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姓有多少人?
中國有多少人姓冀?
冀氏或是一個古老的漢族姓氏,人口約十九萬六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12%左右。
今山西省閥太原市、朔州市山陰縣、長治市、晉中市平遙縣、介休市,山東省的臨沂市蒼山縣、菏澤市、聊城市陽谷縣、青州市、鄄城縣、泰安市、棗強縣、泗水市、莘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梧洲市,河南省的永城市、西平縣、洛陽市、濮陽市範縣、南陽市方城縣、襄城縣、禹州市、新鄉市、鄧州市、夏邑縣,河北省的石家莊市、淶水縣、滄州市獻縣、邯鄲市永年縣、保定市,陝西省的商洛市、富平縣、漢中市西鄉縣、紅通縣,安徽省的六安市、霍邱縣,湖北省的房縣,黑龍江省的依安縣,湖南省的長沙市,江蘇省的徐州市沛縣等地,均有冀氏族人分佈。
冀姓的人有很多?大概全國有多少?
有人統計排名為第235位,應該很少,我有一同學就姓冀這有一網址, name.ne頂or.com/?id=343&name=%E5%86%80裡面姓冀的挺多的
問下“冀”姓在中國大概有多少人啊?冀姓祖先在哪裡?
晉大夫冀芮,受封於冀,其子孫以封地為姓。名人 冀如錫,自公冶,清代人
姓冀的在百家姓中排第幾?起源於哪?
姓氏源流
冀(Jì)姓源出有二:
1、出自以國名為氏。相傳唐堯的後代,在西周時有被封在冀國(今山西省河津縣一帶)的,後來,冀國被虞國所滅,冀國的公族後代遂以原國名命姓,稱冀姓。
2、出自姬姓,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期,晉獻公滅掉了虞國,冀遂成晉邑。後來晉國大夫郄芮因迎立晉惠公有功,被封於冀,世稱冀芮。他的子孫以封邑命姓,稱冀姓。
得姓始祖:冀芮。冀姓是唐堯的後代,得姓於春秋時期,是一個以國為姓的姓氏。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地理名詞,古代九州中就有一個冀州,領域就在現在的河北、山西兩省以及遼寧省遼河以西、河南省黃河以北的一大片地方。冀國大約是3000年前周朝的一個諸侯國,由唐堯後裔所傳。到了春秋時期,冀國被晉國所滅,唐堯這一支後裔,依照當時的習慣,就以國為姓,稱為冀氏。當年冀國的國都,就在現在的山西省河津縣東北一處叫冀亭的地方。冀國滅國後變成了晉國的一個邑,後來被晉君封給大夫冀芮,冀芮的後代子孫,後來就“以邑為姓”而姓了冀。這在《路史》上有記載,說唐堯的後裔有冀氏。而根據《元和姓纂》上記載,晉國大夫冀芮,食採於冀邑,他的子孫後來就以冀為氏。望族居於渤海郡,即現在的河北省淪縣一帶。故冀氏後人尊冀芮為冀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佈
(缺)冀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西周時有冀國(今山西省稷山縣一帶),冀國人後來以冀為姓氏。另外,春秋時期,冀附屬於晉國,晉國大夫谷芮被晉王封在冀,稱為冀芮,他的後代也稱為冀氏。冀姓中人在我國曆史上也有上佳的表現。譬如,北周冀俊,“性沉謹,善隸書”,因功累遷昌樂郡守及湖州刺史,為官每年以清約恬靜自處,而且前後年所歷俱有政聲;金代詩人、尚書省都事冀錫;明代理學家冀亭;現代政治家冀朝鼎等,都為冀姓名人。
三、歷史名人
冀 俊:北周驃騎大將軍。為人沉著謹慎,善隸書,特工模寫。當時文帝常令他模仿魏帝的書法,寫成敕書,與真無異。歷任襄樂郡守,遷湖州刺史,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昌樂侯。清正廉潔,所歷頗有政績。
冀如錫:清代刑部主事。以進士授刑部主事,康熙年間升為監察院左都御史,以所諫多切中時弊聞名。他殫心研究理學,以躬行實踐為務。晚年尤愛鑽研《周易》,學以致用,持己接物。通過象徵天地風雷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的八卦形式推測自然和人事的變化;以陰陽二氣的交感作用為產生萬物的本源。這是我國古代有哲學思想的占卜術。
冀禹錫:金代進士。幼時聰慧,工詩善畫,弱冠時即在太學有聲望。
冀元亨:明代學者。正德舉人,從學於王守仁,為濂溪書院主講。
冀練:明臣。字純夫,益都(今山東青州)人。嘉靖年間進士,由長安知縣升任戶部主事,因耿直而很久不得升遷。明神宗時官至戶部侍郎。以清廉勤奮著稱一世,死後諡“端恪”。
冀述:(1558-1612),明臣。字繼父,號紫璇。武安下三里人。幼與弟冀體以學業聞名鄉里,稱大、小冀。萬曆二十六年(1598)第進士,授廣寧司理。後升任戶部廣東司主事,不久改任兵部車駕司主事。歷官皆以清廉著稱。著有《桃園草》、《庸言》等。
冀綺:(?-1510),明臣。字汝華,揚州寶應縣人。成化己丑進士,授戶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以歲飢賑濟河間諸府,稱旨往偏頭關督餉,有功加俸一級,累遷應天府府丞、南京太僕寺卿、應天府府尹。嘗陳邊務及捕盜輯民二十餘事,頗見採納。已而坐言官論劾,自陳致仕。正德五年八月卒。
冀桂蓮:女,1941年生,山西太原市人。油畫家、美術教育家。畢業於太原教育學院美術專業,曾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班。長期從事中學美術教育工作,曾發表......餘下全文>>
冀姓的歷史名人
渤海郡:歷史上的渤海郡在地域上有兩個稱謂,另一為渤海國。西漢時期從鉅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陽(今河北滄州東關),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遼寧省之間的渤海灣一帶。唐朝時期的東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為主體亦建立過渤海郡,先稱振國(震國),又稱渤海國,其時轄地在今東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區。後來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國。渤海國地跨烏蘇里江兩岸,在今遼寧、河北、山東三省之間的渤海灣沿岸一帶。後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為大遼國契丹族耶律德光所滅,以後不復存在。渤海郡國:唐代粟末靺鞨族等建立渤海郡國,主要統治區域在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區。 渤海堂:以望立堂。革弊堂:革弊意思就是革除不好的政策法令。明朝時冀綺任戶部主事,後來又任應天府府尹,後改為京兆尹。他在為官期間,先到民間瞭解情況,凡是不利於民的政令都全部革除。
冀姓的由來,分佈,名人。
冀(Jì)姓源出有二: 1、出自以國名為氏。相傳唐堯的後代,在西周時有被封在冀國(今山西省河津縣一帶)的,後來,冀國被虞國所滅,冀國的公族後代遂以原國名命姓,稱冀姓。 2、出自姬姓,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期,晉獻公滅掉了虞國,冀遂成晉邑。後來晉國大夫郄芮因迎立晉惠公有功,被封於冀,世稱冀芮。他的子孫以封邑命姓,稱冀姓。 冀俊 北周驃騎大將軍。為人沉著謹慎,善隸書,特工模寫。當時文帝常令他模仿魏帝的書法,寫成敕書,與真無異。歷任襄樂郡守,遷湖州刺史,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昌樂侯。清正廉潔,所歷頗有政績。 冀如錫 清代刑部主事。以進士授刑部主事,康熙年間升為監察院左都御史,以所諫多切中時弊聞名。他殫心研究理學,以躬行實踐為務。晚年尤愛鑽研《周易》,學以致用,持己接物。通過象徵天地風雷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的八卦形式推測自然和人事的變化;以陰陽二氣的交感作用為產生萬物的本源。這是我國古代有哲學思想的占卜術。 冀禹錫 金代進士。幼時聰慧,工詩善畫,弱冠時即在太學有聲望。 冀元亨 明代學者。正德舉人,從學於王守仁,為濂溪書院主講。 冀練 明臣。字純夫,益都(今山東青州)人。嘉靖年間進士,由長安知縣升任戶部主事,因耿直而很久不得升遷。明神宗時官至戶部侍郎。以清廉勤奮著稱一世,死後諡“端恪”。 冀述 :(1558-1612),明臣。字繼父,號紫璇。武安下三里人。幼與弟冀體以學業聞名鄉里,稱大、小冀。萬曆二十六年(1598)第進士,授廣寧司理。後升任戶部廣東司主事,不久改任兵部車駕司主事。歷官皆以清廉著稱。著有《桃園草》、《庸言》等。 冀綺 (?-1510),明臣。字汝華,揚州寶應縣人。成化己丑進士,授戶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以歲飢賑濟河間諸府,稱旨往偏頭關督餉,有功加俸一級,累遷應天府府丞、南京太僕寺卿、應天府府尹。嘗陳邊務及捕盜輯民二十餘事,頗見採納。已而坐言官論劾,自陳致仕。正德五年八月卒。 冀桂蓮 女,1941年生,山西太原市人。油畫家、美術教育家。畢業於太原教育學院美術專業,曾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班。長期從事中學美術教育工作,曾發表《中學美術教學的新探索》、《素描靜物畫中的構圖》等論文。1976年以後,先後發表油畫《周伯伯教我學外語》、《麻田風光》、《晉詞聖母殿》、《關帝山白樺林》、《青年工人肖像》、《夏日》、《迎春花》等。現為山西省美協會員、山西省包裝裝潢協會理事等。曾多次被評為山西省及太原市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等。1996年在原太原市南城區民辦朝花美術學校基礎上創辦"太原私立朝花美術學校",現任校長。 冀學聞 1935年12月生,山東青州市人。1964年山東藝專畢業。創作《系菸圖》,參加全國青年美展,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1965年後創作大量不同形式的作品,在人民日報、大眾日報、北京日報、中國書畫報、中國文學、商報、作家報等數十家報刊發表。多次參加國內開展覽並獲獎。國畫參加日本國際文化交流展,並獲銀牌、金牌。1978年出版《心花怒放》。在中國美術館展覽,並選送到義大利、加拿大、法國等巡展,中國對外藝術展覽公司收藏。1985年後在山東省美術館、淄博市、濰坊市、青州市、壽光市等地多次舉辦個人畫展。1987年由北京朝花美術出版社出版畫冊《白描五穀花米》。1997年第四次印刷。1991年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畫冊《裝飾風景集》。1995年第三次印刷。1993年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畫冊《百花圖集》。1993年由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畫冊《山水畫圖譜》。1998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1999年遼......餘下全文>>
作文:冀姓的調查研究報告
曾一、 姓氏源流曾姓來源比較純正,據有關史料查證,主要出自姒姓,為夏禹的後裔。相傳帝舜時,鯀的妻子因夢食薏苡而生禹,故帝舜便賜予禹姒姓。據《世本》、《元和姓纂》及《姓氏考略》所載,相傳夏禹的第5世孫少康中興了夏室後,曾把自己最小的兒子曲烈封於一個叫“鄫”的地方,在今山東省蒼山縣西北。少康的這一房子孫所建的鄫國曆經夏、商、週三代,大約相襲了近兩千年,一直到春秋時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國所滅。這時候,懷著亡國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鄰近的魯國,並在魯國做了官。其後代用原國名“鄫”為氏,後去邑旁,表示離開故城,稱曾氏,就此世時代代承襲下來,一直流傳到今天。曾氏家族長久以來未曾有被外族或外姓冒姓的記錄,現在曾姓的中國人,都是一脈傳自太子巫,系出上古聖君夏禹,名副其實的四千年前是一家。所以,對於同姓聯婚,曾氏家族一向嚴格禁止。二、 遷徙分佈曾氏出自山東,孔門著名弟子曾參就是山東人。曾子之後曾子方於西漢時家於長沙(今屬湖南),是為長沙房;曾項家於扶風(今陝西興平東南),是為扶風房,其後人分別遷居於冀州(治今河北冀縣)、青州(治所在今山東淄博東南)。王莽之亂時,曾據率宗族千餘人自山東南遷至廬陵(治所在今江西吉安市西南)之吉陽鄉,是為吉陽房。曾據後人曾略居於撫州南豐(今江西廣昌縣東),是為撫州房。西晉永嘉二年(308年),曾氏有一支遷居會稽(今浙江紹興)。此外,曾氏族人還遷居於韶州(今廣東韶關)、虔州(今江西贛州)、交州(今廣州)、蜀郡(今成都)、豫章(今江西南昌)、吳郡(今江蘇功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南陽(今屬河南)江夏(今湖北鄂城)、襄陽(今屬湖北)等地。唐末,曾氏開始遷往福建。清代,福建人曾賜錫移居臺南,此後,閩、粵曾氏不斷有人遷居臺灣,進而又有遷居海外者。目前,曾氏為臺灣第16大姓,在全國大姓中排第38位。三、 郡望堂號【堂號】 “三省堂”:孔子弟子曾參非常注意修身,每天從三方面檢查自己:(1)為人做事有沒有盡到心;(2)和朋友交往有沒有失信;(3)老師教的東西有沒有複習好。“三省堂”即由此得名。此外,曾氏還有堂號“魯陽”。【郡望】魯郡:西漢改薛郡置魯國,治在魯縣(今山東曲阜)。相當今山東曲阜、滕縣、泗水等縣地。晉改為魯郡。天水郡:西漢元鼎三年(前114年)初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縣西北)。相當於今甘肅通渭、秦安、定西、清水、莊浪、甘谷、張家川等縣及天水市西北部、隴西東部、榆中東北部地。西晉移上邽(今天水市)。北魏相當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縣地。廬陵郡:東漢時置郡,治所在石陽(今江西吉水東北),三國吳移治高昌(今江西泰和西北)。相當今江西永新、峽江、樂安、石城以南地區。魯陽縣:漢置縣,治所在今河南魯山縣。 四、 歷史名人曾國藩(1811-1872):清末洋務派和湘軍首領。原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道光進士,曾任內閣學士、兩江總督等職,後病於南京。有《曾文正公全集》。曾紀澤(1839-1890):字頡剛,曾國藩長子,清末外交官。他留心時事,博覽群籍,通西文,好西學。初以蔭補戶部員外郎,後襲侯爵。光緒四年(1878年)出任駐英、法公使,1880年兼充駐俄公使。中法戰爭時力主抵抗。1885年任海軍衙門幫辦,旋為兵部左侍郎,兼總理各國事務大臣。1887年著《中國先睡後醒論》,主張“強兵”優先於“富國”。有《曾惠敏公遺集》。曾國荃(1824-1890):曾國藩弟,字沅甫,號叔純,貢生出自。1856年起與太平天國軍作戰,1862年進圍天京(今南京),1864年7月攻陷天京,受封為一等伯爵。1866年任湖北巡撫,因對捻軍作戰失敗稱病退職。187......餘下全文>>
冀姓對應的滿族姓氏
請參考:
[姬] 滿族老姓包括:加入滿族的姬氏(漢族)等。
[吉] 滿族老姓包括:吉爾吉氏、吉爾吉瓦爾喀氏、吉嚕氏等。
[計] 滿族老姓包括:計布出氏、錫瑪拉氏、紀佳氏等。
[紀] 滿族老姓包括:錫瑪拉氏、紀佳氏,以及加入滿族的紀氏(漢族)等。
歷史上姓冀的官員有那些
冀 體 (1560——1613年),字肖父,號洺環,明代武安下三裡(今河北省武安市邑城鎮東三裡)人,幼時即氣度英爽,有治國安邦志。萬曆十四年(1586年)中進士。歷任山東滋陽縣、嶧縣及歷城縣令,為政期間政聲播於朝野,神宗對其有“在魯魯寧,在齊齊治”之稱譽,並授於文林郞,不久又升福建道臨察御史。天啟三年(1623年)熹宗追贈其為光祿寺少卿。所著有《見山堂詩稿》、《枕流清話》、《甲午紀事》等流傳於世。
冀 俊 北周驃騎大將軍。為人沉著謹慎,善隸書,特工模寫。當時文帝常令他模仿魏帝的書法,寫成敕書,與真無異。歷任襄樂郡守,遷湖州刺史,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昌樂侯。清正廉潔,所歷頗有政績。
冀如錫 字公冶,一字熔我,直隸永年(今河北省永年縣)冀尹固村人。清代刑部主事。以進士授刑部主事,康熙年間升為監察院左都御史,以所諫多切中時弊聞名。他殫心研究理學,以躬行實踐為務。晚年尤愛鑽研《周易》,學以致用,持己接物。通過象徵天地風雷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的八卦形式推測自然和人事的變化;以陰陽二氣的交感作用為產生萬物的本源。這是我國古代有哲學思想的占卜術。
冀禹錫 金代進士。幼時聰慧,工詩善畫,弱冠時即在太學有聲望。
冀元亨 明代學者。正德舉人,從學於王守仁,為濂溪書院主講。
冀練 明臣。字純夫,益都(今山東青州)人。嘉靖年間進士,由長安知縣升任戶部主事,因耿直而很久不得升遷。明神宗時官至戶部侍郎。以清廉勤奮著稱一世,死後諡“端恪”。
冀述 (1558-1612),明臣。字繼父,號紫璇。武安下三里人。幼與弟冀體以學業聞名鄉里,稱大、小冀。萬曆二十六年(1598)第進士,授廣寧司理。後升任戶部廣東司主事,不久改任兵部車駕司主事。歷官皆以清廉著稱。著有《桃園草》、《庸言》等。
冀體(1560——1613年),字肖父,號洺環,明代武安下三裡(今河北省武安市邑城鎮東三裡)人,幼時即氣度英爽,有治國安邦志。萬曆十四年(1586年)中進士。歷任山東滋陽縣、嶧縣及歷城縣令,為政期間政聲播於朝野,神宗對其有“在魯魯寧,在齊齊治”之稱譽,並授於文林郞,不久又升福建道臨察御史。天啟三年(1623年)熹宗追贈其為光祿寺少卿。
冀綺 (?-1510),明臣。字汝華,揚州寶應縣人。成化己丑進士,授戶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以歲飢賑濟河間諸府,稱旨往偏頭關督餉,有功加俸一級,累遷應天府府丞、南京太僕寺卿、應天府府尹。嘗陳邊務及捕盜輯民二十餘事,頗見採納。已而坐言官論劾,自陳致仕。正德五年八月卒。
冀如,廣平人。清臣。以進士授刑部主事,後升工部尚書,以所諫多切時弊聞名。
冀貢泉 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著名的法學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為新中國的法律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民國16年(1927),山西參加了北伐戰爭。冀出任山西司法廳長、國民黨政府山西省高等法院院長。民國18年自請裁撤了司法廳,將全體人員編名不旁出法院,他自己卻隻身引退,到山西大學教學去了民國21年,冀被任命為山西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長。冀終於“七七”事變前,以父病為名,辭職歸裡。
冀朝鼎(1903—1963 ),號筱泉,筆名動平。山西汾陽人。其父冀貢泉曾任山西省司法廳和山西省教育廳廳長, 其弟冀朝鑄曾任聯合國副祕書長。他少年時勤奮好學,1916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1919年參加北京五四學生愛國運動,在六三大宣傳中被捕。1927年入共產黨。留學美國,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受命潛伏主導經濟工作,其策劃的法幣與金圓券致國統區經濟失利。1948年到北平任“華北剿總”經濟處處長,曾數次與傅作義商談和平解決北平的問題。。中華人......餘下全文>>