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節日風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10月05日

回族的春節習俗

回族——年三十晚上包餃子,這一天要把素日裡喜歡搬弄是非的小人的“嘴”捏上。端上熱騰騰的餃子,開啟預先做好的臘八醋,一家人團坐在桌前,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孩子們卻對桌上擺的各種零食更感興趣,果殼可以隨便扔滿一地,三十晚上不能掃,叫“踩碎(歲)”。禒 春節這天,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徹雲天,孩子們穿著嶄新的衣服,女孩子抹著紅臉蛋,眉間點個小紅點兒,頭上扎著紅髮結,穿來跑去,好不熱鬧,大人們喜上眉梢,互相道喜,祝福新年。初一中午年飯豐盛無比,但晚上要吃麵條或是合子,象徵新的一年和順、團圓、美滿。

贊助廣告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79118679.html?si=1

回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節期是按伊斯蘭太陰曆計算出來的,節日在一年的哪一天,按日曆計算,年年都有變化。  回族節日主要是是伊斯蘭教的三個傳統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這些節日和紀念日都是以伊斯蘭教歷計算的。  開齋節回族穆斯林的齋月,是伊斯蘭教歷九月(萊麥丹月)。回族穆斯林為什麼要封齋呢?據《古蘭經》載,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40歲那年(伊斯蘭教歷九月),安拉開始把《古蘭經》的啟示給他。因此,回族視齋月為最尊貴、最吉慶、最快樂的月份。為了表示紀念,就在每年伊斯蘭教九月封齋一個月。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現的日期而定。  齋月裡,回族穆斯林的生活安排得比平時要豐盛得多。一般都備有牛羊肉、白米、白麵、油茶、白糖、茶葉、水果等有營養的食品。  封齋的人,在東方發白前要吃飽飯。東方發曉後,至太陽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斷絕一切飲食。封齋的目的就是讓人們體驗飢餓和乾渴的痛苦,讓有錢的人真心救濟窮人。通過封齋,回族穆斯林逐步養成堅忍、剛強、廉潔的美德。  當人們封了一天齋,快到開齋時,齋戒的男子大多數都要到清真寺等候。聽見清真寺裡開齋的梆子聲後,就在寺裡吃開齋飯了。開齋時,若是夏天,有條件的先吃水果,沒有條件的喝一碗清水或蓋碗茶,而後再吃飯。這主要是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乾渴,而不是恭餓。若在冬天,有的人講究吃幾個棗子後再吃飯。相傳穆罕默德開齋時愛吃紅棗,所以回民現在也有這種習慣。 齋戒期滿,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之開齋節。  開齋節要過三天,第一天從拂曉開始就熱鬧起來。家家戶戶都要早早起來,打掃院子巷道,給人以清潔、舒適、愉快的感覺。男女老少都換上自己喜愛的新衣服。回族群眾聚會和活動的場所清真寺,節日裡也都打掃得乾乾淨淨,懸掛起慶祝開齋節的巨幅標語和彩燈。  節日中,家家戶戶炸饊子、油香等富有民族風味的傳統食品。同時,還宰雞、羊,做涼粉、燴菜等,互送親友鄰居,互相拜節問候。  古爾邦節古爾邦,阿拉伯語音譯爾德·古爾邦,意為犧牲、獻身,故亦稱宰牲節、忠孝節。大部地區的回族稱為小爾德,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一般在開齋節過後七十天舉行。  回族為什麼要宰牲過古爾邦節呢?人類的古代先知之易卜拉欣夜間受到安拉的啟示命他宰殺愛子伊斯瑪儀獻祭,考驗他的信仰。易卜拉欣把刀磨得閃閃發光,非常鋒利。並問他的兒子:兒子啊,爸爸真的不忍心下手啊!你走吧。但是,他的兒子儀斯瑪儀說: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爸爸,我們是真主的僕人,來到這個世界只為拜萬能至大的主。當伊斯瑪儀側臥後,易卜拉欣把刀架在兒子的喉頭上。這時他傷心痛哭,淚如溪流。這時,安拉派天仙吉卜熱依勒背來一隻黑頭羚羊作為祭獻,代替了伊斯瑪儀。這時易卜拉欣拿起刀子,按住羊的喉頭一宰,羊便倒了。這就是古爾邦的來歷。其中那種對主的忠誠,以及孝敬父母的毅然決然,是後世人要學習的。是全人類學習的楷模 。  古爾邦節,還要舉行一個隆重的宰牲典禮,這就是節日裡,除了炸油香、饊子、會禮外,還要宰牛、羊、駱駝。一般經濟條件較好的,每人要宰一隻羊,七人合宰一頭牛或一峰駱駝。宰牲時還有許多講究,不允許宰不滿兩歲的小羊羔和不滿三歲的小牛犢、駱駝,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選體壯健美的宰。所宰的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親友鄰居,一份濟貧施捨。  宰牲典禮舉行後,家家戶戶又開始熱鬧起來,老人們一邊煮肉,一邊給孩子吩咐:吃完肉,骨頭不能扔給狗嚼,要用黃土覆蓋。這在古爾邦節是一種講究。肉煮熟後,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燴成菜。而後訪親問友,饋贈油香、菜,相互登門賀節。有的還要請阿訇到......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回民有哪些習俗

飲食習俗

回民飲食禁忌較多,如禁食自死物,非宰殺而死的動物都被看作自死物。禁食動物血液,宰殺動物要放盡血。禁食豬肉,農戶亦不養豬。禁食凶禽猛獸,禁食無鰭水產品等。牛、羊、雞、鵝、鴨、鴿以及魚、蝦等是回民的主要食品。回民禁食非經阿訇宰殺的動物,所食畜禽要請阿訇宰殺。阿訇口唸“太思米”下刀,放盡血。這些禁忌根據主要出自《古蘭經》:“禁止你們吃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育非真主之名而宰殺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觸死的、野獸吃剩的動物……”《古蘭經》還說:“凡為勢所迫,非出自願,且不過分的人(雖吃禁物),毫無罪過。因為真主確是至善的,確是至慈的。”

衛生習俗

回民非常講究清潔衛生,這是伊斯蘭文化所倡導的。回民禁食自死動物、凶禽猛獸、動物血液,固有信仰上的因素,也有衛生上的原因。回民十分注意個人衛生,同時,為使空氣潔淨清香,家家都有香爐,常燃芭蘭香。穆斯林在禮拜前要行淨禮,包括沐浴、淨衣、潔處等,主要指淨身。清真寺耳房內掛有淨禮圖,讓青少年穆斯林學習淨禮的程式。寺內設有水房,供穆斯林禮拜前沐浴。淨禮分大淨和小淨,既是禮拜前的沐浴儀式,同時也是指一種身體潔淨狀況。小淨指用水洗身體的部分,大淨指用水清洗全身。以潔身的形式達到清除邪念疑慮,進而達到淨化心靈的目的。

婚姻習俗

歷史上曾有“回女不嫁漢男,回男不娶漢女”的現象,如今回漢團結進步,回漢通婚已不鮮見。但原則上要求雙方信仰一致,婚前漢人要敬(真)主信(伊斯蘭)教,由阿訇起經名(回名),生活習慣隨回。婚俗方面保留了一些伊斯蘭的特色,如婚前一日要請阿訇講經、炸油香待客。正日迎親不請樂班吹打。婚禮由阿訇主持,並由阿訇作證婚人。在阿訇主持下,男女雙方交換“口喚”,即用阿文寫的結婚證書,隨之由阿訇領一對新人讀“伊扎布”即證婚詞。婚宴豐盛,但不以菸酒待客。

喪葬習俗

回族提倡厚養薄葬,對老人生前孝敬厚養,歸真後一律簡易土葬。同時還提倡“速葬”,葬期一般不超過三天。出殯之日,首先為亡人沐浴淨身,裹以白布,然後將其移至經盒內,在阿訇的主持下眾親友為亡人作殯禮,再送遺體去墓地入土埋葬。回族主張節儉辦喪事,不用任何陪葬品,葬制平等,無富貴貧賤之分。也不為死者設靈堂,不掛遺像,不燒錢化紙,唯在屋內晝夜點燃芭蘭香。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10001018.html?fr=qrl3

回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回族的傳統節日   回族的傳統節日是與伊斯蘭教分不開的。全國解放以後,人民政府規定開齋節、宰牲節、聖紀節為信仰伊斯蘭教各少數民族共同的民族節日,並規定節日放假1至3天。回族一年過的節日也主要是這三大節日。   節期是按伊斯蘭太陰曆計算出來的,節日在一年的哪一天,按日曆計算,年年都有變化。   開齋節,阿拉伯語是爾代·費土爾,爾代的漢意是“節”的意思。爾代·費土爾就是開齋節。在新疆地方,稱肉孜節或蘆仔節是波斯語的音譯,即齋戒封齋的意思。在伊斯蘭曆九月(來麥丹)封齋一個月,白天不吃不喝,夜晚才可飲水進食。一月過後,伊斯蘭十月初見新月而開齋不再封齋。   按規定,傍晚日落而食,東方魚肚白停止餐飲,是謂封齋(守齋、把齋)。慶祝開齋節則含有紀念艱苦、克服困難、取得勝利的意味。回回封齋控制飲食,律己憐貧,磨礪意志、耐力耐心。回族歷經坎坷,備受艱辛,依然能自立於當今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頑強的毅力和堅韌的耐力。在開齋節那天,穆斯林要穿著節日盛裝,點燃芭蘭香,到清真寺參加會禮,慶祝節日。這天廣大回族群眾舉行慶祝會,寧夏、甘肅,陝西、新疆穆斯林過節的氣氛極為熱烈。北京的回民中學和回民小學更是一片節日景象。回族青少年載歌載舞,歡樂開懷,慶祝自己的節日。各地的回族家庭都要香鍋,用香油(芝麻油)炸油香,炸饊子,炸薩目撒,熬杏仁羊肉粥,炸油香還要饋贈至親好友、鄉親鄰居,共話節日。   宰牲節,是阿拉伯語爾代·阿祖哈爾的意譯。又稱古爾邦節。伊斯蘭曆12月10日為古爾邦節,即自封齋日算起100天為古爾邦節。古爾邦、阿祖哈爾含有“犧牲”、“獻身”之意。回族隆重過這個節日,有提倡犧牲自我,獻身人類之精神的意思。宰牲節這一天穆斯林沐浴馨香,著節日盛裝,到清真寺參加會禮。回族群眾根據自己條件宰雞、宰羊、宰牛,然後分成“份肉”(一份一份的肉)接待賓客或分送親友。   宰牲節的源起是什麼呢?相傳北部阿拉伯人始祖易卜拉欣一日夢見安拉命他宰殺自己的兒子,以考驗其忠誠。當易卜拉欣正舉刀一瞬間,安拉派特使送來一隻綿羊,命其以羊代了。從此,在阿拉伯民族中形成一種每年宰牲獻祭的習俗。回族沿襲此習俗,每年都要隆重歡慶古爾邦節,以示紀念。   聖紀節,是伊斯蘭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紀念日。這一天又正好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這一天又稱做“聖忌”。中國的穆斯林習慣將聖忌和聖紀合併紀念,稱為辦聖會。在清真:寺誦經紀念,然後與會者會餐,炸油香,吃打滷麵全羊菜等。

回族春節習俗,回族過年有什麼習俗

回族的年是開齋節

回族人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其他民族稱其為“回民過年”。開齋節要過三天,第一天從拂曉開始就熱鬧起來。家家戶戶都要早早起來,打掃院內院外、巷道廁所,給人以清潔、舒適、愉快的感覺。成年回族個個都要洗大淨、沐浴淨身。男女老少都換上自己喜愛的新衣服,小孩子也都個個把臉洗得乾乾淨淨,頭髮梳得光光亮亮的。回族群眾聚會和活動的場所--清真寺,節日前該維修的維修,節日裡也都打掃得乾乾淨淨,有的地方還專門佈置一番,懸掛“慶祝開齋節”的巨幅標語和彩燈。

早晨八點以後,回族群眾腋下夾一個小毯子或小拜氈,從東南西北,四面八方,彙集到清真寺。有的地方因參加會禮的回民達萬人之多,清真寺容納不下,就另選擇一個地勢平坦、寬敞乾淨的場地。當阿訇宣佈會禮開始,回族群眾鋪下毯子或小拜氈,脫下鞋子,立即面向聖地麥加古寺克爾白方向叩拜。

回族過年習俗

這一月,回族的生活安排得比往常要好得多。一般都備有白米、白麵、羊肉、油茶、白糖、茶葉等有營養的食品。

對回族來說最重要的節日是開齋節,但春節仍然是回族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非常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回民依然保留了很多屬於自己的春節習俗。

掃塵

“掃塵”也在這個時候拉開序幕。掃塵就是打掃家裡的塵土。選個晴好的天氣,把家裡的每個角落都要打掃一遍。每到這個時候,就要起個大早,把傢俱該搬得搬出來,該遮的遮上。把炕上的被褥都拿出來。讓屋裡空徒四壁,好拿著大掃帚在牆上,屋頂揮來揮去,把一年的塵土都打掃乾淨。

吃餃子

年三十晚上包餃子,這一天要把素日裡喜歡搬弄是非的小人的“嘴”捏上。端上熱騰騰的餃子,開啟預先做好的臘八醋,一家人團坐在桌前,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孩子們卻對桌上擺的各種零食更感興趣,果殼可以隨便扔滿一地,三十晚上不能掃,叫“踩碎(歲)”。

請阿訇

回民大年三十不貼春聯,除夕夜也不放鞭炮,請阿訇則是大多數家庭必做的事情,由於一個村裡一般只有一所清真寺一個阿訇,很多人也會選擇把請阿訇的事情放到年後。(阿訇,意為“教師”、“學者”,回族穆斯林對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務人員的稱呼,是全面執掌清真寺教務工作的穆斯林,重大節日有的回民會請阿訇到家裡誦經祈禱,回民家中紅白喜事常邀請阿訇來主持料理,也負責屠宰回族各家反芻動物等。)

年初一吃小米蒸飯和燉合菜

回族人正月初一的早晨吃小米蒸飯米飯和燉合菜,所謂的燉合菜就是將前一日燉好的牛肉,再加上白菜、粉條、木耳等等放入鍋中燉熟,有點類似於東北的酸菜燉粉條。大年初一的中午蒸包子,一般有肉餡兒和素餡兒兩種,晚上要吃麵條或是合子,象徵新的一年和順、團圓、美滿。

漢民初一拜年初二回孃家,回民這兩天的習俗是守在家裡不出門,從初三才開始出門拜年走親戚。

回族民風民俗的資料

想知道回族民風民俗,很簡單的,我平時都是用一個微信服務號去查詢,叫一號查詢,關注就可以用了,查詢民風民俗,車次,旅遊都有,非常實用的查詢平臺,功能非常多。

回族傳統節日以及風俗習慣都是什麼?

回族分佈較廣,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寧夏回族偏愛麵食,喜食麵條、面片,還喜食調合飯。甘肅、青海的回族則以小麥、玉米、青稞、馬鈴薯為日常主食。油香、饊子是各地回族喜愛的特殊食品,是節日饋贈親友不可少的。民間特色食品有釀皮、拉麵、大滷麵、肉炒麵、豆腐腦、牛頭雜碎、臊子面等。多數人家常年備有發酵面,供隨時使用。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早餐習慣飲用奶茶。 肉食以牛、羊肉為主,有的也食用駱駝肉,食用各種有鱗魚類,如北方產的青魚、鰱魚、鰉魚等。鴿子在甘肅地區的回族中被認為是聖鳥,可以飼養,但不輕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徵得伊瑪目(宗教職業者)同意,可作補品食用。 回族長於以煎、炒、燴頂炸、爆、烤等各種烹調技法,風味迥異的清真菜餚中,既有用髮菜、枸杞、牛羊蹄筋、雞鴨海鮮等為主要原料,作工精細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貴品種,也有獨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西北地區的回族民間還喜食醃菜。 回族飲料較講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潔淨的水均不飲用。忌諱在人飲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汙水。回族也喜飲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區回族的蓋碗茶很有名。寧夏回族還飲用八寶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 回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清真萬盛馬糕點、羊筋菜、金鳳扒雞、翁子湯圓和綠豆皮等。青海省西寧市,回族著名的萬盛馬糕點影響很大。河北石家莊的金鳳扒雞、保定的馬家滷雞和白運章包子,遼寧瀋陽市的馬家燒麥,義縣的伊斯蘭燒餅,陝西的牛羊肉泡饃,湖南常德市的翁子湯圓、綠豆皮、牛肉米粉在當地都很有名氣。盛行於寧夏南部的清真筵席菜五羅四海、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等套菜馳名全國。“五羅”是指五種炒菜同時上齊,“四海”是指四種帶湯汁的菜餚一次上桌。“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分別是九碗、十三碗、十五碗菜的諡美之詞。

回族的節日和習俗

回族的傳統節日

回族的傳統節日是與伊斯蘭教分不開的。全國解放以後,人民政府規定開齋節、宰牲節、聖紀節為信仰伊斯蘭教各少數民族共同的民族節日,並規定節日放假1至3天。回族一年過的節日也主要是這三大節日。

節期是按伊斯蘭太陰曆計算出來的,節日在一年的哪一天,按日曆計算,年年都有變化。

開齋節,阿拉伯語是爾代·費土爾,爾代的漢意是“節”的意思。爾代·費土爾就是開齋節。在新疆地方,稱肉孜節或蘆仔節是波斯語的音譯,即齋戒封齋的意思。在伊斯蘭曆九月(來麥丹)封齋一個月,白天不吃不喝,夜晚才可飲水進食。一月過後,伊斯蘭十月初見新月而開齋不再封齋。

按規定,傍晚日落而食,東方魚肚白停止餐飲,是謂封齋(守齋、把齋)。慶祝開齋節則含有紀念艱苦、克服困難、取得勝利的意味。回回封齋控制飲食,律己憐貧,磨礪意志、耐力耐心。回族歷經坎坷,備受艱辛,依然能自立於當今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頑強的毅力和堅韌的耐力。在開齋節那天,穆斯林要穿著節日盛裝,點燃芭蘭香,到清真寺參加會禮,慶祝節日。這天廣大回族群眾舉行慶祝會,寧夏、甘肅,陝西、新疆穆斯林過節的氣氛極為熱烈。北京的回民中學和回民小學更是一片節日景象。回族青少年載歌載舞,歡樂開懷,慶祝自己的節日。各地的回族家庭都要香鍋,用香油(芝麻油)炸油香,炸饊子,炸薩目撒,熬杏仁羊肉粥,炸油香還要饋贈至親好友、鄉親鄰居,共話節日。

宰牲節,是阿拉伯語爾代·阿祖哈爾的意譯。又稱古爾邦節。伊斯蘭曆12月10日為古爾邦節,即自封齋日算起100天為古爾邦節。古爾邦、阿祖哈爾含有“犧牲”、“獻身”之意。回族隆重過這個節日,有提倡犧牲自我,獻身人類之精神的意思。宰牲節這一天穆斯林沐浴馨香,著節日盛裝,到清真寺參加會禮。回族群眾根據自己條件宰雞、宰羊、宰牛,然後分成“份肉”(一份一份的肉)接待賓客或分送親友。

宰牲節的源起是什麼呢?相傳北部阿拉伯人始祖易卜拉欣一日夢見安拉命他宰殺自己的兒子,以考驗其忠誠。當易卜拉欣正舉刀一瞬間,安拉派特使送來一隻綿羊,命其以羊代了。從此,在阿拉伯民族中形成一種每年宰牲獻祭的習俗。回族沿襲此習俗,每年都要隆重歡慶古爾邦節,以示紀念。

聖紀節,是伊斯蘭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紀念日。這一天又正好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這一天又稱做“聖忌”。中國的穆斯林習慣將聖忌和聖紀合併紀念,稱為辦聖會。在清真:寺誦經紀念,然後與會者會餐,炸油香,吃打滷麵全羊菜等。

回族是一個非常好客而熱情的民族,有著"持家從儉,待客要豐"的優良傳統,重視待客禮節。當家裡來了客人,主人立即起身相迎讓座,獻上香茶。當南主人與客人愉快交談時,女主人則到廚房準備豐盛飯菜款待客人。就餐前,要先洗手。入席,謙讓年長者如坐上席。上飯菜之前,主人首先要上蓋碗茶。倒茶水時要當著客人的面將碗蓋揭開,然後盛水加蓋,雙手捧遞。這樣做,一方面表示這盅茶不是別人喝過的餘茶,另一方面表示對客人的尊敬。客人要起立,雙手接茶盅。進餐時,上席長者先動筷子,其他人才能進食。席間,不說汙言穢語,不挑剔食物,不要向碗裡吹氣,也不要用筷子在碗亂攪動,要小口進食。飲水時,不連線吞嚥,不能對著杯盞喘氣飲吮,要一口一口地慢飲。當客人道別時,回族總是滿臉笑容,並一再挽留,一直將客人送出自家大門。 在回族村寨,當別人請你作客時,要答應他,不能隨便謝絕。如有特殊情況不能應邀,要講清原因,表示謝意。

回族的飲食禁忌頗多,主要有:進入清真寺忌抽菸。忌食豬肉以及凡有犬齒且獵食其他動物的猛獸,忌食自死動物,忌食動物的血液。禁止飲酒。在語言上,對食用的畜禽忌說&......餘下全文>>

回族的生活習俗

回族飲食生活習俗

一、主要習俗 回族的生活習俗與"清真"融為一體。"清真"的宗教意義是"潔淨無染"、"真而獨一"和 "至清至真",因此,回族生活習俗,十分講求身心的清潔乾淨,質純品正。 從用水來說,回族對生活用水十分講究。在城鎮自來水系統產生以前和現在的農村,家家都有磚砌加蓋的水井,提水的桶不用時懸空垂掛,汲水前必須洗手。出外用水以流水為上,平時洗滌均用湯瓶、吊罐或勺澆沖洗法,不用盆洗。 回族喜食牛、羊、雞、鴨、駱駝、魚、兔等動物肉,忌食豬肉,不食猛禽猛獸及爬蟲類動物的肉,不食自死的或未以安拉名義宰殺的動物肉,不食動物的血。 二、飲食 回族群眾主食為麵食,其種類繁多,如饃類就有花捲、塔鍋盔、糖酥饃、油酥饃、烘饃、蒸餅、各種花樣的蒸饃、油香(油炸餅)、各種油果子、傲子、麻花等。麵條類有幹拌吃的醒面、把子面、拉條子、片片揪面、韭葉切面、撥刀子面、炒麵、蘸片子;帶湯吃的有燴麵、揪片子、寸寸子、炮丈子、疙瘩片面、擀麵、麵條、面旗子、臊子面、拌湯;此外還有攪團、涼粉、粉湯、涼皮子、面精、餃子、粉湯餃、包子、油塔子、肉龍、油炸糕、火燒、水煎包子、切糕。肉食有臘牛羊肉、醬牛羊肉、煮牛羊肉、羊雜碎、涼拌牛舌、全牛湯等。逢年過節或嫁娶喜慶待客人,大部分人家仍然做傳統待客菜看"九碗三行子"席。90年代以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也興一道道上菜,一般上10道菜。 舊社會,回族家中的飯一直是妻子做,丈夫回到家裡不過問做飯問題,只等妻子端飯上桌,吃飽了一抹嘴就完事。直到50-60年代,丈夫也只有個別人乾點輔助工作。70年代 後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這種情況有了很大變化,不少丈夫能主動下廚與妻子共同做 飯,有些雙職工家庭,誰早回家誰做飯。1990年調查86人,其中妻子做飯的佔21.24%,父 母做的佔1.74%,丈夫做的佔1.24%;74.78%的人回答誰有時間誰做飯,其中30歲以下 佔60%多。 三、飲料 回民喜喝茶,一般用獲磚茶,有的老年人用薰茶,還新增糖、紅棗、沙棗、葡萄乾、杏仁、 核桃仁、蜂蜜、果乾、杏幹、枸杞、桂圓等輔料。一般老人在晨禮之後先喝茶。各家各戶都有 蓋碗茶具,茶具由茶碗、掌盤、蓋子配套。給客人一般泡糖茶,糖茶又分紅糖磚茶、白糖清 茶、冰糖窩窩茶,尊貴的客人要放八寶茶或三香茶。沏茶講究用牡丹花水(沸水),要當著客 人的面,將碗蓋揭開,放入茶料,然後盛水加蓋,雙手捧遞。喝茶時,邊刮邊喝邊添水。除喝 清茶外,還飲用一種不用茶葉的茶,叫"油條",即將牛、羊油炒熟,加麵粉炒至微黃,加蔥 花、鹽末等,三者拌均,飲用時用沸水沖泡或煮沸用,這是回族人外出時食飲兼用的一種方 便飲食。

藏族的生活習俗

藏族的見面禮

藏族人非常講究禮儀,日常生活中見到長者、平輩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禮方式。見到長者或尊敬的人,要脫帽,彎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於地面。見到平輩,頭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這時的鞠躬只表示一種禮貌。在有些地區,合掌與鞠躬同時並用。合掌要過頭,表示尊敬。這種致禮方式多用於見到長者或尊敬的人。

藏族的敬老習俗

藏族自古就有敬老的美德,在許多節日裡,都有向老人祝拜的習慣。藏曆十二月二十九晚上,全家吃“古突”(用糧食、蔬菜等九種食物做的九寶飯)辭舊迎新的時候,總是先請老人吃第一碗。初一黎明,家中最小的姑娘媳婦總是搶先揹回第一桶水,調製成酥油茶敬獻給老人,以此表......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回族的節日風俗?
傣族的節日風俗?
回族的節日民俗有哪些?
怒族的節日風俗?
普米族的節日風俗?
滿族的節日風俗?
苗族的節日風俗是什麼?
彝族白族的節日風俗?
高山族的節日風俗?
布依族的節日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