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苗的明星?
有姓苗的明星嗎
苗圃,
主要經歷
電影:《白馬飛飛》
電視劇:《蒼天有眼》
《中國維和警察》
《大宋提刑官》
《宋蓮生坐堂》
《五月槐花香》
苗喬偉
扮演楊康
中國姓苗的明星有哪些?
苗僑偉、苗俊傑、苗圃
姓苗的女明星有哪些
苗洛依。呃,名字不大確定,但有這個人。
歷史上姓苗的名人都有誰?
苗晉卿,字元輔,唐潞州壺關(今山西壺關縣)人,出生於女皇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祖上以儒學著稱於世,父親當過縣丞一般的小官吏。幼年時苗晉卿勤奮好學,文章尤佳,因而在科舉取士的時候,得以高中進士,步入了他漫長的仕途生涯。他先後活躍於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三朝的政治舞臺上。
苗發,[唐](約公元七五六年前後在世)字不詳,潞州壺關人,大曆十才子之一。生卒年均不詳,約唐玄宗天寶末前後在世。初為樂平令,授兵部員外郎,遷駕部員外郎。仕終都官郎中。發常與當時名士酬答,但詩篇傳世頗少。
苗訓:河中(今山西永濟)人,宋初大臣。善天文占候術,曾於營中預言趙匡胤陳橋兵變。
苗履,潞州(今山西長治)人,北宋苗授將軍之子,從北宋鎮戎軍(治今寧夏固原)鎮將開始戎馬生涯,歷官擢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成州團練使,知慶州,徙渭州,進捧日、天武都指揮使,是北宋一代名將。
苗授(1029-1095),北宋將領。字授之,潞州(今山西長治)人。少從胡翼之學,補國子生。以蔭累遷供備庫副使。從王韶取鎮洮為先鋒,克
珂諾城,盡取河湟之地。敗鬼章有功,知河州。破羌人於露骨山,俘大酋長冷雞樸,羌族十萬多帳歸附,威震洮西。拜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徙知熙州。元豐中,攻
西夏,城蘭州,轉戰千里。元佑三年(1088)遷武泰軍節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知潞州。卒,贈開府儀同三司,諡莊敏。
苗傅(?--1129),南宋將領。上黨(今山西省長治市)人。隆祐太后(哲宗趙煦之後)南渡,為統制官,駐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苗道潤(?-1218) 金朝大臣。貞祐初為河北義軍隊長。宣宗遷汴,河北義軍集結,抗擊蒙古兵。他“有勇略、敢戰鬥,能得眾心”(《金
史》)。累至驃騎上將軍、中都路經略使,兼知中山府(河北定州)事前後撫定五十餘城。興定元年(1217)奉詔恢復中都,與諸軍不和而相攻。次年被易州賈
瑀誘殺。部眾由部將靖安民代領。
苗好謙,元朝人,初任都察院屬員,延祐三年(1316)年升任淮東廉訪司僉事,因“善課桑農”,皇帝“賜衣一襲”,後入朝為司農丞,著有《栽桑圖說》和《農桑輯要》,受到皇帝讚許:“農桑衣食之本,此圖甚善”。遂命刊印千冊,散之民間。並晉升苗好謙為御史中丞。
苗胙土(?-1646年),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澤州(今山西省晉城市)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苗沛霖(?-1863),字雨三,安徽鳳台人。秀才出身,原為塾師。1856年,在鄉舉辦團練,與捻軍作戰。後勢力日盛,裁留兩淮錢糧稅收及厘金,控制鳳台周圍數十州縣,割據稱雄。次年,投靠清將勝保,後又隨袁甲三在宿州等地圍攻捻軍、官至道員。
姓苗都有那些名人?
苗 發:唐代壺關人,審相晉卿之子。擅長寫詩,與盧綸、吉中孚、司空暑錢起等九人齊名,合稱“大曆十大才子”之一。
苗 衷:明代學者(1370-1450),慷慨有大志。官侍讀學士、兵部侍郎,永樂九年(1411年)至正統十年(14穿5年)擢任禮部尚書、丞相。著有著《雪窩稿》、《史閣記聞》、《歸田錄》等。
苗 夔:清代語言學家。字先麓(1783-1857),直隸肅寧人。不好制舉文,嗜六書形聲之學。治許氏《說文》,精研力索,若有夙悟。後又得顧亭林《音學五書》,慕之彌篤,曰:“吾守此終身矣!”年二十餘,即纂《毛詩韻訂》,繼又纂《廣籀》一書。授徒窮鄉,教帖括不中程,學子稍稍引去,弗顧也。縣令王君聞而敬異,聘主翼經書院。道光辛卯,舉優貢生。高郵王氏父子睹其著述,折節下交,與暢論音學源流,由是譽望日隆。初佐汪編修振基衡文山右,繼入江蘇學使祁文端公幕,所至甄拔名宿,復以暇日編摩撰述,從事於其所謂聲韻之學。祁還京,乃醵金刻所著《說文聲訂》二卷,《說文聲讀表》七卷,《毛詩韻訂》十卷,《建首字讀》一卷。大旨以為叔重遺書多為後人妄刪或附益者,乃訂正《說文》聲類八百餘事。顧氏《音學》所立古音表十部,巨集綱已具,然猶病其太密;而歌、麻既雜西音,不應別立一部。於是並庚、清及蒸、登於東、冬部,並歌、戈於支、脂部,定以七部,檃括群經之韻。書出,識者嘆其精審。後數年,襄校山東,未畢役先歸。至是亦齒衰而倦遊矣。居京師,自祁公外,恆與何紹基、張穆、陳慶鏞諸人遊。併為曾文正公所推服,時時徒步過從,與辯論前世音學,暨江、戴、段、孔諸家部分之多寡,意指之得失,褒譏亭決,窮日夜不倦。卒年七十五歲。餘書尚有《說文聲讀考》《集韻經存韻補正》、《經韻鉤沉》各若干卷,未刊。
苗晉卿:字元輔,唐代潞州壺關人。擢進士第,累遷吏部郎中,知選事。久之,進侍郎。天寶二載,較書判,以御史中丞張倚之子奭為第一,議者不平。帝御花萼樓覆實,奭持紙終日,筆不下,人謂之曳白。坐貶安康太守,俄充河北採訪使。肅宗召赴行在,拜左相。廣德中,以太保致仕。永泰初卒,諡懿獻。詩一首。
苗時中:宋代名宦。字子居,其先自壺關徙宿州。以蔭主寧陵簿。邑有古河久陻,請開導以溉田,為利甚博,人謂之苗公河。調潞州司法參軍。郡守欲入一囚於死,執不可。守怒,責甚峻,時中曰:“寧歸田裡,法不可奪。”守悟而聽之。熙寧中,以司農丞使梓州路,密薦能吏十人,後皆進用,人卒莫之知。討蠻時以創立折運法,使得軍糧供應無缺,因功升遷兩階,為發運副使、河東轉運使,加直龍圖閣、知桂州,進寶文閣待制、戶部侍郎。
苗再成:南宋名宦,著名抗元三傑之一。歷官真州安撫使、濠州團練使、真州知州,慷慨有大志。德祐元年(1275年)守真州,與文天祥在真州定計抗元兵。元軍猛攻,守將苗再成誓曰:“我苗再成,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城陷而落入敵兵之手卻英勇不屈而死。
苗坦之:字平野,貶名苗二賴子,清代乾隆至咸豐年間江蘇省連雲港人,南宋苗再成十九世孫。在世七十多年,十五歲時陪父苗培元到海州衙門打官司,開始訴訟。十八歲中秀才,輔許喬林編校《海州文獻錄》一書。因其勁悍剽輕、機智超群,官府便黜其廩生資格,而終身未舉鄉試。雖平生布衣,但苗二賴子不畏強暴、鬥貪官、懲劣紳、治惡痞、助窮苦、濟貧弱、平冤屈、揚正氣、深受廣大群眾稱頌,其故事在民間廣為傳播。
苗自芬:清代乾隆至咸豐年間江蘇省連雲港人,嘉慶辛末科進士,官國子監學正銜
苗樹春少將
苗樹春(1941.3-——),黑龍江省巴彥縣興隆鎮人。高中畢業後,被保送到軍隊院校學習。1961年7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苗立傑: 女,1980年9月26日......餘下全文>>
哪位演員姓苗?
苗姓在大陸與臺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遠祖始於春秋時期。春秋時期,公元前五四七年,在若敖之亂中,楚國大夫伯芬因罪被殺,其子賁皇逃到晉國後,受到晉國的優待,受封於苗邑(今河南濟源縣西),賁皇的子孫後代就以封地名為姓。苗姓是楚國王族的後代,因此,苗姓起源於楚國王族之姓。苗姓起源於羋姓。 發展和演變:苗姓在浙江東陽郡發展成望族,世稱東陽望。
現在該地還有一處地名“苗亭”,據說就是二千六百多年前苗邑的遺址。苗姓最初的發源地,當然也該在個地方。河南省濟源縣是苗姓起源地,地處濟水之源而得名。濟源縣古時被稱為苗邑,這裡苗姓人佔全縣人口得1.66,約九千多人。
三家分晉後,苗姓因仕宦等原因,在今山西、河北等地落籍。戰國後期,秦國窮兵黷武,中原是其擴張的第一個目標,苗姓祖居地濟源也深受戰火侵擾,故大批苗姓或北徙今山西長治,或東遷今山東定陶一帶,後經繁衍發展,昌盛為苗姓上黨郡望和濟陰郡望。兩漢時期,見諸史冊之苗姓有兵技巧家苗子,王莽國師苗訁斤,劉秀時代的父城(今河南寶丰)長苗萌,幽州牧苗曾以及漢末的苗祀,尤可一提的東漢時東阿侯苗光,史書稱其保全了封邑,則表示苗光子孫落籍於今山東東阿。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社會激烈動盪,苗姓同其它中原士族一樣,為了躲避兵火,取道南下,跨過長江,進入江東。其中一支苗姓輾轉於今浙江金華一帶,後經繁衍,形成了苗姓歷史上的第三大郡望——東陽郡。苗姓在浙江省東陽郡(東漢置長山縣。三國吳置東陽郡。南北朝樑改置金華郡。隋廢郡改置婺州,改縣為金華)發展成望族,世稱東陽望。當然,在魏晉南北朝至隋唐之際,苗姓主要還是昌盛於上黨、濟陰二郡,如苗姓歷史上唯一一位宰相苗晉卿便是上黨壺關人。唐代中後期,有陝西之苗姓為避國都附近紛擾不斷的戰亂,遷居今甘肅、寧夏一帶。兩宋之際,苗姓以上述三大郡望為主源,散佈之地更廣,尤其在宋趙王室偏安江南後,苗姓人在今南方省份,如安徽、江蘇、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定居。需要指出的是,繁衍於今山西長治一帶的苗姓依舊名人不斷,競現於史。明初,山西苗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河北、山東、甘肅、江蘇、陝西等地。明中葉以後,苗姓已分佈於全國大多數地方,並有渡海赴臺者。清中葉以後,伴隨闖關東的風潮,有冀魯豫地之苗姓入遷東三省。如今,苗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山東、甘肅、河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苗姓約佔全國漢族苗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二。苗姓在大陸與臺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
歷史上姓苗的名人有哪些
苗晉卿(685年-765年),字元輔,潞州壺關(今山西壺關)人,唐朝宰相。
苗晉卿出身儒學世家,進士及第,歷任修武縣尉、奉先縣尉、徐州司戶參軍、萬年縣尉、侍御史、兵部員外郎、吏部郎中、中書舍人、吏部侍郎、安康太守、魏郡太守、河東太守、工部尚書、憲部尚書。
苗姓的歷史名人
歷史名人 聽語音
苗晉卿
潞州壺關人,唐代宰相。進士出身。玄宗逃亡入蜀後,被肅宗拜為左相。唐軍還師國都後,封為韓國公。代宗時,吐蕃曾佔領京都,其被脅迫而閉口不言。其子苗丕,歷任監察御史、戶部員外郎,郎中,官終河南少尹。 在唐王朝由盛而衰之際,有一位三朝為官、身高位顯的宰輔之臣,他為人謙柔寬厚,處事恭謹。幼年時苗晉卿勤奮好學,文章尤佳,因而在科舉取士的時分,得以高中進士。他先後活潑於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三朝的政治舞臺上。
江蘇寶應苗林苗氏族譜中苗晉卿遺像
起先,他久滯縣尉一職,後調入朝廷,任過侍御史和度支、兵部、吏部員外郎等職。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今後連連高升,至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成為正四品大員吏部侍郎,掌管了科舉取士的大權。天寶二年(743年)他因開科取士不公,被貶為健康太守,轉任過魏郡、河東、扶風等地太守,因政績而封為高平縣男,後又再度調入朝廷,歷任工部尚書、東京留守、憲部尚書等職。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苗晉卿被委以左宰相的重擔,料理軍國火事,其年十二月因功封爵為韓國公,食邑五百戶,今後又轉任過中書侍郎、侍中、太子太傅,唐代宗時為太子太保。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暴亂髮生後,唐王朝很快丟掉京城。苗晉卿身為唐憲部尚書,因聲威甚高而遭到獨斷國政的楊國忠的妒忌和架空。暴亂一開始,楊國忠奏請唐玄宗,讓苗晉卿去擔任陝州刺史、陝虢兩州防範史,妄圖把他擠出朝廷,到前哨領兵交兵,與安史叛軍對立。他以年事已高、沉痾在身為由決斷辭去所授之職,這引起了唐玄宗的不滿,雖答應了他,但又解除了他憲部尚書的職務。但他依舊跋山涉水,飽經艱幸,到金州流亡,後又曲折回到唐肅宗的行在。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吐蕃戎行又佔據長安京城,一些叛臣勾通吐蕃另立朝廷。那時,苗晉卿被唐代宗由侍中降職為太子太保,因病老臥床家中不能行走。偽朝廷想借他的聲威打扮門庭,派人抬著肩輿,威逼利誘他參與偽政府。而苗晉卿一言不發,不予理睬。苗晉卿不計個人恩怨,一直保護唐王朝的控制,不管個人安危,忠於唐廷,保全節操,確實難能可貴啊!其二是地治郡有方,深得民意,苗晉卿在做當地官時間,寬厚待人,為官清涼,又長於抓大政戰略,所到之處均有政績,尤其是在魏郡做太守三年時間,政治清明,很得民意。當他調任之後,魏郡庶民因敬重和思念他,在他生前就為他樹立祠廟,樹碑立表,樹碑立傳。其三是他捐資辦學,謀福桑梓。苗晉鯽做魏郡太守時間,曾回鄉探親,在回鄉途中,走到能望見壺關縣城的當地,他就下了車馬,步行行進,以示對鄉邦的恭順。手下小吏勸止說:“太守德高望重,不該當這樣自輕賤”,他卻說:“過公門都要下馬,何況是父母之邦呢?對父母之邦的全部都應該敬重,你啥也別說了”,硬是步行到城裡。到鄉里之後,父老鄉親有向他獻酒的,他都一概走下臺階接手中恭順地飲盡,其時大家都讚許他這種謙敬的美德,他還拿出個人俸祿萬錢獻給鄉學為經費,開展教誨,謀福於桑梓。
永泰元年(765年)苗晉卿病老逝世,終年81歲。唐代宗因而輟朝3日,為他舉喪,諡號“懿獻”,後又改為“文貞”。大曆七年(772年)他作為重臣列入唐肅宗祭廟享用祭拜,封建時代人臣的最輝煌時刻苗晉卿全部得到了,活著時候位居宰相,死後作為重臣列入唐肅宗祭廟享用祭拜,這是封建時代對一個臣子貢獻的最直接肯定。
苗晉卿,祖苗夔,追贈禮部尚書。父苗殆庶,官至絳州龍門縣丞。晉卿幼好學,能寫文章,又能詩,王維謂其“時人以為鮑參軍、謝吏部為更生雲”。苗晉卿共十子,分別是太子通事舍人苗收、駕部員外郎苗發、河南少尹苗丕、苗堅、給事中苗粲、苗稷、苗垂、苗向、戶部員外郎苗昌。苗晉卿一門輝煌數代,人......餘下全文>>
中國有姓苗的將軍嗎?
苗晉卿
潞州壺關人,唐代宰相。進士出身。玄宗逃亡入蜀後,被肅宗拜為左相。唐軍還師國都後,封為韓國公。代宗時,吐蕃曾佔領京都,其被脅迫而閉口不言。其子苗丕,歷任監察御史、戶部員外郎,郎中,官終河南少尹。 在唐王朝由盛而衰之際,有一位三朝為官、身高位顯的宰輔之臣,他為人謙柔寬厚,處事恭謹。幼年時苗晉卿勤奮好學,文章尤佳,因而在科舉取士的時分,得以高中進士。他先後活潑於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三朝的政治舞臺上。
江蘇寶應苗林苗氏族譜中苗晉卿遺像
起先,他久滯縣尉一職,後調入朝廷,任過侍御史和度支、兵部、吏部員外郎等職。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今後連連高升,至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成為正四品大員吏部侍郎,掌管了科舉取士的大權。天寶二年(743年)他因開科取士不公,被貶為健康太守,轉任過魏郡、河東、扶風等地太守,因政績而封為高平縣男,後又再度調入朝廷,歷任工部尚書、東京留守、憲部尚書等職。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苗晉卿被委以左宰相的重擔,料理軍國火事,其年十二月因功封爵為韓國公,食邑五百戶,今後又轉任過中書侍郎、侍中、太子太傅,唐代宗時為太子太保。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暴亂髮生後,唐王朝很快丟掉京城。苗晉卿身為唐憲部尚書,因聲威甚高而遭到獨斷國政的楊國忠的妒忌和架空。暴亂一開始,楊國忠奏請唐玄宗,讓苗晉卿去擔任陝州刺史、陝虢兩州防範史,妄圖把他擠出朝廷,到前哨領兵交兵,與安史叛軍對立。他以年事已高、沉痾在身為由決斷辭去所授之職,這引起了唐玄宗的不滿,雖答應了他,但又解除了他憲部尚書的職務。但他依舊跋山涉水,飽經艱幸,到金州流亡,後又曲折回到唐肅宗的行在。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吐蕃戎行又佔據長安京城,一些叛臣勾通吐蕃另立朝廷。那時,苗晉卿被唐代宗由侍中降職為太子太保,因病老臥床家中不能行走。偽朝廷想借他的聲威打扮門庭,派人抬著肩輿,威逼利誘他參與偽政府。而苗晉卿一言不發,不予理睬。苗晉卿不計個人恩怨,一直保護唐王朝的控制,不管個人安危,忠於唐廷,保全節操,確實難能可貴啊!其二是地治郡有方,深得民意,苗晉卿在做當地官時間,寬厚待人,為官清涼,又長於抓大政戰略,所到之處均有政績,尤其是在魏郡做太守三年時間,政治清明,很得民意。當他調任之後,魏郡庶民因敬重和思念他,在他生前就為他樹立祠廟,樹碑立表,樹碑立傳。其三是他捐資辦學,謀福桑梓。苗晉鯽做魏郡太守時間,曾回鄉探親,在回鄉途中,走到能望見壺關縣城的當地,他就下了車馬,步行行進,以示對鄉邦的恭順。手下小吏勸止說:“太守德高望重,不該當這樣自輕賤”,他卻說:“過公門都要下馬,何況是父母之邦呢?對父母之邦的全部都應該敬重,你啥也別說了”,硬是步行到城裡。到鄉里之後,父老鄉親有向他獻酒的,他都一概走下臺階接手中恭順地飲盡,其時大家都讚許他這種謙敬的美德,他還拿出個人俸祿萬錢獻給鄉學為經費,開展教誨,謀福於桑梓。
永泰元年(765年)苗晉卿病老逝世,終年81歲。唐代宗因而輟朝3日,為他舉喪,諡號“懿獻”,後又改為“文貞”。大曆七年(772年)他作為重臣列入唐肅宗祭廟享用祭拜,封建時代人臣的最輝煌時刻苗晉卿全部得到了,活著時候位居宰相,死後作為重臣列入唐肅宗祭廟享用祭拜,這是封建時代對一個臣子貢獻的最直接肯定。
苗晉卿,祖苗夔,追贈禮部尚書。父苗殆庶,官至絳州龍門縣丞。晉卿幼好學,能寫文章,又能詩,王維謂其“時人以為鮑參軍、謝吏部為更生雲”。苗晉卿共十子,分別是太子通事舍人苗收、駕部員外郎苗發、河南少尹苗丕、苗堅、給事中苗粲、苗稷、苗垂、苗向、戶部員外郎苗昌。苗晉卿一門輝煌數代,人才輩出。可見苗氏在遷......餘下全文>>
百家姓有姓苗的麼
有姓苗的,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