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帥的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7日

姓張的名人有哪些

張姓歷史名人不勝列舉,僅中國古代十四聖,張姓就獨佔四聖,成百姓之首。張氏人才之多,略舉如下:

最早記載的周宣王時期,中興周朝的張仲。戰國時期的“戰國說客雙雄”之一的縱橫家張儀。漢時,“漢初三傑”之一的謀聖張良,為輔佐劉邦得天下,出過許多奇謀良策。兩次出使西域的張騫,加強了中原與少數民族的聯絡,發展了漢與中亞各地人民的友好關係,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科聖張衡,創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轉動的渾象儀(渾天儀)和測定地震的地動儀。醫聖張仲景,寫下《傷寒論》、《金匱要略》。書法家張芝,“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脈通於隔行,被稱“今草”。以及人稱“張天師”的道教創始人張道陵。

贊助廣告

漢之後,有黃巾起義首領“大賢良師”張角;三國大將張飛、張遼、張郃;晉時文學家張載、學者張湛;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前涼王朝-張軌家族;高昌國國王張孟明;唐代詩人張九齡、張繼、張說、張籍;世界上第一個測出子午線的天文學家張遂,“安史之亂”時期著名的英雄張巡,書法家草聖張旭;宋時詩人張耒、清明上河圖繪製者張擇端、被稱為“宋亡三傑”之一的張世傑;元代有著名將領張柔,武功高強的道教首領觸三豐;明代有被譽為“宰相之傑”的著名政治家張居正,中醫理論家張景嶽,“西湖三傑”之一的張煌言。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大西國皇帝張獻忠;清朝有受雍正、乾隆帝倚重的軍機大臣張廷玉、洋務派首領張之洞、清末苗民抗清領袖張秀眉、義和團首領張德成;清後有寸土不讓的大軍閥“東北王”張作霖、策劃西安事變的偉大愛國者張學良、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愛國將軍張自忠(盟軍犧牲最高將領)、新中國國旗提倡者“和平將軍”張治中、新中國國名的提出者張奚若、新中國成立時副主席張瀾、近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張愛玲……

贊助廣告

當代張姓名人

張翰 張傑 張藝謀 張學友 張燊悅 張艾嘉 張柏芝 張會廣 張楚 張德豪 張德蘭 張帝 張萌 張豐毅 張鳳鳳 張鎬哲 張國榮 張其鑫 張恆 張洪量 張惠春 張惠妹 張家輝 張敬軒 張俊 張可頤 張可芝 張克帆 張麗瑾 張立基 張邁 張萌萌 張明敏 張薔 張清芳 張瓊瑤 張桑悅 張善為 張韶涵 張騰 張偉文 張衛健 張文森 張信哲 張行 張杏月 張秀卿 張瑤 張也 張茵 張雨生 張宇 張玉華 張元蒂 張真 張震嶽 張振富 張振宇 張誌家 張智成 張智霖 張曼玉 張赫 張靚穎 張含韻 張國立 張默 張超 張一山 張遠 張嘉倪 張嘉兒 張梓琳 張峻寧 張楠 張敏 張庭 張靜初 張榮生 張陽 張茜 張殿增

由於張姓名人之多,在此無法一一列舉!

姓張的在古代出過哪些名人

張儀(?-前310),戰國時期魏國人,縱橫家,秦惠文王時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縱的策略遊說各國服從秦國,瓦解了蘇秦倡導的連橫抗秦策略。後入魏為相。

張蒼(?-前152),西漢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幫助劉邦建立西漢政權有功,封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嬰擔任丞相十五年。

張禹(?-前5),西漢河內軹(今河南濟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為丞相,封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歸。

張邯(?-23),籍貫不詳。因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稱讚,地皇四年(24)拜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張湛 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人。西漢時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歷任太守、都尉。東漢初歷任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張純(?-56),平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東漢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張酺(?-104),東漢汝志細陽(今安徽阜陽北)人,東漢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罷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為政剛正不阿,抑制豪強。卒於相位。

張奮(?-102)。張純之子。東漢和帝永元六年(94)代劉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於家。

張禹(?-113)。東漢襄國(今河北邢臺)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農拜為宰相,為政節儉,重農墾水利。

張敏(?-112),東漢河澗饃(今河北雄縣東南)人。建初二年(77)舉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紀,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張皓(49-132),東漢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東)人。順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張歆,東漢河內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張顥,東漢常山(今河北元氏)人。靈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東漢汝南細陽人,靈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張溫(?-191),東漢南陽穰(今河南鄧縣)人。靈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獻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殺死。

張延(?-186),東漢河內人,漢桓帝相張歆之子。靈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後被宦官下獄至死。

張喜,東漢汝南細陽人,獻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張悌(?-286),三國東吳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軍師兼任丞相,翌年,率三萬大軍抗擊晉軍,力戰而死。

張華(232-300)西晉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書令,力排眾議,制訂滅吳計弧。咸寧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書。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書監加侍中光祿大夫,在位六年,“盡忠匡輔,海內晏然”,封為壯武郡公。

張行成(587-653),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機務。高宗即位,以顧命大臣輔政,封北平縣公。歷任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子少傅,監修國史。

張文,(605-678),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乾封二年(667)任東西臺舍人參知政事,拜為宰相。在位十二年,為政勤儉,辦案公正,執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張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樂)人。儀鳳二年(667)拜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受到章懷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罷相,貶為普州刺史,終於橫州司馬任上。

張光輔(?-689)唐京兆(今陝西長安縣)人。武則天垂拱三年(687),以討平越王李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訥言,遷內史令。同年,以不滿武則天專權,坐心懷兩端之罪被誅殺。

張錫,唐貝......餘下全文>>

姓張的名人

中國歷史上的張姓六十三宰相

張儀(?-前310),戰國時期魏國人,縱橫家,秦惠文王時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縱的策略遊說各國服從秦國,瓦解了蘇秦倡導的連橫抗秦策略。後入魏為相。

張蒼(?-前152),西漢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幫助劉邦建立西漢政權有功,封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嬰擔任丞相十五年。

張禹(?-前5),西漢河內軹(今河南濟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為丞相,封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歸。

張邯(?-23),籍貫不詳。因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稱讚,地皇四年(24)拜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張湛 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人。西漢時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歷任太守、都尉。東漢初歷任光祿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張純(?-56),平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東漢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張酺(?-104),東漢汝志細陽(今安徽阜陽北)人,東漢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罷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為政剛正不阿,抑制豪強。卒於相位。

張奮(?-102)。張純之子。東漢和帝永元六年(94)代劉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於家。

張禹(?-113)。東漢襄國(今河北邢臺)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農拜為宰相,為政節儉,重農墾水利。

張敏(?-112),東漢河澗饃(今河北雄縣東南)人。建初二年(77)舉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紀,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張皓(49-132),東漢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東)人。順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張歆,東漢河內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張顥,東漢常山(今河北元氏)人。靈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東漢汝南細陽人,靈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張溫(?-191),東漢南陽穰(今河南鄧縣)人。靈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獻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殺死。

張延(?-186),東漢河內人,漢桓帝相張歆之子。靈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後被宦官下獄至死。

張喜,東漢汝南細陽人,獻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張悌(?-286),三國東吳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軍師兼任丞相,翌年,率三萬大軍抗擊晉軍,力戰而死。

張華(232-300)西晉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書令,力排眾議,制訂滅吳計劃。咸寧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書。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書監加侍中光祿大夫,在位六年,“盡忠匡輔,海內晏然”,封為壯武郡公。

張行成(587-653),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唐太宗貞觀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機務。高宗即位,以顧命大臣輔政,封北平縣公。歷任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子少傅,監修國史。

張文,(605-678),唐貝州武城(今屬山東)人。乾封二年(667)任東西臺舍人參知政事,拜為宰相。在位十二年,為政勤儉,辦案公正,執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張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樂)人。儀鳳二年(667)拜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受到章懷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罷相,貶為普州刺史,終於橫州司馬任上。

張光輔(?-689)唐京兆(今陝西長安縣)人。武則天垂拱三年(687),以討平越王李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訥言,遷內史令。同年,以不滿武則天專權,坐心懷兩端之罪被誅殺。

......餘下全文>>

帥姓的歷史名人

姓啟晉國;源於樂師。指帥姓得姓源流。 兄弟雙進士;父子四名家。上聯:清代雍正進士帥念祖及其弟、康熙進士帥光祖。下聯:清代舉人、詩書畫家帥我與其子仍祖(詩人)、念祖(進士、畫家)、光祖(進士、文學家),父子四人皆為名家。 方伯指繪成畫;子連尸解為仙。上聯:清代帥念祖,善用手指醮墨作畫,山水花草,栩栩如生。下聯:宋代人帥子連,形貌奇偉,膂力超人,獨住南嶽三十年,傳說太平興國年間尸解成仙。 功勳永垂西晉史,淵源遙溯尚書郎。指帥姓得姓源流。 名利都捐,芳蹤忽見關右;廉靜不擾,音容永祀江南。上聯:帥子連。下聯:宋代進士帥範,靈石人。調岢嵐軍政,兵民感慕。後督理江南茶稅,廉靜不擾,民影象祀之。

誰知道姓帥的名人?

丁華(1903~1969),男,原名帥昌書、號儒仙,青神縣城廂鎮人。曾任中共中央宣傳祕書長、人事部局長等職。

丁華是於青神就學,後考入南京東南大學。民國14年(1925)春,丁自南京東南大學失學回家,後在青神縣精進學校授時事課。常對高年級學生宣講新民主主義內容,介紹俄國十月革命。15年(1926),丁離家去武漢參加北伐軍,擔任武漢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營政治指導員。16年(1927),丁加入中國共產黨。後轉地方任教,邊教學,邊從事黨的工作;先後任成都中學黨支部書記,中共眉山特支書記。

民國18年(1929)2月,中共四川省委在眉山縣思蒙鎮鎮南橋召開“上川南聯席會議”,丁出席會議,聽取了穆青(時任中共四川臨時省委書記)傳達中共“六大”會議精神。20年(1931),丁到南京,後到上海蔘加“左翼教育工作者聯合會”、“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及“全國救國會”。歷任組織、宣傳幹事、黨團書記、中共上海市臨時工作委員會委員。

抗日戰爭爆發後,丁回四川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先後任成都文化界抗日救亡協會執行委員、成都協進中學訓育主任、重慶育才學校指導部主任、曉莊研究所祕書長等職。

民國30年(1941,丁離川到蘇北解放區,歷任鹽城中學校長、八路軍淮海軍區軍政幹部學校副校長、淮海區黨校祕書長。32年(1943)秋,丁到延安,先在中共中央黨校二部學習,後任中央宣傳部祕書、祕書長、黨支部書記、中央機關黨委委員。

建國後,丁歷任中共中央宣傳部祕書長,國家人事部局長、黨支部書記、黨總支副書記、中央人民政府文委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中國高等教育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等職。

丁華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和“四人幫”反黨集團迫害,於1969年2月13日在北京逝世,終年66歲。

帥昌時,系帥昌書之長兄,又惠先、伯岑,青神縣城廂鎮東街人。曾任中共四川省委祕書長。

帥幼時聰穎好學,民國8年(1919)考入成都四川公立法政專門學校政治經濟科。9年(1920),在“五·四”運動影響下,帥與縣人曾聿等組織創辦了進步學術團體——“精進學會”。次年畢業回縣後,帥任青神縣乙種農業學校教員,後去眉山中學任國文教師。12年(1923),帥回青神創辦“青神縣立精進小學校”(後設初中班),並任校長,推行新教育。15年(1936),帥加入國民黨(左派),作為青神縣黨部籌建人,組織宣傳“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民國16年(1927)2月,帥在成都經劉願庵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回青神縣以精進學校為基點發展共產黨員,當年4月建立了中共青神支部,帥任支部書記。

民國16年(1927)冬,中共青神支部擴建為特別支部,帥受命打入國民革命軍駐廣漢縣第二混成旅,任中共特支書記,領導軍運工作。17年(1928)12月,被調任中共四川省委祕書長,後調川東革命軍二十一軍一旅任祕書。

民國19年(1930)3月,帥被中共組織派往重慶搞軍運,任國民革命軍二十一軍參事。後因青神惡霸地主邵飛翔、邵堯生告密,帥被捕入獄,雖受酷刑拷打而堅貞不屈,獄中著有詩集《血淚模糊集》傳世。

民國20年(1931),帥昌時在巴縣獄中被迫害致死,年僅36歲。1981年12月,青神縣人民政府追認帥昌時為革命烈士。

更多的請檢視:......餘下全文>>

有誰知道帥姓在新百家姓中排名多少?

姓源流純正,起源主要有一:

出自師姓,為春秋時師昺之後,為避晉景帝司馬師的名諱而改姓帥。“帥”跟“師”字僅有一劃之別,如果用以代表中國人的姓氏,雖然讀音完全不同,但從歷史文獻上追源溯流,兩姓卻完全是不分彼此的一家人,因為帥氏正是師氏分支出來的。根據《廣韻》和《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記載,原來出自古代掌樂之官,因為古代掌樂之官曰師,故以官為氏而姓了師氏,傳到春秋時代,有一位師昺在晉國擔任尚書的官職,為了要避晉景公的名諱,就將自己的姓改少一橫,變成了帥氏,開創了另一個姓氏家族。

始祖:師昺。

遷徙分佈編輯本段

帥姓出自西晉,當時晉國定都洛陽,後遷長安,因此山西洛陽、長安一帶即為晉姓發源之地,也是早期繁衍發展之地,南北朝至唐宋期間,逐漸向周邊地區及江南一帶擴充套件,在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形成郡姓望族,以南陽郡、范陽郡、平原郡為郡望。如今主要分佈於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地。目前帥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三百位。

郡望堂號編輯本段

①、郡望

南陽郡 秦置,以在南山之南,漢水之北也。漢因之,治宛(即今河南南陽)。

河南郡 秦為三川郡,漢置河南郡,治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三十里)。

范陽郡 三國魏改涿郡為范陽郡,相當於今河北涿縣及北京昌平、房山一帶。

平原郡 西漢置,相當於今山東西北部平原縣一帶。

②、堂號

南陽堂、平原堂、范陽堂、河南堂。

自立堂號:本源堂等。

宗族字派編輯本段

字輩:

重慶某支帥氏字輩:應欽秉源年,正永洪大澤,世代朝先志,文華光尚國。

湖北宜昌帥氏字輩:總振維榮芳,開先啟秀良,文章昭祖德。

湖北雲夢帥氏字輩:元亨利貞,永樹家聲。

湖南醴陵帥氏自卑:家保萬年常有道,修其學業展新龍。

歷史名人編輯本段

帥 寶,北宋臣。字仲珍。濠州(今安徽鳳陽)人。成淳中,授鹽官丞,以清廉著稱。擢昌化令,勸農課士,聽訟鹹得其情,卒於官。

帥 我 (1648-1725),清學者。字備皆,號簡齋,江西奉新人。弱冠淹通群籍,工書畫,尤明醫理。康熙五十年舉人,官內閣中書。擅詩文,循循江西舊法。著有《墨瀾亭集》,不分卷,凡文一百四十篇。另有《簡齋詩文稿》。

帥使念,北魏石匠。著名的拓跋鮮卑先祖舊墟石室“仙洞北魏石刻祝文”的刻工。

帥仍祖,清文學家。字宗道,號介亭山人,江西奉新人。帥我長子。康熙間諸生。幼聰慧,十歲能詩,以才華自負。又精岐黃術。性孤介,艱於一第,乃棄舉業,鍵戶讀書。工詩文,著有《嗜退山房詩稿》二卷、《文稿》三卷。

帥念祖,清畫家。字宗德,號蘭皋,江西奉新人,帥我子。雍正元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禮科給事中,陝西布政使。以事謫戍軍臺,沒於塞外。工指畫花卉,兼寫山水。尤以時文鳴一時,務以幽渺之思,擺脫陳因。亦工詩,清刻不俗,與從子家相時有大小帥之稱。著有《樹人堂詩》七卷。

帥家相,清詩人。字伯子,號卓山,江西奉新人。乾隆二年進士,歷官江西潯州知府。工詩,善學少陵,氣格沉雄,有幽燕氣,與從父念祖時有大小帥之目。曾燠嘗選其詩與陳允衡、王猷定、曾畹、蔣士銓、汪軔、楊垕、何在田詩合刻,名《國朝江右八家詩選》。著有《三十六乘書樓詩集》十六卷。

帥承瀛 (1766-1840),清臣。字士登,號仙舟。湖北黃梅人。十七歲中鄉試。嘉慶元年(1796)進士。任編修。歷遷吏、禮、工等部侍郎。典試於廣東、江南。督學於廣西、山東。道光元年(1821年),授浙江巡撫,奏請鹽政改歸巡撫兼理,停加課銀五十萬兩;年減商捐、外款銀二十萬兩。杭、嘉、湖三郡發生水災,他截漕糧賑濟;並免除米......餘下全文>>

姓華的名人有哪些

華元:華常曾孫,

華毋害:西漢將領。以越將從高祖起於留,定三秦,擊臧荼,有功,封為終陵侯,

華佗: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醫學家。

華歆:平原高唐(今山東禹城西南)人,三國時魏國大臣。

華嶠:華歆孫,華表子,西晉史學家。官至侍中。因不滿《東觀漢記》,乃撰《後漢書》九十七卷,記東漢一代史事,文質事核,有司馬遷、班固之風,如今已散佚。

華恆:華表孫,東晉大臣。娶晉武帝女,拜附馬都尉,後任尚書、潁川令。西晉亡,南渡。領國子祭酒,封苑陵縣侯,官至左光祿大夫、開府,身後無餘財。

華溫琪:宋州下邑(今安徽碭山)人,五代樑唐間將領。

華鎮: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北宋官吏。

華雲龍:安徽定遠人,明初將領。

華蘅芳:江蘇無錫人,清末數學家。致力於翻譯工作,譯出算學、地質學等書十七種,包括《代數術》、《三角數理》、《微積溯源》等,己著有《行素軒算稿》。

華喦:福建上杭人,清代畫家。擅畫人物、山水、花鳥草蟲,為揚州畫派代表之一。

華羅庚:著名數學家。

華-國-鋒

歷史上姓百的名人有哪些

百政,西漢農民起義首領。南陽(治今河南南陽)人。

武帝末年,戰爭頻繁,賦役繁重,人民窮困,被迫紛起反抗,他與梅免在南陽各地領導農民起義,攻城邑,殺長吏,互相呼應,官府不能制。數歲後,武帝命繡衣御史以虎符發兵進擊,起義終被鎮壓,但起義軍散卒仍多繼續堅持鬥爭。

百家奴(?-1311),元將領。蒙古人。

父唆都任郢、復(今湖北鍾祥、沔陽)二州招討使;他承襲父職。至元五年(1268),從大軍圍攻襄陽(今屬湖北襄樊),多立功,1271年,宋將范文虎輸糧於襄陽,他在鹿門山給予襲擊,後駐軍該地,斷絕宋軍糧道。1274年從攻郢州(今湖北鍾祥);宋大軍驟至,他深入宋陣,身負數傷,猶力戰。後從元軍大戰鄂、漢,宋將夏貴率水師拒戰,他突入宋陣,擊敗宋軍,追至黃州(今湖北黃岡),轉戰百里,深夜始還。又攻破金牛壩要寨,立有戰功。

百齡(?-1815),清臣。字子頤,號菊溪。漢軍正黃旗人。

乾隆三十七年(1772)進士,授編修。歷奉天(遼寧)順天府丞。嘉慶五年(1800)授湖南、浙江按察使。歷貴州、雲南布政使。八年,擢廣西巡撫,平冤案,上嘉之,特加少保。尋擢湖廣總督。後被劾,奪職。赴福建治糧餉。歷山東按察使、巡撫。十四年,復擢兩廣總督。籌餉練水師,懲貪去懦,降服巨寇張保,粵洋肅清。授兩江總督。時河決王家營,其親勘下游,疏請修浚正河,詔如儀。十八年,命協辦大學士,總督如故。後因案受牽,嚴詔責捕。二十年,封三等男,兼署安徽巡撫。是年病卒於江寧(南京)。諡文敏。所著有《除邪紀略》、《守意龕集》。

其他百姓名人有戰國列子弟子百豐;明將領百恭、百通;清將領百祥等。

這個姓《帥》有什麼歷史典故沒

其實人為什麼活著是個很深奧的問題,每個人都不一樣!大多人都是說為了家人愛人 但是他們真的能陪你一輩子? 1父母=前幾十年因為人也會老也會離開 2愛人=前幾十年不是有你父母?(最不能為了愛人說不定你愛的他她心裡有另外一個?就是你的問題結婚能幸福嗎?答案是能與不能之間事無完事,人無完人,沒有什麼是100%的只有以後自己體會才能肯定你會幸福嗎,別人給不了答案,現在在我看你寫的看來你不幸福但是說不定以後就會幸福呢,因為每時每刻人和事都在變) 3兒女=難道你一出生就有孩子?參考1-2 很多人也說為了錢 但為了錢最終原因是什麼?還不是希望生活能好點 所以人嘛都是在為自己活著也要為自己活著為別人多累?(或許有人覺得太無情) 個人就覺得要為自己活著特別是女人··· 參考意見見仁見智人,僅僅是相對存在的一種物質。 活,也僅僅是人類理解的活。 總是迴圈重複的喜怒哀樂組成了人類的一生。而多數人,在反覆享受快樂、發洩憤怒和悲歡離合中度過了一生。 人,為什麼而活?一個令很多人困惑的問題。而多數人,在對問題的疑惑和探索中度過了一生。 錢,人類文明的體現,人類發展的證明。而錢同樣是,社會腐敗的工具,社會矛盾的體現。是錢,讓人們更加努力的改造社會。也是錢,讓不法分子享受著老百姓們不敢想象的物質生活,讓人與人的交往中總夾雜著它…… 沒有人會在臨死時後悔自己沒有賺到很多的錢。而很多人會在臨死時後悔自己一輩子除了想著賺錢什麼事情都沒想什麼事情都沒有做……為了快樂'金錢地位 都不重要;開心就好1 因為思考,所以活著。在那浩無邊際,永遠有著未知的思考中,感受到存在的價值。 2 恐懼死亡冰涼的樣子,所以活著。 3 手上有著掌紋,它們似乎正在訴說著某種冥冥間不可測的力量,所以活著。 4 日子單調瑣碎像是365塊鏡的碎片,但每塊碎片上仍清晰可見我們的影子,所以活著。 5 老人和孩子需要我們的攙扶,所以活著。 6 想把笑容分贈給這世上更多的人,所以活著。 7 孩子的眼睛亮晶晶,這些純潔讓我們心驚心喜,所以活著。 8 還有幾本書沒有讀完,所以活著。 9 落日餘暉中,朋友在身後拍了拍你肩膀,給你遞來杯酒,所以活著。 10 一舉成名天下知,春風得意馬蹄疾,我還沒嘗過,所以活著。 11 枝疏青雲浮暗香,微風徐來紅脣嘗。天高雲淡美人唱,柔腸百轉細思量,所以活著。 12 因為信仰,所以活著。 13 聽說幸福總是突如其來的,為等候那個時刻,所以活著。 14 因為感官與心靈的享受的慾望總是沒有止境,所以活著。 15 只要你肯靜下心來,就會發現生活的每一天其實都有美好之處,所以活著。 16 因為愛也因為被愛,所以活著。 17 因為媽媽的辛苦,所以活著。 18 因為人是社會人,很大程度上你是為別人活,所以活著。 19 痛苦能帶來歡樂所不能明白的世界,所以活著。 20 活著很多時候會成為一種本能,所以活著。 21 死亡是我們所不能明白的,真正死了的人不會回來告訴我們的,所以活著。 22 因為要繼續尋找自己活著的理由,所以活著。追求是人活下去的理由。信仰是人活下去的動力。為了愛自己的人!如果你失去了,會有好多人傷心 的?如果你死了沒有人為你傷心!那麼你活著沒有任何意義!還不死了我的理解不知道是不是對的,‘人不是為了自己而活著,你活著的意義是為了父母,是為了你的親人,為了你的愛人,還有你身邊的朋友’你離開了,你是可以得到解脫了,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他們的感受,他們的痛苦你永遠不可能在知道,你永遠無法體會到他們的感受,因為你~我不說我的朋友們也應該知道,應該瞭解了吧!遇事的時候千萬要冷靜,在冷靜`在......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現代姓帥的名人?
歷史上姓帥的名人?
姓帥的名人?
姓圖的名人?
歷史上姓喬的名人?
姓秦的名人?
姓童的名人?
姓全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姓尤的名人?
搜尋姓常的名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