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信仰什麼宗教?
壯族信仰什麼教
壯族的宗教多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唐、宋以後,佛教、道教先後傳入,建立了寺廟。1858年以後,天主教傳入,1862年基督教教傳入,但都未傳開。各家都有神龕,敬奉祖先。近現代以來,部分壯族地區又有天主教和新教的傳入。
壯族本民族宗教則以摩教(MOZ)(壯族巫教)主要的信仰,摩教(MOZ)帶有濃重的佛、道二教,特別是道教相融合為其特點。 此外,神靈崇拜 民間崇拜的神靈多而雜,有自然神、社會神、守護神等等,崇拜儀式也隨諸神的功能而不同。
布洛陀是壯族先民口頭文學中的神話人物,是創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其功績主要是開創天地、創造萬物、安排秩序、制定倫理等。"布洛陀"是壯語的譯音,布洛陀的"布"是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稱,"洛"是知道、知曉的意思,"陀"是很多、很會創造的意思,"布洛陀"就是指"山裡的頭人"、"山裡的老人"或 "無事不知曉的老人"等意思。 布洛陀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布洛陀經詩》是摩教(MOZ)(壯族巫教)的經文,它唱誦壯族祖神布洛陀創造天地萬物,規範人間倫理道德,啟迪人們祈禱還願消災祛邪,追求幸福生活。這部經詩貫穿著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意識。《布洛陀經詩》各篇都可以獨立成篇。因其相當多的內容是創造天地萬物的,可以說是壯族的創世史詩;因其唱詞是民歌,又是在祭祀時喃唱的,故又可以說是壯族宗教文學。
《布洛陀》以詩的語言和形式,生動描述了布洛陀造天、造地、造太陽、造日月星辰、造火、造穀米、造牛等的"造化"過程,告訴人們天地日月的形成、人類的起源、各種農作物和牲畜的來歷,以及遠古時期人們的生活習俗等。這部史詩滿腔熱情地歌頌了壯族祖先布洛陀這個半神半人的祖先創造人類自然的偉大功績,全詩長達萬行,自古以來以口頭方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右江、紅水河流域和雲南文山一帶傳承。
大約從明代起,在口頭傳唱的同時,《布洛陀》也以古壯字書寫的形式儲存下來,其中有一部分變成壯族民間麼教的經文。《布洛陀經詩》原手抄本全部是用古壯字書寫,詩是壯族民歌五言體、押韻。在內容上,融壯族的神話、宗教、倫理、民俗為一體,思想深奧、字義艱澀;在形式上,由於千百年來的傳唱加工,語言精煉工整,有韻律,朗朗上口,其中保留了好多古壯語、宗教語,為當今所無。
《布洛陀經詩》的內容從性質上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部分:創世神話、倫理道德、宗教禁忌。它的學術價值是多方面的。《布洛陀》的內容包括布洛陀創造天地、造人、造萬物、造土皇帝、造文字曆書和造倫理道德六個方面,反映了人類從茹毛飲血的矇昧時代走向農耕時代的歷史,以及壯族先民氏族部落社會的情況。
根據已整理的版本,全詩分為四個部分,共十九章。第一部分是開頭歌,包括第一章禮貌、第二章回答歌、第三章石蛋歌。第二部分是創造歌,包括第四章初造天地、第五章造人、第六章造太陽、第七章造火、第八章造米、第九章造牛。第三部分是治理歌,包括第十章再造天地,第十一章分姓氏等。
此外,壯族民間經常見得信仰還有:
①花婆神。據說是布洛陀的妻子,有壯族地區則認為是布洛陀的母親。專管生育兒女的女神,又稱“花王聖母”。壯族認為兒女是花婆庭院裡的花朵,枯榮全憑花婆主宰。嬰兒出生,即在床頭鋪上紙花,逢年過節由母親領孩子另祭花婆。孩子有病,也要祭請花婆保佑。 在南壯族地區的壯族,人們更崇拜花婆神。
②土地公。壯族認為土地公是一方之主,主管一方水旱蟲災及人畜瘟......餘下全文>>
壯族的宗教信仰特點
壯族信仰多神。全民族沒有統一的宗教信仰。大約在原始社會後期,壯族宗教思想開始萌芽。隨著壯族社會的發展,壯族的宗教思想逐漸發展成本民族的宗教——巫教。至遲在南朝時期,由於漢壯文化日益頻繁的交流,漢族的道教傳入壯族地區,並與壯族的巫教融合,形成為巫道教。巫道教、巫婆(即仙婆),為壯族人民所普遍信仰。佛教於東晉時傳入廣西,宋明時期佛教擴大到桂南、桂西壯族聚居區,但壯人信仰不多。18世紀中葉以後,基督教、天主教相繼傳入壯族地區,但均未能形成影響。壯族祖先相信萬物有靈,周圍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是有靈的。從天上講,認為太陽是太陽神,打雷是雷神擂鼓,颳風是風伯作崇,下雨是雨師作法。天上的星星不僅是神靈,而且還分雌雄呢。在神話《三星的故事》裡,太陽、月亮和星星是一家神靈,太陽是父親,月亮是妻子,星星是兒女。因為父親過去嚴厲,所以他一露面,妻子、兒女便匆匆地隱去了,直到太陽落山他們才出現在天空,兒女們愉快地在媽媽周圍眨巴著眼睛。人們按照人的性格、家庭和社會,賦予天上的自然現像以人的特徵,創造了神。而在早期是人神不分的。地上的鬼神就更多了,山中花草樹木無不有靈。特別是奇花異草,怪藤怪樹。長得異乎尋常的,莫不以為神。有的樹被奉為神樹,不讓砍伐,逢年過節還要祭它。因此,在壯放地區的自然崇拜有:日、月、雷、山(洞穴、山脈)、河水、火、樹、草、禾等的崇拜。壯族也跟世界上各民族一樣,曾普遍存在過圖騰崇拜。圖騰觀念是從萬物有靈,演化而來的。因為人們覺得周圍一切都有神靈,並在諸物之中總有一種與本氏族生產生活關係特別密切,直到認為該物與自己氏族有親緣關係,可以佑護氏族繁榮,尊之為“圖滕”。對之特別敬畏,不準破壞,不準殺害,不準褻瀆,還要有祭祀父式。氏族成員以成為該圖騰子孫而自豪,並把其形象刻畫在額頭、手腕或胸脯上,甚至衣飾也依照圖騰的色彩和式樣。於是圖騰又變成了氏族的標記。壯族的很多姓氏原來就是氏族的標記。隋唐以後才用近音的漢字姓氏來表示的。如莫姓為黃牛氏族;儂姓為森林氏族;梁姓為禾稻氏族;潘姓為遊獵氏族;區姓為蛙氏族,等等。壯人曾崇敬過的圖騰天象方面有太陽、月亮、星星、雲彩、雷電、霧靄、暴雨等;動物最多,有鱷魚、蛇、野雞、鳥類、犬、蛙類、牛、犀牛、熊、虎、鹿、猴等;植物有森林、榕樹、竹、木棉以及其它怪樹;其它還有怪山、怪石、怪巖、山泉、伏流、河流、深潭等。其中比較重要的圖騰有這些:雷王、鱷、圖騰、蛇圖滕、狗圖騰、牛圖騰、蛙圖騰、而這些圖騰又以蛙圖騰最著名。蛙圖滕,蛙大約開始是甌部落的圖騰。甌是中原漢族人記的壯語蛙的近音。故甌部落即蛙部落。春秋戰國時代,西甌人統一嶺西各部,他們的圖滕也就上升為民族的保護神。這時期留下的花山崖壁畫,上面的蛙人形象十分明顯,表明這些畫不過是當時人們敬奉民族保護神——蛙神的遺蹟。直到1949年前,壯人對蛙依然敬若神明,認為它是雷王公子,被作為天使派到人間來的。其身份與宙斯之子阿波羅極其相似。所以壯族祖先鑄的銅鼓上有蛙的立體雕象。東蘭、鳳山還保留有祀蛙的“蛙婆節”。不少地方禁殺蛙。隨著父系氏族的確立,從圖騰崇拜中產生了祖先崇拜,而且兩者最初是合而為一的。正如漢代的龍,人首蛇身,人首乃是夏人祖先伏羲和女媧。壯族的蛙神也是人身蛙形。祖先崇拜的前提是認為靈魂存在。壯族人認為,人死之後,靈魂依然在奈何橋(壯人觀念中的陰陽分界)那邊生活下去。還認為,在陰間的祖先,能給陽世的子孫福佑。平安發財,消災除難。這就是一系列葬儀和祭祀祖先的前提和依據。壯族幹欄廳堂正中板壁跟前,立著一個高約五尺的長條形神臺,神臺下為八仙桌,是放祭祖供品的地方。神臺往上是神......餘下全文>>
廣西壯族同胞信仰什麼 宗教
壯族祟奉多神,各支系的神名不一。一般祭獻關公、孔子、岳飛、楊六郎、家神、財神和神農等。部分神只有偶像和牌位。如神農等牌位即設在"老人廳"內。同時保留著萬物有靈崇拜,如祭獻太陽、木橋、石頭等。祖先崇拜在壯族的宗教生活中佔有一定地位。每家正屋都供奉"天地君親師"神位。"儂人"所供奉的家神有三兄弟,神位通常設於門角、樑上或後牆,並貳供奉外祖父母。"土人"和"儂人"已出嫁女子每逢年節要在男家祭獻自己已死去的父母。"沙人"在臥室內供有"花王聖母"。負責壯族社會宗教活動的頭目有魔公和師孃。魔公都由男子擔任,凡喪葬祭把等活動,便負責唸經、作道場;有漢文經典,並師徒相傳。師孃有男有女,專管"請鬼"、"送鬼",行巫術以"治病消災";沒有經書。
廣西壯族人的宗教是什麼?
廣西壯族的宗教多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唐、宋以後,佛教、道教先後傳入,建立了寺廟。1858年以後,天主教傳入,1862年基督教教傳入,但都未傳開。各家都有神龕,敬奉祖先。近現代以來,部分壯族地區又有天主教和新教的傳入。
廣西壯族本民族宗教則以摩教(MOZ)(壯族巫教)主要的信仰,摩教(MOZ)帶有濃重的佛、道二教,特別是道教相融合為其特點。 此外,神靈崇拜 民間崇拜的神靈多而雜,有自然神、社會神、守護神等等,崇拜儀式也隨諸神的功能而不同。
土地公。壯族認為土地公是一方之主,主管一方水旱蟲災及人畜瘟疫的神靈。因此,村村設有土地廟,但無神像;唯用紅紙書寫“土地公之位”字樣,貼於正中牆上以供祭拜。逢年過節或遇有重大危難事件,村民必到土地廟跪拜求籤。供物隨事的大小而有厚薄。求籤前忌吃狗肉。全村則一年一小祭,三年一大祭。每年開春作“春祈”,求土地公保佑當年風調雨順,人畜平安。秋季“還願”,感謝土地公的厚賜。
社公。被認為是村寨保護神。多於村邊大樹下設社壇,內供石頭數塊,也有供奉石雕狗像的。每年除夕,各家備酒肉祭祀。祭社時,全村寨長老齊集,禱告社公,並討論當年應舉應革事宜。村中青壯及少年,集於社前,遍拜尊長,稱為“拜社”。新嫁女子,也須攜同夫婿回孃家參加祭社。新生嬰兒由父母帶到社前,向眾人分發紅蛋,主持社祭者為小兒戴上首飾,祝願平安健康。年滿三歲的男孩,由父母帶到社前跪拜,以雞、酒祭社公,並請舅父命名;而後將雞肉切成小塊,連同一片黃糖,分送各家各戶,告以孩子名字。女孩則於社前穿耳戴環。祭社當晚,各家將從社壇前帶回的肉、粥、粽子和紅蛋等,置於有孩子的媳婦門前祭祀,表示為孩子“贖魂”。祭畢,將粥喂禽畜,認為可使其肥壯。每遇蟲災,各村寨鳴鑼聚眾,殺豬、羊、雞祭社;並用紙條染畜血,標插田間,象徵社公到此,即可免災。
壯族宗教信仰是什麼
壯族地處廣西,受南傳佛教影響很大,與雲南相似許多人信仰南傳佛教。
壯族宗教信仰是什麼
壯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
三”歌節等
壯族主要信仰什麼教?該宗教發源於?其教徒被稱為?
壯族的宗教多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唐、宋以後,佛教、道教先後傳入,建立了寺廟。1858年以後,天主教傳入,1862年基督教教傳入,但都未傳開。各家都有神龕,敬奉祖先。近現代以來,部分壯族地區又有天主教和新教的傳入。
壯族本民族宗教則以摩教(MOZ)(壯族巫教)主要的信仰,摩教(MOZ)帶有濃重的佛、道二教,特別是道教相融合為其特點。此外,神靈崇拜 民間崇拜的神靈多而雜,有自然神、社會神、守護神等等,崇拜儀式也隨諸神的功能而不同。
布洛陀是壯族先民口頭文學中的神話人物,是創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其功績主要是開創天地、創造萬物、安排秩序、制
定倫理等。"布洛陀"是壯語的譯音,布洛陀的"布"是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稱,"洛"是知道、知曉的意思,"陀"是很多、很會創造的意思,"布洛陀"就是
指"山裡的頭人"、"山裡的老人"或 "無事不知曉的老人"等意思。布洛陀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
《布洛陀經詩》
是摩教(MOZ)(壯族巫教)的經文,它唱誦壯族祖神布洛陀創造天地萬物,規範人間倫理道德,啟迪人們祈禱還願消災祛邪,追求幸福生活。這部經詩貫穿著自
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意識。《布洛陀經詩》各篇都可以獨立成篇。因其相當多的內容是創造天地萬物的,可以說是壯族的創世史詩;因其唱詞是民歌,又是
在祭祀時喃唱的,故又可以說是壯族宗教文學。
中國漢族都有什麼宗教信仰?
漢族的宗教信仰:
1.祭天—敬拜上帝
祭天是華夏民族最隆重、最莊嚴祭天的祭祀儀式,起源於上古時期。是人與天的“交流”形式。祭天儀式通常由“天子”主持。通過祭天來表達人們對於天滋潤、哺育萬物的感恩之情,並祈求皇天上帝保佑華夏子民。
皇帝、堯舜禹時代是祭天的時代,其特點是敬天,重祭祀,而奇妙的是這種祭祀形式和聖經舊約中以色列人祭祀獨一真神上帝是類似的。
2.儒教
公元前2世紀,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儒家的官學地位以後,儒家思想逐漸成為漢族的正統思想,歷代官吏主要出自儒生。此後2000年間,儒家的思想體系、道德準則、行為規範滲透到漢族的各個方面,影響著整個漢族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
儒家學說是春秋時代的思想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創立的,它的主要經典有《詩經》、《尚書》、《易經》、《禮記》、《儀禮》、《周禮》、《論語》、《左傳》、《公羊》、《穀梁》、《爾雅》、《孟子》等。
3.道教
道教是流行於部分漢族群眾中的一種土生土長的宗教,創始於公元2世紀,在古代巫術、方術、黃老之學的基礎上產生。最早有琅邪(今山東諸誠)人于吉、宮崇在西漢時著《太平青領書》(即《太平經》170卷)。東漢靈帝時張角創“太平道”,奉“中黃太一”為至尊天神,傳播《太平經》,影響達到青州(今山東)、徐州(今江蘇)、幽州(今遼寧)、冀州(今河北)、荊州(今湖北湖南)、揚州(今江西)、兗州(今河南北部)、豫州(今河南南部)等地。信奉者多為貧苦農民及下層群眾,張角以此發動了聲勢浩大的“黃巾起義”。漢順帝時又有張陵在西蜀創立“五斗米道”,奉老子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經)為經典,在川西北和陝南一帶傳道,其孫張魯又在漢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權,後被曹操所滅。
道教教義,敬奉元始天尊(天寶君)、靈寶天尊(太上道君)、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為至尊天神,信仰居於名山洞天福地仙境中的神仙真人,宣傳天道迴圈、善惡承負、因果報應的宗教信條,主張通過修正、修善、積德、修性的途徑,達到成神成仙、生長久視的目的。道教是一種以長生為樂,追求長生不死的宗教。
4.佛教
佛教是一部分漢族信仰的又一種宗教。佛教起源於印度,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姓喬達摩,名悉達多,是公元前7—6世紀的人。佛教的原始教義認為,現實的人生存在許多痛苦,痛苦的原因在每人自身的惑(貪、嗔、痴)、業(身、口、意的作),並由輪迴報應造成。其特點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供奉各式各樣的偶像。
5.其他宗教
祆教為波斯人瑣羅亞斯德所創,又稱拜火教,在十六國時期(公元4世紀)傳入中國。摩尼教為波斯人摩尼所創,又稱明教,唐朝(公元7世紀)傳入中國。公元7—8世紀,祆教和摩尼教盛行於唐朝,公元9世紀以後衰落。
唐代還有大唐景教(基督教聶斯托利派)。
壯族和東川族信奉什麼教
我來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