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禮儀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中華民族的傳統禮儀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禮儀文明作 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其內容十分豐富。禮儀所涉 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幾乎滲透於古代社會的各個方面。

一、尊老敬賢

我國自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人際的政治倫理關係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緣關係為紐帶,故此在家庭裡面尊 從祖上,在社會上尊敬長輩。由於中國古代社會推崇禮治和仁政,敬賢已成為一種歷史的要求。

二、儀尚適宜

中華民族素來注重通過適合的形式,表達人們內心豐富的情感。遇到重大節日和發生重要事件,多有約定 俗成的儀矩。如獲得豐收,要歡歌慶賀;遭到災禍,要祈求神靈保佑。久而久之,就形成許多節慶及禮儀形式 ,如春節、元宵、中秋、重陽等等,幾乎每個節日,都有特定的禮俗。

贊助廣告

三、禮貌待人

任何一個文明社會,任何一個文明民族,人們總是十分注重文明禮貌。因為禮貌是人類社會據以促進人際 交往友好和諧的道德規範之一,是構建起與他人和睦相處的橋樑。它標誌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式,反映一個民 族的精神面貌。中華民族歷來就非常重視遵循禮規,禮貌待人。其中許多耐人尋味的經驗之淡,無論過去和現 在,都給人以啟迪。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與人為善

與人相處,為善當先。而這個“善”,應是出自內心的誠意,是誠於中而形於外,而不是巧言令色和徒具 形式的繁文縟節。《禮記》說:“夫禮者,自卑而尊人”(注:《禮記??曲禮上》)。如果表面上恭敬熱情, 而內心虛偽,或是僅僅內心尊敬,而毫無表情,都是不夠的。應該表裡一致,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人與人之間的 隔閡、摩擦,進而互敬互愛,友好相處。

贊助廣告

尊重他人,就要平等待人,不分貴賤等級,一視同仁。如果只對上層人士獻其禮敬,以財勢取人,以利益 交人,其實是小人所為。《論語??子罕》載:孔子看見穿喪服、戴禮帽穿禮服的人和盲人。相見時,即使這些 人年輕,孔子必定站起來。行過別人面前時,一定快步走過,以示敬意。

(二)禮尚往來

禮尚往來,是禮貌待人的一條重要準則。就是說,接受別人的好意,必須報以同樣的禮敬。這樣,人際交 往才能平等友好地在一種良性迴圈中持續下去。因此,《禮記》說:“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 往,亦非禮也”(注:《禮記??曲禮上》)。

對於受恩者來說,應該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在古人眼中,沒有比忘恩負義更傷仁德。孔子說:“以德報 德,則民有所勸”;“以怨報德,則刑戮之民也(注:《禮記??表記》)。可見,“以德報德”,有恩必報, 是待人接物的基本道德修養。當然,往來之禮,也該適度。送禮的本意,在於表達敬意答射之意,所謂禮輕意 重,並非越多越好。正如《莊子??山木》篇說所說:“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 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

四、容儀有整

一個人的儀表、儀態,是其修養、文明程度的表現。古人認為,舉止莊重,進退有禮,執事謹敬,文質彬 彬,不僅能夠保持個人的尊嚴,還有助於進德修業。古代思想家曾經拿禽獸的皮毛與人的儀表儀態相比較,禽 獸沒有了皮毛,就不能為禽獸;人失去儀禮,也就是不成為人了。

古人對儀表的要求,不免過於繁瑣。其中最重要的,有如下三個方面。

(一)衣著容貌:《弟子規》要求:“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這些規範,對現代人來說, 仍是必要的。帽正紐結,鞋襪緊切,是儀表類觀的基本要求。如果一個人衣冠不整,鞋襪不正,往往會使人產 生反感甚至噁心,有誰會親近這樣的人呢。當然,衣著打扮,必須適合自己的職業、年齡、生理特徵、相處的 環境......餘下全文>>

中國傳統禮儀的分類及其基本內容 200分

一、中國傳統禮儀的分類

1、行走之禮:

在行走過程中同樣注意人際關係的處理,因此有行走的禮節。古代常行“趨禮”,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對尊者表示禮敬,這就是“趨禮”。

傳統行走禮儀中,還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

2、見面之禮:

人們日常見面既要態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一定的規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傳統上行拱手禮。

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加於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進門與落座時,主客相互客氣行禮謙讓,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為“揖讓”。作揖同樣是兩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時低頭,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禮在日常生活中為常見禮儀,除了上述社交場合外,向人致謝、祝賀、道歉及託人辦事等也常行作揖禮。身份高的人對身份低人的回禮也常行作揖禮。傳統社會對至尊者還有跪拜禮,即雙膝著地,頭手有節奏觸地叩拜,即所謂叩首。現今跪拜禮只在偏遠鄉村的拜年活動能夠見到,一般不再施行。在當今社會人們相見,一般習用西方社會傳入的握手禮。

3、入坐之禮:

傳統社會禮儀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種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規,如果盲目坐錯席位,不僅主人不爽,自己事後也會為失禮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種席次,最好的辦法是聽從主人安排。室內座次以東向為尊,即貴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東席上作陪。年長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輩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規矩是,飲食時人體儘量靠近食案,非飲食時,身體儘量靠後,所謂“虛坐盡後”。有貴客光臨,應該立刻起身致意。

4、飲食之禮:

飲食禮儀在中國文化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們以“以饗燕之禮親四方賓客”,後代聚餐會飲也常常是一幕幕禮儀活劇。迎賓的宴飲稱為“接風”、“洗塵”,送客的宴席稱為“餞行”。宴飲之禮無論迎送都離不開酒品,“無酒不成禮儀”。宴席上飲酒有許多禮節,客人需待主人舉杯勸飲之後,方可飲用。

所謂:“與人同飲,莫先起觴”。客人如果要表達對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謝意,也可在宴飲的中間舉杯向主人敬酒。在進食過程中,同樣先有主人執筷勸食,客人方可動筷。所謂:“與人共食,慎莫先嚐”。古代還有一列進食規則,如“當食不嘆”、“共食不飽、共飯不澤手”、“毋投骨於狗”等,主客相互敬重,營造和諧進食、文明進食的良好氛圍。

5、拜賀慶弔之禮:

中國自古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們相互關懷、相互體恤,在拜賀慶弔中有許多儀禮俗規。拜賀禮一般行於節慶期間,是晚輩或低階地位的人向尊長的禮敬,同輩之間也有相互的拜賀。如古代元旦官員朝賀,民間新年拜年之禮。行拜賀禮時,不僅態度恭敬,口誦賀詞,俯首叩拜,同時也得有賀禮奉上。慶弔之禮,主要行於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經歷誕生、成年、婚嫁、壽慶、死亡等若干階段,圍繞著這些人生節點,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禮儀。子孫繁衍是家族大事,誕生禮自然隆重熱鬧。

嬰兒滿月時,親戚朋友紛紛上門恭賀,並饋贈營養食品與幼兒鞋帽衣物。小孩長大成人時要行成年禮,成年禮在中國傳統社會稱為冠笄之禮。男子20歲行加冠禮,重新取一個名號,表示該男子具有了結婚、承擔社事務的資格。女子15歲行綰髮加笄禮,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齡。現代成年禮的年齡在18週歲,學校舉行集體的成年宣誓儀式,強調青年人的成年意識。婚嫁是人生的大事,傳統社會......餘下全文>>

中國傳統禮儀有哪些?

中國號稱“禮儀之邦”,禮節之多之全可謂是冠絕天下,舉凡宇宙之大、蒼蠅之微,只要人類生活中所能碰見之事,具體到衣食住行、生死嫁娶等,無不有一套周全完備的禮節。禮的要求很多,在生活中,父子間要“上慈下孝”,兄弟間要“兄友弟恭”,夫妻間要“相敬如賓”,朋友間要“謙恭禮讓”,鄰居間要“守望相助”,等等。

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禮不可廢,禮是一種美德,少了禮節,便是道德敗壞。前幾天,鄰居的一位阿姨來串門,閒談中,她說起自己女兒忤逆不孝。我當時嚇了一跳,她的女兒我是見過的,那時她還沒有出嫁,是一個漂亮活潑的女孩,待人溫柔有禮。她是她母親最小的孩子且是唯一的女兒,與母親自然很親熱貼心。這樣的一個女孩,我倒是想象不出怎麼會對母親不孝。於是我問她女兒如何不孝,她說女兒除夕沒有上門給她拜年送紅包,只是大年初一打了一個電話,讓她心裡很不舒服。我恍然大悟,原來她老家的風俗是,嫁出的女兒理應趕在年內回門拜年。我問她,你女兒知道這些俗禮嗎,她想了想才說,她就算不懂也該問我呀。我啞然。

禮節者,顧名思義,謂有禮有節。有禮即講禮貌,待人要有恭敬的態度;有節是守規矩,行事要有節度,不可過之,亦不可不及。

既要講禮貌,就應該有個樣子,不管是真心實意還是虛情假意,反正這個“貌”是必須要有的。只要表面畢恭畢敬,哪管你滿肚子的惡毒心腸。王熙鳳對老祖宗小兄弟,姑娘妯娌等可是一個個禮數周到,友善親熱,儘管潑辣,禮卻不失。且不說她如何暗施毒計害尤二姐,能在表面上做出一副親熱友愛的樣子來,這份功力已不可小覷。

小時候看電視,看到皇帝杖責臣子,臣子卻還叩頭謝恩,那時候覺得很奇怪,如今懂了。皇恩浩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算皇上要把你下獄處死,你還是要謝主龍恩,何況只是打上幾板子。謝就謝吧,謝一謝恩也是應該的,畢竟只是杖擊不是上菜市口;上菜市口也要慶幸只是砍頭不是凌遲,也算是極大的恩典了。最重要的是不要廢了禮數規矩。在心裡,你儘可罵遍皇帝的祖宗十八代。

中國崇尚中庸之道,禮還有個節度,規矩一套一套的,做什麼事該用什麼樣的規矩,那是絕對出不得差錯的。祭祀該殺幾頭牛幾隻羊,送禮該送幾匹布幾匹絹,這些都是有學問的,萬萬馬虎不得。

中國的禮節傳統源遠流長,且與政治密不可分。從周公制禮樂起始,禮節就已不僅僅是人的一種美德,而成為一種不可逾越的行為規範,只有合乎“禮”的才是合理的,否則便是大逆不道。到了孔夫子,更是強調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這個“禮”,其實便是維護倫理道德、社會秩序的規範。有禮,臣子百姓便不敢犯上,天子可穩坐寶位,至於禮崩樂壞,往往起自統治者的荒淫無道,這是無可奈何,誰叫自己訂的規矩自己帶頭破壞,可也怨不得誰了。天子犯法,尚與庶民同罪,何況這種事關禮制的大問題呢。

禮節可以表示出尊卑關係,並被當作是社會秩序的基礎。據說光緒年間,外國人送給慈禧一輛汽車,慈禧只坐了一回,就再也不肯坐了,因為她覺得讓一個車伕坐在她前面是對她不敬,壞了禮數。這只是一個笑談,從中卻可照出部分中國人的心態。

中國人的禮節觀念根深蒂固,禮節甚至比身家性命都還重要。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中的祈老太爺,不是在對待侵入者時還講究禮數週全嗎?禮節,已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身可死,禮卻不可廢,這種精神,也足以標榜功德了。

西方人很難理解中國的禮節,雖然他們也有一套繁縟的禮儀,但卻只用在宮廷和外交場合。中國人則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把禮節運用得爐火純青。比如說兩個人同進一個門,一個伸手說:“請。”另一個忙退後伸手說:“豈敢,還是您先請。”如此雙方推讓幾番,最後二人攜手同......餘下全文>>

傳統禮儀是什麼?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之稱,“禮”在傳統社會無時不在,出行有禮,坐臥有禮,宴飲有禮,婚喪有禮,壽誕有禮,祭祀有禮,征戰有禮等等。這裡的“禮”包含了傳統禮制的精神原則與傳統禮儀行為兩大部分,禮義是禮制的精神核心,禮儀制度是禮義精神的外在表現,二者關係密切。這裡只就日常生活中的傳統禮儀擇要介紹。

一、行走之禮——在行走過程中同樣注意人際關係的處理,因此有行走的禮節。

古代常行“趨禮”,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對尊者表示禮敬,這就是“趨禮”。傳統行走禮儀中,還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

二、見面之禮——人們日常見面既要態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

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一定的規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傳統上行拱手禮。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加於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進門與落座時,主客相互客氣行禮謙讓,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為“揖讓”。作揖同樣是兩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時低頭,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禮在日常生活中為常見禮儀,除了上述社交場合外,向人致謝、祝賀、道歉及託人辦事等也常行作揖禮。身份高的人對身份低人的回禮也常行作揖禮。傳統社會對至尊者還有跪拜禮,即雙膝著地,頭手有節奏觸地叩拜,即所謂叩首。現今跪拜禮只在偏遠鄉村的拜年活動能夠見到,一般不再施行。在當今社會人們相見,一般習用西方社會傳入的握手禮。

三、入坐之禮——傳統社會禮儀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種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規,如果盲目坐錯席位,不僅主人不爽,自己事後也會為失禮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種席次,最好的辦法是聽從主人安排。室內座次以東向為尊,即貴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東席上作陪。年長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輩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規矩是,飲食時人體儘量靠近食案,非飲食時,身體儘量靠後,所謂“虛坐盡後”。有貴客光臨,應該立刻起身致意。

四、飲食之禮——飲食禮儀在中國文化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們以“以饗燕之禮親四方賓客”,後代聚餐會飲也常常是一幕幕禮儀活劇。

迎賓的宴飲稱為“接風”、“洗塵”,送客的宴席稱為“餞行”。宴飲之禮無論迎送都離不開酒品,“無酒不成禮儀”。宴席上飲酒有許多禮節,客人需待主人舉杯勸飲之後,方可飲用。所謂:“與人同飲,莫先起觴”。客人如果要表達對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謝意,也可在宴飲的中間舉杯向主人敬酒。在進食過程中,同樣先有主人執筷勸食,客人方可動筷。所謂:“與人共食,慎莫先嚐”。古代還有一列進食規則,如“當食不嘆”、“共食不飽、共飯不澤手”、“毋投骨於狗”等,主客相互敬重,營造和諧進食、文明進食的良好氛圍。

五、拜賀慶弔之禮——中國自古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們相互關懷、相互體恤,在拜賀慶弔中有許多儀禮俗規。

拜賀禮一般行於節慶期間,是晚輩或低階地位的人向尊長的禮敬,同輩之間也有相互的拜賀。如古代元旦官員朝賀,民間新年拜年之禮。行拜賀禮時,不僅態度恭敬,口誦賀詞,俯首叩拜,同時也得有賀禮奉上。慶弔之禮,主要行於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經歷誕生、成年、婚嫁、壽慶、死亡等若干階段,圍繞著這些人生節點,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禮儀。子孫繁衍是家族大事,誕生禮自然隆重熱鬧。嬰兒滿月時,親戚朋友紛紛上門恭賀,並饋贈營養食品與幼......餘下全文>>

傳統禮儀的分類都有哪些

漢民族傳統禮儀分為“吉、凶、軍、賓、嘉”五禮

吉禮:天神祭(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列星)、地祗祭(社、稷、五祀、五嶽、山林、川澤、四鎮、四瀆、城隍、六宗、四方百物等)、人鬼祭(先祖、帝王、先聖、先師、賢臣等)

凶禮:喪禮、荒禮、吊禮、禬禮、恤禮

軍禮:大師之禮、大均之禮、大田之禮、大役之禮、大封之禮

賓禮:朝、宗、覲、遇、相見禮、蕃王來朝禮等

嘉禮:飲食之禮、廠冠之禮、賓射之禮、燕饗之禮、脤膰之禮、賀慶之禮、巡守禮、即位改元禮等

中國傳統的家庭禮儀有哪些

行走之禮——在行走過程中同樣注意人際關係的處理,因此有行走的禮節。古代常行“趨禮”,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對尊者表示禮敬,這就是“趨禮”。傳統行走禮儀中,還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

見面之禮——人們日常見面既要態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一定的規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傳統上行拱手禮。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加於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如果到人家做客,在進門與落座時,主客相互客氣行禮謙讓,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為“揖讓”。作揖同樣是兩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時低頭,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禮在日常生活中為常見禮儀,除了上述社交場合外,向人致謝、祝賀、道歉及託人辦事等也常行作揖禮。身份高的人對身份低人的回禮也常行作揖禮。傳統社會對至尊者還有跪拜禮,即雙膝著地,頭手有節奏觸地叩拜,即所謂叩首。現今跪拜禮只在偏遠鄉村的拜年活動能夠見到,一般不再施行。在當今社會人們相見,一般習用西方社會傳入的握手禮。

入坐之禮——傳統社會禮儀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何種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規,如果盲目坐錯席位,不僅主人不爽,自己事後也會為失禮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種席次,最好的辦法是聽從主人安排。室內座次以東向為尊,即貴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東席上作陪。年長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輩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規矩是,飲食時人體儘量靠近食案,非飲食時,身體儘量靠後,所謂“虛坐盡後”。有貴客光臨,應該立刻起身致意。

飲食之禮——飲食禮儀在中國文化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們以“以饗燕之禮親四方賓客”,後代聚餐會飲也常常是一幕幕禮儀活劇。迎賓的宴飲稱為“接風”、“洗塵”,送客的宴席稱為“餞行”。宴飲之禮無論迎送都離不開酒品,“無酒不成禮儀”。宴席上飲酒有許多禮節,客人需待主人舉杯勸飲之後,方可飲用。所謂:“與人同飲,莫先起觴”。客人如果要表達對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謝意,也可在宴飲的中間舉杯向主人敬酒。在進食過程中,同樣先有主人執筷勸食,客人方可動筷。所謂:“與人共食,慎莫先嚐”。古代還有一列進食規則,如“當食不嘆”、“共食不飽、共飯不澤手”、“毋投骨於狗”等,主客相互敬重,營造和諧進食、文明進食的良好氛圍。

拜賀慶弔之禮——中國自古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們相互關懷、相互體恤,在拜賀慶弔中有許多儀禮俗規。拜賀禮一般行於節慶期間,是晚輩或低階地位的人向尊長的禮敬,同輩之間也有相互的拜賀。如古代元旦官員朝賀,民間新年拜年之禮。行拜賀禮時,不僅態度恭敬,口誦賀詞,俯首叩拜,同時也得有賀禮奉上。慶弔之禮,主要行於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經歷誕生、成年、婚嫁、壽慶、死亡等若干階段,圍繞著這些人生節點,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禮儀。子孫繁衍是家族大事,誕生禮自然隆重熱鬧。嬰兒滿月時,親戚朋友紛紛上門恭賀,並饋贈營養食品與幼兒鞋帽衣物。小孩長大成人時要行成年禮,成年禮在中國傳統社會稱為冠笄之禮。男子20歲行加冠禮,重新取一個名號,表示該男子具有了結婚、承擔社事務的資格。女子15歲行綰髮加笄禮,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齡。現代成年禮的年齡在18週歲,學校舉行集體的成年宣誓儀式,強調青年人的成年意識。婚嫁是人生的大事,傳統社會十分看重。傳統婚禮有六道程式,所謂“周公六禮”,即納采、......餘下全文>>

中國的傳統禮儀要求有哪些?

中華民族有懂禮、習禮、守禮、重禮的傳統,所以被稱之為“禮儀之邦”。禮儀在古代社會規範著人的道德和行為,也是文明的象徵,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之一。禮儀在歷史上被不斷的修正、完善、繼承和發揚。《周禮》、《儀禮》、《禮記》三部專門闡述禮的經典著作在中華文化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禮深含人類對宇宙天地的敬畏,對德性的追尋,對和諧的追求,對人本身的期望和寬容,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對審美情趣的重視和培養,以及對社會秩序的協調。《左傳·隱公十一年》所謂:“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也。” 那麼,什麼是禮呢?《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說:“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民之所以生也。”。禮是天地法則在人類社會的體現,所謂“禮以順天,天之道也。”(《左傳·文公十五年》)等。禮還成為文明與野蠻的界標,古人以禮分夷夏(即野蠻與文明),而不以血族分內外。禮是秩序,禮對社會秩序、上下尊卑關係有嚴格的規範。禮是典章制度,《周官》中的官制設計在古代一直是政府機構的主要藍本。 禮還是日常生活的準則,其根據仁義文行忠信的要求制定的儀軌包羅永珍。禮能讓人區別於動物,例如食禮中的種種規矩。禮也是人與人交往的方式,例如其對稱謂、迎送、儀容、宴飲、書信交往等都有相應的規範。以大類劃分,它包括吉、凶、軍、兵、嘉五禮,以小類劃分,則有數十種,以至於《禮記·中庸》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之說。 為何要學禮重禮呢?《禮記·曲禮》有云:“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①。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 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

誰知道中國傳統禮儀有哪些?

1.儀容儀表的清潔

清潔的儀表,得體的修飾,往往影響著工作的效果,不能忽視。心理學上講的“首因效應”,即人的知覺的第一印象往往形成頑固的心理定勢,通常在30秒內形成的第一印象,對後期一切資訊將產生指導效應。

個人禮儀-儀容儀表的清潔:

清潔是儀容美的關鍵,是個人禮儀的基本要求,也是當今社會與人交往、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面容清潔

要求每日早晚洗臉,清除附在面部的汙垢、汗漬等不潔之物。正確的洗臉方法有助於保持面板的彈性,保持血液迴圈良好和新陳代謝的正常執行,因此要注意洗臉的方法。首先用溫水先潤溼臉部,然後用適當的清潔劑(洗面奶、香皂、洗面膏等),用手由下向上揉搓、打圈。手經過鼻翼兩側至眼眶周圍正反打圈,從上額至顴骨至下頜部位反覆打圈,由頸部至左、右耳根反覆多次。這是藉助於光滑的洗面材料而起到對面板的按摩作用;再用溫水衝淨面部的洗面用料;最後用涼

水沖洗,令毛孔收縮。為了養護面容,平日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以保持足夠的水分,防止面板粗糙乾燥。要保證足夠的睡眠,使面部看上去紅潤。夏季要及時擦去臉上的汗,不要讓其淌在臉上。冬天在外出前要擦好潤膚產品,以便保護肌膚。

口腔清潔

保持牙齒清潔,要堅持早晚刷牙。常規的牙齒保潔應做到“三個三”,即三頓飯後都要刷牙;每次刷牙的時間不少於三分鐘;每次刷牙的時間應在飯後三分鐘內。

口腔異味影響交際,必要時可以用口香糖來減少口腔異味。但應指出,在正式場合嚼口香糖是不禮貌的,與人交談時,也應避免。每日早晨起床,空腹飲一杯淡鹽水,平時多以淡茶鼻子清潔

在接待客人前,最好檢查一下自己的鼻毛是否過長,以免有礙觀瞻。如鼻毛過長應用小剪刀剪短,但不要去拔。保持鼻腔的清潔,不要用手去摳鼻孔,尤其是在客人面前,這樣既不文雅,又不衛生。

頭髮清潔

應該養成周期性洗髮的習慣,一般每週洗2~3次即可。易出油的頭髮應該2天洗1次;乾性的頭髮洗頭間隔時間可稍長一些。洗前先將頭髮梳理通順,溼潤後用洗髮用品輕揉,最後沖洗乾淨。

初秋,往往會出現頭皮屑增多、脫髮、斷髮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因一個夏季強烈陽光的輻射,風吹、汗漬等使頭髮正常生長受到影響。所以在入秋前對頭髮要精心保養。可補充一些營養護髮素等。如發現發尖分岔,就必須及時修剪。在洗髮時,洗髮劑和肥皂不宜在頭髮上停留太長時間,因其性質屬鹼性,對頭髮會有損害。梳頭時,一定要留意,上衣和肩背上不應落有頭皮屑和脫落的頭髮。

手的清潔

在交際活動中,手佔有重要的位置。接待客人時,我們通常以握手的禮節來表示對客人的歡迎,然後再伸出手遞送名片等,客人總是先接觸到我們的手,形成第一印象。通過觀察手,可以判斷出一個人的修養與衛生習慣,甚至對生活的態度。因此,應經常清洗自己的手,修剪指甲。手的清潔與一個人的整體形象密切相連,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但在任何公眾的場合修剪指甲,都是不文明、不雅觀的舉止。

身體清潔

講究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要求身體勿帶異味。常常洗澡是必要的,尤其是參加一些正式活動之前一定要洗澡。如果有“狐臭”,應及時治療,避免在公務交往中引起交往物件的反感。有些人喜歡使用香水,走到哪裡香到哪裡,這也是不禮貌的,所以在工作中最好不用香水。

2.笑容禮儀:

笑是人的一種生理現象,也是人們思想感情的外露。它具有溝通感情、傳遞資訊的作用。笑容能夠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陌生感,使人產生心理上的安全感、親切感和愉悅感。初次見面,笑容是問候語;逢年過節,笑容是祝賀歌;交往有誤解,笑......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中華傳統禮儀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禮儀有哪些?
中華傳統禮儀文化?
中國傳統禮儀知識?
中國傳統禮儀文化?
高山族傳統節日有哪些?
水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漢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農曆傳統節日有哪些?
錫伯族傳統節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