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服裝特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7日

漢族服飾的漢服特徵

漢服發展悠悠4000餘載,上啟炎黃,下至明末,謹承周禮,延續道統,是世界少有的傳承時間最長的民族服飾。漢服雖歷經歷朝不斷髮展,然其基本特徵一直保持不變,是最具代表性的中華傳統服飾。【漢服的基本特徵】漢服發展時間如此之長,歷代積累下來的款式如此之多,實在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那麼,漢服究竟有沒有較具統一性的特色?如何與清朝至民國以來的滿民族服飾相區別?許多朋友對此問題心存疑惑。為此,我特編寫了漢服、滿服16字歌訣,供大家進行對比:總的漢服特色是:寬衣交領,袖鬆且長,隱扣繫帶,上衣下裳對比滿服的特色:立領偏(對)襟,小袖盤扣,滾邊無腰,上袍下褲但對已經瞭解漢服基本特色的朋友來說,這個16字歌訣還不夠,還不能涵蓋漢服的全部特色,故而分男女作了兩段歌訣,力圖用最少的字數包含最多的漢服元素的內容。目標是你憑著歌訣做衣服,想不做成漢服也難。男女漢服特徵及註解如下:端午復興,即讓端午節重新迴歸我國人民的生活。主要包括:復興禳解祛除之俗(浴蘭湯著漢服、【男服】: 註解軒轅治始合衣裳, [自黃帝垂衣裳天下治開始,華夏服飾都以前襟合圍、上衣下裳為特色]周禮百世定服章。 [歷代服制都遵循周禮要求,交領衣裳制從來是主流]玄衣纁裳為儀禮, [男服的最高儀服都按周制,交領並且上衣下裳分開,比如玄端]深衣連體更尋常。 [深衣僅次於上衣下裳制儀服,分裁縫合,更加方便,成為男子常禮服]缺胯披衫做便服, [隋唐至明的兩側開衩缺胯袍衫為休閒服飾,禮儀地位低於玄端和深衣]交領盤領主式樣。 [從領部形狀看,袍衫多為交領和盤領,如長衫、短衫、盤領袍、襴衫]中衣交領露衽邊, [中衣都是交領,並且領邊略為高出外衣衣領]內外兩重好品相。 [漢服講究“重衣”,至少兩重衣,三重更完整,但不是必須]領袖緣邊異衣身, [《禮記》對領袖緣邊顏色有規定,比較直觀地區分了漢服與和服]袖祛覆手鬆而長。 [袖口寬過腋部且長過手面,區別於清末滿裝短寬且無袖袂弧度的大袖]出手回肘是正體, [按禮的要求,士人正裝袖長需回挽至肘略減]平民也有短衣裳。 [不過普通百姓衣裾較短,袖子較小,袖口剛剛覆手即可]冠巾首服不可少, [始於固定髮髻的冠、巾,是漢服的必要組成部分]褲腳套襪靴中藏。 [鞋、靴作為足衣,是和布襪一起使用的]隱扣繫腰顯風骨, [漢服即便使用釦子,也是放在不顯眼處,且不是盤扣而是粒扣]結纓常志漢家郎。 [結纓繫帶,承古意顯族風,是漢服的風采所在]【女服】: 註解上衣下裙美嬌娘, [女子漢服以上衣下裙為特色]深衣裁作半衣裳。 [女服既有深衣制儀服,又有衣裙制常服兩種特色款式]連身承古作儀服, [同男子漢服儀服相反,女子儀服是深衣制的,上下相連]釵鈿雍容是盛裝。 [唐制釵鈿是上衣下裙的,雍容華貴]衣裾長短朝朝變, [歷代是短襦上圍羅裙,或是褙子下覆羅裙,只是時尚不同,服制不變]輕襦羅裙從未亡。 [上衣下裙基本樣式不變]領形平直須正襟, [領形包括交領、直領、對襟,但都是直邊,在正中相交/平,沒有偏襟]裙襬寬大異扶桑。 [漢服與和服的區別:和服無放擺只能開衩,而漢服裙襬寬大,行動方便]短褂何曾盤扣袢, [女服有對襟短襦,但是隻出現過金屬領釦,從無用佈扣圍合衣身的]羅裙高圍成唐裝。 [唐代曾流行拉高羅裙,只穿訶子不穿上襦,成了看似獨特的“唐裝”]披掛向為女士愛, [披掛類漢服和飾物,例如披子、雲肩、半臂、披帛等,常是必選組合]比甲褙子競時尚。 [從衫類發展來的款式,屬於時尚的一種,不出漢服基本範疇]裙帶更顯婀娜腰, [如漢服男裝一樣,腰部繫帶]袖覆玉手映紅妝。 [袖子仍然要區別於清代女裝露......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漢族服飾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束腰,用繩帶繫結,也兼用帶鉤等,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

有漢族特色的服飾是什麼樣子的!

漢族是我國也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民族。其歷史源遠流長、文化輝煌燦爛。

縱觀幾千年的歷史,漢族的服飾,在式樣上主要有上衣下裳和衣裳相連兩種基本的形式,大襟右衽是其服裝始終保留的鮮明特點。不同朝代、不同歷史階段,又各有不同的特點。

五種正色

在服飾的色彩上,漢族視青、紅、皁、白、黃等五種顏色為"正色"。不同朝代也各有崇尚,般是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漢赤,唐服色黃,旗幟赤,到了明代,定以赤色為宜。但從唐代以後,黃色曾長期被視為尊貴的顏色,往往天子權貴才能穿用。

贊助廣告

神祕的中國術

服飾的原料,主要有麻布、絲綢、棉布、毛呢、皮革等。漢族的染織工藝,以其歷史悠久、技術先進、製作精美唬在世界上獨樹一幟、享有盛譽。古代染織,特別是絲織方面,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世界上獨有的。古代的染色技術也極為卓越和先進,不僅顏色種類多,色澤豔美,而且染色牢固,不易褪色,被西方人譽為神祕?quot;中國術"。其方法大體可分為織花、印染、刺繡、書花四大類。

由抽像到寫實的衣服圖案

漢族服飾的裝飾紋樣上,多采用動物、植物和幾何紋樣。圖案的表現方式,大致經歷了抽像、規範到寫實等幾個階段。商周以前的圖案,與原始的漢字一樣,比較簡煉、概括,抽像性強烈。周朝以後至唐宋時期,圖案日趨工整,上下均衡、左右對稱,紋樣佈局嚴密。明清時期,已注重於寫實手法,各種動物、植物,往往被刻畫得細膩、逼真、栩栩如生,彷彿接採擷於現實生活,而未作任何加工處理,充分顯示了漢族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參考資料:www.jlhs.net/...an.htm

漢族的飲食特點、服飾特點、建築特點、語言特點分別是什麼?

交領右衽、 上衣下裳、 長袖寬衣、 繫帶暗釦、瀟灑飄逸。這個是服飾的~

現代的漢族服飾的特點。

醜 哈哈哈。。。

古代服飾的特點

一部人類服飾演化史,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部感性化了的人類文化發展史。

服飾是人類特有的勞動成果,它既是物質文明的結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人類社會經過蒙昧、野蠻到文明時代,緩緩地行進了幾十萬年。我們的祖先在與猿猴相揖別以後,披著獸皮與樹葉,在風雨中徘徊了難以計數的歲月,終於艱難地跨進了文明時代的門檻,懂得了遮身暖體,創造出一個物質文明。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於人,如金裝在佛,其作用不僅在遮身暖體,更具有美化的功能。幾乎是從服飾起源的那天起,人們就已將其生活習俗、審美情趣、色彩愛好,以及種種文化心態、宗教觀念,都沉澱於服飾之中,構築成了服飾文化的精神文明內涵。

原始社會服飾(公元前21世紀之前)

戰國時人撰寫的《呂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黃帝、胡曹或伯余創造了衣裳。從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飾演化史的源頭,可上溯到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晚期。在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距今1.9萬年左右)遺址中,發現有1枚骨針和141件鑽孔的石、骨、貝、牙裝飾品。證實當時已能利用獸皮一類自然材料縫製簡單的衣服。中華服飾文化史由此發端。

商周服飾(約公元前16世紀~前771年)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絲、麻。由於紡織技術的進展,絲麻織物已佔重要地位。商代人已能精細織造極薄的綢子,衣料用色厚重。

西周時,等級制度逐步確立,周王朝設“司服”、“內司服”官職,掌管王室服飾。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國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於夏商時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戰國之交被納入禮治。

從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飾裝飾雖繁簡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國服裝的基本形制。

春秋戰國服飾(公元前770~前221)

春秋戰國時期織繡工藝的巨大進步,使服飾材料日益精細,品種名目日見繁多。工藝的傳播,使多樣、精美的衣著服飾脫穎而出。

春秋戰國時期的衣著,上層人物的寬博、下層社會的窄小,已成為趨勢。

深衣有將身體深藏之意,是士大夫階層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禮服,男女通用,可能形成於春秋戰國之交。深衣剪綵獨特,衣與衫相連在一起,製作時上下分裁,中間有縫相連線,用途最為廣泛,隆重程度僅次於朝祭之服。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頒胡服令,推行“胡服騎射”。胡服指當時“胡人”的服飾,與中原地區寬衣博帶的服裝有較大差異,特徵是衣長齊膝,腰束郭洛帶,用帶鉤,穿靴,便於騎射活動。

秦漢服飾(公元前221~公元220)

這一時期的衣料較春秋戰國時期豐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發展。

西漢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張騫[qiān]奉命兩次出使西域,開闢了中國與西方各國的陸路通道,成千上萬匹絲綢源源外運,歷魏晉隋唐,迄未中斷,史稱“絲綢之路”。於是,中華服飾文化傳往世界。

秦代服制與戰國時無大差別,保持中國服飾深衣的基本形制。西漢男女服裝,仍沿襲深衣形式。不論單、綿,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合縫連為一體,上下依舊不通縫、不通幅;外衣裡面都有中衣及內衣,其領袖緣一併顯露在外,成為定型化套裝。下著緊口大褲,保持“褒衣大裙”風格。秦代服制,服色尚黑。

漢代有了輿服制度。史書列有皇帝與群臣的禮服、朝服、常服等20餘種。服飾上的等級差別已十分明顯。主要表現在:冠服在因襲舊制的基礎上,發展成為區分等級的基本標識;佩綬制度確立為區分官階的標識。

公元前202年,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定都長安,

漢初統治者汲取秦亡的教訓,對農民採取輕徭薄賦的休養生息政策。一般制度多無太大改變,冠服制度,也大都承襲秦制。直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備的......餘下全文>>

蒙古族服裝的特點是什麼我是漢族人我所屬名族的服裝特點是什麼

漢服的特點是右衽,左襟壓右襟。呈y”字形。而少數民族都是右襟壓左襟

中國民族服飾的特點

在中國服裝領域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民族服飾。中華民族服飾經過幾千年的風雨滄桑,形成了富有中國氣派、博大精深的民族服飾文化體系。它不僅體現了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整合,以及審美主體內心熾熱情感的外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透視出中國特定社會文化結構下的特定民族生活習俗和民族審美理念,以純真、質樸、平淡的符號化視覺語彙及獨到的視覺審美視點,高度藝術化地概括反映了民族服飾文化的本質特徵,從而體現出我國民族服飾語言從審美意象到具體化藝術符號情和意的整合構築與傳達

民族服飾與整個民間文化、民族文化的心理結構、民族審美、民族風格、生活習俗甚至民族的經濟、歷史和地理環境等,都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絡,民族服飾的這些品格,均可通過一定的服飾造型設計及服飾圖案設計呈現出來,通過特定的民族服飾形體語言和形式特徵,使人們體味出它的舒適、美觀和其中所隱喻的民族傳統文化意蘊和民族審美習慣,領略它的裝飾美以及樸素純真的藝術品格。

而在中國民族服裝設計中最具有特色的又是圖案。圖案是民族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民族服飾乃至整個民間美術體系中都起著傳情達意的作用,它不是簡單地模擬物件形體的外形,而是同民族服飾整體造型藝術一樣,以舍形取意的方式,視物件為傳達審美情感和文化的視覺資訊符號,傳達一定的社會文化資訊和人的審美情感。不同民族的宗教資訊、崇拜偶像均不相同,這些信仰和圖騰文化在民族服飾文化體系中突出地表現出來。民族服飾的圖案造型設計,均與民族心態、民族習俗緊密相連,重在表達一種審美思想。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心態崇尚吉祥、喜慶、圓滿、幸福和穩定,這一理念反映在民族服飾圖案上,則表現為追求飽滿、豐厚、完整、樂觀向上、生生不息的情感意願,通過圖案造型,向人們展示民俗文化理念的深層底蘊和生命情感。民族服飾的圖案中色彩經營,完全脫離了事物原始影象的固有特徵,自然界中的紅花綠葉,在民族服飾圖案中已失去了它的本來面目,轉變成為純粹的色彩情感資訊符號,一切為表現審美情感服務。

色彩是民族服飾視覺情感語義傳達的另一個重要元素。民族服飾色彩語義的傳達依附於展示媒體,通過視覺被人們認知,不同的色彩其色彩性格不同,作用於人的視覺產生的心理反應和視覺效果也不盡相同,因而具有了冷熱、輕重、強弱、剛柔等色彩情調,既可表達安全感、飄逸感、擴張感、沉穩感、興奮感或沉痛感等情感效應,也可表達純潔、神聖、熱情、吉祥、喜氣、神祕、高貴、優美等抽象性的寓意。民族服飾色彩多運用鮮豔亮麗的飽和色,以色塊的並置使色彩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視覺美感,明亮、鮮豔、熱烈、奔放,顯示出鮮明的色彩對比效果

儘管民族服飾在中國服裝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從其誕生之日起就被人類歷史所禁錮,被人們的觀念所束縛,被生產工藝所限制,被文化、環境、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等因素所制約,存在著歷史的侷限性及表現形式的不完整性。

相關問題答案
漢族服裝特點?
蒙古族服裝特點?
回族服裝特點?
傣族服裝特點?
壯族服裝特點?
漢族服飾特點?
漢族的服裝特點?
拉祜族的服裝特點?
納西族的服裝特點?
滿族的服裝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