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端午節吃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3日

韓國端午節吃什麼 不吃粽子吃車輪餅

在過去,韓國家家戶戶都會在端午當天吃艾子糕,用菖蒲湯洗頭。人們還會穿著傳統服裝參加祭祀、演出和體育活動,女人盪鞦韆,男人則聚在一起進行摔跤比賽。

端午節吃什麼東西?

樓主,你是不是錢多啊,還是耍我們啊,這種問題隨便一個知道都知道!我是抄來的,你要是不想給就算了,200分也太高了!

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

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蔘”之說。

贊助廣告

吃麵扇子 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麵蒸制,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廠、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贊助廣告

吃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裡,用長柄木棰打製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吃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吃薄餅 在溫州地區,端午節家家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採用精白麵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煎鍋中,烤成一張張形似圓月,薄如絹帛的半透明餅,然後用綠豆芽、韭菜、肉絲、蛋絲、香菇等作餡,捲成圓筒狀,一口咬去,可品嚐到多種味道

端午節吃什麼 十大傳統食物

粽子 我們家安徽那邊還有綠豆糕 貌似有的地方還有鹹鴨蛋。別的我就不知道了

端午節吃什麼 13種傳統食物盤點

端午節吃什麼?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端午節即將來臨,端午節吃什麼呢?粽子、鹹鴨蛋、皮蛋等陸續登場逐漸成為飯桌上的“常客”。

1、粽子

2、黃鱔

3、打糕

4、鴨蛋

5、艾饃饃

6、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7、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8、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9、黃酒

《清嘉錄》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也就是說雄黃酒就是用白酒、雄黃勾兌而成的。這麼簡單的飲品為何如此有名呢?這大概與白娘娘和許仙的故事有關吧,白娘娘就是在端午這天飲雄黃酒,現出蛇身原形。故而,民間大概便認為蛇蠍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

10、吃麵扇子

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麵蒸制,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11、吃薄餅

在溫州地區,端午節家家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採用精白麵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煎鍋中,烤成一張張形似圓月,薄如絹帛的半透明餅,然後用綠豆芽、韭菜、肉絲、蛋絲、香菇等作餡,捲成圓筒狀,一口咬去,可品嚐到多種味道。

12、葉子餑

特點細軟爽脆不甜膩

葉子餑,是玉林人的節日食品尤其在端午和重陽這兩節屬必不可少的美食.關於葉子餑的傳說有很多已不可考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歷史頗久遠.到了後來葉子餑漸漸演變成玉林當地一種大眾化的地方傳統特色小吃。

韓國的端午節由來

在韓國,端午祭的時間和我國的端午節一樣,都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祭在韓國相當普遍,據韓國學者考證,端午祭的內容在“朝鮮時代”南孝溫的《秋江集》就有表述,因此江陵端午祭的由來被追溯到一千年前。在1967年被確認為“無形文化遺產”之後,江陵端午祭的盛大活動恢復並發展起來。現在的江陵端午祭有數種祭典和假面舞劇,還有農民樂舞比賽、投壺、摔跤、盪鞦韆、長跪比賽、跆拳道比賽、高校足球賽、棋王比賽等文娛節目1000多個。從五月初一到初十,還舉辦全國性的盛大的“亂場”(廟會集市),各地特產商品集中展銷,規模很大。

端午節的起源與稻作農業的起源有關,與水有關,每年農曆5月正是漲水的季節,為了祈求大水不將水稻淹掉,每年的這個時候都要祭神。這樣才慢慢形成這個節日。

稻作農業的起源新石器時代,公元前三世紀,我國的水稻傳向日本。韓國的端午節是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而形成的。

韓國江陵的端午祭,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是不容置疑的。在韓國的許多典籍中都記載了對“端午”的解釋,這種解釋和中國人的觀念是一樣的。如韓國也稱五月初五日為“重午”、“重五”、“端陽績、“五月節”,韓國特有的詞是稱“端午”為“上日”,意為神的日子。按照傳統風俗,在端午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婦女們用菖蒲湯洗頭髮或飲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妝,稱為“菖蒲妝”。士大夫人家的門柱上貼硃砂符藉以避邪,君臣之間要互贈端午扇表示祝賀。

江陵端午祭期間的祭祀儀式主要來自神話傳說,他們所祭祀的神靈是“大關嶺山神”、洞(村落)城隍,被神化的人物有十二位之多,如金庾信、國師城隍“梵日國師”、大關嶺國師女城隍鄭家女等。

江陵端午祭是現在韓國儲存比較完整的傳統節日習俗之一。原來在韓國許多地區都有端午習俗,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漸漸消失了,唯獨江陵地區完整地儲存著

端午節吃什麼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

1、吃粽子

古時為祭祀投江的屈原,荊楚之人農曆五月五日會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為恐魚吃掉,人們想出用粽葉包米,外纏彩絲。後來,吃粽子就成了端午節的風俗。粽子用江米、黃米、小棗做成,俗稱“二米粽子”。

2、掛艾草

端午節當天,人們會在院門前和房簷下掛艾草或菖蒲,蚊蟲害怕這種味道,能起到驅蚊的效果。

因為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古人稱之為“水劍”,說它可“斬千邪”。人們便會把菖蒲刻成“小人兒”、“小葫蘆”等形狀,掛在兒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會掛在門楣,起到驅魔祛鬼的效果。

3、賽龍舟

傳說楚國人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王作楫說,古人賽龍舟時在終點設了魚標、鴨標、鐵標,誰拿到這3個標就獲得了冠亞季軍。為了讓參賽者從遠處看到終點,古人還會在3個標上用錦緞打上蝴蝶結。

4、吃五毒餅

端午節臨近夏至,天氣越來越炎熱,細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於是食用五毒餅消病強身。據說,吃了五毒餅可以增強抵抗力,滅蟲免災。

5、鬥百草

古時人們到端午節,會結伴去郊外採藥,採藥途中會鬥草玩,逐漸形成習俗。參與遊戲的兩人會持草相對站立,雙手各持一草或花莖的兩端。遊戲開始後,二草相勾,雙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誰的草或花莖被對方拉斷誰為輸。

6、收五毒

端午節時,女孩要在胸前別上“繒子”,據說這種用彩色絲線縫製、樣子跟粽子類似的布藝可以驅邪避惡。男孩則在頸上掛一個葫蘆,裡面收進“五毒”圖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7、貼葫蘆花

因為葫蘆是“福祿”的諧音。古時人們會用紅色毛邊紙剪成葫蘆,裡面包括“五毒”圖案,稱為“葫蘆花”,五月一日貼出,五月五日午時摘下扔掉,稱為“扔災”。

8、點雄黃酒

在端午節還有點雄黃酒的習俗,會把酒在男孩的額頭上寫“王”字,在女孩的頭上點五個點,人們認為,這樣蚊蟲蒼蠅會被雄黃酒破解,驅邪避害。

端午節吃什麼

粽子

韓國的端午節真實的名字是什麼?

韓國的端午節其實和中國的端午節錠不一樣的 而且基本上一點關係都沒有 他們的端午節叫“端午祭” 的的確確是韓國的傳統節日

中國的端午節和韓國的端午節有什麼不同?

在韓國,端午節的時間和我國的端午節一樣,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的內容在“朝鮮時代”南孝溫的《秋江集》就有表述,“江陵端午祭”就是現在韓國所儲存下來的重大的端揣傳統節日習俗。原來在韓國許多地區都有端午習俗,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漸漸消失了,唯獨江陵地區完整地儲存,其歷史由來至今已有一千多年。

“江陵端午祭”1967年被韓國確認為“無形文化遺產”,自此端午祭的盛大活動在韓國很快恢復並發展起來。現在的江陵端午祭有數種祭典和假面舞劇,還有農民樂舞比賽、投壺、摔跤、盪鞦韆、長跪比賽、跆拳道比賽、高校足球賽、棋王比賽等文娛節目1000多個。從五月初一到初十,還舉辦全國性的盛大的“亂場”(廟會集市),各地特產商品集中展銷,規模很大。

由於端午節的起源與稻作農業的起源有關,與水有關,每年農曆5月正是漲水的季節,為了祈求大水不將水稻淹掉,每年的這個時候都要祭神。這樣這個節日才慢慢在我國形成。後來我國的農耕文化傳向海外,韓國的端午節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而自然形成。由此,韓國人對“端午”的解釋和中國人的觀念是一樣的。如韓國也稱五月初五日為“重午”、“重五”、“端陽”、“五月節”,韓國特有的詞是稱“端午”為“上日”,意為神的日子。按照傳統風俗,在端午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婦女們用菖蒲湯洗頭髮或飲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妝,稱為“菖蒲妝”。居民們在門柱上貼硃砂符藉以避邪。韓國人所祭祀的神靈是“大關嶺山神”、洞(村落)城隍,被神化的人物有十二位之多,如金庾信、國師城隍“梵日國師”等等。

2005年11月,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這一訊息當時在我國引起強烈反應,網友在各大社群紛紛留言,稱“這是嚴重的文化侵略!”、“我們已經把祖宗給忘記了!” 、“‘端午’被韓國‘端’走了。”的確,端午節是中國古老而重要的節日,在中國起源並傳承至今,形成了一系列豐富的節日文化和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這一節日被韓國人“申遺”,感情上國人自然是難以接受的。

但事實上,我在韓國留學的近三年中,通過親身體驗韓國的“端午節”,發現兩國端午節是存在明顯差異的。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有著一套完整的、與中國的端午節既有關聯性又有差異性的民俗活動。中國的端午節主要紀念的是偉大詩人屈原並在全國各地存在著十分豐富多樣的內容和形式,存在著普遍性與地方特異性並存的現象;韓國的“江陵端午祭”是從釀製神酒開始,主要內容包括在大關嶺舉行的薩滿祭祀、祭拜山神以及大關嶺國師城隍和女城隍等一系列祭祀儀式。中國的端午節民俗活動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兒童戴荷包、五毒兜兜等,意在驅毒辟邪;韓國的“江陵端午祭”民俗活動包括官奴假面戲、農樂競賽、鶴山奧道戴歌謠、拔河、摔跤、盪鞦韆、漢詩創作比賽射箭、投壺等,多為民眾娛樂活動。

感受韓國端午節,從這些差異性中,我有了一種不一樣的民俗文化的體驗。雖然,韓國已將端午節“申遺”,但我不認為它具何種現實意義。“端午節”作為一種民俗文化,它既能被傳播,自然也能被共享,這一民俗文化遍及東亞各國,它不是一個商業化的註冊商標。而從傳承的角度講,我想無論是中國人還是韓國人,“端午節”所體現出的不同傳統民俗文化,其實就像血液一樣在我們的生命裡流淌,它是不會受到屬地之爭的任何影響。

端午節吃什麼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端午節即將來臨,端午節吃什麼呢?粽子、鹹鴨蛋、皮蛋等陸續登場逐漸成為飯桌上的“常客”。

1、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起源於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屈原面臨著亡國之痛,與五月五日投江自盡,岸上的漁夫和百姓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當時人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食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免遭傷害。從此以後,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到江上投粽子、划龍舟。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

一天只吃半個或一個,每天吃粽子別超過50克,也就是半個或1個。尤其胃腸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老年人切忌貪多貪涼,最好分小塊多次食用。有些商家賣的迷你粽就是不錯的選擇。

2、黃鱔

過端午不僅僅是吃粽子的時候,也是一年裡鱔魚肉最嫩、最有營養的時候,所以有“端午黃鱔賽人蔘”的俗諺。

3、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裡,用長柄木棰打製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先把米放到水裡浸泡一段時間後,撈出來放到鍋裡蒸熟,將蒸熟的米放到木槽或石槽裡,用木極反覆捶打。一般多是兩個人面對面地站在槽邊,互相交替捶打,或一人捶打,一人在下面翻動糕團使之捶打均勻。隨後,一份香甜細膩、筋道適口的打糕製作完成。

4、鴨蛋

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就是要避五毒,因為傳說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會為害人間,這五毒妖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蠍子,民間用五種紅色的菜象徵這五毒的血,吃著這些菜的時候,就會把五毒妖怪嚇跑,也就是吃五紅了,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與五紅類似,江南民間端午節還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鴨蛋及雄黃酒。不管是五紅還是五黃,都包括鴨蛋在內,所以端午節吃鴨蛋有辟邪祛暑的原因。

5、艾饃饃

不少地方過端午節時還用米粉或麵粉發酵與艾蒿一起蒸饃饃。

相關問題答案
韓國端午節吃什麼?
韓國人端午節吃什麼?
韓國端午節什麼活動?
韓國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為什麼叫女兒節?
端午節為什麼叫端陽節?
中國寒食節吃什麼?
端午節是什麼時候有的?
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
端午節是什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