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王的歷史來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歷史—姓王的由來?

舜的後裔媯滿被周武王封於陳,傳至陳完,後來陳國為楚所滅,陳完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其裔孫田和成為齊國國君,史稱"田氏代齊",齊被滅後,其後人以王為姓。王和其他四十幾個姓一樣,都成了陳姓分支,寫孫子兵法的孫子也是陳完的後代,不信可以到網上和史書上查.

歷史上最早姓王的人是誰呀

姓氏來源

1、出自姬姓。周靈王的太子姬晉,因直言進諫,被廢為庶民,遷居到太原(今山西太原一帶)、琅琊(今山東省膠南一帶),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為王族,世人稱其為“王家”,延用成姓。還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畢公高,其後代子孫因故散居京兆、河間一帶,以本為王族之故,自稱為王姓。後世沿襲未改,漸成大姓。還有周平王太孫赤出奔晉國,其子孫為紀念其身份改姓王。另戰國末年西周桓公揭之後人,為紀念被秦滅後的原居住地王城,分別改姓王。

贊助廣告

2、出自媯姓,為古帝王虞舜之後,居於北海、陳留一帶,因出古君王后裔,世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湯的後人。殷末,王子比干,為紂王的叔父,因勸諫紂王被殺,葬於汲郡,其子孫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為齊國君主,史稱“田氏代齊”,傳八王,被秦所滅,其子孫被廢為庶民,其中一支自認為齊國王族,遂以王為姓。

5、出自春秋時魏獻子之後。韓、趙、魏三家分晉,各自為王。後業魏亡於秦,其王族避難於各地。因其中有不少支庶子孫為魏國王族,故改姓王。如信陵君魏無忌,避難於泰山,至西漢入朝,被封為蘭陵君。其後自謂出自王公顯貴之家,易姓王氏。

贊助廣告

6、出自燕太子丹之後。西漢末年,王莽篡漢自立,建立新朝稱帝。燕太子丹玄孫名嘉,上獻符命,為王莽所寵,賜姓王氏,與帝王同姓。歷史上因封賜姓王的人還多,其子孫也以王為氏。

7、出自少數民族。據《通志.氏族略》稱:王姓“出河南者,為可頻氏;出馮詡者,為鉗耳族;出營州者,本高麗;出安東者,本柯史布。此皆虜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後,號曰王氏。”

8、出於自改姓為王氏的。舉如南朝梁將王僧辯,本為鮮卑族,姓烏丸氏,後自改姓王;隋代有個王世充,本為西域胡支姓,入中原後,也自改姓王;五代時人劉去非,自己改名換姓叫王保義,其子孫延襲姓王;滿族完顏氏,有的改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改為王姓。

9、由複姓簡化而來。這種情況的王姓較多,據統計至少有14個,即王子、王父、王官、王人、王史、王叔、王孫、王周、成王、威王、五王、西王、小王、樂王。

10、出自元朝王室。成吉思汗六子為逃避因奪位引起的迫害、追殺,逃往中原。因身為王爺,為顯示身份改姓王。

姓氏來源詳考——王姓來源主要有五種:

一、是出自姬姓 :由此又衍生出構成王氏主體的三支姬姓族派:

1、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裔。

《通志??氏族略》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畢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時,他被封於畢(今陝西咸陽西北),為公爵,故史稱為畢公高。春秋時,其裔孫畢萬自畢國出奔晉,為司徒,並被分封於魏,傳至魏文侯斯,與趙、韓三國瓜分晉國。公元前225年為秦所滅,其子孫四散,因是王者之後,也都被稱為王家。

姬姓在先秦時期是著姓、大姓,武王滅商後,延續三個半世紀的西周都是姬姓的天下。

姬姓的始祖即史籍中記載的后稷。傳說后稷的母親叫姜原,有一次她到野外去,看見一個巨大的人的腳印,她感到很好奇,因為她從來沒見過這麼巨大的腳印。她走過去,踩在那個巨大的腳印上,想看看它比自己的腳大多少。誰知這一踩就懷了孕,後來居然生下一個男孩。姜原以為這個男孩不是吉祥之兆,便把他扔在大街上,想讓過往的牛馬把他踩死。不料牛馬見了這個孩子全都繞道而行。姜原又想把他扔在森林裡,但她走到哪裡哪裡都有人,又沒扔成。最後姜原來到一條水渠旁,當時正值冬天,渠水結了冰,姜原就把他放在冰上,想把他凍死。就在這時候,又飛來一隻大鳥,它臥在冰上,用自己巨大的翅膀護翼溫暖著這個孩子。姜原以......餘下全文>>

姓王的歷史簡介

歷史來源:王源出有許多,帝王的後裔稱王子,王孫,遂為氏。

姓氏起源

王姓,是中國大姓,源出有五: 太子晉

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周朝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裔,屬於以王族身份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之後,因本來是王族,所以他們以王為姓。東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諫被廢為庶民,遷居於琅琊(今山東省),世人稱其為“王”家,其後亦以“王”為姓,稱為王氏。周靈王太子晉是天下王姓人最重要的得姓始祖之一。太子晉又稱王子晉、王子僑、王喬,是東周靈王的太子,本為姬姓。《通志·氏族略》言:"若太原、琅邪王之王,則曰周靈王太子晉,以直諫廢為庶人,其子宗恭為司徒,時人號曰王家。"晉生於洛陽,在周靈王初年被立為太子,當時流經洛陽的谷、洛二水經常氾濫,靈王派人壅塞河道,他力陳不可,主張因勢利導以治水,不被靈王採納,後終因忤逆之罪被奪去太子名位,廢為庶人。後代被世人稱為王家,便以王為氏。太子晉去世後,楚國詩人屈原在《遠遊》中有云“軒轅不可攀援兮,吾將從王喬而娛戲。”唐代李白也曾寫過“吾愛王子喬,得道伊洛濱”的詩句。姬姓之王的另一支京兆王、河間王為周文王的第十五子、周武王之弟畢公姬高之後。姬高始封於畢,其裔孫畢萬入晉為官,封為魏成侯,戰國時與趙、韓三家分晉,立魏國。後魏王假在位時,魏國被秦所滅,子孫分散,因號為王家,以王為氏。

例如信陵君魏無忌,先是避難於泰山,至西漢時期入朝,被漢高祖劉邦封為蘭陵君, 王姓的起源和遷徙(錢文忠 百家講壇)其後裔子孫認為自己源於王族顯貴之家,便易姓為王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二

源於子姓,出自成湯王子比干後裔,屬於以王族身份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商紂時王子比干之後,比干被殺後,其子孫為了紀念他,以王子爵號改“子”姓為“王”姓,形成了別一支王氏。子姓之王比干之後,即汲郡王。《通志·氏族略》說:“王氏……出於汲郡者則曰王子比干之後,此子姓之王也。”王子比干是商朝國王文丁之子,亦是商朝末帝紂王的叔父。王子比干生活在國運每況愈下的商朝末年,加之紂王昏庸無道,他不滿於時局,多次犯顏直諫, 王最終不被紂王所容,被剖心而死。他為了國家,殺身以成仁,被後世譽為忠於祖國的楷模,並與同時的微子、箕子一起合稱為“商末三仁”。王子比干被殺後,就葬在當時的國都朝歌附近,亦即今衛輝市城北15裡比干廟村旁。他的子孫在他罹難後,世代居住在今衛輝淇縣一帶,為他守陵;同時,為了紀念他,改以“王”字為姓。子姓之王是最早的一支王姓人。因為他們居住的衛輝一帶原由汲郡管轄,因此又被稱為汲郡王氏。

源流三

源於姚姓,出自古帝王虞舜姚姓之後齊王田和後裔,屬於以王侯身份為氏。舜生於姚地,即以姚為姓,其後子孫即以父姓和地姓的姚為氏,稱為姚氏。據《通志·氏族略》記載,相傳為古帝虞舜之後媯滿被周武王封於陳,傳至公子完,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其裔孫田和成為齊國國君,史稱“田氏代齊”,齊被滅後,其後人以王族身份改“媯”姓為“王”姓,稱為王氏。出於媯陳一支的為北海王、陳留王,乃舜裔齊田之後。《通志·氏族略》說,王姓“出於北海、陳留者,則曰舜之後也。其先,齊諸田為秦所滅,齊人號為王家,此媯姓之王也”。《通志·氏族略》言:"舜因姚地之生而姓姚,因媯水之居而姓媯。" 因而史稱媯、陳、田、姚、胡為"媯汭五姓"。 "媯汭",古水名,又作"溈汭",舜帝本為姚姓,因居媯汭而得媯姓。舜帝的子孫有留在媯河邊居住的,即以媯為姓。這支王姓的最早的來源是姚姓,部分姚姓族人經過多次的改姓......餘下全文>>

王姓的歷史來源

王姓是中國第一大姓氏,是世界三大姓氏之一,也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據中國大陸公安部對全國戶籍人口的最新(2007年4月)統計分析顯示:王姓為現代中國第一大姓,有大約9288.1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7.25%。另外,王姓亦是日本單姓之一,但極為罕見

王姓的來源有多個,但構成現代王姓的主要來源有四個:子姓、姬姓、媯姓和外族改姓

最古老的王姓出自子姓。傳說在商朝末年,商紂王的叔父比干與箕子、微子一起被稱為商末“三仁”。紂王荒淫無道,比干多次犯顏上諫,反遭到紂王殺害,其子孫因為是王子的後裔,所以就以“王”為姓,被稱為“子姓王氏”。子姓王氏的歷史至今已經有約3100年了。經歷了從秦朝一直到唐朝,再到今天。期間子姓王氏一直居住在河南地區,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後來散播到了甘肅、山東、河北和山西等地。

最多的王姓來源於周朝的王族,周朝的王族本姓姬,但從這個家族(以及周的分封國中姬姓的王族中)中不斷有一些人由於失勢或亡國而分離出來,因為他們過去是屬於王家的因此以王為姓。這一支王姓以王子喬為始祖。

根據史書記載,周武王滅掉商朝以後,定都於鎬,歷史上稱為西周。傳二十一世至周靈王(前571年-前545年在位),國都在成周,即今河南洛陽。周靈王的兒子太子晉(也被稱為王子晉或王子僑),因為直諫被廢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職,當時的人們因其是王族的後代,便稱其為“王家”。從此,這支族人就以“王”為姓。傳到第八代孫王錯拜了魏國將軍,姬姓王氏又重新貴顯。先秦時期,這支王姓一直活躍於河南洛陽一帶。秦末漢初,秦朝的武城侯王離之子王元和王威,為了躲避戰亂,分別遷徙到山東琅琊和山西太原,最終發展成了最為著名的琅琊和太原兩大王姓望族,是王姓中最大的群體。姬姓王氏至少已經歷了2600年的歷史。在中國,90%的有家譜的王姓都源於姬姓王氏。

姬姓王氏還可以被細分為三個分支:

周武王的弟弟畢公高封於畢國,春秋時,他的裔孫畢萬做了晉國的司徒,功高位重,被封於魏,戰國時,魏國、韓國、趙國三方瓜分了晉國。後裔中最著名的是戰國時代的“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秦國滅了魏國以後,魏無忌的孫子魏卑子逃到山東泰山,漢朝初年,魏卑子奉詔進京做官,被封為蘭陵君。當時因其是王家之後,便稱其為“王家”,從此便以王為姓。這支姬姓王氏大約有2200年的歷史了。

第二分支源於春秋初年周平王的後裔。周平王在位51年(前770年-前720年),太子早夭,周平王駕崩之後,由其孫姬赤繼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奪了王位,即周桓王。姬赤出奔晉國,子孫以其曾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這支姬姓王氏一直生活在山西臨猗一帶,史稱河東臨猗王姓,這支姬姓王氏大約有2700年的歷史了。

第三分支源於週考王(前441年-前426年在位)的胞弟桓公揭之後。桓公揭封於王城(舊址在今天的河南洛陽王城公園一帶)。他的封地雖小,但處於東周王城的西部,歷史上稱其為西周桓公。周朝滅亡以後,子孫遷到河南伊川和臨汝,以居於王城而改姓王,後被稱為王城王氏,這支姬姓王氏大約有2400年的歷史了。

奉虞舜為祖先的媯姓王氏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被秦國所滅之後,項羽封齊王田建的長孫田安為濟北王,隨後項羽被劉邦所滅,田安也隨之失去了王位,子孫遂改姓王。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為郡望,一直以山東原齊國的封土為活動區域,有2300年的歷史了。

“王姓”中融入了大量的遊牧民族、非漢族血液,還有許多後來改姓或賜姓王的,比較著名的有:

漢朝時候的匈奴人、西羌鉗耳氏族、南北朝時候的高麗拓王氏族、鮮卑族的烏丸人、隋唐時期西域月支......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王的名人

歷史名人

王子喬

神話傳說中的仙人。漢劉向“列仙傳”捲上王子喬: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後,求之於山上,見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巔。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亦稱為王喬、王子晉。

王翦

戰國時秦的名將,頻陽(今陝西富平縣東北五十里)人。事秦始皇,曾定趙、燕、薊諸地,後為李信所讒,謝病歸裡,後信戰敗,始皇遂用翦策以平荊。

王昭君(王嬙)

漢秭歸人。元帝時選入掖庭,呼韓邪單于入朝,求美人為閼氏,帝以嬙賜之,號寧胡閼氏。晉時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妃。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 河北大名縣東 矗。漢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時父親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儉樸,飽讀詩書,結交賢士,聲名遠播。

王羲之(321~379)

字逸少,東晉臨沂(今屬山東)人,後南遷為會稽人。嘗為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善書法,所寫草隸,冠絕古今,以蘭亭集序、樂毅論等為最,後人稱為書聖。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宋臨川人。博覽強記,工書畫,尤善詩,而文詞簡練。神宗時為相,改革政治,銳行新法,因反對者眾多,沒有成功。封荊國公,卒諡文。著有周官新義、臨川集、唐百家詩選等。

王陽明(1472~1528)

字伯安,浙江餘姚人。明代大儒,弘治進士。正德時巡撫南贛,定宸濠之亂。嘉靖時封新建伯,總督兩廣,破斷藤峽賊,卒諡文成。其學以知行合一為主,發揮致良知之教,反對朱熹格物窮理之說,講心學淵源於宋之陸九淵,世稱姚江學派。嘗築室於陽明洞,學者稱“陽明先生”,有王文成公全書。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蘇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

中國歷史上有幾個姓王的皇帝

王姓是當今中國的五大姓氏之一。從史傳上可知,中華王姓是“王者之後”,即帝王的後代。據史載 ,東周時期,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言進諫而被貶為庶人,不久鬱鬱而終。其子宗敬見王政失墜,便毅然引 退,帶領家人遷至太原定居,當時太原人稱其一家為“王家”。久之,宗敬一家便以“王”為氏了。進入 秦漢以後,太子晉的後裔在姓、氏合一的文化背景下,由“王氏”轉化為“王姓”。這就是王姓的主要來 源。 除太原王姓之外,周文王、週考王的後裔,在改朝換代時或出逃流亡,或奪爵失國,為了讓後世子孫 牢記他們高貴的出身,於是也以王為姓。此外,帝王賜姓,冒姓改姓,以及少數民族在漢化過程中改王姓 ,也是王姓由來的途徑。 一、王姓風流滿史書 自宗敬在太原郡開姓立宗以來,王姓進行了六次大的播遷,其總的特點是自西向東、自北向南。其中 意義最為深遠的是第一次大播遷,這次播遷使王姓從此出現分支。 據史料記載,秦二世胡亥即位時,任王賁之子王離為大將軍,前往攻趙,楚將項羽出兵救趙,雙方在 鉅鹿展開大戰,王離兵敗自殺,其子王元率家人遷往山東琅琊,世人稱其為“王氏琅琊”。這就是王姓歷 史上的第一次大播遷。而當時王離的次子王微,則仍留在太原晉陽。從此,太子晉開族的太原王姓,在中 華大地上分衍出“太原王”與“琅琊王”兩大系統。這兩大王姓又都可謂代代有俊傑、世世出英雄,不僅 多大將,多領袖,多宰相,更有數不清的風流名士。秦有大將王翦、王賁、王離;西漢有塞外和親的美女 王嬙;東漢有民間傳說以美人計密結呂布、謀誅董卓的王允。晉朝時,王氏盛名更是達到巔峰,有名臣王 衍、王玄、王坦之,名滿天下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父子,以及王導、王敦等名流。當時王姓與謝氏一起被譽 為“王謝風流滿晉書”。南北朝時出現畫家王微、文學家王僧達;隋有名將王世充;唐有六歲能文的王勃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大詩人王維、農民起義領袖王仙芝;北宋有名臣王安石;南宋有抗金將領王 彥、王忠植;金有全真教的創立者王重陽;元有以《西廂記》名垂青史的王實甫;明清有大思想家王夫之 ;近現代有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王若飛、王維舟、王稼祥等。今天,王姓已成為中國第二大姓,王姓人 遍佈海內外,可以說,凡海水之所至,無不有華夏王姓立足於其間。 二、自古王姓多將領 研究王姓,會發現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就是中國歷史上許多著名的將領都姓王。在這些王姓將領中, 第一個彪炳史冊的就是幫助秦始皇一統天下的王翦,他與其子王賁、其孫王離,祖孫三代仕秦昭襄王、秦 始皇、秦二世,歷三朝大將軍。門第顯赫的王姓大將還有西漢大將軍王鳳,他以外戚專權,其侄王莽甚至 奪走了劉氏江山。此外,西晉的撫軍、安東和徵東大將軍也均為王姓,分別為王、王渾和王彌;東晉鎮東 大將軍王敦更是司馬睿的開國功臣,與其兄王導外掌兵權、內執朝政,權傾天下,當時民間流傳的童謠“ 王與馬,共天下”即道出了王敦兄弟的權勢之盛。隋大將王世充以鎮壓起義軍而備受皇帝重視,而當他羽 翼豐滿後又扯起了起義大旗,廢帝自立,建鄭國;以鎮壓農民起義起家的王姓大將還有唐左金吾大將軍王 式。北宋出了個在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時自請解職的王守琦;南宋則有兩位著名的抗金將領王彥和王忠 植,還有武功大夫王堅。此外,王姓將領當中還有一位蒙古人,就是元末的擴廓帖木兒,漢名王保保,他 是察罕帖木兒的義子,曾立下赫赫戰功,總領天下兵馬,後來成為明政權的心腹大患。清末王姓將領有王 孝祺和王德榜,他們共同對抗太平軍,又一起協同馮子材大敗法軍。 除此之外,中國共產黨的軍隊中也湧現了不少著名的王姓大將,比如被授予將軍銜的王樹聲、王諍、 王新亭、王建安;畢業於黃埔軍校......餘下全文>>

姓王的歷史上有什麼著名人物

王猛

中國歷史姓王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王倪:伏羲和黃帝曾與王倪論道.王倪是齧缺的老師,王倪論道. 道及天邊,智達宇際。

王子成父:齊國大夫,累遷大司馬,為齊恆公手下一員大將。因敗赤狄功在周王室,被周定王賜姓王氏。為琅琊王氏開祖。

王子喬:被奉為“王氏的始祖。”王子喬是黃帝的四十二代後人,又名晉,字子喬,周靈王的太子,人稱太子晉。史載太子晉“幼有成德,聰明博達,溫恭敦敏”。十五歲以太子身份輔佐朝政,靈王重之,諸侯從之。師曠見太子晉後,對其稱善不已。

鬼谷子:姓王名詡,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縱橫家的鼻祖。著有《鬼谷子》兵書十四篇傳世,民間稱其為“王禪老祖”四大弟子聞名於世。

王鬥:齊人,稷下先生,約活動於齊宣王時期。齊宣王以為賢,於是舉薦賢士五人做官,齊國大治。

王綰:戰國末年,秦國的丞相。

王齕:號信樑,戰國末期秦國大將,經歷三代秦王,為秦國宿將。王翦

王翦:姬姓,王氏,名翦。戰國著名軍事家,秦大將軍,始皇師之,因功著晉封武成侯,同時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王賁:王翦之子,秦代名將,與其父同為秦滅六國戰爭中的主要將領。

王昭君:(公元前~世紀中葉),名嬙,字昭君,漢族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

王陵:(公元前?~前181年),西漢初大臣。沛縣(今江蘇沛縣西)人,以功封安國侯,官至右丞相。

王莽:(前45~後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王充:(公元27~約96年),字仲任,會稽上虞人,東漢著名哲學家。

王符:(約公元85~162年),位元組信,安定臨涇(今甘肅 鎮原縣)人,東漢著名思想家。

王粲 :(公元177~217年),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人。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王平:(公元?~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有謀略,是蜀漢後期名將。

王肅:(公元195~256年),字子雍,東海郡郯人。三國魏儒家學者,著名經學家。

王浚:(公元206~286年),字士治,弘農湖縣人,西晉著名軍事家,曾指揮伐吳的戰爭,大勝。

王叔和:(公元210~280年),名熙,山東鄒城人。晉朝人,魏晉之際的著名醫學家、醫書編纂家。

王祥:(公元185年~269年),字休徵,祖籍琅琊臨沂人,歷漢、魏、西晉三代。仕晉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稱,為二十四孝之一,“臥冰求鯉”的主人翁。

王導:(公元276~339年),字茂弘,祖籍琅琊臨沂人,東晉初年的大臣,在東晉歷仕晉元帝、晉明帝和晉成帝三代,是東晉政權的奠基者之一。諡號:“文獻”

王廙:(公元276~322年),字世將。祖籍琅邪臨沂人。東晉著名書法家、畫家、文學家;同時,也是一個屈指可數的音樂家。王羲之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或公元303~361年):字逸少,號澹齋,祖籍琅琊臨沂人,晉代大書法家。與其子王獻之在書法上,稱:“二王”

王徽之:(公元338~386年),字子猷。祖籍琅邪臨沂人,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第五子。

王獻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祖籍琅琊臨沂人,晉代書法家、詩人,生於會稽(今浙江紹興),王羲之第七子。

王珣:(公元349~400年),字元琳,小字法護,祖籍琅琊臨沂人,晉代書法家,著作《伯遠貼》。

王僧虔:(公元426~485年),字簡穆,祖籍琅琊臨沂,南北朝時期人,仕宋、齊兩朝,書法家,官至尚書令。

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國時期苻堅的丞相。

王通:(公元584~617年),字仲淹,隋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代大儒,卒諡“文中子”。

......餘下全文>>

江西的王姓的來源及歷史和現狀 20分

江西的王姓在全國來說不算多,但同樣來源複雜,主要由太原王、琅琊王、三槐王、開閩王的後裔構成,其中尤以太原王的後裔王季友和王安石知名,在江西王姓中佔據了重要地位。

江西王姓同樣來源廣泛,但從總的來說,莫過於太原王、琅琊王、三槐王、開閩王四大支流。

“太原王”和“琅琊王”的始祖均為王子喬,只是到了王離這代才開始分開,長子王元,徙山東琅琊,成為“琅琊王”始祖,次子王威則仍居太原,遂為“太原王”始祖。“琅琊王”在贛的流傳和分佈情況至今沒有統一的說法,據王研會主任王令策介紹,永修縣有個鎮上的王姓村民曾翻出了家譜,上面記載為琅琊王的一支,流傳已有400餘年。至於太原王,則由唐玄宗開元年間王景肅開始,在江西的分佈基本上已相當明瞭。

“三槐堂”雖然是王姓知名的堂號,但“三槐王”的來歷,卻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記載說:五代末時,大名府莘縣人王祐在自家庭院中種了三棵槐樹,並說了吾之後世,必有三公。其後他的次子王旦果然官居宰相;又有記載說系出自琅琊王。在南昌縣武陽鎮三槐村王家,都說他們的始祖是五代——北宋的太原人王全斌。村中的《王氏家譜》記載:“從金陵遷徙豫章,仕宋刺史,亦鎮豐城。”

至於開閩王王審知,則是五代時河南固始人。五代動亂時期,他在福建採取保境安民政策,努力發展經濟和文化教育,被尊為“開閩王氏始祖”。後來他的兒子稱帝,建立了包括江西在內的閩國。宋太祖敬仰王審知的德政,御筆題寫了“入閩人祖”四個大字,此乃開閩王之由來。

王姓早期主要在北方發展繁衍,到了西晉末年才開始逐步遷往江南諸省,早在公元618年以前,王氏就進入了我省的南昌、新建、豐城、宜春、瑞昌、都昌、廣豐、上饒等地。北宋及以後,由於受遼、金侵擾,造成越來越多的中原人南遷,於是就有了更多的王氏後人進入了今天的上高、宜豐、清江、東鄉、臨川、金溪、浮樑等38個縣市。北宋末、南宋初由於戰亂的原因,中原人多次大規模南移,遷入江西、安徽、四川、浙江和江蘇等省。1368年明代以後,又有王家人進入高安、萍鄉、萬載、九江、貴溪、橫峰、寧都、尋烏等20個縣市,據《江西通志稿》不完全統計,截至清末,王姓氏族先後遷入了我省66個以上縣市;但後人的研究表明,今天的婺源、德興等很多縣市仍有王氏人口沒有統計進去,可以說王姓人口遍佈江西各地。這些王姓,從源流上來說,主要還是上述四大支派的後裔組成的,這其中又以太原王和琅琊王的後裔為最多。

太原王在江西有兩支重要的後裔,一為王景肅締造的豫章王氏,另一是以王明為始祖的臨川王氏。

據省譜牒研究會副會長王炯堯介紹,豫章王的始祖——王儀,字景肅,唐高宗儀鳳丁丑年(677年)生。於唐初由陝西京兆府萬年縣業裡(一說為河南)徙居豫章(今江西南昌市)東湖菊花巷,為豫章王氏基祖。他生有三子:政、致、徵,即孟友、仲友、季友。三脈同宗,齊驅併發,以始祖開基地名而合稱豫章王氏。

王徵字季友,為避旁人歧視,從東湖邊輾轉來到了豐城市櫧山邊的雲嶺裡,在他仰慕的東漢高士徐孺子隱居地附近搭起了茅屋,躬耕苦讀終結碩果,於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高中,成為我省第一位狀元。他善詩,任內常以詩會友,與李白、杜甫、張九齡等時相唱和,官至光祿大夫、御史中丞;其侄兒(王政之子)王仲舒(762年—623年),字弘中,曾任左拾遺,元和初為吏部員外郎,穆宗時,任江西觀察史,曾出官錢200萬,代貧民輸稅。

王令策給記者提供了一本1949年修的《王世家乘》,上面記載:南昌市青少年宮對面的中國工商銀行大樓這個位置就是當年王景肅入贛的首居地——當年名叫菊花巷,今名羊子街,就是他入贛的第一站。王氏後人為紀念他的功績,在這裡建造了一座氣勢恢巨集的江西......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姓王的歷史來源?
王姓的歷史來源?
關於姓王的歷史?
姓王的歷史?
關於姓王的歷史人物?
姓王的歷史名人故事?
姓王的歷史人物?
姓王的歷史名人?
姓王的歷史人?
姓譚的歷史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