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姓的來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0月31日

董氏的由來是什麼?

【董姓來源】

來源有三

1、出自己姓。相傳顓頊(傳說中古代部族首領)的己姓(顓頊之孫叫吳回,吳回之子陸終,陸終的大兒子名樊,賜己姓,封在昆吾國。)之後裔飂(音劉)有個兒子叫董父,相傳對龍的習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為豢龍氏,讓他專門養龍。在董父的精心馴養下,許多龍學會了表演各種舞蹈,帝舜很是喜歡,就封董父為鬷川(今山東定陶北)侯,還賜他以董為姓氏,他的後代就是董氏。

2、出自姬姓,以官為氏。春秋時,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兩個兒子在晉國任太史,董督(考察並收藏之意)晉國的典籍史冊,他的子孫世襲晉國史官,以官為氏,稱董氏。

贊助廣告

3、也出自己姓,以姓為氏。相傳顓頊的孫子吳回愛帝堯時任火神祝融,他有個兒子名終,因為封在陸鄉(今山東平原縣一帶),所以叫陸終。他的兒子有叫參胡的,姓董,其後裔就以姓為氏,也稱董氏。

【董姓由來新探】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必須從比較客觀與科學的、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研究探討每個姓氏來源與發展。在談董姓由來之前,我們必須澄清在原始社會未期我中華民族先民現狀的幾個觀點:

首先我們要知道,炎帝、黃帝等是原始社會末期部落聯盟的大首領之稱,並不是單指一個人。炎帝部落從開始到衰亡而被黃帝部落取代大約為二千年之久,只要成為炎帝部落聯盟首領均稱為炎帝,這二千年中有許多人擔任過這個部落首領而都被稱為炎帝,黃帝的含義也是如此,正如今天不管是張市長、李市長我們都可以稱他為市長。當然這其中有幾個突出功績的炎帝、黃帝而被後人敬仰。炎帝部落是神農氏、燧人氏後裔,是個善長於用火的農耕部落,而後起的黃帝部落是以遊牧狩獵為主,二者對自然資源利用方法不同,因此炎帝部落的刀耕火種、闢地開荒的活動常引發炎黃兩部落利害衝突,最後爆發炎黃之戰,炎敗黃勝的結果使黃帝部落確立了霸主地位。

贊助廣告

第二我們可以肯定,炎黃時代我中華大地已有千千萬萬的原始人群,組成許多不同氏族、部落、部落聯盟,因此我們認為中華各姓追源到黃帝、炎帝、蚩尤等等只是說明該姓出於此部落,極大多數不可能是黃帝或炎帝的正傳後裔。

第三我中華民族和文明起源並非一源,而是多源,具有多元一體的特點。每個姓氏也一樣,大江大河源於最遠一泉,匯納百川而成。我董姓也一樣,從最古的一源開始,融合各方,甚至其它民族,形成今七百三十餘萬人群。如歷史上加入董姓的有匈奴、山越、氐、羌、吐蕃、高句麗、及清代滿族,因而東北多董姓。今雲南白族也有許多董姓。

因此我們撇開重黃輕炎觀念及攀龍附鳳俗套,考我董姓屬炎帝部落聯盟(而非黃帝部落聯盟)一員——祝融部落,在貴州省關嶺縣晒甲山上四、五千年前所刻‘紅崖丹書’可以證明這點。祝融部落又分為己、斟、彭、妘、曹、羋六部落,後己又分出董、彭又分出禿,史稱祝融八姓。我董部落當時稱惠連部落,是一支繼承祝融部落制繩存火傳統,擅長用一種叫董的草制繩的部落,以董草為圖騰。我董姓出於己姓非黃帝部落之己姓。彼己姓是蛇圖騰,己又是自己之意,又轉為黃帝本姓姬。而我董姓屬炎帝系,是繩轉蛇、蛇轉己的己姓,兩者源流不同。

到舜帝時我部落中出了一個叫‘父’的人,善於馴服、管理一種叫‘龍’的動物,為帝舜豢龍有功,帝舜便把惠連部落活動區今山西聞喜一帶確認為董部落的封地——董國,父封為豢龍氏,並以封國為姓稱為‘董父’。‘董’也從原來一種草之意及部落圖騰轉為地名、姓氏,並賦予‘管理。督正’之意。

我董姓發祥地也稱鬷川,應是原董部落活動區山西聞喜一帶,鬷音ZONG實為董DONG一音之轉,而山東定陶只發現大量古曹國遺址,實是曹姓發祥地,而董部落的遺址至今還沒發現。

‘龍’實一種大形鱷魚也,稱灣鱷、蛟鱷,遠古黃河流域氣侯......餘下全文>>

董姓的祖先和起源在哪裡?

董姓有諸多歷史可考,其歷史至少有4000多年。董姓的起源,從惠連氏族往上可以追溯到黃帝之裔高陽帝。“董”初指能制繩索的草,惠連氏族是一支擅長制草繩的部落,他們以草為圖騰。據傳,惠連的孫子董父擅長馴養龍(即鱷魚)。某年,有人向舜帝敬獻了幾條蛟龍,需要專人飼養訓練,朝廷就指派董父馴養。董父精心馴養這些蛟龍,教它們學會各種舞蹈。舜帝很高興,便根據這一職業賜他們氏族稱豢龍氏,並賜董姓。從此,董父的子孫後代便以董為姓。董的古址在今山西境內,是夏商時代的侯國,後為晉所並。

另據漢代的考證,董姓另一支的起源是以官職為姓,是春秋時期晉國董督晉典的後代。

一、董姓遷變

董姓來源與其他姓氏不一樣,其特殊之處就在於它不斷與其他民族交流。據說早在先秦時期,董姓族人就進入甘川滇黔等廣大地區,與當地土著混居,融入土著之中。此外,也有西南、北方等外族融入董姓。

董姓一登上歷史舞臺,便聲名卓著。當時活躍於晉國的有董狐和董安子,而董狐被後世譽為“良史”,為後世史官樹立了榜樣。當時,董姓主要活躍于山西、陝西、甘肅南部、河南地區。到秦漢時期,董姓已擴充套件至河北、山東,進入了浙江、廣東,還有西部的四川。那時,董姓名人有西漢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董仲舒,被王允、呂布所殺死的董卓、東漢洛陽令董室。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甘肅、四川的董姓已繁衍成大姓,同時向貴州和雲南遷移。這時,有人稱蜀國“四相”之一的三國名臣董允,醫學家董奉,南北朝外交家董琬。進入唐宋時期,董姓的重心在滇、黔地區形成,並大批移民東南。這時候,董姓藝人大量湧現出來,有琴師董庭蘭、五代南唐的畫家董源、金戲曲作家董解元,當然,也有唐朝宰相董晉。明清以後,東北的董姓得到發展。這時候,董姓族人出現了明朝抗倭名將董邦政,著名書畫家董其昌,清代文學家董說,畫家董邦達。當然,還有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戰鬥英雄董存瑞,甲骨學家董作賓。

二、董姓名人

一代名儒董仲舒

董仲舒,西漢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漢武帝時期,武帝頒佈詔書,下令各地推舉賢良方正、直言敢諫之士。董仲舒三次上書,三獻論述天和人的關係的《天人三策》,博得漢武帝的讚賞,委以江都相之職。這種“天人感應”的學說把封建統治尤其是皇帝的權力予以神化,誰反對政治統治,反對皇帝,就是反對天,就是大逆不道。這種學說適應了統治者愚化民眾的統治心理,被漢武帝採納了。為了實現這種學說,董仲舒進一步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以求以思想文化上的統一促進政治上的統一,實現大一統。

到漢宣帝時,當時儒生對奉為經典的五經有不同理解,所以宣帝決定進行一次大討論,這次討論由蕭望之主持。討論中,儒生們把與自己觀點一致的人作為同黨,互相糾合起來反駁攻擊觀點不一樣的人,被班固稱為“黨同伐異”。

董仲舒專治《春秋公羊傳》,一心鑽研孔子學說,曾作數十篇文章論說《春秋》,後來合編為《春秋繁露》。他在書中雜並陰陽五行學說,強調天意,君權神授,從唯心主義角度論證了漢王朝存在的必然性。書中還提出了封建的“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以及人性分上、中、下三等的荒謬論點。

據說董仲舒在帳幕中講讀經籍,然後由其門弟子依次傳授後來者,因此竟有弟子未曾見過先生面的。董仲舒日常生活嚴格遵照禮儀,一絲不苟,專心致志講學,三年時間竟然沒有空觀賞室外園林,為弟子們所敬重。成語“目不窺園”就是出自這個典故。

董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六一。

▲尋根溯源

1、出自己姓。據《元和姓纂》、《古今姓氏書辨證》等資料所載,顓頊後裔董父精於飼龍,很得帝舜的賞識,故賜董父以董......餘下全文>>

董姓的由來

豢龍之後,儒家大者-----------董

董姓

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董姓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中一支援起源很早,相傳黃帝的已姓子孫中有個叫叔安的,被封於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縣),稱為飂叔安。飂叔安的兒子董父,為帝舜馴養龍,被舜賜姓為董,任為豢龍氏,封之於鬷川(今山東定陶縣),他的後代便以董為姓。

董姓的另一支是在周朝時出現的,據西漢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記載,春秋時,周大夫辛有的兩個兒子到晉國,與籍氏一起主管晉之典籍,因其職責是“董督晉史”,所以也稱為董氏。這一時期晉國的都城在絳(今山西翼城東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辛有的後裔,世襲晉國太史之職,至春秋時,有史官董狐,他不畏權貴,秉筆直書,被譽為“良史”。董狐的裔孫董翳,秦末被項羽封為翟王,都高奴(在今陝西延安延河東岸),子孫遂居隴西(郡治在今甘肅臨洮)。西漢時的董仲舒為廣川(今河北棗強東)人,其曾孫自廣川徙隴西,裔孫徙河東(郡治在今山西夏縣西北)。此外,董姓在漢代還分佈於今山東定陶、高青,廣東廣州,四川資陽、德陽,貴州黃平,浙江餘姚,湖北襄陽、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陽、開封、福縣、信陽、靈寶等地。至隋唐時期,除上述地區外,今安徽、湖南、江蘇、江西等省的一些地方,也都有董姓的居住地。

唐代的《元和姓纂》記載董氏有四個郡望:即隴西、弘農(今河南靈寶)、河東、范陽(今河北涿州)。此外還有濟陰(今山東曹縣)。唐末,固始(今屬河南)的董氏有隨王潮、王審知入閩者。明代以前,董氏已遍佈江南各省。從清康熙年間開始,董氏有族人陸續移居臺灣,此後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島及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

歷史上出自董姓的名人很多,西漢有哲學家、經學大師董仲舒,廣川人,武帝採納他的建議,開此後兩千餘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還有云陽(今陝西淳化)人董賢,因貌美,為哀帝寵幸,22歲官至大司馬,操縱朝政,其父、弟、岳父等均官至公卿,擁有家產萬貫,貴傾朝廷。東漢初有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圉鎮)人董宣,因拒不向邪惡低頭,被光武帝呼為“強項令”;東漢末隴西臨洮(今甘肅氓縣)人董卓,189年率兵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挾獻帝西遷長安,自為太師,後為王允、呂布所殺。三國時南郡枝江(今屬湖北)人董和,與諸葛亮協力輔佐蜀後主,居官20餘年,死時家無簷石之財;其子董允,蜀後主時任黃門侍郎,頗得諸葛亮信任,常諫諍後主過失;還有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董奉,善醫道,為人治病不取錢,治癒者使裁杏樹,數年達萬株。後人用“杏林”頌讚醫者,即出於此。北魏時有出使西域的外交家董琬。唐代有德宗時的宰相董晉,還有琴家董庭蘭。五代南唐有著名畫家董源。遼代有農民qiyi首領董龐兒。金代有戲曲作家董解元。明代有抗倭名將董邦政,著名書畫家董其昌,秦淮名妓董小宛。清代有文學家董說,畫家董邦達,晚清將領董福祥。近現代有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董必武,寧都qiyi領導人之一董振堂,解放戰爭中的戰鬥英雄董存瑞。董姓可謂名人輩出。

在當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國百家大姓中,董姓位居第29位。

一、姓氏源流

董(Dǒ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己姓。據《元和姓纂》、《古今姓氏書辨證》等資料所載,顓頊後裔董父精於飼龍,很得帝舜的賞識,故賜董父以董為姓,其後代亦以賜姓董為氏。

2、出自官名。據《姓氏急就篇注》所載,周朝有大夫辛有,其二子在晉國任職太史,董督晉國典籍史冊,子孫世襲官職,並以官為姓氏,稱為董氏。

3、其他源流。據《董氏世譜》所載,帝顓頊的後代陸終有一子叫參胡,姓董,參胡的子孫便有以董為姓者。另外,朝鮮......餘下全文>>

董姓的來源,人口數量及分佈地區

董姓的來源

一、來源有三。

1、出於董姓。

顓項之子稱,稱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昊回在高辛氏時代先後任祝融氏。吳回之子陸終,陸終有六子,後分別發展為六個大部落。陸終的第二子惠連,亦名參胡,董姓。

惠連氏族是一支擅長制草繩的部落,董便是能制繩索的蘱草,惠連氏族以董為圖騰,惠連氏族活動於今太行山南側。惠連之子飂叔安,飂叔安之子為帝舜豢養龍,龍即鱷魚之谷名,蘱草製作的繩索是用來捆綁鱷魚的。帝舜封飂叔安之子於董,稱董父,氏稱豢龍氏。董的古址在今山西萬榮縣南,是夏商時代的侯國。董國臨近其父祖居地山西平陸的吳山,後採為晉國所並,子孫以國為氏。董姓董氏的歷史至少有4000多年。

2、出自姒姓。

大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姒姓。禹後為夏王啟,夏王啟封其庶子於莘,今陝西合陽東南。辛、莘古代通用,其後有辛氏。進入西周,其後裔世代為周朝史官,辛甲是周武王的太史,至東周襄王時期有周大夫辛有,辛有之子到晉國任史官;自此以後,晉國有史官之職,並與籍氏一起監督晉典,封地在原董國故地,後裔遂以董為氏,成為晉國舊貴族十一姓之一。姒姓董氏的歷史有2600多年。

3、來自外族的改姓。

自漢至唐,雲貴地區的董姓已成為大姓,雲貴地區的土著董姓後來逐漸同化為西南地區的漢族。據說早在先秦時期,董姓已經向西和向南移民,進入了甘川滇黔廣大地區,與當地土著混居,董姓融人進當地的土著之中,成為土著諸姓之一。因此,我國的董姓同其他姓氏一樣,不斷與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動。加入董姓群體中的西南、南方和北方外族主要發生的事件有:西漢初期的匈奴族、三國時吳國的山越族、晉朝時的氐族、南北朝北魏時的羌族、唐朝吐蕃人的董部落、五代後梁時羌人、宋朝時的高句麗人等均有董姓人融入漢人之中,清朝時滿洲八旗姓董鄂氏、棟鄂氏、佟佳氏、珠赫勒氏等全體族人的改漢姓董。致使東北地區多董姓。這些少數民族與漢人長期混居,逐步同化而成為當地的董姓漢族。

二、遷徙分佈,聚集地

先泰時期,董姓活動主要地區在山西、陝西、甘肅南部、河南地區。到了秦漢,董姓已北擴到河北,東挺達山東,南渡長江越南嶺進入了廣東,東南直抵江浙,西部移民四川。到兩晉南北朝時,甘肅和四川的董姓已繁衍成為大姓,同時向西南的貴州和雲南遷移。進入唐朝,董姓的人口重心開始在滇黔地區形成。宋朝時,董姓向東南地區大批移民,同時西南的董姓進一步得到發展。清朝是東北董姓發育和發展的最重要時期,康熙時期董姓首次移民臺灣。

宋朝時期,董姓大約近46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59%,排在第三十四位。董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佔全國董姓總人口的22%。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河北、山東、河南,這四省的董姓大約佔董姓總人口的64%,其次分佈於湖南、甘肅、安徽,這三省的董姓大約又集中了22%,全國形成了以贛皖湘、隴西、冀魯豫為中心的董姓分佈區。

明朝時期,董姓大約有42萬餘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5%,為明朝第五十五位大姓。棠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董姓人口增長為負值,淨減少了4萬。明朝以前,董姓的主體一直在中原,宋元明時期北方連續不斷的戰爭,使董姓人群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人口銳減。明朝時浙江為董姓第一大省,約佔董姓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山東,這二省董姓大約佔董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佈於山西、江蘇、河北、江西、安徽,這五省的董姓又集中了36%。宋元明600餘年,董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在東南地區發展穩定,重新形成了江浙贛、魯晉冀南北兩塊董姓人口聚集地區。...餘下全文>>

董性家族的由來

董姓是一個古老的姓,董姓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中一支援起源很早,相傳黃帝的己姓子孫中有個叫叔安的,被封於飂(又作蓼,在今河南唐河縣),稱為飂叔安。

飂叔安的兒子董父,為帝舜馴養龍,被舜賜姓為董,任為豢龍氏,封之於鬷川(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他的後代便以董為姓。主要以第一種為主。歷史名人:董仲舒、董必武、董存瑞等。

董姓是怎麼來的?

董姓有諸多歷史可考,其歷史至少有4000多年。董姓的起源,從惠連氏族往上可以追溯到黃帝之裔高陽帝。“董”初指能制繩索的草,惠連氏族是一支擅長制草繩的部落,他們以草為圖騰。據傳,惠連的孫子董父擅長馴養龍(即鱷魚)。某年,有人向舜帝敬獻了幾條蛟龍,需要專人飼養訓練,朝廷就指派董父馴養。董父精心馴養這些蛟龍,教它們學會各種舞蹈。舜帝很高興,便根據這一職業賜他們氏族稱豢龍氏,並賜董姓。從此,董父的子孫後代便以董為姓。董的古址在今山西境內,是夏商時代的侯國,後為晉所並。

另據漢代的考證,董姓另一支的起源是以官職為姓,是春秋時期晉國董督晉典的後代。

一、董姓遷變

董姓來源與其他姓氏不一樣,其特殊之處就在於它不斷與其他民族交流。據說早在先秦時期,董姓族人就進入甘川滇黔等廣大地區,與當地土著混居,融入土著之中。此外,也有西南、北方等外族融入董姓。

董姓一登上歷史舞臺,便聲名卓著。當時活躍於晉國的有董狐和董安子,而董狐被後世譽為“良史”,為後世史官樹立了榜樣。當時,董姓主要活躍于山西、陝西、甘肅南部、河南地區。到秦漢時期,董姓已擴充套件至河北、山東,進入了浙江、廣東,還有西部的四川。那時,董姓名人有西漢哲學家、今文經學大師董仲舒,被王允、呂布所殺死的董卓、東漢洛陽令董室。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甘肅、四川的董姓已繁衍成大姓,同時向貴州和雲南遷移。這時,有人稱蜀國“四相”之一的三國名臣董允,醫學家董奉,南北朝外交家董琬。進入唐宋時期,董姓的重心在滇、黔地區形成,並大批移民東南。這時候,董姓藝人大量湧現出來,有琴師董庭蘭、五代南唐的畫家董源、金戲曲作家董解元,當然,也有唐朝宰相董晉。明清以後,東北的董姓得到發展。這時候,董姓族人出現了明朝抗倭名將董邦政,著名書畫家董其昌,清代文學家董說,畫家董邦達。當然,還有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戰鬥英雄董存瑞,甲骨學家董作賓。

董姓起源不超過二十字

飂叔安兒子叫董父,舜賜他以董為姓,後代就是董氏,世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董姓的分佈

董氏是一個典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九位,屬於超級大姓系列,人口約七百二十六萬一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45%左右。董氏主源出自高陽氏顓頊帝之後裔。據史料所載,董氏的發源地在山東定陶北部、山西運城、山東平原縣三個地方。今日董氏以河北、山東、山西、雲南、遼寧、浙江等省最為集中,冀、豫、晉這三省就佔董氏總人口的31%,滇、魯、遼、浙、川、鄂這六省又佔38%,而冀州地區居住了董氏總人口的10%,為董氏第一大省。

相關問題答案
董姓的來源?
趙姓的來源具體內容?
孔姓的來源簡介?
遊姓的來源?
鍾姓的來源?
範姓的來源和歷史名人?
滿族金姓的來源?
百家姓肖姓的來源?
袁姓的來源?
孫姓的來源的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