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端午節什麼活動?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韓國的端午節由來

在韓國,端午祭的時間和我國的端午節一樣,都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祭在韓國相當普遍,據韓國學者考證,端午祭的內容在“朝鮮時代”南孝溫的《秋江集》就有表述,因此江陵端午祭的由來被追溯到一千年前。在1967年被確認為“無形文化遺產”之後,江陵端午祭的盛大活動恢復並發展起來。現在的江陵端午祭有數種祭典和假面舞劇,還有農民樂舞比賽、投壺、摔跤、盪鞦韆、長跪比賽、跆拳道比賽、高校足球賽、棋王比賽等文娛節目1000多個。從五月初一到初十,還舉辦全國性的盛大的“亂場”(廟會集市),各地特產商品集中展銷,規模很大。

贊助廣告

端午節的起源與稻作農業的起源有關,與水有關,每年農曆5月正是漲水的季節,為了祈求大水不將水稻淹掉,每年的這個時候都要祭神。這樣才慢慢形成這個節日。

稻作農業的起源新石器時代,公元前三世紀,我國的水稻傳向日本。韓國的端午節是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而形成的。

韓國江陵的端午祭,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是不容置疑的。在韓國的許多典籍中都記載了對“端午”的解釋,這種解釋和中國人的觀念是一樣的。如韓國也稱五月初五日為“重午”、“重五”、“端陽績、“五月節”,韓國特有的詞是稱“端午”為“上日”,意為神的日子。按照傳統風俗,在端午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婦女們用菖蒲湯洗頭髮或飲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妝,稱為“菖蒲妝”。士大夫人家的門柱上貼硃砂符藉以避邪,君臣之間要互贈端午扇表示祝賀。

贊助廣告

江陵端午祭期間的祭祀儀式主要來自神話傳說,他們所祭祀的神靈是“大關嶺山神”、洞(村落)城隍,被神化的人物有十二位之多,如金庾信、國師城隍“梵日國師”、大關嶺國師女城隍鄭家女等。

江陵端午祭是現在韓國儲存比較完整的傳統節日習俗之一。原來在韓國許多地區都有端午習俗,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漸漸消失了,唯獨江陵地區完整地儲存著

韓國說端午節等文化是他們的的理由是什麼?

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時間2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然而,專家稱這不是壞事。 “韓國申遺成功對我們的端午文化不會有什麼衝擊,無形文化遺產是全人類共享的財富,我們的文化傳統被別國認同,我個人認為不是一件壞事。”這是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魁立25日上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的。

中韓端午節申遺之爭,從去年開始已經上演,受到廣泛關注。人們所期盼的當然是中國的端午節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目的是加大我國的傳統文化保護力度。而如今韓國獲勝,多少有一種失望的感覺。兩國都希望自己能獲取勝,如果從端午節起源來看,我國的端午節最應該被批准。因為端午節起源於中國。

端午節俗稱端陽節、端午節、天中節,除我國漢族外,還有滿、蒙、藏、苗、彝、畲、錫伯、朝鮮等約28個少數民族都慶祝這個節日。我國的端午節很早就傳入了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家,這些國家至今還在歡度端午佳節。實際上,韓國所獲勝的江陵端午節本來就源於我國遠古的祭龍日,它的遠古文化蘊涵是用龍的威懾力驅除所有的災疫邪祟。從時令上看,“端午”為“陽極之日”,故《風土記》曰:“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時為天中節,故作種種物辟邪惡。”

端午節起源於我國是不爭的事實,應該說,此前普遍認為亞洲國家是絕對不可能申請成功的(當然這是後話)。因為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需要具備惟一性、完整性和真實性這三個特點。其他國家的端午節不滿足前兩個條件。而如今韓國的江陵端午節被批准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多少有點出乎意料。然而,韓國的申請成功憑藉的就是自己的保護與重視程度,從這點來看,我們是不能比的。

韓國申請成功“不是壞事”,原因如專家所說: “江陵端午祭其實與我們的端午節不是一回事。”韓國的端午祭是由舞蹈、薩滿祭祀、民間藝術展示等內容構成,與中國人吃粽子、划龍舟、紀念屈原是兩回事,“惟一的相同點是時間框架,都是在中國的端午節期間舉行。”這倒不見得,復旦大學文博系民俗學研究者胡志祥副教授就有不同看法:“ ‘端午節’和‘端午祭’並沒有本質區別。文化包括核心部分和影響部分,在傳播過程中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在這期間,往往是核心部分保留了下來。端午節在中國本來就是祭祀活動,韓國江陵端午祭的核心部分就是從中國流傳過去的。雖然在韓語中,‘祭’和‘節’的意義有所差別,但是在‘申遺’時,無論端午節還是端午祭,都應該用英文的FESTIVAL(節日)表示。”

無論說法如何,端午節起源於我國是不爭的事實!祖宗留下的遺產落敗了,我們以何顏面笑談“這不是壞事”?說出口還真有一種心虛的感覺。在去年韓國開始申請江陵端午祭為世界遺產,在前不久韓國某公司將“端午節.cn”這一中文域名搶先註冊時,都給我們的感覺就是——“不是滋味”,而今韓國申遺成功,也許大多數人也是——“不是滋味”。如果說好處在於它給我們帶來了很好的啟示,把傳統的文化活動注入了現代的元素,並得到國際認同,對於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有借鑑意義。那麼,我們的端午節(而不是某國端午節)達到國際認同還有一段漫長沉重的路子要走。我們不由的去思考,我們的落敗其實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反省我國情況就會發現,我國節日體系的文化特色顯得不足,洋節日侵襲嚴重,人們多是追捧外來節日文化而對自己民族的卻缺少認識,更談不上喜愛和保護。這次韓國申遺成功的板子剛好打在我們的臉上,猶如韓國的影視劇將我們的專利賣給中國一樣——這板子打得好,也打得不是滋味。

筆者覺得,端午節不因外來節日文化而被......餘下全文>>

端午節怎麼成韓國人的節日了

韓國要把端午節申請為國際文化遺產,這個是兩年前的事情了。其實整個東南亞都過端午節,但各地風俗還是有區別的。

韓國人也過端午節?

中韓端午之爭延伸網上 韓企搶注“端午節.cn”

賽龍舟、祭江、包粽子,在我國已經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民間節日端午節,在去年卻被韓國搶先申報“端午節”為本國文化遺產。不僅如此,就在聯合國即將於今年11月份公佈申遺結果的前夕,“端午節.CN”又突然遭到韓國公司的搶注。

“端午之爭”延伸到網上

去年端午節,就在全國各地正在紛紛舉行各種活動,慶祝傳統節日—端午節時,媒體突然曝出韓國率先申請“端午節”為該國文化遺產的訊息。最終,韓國稱其申請的只是“江陵端午祭”而非“端午節”,並提出由中韓共同申遺的解決方案。

日前,記者查詢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CNNIC)whois(域名查詢系統)發現,“端午節.cn”已經於2005年10月13日被註冊,註冊者資訊顯示為“Yun Hee CoInc R.O.K.”,韓國企業,註冊時間為一年。

韓國公司搶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最終決定是否批准韓國申遺請求的前夕,註冊“端午節.cn”這一中文域名,意味著韓國率先佔據了“端午節”這一傳統文化品牌在網際網路上的陣地。不管聯合國最終公佈情況如何,在網際網路上,“端午節.cn”將指向韓國網站而不是中國。

面對韓流的再次侵襲,來自民俗、法律、網際網路界的專家指出對於我國傳統文化必須進行提前、全面的保護,以防遭遇流失危機。

法律界:搶注“端午節.cn”並不違法

記者就對端午節這一類帶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特殊詞彙有關部門為什麼沒有提前進行保護?韓國搶注“端午節.cn”的合法性等問題,諮詢了北京市潮陽律師事務所胡鋼律師,得到的答覆是,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絡域名管理辦法》之規定:為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眾利益,域名註冊管理機構可以對部分保留字進行必要保護,不過這主要針對涉及到國家利益和公眾權益的域名,如政府機構和地域詞彙。而像“端午節”這種約定俗成的節日名稱,沒有明確的歸屬,雖然帶有一定的公眾權益色彩,但仍然是允許自由使用的範疇,從規定上來說,端午節.cn這個域名是不屬於預留的範疇的。

胡鋼還解釋道,從法律角度看,對於端午節這一類詞彙而言,目前尚沒有法律浮予明確保護,不屬於限制註冊的範圍。同時,域名註冊依循的是先注先得的原則,韓國公司註冊“端午節.cn”從法律角度來說,並不違法。

網路界:中文域名事關中華文化

中國萬網副總裁姚勁波從專業角度指出,由於中文域名具有民族化、本土化特性及巨大的發展潛力,對於保護和宣傳類似“端午節”等中華文化品牌具有明顯優勢。現遭韓國公司搶注,對我國保護和發揚中華文化都將造成極大阻礙。

首先,中文作為網際網路上的第二大語言,全球已經有超過數億的網民使用中文上網。而中文域名正以中文為載體,簡單明確,方便華人記憶和使用,相當於網上的“中文門牌號”。

如我國能率先保護端午節的中文域名,以“端午節.cn”建立一個有關端午節的中文官方網站,將實現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比拼音或英文的域名更能凸顯端午節的中華傳統節日特點。以此類推,包括中秋節、春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甚至京劇等國粹,以及具有濃郁傳統文化的中華老字號都可以藉助中文域名建立網上文化品牌和宣傳平臺,更進一步打造而為中華文化網路體系。然而,現在這些中文域名都分散在不同投資者手中,“端午節.cn”遭韓國搶注,正向國人示警,中華文化在網際網路上陣地缺失嚴重。

民俗界:

警醒作用大於實際損失

北京民協民俗委員會副主任、民俗專家高巍認為,韓國公司搶前註冊“端午節.cn”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但它的警醒作用將大於它造成的損失。它讓我們看到,我們沒有利用好傳統文......餘下全文>>

為什麼韓國人說端午節是他們的

因為中國人太不瞭解智慧財產權了,所以讓最不要臉的韓國人吃豆腐。

中國的端午節和韓國的端午節有什麼不同?

在韓國,端午節的時間和我國的端午節一樣,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的內容在“朝鮮時代”南孝溫的《秋江集》就有表述,“江陵端午祭”就是現在韓國所儲存下來的重大的端揣傳統節日習俗。原來在韓國許多地區都有端午習俗,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漸漸消失了,唯獨江陵地區完整地儲存,其歷史由來至今已有一千多年。

“江陵端午祭”1967年被韓國確認為“無形文化遺產”,自此端午祭的盛大活動在韓國很快恢復並發展起來。現在的江陵端午祭有數種祭典和假面舞劇,還有農民樂舞比賽、投壺、摔跤、盪鞦韆、長跪比賽、跆拳道比賽、高校足球賽、棋王比賽等文娛節目1000多個。從五月初一到初十,還舉辦全國性的盛大的“亂場”(廟會集市),各地特產商品集中展銷,規模很大。

由於端午節的起源與稻作農業的起源有關,與水有關,每年農曆5月正是漲水的季節,為了祈求大水不將水稻淹掉,每年的這個時候都要祭神。這樣這個節日才慢慢在我國形成。後來我國的農耕文化傳向海外,韓國的端午節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而自然形成。由此,韓國人對“端午”的解釋和中國人的觀念是一樣的。如韓國也稱五月初五日為“重午”、“重五”、“端陽”、“五月節”,韓國特有的詞是稱“端午”為“上日”,意為神的日子。按照傳統風俗,在端午這一天要吃“艾子糕”,喝益仁汁,婦女們用菖蒲湯洗頭髮或飲用菖蒲水,或用菖蒲露化妝,稱為“菖蒲妝”。居民們在門柱上貼硃砂符藉以避邪。韓國人所祭祀的神靈是“大關嶺山神”、洞(村落)城隍,被神化的人物有十二位之多,如金庾信、國師城隍“梵日國師”等等。

2005年11月,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這一訊息當時在我國引起強烈反應,網友在各大社群紛紛留言,稱“這是嚴重的文化侵略!”、“我們已經把祖宗給忘記了!” 、“‘端午’被韓國‘端’走了。”的確,端午節是中國古老而重要的節日,在中國起源並傳承至今,形成了一系列豐富的節日文化和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這一節日被韓國人“申遺”,感情上國人自然是難以接受的。

但事實上,我在韓國留學的近三年中,通過親身體驗韓國的“端午節”,發現兩國端午節是存在明顯差異的。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有著一套完整的、與中國的端午節既有關聯性又有差異性的民俗活動。中國的端午節主要紀念的是偉大詩人屈原並在全國各地存在著十分豐富多樣的內容和形式,存在著普遍性與地方特異性並存的現象;韓國的“江陵端午祭”是從釀製神酒開始,主要內容包括在大關嶺舉行的薩滿祭祀、祭拜山神以及大關嶺國師城隍和女城隍等一系列祭祀儀式。中國的端午節民俗活動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兒童戴荷包、五毒兜兜等,意在驅毒辟邪;韓國的“江陵端午祭”民俗活動包括官奴假面戲、農樂競賽、鶴山奧道戴歌謠、拔河、摔跤、盪鞦韆、漢詩創作比賽射箭、投壺等,多為民眾娛樂活動。

感受韓國端午節,從這些差異性中,我有了一種不一樣的民俗文化的體驗。雖然,韓國已將端午節“申遺”,但我不認為它具何種現實意義。“端午節”作為一種民俗文化,它既能被傳播,自然也能被共享,這一民俗文化遍及東亞各國,它不是一個商業化的註冊商標。而從傳承的角度講,我想無論是中國人還是韓國人,“端午節”所體現出的不同傳統民俗文化,其實就像血液一樣在我們的生命裡流淌,它是不會受到屬地之爭的任何影響。

韓國人說端午節是韓國人的,是怎麼回事?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一個節日,而屈原出生地現在位於韓國領土。韓國人說在古代屈原只是在中原為官,並不是中原人而是韓國人,所以韓國人說端午節是他們的節日

我國的端午節與韓國的端午祭有什麼區別?

巴黎時間2005年11月24日,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目前也傳到了周邊各個國家。在東方國家尤其是韓國,已經有1000多年的傳統。

韓國江陵的端午祭和中國的端午節有所不同。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說法,只是在農曆5月5號一天,一般是搞龍舟賽和吃粽子等簡單的活動。而韓國江陵端午祭的內容比較廣泛,是把端午節伸展開來,用一個多月的時間來慶祝,完全變成了江陵地區的一個地方慶典。主要內容有:

一、祭祀活動,廣泛的祭祀。當地的英雄人物,值得紀念的人物都會進行祭祀,從4月5號到5月7號之間活動不斷。

二、各種遊戲。以舞蹈為主的戴假面具跳舞和各種歌唱比賽,有傳統的歌謠比賽,也有青年人蔘加的現代歌曲。

三、端午節的前後兩天將廣泛舉行各種活動。包括遊戲和摔跤、盪鞦韆等體育運動。這些活動引來周邊和附近民眾的廣泛參加。同時,這幾年也迎來了世界各地的遊客。

韓國的“江陵端午祭”是從釀製神酒開始,民俗活動包括官奴假面戲、農樂競賽、鶴山奧道戴歌謠、拔河、摔跤、盪鞦韆、漢詩創作比賽、射箭、投壺等,多為民眾娛樂活動;而中國端午節主要是以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為主,民俗活動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兒童戴荷包、五毒兜兜等,意在驅毒辟邪。韓國的“江陵端午祭”有著一套完整的、與中國端午節既有關聯性又有差異性的民俗活動。

韓國為什麼要和中國搶端午?

又是一個把端午祭和端午節混同起來的人……

人家不過是註冊一個慶祝方式而已,沒有任何人去禁止中國去註冊弗己的慶祝方式。韓國人沒有註冊端午節(光一個節日也不可能通過批准)。

韓國人把端午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什麼會成功?

韓國端午祭成功申遺 我國端午節仍然有機會 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這一訊息在國內引起強烈反應,網友在各大社群紛紛留言,稱“這是嚴重的文化侵略!”、“我們已經把祖宗給忘記了!”“‘端午’被韓國‘端’走了”…… 韓國江陵端午祭和我國的端午節到底是不是一回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對我國端午節“申遺”有沒有影響?我們應得到什麼啟示? 巴黎傳來韓國江陵端午祭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訊息,各大網路論壇上馬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評論,大多數網友對韓國江陵端午祭成功“申遺”難以接受”。民俗學家則表示,韓國“申遺”成功,不會影響我國端午節“申遺”。兩國“申遺”之爭屬盲目炒作,我國建立傳統文化保護機制才是根本。 網友:愧對屈原愧對列祖列宗 專家:不存在兩國“申遺”之爭 “屈原如果還活著,他肯定會說:我以後是韓國人了!真是愧對屈原啊!” “現在我們過洋節,穿洋裝,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傳統,失去了自己的節日,就快失去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了!我們已經把祖宗給忘記了!!!” “為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被韓國人搶注而默哀!!!!”…… 這些都是在韓國“申遺”成功後,在各大網路社群出現的網友的帖子。 當然也有一些網友進行了深刻反思:“看看我國現在一些‘申遺’成功的地方,他們利用祖宗留下的遺產幹什麼了?無非就是門票漲價,地方政府收入增加,他們有對遺產做保護了嗎?還是不要一窩蜂去爭這個世界遺產了吧,實實在在地做好遺產的保護工作吧!” 與網友的激烈反應相比,民俗學家的反應顯得平靜了很多。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的宋俊華博士表示,其實,韓國江陵端午祭與我國端午節不是一回事,韓國“申遺”成功後,我國的端午節仍可“申遺”。因此,不存在兩國的“申遺”之爭,以及韓國“勝出”的概念。“媒體似乎是在有意炒作這個話題,以此吸引眼球。” 韓國友人:保護傳統文化是根本 民俗學家:“申遺”不是搶注商標 金向相是在中國生活了多年的韓國人。他說,韓國政府和民眾對傳統文化非常重視,孔孟文化在韓國相當流行。韓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相當於副總統級別,由此可見韓國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 金向相說:“現在中國人對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的反應是正常的,這與此前韓國人對日本將韓國特產泡菜出口到全世界的反應很類似。泡菜是韓國特產,但世界上第一個將泡菜出口的國家卻是日本。當時韓國民眾非常氣憤,但韓國人還是理智地吸取教訓,開始重視韓國傳統文化的宣傳和保護。中國人也應理智看待這一問題。” 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的訊息傳出來之後,中國民俗學會祕書長、北大社會學系教授高丙中的電話就一直響個不停,作為致力於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民俗學會的祕書長,高教授對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的反應比較平靜。 高教授反對將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看作是文化掠奪。他認為,這種說法一是誤解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的目的,二是把“申遺”和註冊商標混為一談,“‘申遺’是把文化的代表作品提出來,讓全世界都能知道和分享。這與商標註冊是兩碼事,不是說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以後中國人再過端午節就要交費了。” 高教授說:“文化是大家可以共享的,不像麵包,你要是多咬了一口,我就會少咬一口。千萬不能拿看待麵包的眼光來看待文化遺產。” 宋俊華博士也表示,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這種民族的東西有可能存在於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比如,在我國內蒙古流行的馬頭琴,去年已被蒙古國申報為該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在中國家喻戶曉的皮影戲,也被印度尼西亞申報為該國的文化遺產。 反思:為何民俗“失去”才知......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韓國端午節什麼活動?
韓國端午節吃什麼?
韓國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什麼時間?
韓國端午節風俗?
韓國端午節時間?
韓國端午節是啥時候?
大暑節氣有什麼活動?
韓國人都用什麼字取名?
韓國迴歸是什麼生肖?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