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創始人?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7日

道教的創始人是誰?

嚴格地講:

道的思想起源於軒轅黃帝

道家創始人是老子

道教創始人是張道陵

道家與道教是有區別的。

當道家思想成為宗教,才能被國家支援,其思想被實現於國家行為。

譬如儒家,一直沒有成為儒教,雖經漢朝董仲叔百般努力也不曾將儒演化為宗教

中國的道教的創始人到底是誰?

我覺得中國人有必要把這兩個概念弄清楚!

道教是我國唯一的土生土長的宗教,它是漢朝末年張道陵所創立的。這種宗教混雜了巫術、神仙、鬼神、陰陽五行等內容,專門講求長生不老、畫符驅鬼等迷信。道教創立以後,就尊奉老子為祖師。

贊助廣告

道教既然是張道陵所創立的,為什麼要尊奉老子為祖師呢?這是有一定的緣故的。

老子的生平事蹟,在很早的時候就失傳了,所以連漢朝的司馬遷對老子的記載都很不清楚。當時大概有不少關於老子的傳說,例如說他因為修道,活了二百來歲,他的學問是如何淵博高深,像孔子這樣的大學者都要向他請教等等,所以漢朝時候的人,對老子是非常崇拜的。

秦漢的時候,信仰神仙的風氣很盛行,相傳秦始皇曾經派了五百個童男和五百個童女到海外去找尋仙藥。大約漢朝初年,老子也和神仙聯絡在一起了。後來對老子的渲染愈來愈多,成了一位活神仙。道教創立後,為了吸引群眾的注意和信仰,就尊奉這位活神仙為祖師,尊稱他為"太上老君",《老子》這部書,也就成為道士們誦讀的經文了。

贊助廣告

道家和道教是不相同的,一個是哲學派別,一個是宗教,各不相干。由於老子的緣故,有人把道教和道家混為一談,其實它們並不是一回事。

漢天師張道陵,字輔漢,沛國豐(江蘇省豐縣人),東漢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生於吳地天目山。其為創漢功臣張良(字子房)之八世孫,史書又稱其名為張陵。他七歲時即能誦《道德經》,並能達其要旨。長成後身材高大魁梧,古籍中描繪其形像為:龐眉文額,朱頂綠睛,隆準方頤,目有三角,伏犀貫頂,垂手過膝,使人望之肅然起敬!他生性好學,天文地理,河洛圖緯,皆極其妙;諸子百家,三墳五典,所覽無遺。先為往來吳越之地的一人大儒,從其學者有千餘之眾。

永平二年赴“直言極諫科”而中之,漢明帝時拜巴郡江州令(今四川重慶),不久退隱北邙山中(今河南洛陽附近),修持煉形合氣,辟穀少寢長生之道。建初五年詔舉賢良方正不起,復徵為博士,封冀縣侯,三詔不就。後入吳,又愛蜀中溪嶺深秀,遂入蜀隱於鶴鳴山,修神丹符咒之術。

張道陵有弟子王長、趙升隨其習黃老之道,助煉龍虎大丹,丹成,服之返老還童,且去遊而參訪仙源。

一日,在北嶽嵩山遇繡衣使者告訴他說:“中峰石室內,藏有《三皇祕典》、《黃帝九鼎丹書》,得而修之,可以昇天!”於是張道陵齋戒而入石室,果然得到丹經道書,遂赴雲錦山(即龍虎山),精思修煉,而得分形散影之術。

一日夜半似醒似夢之間,忽見那太上老君下降,對張道陵說:“近來蜀中有六大魔王,狂暴生民,你前往治之則功德無量,名錄丹臺矣!”乃授以“正一盟威符錄”,三五斬邪雌雄劍、陽平治都功印、平頂冠、八封衣、方裙、朱履等。以千日為期,約會於閬苑。

張道陵拜領老君所授,日昧祕文,據說能集三萬六千神靈,以供驅使。他隨即往青城山,置琉璃高座,左供元始天尊,右供三十六部尊經,立十絕靈幡,鳴鐘叩磬,布龍虎神兵,施起法力。

魔王魔鬼同聲哀求,盡被折服,表示再不敢虐民。張道陵乃收八部鬼神,殲六大魔王,群妖乃滅表絕跡。他則遂與弟耽王長、趙升往川中雲台山卜居其地繼續修煉。

既伏妖魔,老君乃命使者下降來告道:“子之功業合得九真上仙之位,但滅鬼過多,未免殺氣穢空,非大道好生之旨。子須再修三千六日,吾待子於上清八景宮中。”於是道陵乃偕弟子王長、趙升復往鶴鳴山,精修二十餘年。

永壽元年正月,據說太上與眾真復降,為張道陵說:“北斗延生真經”及“三八謝罪法殲”。永壽二年春,會三界萬神於青城山黃帝壇下,盟五嶽四瀆,立二十四治,福庭鬼獄。定三十會真壇與六十通真靖,七十二福地,命人處明陽、鬼處幽陰,各治設祭酒與男官、婦......餘下全文>>

道家創始人是誰

看你說的是道教還是道家,戰國諸子百家中的道家是以老子為創始人的,是一種哲學流派。

道教,是發源於古代本土中國春秋戰國的方仙道,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

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道德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後期才有教團產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師道奉老子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時道教宗教形式逐漸完善。老子李耳(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為大道元闕聖祖太上玄元皇帝。

戰國中期的齊國興盛起了尊崇黃帝和老子的黃老道教,是齊國稷下學宮的一個教派。可以算的是道教的老祖宗了。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道家創始人是誰?

歷史推崇李耳即太上老君

道家與道教本質與形式

簡單介紹道家現早其創始說說莊篇逍遙遊道家原始經另部則提倡道德經源《神仙流史》提倡太李耳即具體道家說發展教派道教東漢候才現初步完善神仙體。

太上老君是公認的道教教祖,即太清道德天尊。又稱道祖、太上道祖、開皇末劫天尊、道德天尊、降生天尊、混元上帝、師寶天尊。天尊。 全稱一炁化三清太清居大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氣所成日神寶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簡稱太上老君。

在莊嚴肅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供奉著神態端莊的三位尊神,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師”。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於自然,生於無生,先於無先,挺於空洞,陶育幹坤。號曰無上正真之道,神奇微遠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元氣道真,造化自然者也。

按道教說老子為其八十一化之一,著有震古爍今的道教祖經-《道德經》五千餘言。

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為道教創始者-道祖老君的聖誕日,為國際道教節。

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3張) 老君爺也是三清尊神中受到最多香火奉祀的神明,老子就是老君爺的第十八世化身。度人無數,為三教之師;因其傳下道家經典《道德經》,故稱老君為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為開山祖師。老子,道家創始人,被尊為道教的教祖。據《史記》記載老君,又稱老子,姓“李” ,名“耳”,字“伯陽”,諡號“聃”。 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於自然,生於無生,先於無先,挺於空洞,陶育幹坤。號曰無上正真之道,神奇微遠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元氣道真,造化自然者也。天地未開之際,太上老君創世創神開創諸天,這也是被歷代皇帝推崇與說的最多的,也壓倒了元始度老君說。老君乃一切無有有無之祖,大道化身,居於太清天之上(道教的居天與佛教不同),在千年中國道教的演變史中,一直擔任著極為重要的特殊角色,是真正意義上的道教開山教祖。 老子生活在先秦的春秋末期,相傳,孔子曾向他請教過問題,他著有五千字的《老子》,此書被視為道家的開創之作及道教的經典。西漢伊始,道家學派黃老學派大興,老子和黃帝受到了先前未有的祭祀,漢人對老子和黃帝的個人崇拜也逐漸達到頂峰,漢代宮廷開始出現祭祀黃老場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黃老學派開始走入漢族民間,形成黃老道。老子本身的哲學理論加上漢朝子民的敬仰使得老子此時已為共識的神仙,東漢皇帝大張旗鼓去往老子廟祭祀,而老子之母的墓誌銘亦說太上老君是道的化身。東漢張陵繼承漢代的黃老道,創立了天師道的教團,用黃老之術教化西蜀少數民族所信仰的宗教,於是老子自然而然成為新教團的教主。自佛教進入中原,這個和中國似曾相識的宗教使得漢朝士大夫普遍認為老子西去印度度化成佛陀;而剛剛傳入中國的佛教,此時微不足道,更是迫切依附在道教上發展,西來傳教的佛教徒也宣稱老子是佛陀的老師。於是,老子化胡的說法成為當時的共識。漢魏時期,太上老君是早期道教教團組織的最高的神。 魏晉時期道教神仙已十分龐雜,但散亂無序。到了南朝梁代,著名道教理論家陶弘景寫的《真靈位業圖》作為第一個較為系統的道教神譜,開始出現。在這神譜中,陶弘景將神仙分為七個等級,每個等級設一中位,有一個神仙主持,中位之外又分設左位,右位若干席位,安排諸神。七個等級高低有別,以第一等級為最高,以此分級,秩序井然。各等級除了中位主神外,還有左右諸位神仙,數量各不相等,如第一等級左位 29 神外,右位 19 神。第三等級左位 50 餘神,右位 30 餘神。這些左右諸神仙,有的是歷史上的帝王、將相或聖人先賢,如第三......餘下全文>>

道家創始人是什麼朝代、叫什麼名字

道家和道教是既有聯絡又有區別的兩個概念。

道家,是思想體系。其創始人已不可考。一般認為是以黃帝和老子為代表。統稱黃老。

老子(前571年至471年之間)《道德經》中的一些說法,在更早的管仲(約公元前723年或前716年-公元前645年)的《管子》中已經有記載。傳說中的崆峒派廣成子(黃帝之師)也都屬於道家人物。

道教,是宗教團體。發源於古代本土中國春秋戰國的方仙道,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

一般認為張道陵(34年-156年或178年),字輔漢,東漢人。是道教的創始者,是五斗米道的創始人。道教徒稱他為張道陵,張天師,祖天師,正一真人。

道家創始人老子的生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諡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1] 約生活於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2] 。

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陽,諡號聃,又稱李耳(古時“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義),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1] 。曾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書的官員),是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張是“無為”,《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是為“反者道之動”,“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他關於民眾的格言有:“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中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關於他的身份,還有人認為他是老萊子,也是楚國人,跟孔子同時,曾著書十五篇宣傳道家之用;還有人認為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後一百多年的時間裡。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其《史記》的《老子韓非列傳》中即說明了當時對老子何其人有過此兩種猜測。“或曰:老子亦老萊子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雲。”當時司馬遷也疑老子即為老萊子,並不是道家創始人。

老子騎牛圖立軸[2]

老聃長壽,一百零一歲仙逝,鄰里皆來弔唁。老人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念老子順民之性、隨民之情、與世無爭、柔慈待人的大德大恩,皆悲不自勝。老聃好友秦佚來弔唁,至老子靈旁,不跪不拜,拱手致意,哭號三聲即止。待其欲轉身回去時,鄰人攔住問道:“汝非老子好友乎?”秦佚答道;“當然。”鄰人道:“既為老子好友,如此薄情少禮,可乎?”秦佚道;“有何不可?”鄰人聞言,由怒轉,大聲責問道:“其理何在?”秦佚笑道:“吾友老聃有言,生亦不喜,死亦不悲。汝可聞乎?昔日老聃之生也,由無至有,聚氣而成,順時而來,合自然之理,有何喜哉?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歸無,散氣而滅,順時而去,合自然之理也。有何悲哉?生而喜者,是以為不當喜而喜也;死而悲者,是以為不當悲而悲也,放生時貴生,死時怕死,皆是以己之意願而強求生來、強求死去也,皆背自然之理而任己之情也。如安時而處順,則哀樂不能入也。而背自然、違天理,合於道乎?不合於道,可為老聃好友乎?老聃好友者,遵其言而動、順於道而行者也。吾既為老聃之友,故能以理化情,故不悲。”

鄰人聞之,似有所悟,又問:“汝既不悲,何以哭號三聲?”秦佚笑道:“吾哭號三聲,非因悲也,是與老聃辭別也。一號,言其生而應時,合自然之理也。二號,言其死而應時,合自然之理也;三號,言其在世傳自然無為之道,合自然之理也。老聃舉足而應時,動止而合道,吾有何悲哉?”眾鄰聞之,皆言秦佚乃老聃真友,故推其為主葬之人。合土之時,秦佚頌悼文道:“老聃大聖,替天行道,遊神大......餘下全文>>

道教創始人是誰?

老子先生是道家學說的創始人,道家是哲鄲體系,是講辨證法的。道教是東漢末年張陵建立的,道教是宗教體系,是講唯心主義的。[由於東漢有個當官的也叫張陵,為了區分此二人,就把建立道教的張陵改叫成張道陵]

道家和懦家創始人是誰什麼朝代的?

儒家的創始人當然是春秋時期的大教育家孔丘世稱孔子。

道教創始人並不是春秋時期的老子。而是東漢時期的張道陵融合黃老學說以及方術創立了五斗米教,這才是真正的道教前身。

法家,墨家,儒家,道家,兵家的創始人分別是誰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論語》、《孟子》、《荀子》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一個學術派別.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貴君輕”,提倡統治者實行“仁政”,在對人性的論述上,他認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論 ”,與荀子的“性惡論”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惡,也是戰國時期社會矛盾更加尖銳的表現.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莊子、列子.作品:《道德經》、《莊子》、《列子》

道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又稱「道德家」.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創始人為墨翟.

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相傳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志.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巨(鉅)子」.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後,分裂為三派.至戰國後期,匯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遊俠.

四、法家:

代表人物:韓非、李斯、商鞅.作品:《韓非子》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戰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至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集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

這一學派,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專制,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其學說為君主專制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根據和行動方略.

《漢書·藝文志》著錄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書》和《韓非子》.

五、名家:

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和桓團.作品:《公孫龍子》

名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從事論辯名(名稱、概念)實(事實、實在)為主要學術活動而被後人稱為名家.當時人則稱為「辯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為惠施和公孫龍.

六、陰陽家:

代表人物:鄒衍......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道家創始人?
中國風水創始人?
天星派風水創始人?
道教創始之地?
創始遊戲人物起名?
懷孕夢見家中老人去世?
夢見家中親人?
夢到家裡有人要結婚?
夢見家中老人病重?
夢見陪同國家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