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黃帝的名字?
中國所有皇帝的名字
中國曆代皇帝名單
1 上古時代
炎帝 神農氏
黃帝 軒轅氏
少昊 金天氏
顓頊 高陽氏
帝嚳 高辛氏
帝摯 高辛氏
唐堯 放勳
虞舜 重華
2 夏
禹
啟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洩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發
癸
3 商 湯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陽甲
盤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廩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4 周
4.1 西周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發
周成王 姬誦
周康王 姬釗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滿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闢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厲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靜
周幽王 姬宮湦
4.2 東周
東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4.2.1 春秋
周莊王 姬佗
周釐王 姬胡齊
周惠王 姬閬
周襄王 姬鄭
周頃王 姬壬臣
周匡王 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簡王 姬夷
周靈王 姬洩心
周景王 姬貴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元王 姬仁
周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 姬叔
週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 姬午
4.2.2 戰國
戰國
周安王 姬驕
周烈王 姬喜
周顯王 姬扁
周慎靚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
5 秦
秦昭襄王 嬴則
秦孝文王 嬴柱
秦莊襄王 嬴楚
秦始皇 嬴政
秦二世 胡亥
秦三世 子嬰
6 漢
6.1 西漢
漢高帝 劉邦
漢惠帝 劉盈
漢高後 呂稚(太后稱制)
漢少帝 劉恭
漢少帝 劉弘
漢文帝 劉恆
漢景帝 劉啟
漢武帝 劉徹
漢昭帝 劉弗陵
昌邑王 劉賀
漢宣帝 劉詢
漢元帝 劉奭
漢成帝 劉驁
漢哀帝 劉欣
漢平帝 劉衍
孺子 劉嬰
更始帝 劉玄
6.2 新朝
新朝 王莽
6.3 東漢
漢光武帝 劉秀
漢明帝 劉莊
漢章帝 劉炟
漢和帝 劉肇
漢殤帝 劉隆
漢安帝 劉祜
漢少帝 劉懿
漢順帝 劉保
漢衝帝 劉炳
漢質帝 劉纘
漢桓帝 劉志
漢靈帝 劉巨集
漢後少帝 劉辯
漢獻帝 劉協
7 三國
7.1 魏
魏
魏武帝 曹操 (為追諡,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厲公)
高貴鄉公 曹髦
魏元帝 曹奐
7.2 蜀漢
漢昭烈帝 劉備
漢後主 劉禪
7.3 吳
吳
長沙桓王 孫策
吳大帝 孫權
吳廢帝 孫亮
吳景帝 孫休
吳末帝 孫皓
8 晉朝
8.1 西晉
宣帝 司馬懿
景帝 司馬師
文帝 司馬昭(以上三帝為追諡,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馬炎
惠帝 司馬衷
懷帝 司馬熾
愍帝 司馬鄴
8.2 東晉
元帝 司馬睿
明帝 司馬紹
成帝 司馬衍
康帝 司馬嶽
穆帝 司馬聃
哀帝 司馬丕
海西公 司馬奕
簡文帝 司馬昱
孝武帝 司馬曜
安帝 司馬德宗
恭帝 司馬德文
8.2.1 十六國
8.2.1.1 成漢
(成)景帝 李特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漢)昭文帝 李壽
(漢)末主 李勢
8.2.1.2 漢(前趙)
(漢)光文帝 劉淵
(漢)昭武帝 劉聰
(漢)隱帝 劉粲
(前趙)劉曜
8.2.1.3 後趙
後趙
明帝 石勒
海陽......餘下全文>>
中國古代所有皇帝的名字
秦朝
始皇帝 政
二世皇帝 胡亥
三世皇帝 子嬰
西漢
太祖高皇帝 劉邦
孝惠皇帝 劉盈
前少帝 劉恭
後少帝 劉弘
太宗孝文皇帝 劉恆
孝景皇帝 劉啟
世宗孝武皇帝劉徹
孝昭皇帝 劉弗陵
漢廢帝(昌邑王)劉賀
中宗孝宣皇帝 劉詢
高宗孝元皇帝 劉奭
統宗孝成皇帝 劉驁
孝哀皇帝 劉欣
元宗孝平皇帝 劉衎
孺子嬰劉嬰
新朝
新始祖高皇帝王莽
東漢
世祖光武皇帝 劉秀
顯宗孝明皇帝 劉莊
肅宗孝章皇帝 劉炟
穆宗孝和皇帝 劉肇
孝殤皇帝 劉隆
恭宗孝安皇帝 李祜
前少帝(北鄉侯)劉懿
敬宗孝順皇帝 劉保
孝衝皇帝 劉炳
孝質皇帝 劉纘
威宗孝桓皇帝 劉志
孝靈皇帝 劉巨集
後少帝(弘農王)劉辯
孝獻皇帝 劉協
三國魏
太祖武皇帝 曹操*
高祖文皇帝 曹丕(資治通鑑記載為世祖)
烈祖明皇帝 曹睿
齊王 曹芳
高貴鄉公 曹髦
元皇帝(陳留王)曹奐
三國蜀
烈祖昭烈皇帝 劉備
仁宗孝懷皇帝(後主)劉禪
三國吳
太祖大皇帝 孫權
廢皇帝(會稽王)孫亮
景皇帝 孫休
烏程侯 孫晧
西晉
世祖武皇帝 司馬炎
孝惠皇帝 司馬衷
孝懷皇帝 司馬熾
孝愍皇帝 司馬鄴
東晉
中宗元皇帝 司馬睿
肅宗明皇帝 司馬紹
顯宗成皇帝 司馬衍
康皇帝 司馬嶽
孝宗穆皇帝 司馬聃
哀皇帝 司馬丕
廢帝(海西公)司馬奕
太宗簡文皇帝 司馬昱
烈宗孝武皇帝 司馬曜
安皇帝 司馬德宗
恭皇帝 司馬德文
南朝宋
高祖武皇帝 劉裕
少帝 劉義符
太祖文皇帝 劉義隆
世祖孝武皇帝 劉駿
前廢帝 劉子業
太宗明皇帝 劉彧
後廢帝 劉昱
順皇帝 劉準
南朝齊
太祖高皇帝 蕭道成
世祖武皇帝 蕭賾
鬱林王 蕭昭業
海陵王 蕭昭文
高宗明皇帝 蕭鸞
東昏侯(煬皇帝)蕭寶卷
和皇帝 蕭寶融
南朝梁
高祖武皇帝 蕭衍
臨賀王 蕭正德
太宗簡文皇帝 蕭綱
豫章王 蕭棟
武陵王 蕭紀
世祖孝元皇帝 蕭繹
閔皇帝【貞陽侯】 蕭淵明
敬皇帝 蕭方智
廢帝蕭莊
南朝陳
高祖武皇帝 陳霸先
世祖文皇帝 陳蒨
廢帝 陳伯宗
高宗孝宣皇帝 陳頊
後主(煬皇帝)陳叔寶
北朝北魏
太祖道武皇帝 拓跋珪
太宗明元皇帝 拓跋嗣
世祖太武皇帝 拓跋燾
南安王拓跋餘
高宗文成皇帝 拓跋濬
顯祖獻文皇帝 拓跋弘
高祖孝文皇帝 元巨集
世宗宣武皇帝 元恪
肅宗孝明皇帝 元詡
殤皇帝 元姑娘(真名不詳,為元詡之女)
幼主 元釗
敬宗孝莊皇帝 元子攸
長廣王 元曄
烈宗節閔皇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顯宗孝武皇帝(出皇帝)元脩
北朝東魏
孝靜皇帝元善見
北朝西魏
文皇帝元寶炬
廢帝 元欽
恭皇帝 元廓
北朝北齊
顯祖文宣皇帝 高洋
廢帝 高殷
孝昭皇帝 高演
世祖武成皇帝 高湛
......餘下全文>>
歷史上所有皇帝的名字
中國曆代皇帝名單
1 上古時代
炎帝 神農氏
黃帝 軒轅氏
少昊 金天氏
顓頊 高陽氏
帝嚳 高辛氏
帝摯 高辛氏
唐堯 放勳
虞舜 重華
2 夏
禹
啟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洩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發
癸
3 商
湯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陽甲
盤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廩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4 周
4.1 西周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發
周成王 姬誦
周康王 姬釗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滿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闢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厲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靜
周幽王 姬宮湦
4.2 東周
東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4.2.1 春秋
周莊王 姬佗
周釐王 姬胡齊
周惠王 姬閬
周襄王 姬鄭
周頃王 姬壬臣
周匡王 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簡王 姬夷
周靈王 姬洩心
周景王 姬貴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元王 姬仁
周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 姬叔
週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 姬午
4.2.2 戰國
戰國
周安王 姬驕
周烈王 姬喜
周顯王 姬扁
周慎靚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
5 秦
秦昭襄王 嬴則
秦孝文王 嬴柱
秦莊襄王 嬴楚
秦始皇 嬴政
秦二世 胡亥
秦三世 子嬰
6 漢
6.1 西漢
漢高帝 劉邦
漢惠帝 劉盈
漢高後 呂稚(太后稱制)
漢少帝 劉恭
漢少帝 劉弘
漢文帝 劉恆
漢景帝 劉啟
漢武帝 劉徹
漢昭帝 劉弗陵
昌邑王 劉賀
漢宣帝 劉詢
漢元帝 劉奭
漢成帝 劉驁
漢哀帝 劉欣
漢平帝 劉衍
孺子 劉嬰
更始帝 劉玄
6.2 新朝
新朝 王莽
6.3 東漢
漢光武帝 劉秀
漢明帝 劉莊
漢章帝 劉炟
漢和帝 劉肇
漢殤帝 劉隆
漢安帝 劉祜
漢少帝 劉懿
漢順帝 劉保
漢衝帝 劉炳
漢質帝 劉纘
漢桓帝 劉志
漢靈帝 劉巨集
漢後少帝 劉辯
漢獻帝 劉協
7 三國
7.1 魏
魏
魏武帝 曹操 (為追諡,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少帝 曹芳 (邵陵厲公)
高貴鄉公 曹髦
魏元帝 曹奐
7.2 蜀漢
漢昭烈帝 劉備
漢後主 劉禪
7.3 吳
吳
長沙桓王 孫策
吳大帝 孫權
吳廢帝 孫亮
吳景帝 孫休
吳末帝 孫皓
8 晉朝
8.1 西晉
宣帝 司馬懿
景帝 司馬師
文帝 司馬昭(以上三帝為追諡,生前未即位)
武帝 司馬炎
惠帝 司馬衷
懷帝 司馬熾
愍帝 司馬鄴
8.2 東晉
元帝 司馬睿
明帝 司馬紹
成帝 司馬衍
康帝 司馬嶽
穆帝 司馬聃
哀帝 司馬丕
海西公 司馬奕
簡文帝 司馬昱
孝武帝 司馬曜
安帝 司馬德宗
恭帝 司馬德文
8.2.1 十六國
8.2.1.1 成漢
(成)景帝 李特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漢)昭文帝 李壽
(漢)末主 李勢
8.2.1.2 漢(前趙)
(漢)光文帝 劉淵
(漢)昭武帝 劉聰
(漢)隱帝 劉粲
(前趙)劉曜
8.2.1.3 後趙
後趙
明帝 石勒
海......餘下全文>>
漢朝皇帝所有的名字
西漢
高祖 劉邦 (公元前256-前195年 字字季
惠帝 劉盈 (公元前211年-前188年),高祖長子
文帝 劉恆(公元前202—前157),漢高祖劉邦中子
景帝 劉啟 (西元前188~前141) 字開,是漢文帝的長子
武帝 劉徹 (前156年—前87年),漢景帝的第十個兒子
昭帝 劉弗陵(前95年—前74年),漢武帝幼子
宣帝 劉詢(前92—前49),,武帝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
元帝 劉奭 (前75—前33),漢宣帝長子
成帝 劉驁(前51年-前7年),漢元帝長子
哀帝 劉欣(前27年~前1年),漢元帝庶孫
平帝 劉諱衎(前9年-6年)漢元帝的孫
更始帝 劉玄 (?—25年 劉秀的族兄
東漢
光武帝 劉秀 (公元前6~公元57)劉邦九世孫
明帝 劉莊 (28—75 劉秀第四子
章帝 劉炟(58年—88年),明帝的五兒
和帝 劉肇(79年—106年 章帝次子
殤帝 劉隆(105年—106年),漢和帝次子
安帝 劉祜(94年—125年),章帝的孫子
順帝 劉保(115年—144年),安帝之子
衝帝 劉炳 143年—145年 順帝之子
質帝 劉纘138年—146 章帝的曾孫,孝王劉鴻兒
桓帝 劉志(132~167)章帝曾孫
靈帝 劉巨集(156~189年)章帝玄孫
獻帝 劉協 189年-220年 漢靈帝的兒子
中國曆代皇帝與所有皇帝名字、年號 40分
1.秦始皇(贏政)
2.漢惠帝(劉盈)
3.漢景帝(劉啟)
4.漢武帝(劉徹)
5.漢宣帝(劉詢)
6.漢哀帝(劉欣)
7.漢新帝(王莽)
8.漢光武帝(劉秀)
9.漢明帝(劉莊)
10.漢章帝(劉炬)
11.漢桓帝(劉志)
12.漢獻帝(劉協)
13.三國魏武帝(曹操)
14.三國魏文帝(曹丕)
15.三國蜀漢昭烈帝(劉備)
16.三國吳大帝(孫權)
17.西晉武帝(司馬炎)
18.西晉惠帝(司馬衷)
19.東晉元帝(司馬睿)
20.東晉孝武帝(司馬曜)
21.十六國漢光文帝(劉淵)
22.十六國昭武帝(劉聰)
23.十六國前趙皇帝(劉曜)
24.十六國後趙高祖(石勒)
25.十六國後趙國太祖(石虎)
26.十六國前秦宣昭帝(苻堅)
27.南北朝宋武帝(劉裕)
28.南北朝宋文帝(劉義隆)
29.南北朝南齊高帝(蕭道成)
30.南北朝齊廢帝(蕭寶卷)
31.南北伐梁武帝(蕭衍)
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巨集)
33.南北朝北齊文宣帝(高洋)
34.隋文帝(楊堅)
35.隋煬帝(楊廣)
36.唐高祖(李淵)
37.唐太宗(李世民)
38.唐高宗(李治)
39.唐中宗(李顯)
40.唐睿宗(李旦)
41.武周聖神皇帝(武則天)
42.唐玄宗(李隆基)
43.唐肅宗(李亨)
44.唐代宗(李豫)
45.唐德宗(李適)
46.唐順宗(李誦)
47.唐憲宗(李純)
48.唐穆宗(李恆)
49.五代十國後梁太祖(朱晃)
50.五代十國後唐莊宗(李存勖)
51.五代十國後晉高祖(石敬瑭)
52.五代十國後晉出帝(石重貴)
53.五代十國後漢高祖(劉禺)
54.五代十國後周太祖(郭威)
55.五代十國後周世宗(柴榮)
56.五代十國吳武帝(楊行密)
57.五代十國南唐烈祖(李界)
58.五代十國南唐後主(李煜)
59.五代十國吳越武肅王(錢鎦)
60.五代十國前蜀高祖(王建)
61.宋太祖(趙匡胤)
62.宋真宗(趙恆)
63.宋仁宗(趙禎)
62.宋真宗(趙恆)
63.宋仁宗(趙禎)
64.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65.遼太宗(耶律德光)
66.遼穆宗(耶律琛)
67.遼景宗(耶律賢)
68.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69.西夏景宗(李元吳)
70.元太祖(鐵木真)
71.元太宗(窩闊臺)
72.元世祖(忽必烈)
73.元成宗(鐵穆耳)
74.明太祖(朱元璋)
75.明惠帝(朱允墳)
76.明成祖(朱棣)
77.明仁宗(朱高熾)
78.明宣宗(朱瞻基)
79.明英宗(朱祁鎮)
80.明代宗(朱祁鈺)
81.明憲宗(朱見深)
82.明武宗(朱厚照)
83.明世宗(朱厚熄)
84.明穆宗(朱載重)
85.明神宗(朱翊鈞)
86.明光宗(朱常洛)
87.明熹宗(朱由校)
88.明思宗(朱由檢)
89.清太祖(努爾哈赤)
90.清太宗(皇太極)
91.清世祖(順治)
92.清聖祖(康熙)
93.清世宗(雍正)
94.清高宗(乾隆)
95.清仁宗(嘉慶)
96.清宣宗(道光)
97.清文宗(咸豐)
98.清穆宗(同治)
99.清德宗(光緒)
100.末代皇帝(宣統)
封建王朝皇帝總數494人。
其中未在位,死後被追封為皇帝的有73人。
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君王總數有251人。
歷代農民起義建元、稱帝者,約100人。
封建割據稱帝者,約有60人;還有一個“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餘下全文>>
中國古代清朝所有皇帝名字
清朝歷代皇帝
▪ 清太祖 (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 ▪ 清太宗 ( 愛新覺羅·皇太極 ) τ禒; 順治帝 ( 愛新覺羅·福臨 )
▪ 康熙帝 ( 愛新覺羅·玄燁 ) ▪ 雍正帝 ( 愛新覺羅·胤禛 ) ▪ 乾隆帝 ( 愛新覺羅·弘曆 )
▪ 嘉慶帝 ( 愛新覺羅·顒琰 ) ▪ 道光帝 ( 愛新覺羅·旻寧 ) ▪ 咸豐帝 ( 愛新覺羅·奕詝 )
▪ 同治帝 ( 愛新覺羅·載淳 ) ▪ 光緒帝 ( 愛新覺羅·載湉 ) ▪ 宣統帝 ( 愛新覺羅·溥儀 )
夏朝所有皇帝的名字及詳細資料
共傳14代17王,約471年,後為商朝所滅。夏朝統治者稱王而不稱帝。禹
姒姓夏后氏,名文命,號禹,鯀的兒子,黃帝軒轅氏的玄孫。他的父親治水不成而被殺,禹接替治水的工作,採取疏導的方法,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於成功,因此被尊稱為“大禹”。後繼舜為帝。稱國號“夏後”,故稱“夏禹”。他在塗山大會諸侯,建立了奴隸制國家的雛形,禹鑄造九鼎,象徵九州,是子承父位、我國奴隸制的創始人。禹在位45年死,葬於會稽山。
啟
啟,夏禹的兒子,姓姒氏,為夏朝君王。禹曾讓位於益,但人民懷念禹的功績,乃擁戴啟繼位,繼位後,有扈部落首先不服,宣佈獨立。啟就向它進攻,有扈部失敗,啟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並確定君主世襲的局面。在位九年而卒。
太康
太康,夏朝君主,生卒年不詳,啟長子,啟病死後繼位。太康自小跟著父親啟享樂,即位後生活比啟還腐敗,只顧飲酒遊獵,不理政事,在去洛水北岸遊獵時,為后羿奪去國政。實際上只在位兩年(名義上在位29年),病死,葬於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西)。
仲康 (前2089—前2030年)前2048—前2030年在位19年。
姒仲康,又作中康,夏王朝的四任王,禹的孫子,啟的第四個兒子,夏王朝三任王姒太康的弟弟,約生於虞舜三十九年(壬申,前2089)。后羿廢黜太康後,立仲康為王。仲康名義上在位13年,實際上仍由后羿專政。仲康不甘心作傀儡,一心想奪回大權,曾派大司馬胤侯去征伐后羿的黨羽義和,試圖削弱后羿的力量。終因實力薄弱,反被后羿軟禁,無力恢復夏的天下。仲康因此憂悶成病而死。葬於安邑附近。
相
中康之子,少康之父,妻後緡氏。太康時因史上有名的太康失國及后羿代夏,致使中康、相成為傀儡,中康因無法振興夏朝而抑鬱而死,相則被寒浞殺死,少康為相之遺腹子,在位28年,葬於帝丘(今河南省濮陽縣)。
少康 公元前1940年—前1880年在位
少康,又名杜康,今陝西白水縣人,夏朝第六任國王,相的兒子,母親為有仍氏(今山東省微山縣)人。他是相的遺腹子。相被迫自殺時,少康還沒有出生。母親後緡氏當時顧不得失去相的悲痛和王后的尊嚴,急忙隨宮女從狗洞中爬出,逃到孃家有仍氏部落(今山東濟南東南),第二年生下了少康。少康長大後為有仍氏牧正,又逃至有虞氏(今河南商丘虞城南)任庖正,在虞娶妻,有田一成(方10裡),有眾一旅(500人)。積極爭取夏眾與夏民,志在復國。後在同姓部落斟灌與斟鄩的幫助下,與舊臣靡等人合力,攻滅了寒浞,恢復了夏王朝的統治,少康還都陽夏(今河南周口太康),此即史書中所稱的少康中興。少康後遷都於原(今河南濟源西北)。
予
夏第七代君主,名字一作杼或作季杼。少康之子,槐的父親。在位17年。予在位期間發明一種用獸皮做的甲,是我國戰甲的創始。有了戰甲之後,士兵戰鬥力大增,夏朝便積極對外擴張,夏朝國勢也進入鼎盛期。
槐
是夏朝第八任君主,名字也作芬或芬發或祖武。杼之子,杼病死後繼位,後病死,葬於安邑附近。其子芒。槐在位期間,先後征服了居住於泗水、淮水之間的九夷、即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等部落,擴充套件了夏朝的勢力。同時夏朝的社會經濟都有所發展。
芒
夏芒,生卒年不詳,槐子,槐死後繼位。槐在位約四十四年而死。其子芒繼位,舉行了隆重的祭黃河儀式。除了把豬、牛、羊沉於河中,還豁出老本,把當年舜帝賜給大禹象徵治水成功的“玄圭”(黑色的玉圭)也沉在河水中,表示虔誠。這就是“沉祭”,一直延續了數千年的儀式。祭河之後,芒又跑到東海之濱遊玩,捕捉到了一條很大的魚,群臣向芒稱賀,認為是河神所賜,可永保太平。
洩
洩,一作帝降,生卒年不詳。芒子。芒死後繼位,洩......餘下全文>>
世界上所有皇帝的名字
秦
始皇帝贏政
(前259-前210年)
秦二世胡亥
(前230-前207)
西漢
高祖劉邦
(前256-前195)
惠帝劉盈
(前211-前188)
呂后
(前241-前180)
文帝劉恆
(前202-前157年)
景帝劉啟
(前188-前141)
武帝劉徹
(前157-前87)
昭帝
(前95-前74)
宣帝
(前91-前49)
元帝
(前75-前33)
成帝
(前52-前7)
哀帝
(前26-前1)
平帝
(前9-5)
孺子嬰
(5-25)
東漢
光武帝劉秀(前6-57)
明帝劉莊(28-75)
章帝(58-88)
和帝(79-105)
殤帝(105-106)
安帝(94-125)
順帝(114-144)
衝帝(143-145)
質帝(138-146)
桓帝(132-167)
靈帝(156-189)
獻帝(181-234)
三國
魏
魏武帝曹操(155-220)
魏文帝曹丕(187-226)
魏明帝曹睿(203-238)
魏齊王曹芳(232-274)
魏高貴鄉公曹髦(241-260)
魏元帝曹奐(246-302)
蜀
昭烈帝劉備(162-223)
後主劉禪(206-271)
吳
吳大帝孫權(182-252)
會稽王孫亮(243-)
吳景帝孫休(234-264)
烏程侯孫皓(242-283)
西晉
武帝司馬炎(236-290)
惠帝司馬衷(259-306)
懷帝司馬熾(284-264)
愍帝司馬鄴(300-317)
東晉
元帝司馬睿(276-322)
明帝司馬紹(298-325)
成帝司馬衍(321-342)
康帝司馬嶽(322-344)
穆帝司馬聃(343-361)
哀帝司馬丕(341-365)
廢帝司馬奕(342-386)
簡文帝司馬昱(321-372)
孝武帝司馬曜(352-396)
安帝司馬德宗(382-418)
恭帝司馬德文(386-421)
南朝
宋
武帝劉裕(363-422)
少帝(406-424)
文帝(407-453)
孝武帝(430-464)
前廢帝(449-465)
明帝(439-472)
後廢帝(463-477)
順帝(469-480)
齊
高帝(427-482)
武帝(440-493)
鬱林王(473-494)
海陵王(480-494)
明帝(452-498)
東昏侯(483-501)
和帝(488-502)
樑
武帝(464-549)
簡文帝(503-551)
元帝(508-554)
敬帝(543-557)
陳
武帝(503-559)
文帝(522-566)
廢帝(552-570)
宣帝(528-582)
後主(553-604)
北朝
魏
道武帝(371-409)
明元帝(392-423)
太武帝(408-452)
文成帝(440-465)
獻文帝(454-476)
孝文帝(476-499)
宣武帝(483-515)
孝明帝(510-528)
孝莊帝(507-530)
長廣王(-531)
節閔帝(498-533)
後廢帝(513-532)
出帝(510-534)
東魏
孝靜皇帝(524-550)
西魏
文皇帝(507-551)
廢帝
齊
文宣帝(529-559)
廢帝(545-560)
孝昭帝(535-561)
武成帝(537-568)
後主(557-577)
幼主(570-577)
周
孝閔帝(542-557)
明帝(534-560)
武帝(543-578)
宣帝(559-579)
靜帝(573-581)
隋
文帝楊堅(541-604)
煬帝楊廣(......餘下全文>>
中國歷史上所有的皇帝名字和朝代?
秦 秦始皇(贏政)、秦二世(胡亥) 漢 西漢:長陵(劉邦)、安陵(劉盈)、霸陵(劉恆)、陽陵(劉啟)、茂陵(劉徹)、平陵(劉詢) 杜陵(劉_)、延陵(劉騫)、義陵(劉欣)、康陵(劉_) 東漢:原陵(劉秀)、顯節陵(劉莊)、敬陵(劉_)、慎陵(劉肇)、禪陵(劉協) 三國 蜀:蜀昭烈帝(劉備)、蜀後主(劉禪) 魏:魏太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高貴鄉公(曹髦)、魏元帝(曹奐) 吳:吳武烈帝(孫堅)、吳大帝(孫權)、吳會稽王(孫亮)、吳景帝(孫休)、吳末帝(孫皓) 兩晉 西晉:晉武帝(司馬炎)、晉惠帝(司馬衷)、晉懷帝(司馬熾)、晉愍帝(司馬鄴) 東晉:晉元帝(司馬睿)、晉明帝(司馬紹)、晉成帝(司馬衍)、晉康帝(司馬嶽) 晉穆帝(司馬蚺)、晉哀帝(司馬丕)、晉廢帝(司馬奕)、晉簡文帝(司馬昱) 晉孝武帝(司馬曜)、晉安帝(司馬德宗)、晉恭帝(司馬德文) 十六國 安都陵(李雄)、苻堅墓、嘉平陵(赫連勃勃) 南北朝 初寧陵、 隋 泰陵(楊堅)、煬帝陵(楊廣)、恭帝陵(楊侑) 唐朝 詳細瞭解>> 高祖(李淵)、 太宗(李世民)、 高宗(李治)、中宗(李顯)、 睿宗(李旦) 玄宗(李隆基)、 肅宗(李亨)、 代宗(李豫)、德宗(李適)、 順宗(李誦) 憲宗(李純)、 穆宗(李恆)、 敬宗(李湛)、文宗(李昂)、 武宗(李炎) 宣宗(李忱)、 懿宗(李溫)、 僖宗(李儇)、哀帝(李拀) ***武則天*** 五代十國 後梁 北宋、遼 南宋、金、西夏 元 元太祖(鐵木真)、元世祖(忽必烈) 明 太祖(朱元璋)、--(朱允文)、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 英宗(朱祁鎮)、代宗( 祁鈺)、英宗(朱祁鎮)、憲宗(朱見深)、孝宗(朱右樘) 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囪)、穆宗(朱載後)、神宗(朱翊鈞)、光宗(朱常洛) 嘉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檢) 清 順治(世祖-福臨)、康熙(聖祖-玄燁)、雍正(世宗-胤禎)、乾隆(高宗-弘曆) 嘉慶(仁宗-禺琰)、道光(宣宗-文寧)、咸豐(文宗-奕寧)、同治(穆宗-載淳) 光緒(德宗-載恬)、宣統(溥儀)
記得采納啊
歷年來,所有皇帝的名字都叫什麼?
秦:(統一後)公元前22l--2Ol 共15年,歷三帝,嬴姓,建都:咸陽。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嬰 l年。
漢: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漢和東漢(也和前漢和後漢)。在兩漢之際,還有
王莽、劉玄兩個短暫的統治時期。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劉姓,歷十三帝,建都:長安。
l、高祖幫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呂后專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啟 l6年。
6、武帝徹 年號: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l3年。
8、宣帝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lO、成帝驁 建始,26年。
ll、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l3、孺子嬰 居攝,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長安。
l、王莽,始建國,l5年。
2、淮陽王劉玄 更始,3年。
東漢:公元25--220,共195年,劉姓,歷十三帝,建都:洛陽。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莊 永平 l8年。
3、章帝炟 建初 l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殤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順帝保 永建 l9年。
8、衝帝炳 永加 l年。
9、質帝鑽 本初 l年。
lO、桓帝志 建和 2l年。
ll、靈帝巨集 建寧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l3、獻帝協 初平 32年。
三國:三國始於22O年魏國代漢,終於265年晉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挾漢獻
帝離開洛陽為三國上限,以28O年晉滅吳為三國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歷五帝,建都:許昌。
l、文帝丕 黃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齊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貴鄉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鄉公奐 景元 6年。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為魏公,建魏國,雖已是皇帝,但名義上還為漢臣。
後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劉姓,歷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備 章武 3年。
2、後主 禪 建興 4l年。
吳:公元222--28O 共59年,孫姓,歷四帝,建都:建業。
l、大帝 權 黃武 31年。
2、會稽王亮 建興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烏程候皓 元興 l7年。
晉:
西晉:265--316 共5l年,歷四帝,先都洛陽,後遷長安。
1、武帝司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馬衷 永熙 17年
3、懷帝司馬熾 永加 5年。
4、憨帝司馬業 建興 4年。
東晉:317--4O2 共1O4年。歷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司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馬紹 太寧 3年。
3、成帝司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馬嶽 建元 2年。
5、穆帝司馬聃 永和 l7年。
6、哀帝司馬丕 隆和 4年。
7、廢帝司馬奕 太和 6年。
8、簡文帝司馬昱 鹹安 2年。
9、孝武帝司馬曜 寧康 24年。
l0、安帝司馬德宗 隆安 22年。
ll、恭帝司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國:304--439 十六國建立可分前後二期:前期的政權有:蜀(成漢)、漢和前趙、
後趙、前燕、前秦、前涼。還有鮮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閔的‘魏’不在十六國
內。後期的政權有:後秦、後燕、南燕、北燕、後涼、南涼、西涼、北涼、西秦、
夏。此外還有‘西燕’不在十六國內。
蜀: 303--347 共七個皇帝 建都:成都。
l、李 特 2年 2、李 流 l年。3、李 雄 30年 4、李 班 l年 5、李 期 3年
6、李 壽 5......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