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姓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4日

中國古代姓魯的名人

魯姓-相關名人 魯班1、魯班:春秋時魯國人,建築家。本公輸氏,名般,後人稱為魯班。

2、魯仲連:齊國人,戰國末期學者。

3、魯恭:扶風平陵(今陝西扶風)人,東漢名臣。

4、魯丕:魯恭之弟,東漢名臣,累官至侍中。

5、魯峻:昌邑(今屬山東)人,東漢官吏、學者。

6、魯肅:臨淮東城人,三國東吳名將。

7、魯勝:代郡人,西晉學者、邏輯學家。

魯迅8、魯瀚:清江(今屬浙江)人,宋代詩人。

9、魯伯能:安吉(今屬浙江)人,宋代學者。歷官處州太守。

10、魯宗貴: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畫家。 11、魯貞:元浙江開化人,字起元,號桐山老農。12、魯得之:錢塘人,明代書畫家。

贊助廣告

13、魯治:吳郡(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14、魯迅(1881-936),現代文學家、思想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他並非魯姓人,魯迅只事筆名。

中國有多少人姓魯

魯(lǔ,潮音lu2(屢))姓,在全國約有人口194萬,在各姓中排第141位,佔全國人口的0.15%。

魯姓在揭陽只有43人(2001),在各姓中排第196位,佔揭陽人口的0.0008%。

魯姓源自姬姓,為周武王的弟弟姬旦之後,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元和姓纂》等所載,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於奄,建立魯國(今山東省曲阜市)。公元前249年,魯國為楚國所滅。國人以國為姓,稱魯氏。

贊助廣告

魯姓還來自少數民族改姓:1.東晉時,有東胡烏桓(今內蒙古赤峰一帶)人漢姓為魯。2.金時,女真人孛術魯氏漢姓為魯。3.明時,甘肅平番縣(今永登縣)蒙古族土司鞏卜失加,被皇帝賜姓為魯。4.清滿洲八旗秦楚魯氏、博都里氏,漢姓均為魯。5.有佤族木依庫氏者,子孫分別以三子之名為姓,其一曰魯。

此外,今彝、白、苗、土家、布依、朝鮮等民族也有魯姓。

魯姓的歷史名人,春秋末期有著名建築工匠魯班,發明雲梯、勾強、木馬車、曲尺、墨斗等多種木製工具以及磨子、碾子等石制工具,幾千年來,一直被奉為木工、石工、泥瓦匠等工藝部門共同祖師;東漢有名臣魯恭,專以德化為理,不使刑罰,後擢侍中,直言不諱,累官至大司徒;三國時有吳國儒將魯肅,為人方嚴,雖在軍陸,手不釋卷,善談論,又能屬文,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西晉有學者、邏輯學家魯勝,所著涉及到古代邏輯思想發展和邏輯物件爭論的歷史情況;明代有畫家魯治,善畫花卉、翎毛,落筆瀟灑脫俗,活潑有生趣。

全國魯姓有多少人。

魯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九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二。?

魯姓出自於姬姓。周武王的弟弟旦有封地在周,稱為周公。 周公當初被封在東方的魯國,但是他要留在周都輔佐周王,就派兒錠伯禽去魯國。伯禽到了魯國以後,繼續征伐週週圍的淮夷、徐夷兩地,使魯國成為當時的東方大國。

到了戰國時,魯國被楚國的考烈王滅掉。被迫遷居下邑(指國都以外的所屬城邑),其公族子孫就以國名為姓,世代相傳姓魯了。

歷史上姓魯的名人

【魯姓歷史名人】

魯 班:春秋時魯國人,古代著名的建築工匠、建築家。本公輸氏,名般,後人稱為魯班。他不僅能建築“宮室臺榭”,而且在征戰頻繁的年代,曾造“雲梯”、“勾強”等攻城、舟站的器械。相傳他創造了“機關備具”的“木馬車”;發明曲尺、墨斗等多種木製工具;還發明磨子、碾子等,他的確是少有的勤勞、機巧的匠工,受到社會普遍的讚揚,稱他是“機械之聖”。對後世影響很大,幾千年來,一直被奉為木工、石工、泥瓦匠等工藝部門共同祖師,稱他為“魯班爺”。

魯 恭:扶風平陵(今陝西扶風)人,東漢名臣。章帝時宰中牟,專以德化為理,不使刑罰,後擢侍中,直言不諱,累官至大司徒。“德化為治”是中國一個傳統的崇高政治理想,數千年來想而往之,卻極少有人能夠做到。而在大約兩千年以前的東漢時期,卻的確有人辦到了,那就是魯恭。據史書記載,魯恭當中牟令時,以德為治,結果出現了“三異”,那就是“蟲不入境,化及禽獸,童子有仁心。”如此的政治境界,魯恭辦到了,真是魯姓人士最值得自誇的一項莫大的殊榮。

魯 丕:魯恭之弟,東漢名臣,累官至侍中。好學,兼通五經。以魯詩尚書教授,為當時名儒。關東號之曰:“五經復興魯叔陵”。

魯 峻:昌邑(今屬山東省)人,東漢官吏、學者。專治魯詩顏氏春秋,初舉孝廉,累官至屯田校尉。

魯 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三國東吳名將。家富於財,好施與,的鄉邑歡心。周瑜為居巢長,故過候,且求資糧,肅有米六千鬥,以一半與之。瑜遂薦於孫權,獨建議結劉備拒曹操。權甚重視。魯肅為人方嚴,雖在軍陸,手不釋卷,善談論,又能屬文,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

魯 勝:代郡人,西晉學者、邏輯學家。少有才操,曾宰建康令。其所著涉及到極為豐富的古代邏輯思想發展和邏輯物件爭論的歷史情況。著作僅存《墨辯注序》。

魯 瀚:清江(今屬浙江省)人,宋代詩人。涉獵廣泛,尤精於易,善詩。有林園二十畝,塢內有含笑花數十株,自號笑塢老人。

魯 貞:元浙江省開化人,字起元,號桐山老農。元統舉人,隱居不仕,其邃於理學,胸懷夷曠,著有《桐山老農文集》、《春秋按斷》、《中庸解》、《易注》等。

魯 治:吳郡(今江蘇省蘇州)人,明代畫家。善畫花卉、翎毛,美倫精巧,著色天然,饒有風韻,落筆瀟灑脫俗,活潑有生趣。

魯 迅:本姓周,名樹人,浙江紹興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和革命家。文學著作主要有《吶喊》、《彷徨》、《野草》等。他的評論文章尖銳深刻地剖析了當時黑暗的社會和政治,對其進行了無情的揭露,由此遭到了當時反動政府的仇視。同時,他的詩作也非常出色,像"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詩句,充分表現了其滿腔救國家於危難中的愛國熱誠。他雖然沒有加入共產黨,但卻是中國共產黨最親密和最可信賴的朋友。

魯仲連:齊國人,戰國末期學者。不任官職,好持高節,堅持儒家道德觀點,反對尊秦為帝,以義不帝秦而被傳誦千古。其肯定事物的兩重性,反對攻其一點不及其餘的片面性。

魯伯能:安吉(今屬浙江省)人,宋代學者。博學強記,九歲通五經,日讀萬言。夜乘月光誦讀達旦,生平以翰墨自娛,歷官處州太守。

魯宗貴: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南宋畫家。工花竹、禽鳥、窠石,用筆意趣有餘,描染佳妙,尤長於寫生,雞雛乳鴨,頗有生意。傳世作品有《春韻鳴喜圖》。

魯得之: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明代書畫家。善書,工寫竹,發竿爽勁,掃葉清利,縱筆自如,備見瀟灑。著有《墨君題語》、《竹史》、《細香居集》。

魯九皋:......餘下全文>>

魯姓現代最高官是哪位,什麼職位?

魯玉昆中將(1929-——)

魯瑞林少將(1912-1999)

魯加漢少將(1916-1991)

魯韌(1912-2002.11.23)男,上海電影製片廠一級導演

魯迅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永曆帝身邊的魯姓官員有哪些

最後一位大明天子———永曆帝朱由榔之死

1659年(順治十六年,永曆十三年)閏正月二十五日(丙子),朱由榔和小朝廷的文武官員在平陽侯靳統武護衛下,由永昌府(今雲南保山市)退到盞達土司,第二天行至布嶺,距離中緬邊境已經不遠了。馬吉翔認為只要進入緬甸國境就可以保住身家安全,同他的弟弟 馬雄飛、女婿楊在祕密商議道:“我等百千謀議,方得車駕幸緬。今從官相隨又已至此。萬一得有寧宇,上意必悔不早入蜀;在廷又欲持文墨以議我弟兄。今護衛平陽侯右協孫崇雅與我極為同心。莫若先示以意,使之妄傳追逼,則乘輿今夜必兼程入關。伺夜半昏黑,車駕一 過關,便將從官盡劫,則東奔西竄,流離萬狀,必無有隨駕者矣。”三人議定後即往告知孫崇雅。孫是靳統武的部將,本已感到前途黯淡,又有馬吉翔的慫恿,乘機發一筆國難財,何樂而不為?

於是在這天晚上縱兵大肆擄掠。在夜色籠罩之下亂兵搶劫,連永曆皇帝也未能倖免,光著腳上不了山,直到天威營等兵趕到,才在深夜竄到銅鐵關(指銅壁關和鐵壁關),隨行的文武官員在流離當中又遭搶劫,苦不堪言;不少將士也在混亂當中若鳥獸散。二十六日白天到曩 本河,距緬關十里。黔國公沐天波先派人去通知守關緬兵。由於歷史的原因,明朝鎮守雲南的沐國公是緬甸當局熟知的人物,守關緬兵紛紛下馬以禮相待。當他們得知隨永曆帝避難緬甸的文武有近兩千人馬,要求“必盡釋甲仗,始許入關”。永曆帝同意,“一時衛士、中官 盡解弓刀盔甲,器械山積關前,皆赤手隨駕去”。這一舉動曾經遭到一些忠於明室的人士的指責,認為自動解除武裝是“墮緬人計”,“向使馬吉翔、孫崇雅不暮夜兼程,則車駕入緬,護兵不散,猶易於出險而會兩藩(指晉王李定國、鞏昌王白文選),緬人不敢拘執,況敢 獻清乎?”就當時形勢而言,緬甸是個比較弱小的國家,其當局接受南明皇帝入境避難而要求解除隨行人員武裝無可非議。問題在於朱由榔貪生怕死,在李定國等人還在雲南西部邊境地區組織兵力抗擊清軍時,就在馬吉翔之流竄撮下流入外邦,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以為這 樣清朝就可以放過他們,從而苟且偷安。

作為實權人物的李定國在兵力不足以保衛昆明時,對朝廷的去向可能作了不正確的決策。他沒有堅持取道建昌入據四川,即便形勢危急還可以順長江而下同據守夔東的抗清義師會合,而贊成了馬吉翔等人向中緬邊境撤退的錯誤主張。然而,決策西撤併不等於同意流亡緬甸。 事實上他自己當時沒有入緬,由他指派的護駕隊伍靳統武所轄兵員也只是到關為止,沒有跟隨永曆朝廷進入緬甸。當他接到靳統武的報告,緬甸當局禁止南明軍隊入境,永曆帝下令隨行人員自動解除武裝後,“慮緬情叵測”,派高允臣趕去,企圖追回永曆帝和隨行人員,不 料,高允臣一入緬境即遭到緬方殺害。從後來的情況看,李定國同白文選等一再出兵緬甸想把永曆帝迎接回來,表明朱由榔的流亡緬甸根本未徵得李定國、白文選等最高將領的同意。從復明事業來看,永曆帝慌不擇路地進入外邦避難,標誌著旗幟半倒,給各地的復明志士在 心理上蒙上了一層濃厚的陰影。對李定國、白文選等人來說,既要在窮山僻壤的邊境地區繼續抗擊清軍,又要耽心在緬甸的永曆帝的安全,弄得顧此失彼,心力交瘁。

朱由榔、沐天波和其他朝廷隨行人員在順治十六年閏正月二十六日進入緬甸以後,二十九日到蠻莫,當地緬甸土官思線前來迎接,永曆帝賜給了金牌、緞帛厚禮。當對,黔國公沐天波、華亭侯王惟華、東宮典璽太監李崇實三人頭腦還比較清醒,他們認為把朝廷命運完全置於 緬甸保護之下,萬一緬甸當局態度發生變化,將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因此,經過商議後共同提出建議:“此地屬緬邊,尚未深入。我等若將文武將士一半隨大駕(指朱由榔)入緬,以......餘下全文>>

中國哪些名人性魯?

魯 班:春秋時魯國人,古代著名的建築工匠、建築家。本公輸氏,名般,後人稱為魯班。他不僅能建築“宮室臺榭”,而且在征戰頻繁的年代,曾造“雲梯”、“勾強”等攻城、舟站的器械。相傳他創造了“機關備具”的“木馬車”;發明曲尺、墨斗等多種木製工具;還發明磨子、碾子等,他的確是少有的勤勞、機巧的匠工,受到社會普遍的讚揚,稱他是“機械之聖”。對後世影響很大,幾千年來,一直被奉為木工、石工、泥瓦匠等工藝部門共同祖師,稱他為“魯班爺”。

魯 恭:扶風平陵(今陝西扶風)人,東漢名臣。章帝時宰中牟,專以德化為理,不使刑罰,後擢侍中,直言不諱,累官至大司徒。“德化為治”是中國一個傳統的崇高政治理想,數千年來想而往之,卻極少有人能夠做到。而在大約兩千年以前的東漢時期,卻的確有人辦到了,那就是魯恭。據史書記載,魯恭當中牟令時,以德為治,結果出現了“三異”,那就是“蟲不入境,化及禽獸,童子有仁心。”如此的政治境界,魯恭辦到了,真是魯姓人士最值得自誇的一項莫大的殊榮。

魯 丕:魯恭之弟,東漢名臣,累官至侍中。好學,兼通五經。以魯詩尚書教授,為當時名儒。關東號之曰:“五經復興魯叔陵”。

魯 峻:昌邑(今屬山東省)人,東漢官吏、學者。專治魯詩顏氏春秋,初舉孝廉,累官至屯田校尉。

魯肅,字子敬。三國時吳國東城人。家富於財,好施與,的鄉邑歡心。周瑜為居巢長,故過候,且求資糧,肅有米六千鬥,以一半與之。瑜遂薦於孫權,獨建議結劉備拒曹操。權甚重視。魯肅為人方嚴,雖在軍陸,手不釋卷,善談論,又能屬文,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德化為治"是中國一個傳統的崇高政治理想,數千年來想而往之,卻極少有人能夠做到。而在大約兩千年以前的東漢時期,卻的確有人辦到了,那就是東漢肅宗時的中牟令魯恭。據史書記載,魯恭當中牟令時,以德為治,結果出現了"三異",那就是"蟲不入境,化及禽獸,童子有仁心。"如此的政治境界,魯恭辦到了,真是魯姓人士最值得自誇的一項莫大的殊榮。

魯 勝:代郡人,西晉學者、邏輯學家。少有才操,曾宰建康令。其所著涉工到極為豐富的古代邏輯思想發展和邏輯物件爭論的歷史情況。著作僅存《墨辯注序》。

魯 瀚:清江(今屬浙江省)人,宋代詩人。涉獵廣泛,尤精於易,善詩。有林園二十畝,塢內有含笑花數十株,自號笑塢老人。

魯 貞:元浙江省開化人,字起元,號桐山老農。元統舉人,隱居不仕,其邃於理學,胸懷夷曠,著有《桐山老農文集》、《春秋按斷》、《中庸解》、《易注》等。

魯 治:吳郡(今江蘇省蘇州)人,明代畫家。善畫花卉、翎毛,美倫精巧,著色天然,饒有風韻,落筆瀟灑脫俗,活潑有生趣。

魯 迅:本姓周,名樹人,浙江紹興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和革命家。文學著作主要有《吶喊》、《彷徨》、《野草》等。他的評論文章尖銳深刻地剖析了當時黑暗的社會和政治,對其進行了無情的揭露,由此遭到了當時反動政府的仇視。同時,他的詩作也非常出色,像"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詩句,充分表現了其滿腔救國家於危難中的愛國熱誠。他雖然沒有加入共產黨,但卻是中國共產黨最親密和最可信賴的朋友。

魯仲連:齊國人,戰國末期學者。不任官職,好持高節,堅持儒家道德觀點,反對尊秦為帝,以義不帝秦而被傳誦千古。其肯定事物的兩重性,反對攻其一點不及其餘的片面性。

魯伯能:安吉(今屬浙江省)人,宋代學者。博學強記,九歲通五經,日讀萬言。夜乘月光誦讀達旦,生平以翰墨自娛,歷官處州太守。

魯宗......餘下全文>>

魯姓三異堂號出自什麼典故

魯姓

堂號:三異堂

郡望:扶風郡

堂聯:扶風世澤,中牟家聲

《元和姓篡》記載:“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最初封在魯(山東曲阜一帶),為輔佐周成王就留在都城,讓兒子伯禽去魯國。伯禽到魯國後征服了周圍的夷國,使魯國成為當時的東方大國(公元256年被楚國所滅),其子孫以魯為姓。”

魯氏起初在發源地發展,後在扶風(陝西咸陽)形成望族,史稱魯氏扶風望。

魯姓名人,史不絕書,其最受氏人稱頌的是東漢時期中牟縣令魯恭,字仲康,平陵(陝西咸陽)人,漢章帝(公元76年--83年)時任中牟(今河南鄭州市中牟縣)縣令,鄰近各縣蝗蟲成災,而中牟縣卻無蝗災,上司來檢查時,看到一隻野雞從小孩身邊經過,上司問小孩為何不捉,小孩答:“雉雞正在帶雛,不能捉。”上司聽了也不檢查了。對魯恭說:“蝗蟲不飛汝界,德化施行飛禽,小孩有仁愛之心,此三異矣。”說完便回覆上司去了。為紀念和歌頌魯恭的德政,氏人以“三異”為堂號,以“扶風世澤、中牟家聲”為堂聯。

姓氏 魯 是怎麼出現的呢 或者說它的由來 現在魯姓大多分佈在哪省較多

一、 姓氏源流魯氏的得姓,在眾多的古籍中均有記載,其得姓始祖是周公旦的兒子伯禽。 魯姓出自於姬姓。周武王的弟弟旦有封地在周,稱為周公。周公當初被封在東方的魯國,但是他要留在周都輔佐周王,就派兒子伯禽去魯國。伯禽到了魯國以後,繼續征伐週週圍的淮夷、徐夷兩地,使魯國成為當時的東方大國。據說伯禽和姜太公同時前往封國,太公花了五個月就把齊國整頓就緒回報周公,周公驚訝地問:"怎麼這麼快呀?"太公說:"我簡化了君臣的禮節,依從當地人的風俗,所以很快就使齊國的民心安定了。"伯禽卻過了三年才向周公回報,周公問他為什麼這麼晚才來,他說:"我改變當地人的習俗,制定了新的禮節,教會他們守三年之喪,所以來得晚。"周公嘆息說:"魯國將來必定要向齊國稱臣了。為政繁瑣,百姓就不會親近;為政簡易,百姓才願意歸附啊!" 周公死後,其子伯禽先前已受冊封,是為魯公。魯公伯禽初受封到魯國(今山東省曲阜市)。魯國從周公開始,到頃公一共傳了三十多代,由於魯國固守周的舊制度,春秋以後果然逐漸衰落了。到了戰國時,魯國被楚國的考烈王滅掉。被迫遷居下邑(指國都以外的所屬城邑),其公族子孫就以國名為姓,世代相傳姓魯了。 二、 遷徙分佈起初魯氏多分佈在山東省。當時的魯國,擁有非常廣大的封地,包括現在山東省濟陽縣東南,到江蘇省沛縣,安徽省泗縣的一帶。早期的魯姓人大多集中在這些地區。到了戰國時期,魯國被楚國滅掉。被迫遷居下邑(國都以外的所屬城邑),魯姓人士也就逐漸向其他地區繁衍。今出現在浙江紹興等地。 三、 郡望堂號 有史書記載的魯氏的郡望堂號較少。後漢設定了扶風郡,現在陝西省興平市。 四、 家乘譜牒 五、 歷史名人一開始便光彩奪目的魯氏,早在春秋時期就出了兩位迄今仍被受中國人敬仰的了不起的人物。那就是被後世舉為土木工匠祖師的魯班,和以義不帝秦而被傳誦千古的魯仲連。 魯班,春秋末期魯國人,古代著名的建築工匠,他不僅能建築"宮室臺榭",而且在征戰頻繁的年代,曾造"雲梯"、"勾強"等攻城、舟站的器械。相傳他創造了"機關備具"的"木馬車";發明曲尺、墨斗等多種木製工具;還發明磨子、碾子等,他的確是少有的勤勞、機巧的匠工,受到社會普遍的讚揚,稱他是"機械之聖"。對後世影響很大,幾千年來,一直被奉為木工、石工、泥瓦匠等工藝部門共同祖師,稱他為"魯班爺"。 魯肅,字子敬。三國時吳國東城人。家富於財,好施與,的鄉邑歡心。周瑜為居巢長,故過候,且求資糧,肅有米六千鬥,以一半與之。瑜遂薦於孫權,獨建議結劉備拒曹操。權甚重視。魯肅為人方嚴,雖在軍陸,手不釋卷,善談論,又能屬文,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 "德化為治"是中國一個傳統的崇高政治理想,數千年來想而往之,卻極少有人能夠做到。 而在大約兩千年以前的東漢時期,卻的確有人辦到了,那就是東漢肅宗時的中牟令魯恭。據史書記載,魯恭當中牟令時,以德為治,結果出現了"三異",那就是"蟲不入境,化及禽獸,童子有仁。"如此的政治境界,魯恭辦到了,真是魯姓人士最值得自誇的一項莫大的殊榮。 魯丕:魯恭之弟,東漢名臣,累官至侍中。好學,兼通五經。以魯詩尚書教授,為當時名儒。關東號之曰:“五經復興魯叔陵”。 魯峻:昌邑(今屬山東)人,東漢官吏、學者。專治魯詩顏氏春秋,初舉孝廉,累官至屯田校尉。魯勝:代郡人,西晉學者、邏輯......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魯姓名人?
姓魯的名人名星有哪些?
姓魯的名人?
姓魯的名人有多少?
藍姓名人?
歷史上張姓名人?
歷史上韓姓名人?
金姓名人?
季姓名人?
歷史上劉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