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春節?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藏族的春節習俗

藏曆元月,是節日最多也最隆重的月份,在這個月裡,幾乎天天都在過節。

藏族的藏曆年在藏語中稱作"洛薩爾",流行於西藏、青海等藏族地區。早在公元前一百多年,他們就以月的圓缺朔望計算月份。那時的新年初一,大致相當於現在藏曆的十一月一日。從公元1027年開始,藏族開始使用現在參酌農曆制定的藏曆,用天干的五行與地支的12屬相搭配計算。

藏曆年的日期因地而異,拉薩等地在藏曆正月初一過年,昌都地區則在藏曆十一月一日過年,而楚河以南則以藏曆十一月一日為新年。

從藏曆十二月初人們便開始準備過年,首先是將培育好的青稞青苗供在佛前的雙櫃上,到了月中,各家各戶便開始用酥油和麵粉炸果子。接近年關歲尾時,每家必備的五穀鬥上便盛滿了酥油拌和的糌粑、炒青稞粒、人蔘果等食品,上插青稞穗,並準備一個彩色酥油塑的羊頭,這一切都是為了預祝來年風調雨順、人畜兩旺、喜獲豐收。到了十二月二十九,人們打掃灶房,在正中的牆上用乾麵粉繪“八吉祥徽”。傍晚,一家老小團團圍坐吃“古吐”(一種煮熟的麵疙瘩),吃完古吐後舉行隆重的送鬼儀式,以示避鬼驅邪。時至除夕晚上,就開始正式過年。每戶的大門外用石灰粉畫上象徵吉祥的八瑞相“”符號,在打掃乾淨的室內鋪上新“卡墊”,正房的佛龕前疊放各式油炸果子和各種水果以及酥油、茶磚、乾果等供物。初一這天一般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人們早早起床,穿上新衣,首先祭拜神靈,然後手捧五穀鬥和青稞酒互相拜年,說一些吉祥的祝詞,接下來開始喝頭天做好的熱青稞酒,吃麥片吐巴和酥油煮的人蔘果。年初二,親友開始互相拜年。從初四起,拉薩舉行大規模的傳召大會,這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於1409年首先在拉薩為紀念釋迦牟尼神變降伏妖魔而創設的祈願法會。起初是三大寺眾僧在大昭寺釋迦牟尼像前誦經祈禱,講經辯經,相法立宗,考取新的拉讓巴格西學位(藏傳佛教的最高學位)。法會期間,除政府給僧眾發放佈施外,各地的信徒也到此添燈供佛,發放佈施。法會直到元月二十五日迎請彌勒佛後才結束。元月還有一個重要的節日,即元月十五酥油燈節。白天,人們到各寺進香朝佛,夜晚滿街搭起各種花架,高者達三層樓房,低者也有兩層樓高。上面擺有酥油做成的五顏六色的各種神仙、人物、鳥獸和花木,或高大巨集偉,或小巧玲瓏,加上成百盞燈光的照耀,使整個街道光彩奪目,輝煌燦爛。達賴喇嘛和主要官員依例出巡觀賞花燈,與僧俗大眾共慶節日,將節日推向高潮。元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舉行射箭比賽和跳神驅鬼儀式。這時的拉薩,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贊助廣告

藏族過春節的習俗

藏曆新年   據藏族學者說,在古老的年代,西藏並不是冬春之交過年,而是夏天過年,“麥熟為歲首”,“雪山下,麥子黃了,快樂的新年來了。”現在,雅魯藏布江中游地區,都有秋收前過“望果”節的傳統。人們穿古代服裝,騎著馬,沿豐收的青稞地轉圈祈禱,還要騎馬射箭,圍著篝火跳舞狂歡,既娛樂自己,又娛樂本地的保護神。相傳,這都是古代西藏六月過年的遺留。   還有在藏曆十月初一過年的,“麥收為歲首”。拉薩東面四百公里、雪山和原始森林環繞的工布(林芝)地區,到現在還是藏曆十月初一過年,稱為“工布洛薩”。藏史記載,工布地區歷史非常久遠,早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就在這裡非常盛行。藏曆十月過新年,源起於那些古老的時代。   大約公元13世紀,薩迦王朝統治西藏的年代,藏胞便在藏曆正月過年了。但農民們往往提前在十二月初一過年,稱“索朗洛薩”(農民新年)。因為到藏曆正月,春氣萌動,備耕繁忙,農民已沒有心思過年了。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貴的首飾,即使是經濟條件較差的人,也要預備一件過年的袍子,或者一兩樣粗糙的裝飾品,藏話叫‘薩舉”,即新裝。這些當然出自藏胞愛美的天性。但也有說法,神王辛者曲傑,要從銅鏡裡觀察世人的生活,大家穿得漂漂亮亮,他高興,再給世人一些恩惠,穿得破破爛爛,他心煩,降下災害和瘟疫。因此,過年穿新衣,有取悅於神王的意思。   正月初三,拉薩人成群結伴,走出喧譁熱鬧的街市,來到東郊的寶瓶山和西郊的藥王山,插經旗、掛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   藏曆正月初五,拉薩郊區的農人要舉行隆重的開犁禮。農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強壯的犏耕牛打扮得更加漂亮,額頭貼著酥油圖案,犄角上插著紅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掛綵緞,緞子上綴滿貝殼和松石,尾巴上繫著五彩繽紛的綢帶,用“花枝招展”來形容,是毫不過分的。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藏族人是怎樣過春節的

藏族人民過年,是按照自己的歷法過藏曆年。藏曆和漢族農曆相近。藏曆年一般是在漢族春節過後的幾天內來臨的。在除夕前一天,當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把髒水汙物往西邊倒掉,讓那些髒東西跟著太陽落山而除掉,以示辭舊迎新,盼望人丁興旺,萬物生長。 除夕這天,要舉行隆重、盛大的“跳神會”。人們穿著豔麗的服裝,戴上奇形怪狀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嗩吶等樂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舊迎新,驅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們喜歡吃的食物是油餅、奶餅、血腸、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婦女們僦先去河邊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徵全家吉祥,健康長壽。接著,家家戶戶都在醒目的紅桌上擺上象徵性的供品“竹素其瑪”。“竹素其瑪”即是元寶式的長形大彩盆(類似漢族地區的五穀鬥),在一頭裝滿麥粒,另一頭裝滿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點,並在上面插上幾束染了顏色的麥穗和青稞穗,祝望五穀豐登,人畜興旺。歡樂的人們在擺著“竹素其瑪”的屋子裡,圍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贈獻哈達,盡情唱歌跳舞,慶祝新春。

藏族的重大節日

藏族 藏族的節慶活動很多,幾乎每月都有一個節日,而且民間節日和宗教節日互相穿插。傳統節日中以藏曆新年、沐浴節、雪頓節和望果節最有規模、最具特色。此外還有達瑪節、賞花節、上九節、郎扎熱甲節、俄喜節、羅讓扎花、沐浴節、驅鬼節、響浪節、酥油花燈節、望果節、轉山會等等。 中國藏族“雪頓節   每年藏曆6月29日是藏族“雪頓節”,一般為期5天。“雪頓”是藏語“吃酸奶子”之意,後來這個節日活動逐漸演變為以藏戲會演為主,又稱“藏戲節”。它形成於公元17世紀中葉。過去是西藏三大領主尋歡作樂的日子,民主改革後,廣大藏族人民在“雪頓節”除了會演藏戲,還觀賞其他專業文藝團體和業餘文藝宣傳隊的演出。 中國藏族“望果節”   “望果節”是中國藏族人民預祝農業豐收的傳統節日。

藏族的新年是什麼時候,叫是什麼時候?

藏曆新年是藏族人民共同的傳統節日,寺譁和俗人一樣也歡慶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不過藏曆年的推演算法與農曆春節有些差異。 2010年的藏曆年是2月14日,和農曆新年(春節)、情人節是一天;2009年藏曆新年是2009年2月25號,春節是2009年1月26號,所以時間上較春節晚1個月。2008年藏曆新年和春節是同一天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88823.htm

藏族人過年的習俗

[民族簡介]

藏族,約有人口4,000,000人,主要分佈在西藏自治區以及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臨近省。 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裡的藏族自稱“博巴”。“博巴”又按不同地域分為“兌巴”(阿里地區),“藏巴”(日喀則地區),“衛巴”(拉薩地區),“康巴”(四川西部地區),“安多娃”(青海、雲南、川西北等地區)。藏語依地區劃分為衛藏、康、安多三個方言。 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 3 0 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 5 %。 藏族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據史書記載:早在秦漢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魯藏布江中游兩岸。由於草原遼闊,水草肥美,生產多以牧業為主。主要有綿羊、山羊和犛牛、犏牛。其中犛牛體大毛長,耐寒負重,除供奶、肉外,還是交通運載的“高原之舟”。農業以種植青稞為主,也有小麥、油菜、碗豆等農作物。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對研究藏族的服飾文化有著重要價值。 藏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藏文的使用,加強了藏族與祖國中原地區經濟的聯絡。十世紀到十六世紀,是藏族文化的興盛時期,幾百年間,藏族文化大放異彩。除舉世聞名的《甘珠爾》、《丹珠爾》兩大佛學叢書外,還有關於韻律、文學、哲理、史地、天文、歷算、醫藥等專著問世。 藏族人民熱情開朗、豪爽奔放。他們以歌舞為伴,自由地生活。藏族民歌抑揚頓挫,合轍貼韻,悅耳動聽。唱時還伴以各種舞蹈。舞姿優美,節奏明快。其中踢踏舞,鍋莊舞、弦子舞最為廣泛流傳。 藏族信仰佛教。公元七世紀佛教從印度傳入西藏,至今已有1 3 0 0 多年的歷史。公元1 3 至1 6 世紀中葉,佛教日益盛行,佛事活動頻繁,佛教寺廟遍及西藏各地。著名的寺廟有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倫布寺和布達拉宮。

[宗教習俗]

藏傳佛教主要教派:公元10世紀後,隨著藏傳佛教"後弘期"的開始,陸續出現了許多教派,早期的有寧瑞派(俗稱"紅教"),薩迦派(俗稱"花教"),噶當派,噶舉派(俗稱"白教")等.15世紀初,宗喀巴實施宗教改革,建立格魯派(俗稱"黃教").此外藏傳佛教還有一些獨立的教派:息學派,希解派,覺宇派,覺囊派,廓扎派,夏魯派等.

[飲食習慣]

以青稞等製作的糌粑和酥油、青稞酒是農牧民的主要食品。糌粑由青稞或碗豆炒熟後磨製而成。酥油茶是把磚茶的茶葉倒入1米長的木質長筒內,加上鹽巴和酥油,用長軸上下衝擊,使其各種成分均勻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寧可三月無肉,不可一天無酥油茶。青稞酒是用當地出產的青稞釀製而成的一種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歡,食物多用肉食和奶製品,不少人愛吃風乾的牛羊肉。

[婚喪習俗]

西藏人死後有五種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圓寂的達賴喇嘛死後,在布達拉宮裡把他的遺體修放在一座塔裡,裝飾這座塔就用去1 4 萬兩黃金。其次,活佛和一些領主死後,即享受火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則把屍體丟進河裡餵魚,這叫水葬。生前作過壞事的人,即用土葬。藏族認為,被埋的人是永遠不會轉世的。 天葬寄託一種升上“天堂”的幻想。天葬儀式一般都是在清晨舉行的。死者家屬在天亮前,要把屍體送到拉薩北郊的天葬臺,太陽徐徐升起,天葬儀式開始。不經允許一般是不歡迎人們去觀看的。

[服飾特色]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餘下全文>>

藏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轉山會

轉山會是藏族傳統節日,又稱沐佛節、敬山神。流行於甘孜、阿壩藏族地區。每年農曆四月八日誕辰時,有九龍葉水為其沐浴,故又稱沐佛節。每年這一天,甘孜藏區遠近群眾身著民族服裝,彙集到跑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們先到寺廟裡燃香祈禱,焚燒紙錢。然後轉山祭神,祈求神靈保佑。轉山後,支起帳篷進行野餐,演藏戲。唱民間歌謠,跳鍋莊舞、弦子舞,騎手們還進行跑馬射箭比賽。在此期間,人們還要舉行物資交流活動和其他文化體育活動。

採花節

採花節是南坪縣博峪一帶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舉行,節期兩天。傳說,很久以前博峪是一個荒僻的山溝,人們以採集和狩獵為生,以樹葉和獸皮做衣服。一天,從遠方來了一位叫蓮芝的姑娘,她美麗善良,心靈手巧,教會了當地人們開荒種地和織布縫衣,還採來百合花為人們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這天,蓮芝上山採花,被鎳風捲下懸崖摔死了。人們很悲傷,便在這一天上山採花紀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採花節。

黃藏曆元旦

藏族稱新年為“洛薩”。藏曆年古時曾以麥熟為歲首或麥收為歲首,是在夏秋季。據記載,公元前100年以前,藏族就有自己的歷法,它根據月亮的圓缺來推算日、月、年。公元7世紀,唐朝文成、金成兩位公主先後入藏成婚結盟,帶來內地的歷法。此後,藏族古曆法與漢歷、印度曆法相結合,到元代時形成了天干、地支、五行合為一體的獨特的歷法。大約十三世紀元代的薩迦王朝時定為藏曆元月一日為新歲起始,沿襲至今。   藏族節日繁多,其中最為隆重、最具有全民族意義的要數藏曆新年。藏曆新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一年最大的節慶。從藏曆十二月中旬開始,人們就準備過年吃、穿、用的節日用品。成千上萬的農牧民湧入拉薩城,購買各種年貨。此時是拉薩一年中最為繁忙的季節。   藏民族過年是從藏曆十二月二十九日開始的。晚上,家家戶戶要團聚在一起吃“古突”(麵糰肉粥),以此辭舊迎新,求得太平康樂。一家人在歡聲笑語中吃完九道“古突”後,舉著火把,放起鞭炮,呼喊著“出來”,走到十字路口祈望給來年帶來好運。   藏曆除夕是個十分忙碌的日子。這天,除打掃房舍、個人衛生外,各家都要在一個叫“竹素琪瑪”的木鬥內裝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麥粒、人蔘果等食品,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酥油花彩板。然後把琪瑪、“卡賽”(油炸果子)、青稞酒、羊頭、水果、茶葉、酥油、鹽巴等擺放在正堂藏櫃之上,在大門前用糌粑或白粉畫上吉祥八圖,預祝新年五穀豐登、人畜兩旺。   藏曆初一,是在凌晨時分吉祥的“折嘎”說唱中迎來的。藏族人大年初一會來一個“搶水比賽”,每戶要出一名青年人到河邊、井口或自來水下“搶”頭道水。據藏族傳統,藏曆初一誰搶到第一桶水,就是“金水”,第二桶水被稱為“銀水”,預示著吉祥、幸運,財源滾滾。當太陽升起時,盛裝的人們按長幼次序已吃完幾道節日食品。那時,鄰居間就要挨戶端琪瑪、敬青稞酒,高誦沿傳已久的“扎西德勒品鬆措”、“艾瑪帕卓貢康桑”等表示吉祥、健康、幸福、和睦的祝辭。此後,全家會閉門歡聚。大年初一,許多信仰佛教的農牧民還到拉薩的大昭寺進行朝拜,祈求新年平安、健康。   到了大年初二,走親訪友活動使大街小巷熱鬧起來,也成了人們展示新年時裝的時刻,到處都是“洛薩(新年)扎西德勒!”的祝福聲。   大年初三的活動則以宗教、文體內容為主,轉經路上、房頂上瀰漫著濃濃的桑煙,年輕人在房頂和山頂上插五彩經幡,以祈福禳災,而廣大農牧區還將舉行新馬馱鞍儀式、賽馬、拔河、投擲等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藏曆新年的歡慶活動將一直持續到藏曆正月十五。

藏曆農家新年

由於在藏曆的元月,後藏(西藏主要的產糧區,指日喀則一帶)農民就要開始春耕,所以......餘下全文>>

藏族人過春節嗎?

大部分的少數民族是不過春節的,就如漢族人不會過少數民族的節日一樣,這是各民族的傳統風俗和習慣,在藏曆裡原本就沒有除夕和新年的,但是有他們的藏曆年!不過呢,隨著這麼長時間的名族同化,少數名族的人也會接受新年這個節日,除了那些一年到頭都是在大草原上四處放牧居無定所的牧民,在城市裡居住的少數民族的人還是會和雜居在他們一起而且佔了大多數的漢族一樣,到了過年的時候也會過過年的,你想啊,大家都過年,就你不過年,多沒勁啊!

另外也可以這樣想想,幸得少數民族不過春節,不然春運真的會徹底的完蛋,整個國家的交通系統在那廿來天就會徹底的崩潰,那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還是各過各的節比較好,雖然少數民族人不多,但也會給春運帶來壓力嘛。。。

望採納!!!

請問藏族主要的節日有哪些?

1藏曆年,藏曆年的確定,是與藏曆的使用有密切的關係的,藏曆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農曆丁卯年(公元一0二七年)開始的。從此,藏曆的用法便沿襲下來。

2沐浴節,沐浴節,藏語叫“嘎瑪日吉”(洗澡),是藏族人民特有的節日,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歷史。在藏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舉行,歷時7天。藏族人民按佛教說法,青藏高原的水具有八大優點,即一甘、二涼、三軟、四輕、五清、六不臭,七飲不損喉,八喝不傷腹。因此七月份被人們稱為沐浴的最佳時間。時值夏末秋初,萬里高原風和日麗,天高雲淡。無論是城市、農村還是牧區,男女老少全家出動,來到河邊溪畔歡度一年一度的沐浴節。屆時,藏族人民攜帶帳篷和酥油 茶、青稞酒、糌粑等食品,紛紛來到拉薩河畔、雅魯藏布江邊,來到青藏高原千江萬湖旁爭相下水,盡情在水中嬉戲,游泳。他們在河灘草坪樹蔭下搭起帳篷,圍上帳幕,鋪上卡墊。老年人在河邊洗頭擦身,年輕人在河中洗澡游泳,孩子們在水裡嘻戲打水仗,此時的婦女們也毫無顧忌地盡情沐浴,把身體和全家的衣物都洗得乾乾淨淨。休息時,一家人圍坐在帳篷裡,品嚐芳醇的青稞酒和噴香的酥油茶。帳篷裡時時飄出陣 陣歡聲笑語。沐浴節這七天中,人們不僅天天來到河邊沐浴,還要把家裡所有的被褥統統清洗乾淨,所以沐浴節既是藏族人民所喜愛的傳統節日,又是一年一度最徹底的、群眾性的衛生活動。

藏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正月

藏曆年------傳統節日,藏曆正月初一,節期三五天,藏語稱"洛賽"節.

洛賽節

洛賽節 是牧區藏族最隆重的節日,藏語叫“洛賽”即新年。由於受“文化大革命”的破壞,甘南地區這一節日以漢族的農曆正月初一為準(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逐漸開始過藏曆年,但只區限於一些學校、機關)。初一日,家家煨搡,在佛龕前點燃酥油燈,供奉酥油炸成的各種麵點和自釀的青稞酒,還有雜色的青稞,以預示來年的豐收。男、女、老、幼皆換新裝,常常是長者先起來,從外面揹回一桶“吉祥水”,飲飽牲畜後喚醒大家,一家人開始吃東西。此時,長輩逐個祝“洛賽爾桑”(新年好)、“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晚輩回敬“扎西德勒合彭鬆錯”(吉祥如意,功德圓滿)。初一日一般全家都不出門。群眾性的活動,如賽馬、唱歌、跳舞等,安排在初三。

■ 跳神驅鬼儀式

元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舉行賽馬射箭比賽和跳神驅鬼儀式。

臘月布達拉跳神大會即在布達拉宮仁乃貢薩殿前舉行的跳神舞會,也是拉薩藏傳佛教界重要的節慶。每逢這個節慶到來,拉薩的居民,大都扶老攜幼、空室前往觀看,熱鬧非常。跳神大會的意義,在於驅除魔鬼,預慶來年的如意吉祥。跳神(法舞)演員由布達拉宮南木甲札倉的僧人擔任。表演者穿綵衣,頭戴骷髏牛頭、鹿頭、魔鬼等面具,配以長號、鼓鈸等音樂。所表演的法舞內容,據說有一段關於一位老人不畏猛虎,以毅力和佛法戰勝凶惡的戲。當打虎老人退場後,這時早預備在場兩南角的一日滿盛菜油的鐵釜,被幹柴忽然燒起來。釜中油也隨之燃燒,熊熊之火直衝數十米高空,宣告著所有惡魔邪鬼已收人油益中隨之焚化消滅。在熊熊的火焰中,跳神會便告結束……

擺花節------每年正月十五日舉行,青海,甘肅兩地的藏民居聚地稱為"酥油花燈節".

■ 酥油花燈節

元月十五日,是酥油花燈節,藏語叫“堅俄曲巴”。藏曆元月15日是傳昭大會的最後一天,為了慶祝釋迦牟尼與其他教派辯論的勝利。人們集於拉薩八角街,白天朝佛、轉經、入夜滿街搭起各種花架,高達十五米左右,放上用彩色酥油捏成的神仙、人物、花木、鳥獸等形象並點燃酥油燈進行祝福。顯示出藏族人民高度的造型藝術。花燈點燃之後,宛若群星降落,閃閃爍爍,一片輝煌。達賴也出巡賞燈。另外。還有木偶表演。老百姓們圍著酥油燈載歌載舞。

相關問題答案
藏族的春節風俗?
藏族的春節?
布依族的春節?
維吾爾族的春節風俗?
漢族的春節風俗?
藏族的雪頓節的由來?
藏族的傳統節日?
藏族的什麼節?
藏族的主要節日有哪些?
藏族的節日是什麼?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