姓源出有:1 出自遠古顓頊高辛氏。顓頊的曾孫陸終的第三個兒子名叫惠連,他的後代於是就以他們祖先的字作為姓,於是形成連姓。 2 從官職而得來。出自春秋時期的羋姓。楚國公族有連敖、連尹的官職,後來這兩個官職就作為姓氏傳了下來。 3 出自姜姓。是春秋時期齊國公族的後裔。齊國大夫連稱的後代以祖上的名字為姓,稱為連姓。

姓氏(連)的人起源於何處。

你好!

春秋時期齊國公族的後裔。齊國大夫連稱的後代以祖上的名字為姓,稱為連姓。

連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93位。根據臺灣在2007年的統計,連姓排名為第73位,是少數沒有出現在中國百家姓中的臺灣首一百個姓氏。2008年來自公安部身份證資料庫的資料表明:連姓在全國有54萬,排名所有姓氏人口的第190位,約佔全國總人口的0.04%。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壩頭地區是全國最大的連氏聚居地,有22個鄉村是連氏所居。山東省連氏約有六萬多人,連氏家族重要的聚居地。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有記載說,左傳齊大夫是連稱之後。根據這種說法,我國連姓家族發祥於如今山東省境內,算起來已有有2700多年的歷史。然而《魏書·官氏志》則認為,連氏,太連氏,皆改連氏。由此可見,我國的連氏家族非常的複雜,要想找到真正出處,困難很大。望族居上黨郡(今山西長治縣)。連氏後人尊惠連為連姓的得姓始祖。

——來源於【連姓百度百科】

僅供參考,如若滿意,請採納,謝謝!

連姓氏的來歷!

一 姓氏起源

1 出自遠古顓頊高辛氏。顓頊的曾孫陸終的第三個兒子名叫惠連,他的後代於是就以他們祖先的字作為姓,於是形成連姓。

2 從官職而得來。出自春秋時期的羋姓。楚國公族有連敖、連尹的官職,後來這兩個官職就作為姓氏傳了下來。

3 出自姜姓。是春秋時期齊國公族的後裔。齊國大夫連稱的後代以祖上的名字為姓,稱為連姓。

二 遷徙分佈 連姓望族居住於上黨(即今天的山西長治)。

三 郡望堂號

【郡望】 上黨郡:秦代置郡,所在地為今天的山西沁水以東的地區。《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中有記載,連氏望出上黨郡。

【堂號】 清凍堂:宋朝的時候,連庶、連癢兄弟兩人齊名。連庶很聰明,也很清廉,人們稱他為“連底清”。而連癢對事物看得很清晰、透徹,象冰一樣透明,處理事物很嚴肅,象冰一樣叫人感到涼颼颼的,人們稱他為“連底凍”。清凍堂也有稱為雙賢堂。

四 歷史名人

1 連舜賓:字輔之。宋朝應山人。他年少的時候應鄉試舉沒有考中,於是便回家供養父母,再也不去考試了。他的家庭很富有,而且他的財產很多都用來救濟當地的老百姓。別的時間他就用來專心教育他的兒子連庶和連癢。他常常對別人說:我不要財產,教育好我的兒子就是最好的財產。後來他的兩個兒子都中了進士,都當了縣令。兩個兒子都很有名氣,為官清廉,人民對他們倆都有很高的評價。

2,連盛:字文昌,進士,河北永年人,曾任山東道監察御史。

3,連礦:字佰金,號白石,河北永年人嘉靖年間進士選翰林院,曾任戶部主事、山西道監察御史、敕命進階文林郎、浙江按察副史、河南參政、湖廣按察按察史、浙江佈政史、行政督察院右副督御史敕總督漕運兼總河加戶部右侍郎,因治水有功,造福百姓,在一方名聲顯赫。

4, 連闊如:原名華連壽,號發表評書小說《西漢演義》等。抗日戰爭爆發仲三。筆名雲遊客。北京人。1927年的時候拜李傑恩學評書,曾參加過北平市的曲藝工會。民國22年開始在天津的《時言報》、《民聲報》、《立言報》上以後在北平、天津等地說書,並開展廣告業務。曾應尚小云的邀請,為榮春社排演全部《東漢》說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北京戲劇界藝人講習班主任委員。創立前門箭樓大眾遊藝社,自任社長。1951年任赴朝鮮慰問團戲曲服務隊大隊長。歸國後多次到北京大學、中國戲曲學院、中國科學院講學。歷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少數民族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委員、中國戲曲研究會副主席、北京市文聯常任理事、北京市人大代表。1971年逝世。

5,連橫,是江都(福建)連氏的第十世孫,於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渡海過臺灣,在臺南寧南坊兵馬營一帶安居樂業,後代枝繁葉茂,名人輩出,其中最有成就的堪稱連橫家族。生於1878年的連橫,著有《臺灣通史》、《臺灣語典》、《臺灣詩乘》、《大陸詩草》等著作。其中,《臺灣通史》一書以大量的史實,記載了大陸、臺灣人民一道披荊斬棘開發臺灣的歷史,說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連橫的夫人在後序中說:“臺自開闢以來,三百餘載,無人能為此書。”章太炎讀《臺灣通史》後稱讚連橫“此英雄有懷抱之士也。”《臺灣詞典》則從語言方面論證了臺灣與大陸的血脈關係,提出臺灣“語言多沿漳泉。”在連橫的一生中,始終對故土懷著深厚的感情,他曾先後五次返回祖國大陸求學、工作、旅遊。1933年,連橫移居上海,後來病逝於滬。

6,連戰,連橫之孫。於1936年出生於祖國大陸,1945年隨父返臺,後步入政界。現為中國國民黨主席。...餘下全文>>

連氏的由來和發展歷史

連(Lián 連)姓源出有三:

1、出自高辛氏,遠古顓頊之後,以祖字為氏。顓頊的曾孫陸終的第三個兒子名叫惠連,他的後代於是就以他們祖先的字作為姓,於是形成連姓。

2、出自羋姓,以官名為氏。春秋時期,楚國公族有連敖、連尹的官職,後來這兩個官職就作為姓氏傳了下來。

3、出自姜姓,以祖名為氏。春秋時期齊國公族的後裔,齊國大夫連稱的後代以祖上的名字為姓,稱為連姓。

三 郡望堂號

【郡望】 上黨郡:秦代置郡,所在地為今天的山西沁水以東的地區。《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中有記載,連氏望出上黨郡。

【堂號】 清凍堂:宋朝的時候,連庶、連癢兄弟兩人齊名。連庶很聰明,也很清廉,人們稱他為“連底清”。而連癢對事物看得很清晰、透徹,象冰一樣透明,處理事物很嚴肅,象冰一樣叫人感到涼颼颼的,人們稱他為“連底凍”。清凍堂也有稱為雙賢堂。

此外,連姓的主要堂號還有:“瞻依堂”、“上黨堂”、“武功堂”等。

姓連姓的族譜

連姓起源,名人及家譜釋出時間: 2008-07-17 18:46:52 來源: 商都網文化頻道【 我來說兩句 瀏覽評論 】瀏覽次數: 字號: 大 中 小 [連氏屬地]

上黨郡,今山西長治縣。

[連氏來歷]

連姓是以祖上的名字命名的姓氏。據《左傳》記載,是齊大夫連稱的後代。相傳齊襄公因為違背了對連稱與管至父的諾言,兩位大夫就謀反作亂,助齊襄公的堂兄公孫無知襲殺了襄公。他們的作法不得人心,過了不久,公孫無知與連稱都被大夫雍廩殺死。連稱的子孫為了避免誅連,逃往國外,並以連為姓,稱連氏。

另據《姓氏考略》記載,連姓出自陸終三子惠連之後。惠連的裔孫以其字為姓,稱連氏。

[連氏名望]

宋仁宗慶曆年間,有雙賢連庶、連庠兄弟。相傳連庶聰敏、清廉,清澈如水,人們叫他“連底清”。連庠看事透徹,像冰一樣透明,處理政事嚴肅,像冰一樣,人們叫他“連底凍”。

連姓名人,除上述兄弟外,宋代還有廣東轉運史連南夫,歷知連三益;明有江西布政使連均、副都御史連標、按察副史連鏞、連繼芬等等。

重慶綦江縣連姓的來源

璧山的連家坡有一支來自福建龍巖,來鳳鎮有一支,來自廣東

有知道段氏家譜起、有、連、久之後是什麼字

1、山西省霍州市下樂坪段氏輩字: 國、振、際、培、可、士、英、志、書、遠。 2、雲南省墨江縣段氏輩字: 明、其、思、為、以、宗、守、芳、尚、之。 3、湖南省洞口縣段氏新舊輩字: 子應祖永崇,德澤遠立本,起鴻壬申昌, 隆盛慶熙延。

熊姓的起源

熊姓出自黃帝,而黃帝又是伏羲的後裔。依據眾多史料我們可知,伏羲號“黃熊”、黃帝號“有熊”,黃帝后裔楚國的歷代君王也均以“熊”為姓,這個家族是以“熊”為崇拜物的氏族。我們知道,從“熊圖騰”氏族分支出來的姓氏佔現在我國百家姓的一大半,熊姓亦是從“熊圖騰”氏族分支出來的姓氏。然而,令人非常遺憾的是,經過了兩千多年,我們的社會在經濟與科技等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的同時,我們的傳統文化卻幾乎丟失殆盡。以致於現如今就連我們熊姓族人對自己姓氏的來歷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疑問。因此,讓我們依據歷史古籍以及現代的一些考古發現來再現一下熊姓是如何產生的,以此來彌補我們自己造成的遺憾吧!

在出土的秦國石碑“詛楚文”中,曾多次提到“楚王熋相”,不但從考古學的角度印證了史書所記載的楚國曆代君王均為熊姓的說法,並且也告訴我們,在春秋戰國時期,熊字的篆體寫法是上“能”下“火”。而又是在何時,“熋”字變成“熊”字了呢?漢朝的許慎所編著的中國最早的字典《說文解字》,向我們清晰地講述了其中的原因。

許慎於公元100年左右著成《說文解字》,將如詩如畫的篆體字用一些筆畫規範和代替,大大減小了中國字的書寫難度、使之更容易學習,同時也提高了書寫速度,為當時的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許慎在將篆字向漢字簡化的過程中,形成了偏旁兩點為“冰”、三點為“水”,四點為“火”的規則,如“熊”、“熙”、“然”、“熱”等字在篆體中均是“火”字底。而“災”、“靈”等漢字和“熊”、“熙”、“然”、“熱”等漢字因不在同一個“六書”規則範圍內,因此保留了火字底,也因改成四點火字底的話反而不利於漢字的對稱與美觀。然而有意思的是,“傑”字並不是火字底,它的繁體字是“傑”,是在近代繁體改簡體的時候被“莫名的”改成了“傑”。

在公元1985年出版的《中華小字典》(依據1936年的《辭海》修訂)中,還非常清晰地告訴我們“火”和“灬”底是同一個部首(《中華小字典》總目·第一頁),而且“熊”、“熙”、“薰”以及“熄”、“煲”、“煩”等漢字均在同一頁(《中華小字典》第441頁),只有用“火”部才可以查得到。而“灬”底卻是為了查字的方便,在近代字典的更新中新增添的,並且稱之為“四點水”。也正是這樣的更新,讓我們現在就連大多數的教師都真的認為“灬”是四點水,而不是火字底,並在某一論壇上抬槓,至死都不相信“灬”是火字底,並搬出了現代的字典來說明“灬”是四點水,真是讓人哭笑不得。這種現象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原來,我們的文化也是可以這樣丟失的!

在“金文”(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文字)中“能”即字被寫成一隻“熊”的形狀,讓我們瞭解到,在周朝時期,“能”即為“熊”,“熊”字最古老的形態是“能”。但古人為什麼要在表示“熊”字的“能”下面畫蛇添足地加上一個“火”字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秦國和楚國國君的姓氏便可揭開這個謎底。

我們知道,秦國國君姓“嬴”,但“嬴”字在“金文”中並非現在這個樣子,而是一個“能”字加上一個表示“女”的偏旁,或者說是“能”字與“女”字的組合變體。在司馬遷《史記·秦本紀》中的“秦之先,帝顓頊(其先祖為黃帝“有熊氏”,同屬“熊圖騰”的國度)之苗裔孫曰女脩...... ”的記載,為我們清晰地再現了秦王為何在“能”字下面加“女”的緣故。而楚王先祖為鬻熊,鬻熊先祖為“火神”祝融(在楚墓發掘出的楚簡上,楚人所祭祀的先祖即有鬻熊與“火神”祝融),祝融的先祖也一樣是帝顓頊。那麼,熊姓楚王為何在“能”字下面加“火”,便也不言而喻了。

《史記·楚世家》雲:“季連姓羋,是楚國王族的祖先……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餘下全文>>

春秋姓氏有哪些

春秋姓氏雜談(一)一、姓和氏的區別我們現在說“姓氏”,在一般情況下其意義只是指“姓”,很多人可能不清楚“氏”是什麼意思。而在先秦時代,“姓”和“氏”有著不同的意義。姓表示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姓的作用是“別婚姻”,同姓不能通婚。氏的作用是“明貴賤”,相當於後代稱地望的意思。比如魏晉時最重門第,但同是崔氏,清河崔氏就要比博陵崔氏門第高。現在漢字中的姓恐怕有兩三千個,常用的約有四百個。這些姓大部分屬於先秦時的氏。先秦古姓只有約三十個,如姬、姜、羸、妊、風、子等等。多數古姓現在已經很少見了,還在用的也不算現在的大姓。現在中國人的十大姓起源如下:1、李姓 主要出自嬴姓2、王姓 來源較複雜 出自姬姓、子姓、嬴姓都有3、張姓 主要出自姬姓4、劉姓 主要出自祁姓5、陳姓 主要出自媯姓6、楊姓 主要出自姬姓7、趙姓 主要出自嬴姓8、黃姓 主要出自嬴姓9、周姓 主要出自姬姓10、吳姓 主要出自姬姓為什麼要說是“主要”出自某姓,因為今姓的起源大多不是單一,後來又有皇帝賜姓,少數民族改姓等等情況出現。如果按先秦時的習慣才叫,現在的十大姓應該稱為十大氏。而姬姓毫無疑問是中國人的第一大姓。現在某些地方,對同姓結婚還會有些顧忌。而現在所說的同姓,實質上是同氏。由以上十大氏的起源可知,同氏,有可能族屬關係非常遙遠。如子姓王氏和姬姓王氏,三千多年前已經不是一家了。異氏,並不表示沒有族屬關係。在某種程度上,姓和氏的區別在今天仍然是存在的。古今所修的族譜,都只叫某氏族譜,不會叫某姓族譜。二、秦始皇何以應叫“趙政”現在歷史書上都說秦始皇姓嬴名政,這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實際上按當時的習慣,不應該這樣叫。因為先秦時對貴族男子稱氏不稱姓,《春秋經》中對男子沒有一例稱姓的。秦國公族是“嬴”姓是沒錯,但他們還有氏。《史記秦本紀》說:“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秦始皇本紀》中也說:“(秦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楚世家》更是直接說:“秦莊襄王卒,秦王趙政立。”《準南子》中也直稱始皇為趙政。王立群先生在《百家講壇》中同樣稱兒時始皇為趙政,但看他的意思,似乎是認為始皇母親名趙姬,又生在趙國,所以稱為趙政。我們首先分析一下趙姬的出身。按照現在的理解,“姬”有美女的意思,趙姬就是趙姓的美女。而在春秋時期,姬的含義只有一個,那就是姬姓。當時由於同姓不能通婚,為了易於辯別起見,對女子習慣冠以姓稱呼。常用的一種稱呼是家族的氏名加姓,如魯國君的女兒稱為“魯姬”,齊國君的女兒則稱為“齊姜”。還有一種常用的稱呼是夫家氏名加姓,如魯姬嫁給齊國君可稱為齊姬。趙姬不大可能是趙氏族人,因為趙國公族和秦公族同姓,如果趙姬是趙氏族人,她應該稱為“趙嬴”。為什麼當時的趙氏一定是出自嬴姓?因為當時平民無氏,有的觀點更認為平民連姓也沒有,只有名。有氏,是出身貴族的象徵,不是隨便安一個上去就可以的。而且國君公族的氏名,怕也無人敢冒。所以趙姬如出自趙氏,一定是嬴姓,而且一定是趙國公族的宗族。這樣一來始皇父母可就是同姓通婚了,為當時禮法所不許。所以趙姬更有可能是姬姓,趙是從夫家氏名。趙氏原是晉國的上卿,和韓、魏三家分晉後才成為諸候。晉本為姬姓國,趙國有大量姬姓族人很正常。所以秦始皇被稱為趙政,並不是從母氏,而更有可能是其母從夫氏。太史公為什麼數次強調秦公族為“趙氏”,因為這種情況並不常見。按周朝的規矩,諸候以國名為氏。比如《左傳》記載晉國討伐齊靈公,軍隊渡河時祀河神,其禱詞就說“齊環怙恃其險,負其眾庶,棄好背盟,陵虐神主”,環是齊靈公的名。春秋時講究禮儀,那怕......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連姓起源?
馬姓起源?
張姓起源?
任姓起源和歷史?
竇姓起源?
程姓起源?
冀姓起源?
秦姓起源?
臧姓起源?
榮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