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厲的一般是哪裡人?
全國姓厲的有多少人 厲姓的來歷??????
厲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0.0018%=2,160,000人。 【厲】 LI 一、 姓氏起源 1、 源於西周,以諡號為姓。周宣王姬靜執政時,齊國君主姜無忌去世,諡號為"厲",史稱齊厲公。齊厲公的直庶子孫以諡號為姓,遂成厲氏。 2、 以封國名為姓氏。周朝時,有個諸侯國厲國(在三胡北省隨縣西北厲山),春秋時,改名為隨國。原厲國君主的後代支子以原國名為姓,成為厲姓的一支。 3、 孫姓改為厲姓。三國時,吳國皇帝孫皓,追改宗室孫秀(因為孫皓所惡而奔魏)姓厲。孫秀的後代中留在江東的一支成為厲姓。 4、 李姓改為厲姓。唐玄宗李隆基稱帝前,唐宗室新興王李晉與太平公主合謀叛亂,事敗被誅。李隆基執政後,追改李晉族人為厲姓,不準其恢復李氏。 二、 郡望堂號【郡望】南陽郡:秦代置,相當於今河南省南陽市一帶。范陽郡:三國魏文帝黃初七年(226年)將涿郡改為范陽郡,在今河北省涿縣及北京市昌平縣、房山縣一帶。【堂號】 "半樹堂":宋朝厲元吉,號"半樹",做烏程尉,後回家隱居。元朝訪問宋朝舊臣,元吉跑到湖裡、海里,去藏,到了白頭才回家,堅決不做侵略者的官。 三、 歷史名人厲仲方:字約甫,原名仲祥,宋朝時東陽(現磐安)人,師事葉適,素留意於事功之學。他文武雙全,在朝廷的武學考試中獲得第一名。他任領衛官,出知安豐軍,進召授左領衛中郎將,鎮守建康,並在安豐種桑墾地,軍實甚眾。他又發明了一種戰車,上面有射箭的機關,很適合實戰,後來被部隊使用,大敗金兵。厲鶚:字太鴻,號樊榭,清朝時錢塘人。康熙舉人,乾隆初召試鴻博,不遇,遂潛心看書著書。所見宋人集最多,而又求之詩話說部山經地誌,著有《宋詩紀事》、《南宋院畫錄》、《遼史拾遺》、《東城雜記》、《湖船錄》等,皆博洽詳瞻,詩幽新雋妙,自成一家。詞亦冷峭獨絕,有《樊榭山房文集》。補1:厲氏之先,系出姜姓。相傳姜尚助武王克商,封於齊。傳六世厲公即住,子孫遂以所諡之"厲"為氏。永康厲氏,郡望南陽。可分郭段厲氏和道坦厲氏2支。郭段厲氏 據《郭段厲氏宗譜》,始祖厲子安約在北宋淳化年間(990~994)從東陽紹塔厲遷此。郭段厲 屬芝英鎮。據《永康縣地名志》載:"原名麻塘頭,村民姓郭,後來郭姓他遷,厲姓遷入,改稱郭斷厲(取郭斷厲接之意),後演為郭段厲"。據光緒《永康縣誌》載:"郭段厲宗祠,祀子安。"迄至1993年末全村有382人。道坦厲氏 據《坦川厲氏宗譜》,又說南宋寶 年間興行1003厲覺,字蒼峰,由吳寧遷居五雲代石訪溪,至厲仁永,約在元延 年間(1314~1320)從五雲代石訪溪遷此。道坦 屬舟山鎮。始祖為厲仁永,約於元延 年間從縉雲遷此。1993年末全村人口798人。 海曲厲氏,在今山東日照一帶約有人口幾十萬, 海曲厲始祖厲勝、遠祖應該是從北宋年間遷移到南方後有在明洪武年間遷移到山東的!堂號應該是《孝和堂》,族譜《海曲厲氏族譜》!南京六合也有一支厲氏家族!不只是出自那個堂口的! 一,源於西周,以諡號為姓。周宣王姬靜執政時,齊國君主姜無忌去世,諡號為“厲”,史稱齊厲公。齊厲公的直庶子孫以諡號為姓,遂成厲氏。這一支是姜太公之後。 二,以封國名為姓氏。周朝時,有個諸侯國厲國(在湖北省隨縣西北厲山),春秋時,改名為隨國。原厲國君主的後代支子以原國名為姓,成為厲姓的一支。 三, 孫姓改為厲姓。三國時,吳國皇帝孫皓,追改宗室孫秀(因為孫皓所惡而奔魏)姓厲。孫秀的後代中留在江東的一支成為厲姓。 四,李姓改為厲姓。唐玄宗李隆基稱帝前,唐宗室新興......餘下全文>>
全國姓厲的有多少人 厲姓的來歷??????
出自姜姓,源於西周
我姓厲卻不能什麼什麼
沛玲(精神充沛,小巧玲瓏)
我個人不相信一些算命先生所說的姓名會決定人一生的運數,決定人一生命運的是自己的性格、能力和社會環境、機遇。環境和機遇我們個人之力無法改變太多;性格和能力卻可後天培養,所以與其把自己和兒女的前程命運寄託於什麼算命大師的取名改運,不如傾力於對自己和兒女性情品格和能力素質的完善和提高。
寧波姓厲的人多嗎?
姓氏起源關於厲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源於西周,以諡號為姓。周宣王姬靜執政時,齊國君主姜無忌去世,諡號為"厲",史稱齊厲公。齊厲公的直庶子孫以諡號為姓,遂成厲氏。以封國名為姓氏。周朝時,有個諸侯國厲國(在湖北省隨縣西北厲山),春秋時,改名為隨國。原厲國君主的後代支子以原國名為姓,成為厲姓的一支。孫姓改為厲姓。三國時,吳國皇帝孫皓,追改宗室孫秀(因為孫皓所惡而奔魏)姓厲。孫秀的後代中留在江東的一支成為厲姓。李姓改為厲姓。唐玄宗李隆基稱帝前,唐宗室新興王李晉與太平公主合謀叛亂,事敗被誅。李隆基執政後,追改李晉族人為厲姓,不準其恢復李氏。堂號"半樹堂":宋朝厲元吉,號"半樹",做烏程尉,後回家隱居。元朝訪問宋朝舊臣,元吉跑到湖裡、海里,去藏,到了白頭才回家,堅決不做侵略者的官。歷史名人厲仲方:字約甫,原名仲祥,宋朝時東陽人,師事葉適,素留意於事功之學。他文武雙全,在朝廷的武學考試中獲得第一名。他任領衛官,出知安豐軍,進召授左領衛中郎將,鎮守建康,並在安豐種桑墾地,軍實甚眾。他又發明了一種戰車,上面有射箭的機關,很適合實戰,後來被部隊使用,大敗金兵。厲鶚:字太鴻,號樊榭,清朝時錢塘人。康熙舉人,乾隆初召試鴻博,不遇,遂潛心看書著書。所見宋人集最多,而又求之詩話說部山經地誌,著有《宋詩紀事》、《南宋院畫錄》、《遼史拾遺》、《東城雜記》、《湖船錄》等,皆博洽詳瞻,詩幽新雋妙,自成一家。詞亦冷峭獨絕,有《樊榭山房文集》。浙江省寧波府定海縣蓬萊鄉秀山莊北浦厲家村
百家姓厲姓排名榜在多少位
百家姓厲姓排名301
厲姓人多不多啊?
厲(Lì 厲)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源於西周,以諡號為氏。周宣王姬靜執政時,齊國君主姜無忌去世,諡號為“厲”,史稱齊厲公。齊厲公的直庶子孫以諡號為姓,遂成厲氏。 2、以封國名為姓氏。周朝時,有個諸侯國厲國(在湖北省隨縣西北厲山),春秋時,改名為隨國。原厲國君主的後代支子以原國名為姓,成為厲姓的一支。 3、孫姓改為厲姓。三國時,吳國皇帝孫皓,追改宗室孫秀(因為孫皓所惡而奔魏)姓厲。孫秀的後代中留在江東的一支成為厲姓。 4、李姓改為厲姓。唐玄宗李隆基稱帝前,唐宗室新興王李晉與太平公主合謀叛亂,事敗被誅。李隆基執政後,詔令李晉族人為厲姓,不準其恢復李氏。 得姓始祖:齊厲公。據古籍《風俗通》上記載,周朝時,姜太公的後代姜無忌去世,被追加封號為“厲”,史書上稱為齊厲公,齊厲公的後代,就以這個封號為姓,世代相傳。漢代有魏郡太守、義陽侯厲溫。而在《古今姓氏書辯證》上記載,厲國的所在地在湖北省義陽縣縣北之厲鄉,人民以國為姓。後世的學者考證,古代厲國所在地,就在今湖北省隨縣北面厲山之下的厲鄉。厲氏的發源之地,正是在厲鄉。望族居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縣),故厲姓後人尊齊厲公為厲姓的得姓始祖。
麻煩採納,謝謝!
厲姓有多少人
很多很多的。
我想知道中國有多少姓厲的人 我叫厲聰QQ369895675
沒多少吧
厲姓 一、姓氏源流
厲(Lì 厲)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源於西周,以諡號為氏。周宣王姬靜執政時,齊國君主姜無忌去世,諡號為“厲”,史稱齊厲公。齊厲公的直庶子孫以諡號為姓,遂成厲氏。
2、以封國名為姓氏。周朝時,有個諸侯國厲國(在湖北省隨縣西北厲山),春秋時,改名為隨國。原厲國君主的後代支子以原國名為姓,成為厲姓的一支。
3、孫姓改為厲姓。三國時,吳國皇帝孫皓,追改宗室孫秀(因為孫皓所惡而奔魏)姓厲。孫秀的後代中留在江東的一支成為厲姓。
4、李姓改為厲姓。唐玄宗李隆基稱帝前,唐宗室新興王李晉與太平公主合謀叛亂,事敗被誅。李隆基執政後,詔令李晉族人為厲姓,不準其恢復李氏。
得姓始祖:齊厲公。據古籍《風俗通》上記載,周朝時,姜太公的後代姜無忌去世,被追加封號為“厲”,史書上稱為齊厲公,齊厲公的後代,就以這個封號為姓,世代相傳。漢代有魏郡太守、義陽侯厲溫。而在《古今姓氏書辯證》上記載,厲國的所在地在湖北省義陽縣縣北之厲鄉,人民以國為姓。後世的學者考證,古代厲國所在地,就在今湖北省隨縣北面厲山之下的厲鄉。厲氏的發源之地,正是在厲鄉。望族居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縣),故厲姓後人尊齊厲公為厲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佈
厲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據《風俗通》記載,周代曾諡齊厲公,他的子孫便以諡號為姓,稱為厲氏。據史料查證,春秋時期,即從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起,12諸侯各守疆土,共稱周室,其中封於齊的厲公秉政於前824—前816年。厲公的後人不忘先祖,均以諡號為姓,形成厲氏。齊厲公被尊為厲姓始祖。“威弭郡盜,名重文壇。”厲氏中曾有唐代的道州刺史厲文才使一郡大治。清代的厲鴞工詩文,成為力主大江南北文壇20餘年的先賢。雲陽厲氏的始祖為漢魏郡(河北省臨漳西南)太守義陽侯厲溫,溫公的兒子名友,寄志於山林之間,堅辭漢帝所封的諫議大夫,高隱養志,放浪形骸。溫公的孫子有次宗和次元兩個,其中次宗被授金吾右千戶,子孫世居北地。至宋靖康年間,北國盡陷金兵之手,厲溫的裔孫厲介,字倬人,紹興年間以舉薦任至東京留守,南渡後,先隨駕浙江,定居餘姚,後來,又由余姚的東陽徙至丹陽,為丹陽厲姓始祖。厲氏在丹陽的繁衍發展中,由於天災人禍,族中前譜蕩然無存,以前的先祖無從考證,後於明正統年間,厲介的裔孫厲國華,任至福建布政使,致仕還鄉後,致力於查詢線索,徵集資料,為輯譜做了大量工作。清乾隆年間,厲國華之後人厲靖,以國華蒐集的資料為底本,輯成新譜,厲國華被尊為丹陽厲姓始遷之祖。國華的曾孫有永泰、永隆、永安、永志4個,從此開始,丹陽厲氏闢為4個分支。至清道光十七年(1827年),共歷16世(餘略)。
三、歷史名人
厲氏在我國曆史上一直表現出色。除了漢代被封為義陽侯的厲溫,像唐代詩人厲玄(貞觀年間官拜道州刺史),治績卓著的厲文才;後梁時的大畫家歸真;宋代被百姓稱為“歷佛子”的著名好官厲汪,以及清代學者厲鶚,可以說無一不是出類拔萃、榮及子孫的人物:
厲 鶚:字太鴻(1692-1752),又曾字雄飛,號樊榭,又自號花隱。浙江省錢塘(今杭州)人,原籍慈溪。幼孤貧,至寄居沙門。性穎悟,初學為詩,便驚長老。稍長,於書無所不窺。康熙庚子舉於鄉,需次縣令將入都,道天津,留滯查氏水西莊數月,竟不謁選而歸。乾隆初,舉博學鴻詞報罷,聞揚州馬氏藏書最富,因客之,盡探其祕牒,往來大江南北,主盟壇坫者凡數十年。嘗病《遼史》太簡,閱四百餘年無有為之增益者,乃仿裴世期注《三國志》列,而不就書作注,位摘史文為綱,歷引郡書於下,間作案語以斷之,成《......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