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人名字?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苗族常見的名字有什麼???

苗族姓氏主要是指清改土歸流後的主要漢姓。

湘西除了吳、龍、麻、石、廖這幾大姓,還有符、滕、陳、尹等不少雜姓。

黔東南苗族漢姓:吳、羅、李、楊、潘、王、雷;

廣西融水苗族漢姓賈、韋、樑;

滇東北和川南苗族漢姓熊、陶、王、馬、古;

滇東南和滇南苗族漢姓張、吳、李等均為大姓。

這些漢姓,都是隨著與漢文化聯絡的加強,特別是通過清代改土歸流,苗民“編戶”、“入籍”,才改用和移植漢姓。 苗在 ,中國不是蔑稱 。 苗族 是與漢族血緣關係 最近的一個民族 , 因為兩個民族共認一個祖先 , 雖然漢族人可能對苗族人有點輕視 , 但相比於其他民族卻是最看重的呢 , 因為 “漢苗是一家”。

贊助廣告

知名人物

東丹甘 苗族蘆笙演奏家,作曲家

宋祖英 當代著名歌唱家

苗族人的名字

東部方言苗族是 名+姓 ,例如:龍中華 苗語名字是“中華*羋”,介紹姓的時候是 族稱+姓,例如:“熊羋龍姓苗族 自稱 熊羋 (XONGB MIEL)石姓苗族 自稱 熊灌 (XONGB GHUEAS)田姓苗族 自稱 熊萊 (XONGB LEL)吳姓苗族 自稱 熊簫 (XONGB XOD)麻姓苗族 自稱 熊卡 (XONGB KHAD)唐姓苗族 自稱 熊卞 (XONGB BIANT)中部苗族的苗名一般採用子父連名和子父祖連名,絕大部分是子父連名。西部苗族的姓,有苗姓與漢姓,漢姓是後來為了利於官府統治、登記人口之類產生的。我們這兒沒有父子連名,苗姓與漢姓並用、漢姓主要用在人口登記和讀書等大於本民族事務的公性事上。苗族習慣稱呼是名+姓,比如漢姓熊,小名衝,就叫衝熊,登記時是熊衝;熊氏的苗姓是“誇貓”或“誇羋”--------熊氏這是少有的苗姓與漢姓相通的姓氏,多數苗姓用的漢姓、其意思毫無關聯。你可以去 百度貼吧 苗族吧裡看看 會有幫助滴~

贊助廣告

好聽的苗族男生名字

苗族採取下列幾種命名格式:   第一種,本名=乳名+父名。父名亦用乳名,如某某乳名“引”(苗語,下同)。父名“勾”,此人則叫“引勾”。   第二種,本名=乳名+父名+祖父名。這格式是在本寨或鄰寨有兩個以上的名字相同時使用的。如苗音“化”(漢譯;攀,下同)的父親乳名“抓”(崖),則應稱其為“化抓”(攀崖),但鄰寨有人與之同名,此人的名字便需冠以祖父名。如祖父名“叔”(虎),那麼其名便叫“化抓叔”(攀崖虎)。   第三種,本名=尊稱+乳名+寨名。這種格式自身不啟用,只是那些有名望的人需要介紹時由他人使用。但對於女性,則可以放寬,即不一定是有名望者亦可用,而寨名可有可無。例如:某男性乳名“波”,家居鳩王寨,則尊稱“勾波鳩王”,其中“勾”,苗語,即“公”的意思。某豎巖(苗族部分地區不成文的立法形式,即將一條石裁立)女頭人乳名“靚”,家居花渣寨,則尊稱“撾靚花渣”。其中“撾”,苗語,即“婆”的意思。“撾”亦可寫成“務”、“護”等。   第四種,本名=本名+父名+寨名(或本寨附近某一山名或溝名)。而山名、溝名多為雙音。這種格式多系一些文化人所使用。如:“烏基朗達”,其中“烏”即乳名,“基”即父名,“朗達”即本寨附近有名的一座山。烏基朗達,即融水籍一位苗族作家。   第五種,本名=乳名+寨名。這種格式多系出門需要自我或他人介紹時使用。如“保洞哈“,“保”即乳名,“洞哈”即寨名。

苗族名字的含義,為什麼叫苗族

苗族族稱古老,最早見於甲骨文中。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蠻”、“荊蠻”、“五陵蠻”等稱呼。這些稱呼把苗和其他族稱混同在一起。宋以後,苗才從若干混稱的“蠻”中脫離出來,作為單一的民族名稱。

苗族根據語言差異分為三大方言,分別為苗語東部方言(亦稱湘西方言)、苗語中部方言(亦稱黔東南方言)和苗語西部方言[2]。苗族的自稱,在湘西地區的苗族稱“仡熊”(果熊),而在其它地區稱“卯”、猛”或“蒙”等。“猛”或“蒙”,黔東南苗語意為“樹心”,傳說楓樹心生“妹榜妹留”(蝴蝶媽媽),“妹榜妹留”才生苗族遠祖“姜央”,故把“猛”或“蒙”作族稱,西部方言苗族自稱為hmongb(蒙),有意為“人”等詞義。區域性地區稱為“嘎鬧”,意為烏,或許是古代烏氏族圖騰的遺蹟。歷史上,曾按其服飾、居地等方面的不同,在“苗”字前面冠以不同的名稱。1949年以後,統稱為苗族。

關於苗族族源,與早在四千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以及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的被史籍稱為“南蠻”的氏族或部落有聯絡。有人認為古史傳說時代的蚩尤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與苗族有親緣關係。有人認為古代三苗與苗族有淵源關係。有人則認為今日之“苗”可追溯到古代的“髳”人。此外,還有驩兜說、夜郎說、巴郡南郡蠻說、盤瓠蠻說、武陵蠻說等。

有人提出傳說時代的蚩尤、唐虞夏時代的三苗、殷周時代的髳、春秋戰國時代的荊蠻、秦漢時代的黔中蠻或武陵蠻,都包括有苗族先民在內,是苗族先民在歷史上不同時代的不同名稱。

總之,根據史籍記載和傳說,苗族先民殷周時代已在今湖北清江流域和湖南洞庭湖一帶生息。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荊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動。秦漢時,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區定居,小部分繼續遷徙到黔東南都柳江流域。嗣後,由於戰爭、饑饉、疾病流行、生育繁密、農田丟荒等原因而不斷遷徙。

徵集苗族名字和有關苗族的巫術和鬼的事

關於苗族的名字,有的書籍說:苗族使用“子父連名制”和“子祖連名制”,子名在前,父名或祖名在後,且以父名或祖名為子姓等等。而實際上,所謂“子父連名”或“子祖連名”在現實交往中是不通行的,會被看作不懂禮數或不尊重人。一般說來,苗族取名有一定的規律。第一、根據孩子出生時間的早晚取名。如:貓、保,“貓”是苗語晚上之意,即孩子出生在晚上;“保”通“飽”,即孩子出生時人們已經吃飽飯。第二、根據孩子在所有孩子中的大小順序取名。如:長、大和羅,路和凹,七和響,三、四,咒、走和主等。“長”一般用於男孩名,是為家中長子之意,“大”是漢語變音,“羅”也是大的意思;“路”是漢語“二”的變音,“凹”是苗語音譯,老二之意;“響”是苗語音譯,老七之意;“三”、“四”即老三、老四,“咒”只用於女孩名,表明是家中最小的女孩,“走”只用作男孩名,表明是家中最小的男孩,“主”既可用作男孩名,也可用作女孩名,也是老么之意。第三、把生活用具的稱謂當作孩子的名字。如:桌(甑子)、啞(鍋)、盆(盆子)、構(背籮)、彎(簸箕)等。第四、把歷史上曾用過的貨幣名稱作為孩子的名字。如:鍋(金子)、釀(銀子)、棟(銅)、匝(錢幣)等。第五、把動植物的稱謂當作人名。女孩多取“板”名,漢語即“花”,也取“蚩”名,苗語音譯,即大象。男孩多取名“侯”(通猴)、“龍”。第六、把漢姓作為苗名。一般說來,只用他姓而不用本姓為名,如:張、王、李、陶等。第七、把民族稱謂當作名字。如:蠻(苗語音譯,哈尼族)、刷(漢族)、伊(傣族)、角(瑤族)等。有趣的是,有的家庭給孩子取名全用民族稱謂,還真有點民族大團圓的味道。應該提及的是,苗族在使用民族稱謂取名時,是不會把本民族稱謂用作名字的(苗族自稱“蒙”,但是沒有叫“蒙”名的)。第八、把生肖用作人名。這種取名法多用漢語的叫法。如:屬龍的就叫“龍”,屬羊的就叫“楊”,屬豬的就叫“珠”等。此外,苗族的名字還有許多不規則的叫法,如買、賣、羌、謎等。苗族名字中最有趣的是雙胞兄弟姊妹的名字,若是男孩,多把大的叫“給”(苗語音譯,即秤),小的叫“戥”(戥子);若是女孩,則多取名“微”和“糾”,漢語意思即姊和妹。另外,在苗族內部還有借名或討名之說,這種情況多出現在孩子多病或孩子老是夭折的人家,而這些人家去借名的物件必須是兒孫滿堂、家庭幸福的家庭,據說這樣的家庭能給自己的孩子帶來好運,孩子會因此而健康成長。有的人家則因為孩子多病,往往給孩子取不好聽的名字,欲以此來消災減病。苗族除了給孩子取乳名外,還給已婚成年男子取“老名”(苗語意譯),這是苗族中較為獨特的一種稱謂,一般是在男子結婚生子(第一個孩子)後給孩子取乳名的同時取的,其方法是在該男子的苗名前加上一個他自己比較喜歡而叫起來也比較順口的字,兩字連起來就是為其老名。在苗族內部,擁有老名的同輩男子可以直呼老名,長輩也可以直呼晚輩的老名。在同一家族中,會有叫相同名字的男子,但是其老名是不同的。不同家族中,若有名同老名也相同的,則只要在老名後加上其漢姓即可區別開來。老名其實是一個男子角色轉換和增多的標誌,他不僅扮演兒子和丈夫的角色,還要承擔起父親的責任。苗族內部,不僅有給男子取老名的習慣,對已婚女子也有一種特殊的指代稱呼法,即在某女子名字後加上“勃”(苗語譯音,妻子之意),再加上其夫的名字,作為其指代名。如:某女叫謎,其夫名成,則其被指代為“謎勃成”(即成的妻子謎的意思);另外一種指代法則是在某女丈夫名字前加上“勃”,名後加其漢姓,如前面所說謎名女子,其丈夫姓古名成,其就會被指代為“勃成古”(表明她是姓古名成的男子的妻子)。有趣的......餘下全文>>

苗族美食名字怎麼寫

要做一個調查報告 叫

土家族苗族傳統飲食文化收集表

內容要有:

飲食(譜)名稱:

製作材料:

加工過程:

具有特色:

飲食禮儀:

飲食寓意:

其他說明:

一定要全的

注意是土家族和苗族

暈,分用完了,先給50,我賺了追加

望採納

有一部殭屍片是苗族人趕屍的叫什麼名字

趕屍先生 (2001)

導演: 梁鴻華

編劇: Tony Leung Hung-Wah

主演: 羅嘉良 / 周海媚 / 萬綺雯

型別: 恐怖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語言: 粵語

上映日期: 2001

又名: Guen see sin sang

苗族的服飾、住房、交通工具等叫什麼名字

1、苗族服飾分為童裝,男裝和女裝。苗族男裝的色彩和裝飾較單調,不及女裝鮮豔與豐富。女裝又有便裝與盛裝之分。便裝是平時穿著的服裝,其色彩花樣及裝飾不及節慶時結婚時穿的盛裝鮮豔。如果說銀飾是苗族女性的代表標誌,那麼服飾則代表著苗家人獨特的藝術作品。《辭海》裡記載“代表著苗家刺繡最高水平的苗繡已同湘繡、蘇繡、蜀繡、粵繡一同並列收入。”苗族刺繡、服飾正如著名藝術大師劉海粟稱讚的:“苗女刺繡巧奪天工,湘繡蘇繡比之難以免俗,具有很大的商業開發和前景。苗族服飾以奪目的色彩、繁複的裝飾和耐人尋味的文化內涵著稱於世。苗族服飾圖案承載了傳承本民族文化的歷史重任,從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達功能。由於歷史的久遠,這些圖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傳達的特定含義也蒙上了神祕的色彩,無法完全解讀,這也是苗族服飾圖案所具有的獨特魅力。苗族服飾圖案是件隨著苗族服裝服飾發展起來的裝飾藝術,至今仍應用於日常的服飾和生活用品之中,且具有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相結合的特點,被賦予了繼承民族傳統、紀念祖先和傳承祖訓等豐富多彩的內涵和意義,這些圖案背後的意義和由來代表著苗族人民的感性經驗和對客觀世界的解釋。苗族服飾,歷史悠久。由於歷史的原因,苗族服飾一直未被任何一部史料記載。但從苗族服飾圖案符號所代表的文化內涵看,苗族服飾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雖然苗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學,但僅憑強烈的認同感,靠世代口傳身授,將流傳千年的故事、先民居住的城池,遷徙漂泊的路線等點滴無遺地融進服飾文化當中,也一針一線繡進衣冠服飾,世代“穿”承,永不忘懷,因而,苗族服飾被譽為“無字史書”和穿在身上的“史書”。“嘔欠嘎給希”——升底繡花衣是白洗式苗族服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圖案,由“嘔欠字”和“嘔欠閃”兩種型別組成,漢澤“紅繡花花”和“暗底暗花衣”。二者背塊均無刺繡,其他紋樣與“嘔欠嘎給希”相同。 但服飾花紋圖案變化最多的是“拋功撥”——袖花,其圖案主要以各種幾何圖形佈局,在不同的幾何圖形中,繡上各種花紋,組成許多不同名稱的“拋功撥”——袖花。如“拋學嘯稜”,漢意為“綾銷紅朵花”;“拋西勒拉學稜”,漢意為“小紅朵蛇皮花”;“拋補追歸”;漢意為“雞菌花朵”;“拋刀麼”,漢譯為“樹梢花朵”;“拋趕枝呵”,漢譯為“蕨枝花朵”;“拋趕玖”,漢譯為“針針花朵”;其花又稱之為“拋趕旺”;漢譯為“包谷花”;“拋聲給學玖丟嘎”,漢譯為“十六勾勾蠶花朵”;“拋所戈遊”,漢譯為“小四朵紅花”;“拋所戈說”,漢譯“大四朵紅花”;“拋寶利學”,漢譯為“浮漂紅花朵”等四十餘種服飾圖案組成。 苗族服飾特點: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東南苗服不下200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服飾種類最多、儲存最好的區域,被稱為“苗族服飾博物館”。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繡、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繡,或者染中帶繡,或者織繡結合,從而使這些花團錦簇,流光溢彩,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從內容上看,服飾圖案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各種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識別族類、支系及語言的重要作用,這些形象記錄被專家學者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從造型上看,採用中國傳統的線描式或近乎線描式的、以單線為紋樣輪廓的造型手法。從製作技藝看,服飾發展史上的五種形制,即編制型、織制型、縫製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東南苗族服飾中均有範例,歷史層級關係清晰,堪稱服飾製作史陳列館。從用色上看,她們善於選用多種強烈的對比色彩,努力追求顏色的濃郁和厚重的豔麗感,一般均為紅、黑、白、黃、藍 五種。從構圖上看,它並不強調突出主題......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苗族人名字?
彝族人名字?
苗族人的名字?
好聽的古代女人名字?
遊戲好聽的五人名字?
古代好聽的詩人名字?
兩人名字筆畫差測緣分?
兩個字家族的名字唯美?
男生人名字大全?
好聽家族群名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